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天台景区导游词
天台景区是九华山高山游览区,南至”老常住”,西至闵园景区,北与花台景区相连,峰峦叠嶂,怪石嶙峋,面积约8平方公里。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九华山天台景区导游词【1】
九华山在皖南青阳县境内,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登上九华山后,对其赞叹不已,认为天下名山均不能与九华山争长。李白曾三上九华山。九华山的特点是山奇峰秀,佛寺众多。
早在东晋年间(401年),山上就开始建寺庙,以后历代都增建、扩建,形成“三里一小庙,五里一大庙”,庙宇遍布全山,据说兴盛时期多达300余座,僧众四五千人。现在保存完整的寺庙尚有五六十座。
游九华山,首先到九华街,这里海拔600多米,是九华山的中心,寺庙也主要集中在这里,因此有“莲花佛国”之称。这里实际上是一个山上的村镇,除了庙宇外,还有商店、学校、旅店、农舍,游人可以在这里住宿,并以此为起点,游览山上的名胜。
九华街上的化城寺,是九华山历史最悠久的晋代古寺,也是九华山的主寺,寺的建筑依山势布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寺内有一口高一丈有余,重约2000斤的古钟,铸造精美,声音洪亮,用槌撞击,凝重清扬的钟声,在山谷回荡,往往使人有超凡脱俗之感。“化城晚钟”遂成为“九华十景”之一。
从九华街往东走不远,有一建在悬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岁宫”。其匾额上书有“钦赐百岁宫,护国万年寺”十个金字。据说,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无暇的和尚,26岁来到九华山,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里苦修了100年。死后3年,人们才在洞中发现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认为他是活佛转世,遂将尸体装金供奉。明崇祯皇帝知道后封他为“应身菩萨”。于是供奉他的小庙香火日旺,寺庙扩展,成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游人可以在寺里的肉身殿看到这具头戴僧帽,身披红色袈裟,端坐莲台之上的无暇和尚的装金肉身。
九华胜景在天台。天台峰是九华山的主峰,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于没来”的说法。从九华街上天台,约15华里山路,沿路经过很多风景点。当你气喘吁吁,到达天台正顶,眼前的景色,将使你胸襟开阔,疲劳顿消。四周群山匍伏,远望九华街,只有巴掌那么大了。极目远眺,天地浑然一体,长江如练隐隐可见。清冽的山风送来阵阵松涛、竹喧,令人陶醉。周围的岩石,奇形怪状,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间”三字。此时此刻,真使人有身临蓬莱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据说其瑰丽景色不亚于在泰山日观峰看日出。因此“天台晓日”被列为“九华十景”之一。
九华山是令人神往的莲花佛国。它以灿烂的佛教文化和奇丽的自然景观为特色,是游览、观赏和开展科学文化活动的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改革开放以来,古老的佛山沐浴盛世朝阳,新姿焕发,活力再现,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九华山坐落在池州市东南境,她是池州旅游业的品牌,是池州人民的骄傲,是安徽”两山一湖”风景区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使名山披锦绣,更快地跻身于国际旅游先进行列,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指导、组织有关部门编写了这本九华山导游词。九华山佛教文化研究会的同志,尤其是几位老同志退而不休,辛勤笔耕,在很短时间就完成了编撰任务。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我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敬意。这本书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图文并茂,以模拟导游撰文,准确、鲜明、生动,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颇适合导游人员学习和使用,也可供广大游客阅读和欣赏。我相信,这本书的问世将会把你带进九华山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美妙神奇的境界。我在池州工作多年,深深热爱九华山。我衷心祝贺此书的出版,并乐之为序。
“九华天下神”,这是当代诗人严阵今年7月重游九华山时留下的感慨,悠久的佛教历史,秀丽的自然风光,神秘的肉身现象,奇特的地域文化,使千秋名山异彩纷呈,独具魅力。
导游词与名山胜景,犹如画龙的点睛之笔,面对九华山这样一座千古名山,一篇好的导游词可以帮助你倾听它历史的回音,追寻它文化的源流,聆听它美妙的`传说;可以引领你寻访名士的踪迹,体味佛门的幽深,感受肉身的传奇、、、、、、。总之,,好的 导游词就像窗口和桥梁,通过它,可以增强你的游兴,引导你走进九华山去观光、探胜。
然而,长期以来,九华山的导游词花样繁多,层出不穷,有时关于同一个景点的介绍出现几种不同的“版本”,弄得游人、香客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更有甚者,对九华山的历史掌故信手拈来,随意“发挥”,以讹传误,以致于影响了九华山的形象。为正本清源,两年前,在我上九华山工作之初,省旅游局高蔚青局长嘱我组织编写一本规范化的导游词。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九华山佛教文化研究会的几位同志,特别是退休的老同志不辞辛劳,笔耕不笔耕不辍,终于使《九华山导游词》得以问世。在此,我谨向各位作者表示深深的谢意。
《九华山导游词》约14万字,旁征博引,史料翔实,既阐幽发微,又浅显易懂,同时模拟导游,琅琅上口,引人入胜,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是一篇创新之作。相信此书的出版,可以正本清源,去芜存菁,将会推动九华山导游讲解的统一和规范,为九华山加强对外宣传,提升影响力发挥作用。
九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是一篇导游词所能概括的,有待于世人共同发掘整理。组织编写导游词,是我们在景区文化建设上的一次尝试,难免有疏漏之处,欢迎大家指教。
朋友们:我是九华山(某某)旅行社的导游,热忱欢迎各位来安徽九华山旅游观光。
九华山天台景区导游词【2】
我们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是我们安徽省”两山一湖”黄金旅游区的主要景区。这里景色秀丽,古刹林立,与四川的峨眉山,山西的五台山,浙江的普陀山并称为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
我们的九华山呢其实原来并不叫九华山。在唐朝的时候叫九子山,因为九华山山峰秀丽,高出云层的山峰有九座,因此叫做九子山。天宝年间,诗仙李白曾两次到过此地,先后写下”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等千古佳句,九华山之名因此而得并且一直用到了今天。
九华山宗教活动历史悠久,道教最先在九华山发展,佛教更加兴盛。在唐朝开元年间,新罗国王子金乔觉航海东来,遍访名山,最后选在了我们的九华山修行。夜间露宿在山上的山洞里。渴了就喝山上的山泉水,饿了就吃山上的野生植物,黄精。最后在他99岁的时候圆寂。佛教界认为他生前苦行,圆寂后与佛经里所记载的地藏菩萨相合,尊为地藏菩萨应化,因他在未出家的时候姓金,所以大家都称为金地藏。九华山也就自此被辟为地藏菩萨的道场。唐代后,九华山佛教声明渐著,经过历朝历代的修葺,到清代全山寺院已经有150多座了。祗圆寺,东崖寺,百岁宫,甘露寺四大丛林,香火之盛甲天下。改革开放以后,古老的佛山旧貌重辉。现有寺院90多座,僧侣600多人。是一个特色鲜明和有重要影响的佛教圣地。
下面我们进入的是九华街景区,首先就看到一座石门坊是大理石雕刻而成,高9米,是仿清的徽派建筑。横额上镌刻着康熙皇帝御书的“九华圣境”四个大字。中门两柱南北下方雕有石狮。门坊端庄典雅。过了门坊呢下面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桥了,这座桥是修建于乾隆年间,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在这里呢大家随我一起踏上这座古桥我们一起步入仙境之中!
大家看,过了桥正面就是祗园寺的大殿。祗园寺是国家重点寺院,规模是九华山四大丛林里最大的了。也是唯一的一座丛林寺院,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客堂,讲堂和藏经楼等十余座单体建筑组成,是典型的组合式建筑。它的山门偏离了大殿中轴线,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啊歪置山门是颇有讲究的,一来呢是为了辟邪,二来是门向朝着开山祖寺化城寺。大雄宝殿琉璃碧瓦,飞檐翘角,地位十分突出。在寺庙的前院墙上有一条石刻“泰山石敢当”5个大字十分醒目,大家来猜猜看这是做什么用的啊?
呵呵,既然大家猜不出来那我就公布谜底啦,这个呢是我们祗园寺独有的,是用来辟邪镇妖的,大家记住了吗?好,现在我们游览下一个景点。
朋友们:现在我们上车,我陪各位去参观闵园景区。为什么叫“闵园”呢?据传唐代这里有一户姓闵的,产业丰盈,这方圆百里都是闵员外的。金地藏初来九华山时曾向闵公借地,”一袈裟地”的故事流传至今。后来闵公父子皈依佛门,闵氏没有后代,于今九华山没有一户姓闵的人家。
闵园景区
朋友们:现在我们上车,我陪各位去参观闵园景区。为什么叫“闵园”呢?据传唐代这里有一户姓闵的,产业丰盈,这方圆百里都是闵员外的。金地藏初来九华山时曾向闵公借地,”一袈裟地”的故事流传至今。后来闵公父子皈依佛门,闵氏没有后代,于今九华山没有一户姓闵的人家。闵园景区位于天台景区西麓,与九华街隔峰对峙,为南北走向的大峡谷,面积约远平方公里,是一个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型游览区。这里田园山庄秀美,环境清幽,四季宜人,是疗养、度假理想之地。
闵园至拜经台索道 现在我们在闵园至拜经台索道下站,我向大家介绍一下索道情况。该索道1993年动工,1994年10月正式营运。下站位于凤凰松上方,上站设在拜经台,全长1350米,高差476米,为单线脉动循环吊厢式,吊厢6组计18只,单向运输能力为340人/小时。原为国产设备,1999年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奥地利名牌产品,更换了钢绳和吊厢,性能先进,安全可靠。公司实行规范管理,先后荣获国家旅游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命名的”全国青年文明号”、省级文明单位、省安全文明生产生活区示范点和省妇联授予的”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该索道连接九华山两个重点景区,上有国家和省级重点寺院天台寺和拜经台,下有闻名遐迩的凤凰松,群峰环抱,苍翠欲滴,乘索道观天台、闵园风光,尽收眼底。
闵园竹海 闵园区秀竹丛生,遍覆岗峦,面积达160公顷,号称闵园竹海。竹林依山起伏,碧波荡漾,清风吹拂,满山和鸣,不是大海胜似大海;林中房舍,白墙褐瓦,如海中珠宝,时隐时现;竹林中小径纵横,花香鸟语,空气香甜,清幽至极。朋友,你们大多生活在城市,每天忙碌在高楼大厦和车海人流之中,希望你们有机会到竹海中走一走,体味一下这竹海的诗情画意。竹子全身都是宝。九华山闵园竹海,久负盛名,它为山民创造财富,为旅游带来生机,是九华山生态旅游、绿色旅游最佳境地。
九华山凤凰松
凤凰古松 “凤凰展翅”于青山绿水间,为九华佛地一大自然奇观。松高7。8米,胸径1米,主干扁平翘首,如凤凰冠;两股支干一高一低状似凤凰尾。根部周围绿草如茵,松尾下有一大圆石,人称“凤凰蛋”。据说古松已有14园园余年历史,如今干挺、枝繁、叶茂。国画大师李可染称誉此松为”天下第一松”。九华山对外开放后,管理部门加强对古松的保护,设护松栏杆,辟凤凰松广场,新建高档旅游公厕,提高了景点的品位。凤凰古松以古著称,以形取胜,历千年风雨沧桑,风韵犹存,象征九华佛山古老而又年轻。古松和凤凰护持佛教名山,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李锟《凤凰松》诗云:“毕竟人间第一松,风姿不与众松同。田田羽《如翔凤,矮矮鳞枝若衮龙。几度风霜犹郁郁,千年风雨更葱葱。且看古松凌云志,振翅寥寥望太空。”如今,凤凰古松正展开双翅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
闵园民居 在闵园峡谷中有上、中、下三处民居,散居与群居相结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刚才我们在车上看到的上闵园十多户人家,沿九闵公路散居,皖南民居风格,依山而建,白墙褐瓦,一律为新建的平房或两层楼宇。它们点缀青山峡谷,给人以清心悦目、和谐及富有朝气之感。中闵园近百户,以山岗为界分两处集中居住。你们看:那楼宇和平房鳞次栉比,商店林立,巷弄相连,民居与庵堂精舍浑成一体。这里似街不是街,是村又似城,以凤凰松广场为中心,家家经商,人人从事旅游业。一吴姓人家年年都写着这样一副对联:“半是乡村半是镇,亦商亦贾亦为农。”这副对联道出了九华山乡民经营致富的发展方向,让人回味。下闵园20多户集中居住下闵园坡谷,依山而建,朝向不一,高楼耸立,平房点缀,整个村庄掩映在丛林竹海之间,生机蓬勃。目前九华镇正在兴修中闵园至下闵园的生态观光电瓶车道,长员援4公里,路基宽猿援4米,水泥路面宽2援4米,中有两个会车道,已备源部电瓶车,每部15座,时速20公里。这为开辟下闵园得天独厚的度假资源,建立高品味休闲度假区,创造了便利条件。届时这里的居民,家家都是家庭旅馆和农户疗养院。
闵园尼庵 闵园有20多座尼庵,尼众集中,建筑特色鲜明。小型尼庵仅一、二进,单门独:、庙舍合一,中为佛堂,两厢是居室。中等规模的一般为两进厅堂式楼宇,中设天井,内落水,有的加大一些深度和高度,风格不变。这些尼庵一律白墙褐瓦、小外窗、马头墙,寓佛殿、居室于一体,生活十分方便。尼庵一般都置:落,内有花房或菜畦,绿荫环抱,环境清幽。闵园尼庵为九华山皖南民居式寺庙建筑的代表,建筑特色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白墙褐瓦、马头墙,天井院落杂回廊。地板楼板隔墙板,正厅供佛居两厢。”每座尼庵一般为师徒两人,早、晚诵经礼佛,间或种菜、摘茶,一心护佛,生活恬适。下面我们去参观几处代表性尼庵。
香山茅蓬 安徽省重点寺院,位于中闵园东南,民房三开间。殿内供释迦牟尼玉佛员尊。院墙内外有药草、奇花,院内两颗古牡丹,枝繁叶茂,每年开花达数百朵,尤为名贵。有一泓山泉,汇成员米见方的泉水井,院墙砌在井口横石条上,故有”井泉”之称。茅蓬堂中有一副对联:“香焚小楼传经语,鸟唤翠林闻香山。”住持尼性妙1937年住香山茅蓬,专修净土,持戒精严,60余年未下过九华山。XX年96岁时圆寂,荼毗后有众多舍利出现,是九华山佛教界公认的当今净土宗大德。
胜鬘精舍 这个”鬘”字比较特别。据说印度波斯匿王之女、阿逾? 国之王妃,承佛威而说”胜鬘经”(简称《狮子吼经》),宣讲大乘佛教”一乘真实”和”如来藏法身”说。”胜鬘”源出于此。该精舍为安徽省重点寺院,位于中闵园西,又名安乐堂。殿坐东朝西,木质构架,小石块垒墙。:前有大片茶地,院内有菜地、花房,清幽恬适,环境优美。
九华莲社 位于凤凰松南侧,安徽省重点寺院。民居式,小石块垒墙,木质构架,二进、四开间,有禅房数间。为九华山佛教接待社,闵园尼众常聚此议事,时有香客留宿。殿内有一副对联:“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你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奔东西。”原来佛教与人交往,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副对联韵味十足。
九莲精舍 位于中闵园东南。大殿供奉苑尊缅甸玉佛坐像,系广东汕头7位居士敬献。三尊大佛、四大菩萨和十八罗汉齐全,玉佛背面有海岛观音木雕像。该殿两层楼宇,大殿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是闵园区规模最大的尼庵。
接引庵 位于华严岭东、中闵园西,从九华街步行上天台必经之地。四开间平房,内有菜地和花圃,龙溪河从庵东经过,流水潺潺。该庵地处十字路口,接引香客和游人,殿内门联是:“接从修行路,引开方便门。”别有情趣。
还有其他一些尼庵,也都很有特色,不再一一带大家去看了。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尼庵都集中在闵园呢?这要说一点九华山佛教历史。据史料记载,金地藏开创道场时,九华山曾有尼姑居住。此后一千多年,没有尼姑住山修行的文字记载。九华山为名山佛地,清规戒律较多,当时妇女都不准上九华街。民国时期心坚和尚担任九华山佛教会会长,他很有创见,主张九华山也要收尼众,直到民国远年九华山才有尼姑居住。九华街区大庙都是和尚当家,于是就在闵园建尼庵。闵园是块风水宝地,青山绿水,有利于禅修,又不受干扰,于是尼庵越建越多,成为尼庵居住群。但在闵园也有一座大庙,那就是上天台石阶路边的全国重点寺院“慧居禅寺”。现在我陪大家去看看吧。
慧居禅寺 位于中闵园东天台西麓,全国重点寺院。由韦驮殿、弥勒殿、地藏殿等组成,初具丛林规模。抗日战争时,青阳中学曾迁移到此。殿内十八罗汉坐像工艺精湛,造型生动,为安徽省重点保护文物。寺内楹联远近闻名,非同凡响,其一:“前后三三参交凡圣,峰峦九九名重东南。”其二:“长江此仙堑,云海茫茫,时闻天风传塔语;九华真佛国,梵宫巍峻,日看神岭散炉烟。”对仗工整,文采飞扬,与满堂金佛交相辉映。1997年在大殿南山坡建藏经楼和山门殿,宫殿建筑,气势恢宏。藏经楼下置九天圣母殿,为全山独有。九天圣母传说是天上的娘娘,本属道教传说,佛道相融也体现了九华山文化特色。
华严洞 由慧居寺北下行,穿行林中小径,片刻即到华严洞。安徽省重点寺院,由海慧寺、毗卢茅蓬和华严洞组成。华严洞为九华山名洞之一。天然石洞坐南朝北,呈窝掌状,面积35平方米。前有门楼,门额”华严古洞”。内供佛像,香烟缭绕。东侧为禅房,上有楼阁,窗明几净。海慧寺和毗卢茅蓬建于清光绪年间,后因战乱部分毁坏,现为民国时建筑,民居风格,古朴典雅。两寺与古洞相依,松竹环抱,翠绿荫浓,溪水潺潺,木鱼声声,大有”深山藏古刹”之意趣。”华严佛地苍茫事,古洞烟霞感慨中。”这里的古洞风光,确实令人感慨。
茗地源茶 产于中、下闵园。闵园古称“茗地源”,茶因此得名。春夏之间萌?始发,旗枪不展;又因生长在海拔600米左右峡谷中。多有云雾缭绕,饱吸兰花香气,品质纯美。冲泡之后,香气清醇,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醇甘甜,《底鲜嫩厚实,宛若兰花绽放。茗地源茶历史悠久,九华毛峰为古代极品茶品种之一。《安徽通志?植物考》载:“茗地源茶,出九华山闵园阴谷中,春夏之间萌?始发,故旗枪不大展,亦不可多得。”闵园盛产茶叶,茶季来临,男女老幼均采茶,寺庵僧众也忙于采茶。施智泉《采茶曲》写道:“明霞艳艳接峦光,步出禅关逸兴长。上下闵园芳草路,家家闻得焙茶香。”九华山对外开放后,加强了茶园管理,恢复名茶试制,茗地源茶和其他品种一道多次获得国际和国内大奖,供不应求。现已列入九华佛茶系列。
龙溪 源于九华山分水岭北侧,又名九华溪,由东、西山岗诸涧汇集而成,为九华山主干溪流,它穿越闵园峡谷,流经中、下闵园,穿流七贤、鹊仙、大觉、吊兰和回龙等十余座大小桥梁,构成了一幅由奇峰峻岭、嶙峋怪石、纵横深涧、飞泻银瀑所组成的山水画卷。每当山洪暴发,溪水奔腾咆哮,峡谷轰鸣,浪花飞溅,十分壮观。两岸居民祖祖辈辈与龙溪相伴,依龙溪生存,为龙溪赞美。龙溪是一条生命之溪,又是一条旅游观光之溪。
【九华山天台景区导游词】相关文章:
九华山景区导游词10-22
天台山导游词【经典】01-29
山东景区导游词02-08
新疆景区导游词02-07
东钱湖景区导游词01-25
重庆景区导游词01-20
天台山导游词15篇01-30
成都去天台山导游词01-06
安徽九华山导游词范文10-22
广州沙面景区导游词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