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创业公司在融资不同阶段是如何估值的
估值就是确定公司的内在价值,在股权投资不同阶段,被投资公司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运营状况和盈利状况不同决定了应当运用不同的估值方法来确定企业的内在价值。下面小编带您看看下面不同阶段的公司一般是如何估值的。
天使投资阶段
这个阶段的投资对象多为刚刚成立或正在筹备的公司,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尚未形成。天使投资为企业注入的是一笔启动资金。因此天使投资阶段一般不适用任何量化估值方法,投入的资金在企业中所占股权比例一般由天使投资人根据以往经验与创业者协商确定,也有的投资人会根据同行企业的估值纳入参考因素中去。
VC阶段
这个被投资企业一般来说已有确定的商业模式,需要大量资金来扩大产能进而增加市场占有率。由于这个阶段的企业大部分没有形成稳定的盈利和现金流,因此相对估值法是比较适用的估值方法。
所谓相对估值法根据某一变量考察可比公司的价值,以确定被评估公司的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变量的不同,相对估值法又有可比交易法和可比公司发之分。
可比交易法,即挑选与非上市公司同行业可比或可参照的上市公司,以同类公司的股价与财务数据为依据,计算出主要财务比率,然后用这些比率作为市场价格乘数来推断目标公司的价值,比如P/E(市盈率,价格/利润)、P/S法(价格/销售额)。
可比公司法,则是挑选与初创公司同行业、在估值前一段合适时期被投资、并购的公司,基于融资或并购交易的定价依据作为参考,从中获取有用的财务或非财务数据,求出一些相应的融资价格乘数,据此评估目标公司。
对于VC阶段的企业而言,可比交易法往往较可比公司法更为适用。因为可比交易法则可以根据近期发生过交易的相同类型公司估值来确定被投公司估值,当今股权投资的快速发展、投资数量的增多使可比交易更加易于寻找。
相对估值法的优势是可以对没有形成稳定盈利的公司进行估值,但劣势是只能确定企业间的相对价值而无法确定绝对价值,也就是说如果用来对比的对象本身估值就出现偏差,则本企业的估值也会出现偏差。为降低偏差,一般会以多个对比对象的平均值作为估值指标。
Pre-IPO阶段
Pre-IPO阶段被投资企业一般处于高速发展期和稳定发展期,这个阶段的企业一般已经有稳定的盈利和现金流,以及可以信赖的利润增长率,因此可以适用绝对估值法。
简单来说,绝对估值是通过对公司历史及当前的基本面的分析和对未来反映公司经营状况的财务数据的预测去估算自身的价值。
绝对估值法的优势是可以确定企业的绝对价值,劣势是重要假设参数如果出现误差则严重影响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比如对企业稳定增长期增长率的假设如果出现偏差,将会大幅影响企业的永续价值,进而使企业的估值大幅偏离其内在价值。
这个阶段除了运用绝对估值法外,相对估值法也常被用到。除了和VC阶段同样运用可比交易法外,如果被投资企业已经达到了准上市公司的标准,则可以运用可比公司法对其估值。选取相同类型的上市公司作为对比标的企业,在估值时需要对二级市场的流动性溢价进行扣除。
为使估值更加准确,在Pre-IPO阶段可以运用相对估值法来配合和验证绝对估值法的结果,确定企业真实的内在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小编提到的公司不同阶段的估值方法并只是常规性的做法,并非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不同投资机构在对企业估值方面也有自身的一套理论和工具,到底什么时候采用什么样的估值方法,也是业内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扩展资料
创业公司的估值怎么样才是合理的?
在早期,估值本身并不是一个科学的话题,更多的是一个感觉的问题,早期项目并不像中晚期的项目,可能会有一些估值模型去估算价值。在早期,估值没有公式,更多是基于经验。因为早期的案子,不管是在单点的盈利,业务模式,以及在未来的成长性这几个大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公式我想在这个阶段都是失效的。
这个阶段更经常的被用到的是比较法。比较法的主要概念,是说找到一个比较熟悉的类似标的,看它在差不多同样的阶段的时候,被估了多少钱。这件事情被做了很多次以后,每个投资人心里都会形成一个相对比较固定的标尺。
在估值这件事情上,我拿自己投过的,或者我投过的案子在融下一轮的时候,拿这个估值跟几个兄弟机构去做过测试,让大家去想一想这个案子到底值多少钱。我得到的结果还是蛮令我吃惊的,机构之间给出的估值差距,正负也就是30%。虽然整个市场没有一个特别底层的模型去支撑这件事情,但是从机构之间来看,估值的差异并没有那么的大。
但是创业者对估值的认识,跟我们有可能有比较大的差距。因为创业者他只会经历自己项目的融资,他对估值的直观感受不像机构。因为我们每天都会去看不同的案子,每个礼拜都会多次被问到案子估值多少合理这个问题,我们可能会形成一个惯性,按照我们的惯性去对这个项目作评估。
创始人和机构之间,对于估值分歧是永恒的问题。当这个问题出现的时候怎么去处理,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分歧一定是机构给的价钱更低,创始人想要的价钱更高的了。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机构来讲,大多数的系统化作战的投资机构对估值还是有一定的纪律性的。就像我刚才说的20%,30%左右的差异很正常,比方说通过沟通,发现这个创始人实在是不愿意降低他的估值,并且有他坚持的依据,机构最多跟自己原始的或者心里价位有20%左右的调整。超过这样一个边界,会觉得很明显是投的不合理了。
不过这里面有几点是创始人可以去努力争取的。创始人如果坚持比较高的估值,那么是否可以找相对比较少一点的钱?通常情况下,如果投的单笔金额比较高的时候,会对估值更在意,但是金额比较小的时候,可能尺度会更松一点,但是也是小范围内调整的。此外,估值实在无法一致的时候,作为机构投资者,内部会有一定的纪律性,当估值无法达成一致,机构的选择很有可能是再等一等。等一等的结果,要么是给自己一点时间,看看自己的认识水平能否再提高,或者等项目再往前走一段,用更好的业绩来支撑它的估值。
简单的给一个我觉得按照今年的市场行情下的心理的价位,这个完全是guts feeling。天使轮的案子一般不会超过五千万。在完全不看项目本质的情况下,一听天使轮的话,我觉得这是一个相对合理的价钱。那么A轮我觉得大概在这个基础上翻1.5倍到2倍。
【创业公司在融资不同阶段是如何估值的】相关文章:
创业公司在融资不同阶段的估值03-17
公司创业融资时如何估值?03-29
创业融资时如何估值?03-26
创业融资时如何估值03-27
创业企业融资如何估值03-28
公司创业融资怎样估值11-30
创业企业融资如何估值法03-29
创业企业融资时如何估值03-27
创业企业融资该如何估值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