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导游词(必备15篇)
作为一名旅游从业人员,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导游词,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如何把导游词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桂林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桂林导游词1
亲爱的旅客朋友们:
Helo!我叫xx,我是你们这一次游览的导游。今天,我带领大家去世界文明举世瞩目的'桃花源游览。希望大家好好观赏先辈给我们留下的名胜古迹!
桃花源位于常德市西南部,东晋诗人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使桃花源名扬天下。千百年来,桃花源以其幽静秀美的独特风貌,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曾令多少游人迷恋,陶醉!这里的景色如此优美。桃花盛开,勃勃生机,宁静优雅,顿时使人飘飘渺渺、若已成仙。现在我们一起慢慢享受这大自然的美景,当大家沉浸在“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之意境时,自会有一种幽深恬静之感。
桂林导游词2
古东丛林瀑后台区位于桂林市灵川县大圩古镇南,在桂林至冠岩旅游公路的8公里处,是一个新开拓的旅游景区。景区是以地下涌泉搜集形成的多极串通瀑布,瀑布比漓江水位还高180米,尚能喷涌,也是一个因钙活化沉积浸染可逐渐长高而改变景色的瀑布。
九级瀑布形态各异,有的如鸳鸯戏水,有的如蛟龙喷水,有的在长满青苔的岩壁上,瀑水如布,水纹清楚可鉴,呈白色透明状,如同喷雾行云;有的水流齐集下注,跌入深潭溅起层层水雾浪花,如同细雨蒙蒙,瀑布台湾林木葱郁,荫蔽清幽,水质清洌透明,风凉甘甜。
地下泉形成的多级瀑布、亲水爬瀑玩法、三千亩红枫山径。
古东瀑后台区是是今朝海内独一的一处由地下泉涌行成的多级串联瀑布。因为水中的碳酸钙含量极高,钙化沉积浸染而使瀑布面逐渐长高,其源头的海拔在比漓江水位还要跨越180米的环境下,另有泉水喷涌,堪称事迹。
爬瀑布瀑布共形成九级,形态各异。其最吸引旅客的.处所,是由于它差异于其他瀑布只能远观,而是可以在瀑布中逆流而上,爬上山顶。“爬瀑布”之旅如在水中攀岩,水缓处水流轻抚脚背,如趟溪流;水急处没至大腿,此时则需团队相助才可攀顶乐成。在炎炎夏日,“爬古东”成为大人们的亲水玩法,吸引浩瀚旅客前去一试。
丛林景观瀑布地址的山脚下为一片亚热带雨林,林中藤曼垂壁,森林险境,形成了一个天然生态旅游参观风光区,令人有回归天然的密切感。
每年暮秋时节,山上三千亩的红枫林,使漫山红枫,层林尽染,感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境。
桂林导游词3
叠彩山旧名桂山,位于桂林市区东北部,滨临漓江。叠彩山与城中的独秀峰、漓江畔的伏波山鼎足而立,同为城内的游览胜地。叠彩山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由明月峰、仙鹤峰和四望山、于越山构成,横亘市区,景致美妙,又易于攀缘,为桂林山景中的一个热门。
叠彩山位于桂林市中心偏北部的漓江西岸,与城中的独秀峰,漓江畔的伏波山鼎足而立。山体总占地10.8万平方米,因为越山、四望山、明月峰与仙鹤峰4峰构成。仙鹤峰海拔253.6米,由3.6亿年前沉积的石灰岩和白云质灰岩构成。山上岩层呈厚层、中厚层及薄层状,眺望岩层相叠,唐代元晦《叠彩山记》记实:“山以石纹横布,彩翠相间,若叠彩然,故觉得名。”又因山上桂树成林,金秋时节香溢满城,又名“桂山”;另外,明月峰山腰有一个四序生风的洞,因而又得名“风洞山”。
叠彩山势由西向东,跌荡升沉,嵯峨挺秀。山间萝悬绝壁,藤绕苍岩,古树富强,四序常青;每座山峰间均有石阶相接,利便游人攀缘峰顶;景区内有正气凛然的仰止堂,“清冷天下”风洞,揽山光水色之秀的`望江亭、迎风楼,山东麓有木龙古塔、古渡,仙鹤峰上有碧霞洞,山麓有临江上下岩,于越山顶有于越亭阁,明月峰顶有拿云亭等。
进叠彩公园大门,抬级而上数十步即达到叠彩亭。此时可瞥见明月峰崖壁上“石纹横布,彩翠相间”的石刻,亭西石壁上明人刻有“山河会景处”。亭东小山即于越山,山顶有于越亭;山下东面有康岩,北面山腰有素洞,是清末康有为(字长素)到桂林讲学,住在叠彩山,到这里搜岩时定名的。
桂林导游词4
各位朋友、各位来宾:
大家好!
漓江,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瑰宝,是中国锦绣河山的一颗明珠,是桂林风光的精华,早已闻名遐迩,著称于世。漓江位于华南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属珠江水系。漓江发源于"华南第一峰"桂北越城岭猫儿山,那是个林丰木秀,空气清新,生态环境极佳的地方。漓江上游主流称六峒河;南流至兴安县司门前附近,东纳黄柏江,西受川江,合流称溶江;由溶江镇汇灵渠水,流经灵川、桂林、阳朔,至平乐,汇入西江,全长437公里。从桂林到阳朔约83公里的水程,称漓江。
漓江两岸的山峰挺拔,形态万千,石峰上多长有茸茸的灌木和小花,远远看去,若美女身上的衣衫。江岸的堤坝上,终年碧绿的凤尾竹,似少女的裙裾,随风摇曳,婀娜多姿。最可爱是山峰倒影,几分朦胧,几分清晰。江面渔舟几点,红帆数页,从山峰倒影的画面上流过,真有“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的意境。百里漓江的`每一处景致,都是一幅典型的中国水墨画。
漓江自桂林至阳朔83公里水程,她酷似一条青罗带,蜿蜒于万点奇蜂之间,沿江风光旖旎,碧水萦回,奇峰倒影、深潭、喷泉、飞瀑参差,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人称“百里漓江、百里画廊”。是广西东北部喀斯特地形发育最典型的地段。
桂林市附近,河谷开阔、平缓,伏波山、叠彩山、象山、穿山、塔山等皆平地拔起,四壁如削,奇峰罗列,气势万千。
岩溶槽谷平原中,秀山丽水相辉,景色清幽。桂林至阳朔之间,是岩溶峰林峰丛地貌,河流依山而转,形成峡谷,景致也最迷人,尤以草坪、杨堤、兴坪为胜,有浪石起奇景、九马画山、黄布倒影、半边渡等美景。倒影是漓江一大奇观。江水赋予凝重的山以动态、灵性、生命,同时把人带进神话的世界。漓江兼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还有“洲绿、滩险、潭深、瀑飞”之胜。江中多洲,岸边多滩,乱石遏流,浪回波伏,茂树环合,翠竹竞秀。漓江景观并因时、因地(角度)、因气候不同而变化。晴朗天候,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千峦百蟑,尽人眼帘。烟雨之日,岚雾缭绕,若隐若现,若断若续,一派空漾。明月之夜,群峰如洗,江波如练,若置身空灵境界,清远无限。雄奇瑰丽的百里江日长卷,使人赏心悦目,冶住陶情,净化心灵,弃俗绝尘。可以说:“漓江神秀天下无”。
古今中外,不知多少骚人墨客为漓江的绮丽风光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优美诗文。唐代大诗人韩愈曾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来赞美这条如诗似画的漓江。您漫游漓江,尽情领略到漓江两岸秀丽的风光,欣赏到这神话般的美景,饱餐大自然的秀色,留下您一生中最难忘最美好的回忆。
桂林导游词5
七星公园位于桂林市区漓江东岸,小东江流贯其间,占地面积100余公顷,因七星山的七个山峰,犹如天上的北斗七星坠地而得名。公园内有“北斗七星”、“驼峰赤霞”、“月牙虹影”、“普陀石林”等胜景,占有山、江、洞、石之美。著名景点有七星岩、龙隐洞、月牙岩、曾公岩、骆驼山、龙隐岩和花桥、月牙楼、儿童乐园、动物园、三将军及八百壮士墓、清真寺、盆景艺苑、桂海碑林等。为桂林最大,游客最盛,历史性最长的一个综合性公园。
七星山
在漓江东岸,距市中心1000米,由普陀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4峰与月牙山玉衡、开阳、瑶光3峰组成,海拔依次为265、255、248、245、255、241、250米, 7个山尖几乎摆在一个水平上。普陀月牙,一东一西,相互连属,分布如太空北斗七星,山名以此而来。山体面积51.5公顷,以岩多洞奇著称。七星岩而外,有元风、玄武、白鹤洞和四仙岩、曾公岩等几十个岩洞。普陀山的石林,突兀峥嵘。驼峰下的盆景苑,集桂林石木之胜,苍劲挺拔,气度非凡。更为珍贵的,有隋唐以来石刻500余件。
天柱石
在七星公园西,花桥东。石挺拨矗立如柱,故有“天柱”之名。又如未放的芙蓉,亦名“芙蓉石”。石高约10米,上刻“毛泽东思想万岁”7个大字。北临灵剑江,江中矶石上筑有小亭。东南茂树葱茏,浓荫簇拥。石颠有小叶榕,亭亭如盖。天柱北面刻有崇宁五年(1106)和光绪十一年(1885)的洪水标记,是研究古代水文的重要资料。晚清著名临桂词人况周颐曾住天柱峰下,有“天柱峰下人家”小印一枚,常盖在词笺上。
花桥
在七星公园正门灵剑江与小东江汇合处,桥畔繁花似锦,小桥掩映于“满溪流水半溪花”之间,故名花桥。
七星岩位于七星公园普陀山腹,岩洞长约1100米,宽处50米,最高处20米。七星岩又称栖霞洞、碧虚岩等,七星岩之名起于宋代。该岩本为地下河床,后因地壳变动,地下河上升,露出地面成为岩洞,其后雨水长期沿岩石缝隙渗入,溶解石灰岩,并不断在洞内结晶,从而形成许多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形成蔚为奇观的自然景致。七星岩如今是桂林最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
普陀山
位于七星公园内,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峰组成。因唐时山前建寺供奉普渡众生的观音,故名普陀山。山西南麓有元风洞,数九寒天,外冒暖气;盛夏酷暑,凉风习习。山上芳草如茵,翠柏浓郁,古木参天。从山门拾级而上,蝉噪鸟鸣,林静山幽。山腰有普陀精舍,飞檐门拱,琉璃朱饰,素负盛名。往左过碧虚岩、真武阁、四仙洞,即到斐声中外的七星岩,往右继续登山,则有为抗日捐躯的三将军及八百壮士墓。普陀山有历代石刻100余件,著名的有唐颜真卿亲笔榜书“逍遥楼”、宋李彦弼《湘南楼记》以及“龟蛇合一”浮雕等。
普陀山门
在普陀南麓,建于1972年。登上普陀山的第一道大门,是仿亭式的建筑,由一堵通花矮墙分隔着山体与平地,中间开一个圆形拱门,上面是硬脊翘檐坡顶,绿色琉璃瓦,高4.5米,长6.7米,深4.6米,面积26.8平方米。门上悬挂着“普陀山”的匾额,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分挂两侧,整个山门掩映于古树浓荫之中,显得更加清幽、寂静。
摘星亭
位于海拔248米的七星山天玑峰顶,单檐、8柱8角,混凝土结构,长宽各5.2米,高6.5米,面积27.04平方米,建于1958年。摘星亭是七星山7座山峰唯一的高亭,立于亭上,可以旷观。东可眺尧山、天圣、屏风、猫儿山;北可望虞山、叠彩、仗波、老人诸山及清澈的漓江;西可赏象鼻、南溪诸胜,故曾有“旷观亭”之名。
护碑亭
在普陀山南麓山门东侧。1974年兴建,以保护同刻在阴阳两面的唐颜真卿书“逍遥楼”和宋李彦弼的《湘南楼记》珍贵石刻,故名护碑亭。因“逍遥楼”出自大家手笔,碑亭又被称作“逍遥亭”。亭高4.5米,长6.7米,深4.6米,面积30.6平方米,为钢筋水泥结构的4柱、单檐、绿瓦仿古建筑,简朴、典雅,不与名碑争胜,兼有护碑、会景的作用。步入碑亭,欣赏书法艺术,浏览方志资料,兼得园林胜景之趣,实在是赏心的乐事。亭内原来还有明包裕《重修广西省城碑记》,现已他移。
文昌亭
在普陀山半山腰, “超杜净境”右侧,名取文运昌盛之意,因处浓荫耸翠之间,又名“拥翠亭”,为重檐、尖顶8角亭。原建于明,有楼,毁于抗日战争时期, 1965年在原址新建。高8米,长宽各5.7米,面积32.4平方米。亭北邻小蓬莱,东为普陀精舍,西、南有矮墙栏杆,是凭眺佳处。
元风洞
古称玄风洞,俗称劳动量荽岩。在普陀山西麓,洞口西向,高3~24米,宽2~15米,深250米,面积1945平方米。元风洞与普陀山其它洞占相通,形成空气对流,洞口有一股强劲气流,洞内空气清新。由于日照,山体热量的聚散,山洞的气温终年保持在20℃左右。洞外温度,夏日最高达39℃,冬天最低-5℃。洞内外温度相差15℃左右。洞内题刻的“温凉别况”以及田汝成的《游记》中“冬时温如火,盖阳伏之征也”的记载,准确地概括了元风洞冬暖夏凉的特点及其原因。宋诗人赵少隐曾在洞口建“来风亭”,明吕调阳曾筑“七星庵”,清改为“大贤庵”,现已无存。
忆昔亭
在普陀山博望坪八百壮土墓旁, 1946年建。以纪念抗日阵亡将士,抚今忆昔,吸取血的教训,亦名纪忠亭。高7.5米,宽5.3米,长4.2米,面积22.26平方米,为砖柱、单檐、尖顶、青瓦、方形的仿古亭,中有石桌凳供凭吊憩息。
普陀精舍
在普陀山半山腰、第2道山门“超尘净境”后的山坡上。原为普陀寺旧址, 1959年拆除全部旧建筑,重新修建,更名“普陀精舍”。精舍为红柱、粉墙、硬脊、翘檐、坡顶、绿瓦的2层楼阁式建筑。1层长17.3米,深12米, 2层长度略小,总建筑面积约为400平方米。正屋开敝,楼上四面开窗,上有观景厅。普陀岩崖壁前的天然石屏, “超尘净境”山门、普陀精舍、文昌亭、小蓬莱等一组错落有致的建筑,形成封而不闭的多变格局,登楼观赏,城市风光、山林奇趣,各呈勃勃生机。
普陀石林
在普陀半山腰的普陀精舍前,高9米,面积约150平方米,呈不等边多边形。相传,唐代地方官员在这里选石进贡朝廷,深得唐太宗李世民喜爱,视为“瑞石”,镌刻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于其上,钱藏宫中。李靖出任桂州总管时,唐太宗嘱咐他考查“瑞石”产地,得悉产于普陀山,敕命建庆林观,并御书“庆林观”赐额。普陀石林,林峰嶙峋,突兀峥嵘,最为奇美,为桂林三大石林之冠。
小逢莱
园林建筑。在普陀山半山腰,普陀精舍前,普陀石林左侧,建于光绪十八年(1892)。为亭阁式长廊,红柱、坡顶、青瓦,长16米,宽6米,顶高6.5米,建筑面积96平方米。廊西有矮围墙,可凭栏眺望城东佳景。山墙上有“小蓬莱”匾额,亭柱分悬著名教育家马君武联句: “城中佳境,常绕梦魂,叹半世飘零,遂与名山成久别;岭表旧都,屡经离乱,望故乡英俊,共筹长策致升平。”
博望亭
在普陀山天玑峰半山坳上,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8柱、单檐、翘角、绿瓦、长方形仿古亭,宽约4米,长10余米,面积40平方米左右。亭建于山脊,与米,深180米,面积2000平方米。宋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曾布,性喜访奇,元丰二年(1079)发现并开发,辟为景点。宋刘谊《曾公岩记》详载其事。曾公岩是个迷人的山体地势配合,宜于近观远眺山前山后景物,俯仰顾盼,处处入画。
栖霞亭
在普陀山四仙岩口。始建于宋,名“簪带”,刘克庄《簪带亭》有“上列青林杪,凭栏尽桂州”之句·清代重建后易名“倚岚”,后改“碧虚亭”,毁于抗日战火。抗战胜利后在原址建“栖霞亭”。1979年再新建,沿用“栖霞”之名。亭有月门,又称“步月亭”。亭为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单檐方亭、面积25平方米。底层作售票处,上层为观景亭。游人上下,若穿云步月,与碧虚阁对应。渲染了“天上人间”的意境。
玄武洞
在普陀山北半山腰,与白鹤洞相连。洞口向西北,高5~6米,宽2~15米,深21米,面积230平方米。洞呈喇叭形,前大后小。洞中有全真观,为元代所建,明改名真武阁,后因避讳又改为玄武阁,洞亦更名玄武洞。玄武客早废,抗战胜利后重盖, 拆除原格,重新修建。一偏一正,分别为45、100平方米的仿古混凝土结构,飞角、单檐,高6.5米。偏客南向,正阁西向,均有“玄武阁”匾额。从偏阁登10数级石阶,达正阁,为8柱大厅,前可凭栏眺望普陀山麓秀色,后通白鹤洞,经四仙岩,达名闻遐迩的七星岩。透过阁楼南窗,可以看见明代浮雕《龟蛇合一》。
玄武,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水神,后为道教所信奉,同青龙、白虎、朱雀合称四方四神,其形象为龟或龟蛇相缠。这座浮雕,巧妙地利用岩石的天然色泽,雕成青灰色的龟、淡红色的蛇的玄武形象。龟,水母类,披甲,有防御水火刀兵之意,表达了人民群众追求安定吉祥的愿望。
白鹤洞
在普陀山北半山腰间,与四仙岩、玄武洞相连。洞高3~4米,宽6~7米,深23米,面积150平方米,呈圆管形。洞壁石纹如白鹤飞翔,洞中一石柱,如鹤腿,故有白鹤洞之称。白鹤洞是从普陀岩、玄武洞进入七星岩的必由之路,地势较高而曲折,且洞内幽暗,通过时自卑而高、由明转暗,再出敝亮的四仙岩,给人以变幻无穷的神秘感。
四仙岩
位于普陀山西北半山腰,与白鹤洞相接,高7.3米,宽4~13米,深32米,面积约270平方米,呈穹隆形,上圆下平,北连七星岩。洞口开阔、敝亮,镌刻有摩崖作品多件,岩内有4个石笋,传说是日华、月华、星华与好事者开怀畅饮,给岩洞增加神奇色彩。宋时,岩口建有“簪带亭”,早废。1978年在原址新建步月亭和栖霞亭。
普陀岩
在普陀山半腰的普陀精舍北侧,高4~10米,宽6~9米,深15米,面积约120平方米。普陀岩南北对穿,高敝通透,形如三角卷蓬。地面为斜坡,有25级石阶,分3级坡降,中设花圃。明朝在洞中建有碧虚楼,曾称碧虚洞,楼早废。
永泉
在普陀山半山腰普陀石林旁,是一个像米臼一样的天然石穴,深约30厘米,里面有积水,即使在大旱之年,也永不枯竭,可能与地下水源相通,用以沏茶,清甜适口。
飞来石
桂林名石,在普陀山西北的寿佛洞南侧,原听月亭故址旁,因石无根,传为飞来之石。高6.4米,呈倒圆锥形,上大下小。顶平,四周凹凸不平,上有“堪语”二字,为清人余心孺所刻。
桂林导游词6
桂林山水甲天下,芦笛美景堪至佳。芦笛岩是桂林山水的一颗璀璨明珠。她位于桂林市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是一个以游览岩洞为主、观赏山水田园风光为辅的风景名胜区。芦笛岩洞深240米,游程 500米。
洞内有大量奇麓多姿、玲珑剔透的石笋、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满目,组成狮岭朝霞、红罗宝帐、盘龙宝塔、原始森林、水晶宫、花果山等景观,游客目不暇接,如同仙境,被誉为“大自然的艺术之宫”。
芦笛岩洞深240米,游程500米。约70万年前,因地下水冲刷和溶蚀,含碳酸钙的滴水、流水与积水,因水分挥发,二氧化碳重新沉淀,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奇观。自洞顶垂下的叫石乳,自地上向上生长的叫石笋,石乳与石笋连接成石柱、石幔、石枝、石花、石瀑等;一些石头中空,敲击时发出的声音清越入耳,又称石琴、石鼓、石钟;回乳石中含方解石微粒,在洞内五彩灯光的映照耀反光,便形成"钻石山"、"高峡飞瀑"等奇观。岩洞内共分"石幔层林"、"天柱云山"、"水晶宫"以及"曲径画廊"四个洞天,有"狮岭朝霞"、"高峡飞瀑"、"原始森林"、远望山城"、"盘龙宝塔"等20处景点,被誉为"大自然的艺术之宫"。
这些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是由于地下水的作用,溶解了岩石中的碳酸钙,再经过上百万年的沉淀堆积结晶而形成的,所有的景观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没有一点人工修饰,因此,芦笛岩被誉为“大自然的艺术之宫”。芦笛岩不仅拥有秀丽的景色,还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岩洞内共发现古代壁书一百七十则,不少是文人、僧侣和游览者的题名、题诗,作者来自全国各地,题材以游览记事为主。
芦笛景区由芦笛岩以及桃花江、芳莲池等水体水景和侯山组成,山水相依, 构成了一幅秀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图。
桂林导游词7
各位游客朋友:
下午好!
大圩古镇位于桂林市东南18公里处,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如今的大圩古镇依旧可见青石板铺就的老街,抬头可见沿街的骑楼和木结构的铺面,漫步在古镇内随处可见各种历史古物,处处充满着古风。
大圩古镇始建于公元220年,直至明清,这里已是南北商贾云集之地,各地商人均在此建有会馆,非常繁华。它曾是广西四大圩镇之首(其余为宾阳的芦圩、苍梧的戎圩、贵县的桥圩)。位于马河和漓江汇合处的万寿桥,是欣赏漓江及对岸螺蛳山的好地方,而桥本身也是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朝的文物。
过万寿桥后的太平门和永安门之间,是老建筑比较集中的地段,可以漫步于此,细细品味。值得一看的古迹有高祖庙、清真寺、祠堂、廖宅(东方街47号)、黄宅(民主街28号)、李宅(民主街37号)等。在解放街上,还有一处宅邸门前有两个霸气十足的盘龙柱,也可以看看。
古镇现在还保留着许多竹编作坊、草鞋作坊、传统的丧葬用品店、草医诊室、老理发店等一批古老的`手工作坊。闲着无事的老人们或是在街边看些发黄的书,或是聚集在一起喝茶打牌,平静地生活着,守望着最后的古镇。
大圩古镇大约8公里处,还有个叫熊村的古村落,可以放一起游玩,打个摩的大约10元的花费就可以了,另外四五月份的时候大圩古镇周边种的草莓可以摘的,价格可以询问当地的农民。
桂林导游词8
靖江王城也叫桂林王城,位于桂林市中心,闻名的独秀峰就挺立在王城的正中位置。远顺帝妥懽帖睦尔继位前曾在独秀峰前的大圆寺修行。朱元璋称帝封藩时,将其侄孙朱守谦封藩于桂林,称靖江王。王城就是靖江王的王府。
王城景区由明靖江王城和独秀峰构成。王城为世界重点文物掩护单元。
王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洪武九年(1376年)根基建成,至今已有630多年的汗青,故桂林王城比北京故宫建成的`时刻还早30多年。王城南北长557.5米,对象宽336米,占地面积18.7万平方米,城墙高7.92米,厚5.5米。并辟有端礼、广智、体仁、遵义4门,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城内构筑及风光有承运门、承运殿、寝宫、月牙池、后花圃等。宝善堂、清越亭、凌虚台、可心轩、玄武阁、三神祠等种种构筑齐全。御园中的月牙池可泛舟。清顺治九年(1652年),定南王孔有德抵挡不住义军的袭击,火焚王府,城内构筑化为残垣。现城墙及四门依然齐备,城内构筑为抗日战争竣事后,在原基本上仿古重建。
清朝时期,孔有德火焚王府后,王城遗址被辟为广西贡院,有号舍5500余间,因屡出状元而有名世界。现在,王城内仍保存有乾隆天子题书的《幸翰林院赐大学士及翰林等宴便阅贡院诗四首》,王城的正阳门(端礼门)、东华门(体仁门)及西华门(遵义门)上还留有其时人们传颂学子们的巨书牌楼。个中,两广总督、清朝闻名学者阮元所书的“三元及第”是表扬桂林学子陈继昌获三元及第殊荣的,“状元及第”是表扬桂林学子张建勋和刘福姚在三科会考殿试中勇夺两个状元席位的,“榜眼及第”则是表扬桂林人于建章得到榜眼(殿试第一甲第二名)。游人可到贡院陈列馆相识古代科举制度及桂林科举成绩。乡试号舍可使游人切身材会昔时学子们科举之不易。
中山驻跸处及中山不死眷念塔1921年,孙中山率北伐军驻桂林,以王城为北伐大本营。孙中山在这里的重要勾当有:接见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接管了马林关于“连系苏俄”和成立革命军校的提议;颁发了他的闻名哲学演讲《知易行难》;校阅了北伐军;建立了上苍白昼旗为中华民国国旗,并于1922年元旦在王城进行了初次升旗典礼。孙中山归天后,桂林人民为眷念孙中山,将王城辟为中山公园。王城内现存孙中山驻跸处遗址碑和“中山不死眷念塔”,眷念塔呈三角形,筑五级台阶,喻孙中山老师三民主义之精力和五权宪法。塔的三面别离有题辞:“中山不死”为谢顺慈书;“遗嘱”为张猛书;“主义常新”为莫乃群书。塔附建有仰止亭,楹联由谭延闿书,亭西有石碑“中山常在”,为廖承志书。
桂林导游词9
桂林漓江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是典型的岩溶峰林地貌。"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素以"山青、水秀、洞奇"闻名中外,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桂林漓江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千百年来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桂林漓江风景区以桂林市为中心,北起兴安灵渠,南至阳朔,由漓江一水相连。桂林山水向以"山青、水秀、洞奇"三绝闻名中外,是举世公认的世界第一流风景胜地。
人们到桂林游漓江,主要是从桂林乘船顺流而下至阳朔这83公里的.水程。这一带峰峦耸秀,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翩翩,两岸景色犹如百里锦绣画廊。沿途主要景点有象鼻山、斗鸡山、净瓶山、磨盘山、冠岩、秀山、仙人推磨、九马画山、黄布倒影、螺蛳山、书童山等。这里的景色无比秀美,单是那江里的倒影,就别有一番情趣。那水里的山,比岸上的山更为清晰;而且因为水的流动,山也仿佛流动起来。山的姿态,也随着船的位置,不断变化。漓江景色之奇还在山光水色之变化,在清晨,在中午,在黄昏,各有其姿,变化万千。尤其是在春雨迷蒙的早晨,江面上浮动着一层轻纱般的白蒙蒙的雨丝,这时的山水就更具有一种朦胧之美。
九马画山是漓江中的名山,峭壁面江而立,由于常年风雨剥蚀,岩石轮廓明显的出现许多层次,这些轮廓线条层次的明暗及色彩的变化,仿佛壁上有很多骏马,游人至此,都会一一数点。兴坪为漓江畔一古镇,此处碧水湾湾,青山逶迤,景色如画。镇前有深潭,清澈而不见底。镇后山上有株古榕,干粗数围,枝丫婆娑,浓荫如盖,别有情趣。
桂林导游词10
叠彩山位于桂林市中心偏北部,紧傍漓江西岸,与伏波山仅千米之遥。进入叠彩公园大门,即可拾级上山。叠彩山因其山石层层横断,如彩绸锦缎相叠而得名;古代山上多桂树而称之桂山;又由于山中有个四季生风的洞,又叫它作风洞山。叠彩山山体庞大,总占地10.8万平方米,由于越山、四望山、明月峰与仙鹤峰4峰组成,最高的仙鹤峰海拔253.6米。山貌奇特,翠覆重峦,佳景甚多,是市区风景荟萃之地,有叠彩亭、于越阁、木龙阁、碧霞洞、瞿张二公成仁碑、仰止堂、风洞、庭湖、叠彩楼、望江亭和拿云亭等名胜,自古有“江山会景处”之美称。
叠彩山旧名桂山,位于桂林市区东北部,滨临漓江。叠彩山与城中的独秀峰、漓江畔的伏波山鼎足而立,同为城内的游览胜地。 叠彩山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由明月峰、仙鹤峰和四望山、于越山组成,横亘市区,景色优美,又易于攀登,为桂林山景中的`一个热点。山中佳景甚多,有叠彩亭、于越阁、瞿张二公成仁碑、仰止堂、仙鹤洞、风洞、叠彩楼、望江亭和拿云亭等名胜。山上历代名人的摩崖石刻尤多,为文物的精华。若登上明月峰,驻足拿云亭,全城景色画书眼底。“一面晴风四面山,望疑仙境在人间”。叠彩山因山石如锦彩绸缎,层层相叠而得名。在清朝文人秦焕创建的叠彩亭的右角,看明月峰横断的崖壁,若“彩翠相间”的锦缎。这里是摄影“叠彩”的最佳角度。
叠彩山由于越山、四望山与明月峰、仙鹤峰组成,是观赏城区全景最佳处。明月峰为叠彩山的主叠彩山峰,海拔223米,相对高度73米。最高的仙鹤峰海拔253.6米,相对高度101米,总面积10.8公顷,位于明月峰与于越山山谷之间的叠彩琼楼今用作蝴蝶馆,其间,万蝶飞舞,蔚为壮观,琼楼内的叠彩蝴蝶馆,为我国较大的蝴蝶馆之一,分三个陈列室,展出300多种、20xx多只蝴蝶标本,并设有珍稀蝴蝶展厅,展出世界名蝶10余种,中国名蝶20余种,有许多属于国家一、二级保护类。参观叠彩蝴蝶馆,进入色彩其妙的世界,不但能获得美的享受,同时还可了解许多有关蝴蝶的科普知识。
桂林导游词11
西山公园位于桂林西部,占地约2平方公里,包括隐山和西山。西山曾是唐代的佛教圣地,西青林寺是当时南方的五大佛教森林之一。今天,山墙上有90多个神龛和200多个雕像。明清以前,鲁西南麓有一个占地700亩的西湖。荷塘月色,烟波袅袅。湖中一座精致的小山若隐若现,这是一座著名的隐藏山。没人疏浚后,它们就淤塞了。今天只开了74亩湖面,25亩荷塘。目前国内主要景点有银山六洞、西峰山、观音山、龙头山、千山、巴布什金墓、桂林博物馆、桂林熊本友谊博物馆、隐山法藏寺、西湖、九曲桥、亭台楼阁。现在它已经成为桂林第二大综合公园。
西山公园大门位于西山路东段北侧,与停车场、汽车站相对。是公园的大门,也是博物馆、西山、西湖的入口。它由一组亭子和走廊组成,建于1980年10月。正门用4根柱子、3个洞口、屋脊、青瓦和云朵装饰。门上有一块由著名书法家题写的题为“西山公园”的匾。正门东侧是一条坡顶青瓦琉璃窗的走廊,与出入口圆拱相连,圆拱东侧是售票亭。在花园的前面,有一个1200平方米的露天露台,里面有花坛。这组建筑的总面积为585平方米。整个花园大门与花园里的风景和谐而优雅。
桂林博物馆位于城市的西山公园。1963年筹建,1986年建成,1988年6月竣工,同年12月开业。是以桂林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地方博物馆。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序厅、报告厅、接待厅、资料信息室、文物仓库、8个展厅包括“桂林历史文物陈列”、“广西民族风情陈列”、“国际友人礼品陈列”、“明清瓷器陈列”等项目。藏品中有21500件文物。此外,还经常举办各种艺术作品的'展览。
桂林熊博物馆位于市区西山公园。它于1990年10月完成。建筑面积947.2平方米,纪念园1200平方米。日本住宅建筑风格。它由永久展厅、特别展厅和纪念园组成。永久展厅配有日式八折室和茶道室,还展示介绍熊本的照片和传统手工艺。专门的展厅举办两个城市之间的各种交流和展览活动。日式园林体现了熊本居民的习俗和品味。熊本博物馆是两个城市人民友好合作的结晶和象征。
西山位于秀峰区西山路东段,桂香铁路西侧,距市中心广场2公里。它由12座山峰组成,包括前山、李玉峰、西峰、观音峰等。最高峰是西峰,由3.5亿年前的上泥盆统石灰岩地层组成。西山群峰有一个峰谷,埋葬着支持中国抗日战争的苏联军队中校·巴布什金。峰谷之西为千山,山险险峻,是南北屏障;东北是垂直的鱼峰,像一条跃过水面的大鱼;西北是西山主峰。西北方向有观音峰,下面有一块危石,叫龙头峰,峰顶崎岖,又称“龙头石林”。
西山曾经是一个古老的佛教胜地。唐宋时期,这里的寺庙富丽堂皇,星罗棋布。唐有著名的西青林寺,又名炎陵寺、西凤寺;宋有《自清寺》、《千山》之见。当时的僧人名流,良男良女,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千山、李玉峰、观音峰、龙头石林中有200多尊摩崖造像,其中大部分是唐代作品。
近年来,石山绿化,花果松柏遍布,面积达39%。唐的《桂林风土》说“山山覆齿,云树映,一府胜一游”,今天真的大放异彩。
观音峰位于西山公园西侧,海拔328米,相对高度178米,仅次于西峰。这里是悬崖造像的宝库,路边有几十个佛龛,高2米,小的几十厘米。半岭有著名的毗卢舍那佛,是李实在唐条路元年(679年)修建的。佛龛为天然石窟,高3.8米,宽2.6米。喜欢一个身高1.20米,胸宽0.79米,坐在莲台上;平台高0.52米。佛旁坐着一位莲花菩萨,高0.9米。下面有“雕像”。不远处有西凤阁。西峰不仅是佛教文物胜地,也是观赏城市西部风景、建筑和云彩的好地方。
西峰位于西山公园的西面,与观音、千山、李煜连成一片峰林。位于三峰之西,高107米,东西长1600米,南北宽97米,山区82.25公顷。遥望西峰,巍然屹立于群峰之地,是西山最高峰。每到近黄昏,夕阳普照各处,是桂林八大名胜之一的“西峰夕阳红”。
西凤阁位于李玉峰山的腰部,是观赏“凤姐夕阳红”的好去处,故称西凤阁。原为木结构,建于1958年,后来废弃,现建在前址西平台,钢筋混凝土上部结构,八角单檐亭,金字塔屋顶,竹柱青瓦,高10m,长宽8.3m,面积71m2。周有一座石墙,上面是著名画家,下面是对联。“环顾千峰;”坐在亭子里”,邀请人们流连忘返,看着田野,留在林箐,探索街区和基地,彼此相爱。
前山位于西山公园的东南部。海拔357m,相对海拔207m。唐贞观年间(627 ~ 649),钱山的概念在宋代确立并重建。广西巡抚张孝祥和靖江知府李增波在观侧刻上了“前山观”三字,虽已废弃多时,但遗址仍依稀可辨。前山树木繁茂,景色宜人。宋代诗人方孝孺在给广西判刑时,修建了“碧桂林山”,并在石头上刻下四个大字,打算陪母亲死在这里。现有的通往山顶的石脊是一条蜿蜒而宁静的风景区道路。
前山建在西山公园前山之上,唐至贞年间,宋代重修。地高势大,视野开阔,是旅游的好去处。潇湘《千山观记》云:“(1166年),主路,李,立足超然亭,作观千山,而达目,目千里,气象明亮,态度各异。眼看着就走是书记的极端。”在前山的登山道旁,悬崖上有一本李增波和张孝祥写的《前山观》。现在荒废已久,遗址应该在“千山观”的悬崖边。
桂林导游词12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闻名世界的城市—桂林。很高兴成为大家的导游!我叫李安娜,大家叫我李导好了。注意喽,在游览观光时不要乱丢垃圾!准备好了吗?请随我一起来游览桂林吧!
桂林因桂树而得名,在桂林的马路两旁、街道两侧都可以看到一行行桂树。每年八、九月桂花盛开时。不论大街小巷、城里、城外,你都闻到浓郁的花香,桂林还以“山水甲天下”而驰名中外。桂林有“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特点,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之一。
桂林的山真奇呀,一座座拔地而起而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公鸡、像月亮、像骆驼……奇峰罗列,形状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哇,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在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哪,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下子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还有被誉为大自然艺术宫殿的芦笛岩和七星岩。岩洞五彩缤纷、奇形怪状的钟乳石,有的像雄狮,有的像珍珠,有的像花生,还有牛郎织女遥遥相望等等,真是千姿百态万千。步入岩洞,犹如到了仙境一般。
漓江的水真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的.流动;真是是一条美丽的的河流!各位游客,对桂林,对桂林的参观就到这里,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
桂林导游词13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伏波山位于桂林市中心漓江西岸,是一座依水傍水的孤峰,民间传说汉代伏波将军马援曾于此山射箭退敌,削石试剑,故得此名。伏波山是桂林市区的名山,登上山顶可环望城区风光,山上的试剑石是较为有名的景观。
进入伏波山门时,可看见一口五千多斤的铸铁大钟和一口“千人锅”,这是两件清代定粤寺的遗物,至今仍然完整无缺,纹饰和铭文也清晰可认。定粤寺在战争时期毁于战火,铁钟和铁锅便移置于此。
山的东面是临江回廊、伏波茶室和依崖而建的听涛阁,西面有登山石阶,可达半山亭和山顶。在山顶登高眺望,可看到桂林清秀如画的`水光山色。除外,伏波山还有癸水亭、还珠洞、米芾自画像、千佛岩等小景点,但也算不上桂林特色,大局部游客来这里,可能更多的是因为伏波山本身的名气。
山上的小景点中,比拟有意思的是还珠洞,还珠洞内有一处岩壁谓之“千佛岩”,可拾级盘旋而上。这里分布着不少唐宋摩崖石刻和佛教摩崖造像,分三层,造像面目和蔼,刻工精细。更为奇特的是还珠洞中的试剑石。这块自洞顶垂悬而下的巨石,距地面仅寸许,戛然而断,相传是伏波将军试剑所致。
试剑石又被叫做“状元石”,原由是桂林地区出过两名状元,一是唐代的赵观文,一是宋代的王世那么,据说能把拳头伸入那个缺口而恰好使得石头和地面严丝合缝的人可以当状元。通常游客即使伸不进去也会抚摸下巨石,祈求好运。
从伏波山下来,脚下石径上镌刻着桂林方言的普通话注解,煞是有趣;还有一处叫做“瘦身坊”的,几根木柱立于地上,空隙宽度不等,游人视自己胖瘦程度从中穿过,胖子就别试了,小心被卡在木柱中间。
整座伏波山其实是倚着漓江而立的一座巨岩,相对高度只有63米,整个景区很小。但是由于它位于市中心,交通很方便,门票价格也不是特别贵,介于它的名气,初来桂林还是可以去逛逛的。
谢谢大家!
桂林导游词14
银子岩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整个溶洞贯穿十二座山峰,汇集了不同地质年代的钟乳石,宛如夜空的银河倾斜而下,闪烁像银子一般的光芒。坊间流传的“游了银子岩,一世不缺钱”的说法,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去一探究竟。
目前可参观到的溶洞大约20xx米,由外自内分为下洞、大厅、上洞三大部分。沿着参观路线一路往上走,越往里越好看,也越开阔。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不同地质年代发育生长的各种乳石石柱、石塔、石幔、石瀑……仿佛进入一个光怪陆离而又异彩纷呈的世界。
洞内许多钟乳石是历经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长成的,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些天然形成的钟乳石景观大多以其形态命名,“三分形状七分想象”。景观旁边会有标牌标识,看过更觉得惟妙惟肖。最著名的景观是“三绝”(音乐石屏、广寒深宫、雪山飞瀑)和“三宝”(佛祖论经、独柱擎天、混元珍珠伞),有的壮观有的精致,在彩灯的照射下显得更加传神,拍出来的照片也非常好看。
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景观是“水镜倒影”,以水面为界,钟乳石和倒影形成完全对称的两部分,水中的倒影看起来好像深不可测。很多去过银子岩的人都觉得这里最美,水镜倒影也是银子岩拍照游人最多的地方。
景点门票中包含了讲解费用,在入口处排队会有景区的专业讲解员带领进到洞里参观。建议跟着讲解员游览,银子岩不仅景色壮观,洞内许多景观都有它的故事,看过景色听过故事才算不虚此行。
桂林导游词15
亲爱的游客们:
大家好!
我是韩笑,你的导游。可以叫我小导。我会带你去桂林旅游。请有孩子的父母好好照顾他们。当你到达时,请不要乱扔垃圾或乱涂乱画。谢谢合作。
现在让我向你介绍桂林。大家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以山险、水清、洞奇、石奇而得名。除了以上特点,桂林还是一座“香城”。八九月份去桂林,可以闻到桂花香,甚至可以喝桂花茶、桂花香酒。以后有机会可以尝尝。
现在请跟我来。你知道这条河叫什么吗?是的`,它被称为漓江。据说漓江可以进入静止状态,让你感觉不流动。绿色的和无暇的玉相比,清澈得可以看到鱼在里面游动。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山脚下,桂林的石头也很奇怪。山上的石头有的像女人抱着婴儿,有的像小狮子,有的像猴子看亲人……是不是栩栩如生?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那座陡峭的山,那里无处可呆,非常危险。
接下来是我们的山洞,忽冷忽热。冷的时候能把你冻成企鹅,热的时候能把你热成烤鸭。
我不能告诉你桂林的风景,所以请仔细看看。这次旅行结束后,请下次再来。我仍然会热烈欢迎你。
【桂林导游词】相关文章:
桂林导游词 关于桂林的导游词10-10
桂林导游词06-04
桂林导游词06-02
桂林的导游词08-16
桂林经典导游词12-22
桂林导游词06-13
桂林景区导游词03-03
广西桂林导游词06-07
桂林导游词范文07-27
关于桂林导游词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