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晋祠的导游词

时间:2022-07-24 19:14:47 导游词 我要投稿

太原晋祠的导游词 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导游,常常要写一份好的导游词,导游词作为一种解说的文体,它的作用是帮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所旅游的景点包含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导游词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太原晋祠的导游词 ,欢迎阅读与收藏。

太原晋祠的导游词 7篇

太原晋祠的导游词 1

  位于晋祠古建筑门前的开阔地上。东对碧水莲塘,西靠晋祠古建筑,南北两翼,紧挨千顷稻田、农舍、村庄。 伏龙山是园内假山,山的半腰,嵌石题书“伏龙山”。山脚有石洞流水,水从石龙口中淌出,流入池中。池旁有石刻两罗汉,池中有石刻天女、麻姑,池边石虎饮水,状貌惟妙,情趣横生。

  公园中部有德隐斋。西北部有仙翁阁,又称红阁。因阁上供奉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得名。此阁创建于明代弘治年间(1488年一1505年),清代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重修。还有北极阁,这座明代创建、清代重修的建筑,古朴端庄,典雅不俗,底洞门有“古唐邨”题刻。陶然村别居一角,亭秀阁明。

  晋祠公园东南部,是公园水乡。这里俗称南湖,水色碧秀,湖上有三孔桥,桥上行人,桥下泛舟,一派江南秀色。

太原晋祠的导游词 2

  古建荟萃、名木杂布、风景绮丽、闻名遐迩的太原晋祠,地处市区西南的悬瓮山下,晋水源头,是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中国古建园林明珠。其历史悠久,始建年代无考,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一书已有记载,说明晋祠在一千五百余年前,已有一定规模了。

  晋祠即晋侯之祠,原是祭祀西周初年唐方国开国诸侯姬虞(即唐叔虞)的祠堂。后因晋水发源于此,改国号为晋,故名晋祠。

  晋祠占地4万多平方米,祠内林木荫翳,业经千余年的补葺修扩、开发建设,已由最初祭祀春秋晋开国君主唐叔虞的祠堂而发展成为包括各类寺庙在内的奉祀诸多人、神、佛、道的庙宇群落,有宋、金、元、明、清历代兴建的各种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百余座,是一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并且有着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建园林,在海内外久负胜名。

  祠内的古建筑群由中、北、南三部分组成。中部建筑以圣母殿为中心,形成一条东西向之中轴线。由祠东大门入内,中轴线上从前至后依次布列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二楼、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系祠内建筑的主体部分。这组建筑布局严谨,造型别致,以风格独特、艺术与历史价值甚高而著称于世。北部建筑东自文昌宫起,有锁虹桥、东岳庙、昊天神祠(关帝庙)、三清洞、钧天乐台、贞观宝翰亭、唐叔虞祠、莲池、善利泉亭、松水亭、苗裔堂、朝阳洞、开原洞、云陶洞、老君洞、待凤轩、三台阁、读书台、吕祖阁、顾亭及静怡园等。这组建筑依地势错综排列,崇楼高阁,参差叠置,以宏丽壮观、幽静飘逸取胜。

  南部建筑东自胜瀛楼起,有流碧榭、双桥、白鹤亭、同乐亭、傅山书画馆、三圣祠、真趣亭、分水堰、张郎塔、曲桥、洗耳洞、不系舟、难老泉亭、水母楼、台骀庙、公输子祠等。这组建筑既有楼台耸峙、亭桥点缀,又有泉水穿流、风光绮丽,颇具园林特色和诗情画意。南向又有王玉祠、晋溪书院、董寿平美术馆、奉圣寺、留山园等。祠内整体布局疏密有致,严谨得体,既有寺观院落之特色,亦富皇室宫苑之韵致,恢弘壮阔,独具匠心。

  祠内规模最大且文物价值最高的建筑是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重修的圣母殿,它建于石构台基之上,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四周围廊,前廊进深达两间,廊下宽敞,乃唐、宋建筑中所独有。在中国同存古建实物中,殿周围的前廊进深达两间者,此乃最早的一个实例。前廊柱上雕饰木质蟠龙8条,蜿蜒自如,盘屈有力,系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原物。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际石雕塔门和神龛上,在国内古代建筑已知的木构实物中,以此最古。

  殿内有彩塑43尊,其中圣母像1尊,宦官像5尊,身穿男服的女官像4尊,侍女像33尊。除神翕内的2尊小像为明代补塑外,余皆宋代原作。这些塑像的排列形式突破了寺观塑像排列的固有规制,创造了真正的世俗生活场面,是宋代宫廷生活及其森严等级制度的真实写照,且造型生动,活灵活现,是宋人审美情趣的最高反映和体现,堪称神品,海内外均极罕见。殿前的鱼沼飞梁之建筑结构呈宋代特色,沼内石柱具北魏遗风,乃宋天圣年间原物。鱼沼飞梁实际上就是架设在鱼沼上造型如大鸟展翅的十字形桥梁,这种造型优美、形制奇特的十字形桥式虽然在古籍中早有记载,古画中偶有所见,但国内现存实物仅此一例,确是“海内独有,举世无双”,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桥梁建筑极有价值。飞梁之前有献殿,虽规模不大,却是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原构。

  中国的庙宇建筑设祭亭、享亭、献亭、享堂、享殿、献殿等祭礼性建筑物者虽然屡见不鲜,十分普遍,但大多乃明、清所建,金代木结构献殿则只有晋祠所独有,故尤显珍贵。

  难老泉前,是晋祠自然风光的精华所在。左侧真趣亭,是人们观赏风光多要逗留之地。亭下踏台阶可到水边,名曰“洗耳洞”。水中石坝一条,如玉带贯穿腰间,坝下凿孔洞十枚,是当年南北两渠三七分水的界线。

  晋祠的树木,也是人们赏玩的景色。传说中的周柏、唐槐等分布于永镜台前、关帝庙内、东岳祠中和圣母殿北侧,就中以圣母殿北侧的周柏最引人注目。树高10余米,侧身向南倾倚,苍翠的叶枝,披覆在圣母殿屋顶之上,与地面成45度斜角,前面又一柏树支撑着它的躯干,名曰“撑天柏”。

  此外,贞观宝翰亭内的《晋祠之铭并序》碑系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亲自撰文并书写,字体为行书,深得王羲之之神韵,飞逸洒脱,骨骼雄奇,遒劲挺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通行书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历史上的许多文人墨客游览晋祠后留下了不少佳作。唐代大诗人李白有“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的千古绝唱;宋司马光有“山寒太行晚,水碧晋阳春”之名句;宋欧阳修有“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的感叹。

  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的晋祠是一处自然山水与历史文物相交织的风景名胜区。自《山海经》、《水经注》以来,历代均有文献记载,而魏、北齐、隋、唐及以下各代,至今尚有大量的实物保留于祠内外,其中建筑占最重要地位,城堡、陵墓、祠宇宙、民居、石窟、寺观、古塔、园林、亭榭等相当集中。

  晋祠是以泉、渠水系构景的佳例。祠内水母楼(晋源水神庙)筑于难老泉泉源之上,泉水从其下涌出。楼前罩一八角攒尖泉亭,再下石塘之中,用人字堰南北三七分流,这是晋祠自然景观的中心。由东向西,祠门、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楼、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排列在东西主轴线上,最后以欢喜岭上望川亭为终点。南部台骀庙、公输子祠、王琼祠、三圣祠、同乐亭、白鹤亭、胜嬴楼、晋溪书院。北部苗裔堂、朝阳洞、吕祖阁、三台阁、待凤轩、静怡园、唐叔虞祠、昊天神祠、钧天乐台、东岳庙、文昌宫、五云亭等环周布置。这些建筑或依山或傍水,给庄严肃穆的祠庙增添了几分灵气与动感。

  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崇宁元年(1102)重修。殿依山而筑,恰在晋水源头之上,坐西朝东,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单槽,四周围廊,即宋《营造法式》记载“副阶周匝”做法。形成一个宽阔的前廊,其构架作了特殊处理,将下檐前廊当中三间的'四道梁架加长到深二间,梁尾交于殿身槽缝的内柱上,使殿身前檐当中三间四柱不落地而立于上述梁上,并把殿身正面的门窗槛墙后移到内柱之间,形成深两间的前廊,格外宽敞。殿内部分,深三间上架通梁,空间完整高敞。殿前八根廊柱上各缠绕木质盘龙一条,即《营造法式》所载的“缠龙柱”,是现存宋代此种做法的孤例。大殿斗拱六铺作,单拱拱出三跳,柱头双抄单下昂,补间单抄出重昂,并施异形拱。下檐斗和上檐补间昂嘴,长大而平出,舒展而豪放。斗拱彩画与《营造法式》卷三十四,五彩遍装极相似,虽属后世重装,当是古法。展顶筒板瓦覆盖,黄绿色琉璃剪边,琉璃脊饰虽为明代更换,但形状色泽精致,整座殿宇庄严富丽,此殿是现存宋代建筑中唯一用单槽副阶周匝的建筑,柱身侧脚,生起显著,屋顶及檐口曲线圆和,表现了典型的北宋建筑风格,可视为宋式殿堂建筑代表作。

  鱼沼飞梁在圣母殿和献殿之间,其渊源可追溯到南北朝。现存飞梁系北宋时与圣母殿同建。沼中三十四根八角石柱,复盆式莲花雕式柱础,柱头普柏枋相交,上置栌头,施十字拱承托梁枋,四向连到沿岸,结成十字形板桥。东西宽阔,连接献殿和圣母殿,南北下斜如冀,与圣母殿脊的角相呼应,大有振翅欲飞之势。其形制作独特,偶见于古画之中,而现存实际物仅此一例,实属可贵。

  飞梁前的献殿,是陈设祭品之所,琉璃花脊,明间前后设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歇山顶,四周槛墙上装直棂栅栏,施五铺作斗拱,单抄单下昂,补间一朵,上部梁架四掾袱前后檐通梁,上施驼峰托脚承平梁,其上设儒柱和大叉手,构法合理,坚固耐久。殿内敞朗,四翼舒展,外观酷似凉亭,整体结构古朴轻巧而稳定。

  以这许多国宝建筑为中心,晋祠整个庙宇在总体布局上,表现了中国传统的对称的建筑风格中融入变化的、自由的园林建筑民间思想。这就给晋祠的形成与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晋祠有着嵯峨般的山峰,碧玉似的泉水,参天的古木和盛开的百花。尤其是稻花溢香的季节,到处是一派江南景象。气候冬温夏凉,一年四季景色宜人,其自然景观和园林艺术融为一体,悦目赏心。

  目前,晋祠风景名胜区主要包括天龙山、龙山、太山、晋祠博物馆、晋祠公园。

  圣母殿的背后是悬瓮山。据《方舆纪要》载:“悬瓮山在太原西南十里,晋水所出。”悬瓮山北有龙山、太山,南有庙望山、鸡笼山,西有天龙山。诸山一脉相承,松柏连天。山风响处,松涛澎湃。山中景致妙趣横生。“霜叶红于二月花”恰似“龙山红叶”的写照;天龙八景的望川亭有六块题字石,即欢喜岭、天目山、极乐峰、结绌山、望川遗址,山水大观,言简意赅,跃然石上。登临“望川晴晓”看日出,是晋祠极好景色。山上还有宋太宗赵光义攻打晋阳前的“试石剑”,悬瓮山南面不远的柳子沟有柳下跖插旗石。涌翠崖浓翠溶溶,举手可挹。鹿角峰麋鹿尚存,瓦岗寨、锁烟岭、大小神沟、柳子沟、明仙峪、马坊峪等无不各具特色。纵观悬瓮群山,悬崖绝壁,奇峰怪石,苍翠欲滴,四季常青,从春到秋,山花烂漫,飘飘然有凌云之溉。

  山有山之胜,水有水之奇。在晋祠风景区主要得益于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景之观,难老泉日注不穷。九龙湖、台驿泽、留山湖、智伯渠、池沼,都来自晋水,所以最引人入胜还属“晋祠三绝”之一的难老泉。泉水清澈透底,三九寒天,水中长生萍草,翠绿动人。每当冬日清晨,泉流之上雾气升腾,像白纱笼罩水面。晋祠的楼、台、亭、阁在烟雾缥缈之中忽隐忽现,身在其中,如入幻境,当夜深人静时,难老泉不舍昼夜,形成晋祠内八景之首。在晋祠群山之中,泉、溪、涧、潭随处可见。在海拔1700米的天龙山上,泉眼众多,登天龙山方知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真谛。山奇水奇,二者皆有,是晋祠胜境千古不朽的根本。

  晋祠园林是由我国最古老的园囿造园发展而来。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智慧,为晋祠风光增光添彩。晋祠的植被品种多,年代远古,造型妙,布局美,巧夺天工。松柏杨柳、银杏、菩提、雪松等遮天蔽日,三暑炎夏却是一片清凉世界。

太原晋祠的导游词 3

各位游客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晋祠,下面我就带大家去细细游赏一番吧!希望通过我的讲解陪您度过这次美好时光。

  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又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晋祠,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祠原为纪念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而建。创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有关于唐叔虞祠(即晋祠)的记载,可见当时已经颇为出名了。

  圣母殿和其中的42尊侍女像。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是晋祠的主体,也是现在晋祠的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北宋),殿高19米,面宽7间,进深6间,殿的四周有围廊。建筑学家们认为这个殿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作。殿内有宋代彩塑43尊。主像圣母端坐木制神龛内;其余42尊侍女像分列两侧。圣母传为姬虞之母邑姜。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披,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

  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侍女像身高与真人相仿,姿态自然,神情各异,举手投足,顾盼生姿,世态人情,纤毫毕现,几乎可以给她们每人立个小传。这些侍从都是各有专职,身份、性格也是无一雷同,有的伺候饮食,有的负责梳洗,有的专管打扫,真实地表现了被禁锢,受奴役的精神面貌,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艺术雕像珍品,在中国美术史上占重要地位。

太原晋祠的导游词 4

  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公元7世纪至12世纪间极为辉煌壮美、璀璨绚烂的篇章。晋祠是祭祀西周唐国诸侯姬虞的祠堂,创建于西周(公元前11世纪)。1500年前,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晋祠已有相当规模。后经北齐、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及民国诸时期,历经20____多年的擘划营造和修葺扩充,遂成当今规模。

  其中于公元7世纪至12世纪间最为兴盛,是中国唐、宋古建园林、雕刻艺术之典范。保存至今的有盛唐时期碑刻,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古代建筑100余座,特别是主体建筑圣母殿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唯一具有典型性的北宋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实例。保存在圣母殿内的宋塑群像突破了宋以前宗教造像的模式,而成为当时社会上真实人物的写照,开创了雕塑艺术写实作品的先河,它不仅是中国雕塑史上唯一反映宫廷人物的造像,而且是中国雕塑史上艺术高超的罕见精品。

  晋祠创建年代久远,跨越时空漫长,所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景色幽美,是许多祠庙建筑难以比拟的。晋祠以大量的古建筑、雕塑、碑刻、壁画、古树名木,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建筑、园林、雕塑、宗教、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晋祠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使其成为古代宗祠与园林艺术相结合的且跨越的历史最长又最具代表性的唯一实例,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人类建筑艺术宝库中一份最珍贵的遗产。

太原晋祠的导游词 5

  晋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祠原为纪念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而建。创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有关于唐叔虞祠(即晋祠)的记载,可见当时已经颇为出名了。

  晋祠现已称为一个有着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游览胜地。晋祠的文物古迹很多,比较著名的有:

  圣母殿和其中的42尊侍女像。圣母殿十晋祠的主体,也是现在晋祠的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北宋),殿高19米,面宽7间,进深6间,殿的四周有围廊。建筑学家们认为这个殿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作。

  晋祠的参天古树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周柏,又名“齐年柏”,相传为西周时所植,由于年代久远,树身已向南倾斜约40度,但仍充满了生机。隋槐在祠内的关帝庙内,老枝纵横,盘根错节。

  难老泉,素有“晋阳第一泉”之誉,与侍女像、齐年柏并称“晋祠三绝”。因它晶莹澄澈,畅流不断,人们便以“难老”名之,泉水常年保持在17℃,灌溉着附近数万亩稻田。李白、范仲淹等大诗人都曾写过赞美难老泉的诗。古建荟萃、名木杂布、风景绮丽、闻名遐迩的太原晋祠,地处市区西南的悬瓮山下,晋水源头,是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中国古建园林明珠。其历史悠久,始建年代无考,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一书已有记载,说明晋祠在一千五百余年前,已有一定规模了。

  晋祠即晋侯之祠,原是祭祀西周初年唐方国开国诸侯姬虞(即唐叔虞)的祠堂。后因晋水发源于此,改国号为晋,故名晋祠。

  晋祠占地4万多平方米,祠内林木荫翳,业经千余年的补葺修扩、开发建设,已由最初祭祀春秋晋开国君主唐叔虞的祠堂而发展成为包括各类寺庙在内的奉祀诸多人、神、佛、道的庙宇群落,有宋、金、元、明、清历代兴建的各种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百余座,是一处文化极为丰富并且有着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建园林,在海内外久负胜名。

太原晋祠的导游词 6

  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又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

  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因此,后人习称晋祠。北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对晋词重修扩建。

  晋祠是具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游览胜地。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祠堂也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

  在漫长的岁月中,晋祠曾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南北朝时,文宣帝高洋,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将晋阳定为别都,于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在祠区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感观二十年(公元 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晋祠,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序》,并又一次进行扩建。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在晋祠大兴土木,修缮竣工时还刻碑记事。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

  自从北宋天圣年间修建了圣母殿和鱼沼飞梁后,祠区建筑布局更大为改观。此后,铸造铁人,增建献殿、钟楼、鼓楼及水镜台等,这样,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中轴线建筑物就次第告成。原来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坐落在旁边,退处于次要的位置了。

  晋祠最著名的建筑为圣母殿,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圣母传为姬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后补塑2尊),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披,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 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

  金人台四尊铁人姿态英武,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态威武,英姿勃勃,气概不凡,销明甲亮,闪闪泛光,颇为独特。据说,一年夏天气候特别炎热,身披铁甲的西南隅的铁人忍受不了这难熬的痛苦。独自走到汾河边,只见汾河滔滔而流,怎么过河呢,铁人犯了愁。正在着急,忽见从上游不远沿岸边驶下一条小船。铁人赶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对岸。船家沉吟一阵,方才慢腾腾地说:“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时,再等等有无旁人。”铁人一焦急,赶忙说道:“你能渡过我一个,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铁人说:“你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装一人,除非你是铁铸的。”话一落音,一语道破了铁人的本相。瞬间,铁人立在汾河边,纹丝不动,怎么这人不说话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着一位铁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晋词的铁人。船家不敢怠慢,赶忙找了一些乡亲,把铁人抬回金人台。圣母勒令手下将领,把铁人的脚趾上连砍三刀,表示对铁人不服从戒律的惩罚。今日的铁人,脚上还留着连砍三刀的印痕。

  唐碑亭,即“贞观宝翰”亭。亭内陈列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晋祠之铭并序”。 全碑1200多宇,书法行草,骨骼雄健,笔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书法神韵,是书法艺术的珍品。圣母殿右侧,是千年古树“卧龙周柏”。难老泉,俗称“南海眼”,出自断岩层,终年涌水,生生不息,北齐时有人据《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之句起名“难老泉”。周柏、难老泉、侍女像誉称“晋祠三绝”。

  在晋祠难老泉亭上方,有一座水母楼,俗称梳妆楼,别号水晶宫。楼内水母像铜质金装,端坐瓮上,束发未竟,神态自若。据传,水母姓柳,生性贤良,家住晋祠附近的金胜村,嫁到晋祠为媳。不幸的是,她同嫁后横遭婆线虐待,每日到远方去挑水。挑回的水,婆母只要前桶,不要后桶,名为嫌脏,实则存心刁难。一天,柳女挑水归来,在途中一骑马人要借水饮马,柳女欣然应允。等柳女返回重挑时,那人送给柳女一条金丝马鞭,并告她马鞭放在瓮中,只要轻轻向上一提,水即满瓮。柳女回去一试,果然灵验。这个秘密不久就被柳女的小姑子发现,一次她趁获女回娘家不在,从瓮中提起马鞭,顿时,水从瓮中奔涌而出。大水,很快就要淹没附近村庄,柳女正在娘家梳头,闻讯赶来,毅然坐在瓮上,水势一下变小,人们得救了,水母再也没有离开水瓮。

  晋祠南部,名奉圣寺,相传这里曾是唐朝大将尉迟敬德的别墅。奉圣寺此,有舍利塔,塔高38米,七级八角形。在奉圣寺附近,有巨槐一株,干老枝嫩,苍郁古朴,独具一格。据传,原来这株槐树历史久远,早已干枯,也不知过了多少年,到清代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农历三月廿一日,奉圣寺内集会,人来人往熙攘非凡。恰好,有一个老道士在枯槐下叫卖,出售膏药。口里喊着:“膏药灵应、能汉百病,有福来买,无福不信。”叫卖半晌,没人买他的药。这位老道继续叫卖:“如此仙药,来购无人,凡人无福,枯槐宜生。”说罢,他将膏药贴于枯槐身上.拂袖扬长而去。说来真巧,不到一个月,这株枯槐,死而复生。生枝展芽,甚为茂盛。人们见状,都惊呼这株枯槐叫复生槐。实际上,俗话说得好:“千年柏、万年松,老槐一睡几百春。”这株枯槐复生,大约是因为多年长睡而碰巧苏醒的缘故。

  晋祠是一处自然山水与历史文物相交织的风景名胜区。古为唐地,西周初年成王之弟叔虞封于唐,其子燮因境内有晋水而改唐为晋,后人祀叔虞于晋水之源,因称晋祠。自《山海经》始,历代均有文献记载,而魏、齐、隋、唐以下各代至今尚有大量的实物保留于祠内外。 唐太宗李世民曾以“六合为家”的英雄气魄,用“经仁纬义”的华丽文笔,对悬瓮山的雄伟,晋水的秀丽做了拟人化的评赞:

  “其施惠也;则和风溽露是生,油云膏雨斯起;

  其至仁也;则霓裳鹤盖息焉,飞禽走兽依焉;

  其刚节也;则治乱不改其形,寒暑莫移其操;

  其大量也:则育万物而不倦,资四方而靡穷。

  莹氛雾而终清,有英俊之贞操;

  住方圆以成象,体圣贤之屈伸;

  日注不穷,类芳猷之无绝。

  年倾不溢,同上德之诫盈。”

  对于晋祠的建筑及夜景,也作了诗意的描写:“金阙九层,鄙蓬莱之已陋;玉楼千仞,耻昆阆之非奇。落月低于桂筵,流星起于株树。”李白诗曰:“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萧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郭沫若诗曰:“圣母原来是邑姜,分封桐叶溯源长。隋槐周柏矜高古,宋殿唐碑竞炜煌。悬瓮山泉流玉磬,飞梁芊沼布葱珩。倾城四十宫娥像,笑语嘤嘤立满堂。”林徽因说:“晋祠的布置又像庙观的院落,又像华丽的宫苑;全部兼有开敞堂皇的局面和曲折深邃的雅趣。大殿楼阁在古树婆娑池流映带之间,实像个放大的私家园亭。”《晋祠志》载:“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

太原晋祠的导游词 7

  晋祠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这里殿宇、亭台、楼阁、桥树互相映衬,山环水绕,文物荟萃,古木参天,是一处风景十分优美的古建园林,被誉为山西的“小江南”,是一处国家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园林,驰名中外。尤其是圣母殿、侍女像、鱼沼飞梁、难老泉等景点是晋祠风景区的精华。祠内的周柏、难老泉、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晋祠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华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晋祠旅游景区距太原市较近,气候条件与市区接近,加上依水傍山,风景优美,是游客避暑、观光地。太原市通往晋祠的8路无人售票公共汽车、8路小公共汽车,昼夜持续时间长(早6:00--晚23:00),行车间隔时间短(15--20分钟),乘车环境舒适。晋祠风景区食宿方便,饭店、旅馆坐落周围,数十家饭店、餐馆、酒家,均具有上乘的服务和可口的饭菜,且具有本地特色。尤其是“晋祠大米”以其明晶透亮、味道纯香而饮誉天下。紧靠景区的晋祠镇政府近几年下工夫抓了以旅游业为龙头的公用设施及三业(服务、餐饮、娱乐)建设,面貌大为改观,尤其是景区的住宿条件、通信业务、医疗保障、娱乐场所、购物环境越来越受到中外游人的青睐。

【太原晋祠的导游词】相关文章:

太原晋祠的导游词07-06

太原晋祠导游词04-08

太原晋祠的导游词06-16

关于太原晋祠导游词07-21

太原晋祠公园导游词10-28

介绍太原晋祠的导游词11-28

山西太原晋祠的导游词12-04

太原晋祠导游词11篇06-16

太原晋祠景点介绍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