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钱养出的蛙 竟赚了多万

时间:2024-08-18 18:32:20 小本创业项目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6分钱养出的蛙 竟赚了2000多万

    2006年8月8日 内蒙古扎兰屯市

    这天,内蒙古扎兰屯市下了一场大暴雨,这个季节的暴雨对于东北的幼林蛙来说,是它们上岸后的一次生存大考验,也让养殖户们揪心不已。第二天一大早,哈拉苏镇的林蛙养殖户常广军,就急匆匆地赶到了联科东北林蛙研究所。

    朱志明:“那你的蛙是不是都在岸坡上死的?”

    常广军:“对。”

    朱志明:“你那儿处理了这个沿了没有?”

    常广军:“这个沿没有处理。”

    朱志明:“那不行,你这个必须要有蔗阴棚,处理完以后打上草或者草带子,幼蛙在这儿呆着,如果你没有这个蔗阴棚的话,你下大雨的话,幼蛙逃不回去,它容易被大雨拍死。”

    朱志明是这家研究所的负责人,在当地养蛙人的眼里他可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

    吉林省农安县养殖户 高浩淳:“朱总现在给我们的配方饵料,这样的饵料投喂它简单,成本还低。”

    内蒙古扎兰屯市位于大兴安岭东麓,这里是东北特产林蛙的栖息地,东北地区一部分人利用这个独有的资源,承包山地放养林蛙,朱志明采用圈养的方式,成本低得惊人,一般养殖一只林蛙需要2-4元钱的成本,朱志明只用6分钱。可谁也没想到,为了练就这身养殖林蛙的硬功夫,朱志明整整摸爬滚打了近十年。

    1997年,朱志明听说养林蛙很赚钱,便在扎兰屯河西承包了一块地开始养殖林蛙,因为养殖技术不成熟,连续三年都以失败告终。2000年,他选择了当时很多人都认可的黄粉虫作为活饵来喂养林蛙。

    联科东北林蛙研究所所长 朱志明:“刚开始反正是养的时候,因为都用黄粉虫,再说有些宣传上也说养蛙先养虫。”

    可用黄粉虫喂养林蛙两年后,朱志明一算账,发觉这样养下去也不是个好办法。

    朱志明:“成本太高了,那你讲你不说多,你养10万只蛙,每只蛙最低的成本,就是从幼蛙长到20克,最低是1.8元,有的是达到了3元多钱,那平均就是2元钱的话,你说,我得多少钱,我养10万只蛙,我得需要多少做资金周转啊。”

    当时其他的养殖户也觉得用黄粉虫养林蛙成本太高了。

    北京养殖户 石伟:“你要进到这个养黄粉虫的屋子,几十平方米吧,你要一进去之后,马上耳朵就听到,“咔、咔、咔”,全是这声,一说几千斤子。几天,反正一天你要,你比如喂菜吧,一天就要四五百斤菜吧。”

    光养黄粉虫的成本都超过了林蛙主项的2-3倍,朱志明养林蛙的成本非但没有降下来反而一路攀升,差点还把老本也给赔上去了。

    朱志明:“反正黄粉虫这一块呢,是赔钱了,放弃了以后,但你蛙得要吃的,当时咱们不管怎么做,也必须要把它这个,饵料这问题解决。”

    怎样才能尽快找到一种成本低于黄粉虫的替代品,成了他最棘手的事儿。这时候一则灯光诱虫的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半信半疑之间,他决定在蛙圈里也装上几盏灯。

    朱志明:“引下来以后,这个昆虫在灯光来回飞,你飞的时候的话,蛙根本捕捉不到它,想吃上这一个虫子,它蹦跳大约得几次,甚至十几次。”

    用灯光诱捕昆虫,虽然给林蛙提供许多免费的美味,可这却是份“吃力不讨好”的活,因为昆虫在灯管附近飞来飞去,林蛙捕虫特别费力,而且还经常碰上灯管容易受伤。怎样才能引来昆虫而又不伤害林蛙呢,朱志明围绕灯管做起了试验。

    朱志明:“在灯光两侧架这个1米长,大约是30厘米高的诱虫网,不影响蛙从底下来回钻入,诱虫网呢,是纱窗做的,昆虫呢,它飞累以后,必然就得要落到诱虫网上,这样它一爬,它本身就是一个活动物体,蛙呢,就能及时的捕捉到。”

    果然,用诱虫网来捕捉昆虫的方法效果非常好。

    朱志明:“灯光一给以后,你就看着吧,那蛙一排排就跟看电影的观众似的,都露个小脑袋,站那儿瞅着,一看昆虫了,有的就像那个特种部队,有的就像爬进障碍似的,一起往上扑。”

    诱虫网不仅为朱志明解决了一半的饵料,最关键的是养殖成本下降了不少,原来用黄粉虫养林蛙时,为黄粉虫新建附属设施、购买原料不说,还得搭上不少人工。而改用灯光诱虫后,每天晚上只需要插上电,什么都不用管。不过这个方法只能在傍晚进行,林蛙的活饵仍存在很大的缺口。

    朱志明:“琢磨来琢磨去,我记得是有一回在做饭,把这个刷锅水泼到外头去了,泼到外头去以后,不一会儿就感到有很多苍蝇扑过去。”

    这个在平日里不被人注意的现象,引起了朱志明极大的兴趣,他叫员工到市场上去捡各种烂水果,看看哪一种气味更能吸引昆虫。

    员工 王莹:“那种感觉就像捡破烂一样,不好意思,到那块,因为这个你说去买烂桃子,烂水果,就那种的,去捡那些东西,就是这一块,心里边就是觉得是不是有病呀。”

    朱志明开始用这些带着异味的东西来吸引昆虫,但他发现,有的异味能保持5、6天,有的只保住1、2天,有的则一天的时间都保不住。怎样让这些异味保留时间更长一些,他也想了很多办法。

    朱志明:“我用地毯,用布啊,各种有花的,黑的,白的,当时人家说,你这个蛙圈呢,搞什么万国旗呢。”

    夏天,扎兰屯白天的气温比较高,用气味能引来很多昆虫,加上晚上的灯光诱虫,林蛙的活饵得到了解决。可每年到了8月底,扎兰屯的天气开始转凉,在野外的昆虫逐渐减少,林蛙的饵料又成了问题。朱志明开始在自己的阳台琢磨用动物的粪便培养一些蛆虫顶替野外昆虫。

    朱志明:“那个有猪粪,有鸡粪,有牛粪,有酒糟,有屠宰场一些下脚料,我都分箱装,分箱装。”

    妻子 葛丽霞:“他这个阳台,这个痕迹还有呢,它这个桌子,这个破了点乱了点,他在这儿摆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又是粪呀,饵料呀。”

    朱志明:“反正阳台你那门你不能打开,臭味太大了,有一回好像是那个是装猪粪的是鸡粪那个箱有点破孔,我晚上我在客厅睡觉,完了那虫子那蛆,爬得满客厅都是。蛆,当时就在那里头,哎哟我的天哪,这屋里更是啥了,早上起来爬那儿都是。”

    经过两年的摸索,朱志明针对每个月不同的气候,繁殖不同的饵料,低成本解决林蛙饵料问题,他把这种方法称为月差投喂法。

   朱志明:“去年采用了这种技术,成本我核算了一下,也是分圈养,当时成本有的高的达到了6分钱。”

    2004年9月,朱志明接到一份境外传来的订单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