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海归感言创业路 海归也是普通人
陈卫,20世纪50年代生人,常戏称自己为“老海归”。
从1995年到2004年,陈卫用了10年的时间证明了“海归”的价值。从公司初创的几十个人,到现在的1300多人;从销售额几十万元,到现在的几十亿元;从最开始的拉线设点,到现在的快速;陈卫用“风雨十年”这个词来概括与信威公司的10年。
在这10年中,陈卫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他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船长,能看到远方的前景,也能巧妙地躲过暗礁。
小档案
姓名:陈卫
职务: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前总裁
毕业院校:美国伍斯特大学
职业经历:曾就职于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开发以及市场拓展的经验。
创业历程:1995年回国创业,是美国CWILL公司和北京信威的创立者之一。创办CWILL后,以陈卫为首的研发小组成功推出了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平台——SCDMA无线通信系统。1995年底,CWILL与大唐电信研究院(CATT)合资成立了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陈卫出任总裁。
刻骨铭心的1999年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陈卫用成龙的这一句歌词来评判自己的苦难和成败。陈卫说,他一直感谢磨难,没有刻骨铭心的苦难,也就没有曾经的如日中天。从1995年开始,陈卫带领一批同事开始艰难的无线市话研发。最开始的几年,有同事因为开发无线市话系统而病倒在了工作岗位,有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所有这一切都让陈卫眼眶湿润。
1997年,信威公司开始在重庆市一个叫白市驿的小地方试网。一个全新的产品要推向市场,难度可想而知。因为是试验性产品,陈卫自己都不知道在安装、调试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问题。正因为有这样那样的不确定因素,当时很多地方都拒绝了他们。就在陈卫快要绝望的时候,重庆市电信局沈长富副局长给予了陈卫莫大的支持,顶着其他非议,让信威公司产品并入中国电信网进行试验。有了一次这样来之不易的宝贵机会,陈卫便开始带领一帮人干了起来。
重庆是有名的“火都”,6月的重庆又闷又热。白天干不了活,就晚上干,从晚上七八点钟一直到第二天早上。当时条件很苦,但员工的热情很高,因为这毕竟是自己亲手研发的产品。就这样干了一个多月,安装了几十个终端,进一步验证了这套系统的可靠性。正当陈卫对前景充满了憧憬的时候,市场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让信威公司遭受了灭顶之灾。
1997年前后,中国电信的电话初装费还需3000多元。但到了1999年初的时候,电话初装费降到了300元。到1999年底,电话的初装费降为了零。信威公司的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高成本已不能满足电信运营商的要求。信威公司被逼无奈,开始降价销售,但质量又得不到保障。1999年3月,信威公司彻底停产,到1999年底大部分研发人员都投奔了大唐电信。至此,信威公司已经名存实亡,陈卫遭受了开创信威公司以来最为艰难的一段时光。此时,股东之间又发生了严重分歧,公司一股东强行搬走了公司自主研发的大部分主打产品。
远赴美国的思考
面对空荡荡的办公室,陈卫欲哭无泪。但陈卫并没有因此放弃,他坚信这个产业的光明前景。陈卫带领销售人员继续寻求支持。在大庆油田,陈卫找到了最有力的支持者。大庆油田的党委书记郭书昌听完了陈卫对产品功能的介绍后,当即决定与信威公司签订了一个关于无线市话的长期合同。除了经济支持外,郭书昌还在精神上给予陈卫莫大的支持。郭书昌说:“再苦再难,中国始终是要过这个坎的,我们不能再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而受制于他人。”有了这样资源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鼓励,陈卫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但随着股东之间的分歧日益明显,1999年年底,陈卫的总经理职务被大股东强行罢免。无奈之下,陈卫只好离开自己一手创办的信威公司而远赴美国。在被罢免的一段时间里,陈卫度过了最为黑暗的一段时间。
2003年初回到美国后,陈卫对人生和事业都进行了很多思考。回国创业为什么会这么难,这次“失败”的原因又在哪里呢?难道就这样放弃了吗?
因为有博士的头衔,又有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陈卫在美国仍是高薪一族。面对巨大的物质诱惑,陈卫挺住了。陈卫的第六感告诉他:无线市话业务一定会大有市场,他的事业应该是在中国,而不是在美国。
以“救火员”身份重掌信威
2000年3月,应信威公司股东的邀请,陈卫又一次回到了北京,这次他带了一批学成归国的“海归”,回到了信威公司。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信威公司已经是面目全非了。往日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满目的冷清,员工由原来的几百人减少到27人。原来几十个研发人员只剩下1个人。此时,公司的尚有6000多万元的存资,3000多万元的退货。面对奄奄一息的公司,陈卫心里一刻也没平静过。他不能让自己倾注了全部心血的信威公司就这样“崩塌”。陈卫开始努力地寻觅公司的出路在哪里。陈卫说,在2000年到2001年公司最困难的时候,是大庆油田挽救了信威公司。2001年,信威公司的所有合同都停了,只有大庆油田这一家还在支持着信威公司。在大庆油田试验无线固定电话[FS:PAGE]设备时,信威公司的产品性能并不稳定,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郭书昌仍一如既往地支持着陈卫。即使有了大庆油田源源不断的支持,到2001年下半年的时候,信威公司仍面临了生存绝境,公司一连几个月发不出工资。无奈之下,陈卫只好远赴大庆,求助郭书昌。赶到大庆后,郭书昌并没有在办公室。陈卫只好冒昧地找到郭书昌家里,再苦等几个小时后,终于见到了他。向郭书昌说明公司的窘境后,郭书昌批给了信威公司400万元。靠着这400万元,信威公司支撑了近一年时间,再次逃过一劫。
迎来历史性的“春天”
“……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这是著名诗人雪莱的一句诗。几次的风风雨雨,几次的生生死死,没有把威信公司和陈卫击垮,反而让威信更加茁壮,陈卫更加成熟。2003年,威信公司迎来了历史性的春天,中国网通从中国电信中剥离出来,中国网通公司正式成立。从国家政策上考虑,政府是希望在固定电话市场上,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展开竞争,以便更好地促进电信市场的发展。而中国网通在南方基本上没有电信网,它必须寻求新的突破点,原来那样的挖沟埋线建立电信网的做法,在当今的城乡区域根本不可能实现。而“大灵通”无线接入刚好适应了中国网通在南方的发展。
2004年8月,由信威公司发起的SCDMA(大灵通)产业联盟正式成立,信威公司再一次领跑了中国的“大灵通”市场,陈卫将自己的目标定为将信威做成全国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同时,企业再一次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让许多曾经离开信威公司的人又纷纷回来了。
“海归”也是普通人
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陈卫甚至以个人的名义向朋友借钱发工资。现在的信威公司资产超亿元,但他在担任信威公司的总裁期间,仍然没有一分钱股份。这在中关村“海归派”企业中,极为罕见。难怪有许多朋友见面都会向陈卫问同一个问题:“你心里平衡吗?”陈卫说:“如果是横向比较,心里肯定会不平衡;如果是纵向比较,心里就坦然了。”
在人们的印象中,“海归派”总是无限风光的。陈卫说,其实不然,“海归派”要想在国内做一番事业比一般人还难,要闯3关。
第一关,便是工资观,欧美国家的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国内根本无法比较,这样一来把70%的“海归”都挡在了外面。
第二关,有的“海归派”回国创业的心态不健康,想捞一把就走,一看没有什么希望,又赶紧回去了。他们不是想真心实意把一个产业搞起来。有人只会说欧美社会环境好。但殊不知,他们现在的人文环境正是他们祖先用劳动所创造的,难道我们就没有责任为我们的下一代创造一个更好的空间吗?
第三关,夫妻两地分居,一个在国内,一个在美国,长此以往,要么分手,要么就被拽回了美国。
陈卫认为,“海归”其实也是普通人,“海归派”无非比别人多读了几年书,眼界开阔而已。试问,中国100个百万富翁中,“海归派”能占几个?
【老海归感言创业路 海归也是普通人】相关文章:
1.海归如何创业
3.海归创业怎么融资
4.创业女海归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