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个贫困高职生的“零成本”创业解读

时间:2024-08-12 04:20:40 如何创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17个贫困高职生的“零成本”创业解读

  “零成本”创业如何才女成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7个贫困高职生的相关创业分析,欢迎大家阅读了解。

  一 “与其说是创业,不如说我们是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17人中的第一个倡议者潘金良这样看待他们的这一次创业。

  17名大学生都是贵州盛华职业学院茶学院的学生,是这所去年才首次招生的职业学院的第一批学生。茶学院是贵州盛华职业学院与贵州省一家龙头茶企业合作开办的。

  学院的39名学生,包括潘金良在内,大部分都来自贵州的贫困山区,甚至有些学生每月的生活费不超过300元。第一个学期主要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课余时间,潘金良一度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拿着学校发给每个学生使用的笔记本电脑兴奋不已,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不久之后,潘金良开始反思:“现在是可以舒舒服服地玩3年,什么都不用管,但是3年以后,我们就要走进人才市场,拿什么去和别人竞争?”

  离学校不远处就是茶山。只要有空,潘金良就会去找茶场的吴场长聊天。清明节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回家了,潘金良又来到茶园边上,他想起学过的《茶树栽培学》上有很多知识点,比如说不同的光对茶树有不同的影响,不知道在实践中是怎么样的?他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从吴场长这里包下一片茶园,我们自己来管理和营销,这样也可以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

  有了这个想法后,潘金良并没有马上告诉同学,而是先找吴场长商量。吴场长也很爽快,答应划出4亩左右的茶园给学生们管理,不收取管理费,只在他们有了收益后提成。

  这个经营了10多年茶园的中年汉子如今也成了学生们在校园外的老师,用自己多年的实际操作经验给学生们一些技术指导。他说:“不管做生意还是别的,要有一定的责任心。作为普通农户,没有能力打造品牌。我常跟他们说,别看你们现在一文不值,也有可能将来会出现茶叶界的泰斗,即便没有达到预期,也没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你们会学到很多东西。”

  二 和吴场长谈妥后,潘金良召集同学们商量此事。他并不想单打独斗:“一是茶园需要的劳动力比较多,另外,我觉得大家一起做,对每个人都有好处。”

  一开始,很多同学并不接受,觉得收益不大,还有同学担心:“茶园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管理得很好,要日积月累才能发展成优质茶园,可是我们在校时间也就两三年,到时候岂不是留给别人了?”

  当潘金良说可能需要每个人分期投入几百元时,更是招致了很多人的反对。几百元对很多城市的孩子来说,也许只是去下次馆子或唱一次卡拉OK,但对这所学校里很多生活费都成问题的同学来说,不是个小数目。

  潘金良并不气馁。针对大家的疑问一一地做思想工作。他告诉大家,来管理和经营这个小小的茶园,首先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变成实践,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就算我们每个参与的人最终每人分了一万元,这一万元又对你的未来能有多大的作用呢?无非是手里多有点钱花而已,茶园管好了,也许最后又交到了别人手上,但这又有什么关系?我们通过这个过程学到知识,能力提高了,才是一笔最大的财富。”

  “因为我们同学大多家境都很差,大家很担心,这可以理解。但是因为几百元钱而放弃了一次学习的机会,就太可惜了。”同样来自贫寒农家的潘金良说,“我一直对他们说,我对毕业以后很迷茫。但是如果掌握了一技之长,最不济你去包一片茶园,也可以养活自己。”

  最后,16名同学被说服了,他们和潘金良一起组成了这个以实践为主要目的的创业小组,每人凑了100元启动资金,副校长杨绍先教授为他们取名“十七茗园”。

  17名同学隔三差五地会去茶园工作。6月的每个周末,他们都在茶园里浅耕和修剪,一干就是两天。尽管他们大部分都是农村孩子,但手仍不可避免地被磨破了。日头很毒,天气炎热,一些男同学脱了上衣,光着膀子干活。

  潘金良看到这一幕,觉得又好笑又感动:“我们中间有几个同学家是城镇的,虽然家境说不上富裕,但也还过得去。如果不是因为这件事,让他们去干这样的活儿,就是每天给他们两三百块钱,我想他们也不会干的。但是他们都坚持下来了。”

  三 短短几个月时间,17名大学生已经亲历了茶叶生产和制作、销售的每一个环节。

  7月13日~14日,学校茶艺表演队参加在贵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中国贵阳国际绿茶博览会时,所使用的绿茶就是他们亲手采摘和制作的绿茶。他们把茶命名为“十七缘茶”。

  除此之外,学校领导在得知他们的创业故事后,当即决定采用“十七缘茶”作为学校主要选用的办公用茶和交际礼品茶。一家五星级酒店也选用了“十七缘茶”作为酒店的商务用茶。由于夏季茶叶产量本就不大,他们制作的茶叶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他们现在所做的工作主要还是为明年的春天作准备。

  潘金良告诉记者,当初每人投入的100元成本已经收回来了,他们付出的只是劳动力。每一个环节他们都愿意亲力亲为,比如采茶,一是请人采可能达不到标准,当以经济效益为主时,难免要提高出茶量,也就是采茶青时,不完全按规范采,可能一芽一叶,也可能一芽二叶,自己采可以控制质量。更重要的是如果请人采,就失去了体验的机会。

  茶学院的班主任丁老师说,相比其他同类专业来说,他们的实践更多一些,很多学生社团偏重娱乐,而他们是工作实践社团。通过这个平台,他们不仅将学到的茶方面的知识应用到了实践中,还学到了如何做人。他们十几个人一开始也存在很多需要磨合的问题,而通过这个过程,他们学会了团队如何合作,如何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如何和外面的企业打交道。

  李毅是茶学院负责专业课的老师,尽管他给了同学们很多的支持,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老师很少插手,都尽量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只要不犯根本性的错误就没关系。他们迟早会毕业,但是我们希望这种学习方式会持续下去,传给他们的学弟和学妹。”

  老师的期望和17位大学生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们希望自己毕业以后,除了留下这个基地外,他们还以文字的形式把面临的问题保留了下来,做一些纪录,以留给将来的学弟学妹们。而在他们的带动下,茶学院的其他同学也纷纷行动起来。7位女同学组成了以服务型茶艺为主的“七韵”小组,还有一部分同学组成了“寒茗苑”小组,主要侧重于茶叶的营销。“现在上网打游戏、聊天的同学少多了,因为大家都没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悄然发生变化的还有同学们的就业观。这些来自贫寒农家的孩子很多一开始特别在意毕业后工作有没有保障,但是现在他们渐渐明白最重要的不是毕业后有没有工作,而是自己有没有能力,只要能力提高了,再加上良好的心态,不仅可以有工作,甚至还可以选工作。

  罗马尼亚企业家:白手起家 已创办4家公司

  罗马尼亚企业家克里斯蒂安·格奥尔基(Christian Gheorghe)的创业经历是白手起家的典型案例,其精彩程度足以被好莱坞拍成一部电影,有时连他自己都感到难以置信。

  他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时候从罗马尼亚来到美国,口袋里只装着26美元,而且当时他还不会说英语。他住在一家青年旅社里,以开出租车谋生。

  现在,他正忙着经营他自己创办的第四家初创公司。他将之前创办的3家初创公司都卖掉了,其中第三家初创公司OutlookSoft在2007年卖给了SAP,价格约为5亿美元。

  他的创业经历相当吸引人。在罗马尼亚的时候,他通过销售音乐唱片来谋生,当时他通过听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的英文歌曲自学了一点英语。

  当他在销售唱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后,他用将近一年的工资给自己买了一台Commodore 64电脑。(编者注:Commodore是与苹果同时期的个人电脑公司,曾经创造过一系列奇迹。它推出的Commodore 64是一款划时代的产品,让许多家庭第一次了解了计算机的`概念,该产品被誉为“计算机中的大众汽车”。)

  现在回想起来,他仍然感到很开心。他说:“人们当时问我,你疯了吗?”

  之后他在那台机器上通过破解电子游戏的方式自学了编程。在去美国之前,他先接受了一段正式的培训,在罗马尼亚获得了机械工程技术专业硕士学位,辅修科目为计算机科学。但到美国之后,他的那些学历和学位并未得到认可和接受。

  到了美国之后,他偶然地获得了一份出租车司机的工作。因此他才有幸遇到了为他的创业提供了巨大帮助的安德鲁萨克斯(Andrew Saxe)。萨克斯在搭车时了解到格奥尔基对计算机很有兴趣并且邀请他有时间去自己的办公室面谈。

  萨克斯经营着一家计算机软件顾问公司。他聘请了格奥尔基,两人合作创办了一家新的公司。实际上,他们两人合作创办的那家公司可能是历史上最早的大数据公司,只是当时他们并没有那么叫。

  后来他们将那家公司卖给了Experian,格奥尔基也因此在Experian做了多年的首席技术官。

  之后他创办了第二家初创公司TIAN,并将它与另一家名为OutlookSoft的公司合并在一起。随后,SAP收购了OutlookSoft。OutlookSoft研究的是一种名为业务分析的大数据技术,即通过梳理公司的财务交易来研究公司业务的变化趋势的技术。

  当时,很多业务分析公司都被大公司收购了,OutlookSoft只是其中一家被收购的业务分析公司。比如,甲骨文收购了Hyperion,IBM收购了Cognos,SAP收购了OutlookSoft。

  因此,格奥尔基又在SAP当了两年的首席技术官。

  大约在4年前,他又萌生了创业的想法并创办了Tidemark。公司发展得相当不错,前途一片光明。

  Tidemark也经营业务分析/大数据业务,但它是针对现代需求而设计的,它的产品可以在平板电脑上工作,在云中运行。

  更重要的是,格奥尔基对Tidemark的产品定位是:拥有类似于Siri界面的革命性产品。那意味着商业用户不需要IT部门的帮助就能独立使用它。

  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向Tidemark提问,任何问题都行,比如这款产品为什么卖不动?如果我们再给这个项目分配3个人,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我们下个季度的销售额会是多少?

  Tidemark用很多图标解答了这个问题。它甚至提到了公司里为这个项目提供过帮助的人员名单。就象谷歌将Wolfram和Alpha混合在一起,让用户平板电脑上的工作变得更个性化一样。

  他并不是唯一一个正在研究移动、云分析软件的公司。例如,另一家热门初创公司Anaplan也在做相同的工作,而且干得也不错。

  然而,Tidemark采用的提问方式是与众不同的,而且它已经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在这款产品上市销售后的头18个月里,Tidemark公司的营收达到了4500万美元,对应的年增长率为300%。到目前为止,Tidemark已经拥有了45家客户,平均每家客户拥有员工180人。

  Tidemark之前一共获得了9300万美元的投资,投资者包括安德森霍洛维茨(Andreessen Horowitz)、格雷洛克(Greylock Partners)、红点创投(Redpoint Ventures)、硅谷银行和其他一些投资者。

【17个贫困高职生的“零成本”创业解读】相关文章:

零成本如何创业03-29

零成本创业项目07-05

创业“零首付”≠“零成本”03-17

零成本创业有哪些项目 17个贫困生创业成功故事11-14

零成本创业计划书:文具超市12-08

上海:欲推大学生零成本创业03-28

创业步骤解读03-27

创业模式解读03-26

创业案例解读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