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导游口试导游词6篇
作为一名具备丰富知识的导游,通常需要用到导游词来辅助讲解,导游词是讲解当地的基本情况,介绍风土人情的文章。那么问题来了,导游词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川导游口试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川导游口试导游词1
金华山位于遂宁市射洪县金华镇北郊,东临滔滔涪江,西靠绵渝公路,山水相依,青幽秀丽,素来被誉为"川中名山"。金华山虽然不高不大,却因为这里是盛唐杰出诗人、"天下文宗"陈子昂早年读书的地方,留有"读书台"古迹,遂闻名遐迩,享誉千秋。
金华山,汉代名"烟墩岭",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公元502年)始建规模宏大的金华观。唐代重建时,更名为九华观。宋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又改名玉京观。清末以来,统称金华山,沿用至今。其名的来历,根据清光绪年间《射洪县志》记载,取"其山贵重而华美"之意。物换星移,岁月沧桑,金华山虽历经近1500年的盛衰变化,但殿宇楼阁鳞次栉比,古风犹存,游人、香客往来不绝。
金华山山势呈马鞍形,前山是主峰,山脚下这座桥名虹飞桥(又名百尺桥),因陈子昂《登金华》诗有"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的诗句而得名。穿过雕梁画栋的虹飞桥,顺左上三十余级石阶,即可到达金华山前山门。站在前山门,一眼望去,层层石阶直上山头,两旁古柏森森,云环雾绕,颇有世外仙山的味道。从前山门上行的石阶共有365级,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一九九0年修复。这石阶有一个美好的传说,即你从金华山的前山门始,心诚意专地登完365级石阶到达南山门,就能使你在今后每年的365天都心想事成,大吉大利。
进入金华山南山门沿蜿蜒石龙拾级而上,可依次参观道观的灵祖殿、某王殿、东岳殿、祖师殿。这些宫观殿宇大部分系明清建筑,殿内供奉的塑像仪态万千,栩栩如生,颇具匠心。
金华山道观系四川省"四大名观"之一,四大名观,即都江堰的青城山道观、大邑的鹤鸣山道观,三台的云台观、射洪的金华山道观。
漫步在金华山宽敞的祖师殿,倒买石龙的龙头、铁灯杆、长廊、古柏尽人眼帘,引人注目。金华山以石龙为栏作槛,全长180米,堪称世上最长的一条明代石龙。殿前的铁灯杆,灯杆的高度是一组非常有趣的数字,灯杆地面高度为三丈三尺,地面以下的长度是一文八尺,意思是:当灯杆上的天灯亮时,可上达三十三层天庭,下照十八层地狱。相传陈子昂小时候读书贪玩,"坐不住",他的父亲陈元曾借这灯杆数百年来"坚守岗位",给人们带来光明的守恒精神教育他。此外,铁灯杆一侧还有一个小孔,传说用手摸小孔里的白银,再擦自己的眼睛,会有神清目爽的感觉,不信,你试试看!
金华山祖师殿内供奉的是真武祖师的彩色座像。真武祖师是金华山奉祀的正神,他出道飞升的日子为农历三月初三,因此就有了"三月三"金华山庙会的来历。每年农历"三月三",朝山拜佛的香客,观光旅游的客人络绎不绝,一天达5一7万人。盛况空前,热闹非凡。
祖师殿后,有一座三层重檐的六角亭楼,叫做玉虚阁,这便是盛唐伟大诗人、文学家、政治家、散文家陈子昂青年时代读书的地方。陈子昂(公元661— 702),字伯玉,出生在射洪县武东乡一个世代富有的读书人家,因家境富裕,年至十五、六岁还是一个任侠放纵的"公子哥儿",十八岁时慨然发愤,在这里闭户读书三年。他学成出仕,因一篇《谏灵驾入京书》为武则天所赞赏,官拜麟台正字,转右拾遗。曾两次随军出征,因与主帅意见不合,38岁时辞职还乡,后被县官段简害死,时年41岁。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先驱,主张诗歌创作要有内容和理想,提倡雄健质朴的表现形式,坚决反对言之无物、无病呻吟、专讲辞藻格律的诗作,后人评价他开创了唐诗的一代新风。"读书台"遗址,也成为后人凭吊的一处胜景。清康熙年间,射洪乡贤杨甲仁在此处讲学20年,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一九八七年春,峨眉电影制片厂曾在这里拍摄故事片《野店》。
玉虚阁右侧有一座两米多高的回文诗碑,背面刻有清嘉庆四年(1799年)射洪县令胡魁撰写的《增栽金华山林木碑记》。正面刻有清代盐亭人杨太虚在金华山道观作住持时所作的回文诗。回文诗的书法为一种怪异的龙蛇字体,它是在草书的基础上,融人传统的隶书和道家的符书,三种书法互相渗透,错落有致,形成一种龙飞凤舞的字形,不太好认,且听我念来:
龙头倒卧见高峰,洞古铺天绿树笼。
封郭满天撑老柏,卷波烟水映乔松。
浓情尚吐飘香桂,觉梦惊声听晓钟。
淙夜澈泉流韵雅,茸红剪处妙罗胸。
如将每两句诗倒读,则为:
笼树绿天铺古洞,峰高见卧倒头龙。
松乔映水烟波卷,柏老撑天满郭封。
钟晓听声惊梦觉,桂香飘吐尚情浓。
胸罗妙处剪红茸,雅韵流泉澈夜淙。
四川导游口试导游词2
各位来宾,热烈欢迎各位来碑园参观。人们穿行在"九黄公路"上,不管是去九寨沟和黄龙旅游,还是因公因事路过,都会在松潘川主寺这个四路交汇的集镇上看到东方一座耸立山顶的金碑。人们相告说:那就是红军长征纪念总碑。也许还因此讲起当年红军长征的英雄故事。但是,真正走进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参观园中记述长征史实的艺术群雕所展现的老一代革命先辈的艰苦卓绝、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带给我们心灵的感受和精神上的收获,那就绝不是远眺一下金碑所能达到的。
气势磅礴的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是一个把日山草地的自然风貌,同现代雕塑和建筑艺术巧妙地融汇为一个整体的纪念性艺术杰作。红军长征纪念碑不仅有耸立于元宝山顶?"团结胜利"主碑,还有一座由群雕、浮雕、亭台、馆舍、湖泊组成的碑园,以大量文字和形象的手段,向人们展示出长征——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革命史诗,使每位参观者无不受到心灵的震撼和积极的启示。1991年,四川省政府公布碑园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又确定为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人们归纳碑园的景观为八景:黎明火种、断壁浮雕、三军铜像、英雄群雕、翠湖红柳、金秋兰亭、金碑夕照、火矩碑文。
现在,请随我依次参观。
展现在人们面前的碑园大门简洁、庄严,门墙正面的园名是邓小平同志的亲笔。用黑花岗石镌刻的《碑志》,以390个字的精炼文字,热情而又如实地讲述了红军长征的伟业丰功和在这里建碑的意义,书法秀劲,雕刻精细,值得一读。
前面叫"种子广场"。广场中心的雕塑名为"黎明火种",是碑园的"序曲"。这座雕塑将直径的公分的亚金铜球,放置在三块黑色巨石交替组成的"火山"下,比喻在风雨如磐的旧中国,深受三座大山重压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一切进步势力,就象生机勃勃的种子,要破土而出,推翻旧世界,创建新中国。"黎明火种"象征地表现了红军产生的时代背景。
这里是碑园陈列馆,面积约700平方米,包括陈列室、接待室、过厅、办公用房等。陈列室面积140多平方米,呈八边形,规模小巧却很精致。陈列品突出"碑"的特点,用匾额和图片展示长征主题的文物和掌故。精而不杂,别具一格。请看门厅的墙上悬挂的10块楠木匾额,镌刻的是中央领导人和红军老前辈为碑园写的题词,这是碑园独有的馆藏墨宝。跨进陈列室,迎面是长征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3位杰出领导人的照片、毛泽东主席书写的著名七律诗《长征》。两侧的6面墙上,依次悬挂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和近40幅图片,展示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25军长征时的出发地,途中经过的重大险阻,召开的重要会议,进行激烈战斗的地方,最后到达的目的地,以及新中国建立以后,在这些地方修建的纪念碑和纪念设施。我们顺着这个方向看下去,就象沿着长征路,重温中国革命历程中最艰苦的一段历史,相信会得到巨大的激励和有益的启迪。
陈列馆中这只企鹅标本,是红军老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原副司令员杨国宇去南极考察带来的两只标本之一(另一只在仪陇朱德故居纪念馆)。我想,远赴南极考察可算是新时期的一次"长征",标本陈放在这里确实很有意义。
陈列馆后面是24亩水面的翠湖,翠湖依山傍水,秀丽天成。而且水源充沛、四季不枯。湖畔松柏常青,临岷江一面可见沿江岸的红柳白杨,迎风摇曳,生意盎然,很是好看。可是,我们今天不去游湖,还是过栈桥,上山坡台阶去参观碑园雕塑吧。
这是"断壁浮雕"。它由一块单面浮雕和一块双面浮雕组成,高3米,长度分别为9米和9.6米。在两块灰白色的花岗石上,雕塑家用写实的手法,塑造了50个形象逼真的人物,生动地再现了红军被迫作战略转移,出发长征时,同生死与共的苏区父老乡亲深情相别的情景。
请注意,这座双面浮雕为什么从中断开呢?
有意断开是雕塑家别具匠心的创造。断开的设计,加重了当年红军离开苏区的被迫气氛,增强了苏区送别时战士和乡亲间依依不舍的鱼水深情的表达。结合浮雕上的图案,那挥泪忍痛、万千叮咛,以及相互的劝勉和祝福,跃然入目。
一个断口,似乎说从此一别,咫尺天涯;而两边殷殷挥别的眼神,却显现出对革命事业无比的坚毅和坚定的信心。我们在被浮雕的形象深深感动之际,不能不叹服这种艺术创作手法的巨大魅力。
请看两块浮雕之间的"三军铜像"。三个红军战士,象征红军长征的一、二、四三个方面军。他们好似刚从断壁浮雕上走出来的红军代表,背向而立、表情刚毅而信心百倍,正挥手向苏区人民作别。三军铜像与断壁浮雕相互结合成一个整体意境,名称?"告别苏区"。
离开"告别苏区"雕塑,我们就去参观反映红军走上万里征途的"艰苦历程"大型群雕。
远看这座群雕,整体象一面迎风招展的红旗,又象一骑昂首飞驰的骏马。深刻体现中国工农红军的崇高理想和革命精神。
"艰苦历程"群雕所刻画的人物、故事分为9组:
第一组"开路先峰"。由一名威武的红军战士和刚强的藏族向导组成,走在队伍最前面。他们是长征中无数尖刀部队和侦察英雄的代表,军民并肩,顶风踏浪,斩关夺隘,为部队打开北上抗日之路。凝视这组雕像,仿佛听见攻克娄山关的枪声,看到飞夺泸定桥的峰火,还有许多粉碎敌人围追堵截的英雄故事,都不断在脑海里涌现出来。
第二组"勇往直前"。两名年龄不同的红军战士手握钢枪,凝视前方的眼神和前倾的身形表现出坚定、沉着,一往无前,他们是无数浴血征战的红军英雄的缩影。
西侧,由艰难跋涉的3名红军战士组成的雕塑是第三组,叫"团结北上"。你看,他们长途行军,连续作战,一身征尘,满脸硝烟。然而共同的革命理想革命目标,使他们满怀必胜的信念,坚定团结就是力量的信心,紧跟党中央、携手共进、北上抗日。3名战士代表着红军三个方面军并肩北上,不断奏响团结胜利的凯歌。
第四组在东侧,叫"山间小憩"。表现战斗间隙,红军战士稍事休息的生动情景。年长的战士坐下吸烟,年轻一点的战士正利用这短短的休息时间,在山崖上刻出一条标语:"红军万岁"。既表达出红军的坚定信念,又表现了红军出色的政治工作。看那斜倚石壁的指挥员、凝神静思,似乎在考虑着下一步的计划。百洞前一对青年红军,喁喁谈着他们的理想、战斗和美好的明天。这组展示长征战士生活中相对宁静的一幕,多么真实,多么令人感动!
这一组由一位怀抱婴儿的骑马女战士和一个正送上酥油茶的藏族姑娘组成的雕塑叫"草地情深"。在枪林弹雨和征途上,一个红军的后代诞生了,然而父辈正浴血前进,妈妈也时刻面对着死亡威胁。眼前,巍巍雪山,茫茫草地,朔风凛冽,饥寒交迫,人马断粮,奶水枯竭,孩子怎能生存?妈妈的心在流血。忽然,一顶帐蓬在地平线上出现,一位美丽健壮的藏族姑娘跑来了,她迎接红军来到草地,为红军送来热腾腾的、香喷喷的奶茶。红军得到了藏族人民的理解和帮助,红军的后代得到了生的希望。藏汉团结干革命,草地情深似海洋。
第六组是"征途葬礼"。要奋斗就会有牺牲,长征的胜利是多少优秀的红军战士流血牺牲换来的。红军长征由最初的尤多万人,到胜利会师时只剩下3万多人。可以想见征途之艰险、壮烈达到何等严重的程度。一路上红军战士不仅与敌人斗,还要与天斗,与地斗,与饥饿病痛斗。尤其是在日山草地的那段历程,高海拔的地势,极为恶劣的自然条件,处处隐藏着吃人的雪崩、陷人的沼泽。远离人烟,缺衣断粮,被迫吃草根,煮皮带,尝尽了人间难以想象的困苦。许多同志身体极度衰弱,病残交加,睡下去就不再醒来,坐下来就再不起去。这里用一名手捧鲜花的彝族战士在墓前悼念牺牲的红军战友的雕塑,表现了震撼心灵的悲痛场面。你看他眼含热泪,跪在墓前正垂头泣别。墓前没有石碑、没有碑铭,只有青山埋忠骨。我们的革命先辈有的这样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却至今不出埋骨何处,这组雕塑就作为后人对他们深情纪念的表达吧!
前面这一组是"前仆后继",表现红军战士坚毅勇敢,一往无前的精神。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决不停止北上抗日的步伐。
这一座独立凝思的红军指挥员雕塑的名称叫"回顾思考"。他那高大威武的身躯,深沉睿智的眼神,正穿过历史的烟云,遥望走过的千山万水,心中涌现出血染的漫漫征程,无数牺牲的战友,难忘的沿途乡亲情……。他在思索什么!啊,他似乎在说:"让历史作证,长征的胜利是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百折不挠,必将取得最后胜利,而我们作为长征胜利的幸存者,一定要继承先烈遗志,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朋友们,这位红军指挥员的思绪,带给我们这些后来人的启迪该是什么呢?不用我多说,我想这也是雕塑取名"回顾思考"的深一层涵义吧。
最后一组雕塑叫"英灵会聚",就在群雕的顶端,彩云中一个个若隐的红军头像,让人神思遐想。它象征红军先烈英灵长存九霄,与日月同辉。也象征着先烈精神不死,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命运,激励着活着的人们"不要忘记过去",努力建设美好的未来。
大型群雕的参观到此告一段落,让我们登上石阶山道,走过红柱蓝亭,去瞻仰金碑。
红军长征团结胜利纪念碑,以冲霄凌云之势,矗立于海拔3100多米的元宝山顶,总高度41.3米。碑身高为26.5米,为三角立柱体造型,钢筋水泥结构,优质仿金材料——亚金铜贴面。每面上方镶嵌一颗搪瓷红五角星,象征三大主力红军坚强团结。碑顶的红军战士铜像高14.8米,一手举枪,一手握花,双手高举成"V"字形,象征欢呼长征胜利。碑下是2.5米高的汉白玉基座,象征雪山。碑基地面辅设绿色水磨石,象征草地。总体寓意"雪山草地树金碑"。
面对这座光采夺目的"团结胜利纪念碑",仰望碑顶的红军战士铜像,身披羊皮背心,迎风挺立,目光炯炯,英勇刚毅,豪情万丈,不禁令人肃然起敬,从心底喊出一句"红军万岁"!
这座金碑在每个晴天的下午6点前后,受阳光斜照,亚金铜的碑体金光四射,通体闪耀,时而在四周还映射出五彩的虹影,极为壮观。人们称之为"金碑夕照"。
金碑后面这座形似火炬的人造花岗石碑,叫"火炬碑文"。象征革命火炬的巨石上面,镌刻着毛泽东主席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说的三句话:"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言简意深,是对红军长征历史意义最好的概括。碑园以此作为整个碑园的"结束语",也是对修建这座碑园的重大意义的表述,更是希望所有参观者在结束参观之后能认同这个历史的结论,从而受到更多的启发和教育。
我们现在走上了后寺。这里是黄龙洞,这个洞也叫佛爷洞,三佛洞,寻真洞。请大家慢慢下到洞里,有带手电筒的吗?请走前面。这个洞也就是一般的溶洞。溶洞里面形成的主要有石笋、石钟乳,也是由于水的作用形成各式的钙华沉积,但与露天岩溶的差别很大。看见这三尊被碳酸钙沉淀物覆盖的雕塑吗?这就是三佛像,中间的那一尊就是黄龙。古人有诗说:"石床与古佛,构造知何年?天浆滴出石钟乳,洞底应有龙潜渊"。这洞里的水最后在百里之外的松潘县岷江乡观音岩鱼洞口流出,而且还产一种头上有红星的鱼,据说是当年专供黄龙食用的。
现在我们返回地面。"洞中方一日,地上已千年",再不出去您可能不认得一切了。
大家可以去看看后寺。看门上的匾额:正看是什么:"黄龙古寺",右看:"飞阁流丹",左看:"山空水碧"。其实这一匾额启示我们一个道理:无论什么景观,您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都有不同的色彩和形状,都有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凡事都要多方面了解,不能大而化之。否则,就象一首打油诗所说的:远看大石头,近看石头大,石头果然大,果然大石头。除了石头,什么也没看出来。
现在出寺到寺后去看五彩池群。"飞来玉璋叠茏葱,雪岭晶寒峙碧空。谷口云霞香绚烂,溢水彩池信玲珑。天开图画芳池里,水漾琉璃夕照红。层层仙池参芳艳,镇海玉池精华中。"写这首诗的人早已魂归天外,也没留下名字,但是他却眼光独到地描绘出五彩池的绝妙景观。
这里海拔3522至3569米,形成有400多个彩池,面积达1056平方米。请大家一直保持深呼吸。
看见池中的百塔和石碑了么?相传唐代开国元勋程咬金的孙儿夫妇,也就是程世昌夫妇,在这里修炼,羽化后葬在池边,日积月累,钙华沉积掩盖了碑和塔。唐朝至今有千多年,那么千年的钙华这么高,黄龙的岁数有多大?清末有个叫祈鼎求的诗人写了一首诗,前几句说:"君不见,程生访道居此间,洞中七日证仙缘,渴饮玉泉食石髓,夫妻羽化上池?"好了。如果有力气的朋友愿意,可以跟我去"喊泉"看看,不愿走的可以在这里照像休息,等会儿回来的人给你们谈谈观感。
这是"喊泉"。大家轻点。一齐来大喊一声"达美溪修"。看,泉水出来了。"达美溪修"是赐圣水的意思。其实这是声场不同引起的现象。距地表一定的高处的水同一定的地面空气压强处于相持平衡状态时,水不流动,当喊叫声使空气震动,压强超过一定限度时,地下水就被压迫而出。
传说,黄龙真人在这里修炼时,附近三寨十八堡山民生了一种怪疮,夏天一到更是蛆涌脓流,痛不欲生。黄龙就叫义女达美去拯救山民。达美目睹惨景,忍不住热泪奔涌,乡民们就捧泪点疮,全都好了。后来达美就摘了一只眼放在这里让人们喊她的名字来祈水。少了一只眼的达美也就化为玉翠山。大家看,那就是黄龙睡美人,达美变的。
现在我们又回到后寺,让我们来想想上山前的几个问题。请大家深呼吸。为什么?大家知道当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达到11104个/立方厘米时,人们的学习、工作效率可以成倍提高,免疫力得以增强,这里的负离子浓度为18400个/立方厘米,比大连海滨还高三倍。所以我刚才叫大家深呼吸。
现在我们来谈谈黄龙形成的时间。
相传玉皇大帝的七仙女下凡不归,玉帝大怒,派天兵天将捉拿,七仙女就骑马往这沟里跑,天兵天马乱踏在沟里就铸成了彩池。
还有一个传说是黄龙真人的弟子磨豆腐,因贪玩忘记锅中煮沸了的豆浆,豆浆溢出来顺沟而下,变成彩池和金沙滩。
传说毕竟是传说,那么黄龙究竟形成于何时呢?大家猜猜,1万年,不对,10万年,太多。我们现在站的脚下是一条完整的第四纪古冰川底碛。大约距今3万年前,当冰川退缩后,地下泉水开始重新塑造这一古冰川遗迹——底碛,让它披上五彩缤纷的外衣,科学上称为"冰川型钙华"。具体说来是这样一个演变过程,冰川退缩后,森林茂密地生长起来,那时松、柳丛生,根系交错。这时上游,也就是我们站的这地方往上一带浅层中富含重碳酸钙的潜水出露地层后,呈片状流撒向整个沟床,在那些杉树、柳树和其它树中穿行。因为气温、水温、潜水承压力等多种因素条件的骤然变化,水中富含的碳酸盐纷纷析出着于这些冰川底碛横七竖八的断枝残根上,慢慢就形成一个个彩池。由于地貌的凸凹不平,加之树根的盘曲,枯枝、败叶、石块、局部阻塞和受热不均,使水的蒸发量速度不一,造成钙华堆砌上差异很大,塑造出千姿百态的彩池和滩流。
那么谁知道彩池为什么色凋不一呢?是光线吗还是矿物质?都有原因。科学考证,首先是硬水型钙华池透明度高的基础,再加上大气辐射损失小(空气洁净),使池中水体颜色又有蓝色的基调。在这个基调上,影响人们对湖泊色彩的感知,因此有什么?大家仔细看,是不是有树叶的色彩——橙黄、红色、橙红。水底有什么?附生藻类的淡黄、黄褐色、绿色,流水附近岩石中所含钙、镁、硫、磷、钡、锶、铁、钛等多种矿物质,而矿物质有其独特颜色,使池底呈现出颜色。我们读中学时老师说水是什么?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所以水的颜色都是外界因素造成的。而且黄龙彩池的水很少超过两米深,如果池底的钙华在沉积中混入了粘土、有机质及金属离子,就便钙华的色彩向棕黄、黄色或者灰黑色变化。底色一固定又加上钙离子富于吸收蓝、绿光,当然水的颜色就更丰富了。所以有诗人写诗说:"山溪澎湃欲渲天,流入池中色色鲜。漾出丹青谁点缀,滴来苍翠更芳妍。"
好了,游程将尽,让我们一齐高歌下山。还记得上山时我说的一句四川话吗?"上山脚杆软。"现在你可体会到下山的滋味了:"下山打闪闪"。就是这脚好象支不起力似的。可你一想到您又游览了一处世界自然遗产,你就会非常非常高兴的。
四川导游口试导游词3
非常欢迎各位(女士、先生、领导、同学......)参观张大千纪念馆!
前院
张大千先生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敬仰的艺术大师。为了纪念张大千,他的故乡内江专门修建了这座纪念馆。
内江市张大千纪念馆位于内江市东兴区东桐路圆顶山,东临古刹西林寺及西林开发区;西与10余所高、中等学校相邻;南俯沱江,北为浅丘田园风光。地貌为一狭长小山丘陵。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75米,占地面积20973平方米,是台北张大千纪念馆的10倍,也是迄今为止全国19家近当代书画名家纪念馆中占地面积的馆。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群建筑是张大千纪念馆的一期工程,也叫主体工程或"大风堂"工程,它是根据张大千的故居特点和川南民居建筑风格建设而成。看上去亲切自然,乡土气息浓厚,给人一种古朴典雅、气势恢宏的感觉,是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
现已开放的纪念馆第一期工程(主体工程),占地近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包括三个陈列展览厅,一个接待室,一个展销厅及行政业务用房等。之外,尚建有一座长36米高2米的镌刻有大千先生及胞兄张善子先生书画作品的艺术墙,一个360平方米的荷花池,一个约800平方米的芭蕉园和"大风堂味苑"餐厅。
一般说来,为名人塑像往往选择大理石、铜、汉白玉等材料,而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座张大千雕像却是青石制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张大千一生特别重亲情、乡情、友情。他晚年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行遍欧西南北美,看山须看故山青"。为此,纪念馆就特别选择了具有乡土气息的、地道的内*石作为雕像材料。不少大千先生亲朋好友、门人看了这充满乡情、栩栩如生的石雕像后勾起许多回忆和思念,以至于驻足留恋,不忍离去。
在前院的南侧,各位所看到的是"大千艺术墙"。原本这里是准备修围墙的,但纪念馆的管理者们却独具匠心把它修成了艺术墙。在全长36米的艺术墙上,我们看到了用空花窗间隔的21面大理石碑,碑上镌刻的是张大千和其胞兄张善子的作品,可以说,大千艺术墙是融安全性、艺术性、观赏性等为一体的一座展台。
为大千纪念馆题词题名的名流不少,如启功先生、刘海粟先生、胡绳先生、谢稚柳先生等等。这是张学良将军为本馆题写的馆名。当然也是张学良将军在大陆极有限的墨宝之一。
棠棣联辉厅
(展厅外)张大千在他的故居曾撰书对联一福"细注虫鱼笺尔雅,广收草木续离骚"。这体现了张大千的'一个重要艺术思想。作家李准十分敬仰大千先生,故而重新将这幅对联"拜书"于此。此外,启功先生对张大千也十分推崇,亲自撰书一"山川自逊神工笔,魂梦长悬故宅心。"
(展厅内)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1899年生于四川内江,自幼随母习画,后得兄姊教诲。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苦学力行,精进不懈。二十年代,因临摹石涛作品而声名大震,被艺苑誉为"百涛专家"。30年代,被徐悲鸿推崇为中国画坛"五百年来第一人"。敦煌行之后有"南张北溥"(溥心禽)之说。 50年代世界艺坛又有"东张西毕"(毕加索)之赞,1958年被国际艺术学会公推为"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其实,他一生不仅创作了数以万计的包括山水、人物、走兽、花卉等题材的中国画,而且还是书法家、金石家、收藏鉴赏家、诗人、摄影家,可谓全才通才,多方面发挥着他的才能,为弘扬并传播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做出了卓越贡献。
张大千胞兄张善子一生饲虎,画虎,以虎寄信,以画言志。他精山水、走兽。抗日战争中,他与张大千共同举办义卖画展并变卖家产赈济灾民,继而远渡欧美举办《张善子、张大千兄弟画展》等,进行抗日宣传和募捐,并将所得10余万美元全数寄回祖国。1940年归国后仅十余天,由于劳累和疾病,长辞人世。
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家乡的土地养育了一代艺术大师。大千故里内江市位于川中腹地,素以商贸兴旺、交通发达、文化昌盛著称。这座山环水绕的城市又誉为甜城、书画之乡。据史载,内江在古代"人文荟萃、多产英才"如"孔子之师"苌弘,文章天下第一"的范崇凯,数学家秦九韶,"理学鼻祖"高道陈抟等。近现代,她又养育了喻培伦、公孙长子、范长江、陈毅等杰出人物,也哺育了张大千、张善子这样的文化名人。这是大千故居的照片,这是他父亲张怀忠、母亲曾友贞、二哥张善子、三哥张丽诚、四哥张文修等。张大千排行"老八"。
大千先生21岁自日本学习染织技术归国后,正式拜师学艺,先后拜曾熙、李瑞清为师学书法,并以书法通画法,从石涛起步,旁及八大、石溪、渐江、老莲、唐寅诸家;上追隋、唐、宋、元各代,从中长薰三沐,探求古代名家书画艺术真谛。他遵循石"搜尽奇峰打草稿"的主张,从祖国名山大川中吸取养料;他居青城,攀峨嵋,三上黄山,游履西康,泛舟长江,从生活中采集创作素材。长期的艺术实践使他认识到"形成于未画之先","神留于既画之后""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要善学善变"。同时大千先生还注意从戏剧、摄影、园林等姊妹艺术中吸取营养。
四十年代初,张大千为了进一步"师古",赴敦煌临摹壁画长达三年之久,直接吸取了我国古代绘画鼎盛时期的成果,导致他画风巨变。同时,关于敦煌,张大千又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一是为敦煌石窟编号。他是第一位为敦煌编号的中国人。二是宣传敦煌。张大千在兰州、重庆、成都等地举"临摹敦煌壁画展",使国人提前了几十年了解了我们民族的艺术瑰宝,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同时,展览的举办也影响了不少人的一生,如原敦煌艺术研究院院长段文杰先生即是在重庆参观了"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之后,前往敦煌并立志献身敦煌。三是保护敦煌。由于张大千对敦煌研究深透,因而他认识到政府必须赶紧成立专门机构对敦煌进行保护,在他的积极倡导下,于1943年成立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使得这一民族的艺术宝藏开始得到政府的重视和保护。
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为吸取西方艺术之长,大千先生于1949年离国,开始萍踪海外的艺术生涯。他先后暂居香港、阿根廷,置宅巴西(八德园),购屋美国(怀毕庵),1978年定居我国台湾省台北外双溪(摩耶精舍)。50至60年代,是他痛苦探索,奋力挣脱世俗羁绊的时期,然而其艺术成就、名声却达到鼎盛,从"师古。到"师自然",最后闯进了"以心为师"的自由王国,独立于世界现代艺术之林。他独创的大泼墨、大泼彩和墨彩合泼法,画面瑰丽幻化,构图气势雄浑,作品更加博大精深,使中国画技艺技法跃上了一个划时代的新台阶,为中国绘画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四川导游口试导游词4
亲爱的朋友们:
你们好!
现在我带领大家来游览剑门蜀道上的一处奇特景观——窦圊山。展现在我们面前拔地而起的山峰就是蜀中奇山窦圊山。窦圊山以险、奇名闻天下。其实窦圊山并不高,海拔高度仅1140米,由于它地处龙门山脉及四川盆地的结合部,从成都平原往北行,经过德阳、绵阳的浅丘、低山地带,就进入了四川省第二大平原江彰平原(俗称中坝),窦圊山在江彰平原的边缘腾空而起,直耸云宵,山虽不高,却有险峻、奇特之胜。窦圊山为典型的砾岩丹霞地貌,山峰岩体裸露,在阳光照射下,更是丹赤如霞,三峰矗立,似一道画屏。少年时代的李白在游览窦圊山时写下了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的绝句,可以说是一语道出了窦圊山的神韵。
窦圊山有五绝:李白的诗,于佑任题字,宋代飞天藏,铁索飞渡,高山滑翔。圊山五绝使窦圊山显示了对游客强大的吸引力,在登山的过程中,我们将一一领略到。
朋友们,前面就是通往山顶的步行石梯——通天道。通天道长513米,806级石梯,垂直高差63米,俊俏满洒,直指云端。抬眼望去,两巨石矗立如门,那就是天门。在天门之上窦圊山峰相对而立,更是天上蓬莱仙境了。在天音亭小事休憩,可闻天籁之音。走过单檐歇山式的天音亭,来到位于山腰的前寨门。寨门建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是江油乡绅欧某为躲避清军和李永和、蓝朝鼎义军之间的战争而建。整个寨门由条百砌成,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气势雄壮。现存寨门高2。45米,宽2米,门额横书福地仙关,两边对联日:地籍云岩成保障,天生石壁隔烽烟。
穿过寨门,沿着蜿蜒曲折的九倒拐条百小路漫步而上,在路右边的绝壁上刻有云岩剖石四个遒劲古朴的大字,因此处常年云雾缭绕,故称云岩;剖石是清代窦圊山云岩寺第四代主持的法名,因开山修路,建庙有功,其徒孙为纪念他曾塑法像于此。现存云岩二字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陕西人段莹书写?剖石二字是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赵晋书写。转身向山下望去,涪江浩浩荡荡,穿于葱绿的原野之间,田野平畴,风光如画,顿感心旷神怡。
转过云岩剖石,便来到了胜迹重辉景区。景区内有百味皇林、回仙亭、白云松风亭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百味皇林共有223尊帝王塑像,从秦始皇到清朝末代皇帝,是精美的民间雕塑艺术品。信步廊中,数千年的历史风云扑面而来。为纪念卖圊山的开山鼻祖窦真人,特建回仙亭,让游客缅怀古人。置身于深山幽林之中,你的身心就回到了自然。为感受这松林的涛声、大山的灵气,请上前面的白云松风亭,听阵阵的迎客松涛声。走过皇帝林,就来到了浪桥,过浪桥是件惊险刺激的事儿,但你只要坚信桥是坚固的,就可信步而过。站在桥上,下面是绿地毯般的灌木丛,四周是松林和白云,让你感到你置身于绿色的海洋之中,眼晴都清亮起来了。
经鳞池夜月景区,便来到了云岩寺山门前。在山门前有一白皮松风亭,白皮松(或称白松)也称得上圊山一绝,主要生长在山腰百缝间,无土、无水、无肥,自然造化,花纹美丽,可供建筑、文具、家具、医药之用,是名贵的观赏树,历经500多年仍然生气勃勃,龙钟挺拔,可称圊山活化石。
镇山铁桅,位于云岩寺山门前,云岩寺主持瑞生于清乾隆十一年(1756年)建立,左右各一根,高11米,生铁铸造,中空,直径29厘米,俨然玉柱可擎天,在桅杆高8米处各有一无底铁斗,呈方形,左斗铸国泰民安,右铸风调雨顺。
飞仙亭。位于云岩寺前东侧悬崖上,方丈木禅为纪念窦子明在此修炼飞升成仙而创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现亭为1985年重建。窦子明系唐代彰明县(现江袖市)主簿,传说他弃官隐居于此,日日炼丹,后羽化成仙,飞升而去。李白也曾十分仰慕窦子明的行迹,曾写诗赞美说愿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窦圊山的得名也与窦子明有关。
云岩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背靠圊山三峰,座北朝南位于山脊之上,临崖负山,极有气势。云岩寺古号云岩观,位于窦圊山中部,背依三座顶峰,面对江油古城,东傍悬崖绝壁,西临群峰密林,视野开阔,气势宏伟。它经历了唐、宋、元、明、清的毁葺交替,佛道相争,其建筑基本上是佛教禅宗的庙宇布局,但是佛道二教又在文化与建筑上融为一体,东为禅院,西为道观,此种格局在四川省内并不多见。主要建筑均沿中轴线作纵深布置,自外而内,依次为山门、文武殿、护法殿、大雄殿、宸经楼及东西配殿、客厅、禅堂等,形成了殿宇重叠、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的风格。由宸经楼附近侧门处,经南岳殿上峰顶,有东岳殿、窦真殿、鲁班殿等建筑共同组成蔚为大观的云岩寺古建筑群。象云岩寺这样建于山脊上,又是中轴线对称布局的 古寺建筑群,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云岩寺山门面宽三间呈八字型,为歇山式假重檐结构,前柱础刻石狮,木柱上有雕花雀替,撑弓、落罩,上雕花纹和人像,屋脊翼角造型别致,琉璃瓦屋面,显得富丽堂皇。当心简装林门为通道,左右次间原塑有白马两匹,有马排子别各,门上施爪柱,悬立匾,著名书法家于佑任手迹云岩寺金光闪闪,天下无双景,人间第一峰起着画龙点晴的作用。
文武殿,为云岩寺第二重建筑,因原塑有关羽和文昌而得名。殿宇坐北朝南,单檐歇山顶建筑,保留了清代建筑风格。左右各重建亭式钟楼、鼓楼,为重檐歇山顶建筑,四方共立八柱,有座栏,楼内各置铁钟、皮鼓。
护法殿,又名天王殿,因内塑四大天王而得名。殿正面为雕花六合门,上刻道教八仙人物图案,雕花格纹、球纹等。殿两边为百砖墙,殿内地面铺方砖,上为木质顶棚、装木板,板上原作壁画,乃明代遗物。殿中供奉弥勒佛,两旁塑四大天王。
大雄殿,是云岩寺的主体。殿前有百条梯步,百梯中为百质浮雕盘龙王道。西侧修记事碑亭。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气势雄伟。前廊柱上设装饰斗拱,安龙象云雀赞。殿正面装六合门,上雕龙纹。殿中设神龛,上坐佛祖释迦牟尼,侧侍阿兰、迪叶,两旁塑十八罗汉。
飞天藏,位于大雄殿前西侧,殿分二间,上下两层檐下施玉作斗拱,上檐下有清光绪年匾一道,上书万善俱成四字,下檐有匾一道,上书飞天藏。飞天藏在飞天藏殿内,是窦圊山精华所在。飞天藏,又名星辰车,是根据宋代李明仲《营造法式》的小木作转轮经藏而建造的。建造格式为:中立大圆柱,柱下端固定于地坑中名寿山佛海的藏针上,上端包在梁架之中,圆柱上架木枋,构成八棱八方四层的巨型木塔。藏身高10。3米,直径7。2米,可由人推运转。飞天藏除按一般转轮经藏的形制造设外,上部还有精美的天宫楼阁。下檐平座处斗拱密促,结构繁复,制作异常精巧;其叶板上的木雕花卉,上下檐及八面板壁上木雕人像,风格细腻,恬垫朴实,极富内心表现,甚为生动。阑额、镂空牙帐、付阶檐柱上的沥粉,典雅富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是我国唯一现存的宋代道教木制转轮经藏。传说推动星辰车,可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在大雄殿的东西两侧有东禅堂、甫岳殿等,其后有三清殿、玉皇殿等道观建筑。
从云岩寺的宸经楼左侧出门,途经李白读书台、通幽、别有天,我们可以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到达东岳峰顶,一路上大家可以看到丹霞地貌的真实面目。
好不容易上了东岳峰顶,大家看到的是东岳殿,站在超然亭中,极目远眺,江彰平原温柔地躺在众山之中,静如处子。清江、盘江如练,农舍点缀在葱绿的原野中;江彰平原扼守四川北大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我国北方中原与西南巴蜀地区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聚散中心之一。富饶的土地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与文化哺育了许多驰名世界的历史文人、高士: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文学家、科学家杨大惠;马克思列宁主义运动先驱王佑木;一代高僧海灯法师等。同时也是我国道教名著封神演义创作的发祥地,留下了大量引人入胜的神话传说。
在窦圊山北峰顶端的鲁班殿,是建修窦圊山寺庙的工匠为纪念鲁班、求其保佑所建。殿内供奉鲁班泥塑像,系清代雕塑,旧时工匠们每年都上山聚会纪念鲁班。
在窦圊山西峰的殿是窦真殿,传说为纪念开发窦圊山有功的窦真人而建,又传说是为祈祷能免除小孩子痘疹的窦真娘娘而建。内供奉赛真人、窦真娘娘及其长子三人塑像。檐角挂铁铃,内有铁质悬鱼,山风吹来叮当作响,如闻仙乐。
铁索桥,是连接东、西、北峰的唯一通道,历经260少多年雨淋雾罩,仍然不蚀不锈。离地50多米,是窦圊山一大奇观。最早为竹绳桥,唐代起,换为铁索桥,生铁铸造,桥体就是上下两根铁链,相距1米,上根较细,盈手可握;下根粗扁,呈鞋底状,供脚踏。解放前寺院有专人负责在左右摇晃的铁索上代香客到对面殿中进香。现在有经过训练的表演者在铁索上做倒挂金钩、韦陀献杵等惊险动作,令游客闭目吸气,不忍卒睹,真是幻将铁索加飞桥,世路尘氛到此消。堪称华夏一绝。
过白鹤亭和栖鹤亭,是一条清幽的林间小道,大家可以多呼吸点难得的自然空气,马上就可以看到清秀的窦圊山驼峰叠翠了。
看到了驼峰叠翠,就来到我们游览的最后一站,也是圊山一绝的团山滑翔。滑翔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是一项简单易学、惊险刺激,融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体育项目,窦圊山独特的地理位置,有着滑翔运动特殊需要的气流和气候,是全国最佳滑翔运动场地之一,每年均有全国各地的爱好者来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窦圊山滑翔俱乐部成功举办过全国滑翔比赛,有全国一流的教练和设备,如果大家有兴趣,以后可以到这里来学习,领略云在脚下走,风从身边过的奇特经历。
从索道来到山前的停车场,我们的旅程就结束了,其实窦圊山还有很多的地方值得观看,坐索道上山也不致劳累。欢迎大家再来窦圊山做客,祝大家旅途愉快!
四川导游口试导游词5
各位女士、先生:
您们好!
欢迎大家游览蜀南竹海。相信各位在这广阔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绿色海洋里,一定会被她那幽深、清丽、秀雅的大自然之美所吸引,留下难忘的深刻印象。现在,我们就乘车启程,请允许我先介绍一下蜀南竹海的简况。
蜀南竹海位于宜宾市管辖的长宁、江安两县相连的连天山余脉,距宜宾市区60公里,是一个以竹景为主要特色,兼有文物古迹的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竹林密布,碧浪接天,1986年列为四川省重点风景名胜区,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又被国家旅游局评选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近10年来,蜀南竹海的开发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海内外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国家和省上重点推出的旅游线路之一,并列为四川省4个优先开发的旅游景区之一。
蜀南竹海又名万岭箐。万岭形容山乡之广阔,箐就是巨大的竹林。相传北宋大诗人黄庭坚被贬官到戎州(今宜宾)时,来此寻幽访古,面对翠秀无边的竹海,连声赞叹:"壮哉,竹波万里,峨眉姊妹耳!"乡人敬酒请题辞,黄推开酒碗说:"秀色使吾醉矣",就用竹扫帚作笔在百壁上大书"万岭箐"三个巨字。而今字迹虽已风化,万岭箐之名却洞用至今。
竹海怎样形成呢?说法很多,有说太古时候女娲炼五色百补天,将剩下的红石堆放于此,成了万山红岭。后来,仙女瑶箐因犯天条被玉帝贬下凡间,来到这里,见一片赤土实在可惜,就营造了万顷竹海。又一种传说是:诸葛亮南征班师回朝经过这里,当时万山裸露,赤日流火,山道生烟,熔了蜀军的马蹄,20万战马倒毙,战士们狼狈退走,弃于山壑的马鞭意长成了成片竹林。如今,竹海内溪河中很多马蹄形的水幽,就因河沟正是当年的石路,是马走过留下的痕迹。这些传说,不过是人们臆造的神话,反映了人们对竹海美得神奇超凡的一种赞誉。其实,竹海的来历,应该是由于这里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气候条件太好。大家知道吗?这里虽然山峦起伏,海拔只有400—1180米,全年平均气温摄氏15.5度,无霜期345天,常年降雨量有1250毫米,空气湿度常正85%左右,肥沃的土壤,暖湿的气候,十分适合竹的生长。再加上历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培植和粗心呵护,才造就和保留下今天这浩淼万顷的竹的海洋。所以应当说蜀南竹海既是大自然的赐予,也是竹乡人民世代劳动的成果。一句话:竹海是天人结合的产物。
竹海风光,四季不同,晴晦各异。春天,新笋齐发,花开鸟鸣,处处生机一片;盛夏,新竹添翠,林风送爽,满目清凉世界;金秋,修篁如黛,红叶逞娇;隆冬,峰峦铺银,翡翠披纱。晴天,万顷竹浪筛金溢彩,令人心神如醉;雾中,竹海笼烟,景物迷离,如人梦幻仙境。总之,无论何时,只要您展开想象的翅膀,你就会在这景象万千的竹海中领略到无穷的妙趣。
现在,我们从宜宾驱车过金沙江大桥,出陈塘关,经长宁县城,就到了清澈的清江。秀丽的清江为竹海的外围景区,象一条玉带,连系着长宁、江安、兴文、珙县的一座座城镇山村。清澈的江水,夹岸的竹林,富绕的田野,点缀些村舍人家,你们如果乘船或竹排而下,真的会有"人在画中游"的感受。
现在我们已到达蜀南竹海的西大门,大门外石刻的"竹海"两个大字是张爱萍将军的手笔。西大门是一座用楠竹建造的碑坊,巧妙的设计,突显出这里是竹的天下。过牌坊行一公里,豁然开朗,小桥到了。
小桥是长宁万岭镇政府和竹海管理的所在地,也是蜀南竹海西景区的食宿娱乐和购物中心。镇上有中西结合、古典幽雅的二星级酒店、竹海宾馆,现代建筑的蜀南宾馆,以及小巧、别致的农家小楼。
请随我进入景区!博物馆墨溪河忘忧谷
从小桥河上行,过了龙潭,一条用整石铺成的石板桥,桥长5米,宽1米,石板厚0.75米。这么沉重的大石板如何运来了可见竹乡人民对力学早有研究,此桥原是两块大石板,现已断了一块在沟里。传说是清军被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领军击败,追逃至此,想断桥阻挡追兵,石板太厚打不断,就用桐油硫磺来烧,右边一块石板刚炸裂,太平军已经追来,清军望风而逃,石达开的队伍扑灭火焰,救下半边石桥,又用小条石补好断桥,竹农感激,称它为翼王桥。
翼王桥旁,是1986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长宁竹海博物馆",以陈列展出竹类资源、竹文化发展,以及竹类工艺品为主,现已征集实物资料800多件,内容丰富,很长见识,请大家进去参观(博物馆有专门解说)。
过桥左走,一条溪流黝黑如墨,就是墨溪河。传说这溪水泛黑的原因,是当年黄庭坚题罢"万岭箐"三字大笔一甩,落入溪中,染黑了一溪山水,染黑两岸兰花,连溪中的动物也染黑了。其实,捧起溪水,清亮透明,那来黑色?原来是因为溪流的百河床长满深绿的青苔,在两岸竹林密拥、天光暗淡的相映下,造成这眼前奇景。溪上几座竹桥、石板桥朴素无华,把墨溪装点得更幽深了。上一里处是九叠泉,每叠一米左右,从山顶叠泻而下,半掩于竹林中,很有韵味,由于水小岩高,撒落成一片烟雨,笼罩在山壁之上,又因壁石像一个龙头,人们称这一景叫"烟雨龙宫"。峭壁右边有一山洞叫"猴子洞",原来水帘挂在洞口,也算一景,曾有诗人咏它"洞门开凿自何年?深谷高陵江变迁。唯有水帘流不去,至今常挂翠岩边。"可惜而今也?"常挂"了。
在墨溪大门右侧有竹海索道,全长2700余米,乘索道缆车而上,可达竹海中心景区的观海楼、翡翠长廊等景点。从索道上看竹海,眼界更宽,景观更壮,另有一番情趣。
过翼王桥向右,穿慈竹林,走绵竹溪,前面竹大林密,光线隐暗,林风拂来,凉意浸人,溪中乱石杂陈,有的长满青苔,有的披着汀兰,有的却长出小树,偶尔会看见在溪面上跳跃的水鸟,使人顿生远离红尘的宁静感觉,这就是忘忧谷。说起忘忧谷,还有一段美的故事呢?相传当年竹海外面居住着曾姓和杜姓的大家族,两家因山林地界之争而世代为仇。后来曾家有一子叫曾男,而杜家有一女小名杜鹃。曾男自幼聪明能千,杜鹃心灵手巧,他俩深深爱恋着世代相仇的对方,这就遭到双方家族的反对,软禁严守,棍棒相逼,但二人矢志不移,毫不屈服。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支白额猛虎咆哮着冲进曾家大院,吓退家丁,抓破牢门,驮起曾男越墙而去。也在同一夜晚,杜家也发现软禁在秀楼上的杜鹃突然失踪。据说是两人的苦恋,感动了瑶箐仙子,派使者把他们接到竹海里来了。多年以后,人们发现这条谷中长出一种高大伟岸的常青大树,与之相依的是一种开着一簇簇粉红花的清艳娇柔的灌木,人们都说那就是他二人的化身。于是就叫大树为桢楠,称这种花树为杜鹃。这谷中还常有翠色鸟儿唱着歌儿赞美这一对永世相伴的情侣,仔细听来仿佛是叫"忘忧忘忧,有情人终成眷属"。按这个故事的说法,这忘忧谷的得名原来是鸟儿叫出来的。
天生桥是忘忧谷的主要景点,它是水力的杰作,溪水从巨石中猛挤出来,飞冲直下,冲出一个天然拱洞,正像一座小桥。请看桥旁这个高4米,宽5米,长6米的巨石,刀斩斧劈般切开一道约60公分宽的石缝,周身挂满藤萝,却从石缝中冲出一排玉柱似的楠竹,好象是竹子凿开石崖,刺向天空,故名"石破天惊"。啊,是什么雷声贯耳!请抬头看,原来此地三面高峰耸峙,迎面一条高大瀑布从云雾中坠落,就地溅起一片蒙蒙水雾,直奔谷口而去。瀑布里那个凹进的岩腔被水帘掩荫,显得有些神秘,人?"飞帘琼宫"。观云亭翡翠长廊观海楼
沿小桥公路上行三公里,观云亭高耸于山丘之上。这里原名轿子石,传说清同治元年,翼王石达开在山下的官兴大败清兵,清兵主将唐友耕重伤无法骑马,坐轿到此,听说追兵来了,吓得丢下轿子跑了。路中的大石就是当年的轿子。观云亭临岩而立,远山隐隐,凉风习习,山下块块梯田,秋后像重重排列的明镜,入夏似层层叠放的绿毯,一派恬静的山乡秀色。若遇阴天,又是另一番景象,但见满壑云雾滚滚,远山近景变得若有若无,自身也似乎化于云雾之中了。
从观云亭前行,地势逐渐平缓,竹林更显得苍郁和幽深,这里两旁绿竹齐向路中拥来,遮天蔽日,人们穿行于林中红砂路上,就象走进碧红相间的玉石隧道一般,但觉林风阵阵,竹涛萧萧,身心一片清凉,此处就是著名的翡翠长廊了。今天正好天晴,请看这一道道的阳光,透过枝间叶缝,筛下点点金色光斑,这时的长廊色泽多而明快,简直变成了一条美丽的画廊了,大家慢步走着,一定会对"心旷神怡"四个字有更深的体会。
出长廊到了观海楼。此楼本为林业部门撩望林区火警之用,游人也可上去登高望远,体会一下碧波万顷的竹海气势。仙寓洞天宝寨
穿过长廊,走出林带,眼前天光大现,原来已面临绝壁。我们站在"普渡众生"的观音神像前,脚下是万丈深谷,奇险惊心!身旁有飞瀑从山崖直落谷底,这就是十三叠泉。深谷那面的一片山岩叫挂榜岩,传说是仙寓洞成仙的邵道人招收道徒时,将录取名单题在石壁上,因此得召。大家从台阶下来,沿石道穿过水帘就到仙寓洞了。这股水帘高约5米,宽约3米,不同季节水势有所变化,因为在阳光照射下常显出几种色彩,被称为"紫云佛光"。石壁上那一条20公分宽的链条图案,天然造就,色泽斑驳,人们说它是仙女留在这里的一条项链。
仙寓洞实际并不算洞,而是一条长约500米的半边山洞,背靠绝壁,前临深谷,我们四川叫做"洼岩腔"。这里从前飞阁流丹,香火兴旺。洞中分为卧佛殿、大佛殿、二佛殿、玉皇殿、天公地母殿、灵官殿,还有明朝王德年间重修殿堂的碑文。现在殿阁都己不在,只残留下几壁明代的摩崖造像,也不同程度的风化了。请看这一壁灵官造像,高1米左右,脚踏风火轮,手举打神鞭,瞪圆双目,张开大口,威风凛凛,刻工粗犷有力。还有一块完好的明刻九龙碑,在高50公分,宽30公分的石块上刻出九条石龙,昂首翘尾,活灵活现。石洞顶板上题刻文字很多,可惜苏东坡所题已不存在。记得他题的是一付对联:"天际出悬岩,石窍玲珑,问混浊何年凿破;云中寻古洞,篆烟缥缈,看神仙海外飞来。"请各位品味一下,苏老先生见境生情的这一问一看,不正好给仙寓洞增添了深长的妙趣吗!
二佛殿前悬岩上那道飞瀑直泻的水幽里,卷卧着一条石牛,此景叫"天河饮牛"。相传有年大早,织女怕老牛渴死,要拉他上天,老牛坚持要协助竹仙播完竹后才与竹仙一齐回到天上。眼见此地无水解渴,老牛就要渴死,织女又再犯天条,用织梭凿破了天河,放下一股清泉来救老牛,而此时老牛已因又累又渴死去化成了一条百牛。其实这是竹棍术,大旱不断,清冽可口,有健胃肠助消化的功能,是理想的减肥健体的山泉水。
仙寓洞地处万岭箐的最高峰下,风光相当美丽。晴天,百里山河尽收眼底,使人心胸舒展;雨日则雾缠嶂岫,四周一片溟蒙,恍如飘涉于云天之上。前人有一首诗说:"仙寓之上高插天,上有石洞悬其巅,一径盘空绝人迹,只许猿鹤时翩跹。"现在路道修得好了,我们会觉得这诗说得夸张了一点。但是,茫茫竹海中这一处高山景观,确也为竹海添色不少,既到竹海,这里是不可不游的。
往前我们到天宝寨,据说天宝寨是邵道人修仙的地方。请看寨口这根有10多米的石柱,顶上一方石头形如伞盖,危而不坠,这就叫"黄伞百"。民间传说,寨前本无此百。邵道人在寨中修炼成仙飞到丰都,恰好遇见竹海人陈员济的阴魂,邵道人可怜他被官家苛税逼死,又认为他升仙后第一个遇见的乡里算是有缘,就说:"你死得太冤,我赠你20年的阳寿,你快快回去。"当时大雨如注,邵借给一把雨伞,陈回到竹海果然活了过来,把伞送还到寨边放下,这把伞就变成了这座石崖。天宝寨全长1500米左右,高约20米,宽处约10米,大部分是半边山洞,部分是人工凿成的山洞,洞上绝壁凌空,洞下削壁千纫,陡不可攀,为古代"蛮军"屯兵的山寨,沿山壁小路曲折前行,内有13道独具匠心的坚固的百寨门,门墙上有箭眼,即使被敌人打进洞来也能门门设防,步步退守,的确十分险要。1997年,在洞中雕凿了《三十六计》,精选人们熟悉的战例,以浅浮雕刻成巨幅画图,大家可进去参观。七彩飞瀑青龙湖夕佳山民居
从天宝寨再东去约3公里,就到了江安县的万里镇。这里是蜀南竹海东景区的旅游接待中心,镇上有竹海山庄等宾馆。
走出万里镇,沿公路几百米,就到了"七彩飞瀑"景点。上游水流到此已经无路可走,只好跳下高岩,形成了三叠而下的瀑布,高达200公尺,气势非凡,声震数里。如是阴雨天,满谷被雾气笼罩,时浓时淡,瀑布也随着时隐时现,犹如云中白龙,又是一番情趣。请大家注意看,所谓七彩飞瀑是指三叠瀑布的中叠,高约50米,宽度4-5米,因位置高低适当,又在竹山边沿,对面空旷,日照强烈时水面折射出瑰丽夺目的七彩颜色,而且能随日照上下浮动,有时彩虹般的色彩也延展到下叠瀑布上段和落瀑坠地激起的水幛上,洁白的水流摇动着斑斓多姿的彩光,这种活动的景色真要胜过挂在天上的彩虹呢!
从飞瀑往东沿公路前行1.5公里,就见到右边一个不小的出间平湖。它原名万里龙潭,顾名思义,它算是万里乡水最深的地方了。因为水质清澈,湖身蜿蜒,头大尾小,现在叫做青龙湖。湖面约有2平方公里,从岸边看去,四周翠竹拥抱,岸上绿草如茵,湖中倒影如画,水天一色,真使人清心爽目。如在晴天的早上和黄昏时分,阳光从东边或西边射向湖面,那满湖的粼粼金波,映衬着湖边略显朦胧的竹丛和湖中两座若沉若浮的碧玉般小岛,更令人感受到大自然无穷的魅力。湖中备有游船和竹排,乘坐游湖,别有情趣。各位如有兴致,不妨一试。
请大家上车,我们到离这里20公里的"夕佳山民居"游览。
夕佳山民居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清代庄园。始建于明朝末年,清顺治年间进行扩建,民国十九年又新辟一小花园——怡园,形成现在占地1万多平方米,有房屋108间的大型园林建筑。庄园在四周一片郁郁葱葱的桢楠树林簇拥下,由两个对称的"四合院"组成,客厅、堂屋、花厅、绣楼分布其间,错落有致。建筑群中的石台阶、栏杆、柱石上的龙凤花草浮雕,刀法精湛,镂刻细腻,图案精彩,形态自然,而且保存完好。整个庄园展示出清代的民间建筑技艺水平,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幽雅别致的怡园是近代建筑,有四季常青之树,八节不谢之花,曲径萦回,阴影浮动,堪称佳境。屋后的桢楠树林有60多亩。每年春季,数千只白鹭来此栖息,很为庄园生色。1988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江安县夕佳山民俗博物馆",以庄园为馆址,以利于庄园建筑的保护和用其展出川南地区民俗文物资料,介绍四川民间社会风俗文化生活。1996年,夕佳山民居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博物馆藏有文物1千多件,分别以《耕织劳作》、《食俗服饰》、《祭礼信件》、《婚俗》、《葬俗》、《民间工艺》、《民间舞蹈》、《戏剧》等专题展出,欢迎大家参观。
说着说着就到达夕佳山民居点了,让我们一齐下车观赏。庄园有专门的解说人员为大家介绍。
各位朋友,今天的游程到此告一段落了。蜀南竹海景点众多,有的正在规划开发之中,有的是因为时间关系不能都去游览。我想:留下一点悬念未尝不是好事,也许因此会吸引大家再来竹海作客,谢谢大家同我的美好合作!
四川导游口试导游词6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您们远道来绵阳,辛苦了!西部"硅谷"绵阳市,矿产资源丰富,五谷丰盈,城市广厦林立,花簇碧翠环绕,街道光洁净美。是一座驰名的现代电子科学城,但它更是一座扬名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尤以三国历史传统文化著称。一千八百年前,蜀汉政权的创始人刘备便在这座古称涪城的东山,开始了他争夺益州的战斗历程。
(注:这段话可在导游车上讲解,也可在跨过芙蓉桥下车至富乐停车场讲解。)
眼前这座大型雕塑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是三国时期刘关张桃园结义的视觉艺术形象。恰如其分的切入了富乐山传统文化氛围。桃园结义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感人故事。东汉末年,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家居河北涿州的刘备意欲救民扶危报效国家,奈力不从心,叹息中偶遇同乡屠户张飞得其支持,又适逢仗义亡命的山西解良(今运城)人关羽相助,于是三人志同道合,便在张飞家的后院桃花园中饮血结盟,生死与共,结为手足之情。历称为《桃园结义》。
富乐山——绵州第一山
呈现在你们眼前的这座长约10公里以上,高不过千米的山丘就叫富乐山,历又称为旗山、东山,被誉为"绵州第一山"。何以又称为富乐山呢?据《方舆览胜》记载,东汉建安16年,刘备入四川,刘璋在此迎接他,他望见四川险要和富饶十分高兴,饮酒中不禁称赞"富哉,今日之乐乎"。为纪念刘备即兴之叹,便将此山称为富乐山,其名沿袭至今。
汉皇园
"君不见乎富乐山,汉皇曾住此山间"。顾名思义,汉皇园,是为纪念刘备所更的名称,这座倚山傍水的园林,远望是浩浩涪江,近靠清沏的芙蓉溪流。跨过牌坊式的正门,登石阶而上便来到了步云轩,一幅醒目的对联跃入你的眼帘,"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大家请沿阶缓缓而上,这里有12生肖的雕塑,这一片是具有现代设施的儿童游乐场,倚山势倾斜的富乐山广场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坪,请看这一群群天不怕地不怕的白鸽正在与人同欢同乐,如果你走进其间,它会马上同你交上朋友,飞向你的头顶肩上,无声地问候你一声:"远道来的客人,祝你一生平安"。
紧倚湖水的典雅建筑菱香园是一所品茗休闲的好去处,靠百栏举目是微波荡漾的秀女湖,湖泊曲桥尽处立着一尊婷婷玉立的白玉雕塑,其名叫"蜀宫乐女",你看她微微低头,正在思念着什么。当山风徐徐吹拂湖水微波之际,湖中的琴女倒影更显得靓丽多姿。
富乐阁
女士们,先生们,如果您们愿意,可以步行缓登,到富乐山顶上,人称西蜀黄鹤楼的富乐阁。不走路也可以,为了便利游客观赏,在这绿色广场的右侧修建有一条旅游滑道。上至富乐阁下至富乐山广场,提升道长261米,下滑道长684米,垂直高度为50余米,大家不妨坐滑车旅游。
雄踞山顶的富乐阁,琉璃黄瓦古风绰绰,是富乐山风景区的标志,它高度为53.30米,共五层,总面积为6855平方米,48个凌空飞出的翘角下都缀有一个铜质风铃,风起铃响,会把你带进一个空旷幽远神思以往的情景之中。请看吧,外观的阁楼四周圆柱上都有名人题写的牌匾对联。如正面两块:"星沉五丈原,鞠躬谋复汉,昔日顾庐真卓识;功盖三分国,遗恨失吞吴,后来决策且深思"。上联说刘备三顾茅庐敦请诸葛亮之正确,下联讲我行我素导致虢亭失败。国势衰微的教训,对衬恰当,有褒有贬。
【四川导游口试导游词6篇】相关文章:
四川导游口试导游词02-15
四川景点导游词导游01-26
四川螺髻山导游词02-13
四川景点的导游词02-04
四川海子山的导游词01-23
四川李庄古镇导游词01-21
四川景点的导游词5篇02-07
介绍四川的导游词15篇02-01
四川羌寨导游词2篇01-27
四川剑岩导游词3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