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总结

时间:2024-11-02 21:44:43 俊豪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总结(通用6篇)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或不在父母身边城里的孩子们。接下来是YJBYS小编为大家搜集了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总结的材料,供大家参考借鉴。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总结(通用6篇)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总结 1

  调查内容:

  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时间:

  调查目的:

  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调查地点:

  xxx镇摩多小学

  调查方法:

  教学工作参与、走访、访谈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2008年8月底到2009年6月底,我们到了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进行为期接近一年的顶岗实习支教生活。在这段时间中,我们在平时休息的过程中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顶的了解!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一基本概况

  我们实习的地方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

  我所教的班有96个学生,其中就有30多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3)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因此,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进入学龄阶段的儿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但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我们调查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其中,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53%,一年一次的为44%,两年一次的有3%,还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六年未曾回过一次家。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3、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边逐渐形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取向与人生取向。

  4、家庭教育缺失,越轨现象严重。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健康与否。我们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家里,他们不讲求个人卫生,早上不洗脸漱口就吃饭,晚上不洗脚洗澡就往被子里钻;在学校,他们的学习没有计划,没有兴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业现象严重,不遵守校纪校规,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经常发生。在社会上,他们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他们中抽烟的有,赌博的有,打架的有,酗酒的也有,沉迷于网吧的更是不乏其人,还有谈情说爱的,有些甚至还发生了性行为。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却无法给予,从而导致留守子女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

  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因此,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我们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3、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无处安身,他们大多是可以在家乡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们却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给孩子成长提供充实的经济支持,不惜抛家弃子,离乡背井而进城打工。他们唯一的收获就是让他们感到满足的纸币,而他们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牺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来越多的、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这些都是他们用金钱无法买到的,更为可怕的是使得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4、复杂的社会因素难辞其咎。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因此,网络游戏、色情影像、社会势力等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当成白的,把对的当成错的,进而使他们在自己心理发展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存在许多的困惑与问题。比如,抽烟酗酒好爽,奇装异服好酷,哥们义气拔刀相助是英雄,谈情说爱老婆老公成必须品,等等一切,是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身上都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也给社会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隐患。

  社会因素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歧视农民工子弟。由于存在部门利益至上的缘故,各级政府已经制定的有关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弟无法享受与当地儿童同等接受教育的权益。

  三思考与建议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不单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其自身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各个家庭、整个社会乃至各级政府都应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本,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我们调查组从近期和长远两个方面提出我们的建议。

  鉴于目前留守儿童群体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建议近期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建立以市、县(市、区)、乡(镇)政府为主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责任制,县(市)、乡(镇)政府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实行属地管理为住的原则,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县(市、区)、乡(镇)政府全年工作考核目标,形成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2、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接受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使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当地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益。对已有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落实,不要纸上写的“同等”,实际操作中人为地制造各种障碍。享受均衡的现代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包括农村孩子应有的权力,也是我国政府的总体教育目标。同时,要改革学籍管理方式,为异地农民工子弟建立流动学籍,要取消异地学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中考、高考等制度,要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捐资助学费,最大限度地降低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入学的门槛,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儿童相同的接受同等教育的权益,使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群体。

  3、培养和扶持以民间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之前,各级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服务站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如优秀退休教师等),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成长服务。

  4、下大力气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大量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加剧,使得年轻一代成长的社会大环境在不断恶化。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下大力气从小事抓起,严肃治理在不断恶化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破坏儿童成长环境的人和事;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围绕关爱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成长的主题,一方面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观念新风尚,另一方面用积极的健康的题材武装青少年一代的头脑,引导他们正确辨别是非,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生活、学习和做人。

  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干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努力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我们必须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可以说是热火朝天,农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很多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示范片都是在基础较好的地方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的新型政绩工程,真正基础差经济落后的地方却无人问津,可以说是从未盼到过高级领导的“现场办公”,致使新型落后地区在产生,新的不和谐在形成,致使种地方的农民不得不继续通过进城打工的途径来维系家庭的生存,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群体和留守儿童问题有增无减。因此,落实党中央的加快新农村建设任务,我们应该坚持全面发展观,不仅“锦上添花”,而且“雪中送炭”;不仅注重修道路建楼房,而且重视办好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不仅发展经济提高收入,而且关注民本民生优化社会环境。总之,就是要建设全面和谐的新农村,最终实现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目的。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总结 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经济的差距不断扩大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另外一方面,农村的劳动力却有着较大的剩余量,因此,在这种背景之下,农村的劳动力就不可避免的向城市转移了,父母们为了经济收入,奔向了城市,把自己的孩子留在了村里,由此,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出现。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旨在了解广西博白县江宁镇四联村的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希望能了解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探讨其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以帮助更多的留守儿童健康的成长,助力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调查的对象主要是7-13岁的儿童,调查的范围主要是在四联村的各个分散的村屯,调查的时间是XX年7月15-7月19日,我们采用的调查的方法主要是随机走访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如下分析报告。

  一、四联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生存状况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国家未来的命运息息相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代的不懈努力,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留守儿童这个群体进行关注。

  本次调研的过程中我担任我们组的组长,主要的工作就是负责统筹安排活动的主题及调查的安排和联系镇团委。四联村的留守儿童较多,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情况,我们首先采访了四联村的村支书吕超通支书。根据吕书记的了解,四联村的留守儿童至少占有全村人数的百分之四十。留守儿童大部分都是年龄较小的,集中在10岁左右。他们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现在绝大部分都是和爷爷奶奶那一辈生活的,父母长年久居在外,一年基本上是只有春节才能回来一次。留守儿童都是靠近上学或是到亲戚家上学的,主要考虑的就是方便照顾。以我采访的大田面村屯为例,全屯一共是7户人,全部都为留守儿童家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们虽小,但是自理的能力都是比较强的。有一户家庭,一个10的孩子自己不仅能煮饭,而且还照顾一个5岁的小弟弟,生活虽清苦一点,但是从与其交谈的过程中发现,他个人感觉还是开心的,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父母能常回家看看自己。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案例,在四联村的其他地方,还有挺多这样子的自然村,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们的基本生活主要还是靠自理。一方面,这样也可以锻炼孩子,促进孩子的成长。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孩子过早的承担了本应是以后应该承担的责任,无形之中增加了他们的负担。

  二、留守儿童出现的原因及其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留守儿童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与中国农村人口占绝大部分息息相关,但是深入探讨之后发现留守儿童出现的原因并不复杂,具体原因可以归结为如下两点。

  第一,外出工作获取更高的经济收入。四联村村屯较多,呈分散的状态。从地理位置看,四联村绝大部分都处于山区,是距离镇上最远的一个村,又是最后一个铺上水泥路的一个村庄。人多地少的现状使得村民们感受到单凭家里的几亩地是无法支持家里的全部生活支出的,粗略的统计一下,我村的家庭几乎至少有五口人,随着现在生活压力的增加,种田所得的收入较少,而且我村有很多地方都是靠近库区的,每年自然灾害频发,农业收入也不稳定,这无疑会对家庭收入单一的家庭来说增加了许多未知的风险,因此外出打工成了村民们的一个普遍的选择。外出务工在同样的劳动强度之下所获得的收入是农业收入的许多倍,如此一来,就能够很好的支持家里的日常生活支出了。村民们的大部分支出其实是主要集中子女教育投入。现在上大学的成本越来越高了,农村的学子们如果没有一个家人经济上的稳定支持,大学难以继续就读。加之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农村的学子也有点绝望了。因此,父母们不远万里,外出打工时必然的,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发展趋势。第二,因工作需要频繁外出。有一些家庭他们的'父母却不是外出打工,而是因为工作需要频繁出差,例如,父母一方是司机的话就要经常出去了,家里的子女就相当于是留守儿童了。第三,家庭离异。这一部分在四联村较少,比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

  留守儿童没有了父母的陪伴,缺少了父母的关爱,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调研发现,主要的问题如下。

  第一,“代沟”较为明显。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都是隔代监护类型的,常年远离父母。爷爷奶奶比较爱护自己的孙子女,甚至是过于溺爱。这也助长了孩子的任性的脾气,也会给日后的成长带来一些影响。由于长年远离隔代亲人与孙子女相隔较远,有些观念和现在的孩子不相符合。第二,呈现出内向的特点。大部分的孩子在多人的场合下表现出害羞的的特点,不愿说话。第三,厌学情绪明显。孩纸们在学校的表现并不是很好,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发现,他们非常希望自己的父母在自己的身边。由此得知,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与此是具有一定的相关度的。

  三、留守儿童遇到的问题解决措施

  留守儿童的成长关乎着祖国的未来,解决其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是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结合四联村的实际,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解决。

  第一,国家要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长期以来,我国主要存在两种经济结构,即城乡的二元经济结构。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这种二元结构,留守儿童的问题也不例外。领导就任后提出“经济学”,其核心就是要在突破二元的结构,走出第三条道路,即新型城镇化。这也可以称为“三元”结构。在“三元”结构的构架下,农民就近城镇化,就近就业无须背井离乡就能获得和外出务工一样的收入。如此一来,父母们势必会放弃到千里之外工作,而选择回归“本土”。第二,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四联村山地比较多,水四联的山地坡度不高,符合35度的适合耕种的坡度。地处亚热地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非常适合发展经济林。另外,四联水库面积比较大,库区水质较好,天然无污染,符合渔业发展的条件。第三,鼓励父母亲经常回家看看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的成长,希望父母们在赚钱的同时多多关爱一下自己的孩子。第四,民间可以成立一些志愿服务社团的组织。志愿为留守在家的孩子们做一些学业上、心理上的等的辅导的帮助,解决孩子们遇到的各种问题。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与此相适应,留守儿童群体的出现时是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因此也必须在时代的发展中解决。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留守儿童是祖国的少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要依赖祖国的少年。关爱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健康的成长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对留守儿童的认识以及解决的方法难免会有缺陷,敬请谅解!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总结 3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些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深入调查,分析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调查方法与样本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观察法相结合的方式,选取了XX省XX市XX县的XX个农村作为调查样本。共发放问卷XXX份,回收有效问卷XXX份,同时对部分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进行了深入访谈。

  三、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1、留守儿童数量与分布

  调查结果显示,XX县共有留守儿童XXXX人,占该县儿童总数的XX%。其中,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占比较大,达到XX%。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偏远山区和贫困乡村,这些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家庭经济条件较差。

  2、留守儿童生活状况

  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普遍较差。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多由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顾。这些监护人往往年龄较大,身体状况不佳,难以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和农活。因此,留守儿童往往需要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如照顾弟妹、做饭等。此外,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也普遍较差,缺乏必要的营养补充。

  3、留守儿童心理状况

  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留守儿童普遍感到孤独、无助和焦虑。他们渴望与父母团聚,但现实条件却无法满足这一需求。长期的.心理压力导致留守儿童容易出现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产生自杀倾向。

  4、留守儿童教育状况

  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令人堪忧。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许多留守儿童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往往就读于教学质量较差的乡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落后。此外,由于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无法为留守儿童提供有效的学习辅导。因此,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辍学率也较高。

  四、对策建议

  1、加强政策扶持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同时,应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关爱和帮助,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和心理援助。

  2、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包括设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等。通过这些措施,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和帮助,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孤独感。

  3、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提高监护人的教育水平。通过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发放家庭教育资料等方式,帮助监护人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提高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

  4、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如企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通过捐赠物资、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为留守儿童提供帮助和支持。

  五、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和帮助,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总结 4

  一、调查背景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农村户籍未成年人。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深入调查,全面了解其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调查方法与样本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观察法相结合的方式,选取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地区作为调查样本。共发放问卷数千份,回收有效问卷数百份,同时对部分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进行了深入访谈。

  三、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1、留守儿童数量与分布

  根据调查,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902万人,其中超过90%分布在中西部省份。

  在被调查地区,留守儿童占比普遍较高,尤其是贫困和偏远地区。

  2、留守儿童生活状况

  大部分留守儿童由年迈的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顾,生活起居较为简单。

  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普遍偏低,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留守儿童心理状况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留守儿童普遍感到孤独、无助和焦虑。

  部分留守儿童存在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产生自杀倾向。

  4、留守儿童教育状况

  留守儿童的学习整体水平普遍偏低,学习成绩不佳。

  大部分留守儿童就读于教学质量较差的乡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落后。

  由于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无法为留守儿童提供有效的学习辅导。

  四、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监护不力

  留守儿童多由年迈的.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顾,监护能力有限。

  部分留守儿童实际上没有明确的监护人,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

  2、家庭教育缺失

  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

  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容易导致性格、心理发展异常。

  3、思想道德教育缺失

  留守儿童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引导。

  部分留守儿童因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五、对策建议

  1、加强政策扶持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和生活条件。

  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和心理援助。

  2、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力量作用

  各级团组织、妇联等群团组织应积极探索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体系,提供专业服务。

  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3、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提高监护人的教育水平和能力。

  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发放家庭教育资料等,帮助监护人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4、注重满足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多样化需求

  针对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大龄留守儿童等,提供个性化的关爱和帮助。

  重点关注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建议家庭合理安排监护人,并提供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六、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和帮助,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总结 5

  一、调查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由此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生活、教育、心理等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也对农村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次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了xx地区的xx个农村作为样本,涉及留守儿童xx名。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设计了详细的问卷,内容涵盖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生活状况、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等方面。共发放问卷xx份,回收有效问卷xx份。

  2.访谈法:对留守儿童、监护人、学校教师和当地村干部等相关人员进行了深入访谈,以获取更全面、详细的信息。访谈人数共计xx人。

  三、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一)基本情况

  1.数量与分布:据调查,xx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呈xx趋势,在各村庄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落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村庄。

  2.年龄结构:留守儿童年龄大多在xx岁至xx岁之间,其中xx岁至xx岁年龄段的人数最多,占比约为xx%。

  (二)家庭情况

  1.父母外出情况: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的比例高达xx%,父亲单独外出务工的占xx%,母亲单独外出务工的占xx%。父母外出务工的主要目的地是xx城市,从事的行业多为xx。

  2.监护情况: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主要有隔代监护(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单亲监护(由父亲或母亲一方在家监护)、亲戚监护和自我监护等。其中隔代监护占比最大,约为xx%。隔代监护人大多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在教育和照顾孩子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三)生活状况

  1.生活条件: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较为艰苦,家庭收入主要依靠父母务工汇款和农业收入。他们的'居住环境简陋,部分家庭存在饮水安全、住房破旧等问题。在饮食方面,营养不均衡现象较为普遍。

  2.家务负担:由于监护人的精力有限或其他原因,许多留守儿童需要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如做饭、洗衣、照顾年幼的弟妹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休息时间。

  (四)学习情况

  1.学习成绩: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整体上不如非留守儿童。约xx%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有困难,成绩在班级中处于中下游水平。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包括缺乏父母的辅导和监督、家庭学习环境差等。

  2.学习态度:部分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兴趣和积极性,存在厌学情绪。这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鼓励、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关。然而,也有xx%的留守儿童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希望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

  (五)心理状态

  1.情感需求:留守儿童普遍渴望父母的关爱和陪伴,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他们情感上的缺失。在与他们的访谈中,许多孩子表示想念父母,希望父母能经常回家。这种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使他们产生孤独、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2.心理问题表现:约xx%的留守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可能表现出内向、孤僻,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四、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1.经济压力:农村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为了改善家庭生活,父母不得不外出务工,从而导致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这种因经济原因造成的亲子分离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2.家庭教育缺失: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无法对孩子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和引导。监护人大多在教育观念和教育能力上存在不足,难以满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需求。

  (二)学校因素

  1.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学校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相对薄弱,难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使得他们在学习上与城市孩子的差距逐渐拉大。

  2.心理关怀不够:学校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和完善的心理辅导机制,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三)社会因素

  1.社会支持体系不完善:目前,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尚未健全,缺乏专门的机构和组织为他们提供全面的帮助和服务。在生活保障、心理疏导、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2.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村在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这种差距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机会,使他们更容易陷入困境。

  五、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

  (一)家庭层面

  1.父母责任强化:父母应尽量合理安排外出务工时间,增加与孩子团聚的机会。即使不能回家,也要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经常与孩子沟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2.监护人能力提升:加强对监护人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向监护人传授科学的教育方法和育儿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履行监护职责。

  (二)学校层面

  1.教育资源优化: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同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进行跟踪记录,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2.心理辅导加强: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建立心理咨询室,为留守儿童提供定期的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

  (三)社会层面

  1.完善支持体系: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应共同参与,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财政投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社会组织要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公益活动,为他们提供生活救助、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等服务;企业可以通过捐赠、设立奖学金等方式,为留守儿童提供帮助。

  2.促进城乡融合: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六、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层面。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认识到解决这一问题的紧迫性和复杂性。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总结 6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教育问题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

  二、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旨在全面、客观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参考,共同关注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设计涵盖了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生活状况、学习情况、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实地访谈则通过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学校教师等进行深入交流,获取更直观、细致的信息。

  四、调查结果

  1.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共涉及xx个省份的xx个农村地区,共收集到有效问卷xx份。被调查对象中,留守儿童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xx至xx岁之间,占总人数的xx%。留守儿童中,男孩占xx%,女孩占xx%。

  2.生活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普遍较为艰苦。xx%的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外出务工后,他们的生活费用主要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承担,而这部分老人的经济状况往往较为拮据。在饮食方面,xx%的留守儿童表示,他们经常因为缺乏营养而感到身体不适。在居住条件方面,xx%的留守儿童居住在简陋的房屋中,存在安全隐患。

  3.学习情况

  在学习方面,留守儿童面临着诸多困难。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xx%的留守儿童表示,他们在学习上缺乏监督和指导,导致学习成绩不佳。此外,由于农村教育资源有限,xx%的留守儿童表示,他们所在的'学校教学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4.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方面,留守儿童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调查结果显示,xx%的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焦虑等心理问题。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和陪伴,但由于距离和时间的限制,这种需求往往无法得到满足。此外,由于农村地区的心理咨询资源匮乏,xx%的留守儿童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五、问题与建议

  1.问题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其根源在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生活、学习、心理等多方面的困难和挑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

  2.对策建议

  (1)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吸引更多的劳动力返乡就业创业,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同时,应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教学设施和教师待遇,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障体系,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保障。例如,可以设立留守儿童专项基金,用于资助困难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费用;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和娱乐活动等服务。

  (3)加强家庭教育和监护责任。家庭是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监护责任。即使在外务工,也应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孩子保持联系,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同时,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监护能力和责任意识。

  (4)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和认识度。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六、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学习情况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家庭教育和监护责任以及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才能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总结】相关文章: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03-11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2-12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12-11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2-09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选21篇)12-14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报告01-11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5篇01-21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01-17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选17篇)04-04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