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导游词

时间:2024-10-16 04:31:38 导游词 我要投稿

岳麓书院导游词14篇

  作为一位出色的导游人员,常常需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是我们引导游览时使用的讲解词。那么问题来了,导游词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岳麓书院导游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岳麓书院导游词14篇

  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1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欢迎来到风景秀丽的岳麓山,参观世界闻名的岳麓书院。今天,我“客串”学院导游,带领大家踏上这非凡的文化和学术之旅!

  眼前这个“风水宝地”,是长沙古城学术氛围最浓的地方——岳麓书院。这是一个安静优雅的庭院,有着几千年的辉煌历史。背后是一种氛围和智慧,是几代学生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一个个文化梦想。庭前,轩下,檐上,那个梦从唐朝就一直延续着。不如你闭上眼睛,尽情感受一下这里冷风的味道,和其他地方大不相同——那是千百年不变的书香气息!

  岳麓书院是明清时期一座古朴典雅的古建筑群。它位于岳麓山青峰峡口,静静矗立在参天古树的树荫下。每一次走进庭院,每一块石碑,每一块砖头,每一扇雕花的窗户,都隐藏着意味深长的文化品位,是一所享誉海内外的“千年学府”。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松阳书院、绥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是宋明湖湘学派和理学的发源地。现在,让我们跟随古圣先贤的脚步,走进书院永恒的文化氛围。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布局采用中轴线对称、深度多元推进的庭院形式。一门、正门、二门、讲堂、御书楼等主要建筑集中在中轴线上,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和祭祀庙宇布置在两侧。在学院的花园里,小桥流水和假山回廊与演讲厅形成了一幅自然的画面。儒道互补,庄重典雅,是岳麓书院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精神之美。

  挂“千年大学”牌匾后,头门是和泰,内墙两侧的墙上有一个金色的汉字——“福”、“寿”,遥相呼应。

  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学院门口。宋真宗岳麓书院的御用牌匾就挂在它的正上方,而“天下唯楚才盛”的历史名联,则巍然挂在大门上,诉说着岳麓书院是天下最辉煌之地的历史事实。大门两侧放置的一对汉白玉鼓的双面浮雕是珍贵的艺术品。

  现在,请让开。有两把红木雕花椅子的地方,就是“讲堂”。报告厅是学院的核心部分,位于学院的中心。在讲堂的中央,有一个一米高左右的长方形论坛,古代的'老师在那里授课。上面放着两把红木雕花椅子,是为了纪念和朱两位大师在祭坛上的发言,这意味着两个大师是平等的,无论秋天的颜色。主席台后面有一个木屏风,上面镌刻着“岳麓书院记”,是山长张世写的。本文的内容其实就是古代岳麓书院培养人才的指导思想。

  讲堂的两面墙上嵌有“忠孝老实节”的石刻,据说是朱所作。这四个字,其实是整个封建社会岳麓书院的座右铭。在讲堂的正面侧墙上,也有“正直、统一、严格、谦虚”四个纪念碑,与“忠孝、诚实、荣誉”的纪念碑相映成趣,书院的灵魂永远清晰明了。

  岳麓书院不仅有读书讲学的地方,还有三层楼,即“御书楼”。帝国图书大厦就藏在讲堂的屏风墙后面,现在有六万多本书。现在是湖南大学的古籍图书馆。

  岳麓书院的砖瓦闪耀着千年凝结的智慧,带给我们的远不止是视觉和精神上的震撼。这个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传说,将影响和指导我们的一生!

  欣赏完这些深院,我们的旅行今天就要结束了。谢谢合作,期待下次交流!谢谢你

  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2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干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有一干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干年学府”之称。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好,现在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文化气息吧。

  从岳麓书院的这幅平面图上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

  这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上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栻就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簏书院的大门,请大家抬头看一下,大门上“岳麓书院”这块匾,这是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才”是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是出自论语,那么这一幅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做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汇粹之地的历史史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这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诚所撰写的。毛泽东青年时曾入居学院的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大家再过来看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休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休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

  最里面的这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那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宋朝时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薯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

  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一米的长方形讲坛,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了二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栻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而设的,当年二位汇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朱张两人当时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

  下面我们将要参观的是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

  好了,我们今天的游览也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于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了解,谢谢大家。

  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3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的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7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上面大家所见到的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1010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赫曦台、讲堂及御书楼等处。

  沿着中轴线,我们便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原先的大门在江滨牌楼路一带的,旧称“中门”,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大门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间进行过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将军门式的结构,五间硬山顶。

  穿过大门,我们就来到了二门,在二门的门额上悬来“名山坛席”匾,这里的名山反映的是南岳衡山,因为衡山的72峰,回雁为首,岳麓为尾,“麓”为尾的意思,即南岳的最未一峰。

  岳麓书院因山而得名,岳麓山也因为有了岳麓书院而更加的有灵气;“坛席”即席位,除地为坛,上设席位,以示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两旁的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说岳麓书院被浩瀚青翠的树林所掩映,藏在地大物博的`岳麓山之中。这样的环境正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难怪乎岳麓书院能够培养出如此多的名人大家。

  在二门的背面有一匾:“潇湘槐市”,“槐市”为文化市场,是汉代读书人聚集的地方,“潇湘”泛指湖南,“潇湘槐市”是说岳麓书院是湖南文化名人、士子学者聚集的场所,引申为岳麓书院人才之盛,就有如汉代槐市之盛。

  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我们今天讲解的重点,是最能体现岳麓书院作为教学作用的地方。讲堂又称“静一堂”或“忠、孝、廉、节”堂,历史上有8次重建,30余次小规模的修缮,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年间重建,又经过同治年间的大修后遗存下来的。

  下面我们将参观岳麓书院建筑三大功能的最后一部分——祭祀部分的建筑,它们位于中轴线的右侧。

  中轴线右侧上面部分主要是祠庙建筑群,它是岳麓书院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的人物,一般为书院所尊奉的学派代表人物、文化名流、建设功臣、有恩于书院的地方长官、知名山长以及著名学生,通过对他们的祭祀,达到端正学统,整束学风、启发后人的目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种榜样教育。

  现在我们来到了文庙,文庙原称孔庙,是专门供奉儒家圣人孔子的地方,文庙对于岳麓书院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历代都有严格的礼规,要求师生都要遵循圣人的言行行事,每月的初一、十五,山长要带领学生一一朝拜,每年春秋两季举行两次大的祭典活动,地方长官也得参加,场面极为壮观。

  岳麓书院是目前国惟一一所还在招收学生的古代书院,文庙两侧的廊屋现在已经是书院在读研究生们的教室。

  穿过大成门,我们今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

  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4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国家4A级风景名胜的岳麓山风景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脍炙人口的梁山伯与祝音台的'神话故事就发生在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所以,我们才决定把全家暑假旅游的第一站定在这里。

  岳麓书院的正门正对着岳麓山的爱晚亭。而最吸引我们的是门上所书的“岳麓书院”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令我不禁肃然起敬,感叹着祖国的书法文化。大门两旁悬挂有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我们进了大门后,里面的美丽风景美不胜收,十分夺目。书院周围绿树环绕,空气清新,大大消减了刚才的庄严气氛。两座石桥横跨在溪上,伴着潺潺的流水。首先我们参观了碑廊,里面有大量的碑匾,比如,“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等等,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历史文化。

  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5

  中午,火辣辣的太阳让人很不舒服,但我的心情却异常激动,因为今天,我又将迎来一场旅行。1:40,我登上了去长沙的飞机。

  三点半,飞机开始下降了。在模糊的云层下,我逐渐地看清了这个陌生城市的真面目。地面上是一片片绿色的田野,中间有几条蓝带,应该是几条潺潺的小溪。几座房子立在稻田中央。我的遐想还没有结束,飞机就在一阵轰鸣声中降落了。我们下了飞机,匆匆拿完行李,导游已在出口外等候。我们出了机场,一股新鲜的空气扑面而来,里面还夹杂着些许清鲜的露水气息。这里路旁的树木绿的新鲜,绿的透亮,绿的令人心旷神怡。上了车,我们就前往第一个景点——岳麓书院。

  经过50分钟,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这个书院的名气可不小,它是中国古代著名四大书院之一;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在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经导游说,目前湖南几个较好大学的前身都是它呢!我们进了书院的大门,首先看见了一道门,上面有一幅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横批就是“岳麓书院”。这对联还有一段故事呢!这幅对联是很早以前题的,1643年书院毁于战火后,只留下了一边“惟楚有才”,另一边不知去向。现在的下联是修建书院的人随口对的,最终就题写在门上了。这幅对联的意思是“楚国有许多有人才的人,而这里是最多的”。跨过这道门,还有一个二门,也贴了一幅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接着,才到了讲堂。这讲堂上面讲过课、听过课的古代贤人都不少,比如说朱熹、王阳明、张轼等都曾当过这里的老师,左宗棠、曾国藩、熊希龄等等都在这里求学,可真是人才辈出呀!讲堂门前挂了一块匾,里面挂了两块匾。门前的匾写的是“实事求是”,这不但是人的一种品质,还是一种基本素养,岳麓书院也把它作为院训。而讲堂里的两块匾分别是“学达性天”,它是康熙皇帝御赐的';还有一块是:“道南正脉”,是乾隆皇帝御赐的。讲堂有一个台子,上面摆着两把大交椅和一张桌子,是老师讲课用的,正后方题有《岳麓书院记》。可是下面却空空荡荡,怎么没有学生的座位呢?原来,古代的学生都是席地而坐听老师讲课的。讲堂里,还有许多书法、碑刻、匾,都是历代山长(相当于校长)或著名学子成名后题写的。接着,我们看了学生的自修室、师生的寝室。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这书院得名“岳麓书院”,是因为修建在岳麓山脚下。所以,这里的空气异常清新,天空异常晴朗,书院内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漫步于小道间,让人感觉非常愉快。

  出了岳麓书院,我们返回了酒店。晚上,我们前往了长沙最繁华的步行街,虽然已经是晚上_点,但步行街仍然灯火通明,人群熙熙攘攘,比济南繁华得多。我也体会到了这个城市的另一面。

  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6

  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今天游览的是“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的潇湘洙泗——岳麓书院。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岳麓书院大门口)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7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上面大家所见到的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xx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岳麓书院平面示意图前)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赫曦台、讲堂及御书楼等处。

  (岳麓书院赫曦台上,“寿”、“佛”字前)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赫曦”的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当年,朱熹应著名的理学大师张栻的邀请,千里迢迢的从福建省的崇安来到长沙岳麓书院讲学,在长沙停留了两个多月,清晨的时候,朱熹常常和张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顶看日出,每当见到旭日腾空,霞光万丈,山川市井,万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阳中的时候,便激动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将他们观日出的这个地方定名为“赫曦”,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发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

  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注意到了赫曦台内壁两侧的两个大字:“寿”、“佛”?关于这“寿”和“佛”这两个字还有一个传说。在唐代,每年的'乡举考试后,放榜的第二天,州县的长官都要为得中的举子举行宴会,名为鹿鸣宴,因为在宴会上要歌唱《诗经"小雅"鹿鸣》而得名,这一传统一直沿袭到了明清;重返鹿鸣会,是指参加鹿鸣会的举人在六十年后再次赴宴。能够重返鹿鸣宴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在岳麓书院的历史上,以山长的身份重返鹿鸣宴的,罗典是第一人,这个传说便发生在罗典重返鹿鸣宴的这一天。

  这一天,书院格外热闹,达官贵人、名门望族都前来道贺,并且吟诗作赋一显自己的才华。正当大家正在乐着的时候,一个乞丐模样的老道想进来,守门的人拦也拦不住,老道来到厅堂,向罗典打了一揖首,说道:“众位施主,贫道也来凑热闹”。众人见他这模样,都看不起他,想戏弄他一下,叫他写几个字来看看。老道听了,知道这不是容人之地,一把就捉起堂前的扫把,沾了些黄泥,瞅准赫曦台上的一面白墙,刷!刷!就是两笔,写下了一个丈余高的“寿”字。众人看得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当回过神来的时候,老道已不知所踪了。再看这字,健笔如飞、力透骨肌,知道这定非凡人所能为,罗典后悔不已,托人四处去寻找这老道士的下落,但还是无法找到。为了弥补过失,同时也为了对称,罗典便亲自在对面的白墙上补写了一个“福”字,是一笔写成的,但这个福字的笔力就无法与“寿”字相比了。

  现在请问大家,岳麓书院除了讲学和藏书二大功能外,还具有什么?对了,祭祀性建筑群,濂溪祠我们去仰理学箅祖周赜“出淤泥而不染”的风范,四箴亭我们去读理学大成者程赜、程颢“四箴”文功,崇道祠我们去叹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张试“朱张学”的影响,文庙我们去仰慕一代圣人“风舞于雩,咏而归”的胸襟。朋友们,游览完古朴、雅致的岳麓书院,你是否还在仔细地品味这千年积淀的文化呢?

  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7

  岳麓书院之所以人才辈出,湖南之所以人才辈出,都与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思想影响密切相关,也都是“经世致用”四个字的最好体现。一个人要想有经天纬地之材,救济万民之心,则必须要在少年时刻苦攻读,完善自我。岳麓书院内广种桑树,就是提醒每一位学子都要像春蚕一样埋头苦学,终生不辍;讲堂四壁上石刻的院规就是要规范每一位学子的思想、品格乃至言行举止;书院内“实事求是”,“道南正脉”等匾额也是在告诫每一位学子都要牢记儒家传统中虚怀若谷、严谨治学的优良风尚。但埋头苦读、修身养性就算是人才了吗?不是,人才不是知识和道德的容器,他必须具有胸怀万民之心,回报社会之志,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传统教育原则就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将知识取之于书,用之于民,只有那济世救国、奋不顾身的学生才能在岳麓书院永远受到尊重和怀念。

  正因为岳麓书院本着“经世致用”的'教育原则,千百年来,它为社会、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值得永远缅怀的精英。如抗金名将游九功,改革先驱陶澍、魏源,清代“中兴之臣”曾国藩、“民族英雄”左宗棠,直至后来的谭嗣同、杨昌济、蔡锷、陈天华、毛泽东、刘少奇等三湘俊杰,无一不是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精神的伟大实践者。

  大家在游览的过程中,想必已经看到了我们湖南的改革日渐深入,长沙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这何尝又不是“经世致用”的最好体现呢!岳麓书院辟出这样一片宁静的院落,供奉理学大师和“经世致用”的圣贤,以便后人瞻仰,实在是要告诉每一位参观者,经世致用,回报社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可喜可贺的是,“经世致用”已被市政府定为我们长沙精神的组成部分,这既是对我们长沙人民过去贡献的一个总结和肯定,又将更加旗帜鲜明地指导我们每个市民努力参加到改革的大潮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想必大家参观到这里,已经体会到了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真正魅力之所在了吧!

  爱晚亭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我叫秦银燕,您可以叫我小秦,今天呢,我奖和大家一起游览四大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一起领略它深厚的人文积淀。

  爱晚亭呢是与安徽滁州醉翁亭,北京先农坛陶然亭,浙江杭州湖心亭并称为中囯四大名亭。现在,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爱晚亭大体的建筑风格。爱晚亭最初俢建于清朝乾隆五十七,由岳麓书院院长,山长罗典所创立。中国古建筑都很注重风水,讲穵阴阳五行,这在爱晚亭上有体现,我们看,这儿三面环山,林木茂盛,属木,小溪盘绕,“半庙方搪”,属水,亭子高踞土丘之上,属土。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只缺金了,于是,亭子涂以丹漆,便五行齐备,大吉大利。

  过去清枫峡遍地古枫,到深秋时节,枫叶火红,故而亭子原名“枫叶红亭”亦名“爱枫亭”。那爱晚亭的由来是什么呢?原来啊,是清朝的湖广总督毕秋帆,根据杜牧的《山行》而改名的,而爱晚亭之所以名声大噪,名例全国四大名亭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这首诗。

  好的,今天的游览就到此结束了,希望我们有缘在相见。

  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8

朋友们:

  大家好!我们今天游览的是“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的潇湘洙泗——岳麓书院。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岳麓书院是我国四大书院之首。现占地1.2万平方米,掩映在岳麓山东坡幽深的山水之中,是一座坐西朝东,由门堂、亭、台、楼、轩、斋、祠组成的古建筑群,中轴线上依次为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北侧是半学斋、文庙、湘水校经堂、船山祠等纪念性建筑、南侧有教学斋、百泉轩、麓山寺等到景点。

  各位朋友,现在让我们按照书院的建筑布局慢慢地走进那一种隽永的文化氛围。书院这个名字是唐朝才开始有的,是国家用来藏书和校典的地方,到宋朝时演变为讲学和藏书之外,稍后就具备了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岳麓书院是由潭州太守朱洞正式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经过近40年的风风雨雨的发展,大中祥符八年(公园105年),宋真宗赵恒召见岳麓山周式,御赐“岳麓书院”匾额,于是书院之称开始名闻天下。岳麓书院距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大家跨越头门,仰头可以看到的拓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洵手迹而制成的“千年学府”匾额便是明证。走进书院,映入大家眼帘的是赫曦台,有些朋友可能会纳闷“赫曦”到底有什么含义。关于赫曦台的命名,是与两位名人密切相关的。赫曦台原建于南宋时期。乾道三年(公远1167年),著名理学家朱熹从福建来到岳麓书院,与当时另一位著名理学家,岳麓书院主教张拭(代山长)进行学术交流,两位名家经常相约登岳麓山观日出,每当看到朝阳光芒四射,朱熹就对张拭说“赫曦”(就是日出光明炎盛的意思),他于是把岳麓山峰命名为赫曦峰,张拭筑台,朱熹题“赫曦台”。现在大家看到的赫曦台是清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新修建的,它呈“凸”字形结构,是典型的湖南地方戏台。大家拾级而上,可以看到台左右两壁檐上还保留有清乾隆年间修建时的戏剧故事雕塑,左边有《拾玉镯》,右边有《秋胡戏妻》等到较具有艺术价值的雕塑,可见,当时的书院的师生除了清苦的学习外,还有丰富的课余活动,儒家士人既严谨又闲适的思想也略见一斑。现在,大家请看台左边墙壁上近丈高的“寿”字,此字用二笔写成,形如龙蛇盘绕,柔中带刚,非一般人所及,所以被人们传为仙迹。关于此字的形成,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年),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在书院举行重赴鹿鸣宴宴会(鹿鸣宴指古代的地方官宴请科举考试中的考官和中试的学生的宴会,因为宴会上通常都演奏《诗经鹿鸣》从而得名。重赴鹿鸣宴是指鹿鸣宴六十年后而举行的宴会),这天,达官贵人、科场举子云集岳麓书院,大家谈古论今,吟诗作赋,热闹非凡,正当兴头,一位身穿青布青袍,脚着草鞋的老道人来到院内,自称前来赴宴,那些士人见来者只不过是一个无名老道,便不是很善意地叫他先写几个字,道人当然明白其中之意,随手拿起墙边的扫帚,伸入黄泥水中,将扫把一举,唰!唰!两笔写下丈多高的“寿”字,然后把扫帚一丢扬长而去。院长罗典在惊叹之余曾托人寻老道人,但不知下落,后来罗典在右边的墙壁上补书了一个“福”与“寿”对称。大家现在看到的“福”字用一笔写成,笔力强劲,形如猛虎下山。“福、寿”二字如龙腾虎跃,暗含岳麓书院是藏龙卧虎之地。但岳麓书院到底藏了什么龙,卧了哪只虎,我们稍后再讲。

  沿着砌石的中轴线往前走,现在我们站在书院的大门前,大家所看到的大门是明朝正德四年(公元15年)建造的,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进行过翻新,是五间单檐硬山和三山屏墙结构。大门两旁有一块汉白玉鼓形上马石,它的正面是三狮戏珠图,背面是芙蓉锦鸡图、荷花鹭鸶图,此物相传是岳麓书院的著名学生曾任两江总督的陶澍严惩贪官曹百万从曹府搬来献给母校的。大门上方的“岳麓书院”匾额我们前面已经讲过,现在请看大门两旁的千古名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幅由院长袁岘冈与贡生张中阶撰写的对联高度褒扬了岳麓书院千百年来作为湖湘文化的摇篮,孕育出多少具的经天纬地之才的英雄豪杰:被誉为“一时之英才”的抗金名将吴猎,主张“官兵一体”大败十万金兵的功臣赵方,“忠鲠可嘉,宜得奖谥”的彭龟年,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文学家、史学家魏源,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中兴将相”的桐城——湘乡派盟主曾国藩,收复新疆的爱国名将左宗棠,首任驻英法公使并保持了民族气节的郭嵩焘,“欲栽大木柱长天,慧眼识“毛蔡”的杨昌济,后来的岳麓高足陈天华、蔡和森、邓和森、邓中夏等。楚材斯盛,正和赫曦台墙壁上的福寿两字暗含的藏龙卧虎之意切合。大门之后是二门,二门至讲堂两方均为斋舍。右侧是教学斋。左侧是半学斋,教学斋和半学斋反映岳麓书院教学中“教学相长,惟教学半学”的辨证思想。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曾多次寓居半学斋从事革命活动。

  各位朋友,请继续往前走,现在我们游览的是书院的核心部分——讲堂。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的场所,是书院教学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现存建筑是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由湖南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撰写的。“实事求是”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意即从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实事求是”给青年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同志逐渐丰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这是岳麓书院文化对近代中国革命的最大贡献。大家再看讲堂大厅中央悬挂的两块流鎏金木匾,第一块是“学达性天”匾,此匾是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御赐,意思是通过学习理学可以达到恢复天性、天人合一的地步,此匾说明了岳麓书院是以理学作为办学传统,到这里来求学,可以达到学问的最高境界。第二块是“道南正脉”匾,这块匾是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御赐,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方传播后是正统,此匾高度评价了书院传播理学的地位。大家请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计时坛,这是以前教师讲课的地方,讲坛上摆有两把红木雕花座椅,这是当年两面位理学大师朱熹和张拭会讲的用物。朱张会讲,盛况空前,“马饮则池水立竭。舆止则冠冕塞途”。为经念这两位名家,长沙至今还有“饮马塘、”“朱张渡”等地名。讲堂现有八幅对联和诸如《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等大量碑言刻。讲堂右侧是湘水讲经堂,左侧是百泉轩等景点,请大家各自欣赏。党和领导人江小明、李鹏、乔石、李瑞环和胡耀帮、彭真、王震等前领导人均视察过岳麓书院并挥毫泼墨,使书院更添迷人的光彩,所以讲堂右侧有一个专门的展厅,展示党和领导人及海内外知名人士的照片和题词,国务院总理李鹏“楚材斯盛”的题词便高度评价了岳麓书院的地位。

  好,现在大家请跟我走。穿过讲堂后,一个独特的自成一体的院落呈现在大家眼前。初次游览的朋友们,可能认为到讲堂就到了尽头,没想到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座三层楼阁建筑,居于中轴线的尾端,坐西面东雄视整个书院,这就是古代的图书馆——御书楼。御书楼始建于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开始叫书楼,后来屡建屡毁,地址搬迁了好几个地方,名称也改为藏经阁、尊经阁。御书楼在清代是民间较大的一座图书馆,藏书最多的时候有用2万多卷,制定有藏书条例,管理科学而且严格。今天的御书楼仍然作为图书馆供教研人员和学生使用。现在的藏书数量已超过5万册,岳麓书院名誉院长李铁映和湖南大学顾问邓力群把自已的藏书捐给了岳麓书院。大家是否还记得刚才在讲堂右侧的展厅里参预的珍藏品,其中就职有李铁映同志的赠书。大家若想领略岳麓学子们在学习之余的审美情趣,请折回御书楼南侧的后花园去观鸢飞鱼跃,去赏竹林冬翠,去诵白云红枫,去摹麓山寺碑;大家若想缅怀岳麓院先贤圣哲们的业绩,请转身去御书楼北侧。

  现在请问大家,书院除了讲学和藏书二大功能外,还具有什么?对了,祭祀性建筑群,濂溪祠我们去仰理学箅祖周赜“出淤泥而不染”的风范,四箴亭我们去读理学大成者程赜、程颢“四箴”文功,崇道祠我们去叹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张试“朱张学”的影响,文庙我们去慕一代圣人“风舞于雩,咏而归”的胸襟。朋友们,游览完古朴、雅致的岳麓书院,你是否还在仔细地品味这千年积淀的文化呢?

  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9

各位游客:

  很荣幸能以导游的身份,和大家一齐来领略岳麓书院的魅力风光,大家能够叫我李xx,期望大家能够玩的开心,下面开始我们美妙的旅程吧!

  岳麓书院创办于北宋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它经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在清光绪二十九年,即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以后多次更名和调整,于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期间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称“千年学府”。

  门前的对联“千百年楚才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虞愚先生撰写。它概括了岳麓书院在培育人才和发展学术方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进入大门我们能够看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岳麓书院目前是国内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所古代书院。中国书院始于唐朝,当时只是藏书、读书和编书的地方。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偃武修文”政策,鼓励民间办学,书院的教育功能凸现出来,并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与政府办的官学,民间办的私学并存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当时,最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蒿阳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麓书院和长沙的岳麓书院等四所。但是只有岳麓书院延续办学千年,发展成现代的大学——湖南大学。所以岳麓书院能够说是中国教育的缩影。

  请您继续前行,登上前面的古戏台。

  赫曦台

  我们登上的古戏台,名叫赫曦台。“赫曦”字出自屈原的《离骚》,“赫”指红色,“曦”指朝霞,赫曦台原是建于岳麓山顶的观日台。南宋乾道年间,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应岳麓书院的'山长张拭的邀请来书院讲学,清晨他们一同上岳麓山顶登台看日出。之后山顶的赫曦台荒废了。清乾隆五十一年,岳麓书院的山长罗典在书院前面建了这座台。道光元年,山长欧阳厚均将此台改名为“赫曦台”,以记念朱熹和张拭。

  赫曦台石砌台基,居高开阔。在台上的左右内壁上有高约两米的“福”、“寿”二字,说到“福寿”二字,还有一个故事。

  传说嘉庆十二年乡试以后,州县长官在书院宴请中举的举人。此时来了一位脚蹬草鞋的老道人,众人见来客是个无名老道,便戏谑地叫他写个字看看。道人见状,一手拈须,一手提起堂前的扫把,沾上黄泥,写下一个丈余高的“寿”字,扬长而去,众人目瞪口呆。在看那字,健笔如龙,力透骨肌,方知遇到仙人。其后山长罗典为弥过失,也为了对称,补书了一“福”字。但这福字的笔力就大不如“寿”字。除去故事的传奇色彩,福寿也是中国老百姓的一种期盼。你看赫曦台顶部雕饰的八挂图,还有寿字、蝙蝠图案,也是象征“福”、“寿”的意思。赫曦台上的屏风正面是岳麓书院总体平面图。此刻我们看到的岳麓书院面积为两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千平方米。书院分为四个部分:讲堂及两边的斋舍是教学区/讲堂后面御书楼是藏区;讲堂后方,包括文庙和专祠,是祭祀区;左后方是园林区。这是古代书院比较典型的格局。在屏风的另一面我们能够看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张拭,明代著名理学家、心学创始人王守仁以及毛泽东留下的与赫曦台有关的诗句。说明赫曦台历史久远,已融入历代名人的文化活动之中。我们站在赫曦台往岳麓书院大门方向看,岳麓书院是以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层层递进,有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体现了我国儒家文化尊卑有序、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请您走下赫曦台。回头看赫曦台外侧前后左右两壁檐上,分别塑有〈张良进厦〉、〈老子出关〉、〈麻姑献寿〉〈拾玉蜀〉等传统戏曲故事,造型别致,形态自如;还有代表传统说中的八仙的萧、花篮等器物,都是典型的湖南地方戏台风格。赫曦台上还有一幅对联:“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上联中的“安”,指安然自得;“利”指利益;“勉”强。意思是说,治学要不论安、利、勉哪种状况,只要锲而不舍,均能到达成功的目的;下联的意思是说,要通晓天、地、人的道理,才能称得上“才”。也就是说要博学,以致成才。它表达出古代学者的人才观念,是由清代的进士,曾任湖南布政使的左捕撰写,当代书法家王超尘书写。

  大门

  岳麓书院历史经历过多次兵与火与重建,目前保存的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和基本格局。此刻看到的大门是清朝同治七年,即公元1868年重建的。门额“岳麓书院”四字为宋代真宗皇帝的题字。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即公元1015年,宋代真宗皇帝认为岳麓书院办学很不错,山长周式德行称著,个性召见周式,白拜国子监主薄,请他留在京城讲学做官。但周式心系岳麓,不想留在京城做官,请求回岳麓书院。皇帝就赐他经书和“岳麓书院”御匾,悬挂于大门正十方。岳麓书院从此名闻天下,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大门两旁一幅著名的对联“唯楚有才,于斯为盛”。相传清代嘉庆年间,岳麓书院进行大修,完工以后,门人请山长袁名撰写对联。袁名出了上联“唯楚有才”请学生应对。大家苦思不得结果。恰好贡生张中阶飘过,他吐口而出;“于斯为盛”,对的十分巧妙。山长的上联初看似乎简单,实则有难度。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才,晋实用之”。这就要求下联也出自典故。张中阶对的下联出自〈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言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都出自典故,好处关切,实为佳作。对联中“唯”和“于”都是语气助词,没有有具体好处,意思是说,楚国人才众多,而在那里尤为兴盛。这是前人对岳麓书院人才辈出的赞誉。的确,岳麓书院当时集中了一批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如朱熹、张拭、王阳明等;也培养了一大批光彩照人的优秀学生,如哲学大师王夫之、启蒙思想家魏源、军事家左宗棠、外交家郭蒿涛、维新运动领袖唐才常,以及教育家杨昌济等等。说人才兴盛,实不为过。大门前有两个大理石的门当,据说是宋代的作品。正面雕刻有高浮雕的“三狮戏球”,表示国泰民安,吉祥喜庆的意思;背面有“锦鸡芙蓉”意为“锦上添花”;其它图案如梅、兰、竹,荷花、白鹭等都反映了封建文人的世俗欲求和政治抱负。岳麓书院是古代文人建筑,它广泛应用寓意深远的雕刻、对联、匾额等装修手法,把人生哲理、传统美德、儒家教训等与建筑结合起来,营造一种人文环境,到达教育人的目的,这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征之一。大门左右两墙上也有一副当代学者的对联:“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边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上联的意思是说,无论古往今来,治理国家,都是把培育人才作为急迫的任务,切不可忽视世界的历史潮流和千年学府的作用。下联的意思是说,做学问,既有继承,有要有革新,英雄豪杰就在于能顺应时势,融会变通,试想一想,宋代的朱熹、张拭,近代的毛泽东、蔡和森,他们的治学方法,不是值得后人深思和仿效的吗大门前是留影的好地方。照完像后,请继续前行。

  二门

  进入大门以后,我们看到的是二门。它采用五间单檐悬山结构,中间开有三张门,花岗石门框;左右为过道,通南北斋舍。原门建于明代嘉靖元年,抗日战争期间曾被日本侵略者飞机炸毁,这是1984年重建的。二门门额正上方悬有“名山坛席”匾,撰者无法考证。原匾为清同治七年所制,抗日战争期间曾被炸毁,先匾为1984年复制。二门两旁有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上联出自〈尚书尧舜典〉,下联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撰联者是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的监督程颂万先生。二门过厅两边有清代山长罗典所撰的联;“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上亮点出岳麓书院的地里位置,山接衡岳,水临湘江,深山大泽,龙盘虎踞,气势非凡。下联描述岳麓书院继承孔孟学说,崇尚圣贤之道,是学习礼仪的好地方。着幅对联用22个字把岳麓书院的独特而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源远流长的儒学说传统描述得淋漓尽致,恰倒好处。大门左边有一块大型菊花石,这是湖南浏阳特产。花形是依天然石纹加工而成的,如此之大,是实不多见。进入二门后,请回头看二门背面的碑匾“潇湘槐市”。原匾为清代学监程颂万所撰书,抗日战争中被毁。先匾为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楚图南补书。“潇湘”泛指湖南,“槐市”指汉代长安城北的一片森林。当时京城的书生们常聚于此,或议论于槐树下。“潇湘槐市”指岳麓书院是湖南的“槐市”,文人、学者经常聚集于此。意思是岳麓书院人才之盛,有如汉代长安之槐市。继续往前,看到的是岳麓书院的讲堂。

  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10

各位游客:

  作为导游,我很荣幸能和你一起欣赏岳麓书院的迷人风景。你可以叫我李xx。希望你玩得开心。让我们开始美好的旅程。

  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为中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校。后来多次更名调整,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它延续了几千年,弦乐和歌曲层出不穷,所以被称为“千年大学”。

  门前对联“出才”就是源于这个现代。香雪海和日本获得了荣耀。”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鱼雨先生写的。总结了岳麓书院在培养人才、发展学术方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走进大门,可以看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岳麓书院是目前中国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书院。中国的书院始于唐代,当时只是一个收集书籍、阅读书籍和编纂书籍的地方。北宋时期,统治者推行“吴言文秀”政策,鼓励民办学校。书院的教育功能迅速产生和发展,成为一种与政府办的.官学和民间组织办的私学并存的新型教育制度。当时最著名的书院是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登封的浩阳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原书院、长沙的岳麓书院。但只有岳麓书院办了几千年,发展成了现代大学——湖南大学。所以岳麓书院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的缩影。

  请继续前进,登上前面的古代舞台。

  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11

  岳麓书院创办于北宋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它经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在清光绪二十九年,即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以后多次更名和调整,于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期间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称“千年学府”。

  门前的对联“千百年楚才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虞愚先生撰写。它概括了岳麓书院在培育人才和发展学术方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进入大门我们可以看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岳麓书院目前是国内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所古代书院。中国书院始于唐朝,当时只是藏书、读书和编书的地方。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偃武修文”政策,鼓励民间办学,书院的教育功能凸现出来,并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与政府办的官学,民间办的私学并存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当时,最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蒿阳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麓书院和长沙的岳麓书院等四所。但是只有岳麓书院延续办学千年,发展成现代的大学--湖南大学。所以岳麓书院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的缩影。

  请您继续前行,登上前面的古戏台。

  赫曦台

  我们登上的古戏台,名叫赫曦台。“赫曦”字出自屈原的《离骚》,“赫”指红色,“曦”指朝霞,赫曦台原是建于岳麓山顶的观日台。南宋乾道年间,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应岳麓书院的山长张拭的邀请来书院讲学,清晨他们一同上岳麓山顶登台看日出。后来山顶的赫曦台荒废了。清乾隆五十一年,岳麓书院的山长罗典在书院前面建了这座台。道光元年,山长欧阳厚均将此台改名为“赫曦台”,以记念朱熹和张拭。

  赫曦台石砌台基,居高开阔。在台上的左右内壁上有高约两米的“福”、“寿”二字,说到“福寿”二字,还有一个故事。

  传说嘉庆十二年乡试以后,州县长官在书院宴请中举的举人。此时来了一位脚蹬草鞋的老道人,众人见来客是个无名老道,便戏谑地叫他写个字看看。道人见状,一手拈须,一手提起堂前的扫把,沾上黄泥,写下一个丈余高的“寿”字,扬长而去,众人目瞪口呆。在看那字,健笔如龙,力透骨肌,方知遇到仙人。其后山长罗典为弥过失,也为了对称,补书了一“福”字。但这福字的笔力就大不如“寿”字。

  除去故事的传奇色彩,福寿也是中国老百姓的一种期盼。你看赫曦台顶部雕饰的八挂图,还有寿字、蝙蝠图案,也是象征“福”、“寿”的意思。赫曦台上的屏风正面是岳麓书院总体平面图.现在我们看到的岳麓书院面积为两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千平方米.书院分为四个部分:讲堂及两边的斋舍是教学区/讲堂后面御书楼是藏区;讲堂后方,包括文庙和专祠,是祭祀区;左后方是园林区。 这是古代书院比较典型的格局。在屏风的另一面我们可以看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张拭,明代著名理学家、心学创始人王守仁以及毛泽东留下的与赫曦台有关的诗句。说明赫曦台历史久远,已融入历代名人的文化活动之中。我们站在赫曦台往岳麓书院大门方向看,岳麓书院是以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层层递进,有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体现了我国儒家文化尊卑有序、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请您走下赫曦台。回头看赫曦台外侧前后左右两壁檐上,分别塑有〈张良进厦〉、〈老子出关〉、〈麻姑献寿〉〈拾玉蜀〉等传统戏曲故事,造型别致,形态自如;还有代表传统说中的八仙的萧、花篮等器物,都是典型的湖南地方戏台风格。赫曦台上还有一幅对联:“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上联中的“安”,指安然自得;“利”指利益;“勉”强。意思是说,治学要不论安、利、勉哪种情况,只要锲而不舍,均能达到成功的目的';下联的意思是说,要通晓天、地、人的道理,才能称得上“才”。也就是说要博学,以致成才。它表达出古代学者的人才观念,是由清代的进士,曾任湖南布政使的左捕撰写,当代书法家王超尘书写。

  大门

  岳麓书院历史经历过多次兵与火与重建,目前保存的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和基本格局。现在看到的大门是清朝同治七年,即公元1868年重建的。门额“岳麓书院”四字为宋代真宗皇帝的题字。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即公元1015年,宋代真宗皇帝认为岳麓书院办学很不错,山长周式德行称著,特别召见周式,白拜国子监主薄,请他留在京城讲学做官。但周式心系岳麓,不想留在京城做官,请求回岳麓书院。皇帝就赐他经书和“岳麓书院”御匾,悬挂于大门正十方。

  岳麓书院从此名闻天下,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大门两旁一幅著名的对联“唯楚有才,于斯为盛”。相传清代嘉庆年间,岳麓书院进行大修,完工以后,门人请山长袁名撰写对联。袁名出了上联“唯楚有才”请学生应对。大家苦思不得结果。恰好贡生张中阶路过,他吐口而出;“于斯为盛”,对的十分巧妙。

  山长的上联初看似乎简单,实则有难度。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才,晋实用之”。这就要求下联也出自典故。张中阶对的下联出自〈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言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都出自典故,意义关切,实为佳作。对联中“唯”和“于”都是语气助词,没有有具体意义,意思是说,楚国人才众多,而在这里尤为兴盛。这是前人对岳麓书院人才辈出的赞誉。

  的确,岳麓书院当时集中了一批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如朱熹、张拭、王阳明等;也培养了一大批光彩照人的优秀学生,如哲学大师王夫之、启蒙思想家魏源、军事家左宗棠、外交家郭蒿涛、维新运动领袖唐才常,以及教育家杨昌济等等。说人才兴盛,实不为过。大门前有两个大理石的门当,据说是宋代的作品。

  正面雕刻有高浮雕的“三狮戏球”,表示国泰民安,吉祥喜庆的意思;背面有“锦鸡芙蓉”意为“锦上添花”;其它图案如梅、兰、竹,荷花、白鹭等都反映了封建文人的世俗欲求和政治抱负。岳麓书院是古代文人建筑,它广泛应用寓意深远的雕刻、对联、匾额等装修手法,把人生哲理、传统美德、儒家教训等与建筑结合起来,营造一种人文环境,达到教育人的目的,这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征之一。

  大门左右两墙上也有一副当代学者的对联:“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边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上联的意思是说,无论古往今来,治理国家,都是把培育人才作为急迫的任务,切不可忽视世界的历史潮流和千年学府的作用。下联的意思是说,做学问,既有继承,有要有革新,英雄豪杰就在于能顺应时势,融会变通,试想一想,宋代的朱熹、张拭,近代的毛泽东、蔡和森,他们的治学方法,不是值得后人深思和仿效的吗?大门前是留影的好地方。照完像后,请继续前行。

  二门

  进入大门以后,我们看到的是二门。它采用五间单檐悬山结构,中间开有三张门,花岗石门框;左右为过道,通南北斋舍。原门建于明代嘉靖元年,抗日战争期间曾被日本侵略者飞机炸毁,这是1984年重建的。二门门额正上方悬有“名山坛席”匾,撰者无法考证。原匾为清同治七年所制,抗日战争期间曾被炸毁,先匾为1984年复制。二门两旁有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上联出自〈尚书尧舜典〉,下联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

  撰联者是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的监督程颂万先生。二门过厅两边有清代山长罗典所撰的联;“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上亮点出岳麓书院的地里位置,山接衡岳,水临湘江,深山大泽,龙盘虎踞,气势非凡。下联描写岳麓书院继承孔孟学说,崇尚圣贤之道,是学习礼仪的好地方。

  着幅对联用22个字把岳麓书院的独特而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源远流长的儒学说传统描写得淋漓尽致,恰倒好处。大门左边有一块大型菊花石,这是湖南浏阳特产。花形是依天然石纹加工而成的,如此之大,是实不多见。进入二门后,请回头看二门背面的碑匾“潇湘槐市”。原匾为清代学监程颂万所撰书,抗日战争中被毁。先匾为原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楚图南补书。“潇湘”泛指湖南,“槐市”指汉代长安城北的一片森林。当时京城的书生们常聚于此,或议论于槐树下。“潇湘槐市”指岳麓书院是湖南的“槐市”,文人、学者经常聚集于此。意思是岳麓书院人才之盛,有如汉代长安之槐市。继续往前,看到的是岳麓书院的讲堂。

  讲堂

  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北宋岳麓书院创建时,即有“讲堂”,明代称为“成德堂”,后改称“静一堂”或称“忠孝廉节堂”。讲堂檐前挂有“实事求是”匾。为民国初期湖南工业专科学校校长宾步走程撰写。“实事求是”源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校长将其作为校训,旨在教育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大厅中央悬挂两块镏金木匾:一块是“道南脉”匾,有乾隆皇帝御赐。

  这里的“道”是指理学。战国时期思想界是百家争鸣,汉武帝“废绌百家,独尊儒家”,儒家思想开始占统治地位。唐宋时期,一些儒学思想家吸取拂、道新的思想,发展形成儒家新的思想体系。其中以程颐和朱熹为代表的哲学思想称为“理学”。岳麓书院是朱熹传播理学思想的基地之一,所以此匾的意思是说岳麓书院所播传湖湘学派是理学南传的正宗。它表示了岳麓书院在中国理学传播史上的地位,是皇帝对岳麓书院传播理学的最高评价。

  此匾为原物。另一块是“学达性天”匾,由康熙皇帝御赐,意思是人通过对理的领悟,可以认知天命,达到天人和一的地步。原匾被毁,这是1983年依康熙字迹重刻。讲堂屏壁正面书有《岳麓书院记》,为南宋乾隆道二年书院主教、著名理学家张拭撰,他阐明了岳麓书院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目的的办学思想,对书院教育具有重大影响。

  该文由湖南大学校友、湖南省书法协会主席周昭怡1983年书写。屏壁背面刻有岳麓山全景图,临摹自《南岳志》。讲坛上放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访院,与山长张拭讨论《中庸》之义,开创了中国书院会讲制度之先河。讲堂壁上还嵌有许多极有价值的碑刻文物,如由朱熹手书、清代山长欧阳厚均刻的“忠孝廉节”碑;由清代山长欧阳正焕书、欧阳厚均刊立的“整齐严肃”碑;清代山张王文清撰问的《岳麓书院学规碑》、《读书法》等十数方,这些都是中国书院教育研究的重要史料。讲堂前还有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委员冯友兰先生所书对联:“唯楚有才,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此联妙在:上联两句原是本书院大门联,下联援引《离骚》中的一句话:“沅有芷兮澧有兰”,略作改动为:“沅生芷草,澧育兰花。”便成了两个对仗句。从全联看,上、下两联,各自成对。

  在内容上也有内在逻辑联系。为什么 “唯楚有才,于斯为盛”?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 “沅生芷草,澧育兰花。”讲堂右边是“今日书院馆”,陈列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书院的照片和题词,以及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的学术活动。讲堂左边有“文泉书店”游客可以购买到有关书院的书籍和其它著作。请游客自己观看。看完以后,请穿过讲堂,看到的是御书楼。

  御书楼

  岳麓书院创建初期就在讲堂后面建有书楼,后来宋真宗皇帝赐书给了岳麓书院,更名为“御书阁”。清康熙二十六年,巡抚丁思孔从朝廷请得十三经、二十一史等书籍,始建御书楼于现址。清代所建的御书楼不幸毁于抗日战争中,今天御书楼是80年代仿宋代风格重建。现在是湖南大学的古籍图书馆。前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力群同志曾将其万余册个人藏书捐赠给岳麓书院。御书楼内壁有“力群书屋”,专室保藏。我国古代藏书楼很注重防火,楼前多建有水池;房屋之间还建有高高的封火墙。

  同时,出于一种信仰,在大楼屋脊的两端常常塑有两条昂首的龙。据说这是龙的第九个儿子,名叫“蚩吻”,好吞火。以次避火灾。至于檐角的宝剑,则是因为蚩吻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啃木檐,为了防止它的劣行,就用宝剑镇住它。中国古代建筑处处浸透着传统文化色彩。御书楼两侧复廊嵌有《朱熹诗碑》、《重修岳麓书院记》等重要碑刻。看完以后,请从御书楼左侧边门进入的是园林。那里有麓山寺碑、百年轩和书院八景中的四景。进入园林,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碑廊。

  碑廊

  岳麓书院办学千年,留下了大量有价值的碑刻。碑廊中即嵌立历代遗碑13方,其中有朱熹手书的“道中庸”、“极高明”等碑,是书院的重要遗存;有新制的岳麓书院文献史料碑刻27方,这些碑文反映了历代岳麓书院的建设过程,是研究岳麓书院发展历史的重要文献,撰文者或者为著名文学家,或为书院山长,或为地方官员,或为著名政治家,他们本身在历史上都有较大的影响,因而这些碑刻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价值、为研究者和旅游者所关注。碑廊处于书院园林西面。园林有书院八景中的“竹林冬翠”、“曲涧鸣泉”、“碧沼观鱼”和“花墩坐月”四景。您可以慢慢品味和寻找。沿碑廊前行,前面能看到时务轩。

  时务轩

  时务轩是为纪念时务学堂而建的纪念性建筑。清朝末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为推动湖南新政可,在岳麓书院山长王先谦及谭嗣同等人的活动下,湖南巡抚陈保缄、学政江标、按察使黄遵宪于光绪二十三年上奏朝廷,设时务学堂于长沙小东街,熊希龄为学堂总理(校长),梁启超为中文总教习,学堂昌盛一时。著名学生有范源濂、蔡锷、方鼎英、杨树达、唐才中等人。戊戌变法失败后,湖南巡抚陈保缄等人被革职,时务堂被迫停办,后改为求实书院,光绪二十八年改为湖南大学堂。次年与岳麓书院所改之湖南高等学堂合并。轩内现嵌有梁启超《时务学堂古址碑,该碑为民国二十四年梁启超重游时务学堂旧址所书,另有李肖聘、李况松、陈云章、黄曾莆等人的碑刻。出了时务轩,右边有一座小亭,那是著名的麓山寺所在地。 麓山寺碑

  眼前的这个小亭内藏着我国书法史上著名的麓山寺碑。碑文内容记录了麓山寺历史沿革,是在唐开元十八年,由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篆刻家李邕撰文、书丹并雕刻。因其文、书、刻三者俱佳,故有“三绝碑”之称。碑侧碑阴有宋带大书法家米芾的题刻。麓山寺碑是我国现存碑刻中影响较大的一块唐碑,也是长沙现存时间最早、价值最高的碑刻。李邕官至汲郡、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故麓山寺碑又有北海之称。《麓山寺碑》也是他行楷书的代表作品之一,笔致挺拔,气势纵横。麓山寺碑对后来的书法家影响较大,历代许多大书法家都至岳麓山临习瞻仰,碑后至今尚留有部分书法家的手迹。许多书法家都以见到此碑为荣。因《麓山寺碑》享有盛名,历代欲取此碑的人甚多,清代嘉庆年间,有达官遣官前来拓取,因不得其法,隧使名碑碎裂,留下了千古遗憾。当时长沙知府沈廷英得知后,亲赴现场,和沙灰集其残片94片,另嵌碑亭内壁之上。1950年麓山寺碑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离开麓山寺碑,前面那座伴水而建的建筑是百泉轩。

  百泉轩

  这座伴水而建的建筑叫百泉轩。这是历代山长居住的地方。百泉轩始建于北宋之初,地处岳麓山清风峡谷口,溪泉荟翠,是岳麓书院风景绝佳之地。历代山长爱溪泉之妙,筑轩而居,享尽自然的天籁之音。元代著名理学家吴澄作《北泉轩记》,说百泉轩前溪泉:“如雪如冰,如练如鹤”。南宋乾道三年,朱熹访院,与山长张拭“聚处同游岳麓”,“昼而燕坐,夜而栖宿”,都在、百泉轩中,相传二人曾在此论学三昼夜而不息。倚水边的石栏,观锦鲤在水中戏游。这是岳麓书院八景之一:“碧沼观鱼”。

  教学斋

  您现在来到了教学斋。这是古代学生居住的地方。现存的建筑为1993年书院改学堂时改建。“教学斋”斋名出自《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居民,教学为先”。里面设有读者服务部和编钟古乐演奏室。您可以进去休息以下,购买岳麓书院和湖南的旅游纪念品,欣赏20xx那前楚国的古编钟演奏的民间音乐。

  半学斋

  现在我们来到半学斋。这是古代教师居住的地方。“半学斋”斋名源出《尚书-说命下》,含有教学相长的意思。目前半学斋设有岳麓书院的历史及人才陈列室。毛泽东同志早年曾和蔡和森寓居半学斋。现也设有专门展室以示纪念。 文庙

  岳麓书院文庙位于书院左侧,由照壁、门楼、大成门、大成殿、两庑、崇圣祠、明伦堂等部分组成,自成院落。自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家”以来,教育界开始祭祀祠孔子。北宋时期岳麓书院曾建礼殿于讲堂前,内塑孔子及十为哲人像,画七十二圣贤图。南宋乾道元年改礼殿为宣圣殿。明弘治十八年,更名为大成殿。明朝正德二年迁于现在的地址。天启四年重修,正式称为文庙,其规格与各郡县文庙相当。

  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12

  各位朋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够作为这次游览的导游。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啊,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睢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好了,现在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从岳麓书院的这幅片平面图上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这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起来到岳麓山上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轰轰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就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请大家抬头看一下,大门上“岳麓书院”这块匾,这就是宋真宗御赐的,请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唯楚有才,于斯为盛”。上联为楚有才是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是出自论语,那么这一幅对联也就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第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史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这是民国初期湖南公专校长宾步诚所撰写的。毛泽东青年时曾入居学斋,实事求是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使实事求是成为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大家再过来看一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就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指的是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最里面的这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那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

  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宋朝时的一种称法。理学。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一米的长方形讲坛,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了二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拭和朱熹这来两位大师而设的,当年二位汇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俩人当时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

  下面我们将要参观的是书院作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

  好了,我们今天的游览也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了解,谢谢大家!

  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13

  岳麓山故迹很多,山一脚下有岳麓书院,建于公元九七六年,迄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南宋的理学家朱熹在此讲过学。清风峡是岳麓书院后面一条幽静美丽的峡谷。一线清泉。西池碧水,万木清秀,美不胜收。有名的.爱晚亭就在这清风峡中,此亭原名爱枫亭。四周枫树漫山,风景绝佳。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来此游赏。依唐人杜牧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将亭名改为爱晚亭。

  犜缆词樵菏俏夜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约958年)智睿等二僧办学。北宋开宝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犜缆词樵鹤源戳⒁潦迹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北宋真宗皇帝召见山长周式,颁书赐额,书院之名始闻于天下,有“潇湘洙泗”之誉。南宋张式主教,朱熹两度讲学。明代中后期,明世宗御赐“敬一箴”,阳明心学和东林学派在此传播和交流,明清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王夫之在此求学,清代,康熙和乾隆分别御赐“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额。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牫建筑文物外,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14

各位朋友:

  大家好很高兴能陪伴大家一起游览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长沙市面上湘江西岸的岳麓山,是南岳 山七十二峰之尾,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胜景岳麓册集名院、名亭、名寺、名宫、名泉、名木于一体,自然风光奇、珍、幽、美,人文景观独、特、亮、丽,清风峡、爱晚亭、麓山寺、白鹤泉、蔡锷墓、黄兴墓、禹王墓、云麓宫、岳麓书院等近百处景点,处处诱人。

  现在,来到的是岳麓山的核心景区——清风峡。

  这里林档繁茂,绿树成阴,溪涧绕流,三面倚峰,景色美中夹秀,令人陶醉。

  从清风峡到山顶,保存了大量的原始次档林,共有植物977种,其中555种为野生种子植物,奇花异草,随处可见。

  据专家统计,山中有许多古树名木,稀有濒危树种有皂夹、银杏等。

  整个岳麓山上,树龄最大的是位于古麓山寺的一株罗汉松,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其次是云麓宫旁边的古银杏,树龄超过1000年季军则是古麓山寺前门的元代樟树,树龄在700年左右。

  另外,在爱晚亭周围还有许多明清时期的枫树。

  最有文化特色的当属岳麓书院里的古桑树和古槐树,因为古代人将读书的地方称为“桑槐之地”,因此院内遍栽这两种树木,形成了特有的植物文化。

  据统计,长沙市的氧气供应量,有五分这一来自岳麓山的草木,真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天然氧吧101贝考导游证考试“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岳麓册虽然不高,但确是一座文化底蕴浓厚的名山,山上列为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15处。

  麓山寺之古,岳麓书院之深,云麓宫之清,黄兴、蔡锷墓之烈,无不令人神往。

  所以也有人称岳麓山为“人文名山”。

  在清风峡口,高耸着中国中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

  爱晚亭始建于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即公元1972年,创建者是当时的岳麓书院山长、大学者、教育家罗典。

  过去,清风峡中遍布枫林,所以罗国营企业定亭名为“红叶亭”,又叫“爱枫亭”。

  后来湖广总督毕沅觉得这里的景色十分切全诗人杜牧的那首诗《山行》,就更名为“爱晚亭”了。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的确,到了晚秋时节,岳麓山山顶云雾缭绕,爱晚亭四周枫叶红如火、艳丽如炽,将诗中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现在,可以看到爱晚亭的全貌了。

  它坐西朝东,四周山峦耸翠、怪石嶙峋,左右溪漳环绕,山、树、溪、石各展风流。

  爱晚亭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古典攒尖顶亭子。

  它有两套顶棚,称为“重檐”,显得气垫雄浑它的屋顶采用四条斜脊,称为“四披”,表现稳重端庄之美攒尖顶使得亭子有一种向心的凝聚力。

  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理”、重“立身”、重“中庸”、重“大一统”等儒家思想在古建筑学上的体现。

  同时,亭子的`檐角呈反凹曲线向上飞翘,使原来厚重下沉的有了一种活泼、飘逸的感觉。

  加上丹柱碧瓦、白玉护栏和彩绘藻井,全面展现了这座百年名亭的古朴之美。

  爱晚亭既是名胜古迹,也是革命圣地。

  同志青年时期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的和工工作期间,经常同蔡和档、罗学瓒、张昆弟等挚友一起登临爱晚亭,“指点江山,激扬发字”,有时甚至通宵达旦。

  当时的新民学会成员周世钊老人回忆这段时光曾经赋《踏莎行·秋日游爱晚亭》一首:碧涧鸣琴,红林供画,一山秋色多潇洒。

  为寻旧迹上芳亭,早接英风忆黉舍。

  身在山中,心忧天下,凭栏熟计连朝夜。

  菜根为饭草作鞋,要将历史从头写。

  正因如此,1952年重修爱晚亭时,当时的湖南大学样长李达请毛主席为亭题名,毛主席欣然提笔写下了“爱晚亭”三个大字,就是现在亭子门楣上的这块匾。

  大家现在看到亭术上有副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

  ”这是爱晚亭的修建者罗典所题,表现的是爱晚亭当年的风姿。

  长沙市与日本鹿儿岛市结为友好城市时,爱晚亭作为古城长沙的象征,仿建到日本,从而成为中日友好的信使。

【岳麓书院导游词】相关文章:

岳麓书院导游词10-02

【经典】岳麓书院导游词04-04

岳麓书院导游词优秀11-30

岳麓书院导游词范文04-09

岳麓书院导游词「汇总」11-28

岳麓书院经典导游词最新01-29

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02-25

岳麓书院导游词(英文)09-03

岳麓书院导游词范文(优)05-13

岳麓书院导游词13篇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