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事迹材料

时间:2023-05-17 08:00:52 创业资料 我要投稿

创新创业事迹材料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是指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我们该怎么拟定事迹材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创业事迹材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创新创业事迹材料

创新创业事迹材料1

  这是一个学霸的过往履历。不论是过去的努力学习成长,还是现在三人团队携手创业,还是对未来充满希冀的规划设计,都是一位风华正茂的上海青年来宁创业的心境和经历。 XX在上海交通大学完成本科的学习后,直升到英国牛津大学开始生物化学专业的博士攻读。

  在认真学习的漫长时间段里,专业偏向于生物化学的XX通过实验室的各种实验摸索和研究方向探索,针对精准基因检测,特别是通过单细胞测序大大提升试管婴儿成功率的研究方向进行经验积累。

  在研究前期,需要有生物信息分析类经验丰富的前辈给予指导以及共同进步。20xx年还在牛津大学生物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的XX认识了当时在牛津的学长胡晓明。当时胡晓明在干细胞计算领域已小有名气,两人在交流各自的实验项目以及项目发展和应用推广等方面都有共同见地。关于创业的想法,两人认为就现有资源和技术,可以考虑生产出试剂盒加分析仪,帮助医生一键完成胚胎健康性能分析,最大限度实现胚胎检测的自动化。

  在基因检测领域,由于单细胞体量极小带来的`巨大测序难度,大多数公司的技术还停留在将几万个甚至几百万个细胞放在一起进行测序,最终导致无法识别细胞间的差异性,或是无法高质量地扩增单个细胞内的核酸。XX团队想要做的,是通过高质量的微量核酸扩增测序技术,提升试管婴儿的成功率。不仅如此,团队还致力于如何将检测流程变得更加高标准、低成本,并且让用户操作更便捷。

  既然已经想到进行创业,光有想法和技术肯定不够。真正落实到实际团队建成,还需要能为公司融资并且管理的人才。在20xx年的牛津大学校友会上,XX第一次见到当时正就职于英国一家非常有名的风险投资机构的XX。一次真切的交流,让拥有10年管理与投行从业经验,参与多个项目投资的XX开始关注到基因检测领域。通过一步步的了解与沟通,XX将自己“投到”了这个团队里。20xx年,XX正式加入团队,担任首席财务官。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同为牛津毕业的创始人都到位了。

  团队组建后,每一步的决定三人都会认真分析。任何决定都不是盲目和冲动,而是理智剖析的决策。在选择国内的落脚点这件事,亦不例外。考察和调研国内多个城市后,XX被XXXX新区打造的“基因之城”所吸引。这里有免租两年的办公场地和公共实验平台,有创业XX的人才扶持计划,有各类与生命科学领域相关知识和政策的培训,以及诸多同仁齐聚产生的学术性研究氛围。XX新区是XX及创业团队坚实的后盾。 自20xx年12月到XX参加路演后,团队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落户筹备。数月后,凭借成员过硬的技术背景和项目发展前景,他们成功完成了天使轮——300万美元的融资;并且在XXXX新区提供的200多平两年免租的办公室内,正式开始了团队的创业之路。

  在XX新区落地后,公司迈入了高效发展的“轨道”,数项专利正式在国内申请;20xx年9月,公司获得医学检验机构设置许可并于当年完成实验室建设,现在实验室处于试运营阶段,已经凭借技术实力陆续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

  在这两年,团队成员经常参加XX新区科技投资集团举办的一些培训会和招聘会。同时,办公室所在的基因大厦,聚集着相同行业却又是不同细分领域的创业团队和科研工作者,不同的知识背景使大家在交流时碰撞出了别样的火花,成为了互相的老师。不仅如此,科技投资集团的老师们也会时不时地来公司串串门,除了关心大家在XX新区的生活,也在专利申请和政策解读上,给予一对一的帮助。

  XX在牛津读书时,就喜欢和朋友一起去大街小巷探寻美食。来到XX新区后,团队成员在紧张工作后的业余时间,会定期相约在江浦或是XX探索当地的美食。更多时候,由于创业的艰辛和对工作的热情,团队成员会花更多时间浸泡在工作氛围中,大家现在只要到食堂能吃上饭就已经很满足。在社会的感觉和在学校做科研时感觉完全不一样,在学校可能就只专注于某个实验课题,然而现在的角度完全不一样了。倘若公司目前想要开发某类产品,除了技术本身,更多地还需考虑成本。

  目前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地招聘销售人才,希望能够把已研发成熟的胚胎植入前筛查服务技术推向市场。无论是质量还是成本,公司的现有技术在市场上都有强大的竞争力。因此,适合的销售团队在成熟的时机是能将公司更为快速的在市场上播撒努力研究的成果。

  XX团队设计的产业化路线分为三大阶段。初期将以第三方临床检验实验室的形式提供医疗服务;中期申请药监局审批一类和三类医疗试剂盒;最终的产品形式将会是医生可以一键完成胚胎健康性能分析的试剂盒加分析仪的形式,最大限度实现基因测序的自动化。

  在人生的任何时段,XX都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任何一个独到的见解都可能对自己的研究方向给予极大的引导性突破。团队日趋成熟,市场机制步步稳健前进,只希望在未来的旅途中,能够见识到这个团队更加美好的发展和突破。

创新创业事迹材料2

  XX,男1987年10月出生,博士研究生,现任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研发部经理,持股30万元,占股0.50%。

  该同志勤奋学习,积极进取,紧跟人工智能技术新发展,对机器人、机器学习等方面有深入研究,精通机器视觉、虚拟现实、机器人控制等技术,在XX省智能机器人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是XX省双创人才。曾获得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博士杰出研究奖和Atansoff奖学金,具备丰富的软件及智能系统开发经验,拥有大型项目开发及组织管理经验,相关研发成果产业化带动销售收入约3亿元。曾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其中,四篇被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接收,两篇被国家核心期刊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录用;拥有十项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两项)。

  近几年来其主要科研项目及创新成果如下:

  1、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NSF美国自然科技基金项目“机器人对可变型物体的抓取研究”(项目代码IIS—1421034)的研究,运用有限元分析进行理论建模,设计抓取路径士杰出研究奖和Atansoff奖学金,具备丰富的软件及智能系统开发经验,拥有大型项目开发及组织管理经验,相关研发成果产业化带动销售收入约3亿元。曾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其中,四篇被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接收,两篇被国家核心期刊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录用;拥有十项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两项)。 近几年来其主要科研项目及创新成果如下:

  1、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NSF美国自然科技基金项目“机器人对可变型物体的抓取研究”(项目代码IIS—1421034)的研究,运用有限元分析进行理论建模,设计抓取路径规划算法,并通过机械臂控制进行算法实现,发表四篇相关学术论文。该项目填补了机器人领域对于可变型物体抓取的空白。

  2、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NSF美国自然科技基金项目“物体碰撞模型研究”(项目代码IIS—0915876)的研究,建立三维视觉系统进行实验验证,使用卡尔曼滤波器对运动物体的速度及其角速度进行分析和预测,实现运动机器人(乒乓球、棒球机器人等)的实时分析和智能响应,展现了运动机器人的巨大市场前景和可行性。发表五篇相关学术论文。

  3、参与Google的大型代码基础项目的研发,主要负责数据库底层优化,视图集合选择以提高客户访问效率。运用 MapReduce 对算法进行并行化,以提高计算效率,满足实时性要求。实现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广告展示的筛选和排序。发表一篇相关学术论文。

  4、作为软件开发负责人,参与XX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智能电网巡检用特种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代码BA2016056)的研究,项目研发的变电站和配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创新性研究了基于复杂环境的智能定位与导航、适用于电力环境下的仪表识别以及高临场感体验的三维可视化管控技术,两款机器人已产业化,20xx年产品销售额达2.84亿元。同时,还获得20xx年度XX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5、作为软件开发负责人,参与与东南大学联合攻关的' “复杂环境下远程巡检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解决了复杂环境下机器人运行、自适应巡检、突发性事故处置等多项难题,实现了核电与电站各种复杂环境下信息获取与运维的无人化、智能化与远程化,有力提升了我省乃至我国巡检机器人技术水平。项目荣获20xx年度XX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6、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室内智能巡检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开展定位技术、模式识别、传感融合、运动控制等技术攻关,建立大数据分析后台,与用户、管控平台实现互联,实现数据再现、设备状态评价等功能,经省级行业协会鉴定,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项目荣获20xx年度XX市留学人员科技创新新项目择优资助,产品荣获XX省工业设计产品金奖,十佳优秀人工能创新产品奖。

  7、主导XX“基于稀疏环境下的机器人导航技术研究”项目,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创新性研发针对稀疏性环境的帧间匹配和实时算法,引入GPS模块进行建图时的闭环检测。该技术成功应用于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大幅提升了机器人的局部导航和智能避障。项目产品已成功产业化,产品累计销售5500万元。通过该项目研发,获得两项授权发明专利。

  8、主导XX“基于变倍相机的目标搜索与识别应用研究”项目,研发适用于变电站表计、指示设备在线检测识别所需的高质量目标设备照片的自动抓取,提升识别率。该技术已成功应用并产业化。通过该项目研发,获得两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9、作为核心成员,主导20xx年XX市高端人才团队引进计划项目“电网智能巡检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10、作为核心研发人员,参与XX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复杂环境下特种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以及XX市优势产业关键技术招标项目“工业机器视觉智能检测系统关键技术突破”。

  此外,该同志还积极参与各类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相关学术报告:

  1、20xx年11月,参加在日本东京举办的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报告“Optimal two—Finger squeezing of deformable objects。”。

  2、20xx年6月,参加在中国香港举办的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国际学术会议,发表专题学术报告“Picking up soft 3D objects with two fingers”,与世界各地机器人行业专家探讨人工智能领域的未来发展。

  在个人理想信念方面,也追求积极上进,于20xx年4月参加XX省委组织部组织开展的

  “爱国奋斗奉献”精神教育专题培训和国情研修班,力求夯实自己的思想意识与理论基础,努力为XX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该同志品格高尚,具备崇高的理想信念,专业素质优异,工作踏实认真,在专业领域勇于创新,取得了突出的工作业绩及丰硕的科研成果。同时,作为XX省双创人才和XX省双创团队核心成员,积极进行科研创新,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踊跃投身“强富美高”新XX建设,主持开发的室内智能机器人成功产业化并在全国各省市电力公司投入使用,市场占有率连续两年蝉联全国第一,项目技术突破还荣获XX市科技进步一等奖、XX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有力提升了XX市乃至全国巡检机器人技术水平,推动了机器人行业技术进步,为推动XX的智能制造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创新创业事迹材料3

  XX,男,1982年1月生,博士研究生,现任XX医基云医疗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

  何博士具有丰富的科研和管理经验,在生命科学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在多种国际期刊发表科研论文二十余篇,并获得了各类科研奖项。在医渡云XX研发中心,何博士主要负责医疗大数据和基因大数据研发团队组建、日常运营、产品研发计划的拟定和执行以及进行对外科研和商业合作。

  在医渡云XX研发中心工作期间,依托于XXXX新区雄厚的软硬件资源平台,顺应国家发展基因产业的时代契机,何博士带领团队对医渡云现有产品功能进行了一系列的升级,建立了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系统,实现了临床数据和基因数据在临床科研场景的无缝整合,并带领团队与行业内的多位领军人物进行了一系列临床科研合作。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院内数据的信息化建设已日趋成熟。医渡云业已开发的基于临床数据的智能临床大数据平台对接医疗机构HIS、LIS、PACS等基础业务系统,完成了对各业务系统数据的归一化、标准化的整合;根据临床具体需求,又开发出基于医渡云智能医疗大数据平台超过30种的针对不同疾病的专病数据模型,实现了与全国近百家顶级医疗机构的深度合作。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在过去的5年左右时间里,二代测序技术已经稳步进入各个科研和临床场景,特别是肿瘤的靶向检测和指导用药,推动着精准医疗向前发展。何博士在医渡云带领团队开发的临床数据和基因数据整合的智能医疗大数据平台有效地整合了现有临床机构的院内临床数据和院内外基因纬度数据,实现了在此基础上的疾病诊断模型的构建、院管功能的实现以及搜索和纳排功能完善。不仅如此,客户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临床数据和基因数据整合的深度的科学研究。基于医渡云临床大数据平台开发的智能疾病模型也已经作为国家医疗健康大数据(XX)中心的首选产品,将通过XX省8000万人口电子病历数据的训练,打磨疾病模型,推进人工智能医生创建,在医疗健康领域为XX省乃至全国的精准医疗健康事业的推动作出贡献。

  同时,顺应XX新区发展基因产业的契机,何博士领导开发了面向科研市场的NGS数据分析系统。此系统整合了全基因组测序、全外显子组测序、肿瘤panel测序、RNAseq测序以及开放的、可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的科研场景,包括HLA分型、TCR测序、免疫治疗的患者筛选的`TMB分析和新抗原预测。此产品也将非常契合XX新区发展基因产业,可以为园区内基因公司的生信数据分析提供标准化、产品化的公共数据分析平台,为XX新区基因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科研服务方面,何博士领导的团队已经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以及医科院血研所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给客户提供更加精准的基因数据分析服务,并吸引行业领军人物积极参与XXXX百万人测序计划项目,推动中国人群基因数据标准化、产业化,进一步推动基因大数据在临床大数据在XX新区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的整合。 医渡云XX研发中心在何博士的带领下,与斯坦福大学WingWong实验室、XXXX新区共同组建了XX医基云医疗数据研究院,并以此为依托,开发各类基因和临床数据整产品。XX医基云医疗数据研究院已经顺利孵化出两家科技转化型公司。不仅如此,在成立以来,医基云医疗数据研究院已经实现收入约196万,其孵化企业实现收入20万。医疗数据研究院计划于本年度再孵化两到三家转化型公司,继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除了以上在知识转化方面有突出贡献外,何博士在基础研究方面还有非常深厚的研究履历。在本科期间师从在国际上有很高声誉的发育生物学专家、中科院院士孟安明教授。在博士学业期间师从在国际著名的遗传学家John Postlethwait教授,主要从事基因表达对胚胎早期发育的调控的研究。在博士后培训期间师从国际上最先发现SHH信号通路的遗传学和干细胞专家Andy McMahon教授。何博士在Nature Genetics, Nature 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Cell, Cell Reports, Development, Developmental Biology, PLoS Genetics等各类期刊上发表了总共23篇的重要科研文章,其中多篇文章被Nature Genetics, Zebrafish等作为封面发表,并有世界各地各大媒体报道数项发现。

【创新创业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创新创业典型事迹材料03-30

大学生创新创业事迹材料09-16

创新创业事迹材料(通用15篇)10-10

创新创业事迹材料(通用5篇)10-09

创新创业人物事迹材料(精选14篇)09-29

创新创业青年事迹材料(精选20篇)10-14

创新创业人物事迹材料(通用13篇)10-31

创新创业个人事迹材料(通用5篇)05-18

创业需要创新、创新必须务实04-19

创新创业青年事迹材料范文(通用6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