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所得税资产
核算内容
递延税款科目的借贷方分别核算的内容是:
借方核算(资产类):转回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税率,发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税率,债务法下递延税款余额是借方时税率增加,递延税款余额是贷方时税率减少。
贷方核算(负债类):发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税率,转回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税率。债务法下递延税款余额是贷方时税率增加,递延税款余额是借方时税率减少。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处理解释
首先要明白,损益表中“所得税费用”是企业自己根据利润计算出来的税费,而资产负债表里面的“应交税费”,这个是给税务局的税费,两者不一样。他们之间就差了一个纳税差异。通过会计分录来看一下:
1、按照企业的利润计算的实际应该缴纳的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
2、由于纳税差异的存在产生了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影响的所得税费用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3、递延所得税负债影响的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上面三个分录合起来,就是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
下面举个例子说明。
假设企业2007年利润是1000万,其中计提坏账100万,那么企业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就是:1000*25%=250万。分录分别是:
计提坏账: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
贷:坏账准备 100
按照税法,坏账准备计提的时候,是不能税前抵扣的。也就是说,这100万的减值损失要加回来。那么计算税法纳税的基础就是 1000+100=1100万。“应交税费”=1100*25%=275万。
差额25万(275-250)就是资产减值损失造成的,这个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会计处理:
借:所得税费用 250
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贷:应交税费 275
2008年,企业实际发生坏账100万,利润是1000万,没有其他纳税调整事项,没有形成新的坏账。
会计处理:
核销坏账:
借:坏账准备 100
贷:应收账款 100
企业计算的“所得税费用”:1000*25%=250
会计处理:
借:所得税费用 25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核销之前计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交税费 225 (倒挤出来)
从这笔分录可以看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抵税作用了,如果没有之前计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那么税务局计算的“应交税费”就是1000*25%=250,现在少交了25万,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功劳。
【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关文章:
如何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03-20
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会计处理方式03-20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资产损失申报03-28
企业盘盈固定资产如何计征企业所得税03-28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所得税处理03-29
所得税分录02-17
劳务报酬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税率表12-14
公司所得税税率 税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