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卖小田螺竟卖出亿万富姐
谁能想到,川菜馆的一道普通菜,却能炒出亿万家业。
她叫严琦,以辣子田螺起家,目前拥有全国53家连锁店,7000多名员工。这是她2003年在北京开的第一家分店。
餐饮集团总裁 严琦:“北京朝阳店,这个面积是6500平米,有68个包间。客人来了过后,都觉得我们这个里面,象迷宫一样,不晓得往哪个地方走了。”
北京,寸土寸金。但严琦不仅把北京分店开得大,而且开在房租奇高的黄金地段,朝外大街的昆泰商场。
严琦:“每一个月房租都是48万,加上水电气的话,五十几万。”
餐饮集团行政总厨 陈小彬 :“她敢于冒险,但是我们在冒险的同时,也做得很慎重。”
其实,十年前,她还和多数人一样,过着稳定舒适的工薪生活,在重庆市一家银行任会计师。
她和朋友发现,重庆人喜欢到郊外尝鲜,觉得郊外的菜品更加有风味。
1994年,在离市区20公里的成渝高速路旁,严琦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小餐馆。
严琦:“你看,这个地方是我五张台起家的地方,当时桌子也没有桌布,而且椅子也没有现在这么好。”
没想到的是,因为菜品普通,仅有的五张桌子都时常空着。
朋友们告诉严琦,只有菜品有特色,才能吸引人们驱车前来吃饭。 严琦:“当时我们想了很久,也不知道到底做什么,所以我们反复地在选择这个项目上面。我想的话,鸡鸭鱼兔啊,啤酒鸭,包括重庆的,都已经流行过了,然后我觉得螺丝,螺丝的话,重庆人还没有作过。”
严琦尝试通常用的土螺丝,但客人吃了后,觉得它腥味重,有泥沙,口感不好,因此生意仍然不见起色。
1994年底的一天,严琦偶然在报上看到一则消息。西南农业大学教授,引进一种叫福寿螺的新品种。
严琦:“我们就到处找,我们就到北碚那边去找货源.北碚那边,靠近西南农业大学的地方,有一个村都在养这个螺。在白市驿的这些农民,也感觉到是一条致富的路,也在给我们送。”
直到现在这些农户还在给严琦送福寿螺。
严琦:“你这个质量啊,大的大了,小的小了,不是很匀净,你要保证质量啊。”
养殖农户 何西华:“如果落在水下面就是活的,落在水上面就是死的。这个就是活的,你看嘛,肉质特别好。它吃的主要饲料啊,那个草,绿色的草,还有菜叶,还有瓜果,它都吃,但是每一个星期我们都要换一次水。”
福寿螺没有土螺丝的缺点,而且肉质细嫩。找到了好品种,严琦非常惊喜。可是别人也能找到福寿螺,拿去做特色菜。要想自家菜品没有竞争对手。她觉得还必须在味道上多下工夫,做到独此一家。
行政总厨 陈小彬:“老板也在给我们打招呼, 既然选了一个好品种,我们就要把它做好。反反复复多次地做,而且当时试验这个螺丝的话,当时起码都是几百斤,上千斤,那么来试的。”
严琦和厨师一起试着把福寿螺做成各种味道:泡椒的、过桥的、蘸水的,拿给客人品尝,但客人都觉得一般。严琦最后确定通过重庆辣子鸡这种炒法,让它营养成分保留,炒香辣的味道。可是普通的麻辣味,不会让人印象深刻,要做就要做出特别的香味来。经过多次试验,严琦确定了调料比例和火候。
严琦:“如果说,你把那个辣椒搁多了,那个螺丝少了,肯定也达不到那个效果。我们在做的过程当中,那个火候啊,把那个辣椒搁下去过后,炒的比较香了,泛那种偷油婆颜色以后,那种香味才出来了,过后我们都感觉到,才有一种特殊的味道,才有一种特殊的香味。”
反复试验之后,辣子田螺最终定型。为推广创新菜,严琦将辣子田螺免费送给高速路上来往的过客。由于味道特别好,一传十,十传百,严琦的店由五张台扩展到三十几张台,一百张台。
严琦:“在里面坐不下的时候,我们就把桌子,摆到外面,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只租了一家,后来这一条街都被我们租下来了。”
街坊邻居 赵昌伦:“当时的话,生意好得很,这些路面啊,车子都是停满了的。这些桌子啊,都是摆满了的。”
顾客:“这螺吃下去,嗓子眼舒服。”
顾客:“辣而不躁,鲜嫩。”
严琦:“我付出了,得到了回报,看到了自己的成绩,更坚定了我们做下去的信心。”
公司员工 汪世玉:“他们的生意就慢慢地红火了。红火了,晚上十一二点钟,睡了的时候,就把你这些吵醒了 。我们这些人看到了就很眼红。没得事,就找严琦吵架。我们农转非,没有钱,你们从这么远的地方来找钱来了,找钱来了,就很眼红。” 严琦:“她们就说,你们生意好吗?好了,就不得了?听起来很难听的。”
公司员工 汪世玉:“车子又停在我们屋门口,我们更嫉妒,就说,我们这些女的,这些堂客家,就说,你这个车子,自己停过去。”
每天生意最好的时候,一群气势汹汹的妇女就到严琦的餐馆吵架。这让严琦很苦恼。后来,她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租他们的房子,收购她们种的菜,让她们来餐馆打工。
公司员工 汪世玉:“吵了过后,还是觉得严总对我们这街的人很好。就说,你们农转非啊,你们安安静静,愿意来打工的,减去你们家里的疾苦,每家人都有一定的生活保证。”
1997年,严琦的辣子田螺,几乎在重庆家喻户晓。她不再满足于一家小店经营,希望更大的发展。于是,她在重庆周边开设加盟店。但是,几家加盟店红火了一段时间后,纷纷倒闭。
严琦:“关键是属于那个时候,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只是把我们整个厨房的厨师输送出去了,输送出去了过后,他又不会管理,他也管不了。”
这次加盟失败,让严琦认识到,很多加盟商不仅不懂餐饮,而且和她的出发点有很大区别。
严琦:“我们要想把企业做大做强,最后把它做上市,如果他是看到我生意好的话来做,是短期行为。”
行政总厨 陈小彬:“因为加盟商,他的想法和你想把企业做大的这种想法,又有一些区别不同。他来加盟,肯定是为了赚钱,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很直接的道理。是吧,他都没想到要把这个文化,把这个品牌做好强好大,他只是想在最短的时间,创造最大的利润。”
严琦:“现在很多人,感觉到都属于这种,感觉到我现在有钱了,我就要来做餐饮,感觉到我一个月有好多消费,我要来做餐饮,你把那个牌子拿给我,我就贴个牌而已,贴了过后我的生意就会好。肯定会好,但是,持续性的发展,持久性肯定不长久。”
加盟店的失败,促使严琦调整扩张发展的思路:少做加盟,而多选择联营合作和直营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