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一月份票据融资激增
流传于银行间的信息显示,1月份的新增贷款约为1.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4000多亿元。强势增长的信贷数据令业内也为之惊讶。但详解之后可见一个不容忽视的特征:贷款结构中,票据融资极有可能创下月度历史增长纪录。占比可能高达新增贷款规模的30%甚至更高。这一方面显示了银行的“慎贷与惧贷”心理,也反映了企业对融资方式需求的新改变。
票据激增
来自商业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31日,某国有大行人民币新增贷款规模约为2500亿元,这个数字大致相当于其去年全年贷款计划的80%以上。信贷增长迅猛。
其中,1月份该行累计买入票据量约为2100亿元,其中纳入信贷规模统计的贴现及转贴现量约为1800亿元,不计入信贷统计口径的返售票据约为300多亿元。
粗略计算得出,票据融资占据该行当月新增贷款规模约为45%。占比甚高。
这种现象并不唯独是大行特色,股份制银行也身在其中。
一家大型股份制银行的人士也透露:“1月份,我们的贷款加上票据几乎把全年的规模都已经搞定了。”贷款结构中,票据和贷款几乎平分秋色,各占半壁江山。
另一家大型股份制银行人士也告诉记者,虽然票据在整个贷款中的占比没有那么高,只占1月新增贷款的10%以上,但是纵向比较,有非常明显的提升,占比大约比去年底提升了5个百分点。
其实,这种票据高升的势头从去年11月份就已经有所显现。其时,央行鼓励各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支持保持经济增长。为了达到决策层和监管层的要求,“冲高贷款规模”成为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工程”。
但“慎贷”心理之下,为了既满足规模又控制风险,不少银行选择了风险相对较低且操作快捷的银行承兑汇票。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加入了“抢票大战”。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1月份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4561亿元,其中票据融资增加2105亿元,占据半壁江山。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7718亿元,同样,票据融资跃居2000亿元以上。
在各家银行疯狂的“票战”之下,票据贴现利率暴跌,甚至跌破了银行的资金成本价。贴现利率从9月份的年率3.5%,降到10月份的3%,到11月初则降为2.5%,11月底降为1.7%,12月初已经降为1.5%。
1月份,这一幕再次上演,且硝烟不减。
山东一家农信联社的票据人员告诉记者,本次的票据战中大型国有银行依然是主力军,而一些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也非常活跃。
需求旺盛带动了票据交易的活跃。上述票据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只要挂出价格,就有人询价,总能成交,根本不愁卖”。
而对于企业来说,这些融出的票据并没有均匀分布,依然被一些大型企业所拥有,多数票据配合大项目投资发放,成为其短期流动资金和产业链融资的主要满足方式。而中小企业所得不多。
冲高原因
在信贷规模取消的情况下,银行为何会如此钟情于收益远低于贷款的票据,并成就了中国信贷史上票据激增的新纪录?
多位商业银行人士告诉记者,这里有六方面原因不容小觑。
一是,在央行去年下半年进入降息通道后,虽然央行采用了较为均衡的存贷款利率下调方式,但由于存贷款利率的调控步伐不同,导致贷存款息差明显收窄。依据不同银行的资金成本,少则收窄三四十个基点,多则收窄五六十个基点。这致使不少银行在今年仅能维持“零利润增长”。为了平抑息差收窄的影响,银行必须做大贷款规模来对冲对对利润的影响。而票据可以计入贷款规模。
【 一月份票据融资激增】相关文章:
短期融资券与中期票据04-28
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的区别11-03
资产抵押融资与项目融资05-05
什么是融资租赁、融资直租、融资回租?07-27
项目融资和公司融资的区别06-13
PPP项目债务融资:融资工具08-03
项目融资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