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导游词(合集15篇)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帮助的导游,通常会被要求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我们引导游览时使用的讲解词。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武侯祠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武侯祠导游词1
各位游客:
大家好!
从山门跨进武侯祠,丛竹簇簇,松柏森森,翠柳青青,潭水粼粼,景色优美宜人,眼前的香炉里烟雾缭绕,仿佛能带人一览三国鼎立的场面o绕过香炉拾级而上,进入了一处静谧的院落o院子内古木交错,花卉满庭o一棵棵百年大树就像忠心耿耿的士卒守卫着庭院,将庭院的气氛装饰得更加神秘o大拜殿是人们祭祀孔明先生的地方,殿内塑着孔明端坐的正面像,他羽扇纶巾,风度庄严o地上的蒲团上跪着祈福的人们,虔诚地祈求孔明的庇护o殿堂的柱子上挂满了历代名人撰写的.对联o这些对联无不包含着人们对孔明先生的敬重和仰慕之情,我闭上眼睛,好像看到了孔明先生手摇羽扇,为刘备出谋划策的情景o,
大殿后,翠竹丛中簇拥着蓬松如伞、古朴美观的茅庐o茅庐正门上悬挂着“诸葛草庐”的匾额o据说,这是诸葛孔明当年隐居的地方o诸葛草庐左侧是野云庵,右侧为古柏亭,是诸葛孔明会友读书之处o在这淡雅气息的笼罩中,我脑中又浮现出“三顾茅庐”的画面……
武侯祠之游,给我留下颇深印象的要数那些碑刻、牌匾和楹联,这一切,使武侯祠彰显丰富的文化内涵,闪烁着中国古老文化的灿烂光辉o,
领略过武侯祠的庄严和神韵,我更加确信,南阳儿女今天创造的辉煌,在若干年后,也定会成为巍峨的丰碑!
武侯祠导游词2
20xx年12月,原成都市南郊公园合并为武侯祠园林区。南郊公园原系民国时期四川省主席、抗战时期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墓园。始建于1938年至1942年,400米的中轴线纵贯南北,石牌坊大门、三洞门、四方亭、荐馨堂、墓室等,是西南地区惟一一座北方陵园建筑群。在武侯祠的发展规划中,西区将打造成三国文化的传播体验中心。
1953年经修整辟为公园,依次建有浮雕式石牌坊大门、旌忠门、碑亭、荐馨堂、刘湘墓等建筑。武侯祠东侧的锦里由武侯祠博物馆恢复修建,锦里为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古街。它依托武侯祠,扩展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并融入川西民风、民俗,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成为成都文化旅游的新亮点。
现紧邻武侯祠的“锦里”古街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斥资复建,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锦里作为武侯祠博物馆(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西区)的一部分,占地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余平方米,街道全长550米。建筑以清末民初四川民居风格为基础,内容以三国文化和四川传统民俗文化为内涵。锦里于20xx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其延伸段于20xx年1月开肆,锦里延伸段大胆将活水引入循环,形成“水岸锦里”的新景观。“拜武侯,泡锦里”已成为成都旅游最具号召力的响亮口号之一。
传说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今天的锦里依托成都武侯祠,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在这条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
匾额为“汉昭烈庙”。大门内浓荫丛中,矗立着六通石碑,两侧各有一碑廊,其中最大的一通在东侧碑廊内,唐代“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立,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为国家一级文物,因文章、书法、刻技俱精被称为“三绝碑”。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名匠鲁建刻字,都出自名家,因此被后世称为三绝碑。碑文对诸葛亮的一生,作了重点褒评;竭力赞颂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文治武功,并以此激励唐代的执政者。碑文特别褒奖诸葛亮的法治思想,马谡因失街亭被诸葛亮依法处斩,临刑,马谡哭着表示自己死而无怨。李严与廖立,两人都是被诸葛亮削职流放的罪人,但他们也自甘服罪。当他们得知诸葛亮病逝,“闻之痛之,或泣或绝”。这些均属史实,裴度据史褒评,令人信服碑文通篇辞句甚切,文笔酣畅,使人百读不厌。诸葛亮之所以为后人所敬仰,还因为他有着高尚的思想和作风,不利用职权谋私。
二门之后是刘备殿,又名昭烈庙。入武侯祠正门,即可见到气势恢宏的昭烈庙。昭烈庙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正中有刘备贴金塑像,高3米,仪容丰满庄重,耳大垂肩。左侧陪祀的是他的孙子北地王刘谌像。刘备像侧原有其子蜀汉后主刘禅像,因刘禅昏庸无能,不能守基业,丧权辱国,宋真宗时被四川地方官撤除,后来就没有再塑。在蜀汉后主刘禅降魏时其子刘谌到刘备墓前哭拜,杀掉家人后自杀身亡。两侧偏殿,东有关羽父子和周仓塑像,西有张飞祖孙三代塑像,表现了关、张两人的不同外貌和不同性格,又反映了他俩武艺超群、勇猛过人的共同特征。两侧东、西廊房分别塑有蜀汉文臣、武将坐像各十四尊。东侧文臣廊坊以庞统为首,西侧武将廊房以赵云领衔。每个塑像如真人大小,像前立有一通小石碑,刊其姓名、生平,便于游人了解。这些塑像,个个气宇轩昂,形神兼备,反映了我国清代民间艺人的高超泥塑技艺。昭烈庙正殿西壁挂有据说为岳飞所书《出师表》木刻,东壁为现代书法家沈尹默书《隆中对》木刻。
诸葛亮殿西侧是刘备墓,史称“惠陵”。由诸葛亮亲选宝地,葬刘备于此。《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八月,葬惠陵”。据《谥法》,“爱民好与,曰‘惠’”,故名刘备墓称“惠陵”。陵墓中还合葬有刘备的甘、吴二位夫人。刘备墓前有清乾隆年间所立“汉昭烈皇帝之陵”石碑,陵墓建筑由照壁、栅栏门、神道、寝殿等组成。陵前有规模较小的神道为清代所建。惠陵与武侯祠主要建筑一样亦为坐北朝南,紧邻在汉昭烈庙与武侯祠西侧。与武侯祠之间有红墙夹道相连。
成都武侯祠的字画、对联甚多,其中的现代书法家沈尹默书写的《隆中对》最引人注目。武侯祠还有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出师表》刻石(历来对此的真伪存有争议,有一种说法,此前、后两表实际上是明代士人白麟伪托岳飞之名所书)。
刘备殿后,下数节台阶(武侯祠低于汉昭烈庙,象征古代君臣关系),是一座过厅,挂有“武侯祠”匾额。武侯祠是纪念三国时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故纪念他的祠堂称作“武侯祠”。诸葛亮殿悬“名垂宇宙”匾额,两侧为清人赵藩撰书“攻心”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的联文,是颇负盛名的一副对联,借对诸葛亮、蜀汉政权及刘璋政权的成败得失的分析总结,提醒后人在治蜀、治国时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要特别注意“攻心”和“审势”。正殿中供奉着诸葛亮祖孙三代的塑像。殿内正中有诸葛亮头戴纶巾、手执羽扇的贴金塑像,像前的三面铜鼓相传是诸葛亮带兵南征时制作,人称“诸葛鼓”。鼓上有精致的图案花纹,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大殿顶梁由乌木制成,上书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诫子书》中“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诸葛瞻及其子尚在绵竹抗击魏将邓艾的战斗中不幸身亡。
惠陵,武侯祠里,蜀国的重要人物都有塑像。其中,刘备、诸葛亮、关羽和张飞,都有专殿,其余的重要文官与武将,则分别塑在文武廊。东边是文官廊,西边是武将廊。
左右两廊各有文臣武将十四员,合计共二十八名文武。东府文官廊以庞统为首,其次为简雍、吕凯、傅肜、费祎、董和、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秦宓、杨洪、马良及程畿;西府武将廊则以赵云为首,依次为孙乾、张翼、马超、王平、姜维、黄忠、廖化、向宠、傅佥、马忠、张嶷、张南及冯习。
三义庙现,初名三义祠,清康熙初年由四川提督郑蛟麟始建。乾隆四十九年(1784)因焚香引起大火被毁,乾隆四十九年(1787)重建,道光二十二年(1842)又曾全面修葺。现在所见建筑和匾联主要是道光年间的遗存。其建筑为混合结构,面积569㎡,四造五殿,规模宏大。后渐坍圮,仅存少量建筑尚完好,1981年被公布为成都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因城建需要三义庙由提督街迁建到武侯祠内。
三绝碑,本名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在武侯祠大门至二门之间的东侧碑亭中。碑高367厘米,宽95厘米,厚25厘米、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刻建。由唐代宰相裴度撰文,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石工鲁建镌刻。裴文、柳书、鲁刻,三者俱佳,所以后世誉为三绝碑。一说三绝指诸葛亮的功绩、裴度的文章、柳公绰的书法。碑阳、碑阴、碑侧遍刻唐、宋、明、清时代的题诗、题名、跋语。
成都武侯祠现分文物区、园林区和锦里三部分,面积230亩(15万平方米)。根据武侯祠新的规划内容,武侯祠将对这三个区域进行更加合理的功能区划,分为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三国文化体验区三大板块。
武侯祠同汉昭烈庙、刘备墓(惠陵)相毗连。整个武侯祠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大门,二门,汉昭烈庙,过厅,武侯祠五重建筑,严格排列在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以刘备殿最高,建筑最为雄伟壮丽。武侯祠后还有三义庙、结义楼等建筑。
文物区主要由惠陵、汉昭烈庙和武侯祠三部分组成,祠庙现存主体建筑(除惠陵)均为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重建,坐北朝南,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二门、汉昭烈庙、过厅、武侯祠以及迁建的三义庙和新建的结义楼,共七重。祠内供奉刘备、诸葛亮等蜀汉英雄塑像50余尊,唐及后代碑刻50余通,匾额、楹联70多块,尤以唐“三绝碑”、清“攻心”联最为著名。
武侯祠导游词3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
成都武侯祠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的庙宇,始建于公元223年刘备入葬于惠陵。依据汉制,陵旁必有庙,所以在刘备下葬于惠陵后,当时的蜀汉就在陵旁修建了祭祀刘备的原庙。(原庙是帝王陵旁祭祀此帝王的庙宇,唐宋时期,人们一般称刘备的原庙为先主庙。)(因为现成都武侯祠共有三大主体建筑,刘备死后就已出现其中两组,故以刘备下葬惠陵作为成都武侯祠之始。)
到南北朝时,在惠陵和先主庙不远的地方人们又修建了武侯祠,唐宋时期,武侯祠就已成为著名的古迹和旅游胜地,杜甫当时就留下了“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的描写。明代时,蜀献王朱椿认为“君臣宜一体”,就把武侯祠与先主庙合并为一,通称“汉昭烈庙”,明末清初,祠庙毁于战乱。今天看到的武侯祠,是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在旧址上重建的。
尽管官方一直把这里叫作“汉昭烈庙”,大门也悬挂着“汉昭烈庙”的横匾。但人们仍习惯的称这里为武侯祠。为什么呢?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说,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顾不了君尊臣卑的礼仪了。
从大门左侧简介和平面示意图上看到,武侯祠掩映在森森翠柏中,殿宇坐北向南,布置在一条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西侧为刘备陵园——惠陵。祠内有清代蜀汉历史人物泥塑像47尊,碑碣50多块,匾联60多幅,鼎、炉、钟、鼓10余件。因此,确切地讲,武侯祠应该称作蜀汉君臣纪念堂,它是研究蜀汉历史的一座博物馆。
三绝碑:
大门到二门道路的两侧,立有六通高大的石碑。其中四通为清代刻建,一通为明代刻建,一通为唐代刻建。清碑记载了祠庙重建和维修的情况;明碑着重介绍了祠庙的历史沿革。
唐碑最负盛名,被称为“三绝碑”,高3.67米,是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属27人,来武侯祠祭拜诸葛亮后刻建的。由裴度撰文,文中极力称颂诸葛亮治蜀的文治武功,对他鞠躬尽瘁、力图统一的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把他比作前代名臣管仲、曼婴、萧何、张良,认为他是历史上唯一兼有开国之才、治人之术、事君之节和立身之道的历史人物。裴度有文才,曾任三朝宰相。柳公绰书法漂亮,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之兄。名匠鲁建镌刻。因此,自明代中叶,此碑就因其文章、书法精湛和诸葛亮的盖世功德而被誉为“三绝碑”。
刘备殿:
二门内是蜀汉皇帝刘备殿。殿的正中,供奉着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两侧偏殿,分别供奉着关羽、张飞等人,与殿相接的东西两廊,是蜀国的28位文臣武将的彩绘泥塑像。刘备像高3米,头戴冕冠,身着黄袍,手捧玉圭,宽面大耳,神态静穆。左右侍者,一捧玉玺,一捧宝剑。
刘备(161—223),字玄德,河北涿州人。24岁时,他召集关羽、张飞等人参加镇 压黄巾农民起义,后来在军阀混战中逐渐壮大了势力。由于缺乏谋臣,他在军阀混战中屡遭挫败,流离失所,先后依附于吕布、曹操、袁绍、刘表。他三顾茅庐,拜诸葛亮为军师,赤壁大战后,势力才得到发展。刘备胸怀大志,注重信义,待人宽厚。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征战,最后占据益州,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不久,为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他兴师伐吴。结果,被吴国陆逊火烧连营,遭到惨败,病死于白帝城(奉节)。临终前,他把幼子刘禅(小名阿斗)和国事托付给诸葛亮,史称“白帝城托孤”。
在刘备像东侧,是刘备之孙刘谌的塑像。刘谌是刘禅的第五子,封北地王。在魏国邓艾军队进逼成都时,他苦谏父亲,同来敌决一死战,与国家共存亡。但刘禅不听。他悲愤已极,去祖庙哭诉后,先杀妻子,而后自杀。他以死殉国的精神受到后人颂扬。刘备像西侧原有刘禅的像,由于他不能保住父业,投降魏国,当上安乐公后“乐不思蜀”,不知亡国之耻,在宋代,他的像就被毁掉,自此没有再塑。正殿的两壁,悬挂着木刻的《先主传》、《后主传》,传文录自陈寿史书《三国志》。蜀汉的兴亡,可从刘备、刘禅传中了解始末。东偏殿内是关羽及其子关平、关兴、部将周仓、赵累的塑像。关羽像高2米多,头戴冕旒,白面,丹凤眼,卧蚕眉,两眼半眯半闭,美髯垂胸,身着金袍,手执玉笏,一付帝王打扮。
关羽(?—219),字云长。他与张飞是最早追随刘备南征北战的猛将,号称“熊虎之将”。他俩与刘备恩若兄弟,情同手足,因此衍生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关羽曾被曹操俘获,在曹操封官加爵的拉拢下,仍然效忠刘备。刘备得荆州后委任关羽镇守。在荆州,他曾发动攻势,水淹襄阳,活捉曹军大将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最后,因骄傲轻敌,被东吴将领吕蒙偷袭,与关平、赵累等人同时遇害,丢失了荆州。陈寿《三国志》评论他“傲大夫而亲士卒”,傲慢轻敌是导致他失败和被杀的重要原因。历代统治者对关羽十分推崇,使他成了“忠义”的化身。在宋代,他被迫封为王,到了明清时代,加封为关圣大帝,诏令全国各地修庙祭祀。因此,这里的关羽像也成了帝王打扮。
西偏殿是张飞祖孙三代的塑像。张飞面色漆黑,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像貌威猛而有生气。张飞(?—221),字益德。《三国演义》称“翼德”。他早年追随刘备打天下,勇猛善战,是三国时代的一员虎将。刘备在当阳长阪坡被曹操打败,张飞领20多人在后面阻击。曹兵来时,他立马横枪站在桥头,大吼一声。说:“我是张益德,谁敢来决一死战!”曹军居然不敢过桥。民间传说他的吼声吓退了曹操的百万大军,桥下河水也为之倒流。张飞常常无故鞭打部下,因此被部将张达、范强暗害。陈寿《三国志》评论他“尊君子而不恤小人”。他不关心群众,不尊重下级,也遭到失败。
武将廊内有蜀汉著名将领14位。他们或因战功卓著,或因战死沙场,被立像表彰。赵云居于武将之首,他是一员智勇双全的将领。在当阳长阪坡,他只身在曹军重围中冲杀,保护了幼主刘禅。在汉中争夺战中,他凭胆识,杀退曹军,刘备称他“一身都是胆”。其他著名将领还有马超、姜维、黄忠等。马超武艺高强,当他还是一支独立势力时,曾在潼关大败曹操,弄得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不堪。曹操曾说:“马儿不死,吾无葬身之地!”后来他战败失势,归降刘备。姜维本是魏国一名小将,诸葛亮首次出祁山攻打曹魏时将他收降。因忠于蜀汉,文武双全,受到器重。诸葛亮死后,他担负起蜀汉的军事重任。曾九伐中原,力图完成诸葛亮“兴复汉室”的遗志。黄忠,也是蜀汉名将,他老当益壮,征战中总是身先士卒,勇冠三军。
文臣廊内也有塑像14尊。这14位蜀国官吏有才有识、为官清正。董允直言敢谏,后主刘禅也畏惧他三分。邓芝不仅在“东联孙吴北巨曹魏”战略上立下功劳,而且终身不置私产,临死的家无余财,可算是清正廉洁。蒋琬、费祎,是诸葛亮临终时向刘禅推荐的两位丞相继位人。二人才干虽不及诸葛亮,但能忠实执行诸葛亮的政策,在执政期间,均能保住蜀国的安定和繁荣。居于文臣之首的是庞统。庞统才思敏捷,博学多智,年轻时得“凤雏”的称号,与诸葛亮齐名。开始并不为刘备所赏识,经过鲁肃和诸葛亮的竭力推荐,又亲自与他交谈时政后,方受到重用。不幸在入蜀攻打雒城(现广汉市)的战役中被乱箭射死,年仅36岁。
出刘备殿,低一个台阶,就是过厅。为什么要低一个台阶呢?这是当时封建社会君尊臣卑等级观念的体现。
过厅悬挂着董必武、郭沫若、冯玉祥、徐悲鸿、舒同等人撰书的几十副匾额对联。
诸葛亮殿:
出过厅,就是诸葛亮殿。殿的门楣楹柱上挂满了前人留下的匾联。其中最有名的是悬挂在诸葛亮殿正中的一联,即“能功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联文是清末云南剑川人赵藩撰书。
上联说,诸葛亮在打仗中能用“攻心”战术,如南征时对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以此称赞诸葛亮是真正懂得用兵打仗,而不是好战的军事家。
下联称颂诸葛亮能审时度势,制定出宽严得宜的法度,收到良好效果,提醒后来治理四川的人从中汲取教益。这幅对联对诸葛亮的用兵和施政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提出“攻心”和“审势”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武侯祠匾联中的上品,也是我国名联之一。
诸葛亮殿内,供奉着诸葛亮和他的儿子、孙子的贴金泥塑像。诸葛亮像在正中的龛台上,他羽扇纶巾,身披金袍,凝目沉思,其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神采,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仪。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山东沂南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隐居于襄樊隆中,因才智超群,刻苦好学,胸怀大志,得“卧龙”的美称。经刘备三顾之请,出山铺佐刘备,创建蜀汉;刘备死后,受托孤之重任,辅佐其子刘禅,执掌朝政,治蜀达20多年;他施行教化,严明赏罚,选贤任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南征南中,北伐祁山,以忠贞、勤勉、廉洁和才智,换来了蜀地的安定和繁荣。史学家陈寿评论说,当时的蜀国,政治清明,民风淳正,田野开辟,仓廪充实,到处是升平景象。由于过度辛劳,他54岁时,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军中,埋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坟墓至今尚存。
诸葛亮一生做了不少勤政爱民和有益于社会进步的'好事,他死后,人们十分怀念他,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是非常敬重。于是,人们便修起了一座又一座武侯祠来纪念他,还把他作为忠臣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而加以崇拜。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在蜀汉面临存亡之时,率部与魏军在绵竹决战,终因寡不敌众,为国捐躯。
诸葛亮殿内陈列有一面铜鼓,是公元五、六世纪时的文物。铜鼓,原是西南少数民族古代的炊具,从考古发现来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后来铜鼓逐渐演变成一种乐器、礼器,在集会、庆典时使用,也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相传诸葛亮南征时,曾使用过这种铜鼓,白天用来煮饭,晚上当鼓,用来报警,一物多用。所以,又称为诸葛鼓。
在殿外的两侧厢房内,陈列着木刻诗文。西厢有毛泽东、董必武、张爱萍、方毅、周谷成、楚图南、梁漱溟等人的墨宝共12幅,东厢为木刻的《隆中对》和《出师表》。
三义庙:
出诸葛亮殿往后,就是三义庙。三义庙因祭祀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而得名。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原有四进五殿,规模宏大。现仅存拜殿、正殿,成四合院布局。三义庙本在市区中心的提督街,因城市建设的需要,1997年迁建于此。迁建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文物法规,将原建筑构件编号拆下,运至新址按编号搭建,恢复原貌。
恢复重建的三义庙巍峨耸立,其建筑形制与刘备殿一致。屋顶为单檐硬山式,青色简瓦覆盖其上,结构为木石结构,抬梁式木构架,立柱及柱础均为石质。有40根整石雕成的圆形立柱,柱径0.5米。有24根石柱上刻对联12副,联文描金。正殿恢复了刘、关、张的泥塑坐像,廊房两壁新增加十幅三国故事线描石刻画。画稿取自明代《三国演义》版本。这些画的内容是: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张飞鞭打督邮、刘备招亲、关公刮骨疗毒等。
刘备墓:
出三义庙西行,过小桥,经桂荷楼、琴亭,进入翠竹簇拥的红墙夹道。夹道尽处,是刘备墓。刘备墓土冢高12米,墓上绿荫覆盖。有一道180米长的砖墙环护着陵墓,墓前有碑和寝殿。
刘备伐吴失败后,退驻白帝城,于公元223年四月病逝。五月,诸葛亮扶灵枢回成都,八月下葬,墓称“惠陵”。惠陵是一座夫妻合葬墓。同时下葬的还有后主刘禅的母亲甘夫人。20年后,刘备的另一位夫人吴夫人穆皇后去世,也葬于此。此墓距今1700多年,没有发现被盗,墓中情况不详。
在唐代段成式所作的《酉阳杂俎》中曾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一伙盗墓贼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打洞进入刘备惠陵,当他们进入墓室后,看见里面灯火辉煌,刘备正与一人下棋,十名武士侍立一侧。贼人吓得魂不附体,纷纷下跪求饶,刘备挥手示意卫士赐予玉带和琼浆。他们喝了琼浆,系上玉带,惊慌爬出洞来,回头一看,洞口自然封好,玉带变成了大蛇,缠住了腰,琼浆变成胶粘住了嘴巴。据说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动刘备墓了。
出刘备墓照壁,就来到新建的“三国文化陈列”展区。该展区由展厅和外环境两部分组成。外环境神兽天禄、辟邪、汉宫残柱、兵争社稷、残壁石刻明杨慎《临江仙》、石刻序言等组成。展厅内分五个展区,分别是战争风云、农桑一瞥、民俗采风、艺林撷英、流风遗韵等。共展出文物、资料、图片数百件。内容丰富多彩,艺术手法形象直观,集知识性、观赏性为一体,很值得细观。
看完陈列,顺道还可去“听鹂馆”参观。那是一座小小的四合院,里面的盆景值得观赏,临时举办的各种展出也很有文化品味。
武侯祠导游词4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
成都武侯祠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的庙宇,始建于公元223年刘备入葬于惠陵。依据汉制,陵旁必有庙,所以在刘备下葬于惠陵后,当时的蜀汉就在陵旁修建了祭祀刘备的原庙。(原庙是帝王陵旁祭祀此帝王的庙宇,唐宋时期,人们一般称刘备的原庙为先主庙。)(因为现成都武侯祠共有三大主体建筑,刘备死后就已出现其中两组,故以刘备下葬惠陵作为成都武侯祠之始。)到南北朝时,在惠陵和先主庙不远的地方人们又修建了武侯祠,唐宋时期,武侯祠就已成为著名的古迹和旅游胜地,杜甫当时就留下了“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的.描述。明代时,蜀献王朱椿认为“君臣宜一体”,就把武侯祠与先主庙合并为一,通称“汉昭烈庙”,明末清初,祠庙毁于战乱。这天看到的武侯祠,是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在旧址上重建的。
尽管官方一向把那里叫作“汉昭烈庙”,大门也悬挂着“汉昭烈庙”的横匾。但人们仍习惯的称那里为武侯祠。为什么呢?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说,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顾不了君尊臣卑的礼仪了。
从大门左侧简介和平面示意图上看到,武侯祠掩映在森森翠柏中,殿宇坐北向南,布置在一条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西侧为刘备陵园——惠陵。祠内有清代蜀汉历史人物泥塑像47尊,碑碣50多块,匾联60多幅,鼎、炉、钟、鼓10余件。因此,确切地讲,武侯祠就应称作蜀汉君臣纪念堂,它是研究蜀汉历史的一座博物馆。
武侯祠导游词5
中国文明史有五千多年,而三国时代是其中很短却又很精彩的一段。历史学家认为,三国时代仅45年,是从曹魏取代汉朝到司马氏取代魏建立晋朝,即公元220—265年。一般人则认为应从汉末黄巾农民起义至三家归晋(公元184—280年),前后近百年。三国时代的得名,是因当时神州大地上并存着三个地方政权。这三个政权是: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建立的魏国,占据黄河流域大片土地,建都洛阳;孙权建立的吴国,占据长江中下游等地,建都南京;刘备建立的蜀国,占据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建都成都。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溢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
武侯祠始建于何时,已经没有资料可考了。但从杜甫《蜀相》诗的描写“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来推断,早在唐代以前,就已经建有武侯祠了。在唐、宋时代,这里分别有武侯祠和刘备庙;明代初年,祠庙合并为一;明末,祠庙毁于战乱。今天看到的武侯祠,是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在旧址上重建的。大门悬挂着“汉昭烈庙”的横匾。
汉,是刘备政权的称号,史称“蜀汉”。昭烈,是刘备死后的溢号。匾额说明,这里是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又称之为武侯祠呢?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说,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不顾君尊臣卑的礼仪和这座祠庙本来的名称了。
从大门左侧简介和平面示意图上看到,武侯祠掩映在森森翠柏中,殿宇坐北向南,布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西侧为刘备陵园。祠内有蜀汉历史人物泥塑像47尊,碑碣50多块,匾联60多幅,鼎、炉、钟、鼓10余件。因此,确切地讲,武侯祠应该称作蜀国君臣纪念堂。它是研究蜀汉历史的一座博物馆。
"三绝碑"大门到二门道路的两侧,立有六通高大的石碑。其中四通为清代刻建,一通为明代刻建,一通为唐代刻建。清碑记载了祠庙重建和维修的情况;明碑着重介绍了祠庙的历史沿革。这通唐碑最负盛名,被称为“三绝碑”,高3.67米,是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属27人,来武侯祠祭拜诸葛亮后刻建的。由裴度撰文,文中极力称颂诸葛亮治蜀的文治武功,对他鞠躬尽瘁、力图统一的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把他比作前代名臣管仲、曼婴、萧何、张良。裴度有文才,曾任三朝宰相。柳公绰书法漂亮,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之兄。名工匠鲁建镌刻。因此,自明代中叶,此碑就因其文章、书法精湛和诸葛亮的盖世功德而被誉为“三绝碑”。
"刘备殿"二门内是蜀汉皇帝刘备殿。殿的正中,供奉着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两侧偏殿,分别供奉着关羽、张飞等人,与殿相接的东西两廊,是蜀国的28位文臣武将的彩绘泥塑像。刘备像高3米,头戴天平冕冠,身着黄袍,手捧朝天圭玉,宽面大耳,神态静穆。左右侍者,一捧玉玺,一捧宝剑。
刘备(161—223),字玄德,河北琢州人。24岁时,他召集关羽、张飞等人参加镇压黄巾农民起义,后来在军阀混战中逐渐壮大了势力。由于缺乏谋臣,他在军阀混战中屡遭挫败,流离失所,先后依附于吕布、曹操、袁绍、刘表。他三顾茅庐,拜诸葛亮为军师,赤壁大战后,势力才得到发展。刘备胸怀大志,注重信义,待人宽厚。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征战,最后占据益州,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不久,为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他兴师伐吴。结果,刘备被吴国陆逊火烧连营,遭到惨败,羞愤病死于白帝城(奉节)。临终前,他把幼子刘禅(小名阿斗)和国事托付给诸葛亮,史称“白帝城托孤”。
在刘备像东侧,是刘备之孙刘谌的塑像。刘谌是刘禅的第五子,封北地王。在魏国邓艾军队进逼成都时,他苦谏父亲,同来敌决一死战,与国家共存亡。但刘禅不听。他悲愤已极,去祖庙哭诉后,先杀妻子,而后自杀。他的以死殉国的精神受到后人颂扬。刘备像西侧原有刘禅的像,由于他不能保住父业,投降了魏国,当上安乐公后“乐不思蜀”,不知亡国之耻,在宋代,他的像就被毁掉,自此没有再塑。正殿的两壁,悬挂着木刻的《先主传》、《后主传》,传文录自陈寿史书《三国志》。蜀国的兴亡,可从刘备、刘禅传中了解始末。东偏殿内是关羽及其子关平、关兴、部将周仓、赵累的塑像。关羽像高2米多,头戴冕旒,红脸,丹凤眼,卧蚕眉,两眼半眯半闭,美髯垂胸,身着金袍,手执象简,一付帝王打扮神灵面孔。关羽(?一219),字云长。他与张飞是最早追随刘备南征北战的猛将,号称“熊虎之将”。他俩与刘备恩若兄弟,情同手足,因此衍生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关羽曾被曹操俘获,在曹操封官加爵的拉拢下,仍然效忠刘备。刘备得荆州后委任关羽镇守。在荆州,他曾发动攻势,水淹襄樊,活捉曹军大将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最后,因骄傲轻敌,被东吴将领吕蒙偷袭,与关平、赵累等人同时遇害,丢失了荆州。陈寿《三国志》评论他“傲大夫而亲士卒”,傲慢轻敌是导致他失败和被杀的重要原因。历代统治者对关羽十分推崇,使他成了“忠义”的化身。在宋代,他被迫封为王,到了明清时代,加封为关圣大帝,诏令全国各地修庙祭祀。因此,这里的关羽像也成了帝王打扮。
西偏殿是张飞祖孙三代的塑像。张飞面色漆黑,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像貌威猛而有生气。张飞(?一221),字益德。《三国演义》称“翼德”。他早年追随刘备打天下,勇猛善战,是三国时代的一员虎将。刘备在当阳长阪坡被曹操打败,张飞领20多人在后面阻击。曹兵来时,他立马横枪站在桥头,大吼一声。说:“我是张益德,谁敢来决一死战!”曹军居然不敢过桥。民间传说他的吼声吓退了曹操的`百万大军,桥下河水也为之倒流。张飞常常无故鞭打部下,因此被部将张达、范强暗害。陈寿《三国志》评论他“尊君子而不恤小人”。他不关心群众,不尊重下级,也遭到失败。
武将廊内有蜀汉著名将领14位。他们或因战功卓著,或因战死沙场,被立像表彰。赵云居于武将之首,他是一员智勇双全的将领。在当阳长阪坡,他只身在曹军重围中冲杀,保护了幼主刘禅。在汉中争夺战中,他凭胆识,杀退曹军,刘备称他“一身都是胆”。其他著名将领还有马超、姜维、黄忠等。马超武艺高强,当他还是一支独立势力时,曾在潼关大败曹操,弄得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不堪。曹操曾说:“马儿不死,吾无葬身之地!”后来他战败失势,归降刘备,被封为五虎上将。姜维本是魏国一名小将,诸葛亮首次出祁山攻打曹魏时将他收降。因忠于蜀汉,文武双全,受到器重。诸葛亮死后,他担负起蜀国的军事重任。曾九伐中原,力图完成诸葛亮“兴复汉室”的遗志。黄忠,也是蜀国的五虎上将,他老当益壮,征战中总是身先士卒,勇冠三军。
文臣廊内也有塑像14尊。这14位蜀国官吏有才有识、为官清正。董允直言敢谏,后主刘禅也畏惧他三分。邓芝不仅在“东联孙吴北巨曹魏”战略上立下功劳,而且终身不置私产,临死的家无余财,可算是清正廉洁。蒋琬、费韦,是诸葛亮临终时向刘禅推荐的两位丞相继位人。二人才干虽不及诸葛亮,但能忠实执行诸葛亮的政策,在执政期间,均能保住蜀国的安定和繁荣。居于文臣之首的是庞统。庞统才思敏捷,博学多智,年轻时得“凤雏”的称号,与诸葛亮齐名。开始并不为刘备所赏识,经过鲁肃和诸葛亮的竭力推荐,又亲自与他交谈时政后,方受到重用。不幸在入蜀攻打雒城(现广汉市)的战役中被乱箭射死,年仅36岁。
出刘备殿,低一个台阶,就是过厅。为什么要低一个台阶呢?这是当时封建社会君尊臣卑等级观念的体现。
过厅悬挂着董必武、郭沫若、冯玉祥、徐悲鸿、舒同等人撰书的匾额对联。
"诸葛亮殿"出过厅,就是诸葛亮殿。殿的门楣楹柱上挂满了前人留下的匾联。其中最有名的是悬挂在诸葛亮殿正中的一联,即“能功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联文是清末云南剑川人赵藩撰书。上联说,诸葛亮在打仗中能用“攻心”战术,如南征时对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以此称赞诸葛亮是真正懂得用兵打仗,而不是好战的军事家。下联称颂诸葛亮能审时度势,制定出宽严得宜的法度,收到良好效果,提醒后来治理四川的人从中汲取教益。这幅对联对诸葛亮的用兵和施政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提出“攻心”和“审势”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武侯祠匾联中的上品,也是我国名联之一。
诸葛亮殿内,供奉着诸葛亮和他的儿子、孙子的贴金泥塑像。诸葛亮像在正中的龛台上,他羽扇纶巾,身披金袍,凝目沉思,其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神采,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仪。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山东沂南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隐居于襄樊隆中,因才智超群,刻苦好学,胸怀大志,得“卧龙”的美称。经刘备三顾之请,拜为军师。他先铺佐刘备,创建蜀国;刘备死后,受托孤之重任,辅佐其子刘禅,执掌朝政,治蜀达20多年;他施行教化,严明赏罚,选贤任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南征至滇池,北伐出祁山,以忠贞、勤勉、廉洁和才智,换来了蜀地的安定和繁荣。史学家陈寿评论说,当时的蜀国,政治清明,民风淳正,田野开辟,仓廪充实,到处是升平景象。由于过度辛劳,他54岁时,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军中,埋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坟墓至今尚存。
诸葛亮一生做了有益于社会进步和勤政爱民的好事,他死后,人们十分怀念他,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是非常敬重。于是,人们便修起了一座又一座武侯祠来纪念他,还把他作为忠臣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而加以崇拜。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在蜀国面临存亡之时,率部与魏军奋战,终因寡不敌众,为国捐躯。
诸葛亮殿内陈列有一面铜鼓,是公元五、六世纪时的文物。铜鼓,原是西南兄弟民族古代的炊具,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乐器、礼器,在集会、庆典时使用,表示富有。相传诸葛亮南征时,曾使用过这种铜鼓,白天用来煮饭,晚上当鼓,用来报警,一物多用。所以,又称为诸葛鼓。
"三义庙"在殿内的两侧厢房内,陈列着木刻诗文。西厢有毛泽东、董必武、张爱萍、方毅、周谷成、楚图南、梁漱溟等人的墨宝共12幅,东厢为木刻的《隆中对》和《出师表》。
出诸葛亮殿,就是三义庙。三义庙因祭祀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而得名。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原有四进五殿,规模宏大。现仅存拜殿、正殿,成四合院布局。三义庙本在市区中心的提督街,因城市建设的需要,1997年迁建于此。迁建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文物法规,将原建筑构件编号拆下,运至新址按编号搭建,恢复原貌。
恢复重建的三义庙巍峨耸立,其建筑形制与刘备殿一致。屋顶为单檐硬山式,青色简瓦覆盖其上,结构为木石结构,抬梁式木构架,立柱及柱础均为石质。有40根整石雕成的圆形立柱,柱径0.5米。有24根石柱上刻对联12副,联文描金。正殿恢复了刘、关、张的泥塑坐像,廊房两壁新增加十幅三国故事线描石刻画。画稿取自明代《三国演义》版本。这些画的内容是: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张飞鞭打督邮、刘备招亲、关公刮骨疗毒等。
"刘备墓"出三义庙西行,过小桥,经桂荷楼、琴亭,进入翠竹簇拥的红墙夹道。夹道尽处,是刘备墓。刘备墓土冢高12米,墓上绿荫覆盖。有一道180米长的砖墙环护着陵墓,墓前有碑和寝殿。
刘备伐吴失败后,退驻白帝城,于公元223年四月病逝。五月,诸葛亮扶灵枢回成都,八月下葬,墓称“惠陵”。据史书记载,墓中还葬有刘备先后死去的甘夫人、吴夫人两位皇后,是一座合葬墓。此墓距今1700多年,没有发现被盗,墓中情况不详。
传说唐代时一伙盗墓贼,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打洞进入墓室内,看见里面灯火辉煌,刘备正与关羽下棋,张飞在一旁观战,十名武士侍立一侧。贼人吓得魂不附体,纷纷下跪求饶,刘备挥手示意卫士赐予玉带和琼浆。他们喝了琼浆,系上玉带,惊慌爬出洞来,回头一看,洞口自然封好,玉带变成了大蛇,缠住了腰,琼浆变成胶粘住了咀。据说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动刘备墓了。出刘备墓照壁,就来到新建的“三国文化陈列”展区。该展区由展厅和外环境两部分组成。外环境由三分桥、神兽天禄、辟邪、汉宫残柱、兵争社稷、残壁石刻《临江仙》、石刻序言等组成。展厅内分五个展区,分别是战争风云、农桑一瞥、民俗采风、艺林撷英、流风遗韵等。共展出文物、资料、图片数百件。内容丰富多彩,艺术手法形象直观,集知识性、观赏性为一体,很值得细观。
看完陈列,顺道还可去“听鹂馆”参观。那是一座小小的四合院,里面的盆景值得观赏,临时举办的各种展出也很有文化品味。
武侯祠导游词6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成都武侯祠肇始于公元220xx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名“汉昭烈庙”。后来祭祀诸葛亮的武侯祠并入汉昭烈庙。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三国蜀汉遗迹博物馆。成都武侯祠是国内众多武侯祠中唯一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纪念诸葛亮名胜中最负盛名的一处。 纪念诸葛亮的武侯祠除成都武侯祠外,还有陕西勉县武侯祠、南阳武侯祠、襄樊古隆中武侯祠、重庆奉节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甘肃礼县祁山武侯祠等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三国时代是其中很短暂但却很精彩的一段,从东汉黄巾农民起义算至三家归晋(公元184年—280年),前后将近一百年时间。
三国时代的得名,是因当时神州大地上并存着三个地方政权,这三个政权分别是曹操和他的儿子曹怌建立的.魏国,占据黄河流域的大片土地,建都洛阳,孙权建立的吴国,占据长江中下游等地,建都南京,刘备建立的蜀国,占据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建都成都。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古代历史中曾经出现过多次的大分裂,大动荡,最后又重归统一的局面,三国时期,只不过也是一次而已。
在三国鼎立、群雄割据的年代,四川曾经是蜀汉政权的割据地。虽然四川地处西南,而且势单力薄,但是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大批忠良之士,为了汉室一统天下,他们争东吴、扶南夷、出师北伐、英勇奋战,从而演绎出了一幕幕悲壮的历史,留下来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让我们后人千古传颂。于是,人们就修开始修庙建祠,或者是保留古战场。从而构成了众多的三国历史名胜古迹。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武侯祠,便是众多的三国古迹中久负盛名的一处古迹。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被封为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
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南郊的武侯祠大街,庙宇坐北朝南。武侯祠始建于何时,已经没有资料可考了,但从杜甫的诗《蜀相》中的描写“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来推断的话,早在唐代以前就已经建有武侯祠了。在唐,宋时期这里分别有武侯祠和刘备庙,明代初年,祠庙合并为一,明代末年,祠庙毁于战乱。今天看到的武侯祠是在清代康熙十一年的时候,在旧址上修建起来的。占地面积达到了3.7万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侯祠导游词7
勉县的定军山,拜谒一位“中华智多星”,他就是诸葛亮。三国时期,魏蜀相争。汉中成为曹操进攻刘备、魏灭蜀并吴的军事目标,也是刘备北伐曹魏的军事基地。诸葛亮在汉中度过了他一生最为呕心沥血的岁月。为辅佐刘备灭曹复汉,他在汉中屯兵8年,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最终归葬于汉中勉县定军山下。武侯墓修于公元234年,它的特点之一是墓区内有两座墓穴,均称是真的。位于寝殿之后的武侯墓,高6米左右,墓碑立于1735年。位于半山腰的墓,高6米左右,墓碑立于1799年。目前,孰真孰假,尚无定论。武侯墓的第二个特点是墓后种有世上少有的结子桂花树,人称“护墓双桂”。武侯墓的第三个特点是带有很强的政治意义。定军山,是蜀国北大门汉中的门户,号称“陕南十二连山一颗珠”。诸葛亮遗嘱葬于此处,防止北方的强敌。正所谓“生为兴刘尊汉室,死犹护蜀葬军山”。下面我把诸葛亮的生平给大家做一个简单介绍。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东汉末年,天下军阀割据,诸葛亮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囊阳),被称为“卧龙先生”。刘备为了统一汉室天下,三顾茅庐,已成千古佳话。年方27岁的诸葛亮宏图在胸,他分析了当时天下的格局,以及足以和刘备抗衡的曹操、孙权的`势力,一席话便刘备茅塞顿开。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刘备临终的一句叮嘱,一份寄托,便有了诸葛亮一句经典话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于六出祁山的超负荷运转,他的生命也随着他的誓言随风而去了!我们现在就来到了武侯墓。大家会问,为什么叫“武侯墓”?是因为诸葛亮辅佐刘备创建了蜀国,官至丞相,被封为“武乡侯”,死后刘禅溢封“忠武侯”,所以,人们就称他的坟冢为“武侯墓”。
武侯祠导游词8
现在的武侯墓区,总占地面积片万平方米,明清遗留下来的古建筑70余间。进入陵园大门,便可以看到山门内侧的两幅壁画,分别是“三顾茅庐”和“诸葛亮临终托付遗言”时的场景,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了诸葛亮一生的政治军事生涯。经过拜殿,我们就来到了大殿。大殿前的匾额上书“功盖三分”四个大字。请大家跟我走进这座雄伟宽敞、庄严肃穆的大殿。殿内正中神拿上端坐的便是集忠诚和智慧于一体的`诸葛武侯,他左手持《六稻》书卷,右手按膝,羽扇纶巾,气定神闲,伊然一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神态。两书童侍立左右,一持宝剑,一棒印缓,拿下关兴、张苞各持令箭、钢鞭卫护两侧。威武雄壮、生动逼真的塑像,再现了当年的场景。武侯坐像后,还绘有屏风式壁画四幅,内容都是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例如:定军山下老黄忠刀劈夏侯渊;诸葛亮三气周喻等。这些短小精悍的画面,突现了当年历史岁月里最为精彩的瞬间。大殿后这一形如“覆斗”的坟冢,就是诸葛武侯的长眠之所,家高5—6米,方圆60米,今人在四周砌八卦花墙,刻有很多的三国故事,以纪念这段历史。墓向头西脚东,暗示着“永怀西蜀,不忘北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凤愿,这也是孔明遗表中提出的,由费祎,呈奏后主:“丞相临终;命葬于定军山,不用墙垣砖石,亦不用一切祭物”,后主从之;择吉日,亲自送灵枢至定军山安葬。墓家选在定军山下,除了北伐曹魏八年之久而不忘统一大业外,更有喻意的是这独特的地理环境也是吸引着诸葛亮的又一根据。他一生研练着周易八卦,死后为自己算一清静之所也是情理之中。当您登上定军山,领略诸葛墓冢,只见九条山冈如巨龙腾伏,从四周翻滚而来汇聚于武侯墓,犹如垒起的屏障降服在周围,故有“九龙捧圣”之美誉。凡来拜谒者,无不兴叹于此。在庙院之内,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古朴、通天的古柏,柏树向来是“寿与天齐”的通灵、吉祥之物,而在诸葛坟冢一周分散着当时种植的翠柏54株,象征着孔明的在生之年。这就是人们所称的“护墓双桂”。高30米以上,直径1米以上,枝千四伸,犹如车盖般遮护着墓冢。北京林学院
武侯祠导游词9
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汉中参观旅游,我叫王博丽,是你们的导游,这两天我们会一起度过,好了,闲话不多说,今天呢,我先带大家去的地方是武侯祠了。
诸葛亮一生去过的地方很多,所以后人为他修建的祠庙也很多。风景最美最秀丽的是湖北襄阳的武侯祠,规模最大最宏伟的是四川成都的武侯祠,而修建时间最早的'就是我们汉中的武侯祠了。比大名鼎鼎的成都武侯祠还要早41年,因此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称。
武侯祠地处于勉县城西3公里处,位于川陕公路以南,汉江以北,占地80多亩,有明清风格的古建筑30余座、150余间。西与古阳平关,诸葛亮读书台,莲花池相接,东与马超墓,刘备设坛立王处等古迹连成一线,北有古战场天荡山,南与定军山古战场和武侯墓遥遥相对。
武侯祠是陕西省重点保护单位,是国家3A级景区,关于武侯祠我就先讲这么多了,等到了武侯祠之后我再给大家详细讲解。
武侯祠导游词10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小王。
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是中国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武侯祠、汉昭烈庙及惠陵组成,人们习惯将三者统称为武侯祠。成都武侯祠始建于公元223年修建惠陵(刘备的陵寝)之时,其中,武侯祠(诸葛亮的专祠)建于唐以前,初与祭祀刘备(汉昭烈帝)的汉昭烈庙相邻,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侯祠并入,形成了君臣合祀,祠堂与陵园合一的格局。除惠陵以外现存祠庙主体建筑为1672年清康熙年间复建。1961年成都武侯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成立博物馆,2008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现分为三国历史遗迹区(文物区)、西区(三国文化体验区)、锦里民俗区(锦里)三大板块,面积15万平方米。2006年武侯祠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惠陵、汉昭烈庙始建于蜀汉章武三年(223年),武侯祠由成汉李雄(303—334年在位)所建,最初位于成都少城。南北朝时武侯祠迁入。明初时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合并,并将刘备、诸葛亮合祀一殿,蜀人习惯将三者统称为武侯祠。武侯祠现存的建筑是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所建。
武侯祠分为前后两殿,形成昭烈庙(昭烈殿、刘备殿)在前,武侯祠(忠武殿、诸葛亮殿)在后,前高后低的格局。东西偏殿中有关羽、张飞雕像。东西两廊分别为文武廊房,塑有文武官雕像28座,殿内外还有许多匾联,其中以清赵藩的攻心联最为著名:“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武侯祠大门后柏丛中有6块石碑,由唐宰相裴度撰文、柳公绰书写、石匠鲁建刻字,为后世称为“三绝碑”。武侯祠内柏树众多,气氛庄严、肃穆。
从山门跨进武侯祠,丛竹簇簇,松柏森森,翠柳青青,潭水粼粼,景色优美宜人,眼前的香炉里烟雾缭绕,仿佛能带人一览三国鼎立的场面绕过香炉拾级而上,进入了一处静谧的院落院子内古木交错,花卉满庭一棵棵百年大树就像忠心耿耿的士卒守卫着庭院,将庭院的气氛装饰得更加神秘大拜殿是人们祭祀孔明先生的地方,殿内塑着孔明端坐的正面像,他羽扇纶巾,风度庄严地上的蒲团上跪着祈福的人们,虔诚地祈求孔明的庇护殿堂的柱子上挂满了历代名人撰写的对联这些对联无不包含着人们对孔明先生的.敬重和仰慕之情,我闭上眼睛,好像看到了孔明先生手摇羽扇,为刘备出谋划策的情景 。
大殿后,翠竹丛中簇拥着蓬松如伞、古朴美观的茅庐茅庐正门上悬挂着“诸葛草庐”的匾额据说,这是诸葛孔明当年隐居的地方诸葛草庐左侧是野云庵,右侧为古柏亭,是诸葛孔明会友读书之处在这淡雅气息的笼罩中,我脑中又浮现出“三顾茅庐”的画面……
武侯祠之游,给我留下颇深印象的要数那些碑刻、牌匾和楹联,这一切,使武侯祠彰显丰富的文化内涵,闪烁着中国古老文化的.灿烂光辉 ,
领略过武侯祠的庄严和神韵,我更加确信,南阳儿女今天创造的辉煌,在若干年后,也定会成为巍峨的丰碑!
武侯祠坐落于南阳市西南方向的卧龙岗上,坐西向东偏南,现存殿堂房舍267间,主要建筑由东而西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分前后两重,建筑布局严谨,疏密相宜,殿堂雄严,亭台壮观。祠前是宏伟雅致的“千古人龙”石牌坊,高9米,面阔13.5米,三门四柱楼式,通体布满雕饰,对称的锦纹、图案,错落有致,疏朗多姿。高耸门外,望柱冲天,在苍松翠柏映衬下,使武侯祠显得更加巍峨壮观。从山门至大拜殿,左右两廊为前部,是人们祭祀诸葛亮的场所。后面的茅庐、古柏亭、野云庵、躬耕亭、伴月台、小虹桥、梁父岩、抱膝石、老龙洞、躬耕田,是根据诸葛亮“躬耕”时的生活起居而兴建的纪念性建筑(即卧龙十景)。最后是宁远楼,亦名清风楼。山门之外有“诸葛井”和“澹宁读书台”。祠左侧院有关张殿、三顾堂、谢圃亭;右侧院为道房院,原是道人居住的地方。台下有诸葛书院。祠西南隅有龙角塔。大拜殿是武侯祠前部的主体建筑,殿宇高大宏伟,为歇山式建筑,殿前悬挂匾联十余幅,两壁嵌有石刻,中塑武侯诸葛亮坐像,两侧为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立像,形象逼真。
宁远楼是武侯祠后部的主体建筑,也是祠内最高建筑物,为重檐庑殿式建筑,流角飞檐,气势轩昂;楼正中塑有武侯诸葛亮抱膝长吟像;登楼远眺,宛城美景尽收眼底,历历在目。
武侯祠占地12万平方米,丛竹飒飒,松柏森森,潭水清碧,花草相映,景色宜人。总体格局婉转盘桓,结构幽雅精致,氛围古色古香,意境如诗如画,既不失名士祠的严谨肃穆气氛,也保留了故居园林的活泼清新景象。优美的自然风光与诱人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融合了园林建筑、祠庙建筑和当地民居的风格,展现了高水平的建筑艺术,其平面形成丰富,空间组合多变,群体布局和谐。祠内碑石林立,蔚然成景,也是一大特色。南阳武侯祠保存着汉以来历代碑刻近三百余通,在全国诸多武侯祠中当居首位,被誉为“卧龙碑林”。其内容纷繁丰富,记人记事歌咏题记,其书法真草隶篆无所不具。其中汉《张景造土牛碑》、汉《李孟初碑》、汉《赵到碑》为世所罕见的珍品,在书法艺术和雕刻技巧上都有较高水平。“大文出师表,胜地卧龙岗”(武侯祠大门于右任题联)。武侯祠的“出师表”草书碑刻,笔法龙飞蛇腾,苍劲峭拔,堪称龙岗一景。据碑跋称,宋绍兴八年(1138年),岳飞遇雨夜宿武侯祠,感慨万千,挥泪手书“出师表”,以抒胸臆。其字铁划银勾,体势潇洒。丞相撰词,名将手书。游人驻足观摩,既能见武侯之胸怀志略,又可赏岳飞之翰墨神工。
武侯祠导游词11
各位游客:
刚才我们游览了武侯祠中的刘备殿以及文臣武将廊,现在我们来到了诸葛亮殿,这里才是真正纪念诸葛亮丞相的武侯祠。
请大家注意,现在我们要下一级台阶。为什么要下这级台阶呢?原来这是古代君尊臣卑观念的体现。武侯祠是君臣合庙,刘备庙在前,诸葛亮武侯祠在后,于礼制不合,所以人们在建造武侯祠时,就有意将诸葛亮殿建低一个台阶,以突出刘备作为一国之君的崇高地位。
现在我们将穿过过厅。请注意过厅两侧悬挂的匾额、对联和绘画,它们大多出自董必武、郭沫若、徐悲鸿、沙孟海、张爱萍等名人名家之手。
请看这副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就是闻名全国的攻心对,也是武侯祠对联中的精品。我们知道,自古以来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如何才能治理好四川呢?攻心和审势就是最好的答案。
对联的作者是清末云南剑川县人赵藩。上联是说诸葛亮出兵平定南中叛乱时,采用马谡建议,实行攻心战术,对夷帅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从此不再反叛。称赞诸葛亮是真正懂得用兵打仗的人,而不是好战的军事家。下联称赞诸葛亮能审时度势,制定出宽严得宜的'法度,收到良好的效果,提醒后人从中吸取教益。这副对联对诸葛亮用兵和施政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提出了攻心和审势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古代治国方略的精髓所在。
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入诸葛亮殿。请看,坐在龛台正中的塑像就是被誉为智慧化身的蜀汉丞相诸葛亮。他头戴纶(guan)巾,身披金袍(古称鹤氅),手执羽扇,凝目沉思,一副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神采,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仪。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年轻时隐居于荆州襄阳(今襄樊)隆中,因胸怀大志,刻苦好学,才智出众,得到卧龙的美称。
公元207年刘备在荆州访贤,刘备三顾茅庐,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制定了一条占有荆(今湖北)、益(今四川)二州,东联孙权,北抗曹魏的国策,史称隆中对。三顾茅庐后,诸葛亮被刘备拜为军师,从此跟随刘备,取得了赤壁之战、夺取益州等战役的胜利。蜀国创建后,被任命为丞相。刘备死后,在奉节白帝城受托孤重任,辅助后主刘禅,执掌了蜀汉朝政。
诸葛亮治蜀达20多年,主要政绩有:以法治蜀;南征南中;北伐曹魏。公元234年,诸葛亮由于长期劳累,不幸早逝于北伐前线的武功五丈原,死的时候才54岁,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一生做了大量有益于社会进步和勤政爱民的好事。他死后,人们十分怀念他,尤其敬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把他作为忠臣贤相的典范和智慧的化身加以崇拜,修了一座又一座武侯祠来纪念他。
请看诸葛亮两边的塑像,左边的是诸葛亮儿子诸葛瞻,右边是孙子诸葛尚。他们在公元263年曹魏灭蜀时,率部与魏军奋战,终因寡不敌众,在绵竹阵亡。诸葛亮子孙三代,人称三世忠贞。
请大家看殿内陈列的这面铜鼓。相传诸葛亮南征时曾使用过这种铜鼓,所以它又被称为诸葛鼓。
各位游客,诸葛亮殿两侧厢房内,是诸葛亮事迹陈列室,有大量反映诸葛亮事迹的图片资料,请大家随意参观。十分钟后我再带大家一起去看看先主刘备的陵墓惠陵。
武侯祠导游词12
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是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组成。刘备陵寝始建于公元223年,一千多年来几经毁损,屡有变迁。武侯祠(指诸葛亮的专祠)建于唐以前,初与祭祀刘备(汉昭烈帝)的昭烈庙相邻,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侯祠并入了“汉昭烈庙”,构成现存武侯祠君臣合庙。
现存武侯祠庙的主体建筑1672年清朝康熙年间(康熙十一年)重建,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成都武侯祠现分文物区(三国历史遗迹区)、园林区(三国文化体验区)和锦里(锦里民俗区)三部分,面积约15万平方米。成都武侯祠是国内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主要胜迹,也是成都市一个主要的旅游参观点。成都武侯祠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以文、书、刻号称“三绝”的《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最为知名。
武侯祠大门匾额为“汉昭烈庙”。大门内浓荫丛中,矗立着六通石碑,两侧各有一碑廊,其中最大的一通在东侧碑廊内,唐代“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立,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为国家一级文物,因文章、书法、刻技俱精被称为“三绝碑”。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名匠鲁建刻字,都出自名家,因此被后世称为三绝碑。
旅游特色
武侯祠景区景点介绍:
①大门
匾额为“汉昭烈庙”。大门内浓荫丛中,矗立着六通石碑成都武侯祠,两侧各有一碑廊,其中最大的一通在东侧碑廊内,唐代“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立,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为国家一级文物,因文章、书法、刻技俱精被称为“三绝碑”。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名匠鲁建刻字,都出自名家,因此被后世称为三绝碑。碑文对诸葛亮的一生,作了重点褒评;竭力赞颂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文治武功,并以此激励唐代的执政者。碑文个性褒奖诸葛亮的法治思想,马谡因失街亭被诸葛亮依法处斩,临刑,马谡哭着表示自己死而无怨。李严与廖立,两人都是被诸葛亮削职流放的罪人,但他们也自甘服罪。当他们得知诸葛亮病逝,“闻之痛之,或泣或绝”。这些均属史实,裴度据史褒评,令人信服碑文通篇辞句甚切,文笔酣畅,使人百读不厌。诸葛亮之所以为后人所敬仰,还因为他有着高尚的思想和作风,不利用职权谋私。
②刘备殿
二门之后是刘备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正中有刘备贴金塑像,左侧陪祀的是他的孙子刘谌。据说,他的儿子蜀汉后主刘禅由于昏庸无能,不能守基业,他的像在宋、明两代几次被毁,之后就没有再塑。在蜀汉后主刘禅降魏时其子刘谌到刘备墓前哭拜,杀掉家人后自杀身亡。两侧偏殿,东有关羽父子和周仓塑像,西有张飞祖孙三代塑像。两侧东、西廊房分别塑有蜀汉文臣、武将坐像各十四尊。东侧文臣廊坊以庞统为首,西侧武将廊房以赵云领衔。武侯祠诸葛像
③诸葛亮殿
刘备殿后,下数节台阶(武侯祠低于汉昭烈庙,象征古代君臣关系),武侯祠内的诸葛亮像是一座过厅,挂有“武侯祠”匾额。武侯祠是纪念三国时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故纪念他的祠堂称作“武侯祠”。诸葛亮殿悬“名垂宇宙”匾额,两侧为清人赵藩撰书“攻心”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之后治蜀要深思。”的联文,是颇负盛名的一副对联,借对诸葛亮、蜀汉政权及刘璋政权的成败得失的分析总结,提醒后人在治蜀、治国时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要个性注意“攻心”和“审势”。正殿中供奉着诸葛亮祖孙三代的塑像。殿内正中有诸葛亮头戴纶巾、手执羽扇的贴金塑像,像前的三面铜鼓相传是诸葛亮带兵南征时制作,人称“诸葛鼓”。鼓上有精致的图案花纹,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大殿顶梁由乌木制成,上书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诫子书》中“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诸葛瞻及其子尚在绵竹抗击魏将邓艾的战斗中不幸身亡。
④刘备墓
诸葛亮殿西侧是刘备墓,史称“惠陵”。由诸葛亮亲选宝地,葬刘备于此。木牌《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八月,葬惠陵”。据《谥法》,“爱民好与,曰‘惠’”,故名刘备墓称“惠陵”。陵墓中还合葬有刘备的甘、吴二位夫人。刘备墓前有清乾隆年间所立“汉昭烈皇帝之陵”石碑,陵墓建筑由照壁、栅栏门、神道、寝殿等组成。陵前有规模较小的神道为清代所建。惠陵与武侯祠主要建筑一样亦为坐北朝南,紧邻在汉昭烈庙与武侯祠西侧。与武侯祠之间有红墙夹道相连。成都武侯祠的字画、对联甚多,其中的现代书法家沈尹默书写的《隆中对》最引人注目。武侯祠还有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出师表》刻石(历来对此的真伪存有争议,有一种说法,此前、后两表实际上是明代士人白麟伪托岳飞之名所书)
⑤南郊公园
“惠陵”西侧原为南郊公园,2003年合并为武侯祠园林区。南郊公园原为中华民国国民党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的墓园,1953年经修整辟为公园,依次建有浮雕式石牌坊大门、旌忠门、碑亭、荐馨堂、刘湘墓等建筑。武侯祠东侧的锦里由武侯祠博物馆恢复修建,锦里为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古街。它依托武侯祠,扩展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并融入川西民风、民俗,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成为成都文化旅游的新亮点。锦里二期也于2009年春节前开肆迎客,锦里二期大胆将水引入锦里循环,构成“水岸锦里”的新景观。
武侯祠导游词13
各位游客:
你好,我是贾加,你的导游。欢迎来武侯祠观光!
武侯祠位于南阳市西郊卧龙岗。它以诸葛曹璐而闻名。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留下的旧址。当年刘皇叔照看它的地方,也是历代人祭拜诸葛亮的地方。
好了,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我们来到了武侯祠的门口。看看这个高9米,宽13.5米的石头广场。它有三扇门和四根柱子,上面有雕刻。历史悠久的龙的意思是诸葛亮是人中之龙,比喻卧龙岗藏龙卧虎的地方。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大白寺,这是武侯祠的主楼。殿内有一幅孔明的画像,端端正正坐着,戴着黑丝绶带围巾和羽扇,神态肃穆。左边是他的长子诸葛瞻,右边是他的长孙诸葛尚。殿宇檐柱上挂满了历代名人、诗人的对联和铭文,无不饱含着世人对诸葛亮的敬仰和敬仰。
好的,这里是游客参观的自由时间。请注意避免乱涂乱丢,爱护自己的财物。聚会时间是11点,聚会地点在武侯祠前。祝大家参观愉快。
亲爱的朋友们,早上好!现在,我带你去参观南阳西郊卧龙岗上的武侯祠。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曹璐,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耕南阳”时留下的旧址。当年刘皇叔三次登门的地方,也是历代人向诸葛亮进贡的地方。
诸葛亮(181-234),汉末山东琅琊杨度(今山东沂水县南)人。幼时丧父,后随叔父诸葛玄赴荆州牧刘表。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带着弟弟诸葛俊在南阳卧龙岗盖房打拼,过着“乱世不请文达诸侯”的.布衣生活。但他与天下名人交往广泛,经济知识渊博,肚里有良苦用心,隐居图志,清静深远。当时的名人庞德公,把他比作一个及时腾飞的“卧龙”。汉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关羽、张飞祭拜诸葛亮。从此,27岁的诸葛亮离开了在那里苦干了十年的卧龙岗,加入了刘备的政治集团。后来官员对蜀汉丞相顶礼膜拜,爵凤武是家乡太子,死后溢满了“忠厚武侯”。所以历代诸葛亮庙都被称为“武侯祠”。
据清康熙龙岗志记载,武侯祠建于魏晋晚期,经过一代代不断的修缮和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今天,我们看到的武侯祠占地200多英亩,有150多所房屋,70多副检查对联和300多处碑文。是中国最大的纪念诸葛亮的古建筑群。如今的武侯祠基本保持了元明时期的布局风格,木质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改建或增设。寺庙依山而建,南有白河,北有紫山,地势开阔,如卧龙。庭院里竹讽刺,松柏茂密,池水清澈,景色宜人,秀丽的自然风光与大众文化景观相得益彰,令人流连忘返。
好了,各位会员,现在我们到了武侯祠的人口。你看这个石坊,高9米,宽13.5米,三门四柱,上面全是雕刻。“万世之龙”的意思是诸葛亮是人民的龙,比喻卧龙岗是龙藏虎卧的地方。大家把这第二条巷子看做“三古坊”,建于清朝,距今光年。两面刻有“汉昭烈帝三古初”和“真神侠”以纪念刘备三古南仙。正是因为刘备的真诚关怀,诸葛亮才离开隐居十年的卧龙岗,辅佐刘备,一生当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才得以称霸天下,成就帝王之业。刘备对知识和才能的尊重是真实的,而不是口头上的。这个优势真的很值得我们今天的一些领导学习!“真神”二字出自苏轼的《武后宫》,歌颂诸葛亮。“人也,神也,仙也,不知道,真的卧龙也。”看看什邡北部的卧龙湖。旁边有三棵古老的梓树。据说刘、梅和张过去常常是马,当他们照顾他们的时候。现在,猜猜1700多年前谁的马被拴在树上。
穿过三谷坊和仙人桥,直接通向山门。山门是武侯祠的正门,古朴凝重。是郭沫若先生题写在券门额头的石匾中间。过了山门,就进入武侯祠一院。庭院宽敞,古柏掩映,青砖铺盖,古朴自然。院内甬道上的“三代遗风”石坊,对应大礼拜殿。这是对诸葛亮才华和品德的致敬,可以与伊尹、鲁商、傅说等三代先贤相提并论。我们转过去看看“军事战略大师”这四个字。军事谋略原本指的是中国古代的艺术书籍《六塔》、《三策》,但后世习惯指的是用兵谋略。在这里,诸葛亮的文学策略也受到了赞扬。
亲爱的朋友们,这是大白寺,它是武侯祠的主楼。清道光三年(1823年)南阳知府行书廖金文匾,挂在大白寺正门。殿内有一幅孔明端坐的画像。他头戴黑丝绶带,手拿羽扇,神态肃穆,是东汉末年隐居儒生的典型装束。左边是他的长子诸葛瞻,右边是他的孙子诸葛尚。寺庙屋檐下的柱子上挂满了历代名人和诗人的对联和匾额。这些碑帖对联充满了世人对诸葛亮的尊敬和敬仰。
请看这一对:“鲁攀西宜兴王左奇只能以万琅琊为榜样。胜者有句俗语叫不亮,齐包书郑子丕胜门答应的也是一致的。徐元直可以培养英雄,激励他人。”。这副对联歌颂的是能帮助皇帝力挽狂澜、治国安邦的吕尚、殷易、管仲、诸葛亮,也歌颂了推荐人才的伯乐,如鲍、郑子丕、。
请看这一对:“单口产品在神爷渭滨之间,表里念着两朝恩师功勋,盖屋在子丰白水卧龙给父亲唱千年歌。”这里,质量指的是档次和档次。
新野渭滨指隐居的伊尹、鲁商。这两个朝代指的是第一任主公刘备和第二任主公刘禅。荆司马指的是诸葛亮死后司马懿的消沉。下盟子丰白水指南阳郊区的子山、白河。屈赋,即吟咏吟,讲的是齐襄曼婴儿两桃杀三士的故事,据说是诸葛亮做的。这副对联充分赞扬了诸葛亮的高尚气节和巨大成就。当年,他潜心隐逸,对智明无动于衷,恬静而深远,可以与前贤易隐、陆尚卸任前的高尚行为相提并论。他把草堂建在紫山脚下,白河岸边,对比管仲、乐毅,对比周星800的姜子牙,王罕400的张子房,就像卧虎藏龙;他不年轻,他懂天下三分,谁先做梦,我这辈子就知道自己,“草是对的”讲天下,战略决策在胸,显示出他的政治眼光和杰出的奇才;他的《模特》前后,都是那么的强烈和激烈,感动的热泪盈眶!他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努力帮助两代君主建立了蜀汉的伟大事业。
试想,正是刘、关、张三人登门造访,才成就了诸葛亮的仕途,成就了波澜壮阔的三国战史。尽管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和沧桑,但诸葛亮的威望故事却超越了大地,传遍了三国,诸葛亮的政治、军事和治国方略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诸葛亮的不朽声誉永远值得铭记。此时此刻,站在武侯祠,缅怀孔明一生的丰功伟绩,为什么不让我们徜徉于古代,畅想一番呢?我以为诸葛亮住在南阳卧龙岗,读史书,看天下,立下宏图,关心民生,在这里度过青春。一旦时运变了,皇叔照顾他,隐士就成了一对。卧龙起飞了,燃着希望,人间有三分。然而,在蜀汉的最后几年,有一个水桶是没办法的,另外,国力也不好。诸葛亮虽有一统中原之勇,六出祁山,独唱难,过劳死更是遗憾。五丈在部队因病去世。后人想想就觉得可惜。正如杜甫《蜀相》诗中所言:“三传以国事为重,传至两代。但他还没来得及征服,就已经死了,“心在朝廷,先不说前主后主,何必争襄阳和南阳?". "
武侯祠导游词14
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我们参观了武侯祠。武侯祠位于成都南门武侯街231号。今天我们的游览路线是:达门、三觉白、二门、刘备堂、文官武将廊、诸葛亮堂、刘备陵园。从北门出发,全程大概3个小时。下午5点在北门见面并登机。请记住。在参观之前,我想告诉大家几个注意事项:第一,请注意安全,爱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第二,请记住我的电话号码和车牌号码。你还记得吗?
武侯祠是中国唯一的庙宇,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和惠玲组成。刘备的陵墓建于公元223年。1000年来,损坏频繁,更换频繁。武侯祠(诸葛亮的专庙)建于唐以前,与昭烈祠相邻,供奉刘备(汉昭烈帝)。明初重建时,武侯祠并入汉昭烈祠,形成现存武侯祠。现存寺庙的主体建筑重建于1672年清朝康熙时期(康熙十一年)。1961年,被宣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建于1984年,2008年被授予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的美誉。中国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说过:武侯祠很有名气,很多人都看到了。可以说武侯祠已经成为成都的标志性景点。朋友们,现在我们的位置是诸葛亮堂。庙里供奉的是诸葛亮,他儿子孙子的镀金泥塑。你看,壁龛中间是诸葛亮的塑像。他戴着一条黑色的丝带围巾,穿着一件金色的长袍,眼睛专注于冥想。他忧国忧民、高瞻远瞩的精神,显示了一代儒家的魅力。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政治家中的杰出人物。在《三国志》、《晋书》等历史著作中,他因其政治和军事才能而受到高度评价。在《三国演义》中,他被塑造成一个近乎完美的人物,具有大智慧、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无所不能的能力。诸葛亮有多完美,有多睿智?请让我逐一分析。
首先,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诸葛亮大事小事兼顾,俯首帖耳,汗流浃背数日。他不仅承担了国家军事和政治计划的决策和宣传,而且亲自监督水利工程、桥梁、道路、房屋等工程的建设,组织养蚕、织锦、制盐、冶铁、铸币等重要事业,实行严格科学教育、忠实奖惩、重农重桑、关心民生的正确政策,逐渐恢复了蜀汉的生机。南侵,闽越和解,实行最好的国策,后方稳定。蜀汉逐渐创造了一种物质丰富、人口富裕的局面。
然后,他是一个生动的战略家。以决定刘备集团命运和三方对抗的赤壁之战为例,诸葛亮是决定战争胜负最关键的人物。孙刘联盟的建立是由他促成的;孙权反抗曹的决心被他坚定了;周瑜的群英社、蒋干的盗书、黄盖的苦计、诈计被他一眼看穿;他和周瑜共同商定了竞选的关键决定;并且可以借决定性的东风进行火力攻击。可以说,孙刘联盟离不开他在胜利道路上的每一步智慧前进;没有他,盟军几乎不可能打败曹操。
其次,他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诸葛亮非常重视装备的革新和战术的改进,创造了能熟练运粮运草的木牛马,神秘的八阵图,射力极强的弩,神奇的孔明灯笼。
以孔明灯笼为例,它是诸葛亮在北伐战争中被司马懿困在平阳时发明的,也是热气球的来历。在科技不发达的三国时代,诸葛亮仍有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热气球空中漂浮原理的人。真的是卧龙!毫不夸张地说,他是智慧的化身。
嗯,游客们,我们都认识诸葛亮。刘备的陵墓呢?我们带着悬念去下一个景点,刘备陵。
谢谢你,我的解释结束了
武侯祠导游词15
大家好,相信大家对于三国著名人物诸葛亮都不会陌生吧,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其中一个纪念他的祠堂——成都武侯祠。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国的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为武乡侯,死后谥号武侯,所以后人便称他为武侯。可能会有人问,武侯祠建于何时?恩,已经没有资料可考,但从杜甫《蜀相》中描写的“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来判断早在唐代以前就建有武侯祠。而在唐宋时代,这里分别有武侯祠和刘备庙。明代初年,祠庙合并为一体。明末,祠庙毁于战乱,现在大家要是去成都的话,看到的是清代在旧址上重建的。
大门上悬挂着“汉昭烈庙”的横匾。“汉”,是刘备政权的`称号,史称“蜀汉”。“昭烈”是刘备死后的谥号。匾额说明,这里是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又叫它为武侯祠呢?民国年间的邹鲁写过这样一首“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蜀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说,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中的威望超过刘备,人们就不顾君臣尊卑的礼仪和这座庙本来的名称。
好,我们就一起进去领会诸葛亮的魅力吧。
【武侯祠导游词】相关文章:
武侯祠的导游词09-20
武侯祠的导游词08-03
武侯祠导游词06-14
武侯祠导游词「精选」06-10
汉中武侯祠导游词10-19
陕西武侯祠导游词12-28
成都武侯祠导游词05-17
南阳武侯祠导游词09-26
武侯祠导游词15篇07-15
武侯祠导游词(15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