- 相关推荐
冠军谢莉的创业财富故事
在2008年6月3日举行的"赢在中国"创业真人秀总决赛上,重庆"奇火锅"总经理谢莉一举夺得总冠军。在她身后,有怎样的创业经历?
当柳传志投出手中决定性的一票,谢莉终于可以相信,自己赢了。
灯光,鲜花,真诚而热情的掌声,无数镜头在2008年6月3日晚上带着敬佩聚焦在这个重庆美女的身上。一个靠7张桌子的小店起家的女子,凭借火锅生意成为第三季“赢在中国”创业真人秀冠军。从那一刻起,谢莉成为无数创业者的新偶象。
举起获奖证书的瞬间里,谢莉的眼中有泪光闪动。悄悄回到后台,她躲进丈夫的怀抱,痛快地,笑着流泪。十年创业的悲欢,就在泪水中尽情释放。
爱情火锅
“现在我们都一样,都是没有工作的人了。” 1997年5月,当谢莉对丈夫余勇说出这句话时,语气平和,目光宁静。那一天,她刚从单位辞职。那一天,她不动声色的外表下掩盖着对未来看不穿的迷茫。
那天之前,谢莉是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月工资一千多元,在那个年代,这还是一个让很多人羡慕的数字;那天之前,却正是余勇人生的低谷,由于生意失败,他不仅赔进了所有积蓄,还欠了十多万元的债,深深陷入了自卑的情绪当中。
爱情对于女人究竟有怎样的魔力?谢莉做出了在现在看来太过冲动的决定:辞职陪丈夫一起创业!
当时,谢莉手中只有3000元资金。没有任何技术和经验的她最终决定开一家小餐馆。夏天最热的三个月,谢莉顶着烈日走过一条又一条起伏的街,四处寻找着合适的店面。那些日子,她不敢想过去,也不敢想将来。忙碌冲淡了一切思绪。直到有一天,在路上遇到了一个以前的同事,同事向她讲起,头发花白的科室主任,在开会时流着泪怀念起她,怀念起曾经一起走过的日子。八月最灼热的阳光里,所有的辛酸就这样被触动,谢莉眼中有隐隐的泪,却最终没有落下来。 三个月后,谢莉终于从一份报纸上找到了一个看起来很合适的店面。这个位于大坪的小店,原是一家只有7张桌子饭店,800元的转让费,每月1300元的房租,惟一的问题是,房租需要按季度交付。
找店主商谈,谢莉了解到那家店铺原是附近一所学校的房子。24岁的她扮成学生模样,直接找到学校,诉说学生创业的困难和艰辛。学校的老师被她打动了,终于同意谢莉每月付一次房租。
1997年底,一家小得不能再小的火锅店终于开业了。看着只有7张桌子的小店,谢莉用“7”的谐音给小店取名为“奇火锅”。
从3000元到20万
1998年初,重庆的冬天是被细雨笼罩的阴冷。谢莉坐在自己的小店里,眼神迷茫,心情潮湿如晦暗的天光。奇火锅开业整整两个月了,却很少有顾客前来光顾。看着手里越来越少的资金,谢莉心急如焚。她赔不起!
怎样让顾客认识并且接受自己的小店?谢莉想到一个办法。她发现,重庆的出租车司机习惯于凌晨两三点钟结伴就餐,而这时,很多小餐馆已经打烊。如果延长营业时间,就给了顾客一个选择自己的理由。她把目光锁定在这批人身上。
周围已经一片黑暗,只有奇火锅依然热气腾腾,灯光明亮。为了做出租车司机们的生意,谢莉坚持营业到凌晨三四点。9个月的时间里,她每天只能在店里拼起的两张椅子上睡上一两个小时。然后又是重复的忙碌。日复一日。
很快,很多出租车司机都知道,大坪有家凌晨营业的奇火锅,并把这里作为聚餐的首选。奇火锅渐渐开始积累起了人气,开店的第七个月,谢莉惊喜地发现,自己终于结束了连续半年亏损的局面。
成功的滋味究竟怎样,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幸运去品尝。就在奇火锅开始赢利之时,谢莉突然接到通知,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她的小店马上就要拆迁!恐慌和无助刹那间包围了谢莉。一年的努力,走过那么多路,吃过那么多苦,成功刚刚到来,就这样毫无预兆地什么都没有了。
那个夜晚,所有坚强的防备在突然的打击面前破碎,她一个人在店里放声痛哭,不知天色什么时候亮了起来。
清晨的第一道阳透过窗子照在对面墙上的时候,谢莉擦干了眼泪。奇火锅已经开始赢利,这让她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希望。要把生意继续做下去!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她下定了决心。 资金依然是最大的困难,谢莉找到父亲,不敢告诉他真实的情况,而是说自己生意火暴,准备扩张,需要一些资金。就这样,骗父亲把房子做抵押贷了2万元钱,1999年初,奇火锅在大坪大黄路重新开业,规模从7张桌子扩大到18张。很快,老顾客回来了,又不断带来新顾客,奇火锅每晚爆满。2年的时间,谢莉赚了20万元,终于积累下第一桶金。
寻找更强的对手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对于谢莉,这样的哲言并不适用。就在奇火锅生意最是红火的时候,同样的打击再次降临到她身上:店面再次面临拆迁!
这一次,谢莉没有哭,冷静下来,她开始思考奇火锅未来的方向。开怎样的店,决定着能做多大的生意。为什么不能把奇火锅做成一个品牌?看着店里人声鼎沸的喧闹,谢莉在那一刻决定:将奇火锅做成规模化、高档次的火锅店。
经过考察,谢莉在两路口发现了一间合适的店面,营业面积达1200平方米。然而算下来,要开起这样一家火锅店,至少需要上百万元的资金,而当时她手中只有20万元。
经过三年的经营,谢莉已经熟知火锅行业哪怕最微小的一个细节。对行业和自己的信心让她最终决定冒险。从一些朋友那里借了60万元,加上手中的20万元,装修费用基本解决了,然而流动资金又从哪儿来?
谢莉想到了自己之前的那些供应商们。由于大坪店拆迁紧迫,很多供应商的账还没来得及结清。在大坪店的原址上,她贴出一张告示,留下自己的电话和地址,请未结清账款的供应商找她结账。在结账的过程中,谢莉向供应商描绘两路口店的前景,提出新店开业后仍请对方做自己的供应商,但希望推迟两个月结账。在供应商的支持下,奇火锅终于具备了做大的条件。从路边店变成品牌店,谢莉清楚地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重庆是著名的“火锅之都”,市场早被一些规模化经营的品牌企业占据。奇火锅作为后来者,如何能从这些知名品牌手中抢夺市场?
让顾客走进来,是一切服务的前提。谢莉决定利用开业的时机,迅速打开奇火锅的知名度。2001年,奇火锅两路口店火暴开业。谢莉在报纸上打出广告:开业期间,吃100送50,啤酒免费。这些现在看来也许寻常的促销手段,在当时的重庆火锅行业中,谢莉却是第一个使用。这样的促销,算下来是注定赔钱的。
市场被这场促销震动了。谢莉赔钱赚人气的举动,吸引了业内人士和消费者的目光,奇火锅迅速成为重庆火锅行业的焦点。“不要进来了,这楼承受不了。”那些天里,谢莉每天都要站在门口,大喊着阻拦不断涌入的人群。更重要的是,被促销吸引来的顾客中,有70%成了奇火锅的回头客,这正是谢莉的最终目的。 一片赞叹声中,谢莉依然清醒。要建立起长久的竞争力,仅凭促销远远不够,必须在同行当中,打造出自己独有的特色。就像有顾客经常询问:奇火锅,究竟奇在哪里?
那些日子,谢莉每天在熙攘的繁华中观察着,思考着这个问题。有一天,她听到一个年轻的女顾客说:“味道是好,如果能吃了不上火就更好了。” 谢莉眼前一亮,她在火锅底料中加入各种中药,研制出不上火的火锅底料。“奇火锅,奇就奇在吃了不上火。”凭借着这句广告语,奇火锅作为一匹黑马,迅速从激烈的火锅市场竞争中突围而出。
2003年,谢莉在大坪开起第一家分店,与相距不远的两路口店遥相呼应。接下来,渝北空港店、沙坪坝店相继开业,7张桌子起家的奇火锅,终于开始走上了扩张之路。
在路上
身在“火锅之都”,无论哪条美食街,都是火锅店火拼的战场。同样的档次,同样的价格,同样的菜品……这就是商界所谓的“巷战”。 谢莉不想陷入这种“巷战”。她为奇火锅制订了错位经营的发展方向,在没有火锅店的区域开店,这样奇火锅进来了,同样的火锅店就很难进来,形成一片专属的市场。
2005年4月,从内蒙远道而来的肥羊府火锅败走重庆,留下了一排3100平方米的超大型店铺。有了失败的先例,一时间没有人敢经营这块场地。谢莉对这块场地进行了分析,发现这里位于区政府旁的三叉路口,车水马龙,四通八达,且附近建材市场、政府机关、高档小区林立,具有相当的消费能力,应该是一块经营餐饮的宝地。更重要的,附近没有大型火锅店。
看准了市场,谢莉毅然盘下了这块场地。为了分散风险、聚集人气,她找到一家品牌娱乐城,共同打造这一旺铺。餐饮与娱乐联手,产生了奇妙的互动效应,奇火锅沙坪坝旗舰店一开业便门庭若市,别人手中的“死地”,在谢莉手中变成了“宝地”。
随着店面的不断增加,人员和原料供应开始出现了缺口。为了保证各个分店的味道完全一致,火锅的各种原料需要统一制作配送。谢莉建立起自己的火锅底料加工厂和人员培训基地,做好了这些扩张的准备,她开始考虑将奇火锅打造成一个全国性的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