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融资的定义、性质以及案例分析

时间:2022-11-15 02:47:28 创业融资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财政融资的定义、性质以及案例分析

  财政资金来源的性质和财政资金运用的范围决定了财政融资具有不同于其他融资方式的特点。那么财政融资是什么?性质是如何的?

  什么是财 政融资

  财政融资是指财政部门作为资金的供给者,向资金的需求部门——企业融出资金的形式与方法,或者说,是指需求资金的企业向国家财政,包括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以吸收投资或政策性放款(政策性银行、财政信用机构)等形式获取资金。另外,广义的财政融资,还应当包括通过国家税务部门给予符合政策的企业以税收减免或返还等方式使企业所获得的`资金,以及其他一切使企业由于享受某种政策优惠与扶持所获得的资金。

  财政融资的性质

  财政融资由于其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独特性质,决定了财政融资具有与其他融资方式截然不同的性质:

  1.财政融资既具有无偿性,又具有有偿性,但以无偿性为其本质特征。财政资金的来源主要有税收收入、国有企业收入、公有财产收入(包括土地、森林、矿山、河流等)、行政收入(包括规费、特别课征、特许金和罚款)、公债收入等。财政收入的来源和运用,反映了国家凭借其权力参与社会分配的实质,从而体现了其既有强制性和无偿性,又有非强制性和有偿性的特点。这也决定了财政融资的有偿性与无偿性,但无偿性是主要的,有偿性只是辅助和次要的。

  2.财政融资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国家财政资金,无论是国家预算内资金,还是预算外资金,都要根据国民经济计划的合理安排制定资金收支计划,反映财政年度内资金的来源、去向及其收支额。预算内资金一般实行指令性计划,预算外资金实行指导性计划。它们最终都列入国家的综合财政信贷计划。国家计划的各种投资性贷款是通过制定的各项投资政策实施的,企业要想获得国家计划安排的资金,必须要使自己的融资活动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

  另外,国家在税收上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往往都体现了国家对某些产业或地区的政策性倾斜。又如国家政策性银行发放的贴息贷款,同样反映了国家的政策性资金投向,这也是国家利用财政融资的方式来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

  3.财政融资的主要作用应该是提供由于“市场失灵”而需要由政府承担投资风险的公共产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由国家财政统收统支的投融资方式已经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政企分开,产权明晰,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现代企业制度正在逐步建立。这样一来,财政资金的运用,主要应该是为履行经济职能而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西方“公共产品”理论将经济分为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私人部门提供的产品称为私人产品,公共部门提供的产品称为公共产品。公共部门和公共产品的存在,是由于经济在运行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市场失灵”现象,这时就需要公共财政来进行弥补。这些领域可以分为几大类,比如纯公共产品类,即某人对这类产品的享用并不减少其他人的消费,像国防、公园等就属此类公共产品;再如具有显著外部性的产品和劳务,这一类公共产品有公路建设、污染治理等。可见,财政资金的运用是有限定范围和条件的,但又是任何其他融资方式所无法替代和不可或缺的。因此,财政融资的主要作用是由政府承担风险,降低企业和居民投资的市场风险,这是财政融资的一个显著特征。

  财政融资有哪些优缺点

  财政资金来源的性质和财政资金运用的范围决定了财政融资具有不同于其他融资方式的特点。由于财政融资有特定的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因而它只能作为特定企业的融资选择。

  财政融资方式与其他融资方式不同,它具有以下一些优点:

  (一)资金使用的无偿性和低廉性

  对于公益性项目的财政拨款和通过被授权机构进行国有资产投资的资金,企业可以无偿使用;获得财政投资的企业和项目可以将财政融资作为自有资金或资本金注入;行业专项建设资金可以说是一种“准财政”,也有类似的特征;对于财政信用投资,如“拨改贷”和政策性银行贷款,是一种政策性低息贷款,其利率远低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资金使用成本低;企业享受政策性优惠所获款项,同样相当于一种无偿使用的资金。

  (二)资金使用期限长

  财政投资资金一般来说是无限期使用的,即使是财政信用融资,期限也最短要达3—5年,长则1舻_20年,远比一般银行贷款期限长得多。

  (三)资金来源稳定可靠

  国家财政每年要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和今后建设的需要,通过国家预算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筹集起相应的资金供建设使用,保证了纳入国家预算支出计划的投资项目具有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其转移流动的可能性很小。同时,对于地方政府来说,由于地方财政收入一般也相对稳定,这也保证了企业向地方财政融资的资金来源。另外,当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时,国家和地方政府只是把企业原应上缴的资金退还给企业,因而不存在融资渠道不畅的问题。

  (四)资金渠道多样化

  企业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国家财政投资或贷款,包括国家部委安排的国家预算内投资或贷款,地方政府管理的地方预算投资或贷款以及主管部门的预算外投资或贷款。虽然这些投资和贷款的名目繁多,但只要企业的投资项目本身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要求,就有可能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多方面财政融资的支持。

  当然,尽管财政融资具有上述多项好处,它也存在一系列缺点:

  (一)资金运用的指令性较强

  国家财政投资的绝大部分是用于根据国家的计划安排的大型重点骨干工程。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将必须建设的指令性投资项目纳入五年计划和年度投资计划,再根据主客观条件及人力、物力、财力的可能性,从宏观上制定建设总规模、投资方向、投资结构、地区布局以及重点骨干项目的建设地点、投资额度、建设进度等。国家财政一般要按照这些指令性计划对项目投资进行分配,因而企业对这部分融资的使用也必然是指令性的。

  (二)资金管理的集中性

  财政投资使用的指令性,决定了对这部分资金管理的集中性。我国财政预算安排的投资一直集中在国家和省两级,省以下地区所需的建设资金,一律都纳入省级财政预算。因为这些投资一般都用于重点、骨干的大型项目,所需投资量大,所以只有靠在全国或全省的范围内,集中财力并统一管理使用才能完成。否则,必然造成资金分散,难以完成重点项目和骨干项目的建设。

  (三)财政融资的特殊性

  因为企业需要满足国家政策的特殊要求,所以企业的经营决策也难免要受到国家的干预。一般来说,能够获得财政融资、得到国家财政投入的难度较大,特别是那些无须偿还和不付利息的财政拨款资金。由于资金供给量有限,因而获得难度特别大,只有一些公共产品项目和国有重点企业才能获得。由于这类企业的产权基本都属于国家,国家对企业的投资往往与政府的政策导向有关,企业经营决策就难免要受到国家的干预。在股份制企业中,国家作为控股或参股股东,对股权或投资的设置j确认、运作和收益管理都有一系列的特殊规定,企业在行使法人财产权时,必须要符合这些规定,满足国家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在企业内部要建立规范的国有资产股权代表责任制。

  (四)财政信贷针对性强

  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或财政信用投资针对性都很强。首先,这部分资金是针对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某个薄弱环节,即所谓“瓶颈”部门。例如,用于节能项目的财政贴息贷款,就是因为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国家如不优先支持其发展,就会阻碍其他部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其次,这部分资金是针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部门,例如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由于这些部门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主导和“龙头”作用,因而国家有必要对这些部门给予优先支持,如对汽车、逋信等国家支柱产业的政策性贷款。再次,这部分资金是支持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以及从事国家列入重点发展和扶持计划的新产品开发。最后,是国家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各级主管部门根据系统内的全局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优先安排的一些预算外资金贷款或拨款,比如某旅游城市对城市绿化和市容改造工程的财政拨款。

  财政融资的法律特征

  (1)有偿性。财政融资是政府采取有偿的手段来运作,都是要求偿还或给予投资者回报的。

  (2)政策性。财政融资以国家为主体,按照政府特定的政策目标进行资金投放,明显地负载着政府的特定政策目标和意图。

  (3)安全性。财政融资是有偿的,其运作往往有政府参与其中,甚至有政府的履行担保,对于投资者来说,这种投资是相对安全的。

  (4)补充性。在现代税收国家,国家的财政收入仍然以税收为主,财政融资处于补充的地位。

  财政融资的种类

  根据前面财政融资内涵的'界定,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财政融资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预算内拨款融资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采取统收统支的形式分配资金,在那一时期,财政支出基本上采取无偿拨款的形式。但是,自从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特别是1994年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方案出台后,明确了以后只有科教文卫、国防、行政等公益性事业和项目才实行预算内拨款。这样一来,从融资的角度来说,能够符合国家预算内拨款的企业就被限定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能够获得此类资金的数量也极为有限。

  (二)财政贷款融资

  包括“拨改贷'和财政信用由于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实行无偿拨款方式暴露出一系列弊端,因此,为提高企业的经济责任感和资金使用效益,从1979年开始,国家就在部分省市试行财政基本建设“拨改贷”的办法,到1985年已全面实行“拨改贷”。然而,这一方式到了1996年基本也已停止,改为国家投资,即“贷改投”。

  (三)“贷改投”融资

  由于“拨改贷”仍然没有解决传统体制下企业在资金融通上吃国家“大锅饭”的局面,尤其是在税前还贷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为适应深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法人责任制和项目资本金制度,要求国家对国有企业和建设项目要注入资本金,即进行财政投资。但在实行“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的情况下,国家财政投资要通过授权有资格代表国家的投资公司、资产经营公司、企业集团等机构来进行。

  (四)政策性银行融资

  这里把政策性银行贷款纳入财政融资,是因为它与商业银行不同: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政策性银行并非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要贯彻政府经济政策(比如产业政策)的意图和要求,其资金投向主要为国家扶持和重点发展的产业和项目,这部分贷款利息极低,甚至完全贴息。

  (五)预算外专项建设基金

  这是指国家为加快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发展,将铁路、公路、航空、电力、邮电、通信等部门提价后征收的资金,作为本行业投资建设的专项基金。这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财政补贴

  这是指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目的,向企业提供的无偿补助。它是财政无偿拨款支出的特殊形式。应该说,财政补贴属于转移性支付,但和一般转移性财政支出又有所不同,因为它是与相对价格结构相联系的。我国的财政补贴名目繁多,企业如能恰当运用,可以融得相当一笔资金。

  (七)政策性优惠融资

  近些年来,国家采取直接投资的方式新建企业或向已有企业注资已越来越少。而通过制定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资的做法越来越多。应该说,这种转变是适应我国经济由计划调控向市场调节转变的必然结果。比如,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制定了有关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各项政策性优惠,包括税收减免、财政贴息以及在土地、进出口等多方面的优惠,通过政策性优惠,国家和地方政府旨在扶持这类企业的发展,而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则相当于获得了一笔无偿使用的资金,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流动资金,而且有利于企业调整资产负债比例,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应该指出的是,政策性优惠融资还包含一类间接的融资方式,常常不被人们所注意。如果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其获益是相当可观的。比如企业兼并政策,国家在相关规定中,对符合一定条件的被兼并企业,可以享受税收、负债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这相当于合并的企业双方都得到了一笔返税资金或偿债资金,这一方面加大了合并企业双方的合并动力,另一方面对于处于困境的企业尽快摆脱困境起到了减轻包袱的作用。

  财政融资的经济效应分析

  1.在增加支出的同时保持税收不变

  在存在闲置资源的经济中,财政支出的增加将引起总产出较快地增长,政府税收会相应地增加,民间的收入也会增加,因而储蓄增加。政府部门的支出增加一般对民间支出的影响较小。

  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况时,政府支出的增加将引起物价上升,政府的债务融资使利率大幅上升,挤出了民间的支出。货币融资将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

  2.在减少税收的同时保持政府支出不变

  政府减税将增加私人部门的收人,因此产生的财政赤字通过货币融资或债务融资来弥补。货币融资使利率下降,对总产出产生了收入效应,债务融资使利率上升,私人部门不仅增加了投资品种,而且获得了国债利息收入。

  不管是债务融资或货币融资,都有一定的约束条件,不可能无限制地长期使用下去。当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的苗头时,最好通过从国外引进资源,消耗外汇储备来弥补赤字。

  财政融资的经济绩效

  财政融资的经济绩效不仅表现在为企业或项目提供一笔来源稳定可靠、使用期限长而成本低廉的财政资金,更重要的是,从全社会资金融通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它表现在其对资源优化配置和宏观调控的职能。

  1.弥补“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

  由于经济生活中存在着“非竞争性”、“非相斥性”和“外部性”等问题而导致“市场失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投资或贷款的作用就在于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和缺陷,进行资源配置,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例如对国防、公安、公共卫生等公益性事业的投资;对消除经济发展“瓶颈”的基础产业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对那些社会效益好,而自身经济效益不太高,无力承受正常贷款利息的项目,或者一些资金需求量大,还款周期长,商业银行不愿承担的项目进行政策性贷款等。

  2.贯彻产业政策,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国民经济的发展同财政支出,从而同财政投资有密切关系。经济结构决定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结构又反作用于国民经济结构。财政支出的时间、数量、方向与国民经济的规模、结构、速度有直接关系。财政投资结构的不同直接影响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及其内部结构合理化的形成。因此,财政投资通过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决定投向,从而不断调整国民经济结构,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3.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宏观调控的作用

  财政是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作为财政支出中重要内容之一的财政投资也必然参与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财政投资,无论是拨款,还是贷款形式,都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结构、规模和速度的调控效应。而且,财政投资与银行信贷的投资互相配合,可以使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财政融资案例

  案例分析一

  W公司是所在市的一家大型汽车生产企业,由于产品升级换代的需要,现在欲筹集8000万元用于生产线的技术改造。由于资金量较大,公司内部无法筹集,于是财务部提出到银行借贷。但公司技术部负责人得知,汽车产业不仅被列为国家支柱产业,而且最近又被列为该市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因而可以享受蓟一定的政策性优惠。所以技术部提出,向市政府申请贴息贷款6000万元,用于技术改造,不足部分公司内部解决。经过充分准备材料和多次汇报,市经贸委很快给以答复,决定从2.5亿元的市技术改造专项费用中拿出6000万元,以无息贷款方式支持W公司的技改项目。此外,在经贸委到公司考察工作期间,发现W公司技改项目需要扩征土地,而土地扩征申请迟迟未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遂主动协调,顺利获批,于是,W公司的技改项目得以顺利进行。这样,W公司生产的轻型汽车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从以上案例我们看到,如果企业能够获得财政融资,那么,对企业长远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企业要获得财政融资,一般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获取较全面的财政融资信息

  国家和地方政府每年都公布有一系列政策性拨款、贷款、税收减免等各项政策文件,企业首先应该要注意收集这些政策性文件,并要认真学习,真正领会政府的意图,做到心中有数。比如上面的案例中,如果技术部没有了解到政府的有关文件,公司就可能会直接向银行贷款,那样的融资成本则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二)对号入座,或者“顺其所为”

  由于每年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各类文件很多,这就要进行分类,更重要的是取我所需,重点留意与本企业相关的产业政策、科技开发政策等,然后对号入座,看看自己的企业可能在什么地方符合国家政策支持的条件。如果同政策要求相比,基本符合但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时就要进行比较,如果企业投入一笔很小的费用就可达到获得财政融资的条件,其融资总成本小于其他融资的成本时,就有必要使企业在某些方面得到进一步完善,即“顺其所为”。“顺其所为”的另一层含义是,按照政府的意图去投资,比如上新项目,就要考虑所上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是否可以享受到一定的财政融资,企业应该顺着国家政策的引导而为,这样,企业受益,国家也受益。以前面的案例为例,W公司的产品符合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政策,而且技术改造也在享受国家政策扶持条款之列,这样通过“对号入座”,该公司顺利地获得了一笔财政融资。

  案例分析二

  星源公司是一家小型民营化工企业,产品滞销,经营困难。这时,公司所聘请的几位年富力强的工程师提出开发一种新型环保产品。但公司资金紧张,难以保证前期研制开发阶段的费用支出。由于公司知道环保产品属于国家重点扶持项目,于是,公司找到了市科委请求帮助。科委要求公司上报有关产品开发的`详细计划和进展情况,如果符合条件,可以得到10万元的科技三项费用拨款,如果产品开发成功,无须偿还,而且,一旦产品能列入国家火炬计划,还能得到数百万元的国家贴息贷款。但此时公司对这一新产品的研制尚未开展,这就无法筹措到这笔财政融资。最后,公司决定,节省一切开支,先拿出5万元作为新产品研制的前期投入。很快,几位工程师就取得了新产品研制开发的初步成果,经过认真的材料准备,这一环保新产品研制开发项目报告获得了市科委的批准,首批拨款10万元,同时,科委还承诺如进展顺利,还可得到进一步资助。两年以后,这家小型民营企业的新型环保产品开发成功,并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获得低息贷款800万元。又过1年,星源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销售额逾亿元,利润数千万元的高科技环保企业,公司股票即将上市流通。

  主动争取,勤于跑动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政府的职能正在由原来的管理为主变为服务为主,因此,认真履行政府各项职能,为企业服好务,这已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主要任务。对于符合财政融资条件的企业来说,应该把握机会,积极主动争取,多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申请。有时可能由于政府部门领导不十分了解企业情况,会影响财政融资的开展,这时企业就要勤于跑动,并主动邀请主管部门来人多到企业进行考察。从上面的两个案例,我们也可以看出,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只有企业积极争取,充分准备,才能用足用好政策,获得财政融资的益处。

【财政融资的定义、性质以及案例分析】相关文章:

大学项目融资案例分析(精选7篇)10-25

融资租赁业务6种模式及案例分析08-24

PPlive融资案例05-26

项目融资案例06-10

企业融资案例分享05-01

企业融资贷款案例10-23

融资担保成功案例05-02

融资流程以及融资条款你了解多少08-07

民间融资风险以及防范04-28

中国融资的经典案例(精选5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