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 校园创业大赛“秀”精美发簪

时间:2024-07-25 07:56:12 女性创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女大学生 校园创业大赛“秀”精美发簪

  引导语:传承传统文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心怡一直在做,不曾后悔。希望更多同学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参与到这个队伍中。

女大学生 校园创业大赛“秀”精美发簪

  “青丝渐绾玉搔头,簪就三千繁华梦”。古代成年女子用发簪绾青丝,吸引心上人的注目;男子用发簪作为信物以传递爱慕之情,有缘便结成夫妻。小小发簪,承载了历史,蕴含着文化。

  在扬州大学校园创业大赛上有一位“冷门创业”的女生,这位端正秀丽、更有一双巧手的女生,在创业大赛中展示、出售自己做的手工簪,一下子吸引了老师同学的眼球。

  这位女生来自扬州大学商学院,读大二,名叫王心怡,文雅古典,清新脱俗。她在创业大赛的场地中,仔细地摆放自己亲手制作的手工发簪。小小的桌子并不起眼,但桌上精致异常的发簪,以及王心怡与众不同的气质,让她和她的发簪成为“焦点”。

  从小喜欢发簪,读大学后开始手工簪制作

  王心怡告诉记者,自己儿时便对古典的事物感兴趣。从影视剧作品中看到那些漂亮的簪子后,便一下子喜欢上了。上了大学,时间充裕起来,了解到发簪可以自己制作,便买了材料,在没有人指导的情况下,看着教程一步步摸索。

  自学的过程并不轻松,刚接触发簪制作,就遇到了不小的困难。用铜丝绑定花片的时候,因为对钳子使用得不熟练,总是不小心就将铜丝扯断了。亦或绑得很乱,只能再穿上一两个花片,目的是为了能遮盖铜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佩戴的时候不会把头发勾住。

  守得云开见月明,遇到困难,却不曾放弃,心怡在一次次失败中寻找经验,终于做出了一个个令人称赞的手工簪。在这个漫长且艰苦的过程中,她慢慢加深了对发簪、乃至对汉文化的了解。随着对传统发簪了解的深入和制作技法的娴熟,她得到了更多的灵感,也用自己的独到心思和一双巧手制作出一只只愈发精美的发簪。

  敬老院奶奶的“发簪故事”触动她,同学也支持她的“小事业”

  小小的发簪,除了美观可盘发,还也可以做更多的事。热心公益的王心怡,一次去敬老院帮忙的时候,随意的带了几个簪子,却不想被一位深爱传统文化的奶奶看到,拉着她的手告诉她,自己结婚时,母亲为她梳妆,用一根银发簪轻轻地盘起她的长发,并牵着自己的手将自己送至门口。那天是母亲最后一次帮她盘发,也是她第一天离开家,开始一段新的生活。

  老奶奶的故事,让王心怡很受触动。她感慨地告诉记者,《宋书》中就有记载,宋代元嘉年间民间妇女结发,头上有花插簪梳等饰。发簪虽然只是一件小物品,却是一个朝代文化风貌的体现,发簪文化传承至今,实属不易,“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亲手制作,让大家更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道我们国家的文化是多么吸引人。”

  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发簪、了解发簪的佩戴方法,也为了自己的手工制作得到资金支持,王心怡为同样爱好汉文化的朋友们定制了很多发簪,这让她有了更多资金去购买材料,将自己新奇的想法变成实实在在的簪子。在这个过程中,周围的朋友渐渐知道了这位执着的女孩,纷纷支持她的“小事业”。这次校园创业大赛,对她来说就是一次“试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王心怡也从手工簪慢慢接触到了汉服,并且加入了学校的汉服社,与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她制作的发簪,感受到了古代制簪技法的巧妙,也借这些小小发簪,畅想千百年前的风情。

  采访中,扬州大学商学院团委书记廖善光为王心怡竖起了大拇指,他表示,发簪是古代普遍使用的饰品,也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传承传统文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心怡一直在做,不曾后悔。希望更多同学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参与到这个队伍中。

【女大学生 校园创业大赛“秀”精美发簪】相关文章:

女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火热进行02-21

“创业导师”助力女大学生创业03-15

女大学生的创业烦恼02-27

女大学生创业小果冻03-07

女大学生陈云的创业故事11-14

女大学生创业联盟成立03-15

女大学生创业最好的项目03-26

女大学生创业卖豆浆03-20

女大学生如何创业?11-10

女大学生的大棚创业故事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