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天坛概况及祈谷坛建筑群导游词(通用5篇)
作为一名可信赖的导游人员,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进行实地口语导游的基础和前提。那么一遍条理清晰的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天坛概况及祈谷坛建筑群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坛概况及祈谷坛建筑群导游词 1
尊敬的各位老师好,今天我为大家讲解的是天坛概况及祈谷坛建筑群。
天坛,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据史料记载,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尚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朝。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天坛是明永乐十八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坛,合祭皇天后土,当时是在大祀殿行祭典。嘉靖九年,嘉靖皇帝听大臣言:“古者祀天于圜丘,祀地于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泽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于是决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门外另建方泽坛祭地。嘉靖十三年,圜丘改名天坛,方泽改名地坛。大祀殿废弃后,改为祈谷坛。嘉靖十七年,祈谷坛被废,于十九年在坛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清乾隆十六年,改名祈年殿。以后多次修缮、扩建。
1900年八国联军曾在天坛斋宫内设立司令部,在圜丘上架炮。文物、祭器被席卷而去,建筑、树木惨遭破坏。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对天坛的文物古迹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保护和维修。进行过多次修缮和大规模绿化,使古老的天坛更加壮丽,公园占地200公顷,四面各有一门。园内有二百年以上的古柏二千五百多棵。还有百花园种植了大量的花卉。
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5月8日,天坛公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8年7月12日,天坛公园园长李高介绍,天坛公园将增加绿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扩大对游人开放面积2.24公顷。天坛公园,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天坛以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构造和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总占地面积约270万平方米,分为内坛和外坛。主要建筑物在内坛,南有圜丘坛、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条贯通南北的甬道--丹陛桥,把这二组建筑连接起来。外坛古柏苍郁,环绕着内坛,使主要建筑群显得更加庄严宏伟。坛内还有巧妙运用声学原理建造的回音壁、三音石、对话石等,充分显示出古代中国建筑工艺的发达水平。天坛公园,是中国保存下来的最大祭坛建筑群。天坛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均为北圆南方。当初,为了把天地的形象表现在墙上,以象征“天圆地方”之说。外坛墙的东南北三面原制无门,只西面临永定门内大街有门两座:北门是明代旧有的,称“祈谷坛门”;南门是乾隆十七年(1752年)增建的,称“圜丘坛门”。两门均为三间拱券式,绿琉璃简瓦歇山式顶。时下的外坛北门和东门,都是1975年以后增建的。内坛中间还有一道东西向的隔墙,它算作圜丘坛的北墙。这段隔墙在两轴线部位成弧形向北凸出,绕过皇穹宇外墙而与东西内坛墙相连接,将祈谷、圜丘两坛隔成两个区域。内坛的圜丘位南,祈谷位北,均在南北中轴线上,中间由长360米、宽30米的神道(丹陛桥)连成一个整体。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门、大祀殿(祈年殿)、东西配殿、皇乾殿、长廊(附七星石)、神库与神厨、宰牲亭等。
祈谷坛是举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场所,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祈谷坛的祭坛为坛殿结合的圆形建筑,是根据古代“屋下祭帝”的说法建立的。坛为三层,高5.6米,下层直径91米,中层直径80米,上层68米;殿为圆形,高38米,直径32.7米,三重蓝琉璃瓦,圆形屋檐,攒尖顶,宝顶鎏金。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又称祈谷殿,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它是一座鎏金宝顶、蓝瓦红柱、金碧辉煌的彩绘三层重檐圆形大殿。祈年殿采用的是上殿下屋的'构造形式。大殿建于高6米的白石雕栏环绕的三层汉白玉圆台上,即为祈谷坛。颇有拔地擎天之势,壮观恢弘。祈年殿为砖木结构,殿高38米,直径32米,三层重檐向上逐层收缩作伞状。建筑独特,无大梁长檩及铁钉,二十八根楠木巨柱环绕排列,支撑着殿顶的重量。
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的,殿为圆形,象征天圆;瓦为蓝色,象征蓝天。祈年殿的内部结构比较独特:不用大梁和长檩,仅用楠木柱和枋桷相互衔接支撑屋顶。殿内柱子的数目,据说也是按照天象建立起来的。内围的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围的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围的十二根“檐柱”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相加的二十四根,象征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三层总共二十八根象征天上二十八星宿。再加上柱顶端的八根铜柱,总共三十六根,象征三十六天罡。
殿内地板的正中是一块圆形大理石,带有天然的龙凤花纹,与殿顶的蟠龙藻井和四周彩绘金描的龙凤和玺图案相互呼应。六宝顶下的雷公柱则象征皇帝的“一统天下”。祈年殿的藻井是由两层斗栱及一层天花组成,中间为金色龙凤浮雕,结构精巧,富丽华贵,使整座殿堂显得十分富丽堂皇。
祈年殿的殿座就是圆形的祈谷坛,三层6米高,气势巍峨。坛周有矮墙一重,东南角设燔柴炉、瘗坎、燎炉和具服台。坛北有皇乾殿,面阔五间,原先放置祖先神牌,后来牌位移至太庙。坛边还有祈年门、神库、神厨、宰牲亭、走牲路和长廊等附属建筑。长廊南面的广场上有七星石,是嘉靖年间放置的镇石。
连接祈谷坛南砖门及其南天门的甬道是丹陛桥,也是连接祈坛和圜丘坛的轴线,长360米,宽30米。丹陛桥上有三条石道,中为神道,东御道,西王道,北高南低,北端高4米,南端1米,北行令人步步登高,如临天庭。在天坛七十二长廊东南的场地中有七星石,按照北斗七星的方位排列的七块巨石,在它们的东北隅还有一小石,共为八石。七星石是明嘉靖年间的镇石,迄今已470余年。传说明代建都北京时明成祖想寻找一祭天场所,一天夜里,他梦见天门大开,北斗七星落于此地,于是在此建天坛祀天。其实这些石头极为普通,明嘉靖九年,有一道士说这里太空旷,不利于皇位和皇寿,就设七石镇在这里。清朝又在东北方加一石头,表示不忘祖籍。因此说是七星石,其实是七大一小共八块巨石。
今日的天坛概况及祈谷坛建筑群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天坛概况及祈谷坛建筑群导游词 2
天坛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侧,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天坛原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坛建筑群。天坛平面布局呈“回”字形,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天坛分为内、外坛两部分,每年孟春(农历正月)祈谷大典在内坛北部祈谷坛建筑群举行,冬至祭天在内坛南部圜丘坛建筑群举行。明清共有22位皇帝在这里举行过祭祀大典654次。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在营建北京城的同时,在北京正阳门外东南侧建天地坛。初建时这组建筑为天地合祀,所以称为天地坛。其中主建筑大祀殿为长方形大殿,十一开间,宏伟壮丽。百余年间有9位明朝皇帝在天地坛合祀天地。直至明嘉靖年间,明世宗朱厚熜下诏,将天地合祀改为天地分祀。
在天地坛的南郊增建了圜丘坛,用于冬至祭天;把大祀殿的规制改为圆形,并更名为大享殿,专门用于孟春祈谷。并且在北郊建方泽坛,以祭地;东郊建朝日坛,以祭日;西郊建夕月坛,以祭月。
到了清乾隆年间,清高宗弘历对天坛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包括:改造天坛内外坛墙、扩建圜丘坛、改建祈谷坛大享殿并改称为祈年殿、增辟圜丘坛门、改建皇穹宇。1911年清帝溥仪逊位,祭天制度废止。
现在的天坛是通称,它实际上由两个坛组成,南部为圜丘坛,北部为祈谷坛。两坛各成体系,它们之间由丹陛桥连接。天坛的建筑特点可以用“一、三、五、七、九”这样一组数字来概括。
一:一条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是昭亨门—圜丘坛—皇穹宇—成贞门—丹陛桥—南砖门—祈年门—祈年殿—皇乾殿—北天门。
三:三道坛墙。分别为外坛墙、内坛墙和分隔圜丘坛与祈谷坛之间的东西向坛墙。
五:指五组主要建筑。分别为圜丘坛建筑群、祈谷坛建筑群、斋宫建筑群、神乐署和牺牲所建筑群。
七:指祈谷坛东侧的七星石。
九:指天坛的9座坛门。天坛西侧外坛墙上有祈谷坛门和圜丘坛门;祈谷坛有东天门、西天门、北天门;圜丘坛有泰元门、昭亨门、广利门、成贞门。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祈谷坛建筑群。
祈谷坛建筑群位于圜丘坛建筑群北侧。北出成贞门,便是丹陛桥,又称海墁大道。丹陛桥是连接天坛南北两大坛的通道,其北端高出南端2米。丹陛桥长108丈,路面中间为“神道”,东为“御道”,西为“王道”。而它作为通道为什么又称为桥呢?有两种说法:一说大道南低北高,步步上升,意为与天相接,故称桥;二说因桥下建有进牲的通道,故称桥。
丹陛桥北端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券洞,叫走牲道。祭祀用的牲畜从牺牲所赶到宰牲亭,必经走牲道。牲畜一旦经过此通道,再无生还的可能,俗称“鬼门关”。沿丹陛桥再往北走,东侧就是祈谷坛具服台。祈谷大典前在台上搭设方形幄次,内设龙椅、取暖和盥洗器具,皇帝在此更衣盥洗。祈谷典礼结束后,皇帝再次来这里更衣后返回紫禁城。
过了丹陛桥,就来到了南砖门,南专门的北面是祈年门。在祈年门和南砖门之间东侧有燔柴炉、铁燎炉和瘗坎。燔柴炉用绿琉璃砖砌成,东、西、南三面有台阶9级。典礼开始时,先将一只刮净的牛犊置于燔柴炉上,掌燎官点燃燔柴炉,以通达天神,称“燔柴迎帝神”。
祀典告成,皇天上帝的神案上所列一应供品和祝版、祝帛均恭运到炉内焚化,皇帝也要在燔柴炉西侧恭立目视,称“望燎”。瘗坎位于燔柴炉东侧,由绿琉璃砖砌成,像个巨大的盘子埋在地下,直径约1米,深约0。3米。瘗坎用于瘗埋牛尾、牛毛、牛血,以喻不忘祭地之意。
进入祈年门,呈现在面前的就是祈谷坛。祈谷坛分三层,圆形,八出陛,南北各三出陛,东西各一出陛。坛上为祈年殿。祈年殿高九丈九尺九寸九分,殿顶为圆形三重檐攒尖顶,顶部为鎏金宝顶。祈年殿建于明永乐年间,初名“大祀殿”,是一个矩形大殿,用于合祀天地。明嘉靖年间改为三重檐圆殿,殿顶覆盖上青、中黄、下绿三色琉璃瓦,象征天、地、万物,并更名为“大享殿”。清乾隆年间,三色琉璃瓦全部改为蓝色以象征天,并将大殿定名为“祈年殿”。“祈”是祈祷,“年”是五谷成熟,意思是祈祷有个好年景,能五谷丰收。
祈年殿以28根落地柱环绕支撑,形成内中外三个环柱网。内圈为4根龙井柱,其东方柱间代表春,南方柱间代表夏,西方柱间代表秋,北方柱间代表冬。中圈为12根金柱分隔的12个位置,代表一年的12个月。12根金柱的柱位加上柱间隔成的12个空间,代表一年的24个节气。外圈12根檐柱分隔的12个空间,代表一天的12个时辰。祈年殿内中间北侧有一个圆形的高石台,是安放黄天上帝神版的.地方。东西两侧较低的方形石台是安放清代列祖列宗神版的地方。
祈谷坛北侧是当时天地坛的天库,用于存放祭祀天地的神版。明嘉靖年间改称皇乾殿,天地分祭后皇乾殿专门存放祈谷大典所需的神版。
在祈谷坛前东西两侧有两个配殿,用于供奉从祀神位。东配殿现在辟为祭天乐舞馆,展出古代祭天时的乐器。西配殿现在辟为祭天礼仪馆,展出古代祭天仪式。
在祈年殿院落的东砖门外是长廊。长廊共72间,又称七十二连房。它使祈年殿与神厨、神库相连,是祭祀时运送祭品的通道,可以防止祭品被雨雪风沙所污染。
在长廊的东南方向,有八块巨大的青石,石上有人工雕凿的山形图案,称“七星石”。在此放置七星石是因为明嘉靖年间,有道士称大祀殿(祈年殿)东南方空旷,不利于皇权的巩固和皇帝的寿数,于是在此设置了象征北斗七星的七块青石。还有一个说法是七星石代表东岳泰山七峰。至于七星石东北方向的小青石,是清康熙皇帝派人考察泰山的发脉地络,认定泰山发脉于东北长白山后,乾隆年间增置的。
天坛概况及祈谷坛建筑群导游词 3
亲爱的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北京天坛。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将由我带领大家领略天坛的独特魅力,重点介绍祈谷坛建筑群。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地方,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建筑群。它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祈谷坛建筑群。祈谷坛是举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场所,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东西配殿、祈年门等。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宏伟壮观的祈年殿。祈年殿的历史背景极为深厚。在古代中国,农业是国家的`根本,皇帝作为“天子”,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视。每年孟春时节,皇帝都会来到祈谷坛举行盛大的祈谷大典,祈求上天保佑五谷丰登、国家昌盛。
祈年殿的建造过程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明永乐十八年,天坛始建,祈年殿最初名为“大祀殿”,是一座矩形建筑。后来在嘉靖二十四年,改为三重檐圆形大殿,取名“大享殿”。到了清乾隆十六年,经过大规模修缮和改建,才最终定名为“祈年殿”。祈年殿由 28 根金丝楠木大柱支撑,中间 4 根“龙井柱”象征着一年的四季,外面一圈 12 根“金柱”象征着十二个月,再外面一圈 12 根“檐柱”象征着十二时辰。祈年殿的独特设计体现了古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对时间、季节的深刻理解。
在祈年殿的北侧是皇乾殿。皇乾殿是一座庑殿顶建筑,用于平日供奉祈谷坛祭祀正位和配位神版。
祈谷坛的东西两侧是配殿,用于存放祭祀用品和乐器等。
祈年门是祈谷坛的正门,也是一座庑殿顶建筑,朱红色的大门庄严肃穆。
整个祈谷坛建筑群布局严谨,建筑精美,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技艺和独特风格。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天地神灵的崇敬之情,也能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游客朋友们,希望你们在天坛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感受这座古老建筑的魅力。谢谢大家!
天坛概况及祈谷坛建筑群导游词 4
亲爱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北京天坛,我是您今天的导游,我叫小郑。天坛,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更是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它位于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面积约273万平方米,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神圣场所。
天坛概况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祭祀性建筑群,还以其独特的建筑布局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天坛的布局呈“回”字形,分为内外坛两大部分,各有坛墙围括。内坛是祭天礼仪的核心空间,主要建筑有圜丘坛和祈谷坛,两者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以墙相隔。天坛的建筑风格庄重肃穆,古木参天,是一处极具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旅游胜地。
祈谷坛建筑群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参观祈谷坛建筑群。祈谷坛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场所,位于天坛的北部。它是一座三层八出陛的汉白玉圆坛,其南北正中台阶上均雕刻着龙凤呈祥的主题浮雕,三层汉白玉石栏板围绕其上,显得绮丽壮美。而祈谷坛上的`主体建筑——祈年殿,更是天坛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祈年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称大祀殿,后改为祈年殿。它是一座鎏金宝顶、蓝瓦红柱、金碧辉煌的彩绘三层重檐圆形大殿。大殿高32米,殿顶为圆形三重檐攒尖顶,顶部为鎏金宝顶,象征着天。祈年殿以28根落地柱环绕支撑,形成内中外三个环柱,分别代表四季、十二个月和二十四节气,以及一天的十二个时辰。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天文历法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在祈年殿的东门外,有一条连檐通脊的曲廊,称为“长廊”。长廊共72间,又称七十二连房,是祭祀时往上运送祭品的通道。长廊的东南方,还有八块大青石按照北斗七星的方位排列,称为七星石。这些石块不仅增添了祈谷坛的神秘色彩,也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天文星象的崇拜和追求。
结语
各位游客,通过今天的参观,相信您对天坛和祈谷坛建筑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天坛不仅是一座宏伟壮观的古代建筑群,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它见证了明清两代皇家的祭祀文化和宗教信仰。希望今天的游览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也期待您再次光临天坛,感受这份古老而神秘的文化魅力。谢谢大家!
天坛概况及祈谷坛建筑群导游词 5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北京天坛,我是您今天的导游。天坛,这座位于北京市南部的古老建筑群,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探索这座充满历史与文化底蕴的皇家祭祀圣地。
一、天坛概况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它位于紫禁城的东南方向,占地面积约273公顷,是紫禁城面积的4倍,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及祈雨的.重要场所。天坛的布局精妙,整体建筑呈“回”字形,分为内外两坛,内坛以圜丘坛和祈谷坛为核心,外坛则设有神乐署、牺牲所等辅助建筑。天坛的建筑风格独特,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崇拜。
二、圜丘坛
首先,我们来到的是圜丘坛,这是皇帝冬至日祭天的场所。圜丘坛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一座三层圆形石台,寓意天圆地方。圜丘坛的每一层都铺设着精美的石板,每一块石板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特别是坛面中心的“天心石”,站在这里轻声说话,会产生奇妙的共鸣效果,仿佛能与天地对话。圜丘坛周围还设有望灯杆、燔柴炉等建筑,这些建筑在祭天大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增添了祭天的庄严与神秘。
三、祈谷坛建筑群
接下来,我们将前往祈谷坛,这是举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场所。祈谷坛位于天坛的北部,与圜丘坛同在中轴线上,但功能各异。祈谷坛的主体建筑是祈年殿,这是一座三层重檐圆形大殿,顶部覆盖着蓝色琉璃瓦,象征着蓝天。祈年殿内部设有28根落地柱,分为内中外三个环柱,分别代表四季、十二个月和二十四节气,体现了古人对时间的敬畏与尊重。
祈谷坛内还有皇乾殿、东西配殿、祈年门、神厨、宰牲亭等建筑,这些建筑共同构成了祈谷大典的完整空间。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皇帝都会亲临祈年殿,举行祈谷礼,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此外,祈谷坛还设有丹陛桥,这是连接圜丘坛和祈谷坛的重要通道,桥面宽阔,寓意皇帝步步高升,与天相接。
天坛不仅是一座宏伟的建筑群,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书。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中国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崇拜,也可以领略到古代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今天的游览能让大家更加了解天坛,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感谢大家的聆听,接下来请大家自由参观,享受这段美好的时光。
【天坛概况及祈谷坛建筑群导游词】相关文章:
天坛导游词关于天坛的导游词01-28
天坛导游词06-12
留学美国斯阔谷学院概况10-07
天坛的导游词02-25
云南概况导游词02-27
海南概况导游词03-07
天津概况导游词05-19
新疆概况的导游词12-16
乌镇概况导游词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