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地方民俗调查报告
——婚丧嫁娶,节日习俗我的家乡在山好,水好的安徽滁州。滁州市地处长江下游北岸,长江三角洲西缘,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南京市江北门户、皖东区域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北翼城市。郡起元徽,州建大同,名始开皇,文扬庆历。开天首郡,金陵锁钥,江淮保障,逾史千年。形兼吴楚,气越淮扬。像其他地方一样,滁州也有它的特色民俗,在这里,我主要从婚丧嫁娶,节日习俗这方来介绍滁州地方民俗。
一、婚嫁
旧式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男婚女嫁,悉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经媒人说定,双方即行订亲礼,就算是把婚姻定下来了。其程序如下:
送庚帖由媒人将女方“年庚八字”(出生年、月、日、时)送交男方家,男方家将所送“年庚八字”放在祖宗牌位前的香炉下压着,通常经过10天“天合”后,再请算命先生“命会”,生辰若无“冲克”,媒人就互通双方愿结百年之好。俗称“合八字”。
纳采男女家双方同意择一“吉日”,由男方家备聘礼(鸡鸭鱼肉、糕点、茶叶和4对或8对布料)请媒人连同庚帖送交女方家,为“下礼”,又称“下茶礼”。女方家至亲来“捧场”,男方家还要包份茶礼(小茶壶和茶叶)给女方至亲。当日,女方家备礼品回赠,作为正式订婚礼仪,又称为“回好”。通信届嫁娶之年,男方家将择定好的结婚日期,托媒人带着备好的礼物通知女家。女方家则将成婚必需衣服、首饰等(俗称“彩礼”)开出清单,交给男家预备,于婚期前送交女方家备用。
结婚出嫁的姑娘,要在婚期前10天“扣饭”(减饭量)。临嫁前几天,女家将陪嫁妆奁送往男方家,以便布置新房。婚前一天,舅舅来贺喜,要升号放炮(鞭炮)。迎娶之日,男方家备花轿,雇乐队,带礼品,由全福小孩压轿,到女方家接新娘。其赠礼中必有满坛酒和连条肉,酒为“丢娘酒”、肉为“离娘肉”。新娘黛眉粉妆、头蒙红盖头。出门时脚不能履地,须由其兄或弟背上花轿。新娘离家时必哭一场,称为“哭喜”,俗云:可以弃苦就乐。起轿时,娘家向轿底下泼一盆水,意为“嫁出门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路上,鼓乐齐鸣。轿至,男家大门紧闭不开,谓之“抑性子”。
顷刻开门,迎新娘下轿。接轿妇人用捎袋(即红布袋或麻袋)两条在地下轮流翻转铺地作毯,新娘由伴娘牵引着走于红布袋上,传袋人边轮传边诵贺喜词,如“捎袋传口袋,一袋传百代”,谓之可以传宗接代(袋、代谐音)。“拜堂”时,先拜天地,次拜高堂(父母),再夫妻对拜,继而向亲友长辈行礼。致贺的女客,皆致送“拜金”(塞红包)。进入洞房,由新郎揭去新娘头上红盖头,同吃洞房饭,喝交杯酒,为“做富贵”。至晚,众人“闹洞房”。“闹洞房”三天不分大小(即不问辈份高低、年龄大小),青年人随意出嬉弄性难题,摆布新娘,逗引哄笑。洞房内的被单、箱子、抽屉里摆有花生、红枣、桂圆,意为早生贵子。
现在婚姻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基本不存在了。大多数人都是通过自由恋爱而结婚的,有少部分是通过相亲。在我们那边要结婚的两个人必须先见彼此的父母,见过父母之后,等觉得合适结婚时,双方父母见面吃饭,然后定亲。定亲时,男方应该下彩礼,在我们那边彩礼一般是俗称的“三金”,再加上一些礼钱,礼钱的多少一般是女方家要的,不同的人家要的钱也不一样。女方出嫁时,女方父母应该准备一些东西陪嫁,现在这些东西基本上是一些电器,家具之类的。女子出嫁当天 ,就在男方开车来接的时候,接走时,女子的母亲要哭,这跟旧式的婚姻有点像。现在“闹洞房”仍然是一个有趣的节目,现在闹洞房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闹洞房时常会闹的声势浩大。近年来一些五花八门的闹洞房怪招,以传统婚俗的'名义大肆恶搞新人,让性私
密当众表演,使新人当众出丑、苦笑奉陪。 现在结婚一般为三天,三天后得回门,也就是夫妻二人携礼偕行回到女方娘家女方均须以盛筵招待,并请人作陪。这样这次婚礼才能算是结束了。
二、丧葬
老人死后,全家人嚎啕大哭,在床前烧纸。为死者沐浴净身,有的用白稠或白布裹尸后,再穿新衣服、新鞋袜,穿戴完毕后移尸于堂屋的木板上,脸盖草纸,脚前点灯,设香案,亲属头扎白布,腰束丝麻,脚穿白鞋。然后入棺,几天后出殡、下葬(即入土为安)。葬后还有一些礼仪,即初葬之日,每日黄昏于坟前烧纸,其后以死日计每七,“七七”为止。满一百天为“百期”,三周年以内家中不娶不嫁。现在会叫一些戏班子来吹锣打鼓以示哀悼 开吊发引(出棺)时,棺前放“铭旌”(俗称“招魂幡”),铭旌前放供桌,两旁挂祭幛、挽联,放置冥器(纸扎的生活用具)。吊丧人在供桌前行礼,子孙跪哭。
抬棺有16人,上覆棺罩及木制龙头、凤尾、太平床、松圈等物。一路撒冥币,
爆竹连天,意为给死者“送盘缠”。沿途亲戚“路祭”(家门前供公鸡、鲤鱼、猪头三牲),孝子须叩首致谢。抬棺快到墓地时疾跑,称“发龙”。棺材落地后,抽“龙杠”(抬棺竖木)猛跑,杠夫接受死者家属“发龙糕”。长者铲土撒在棺上,随后鸣炮填土,烧掉“冥器”,唯留“招魂幡”、“哭丧棒”插在坟上。送殡人返回死者家中时,进大门前要跨火而过,喝“回丧茶”,吃“回丧饭”,以图吉利。年过花甲人去世,吊丧人还可以带走少量碗盏,名曰“偷寿”。
三、节日习俗
讲到节日,主要是一些传统的节日,像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之类的。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是民间最隆重的节日。这天天亮时,家人都起床,穿新衣,戴新帽。早餐吃水饺、面条,水饺形似元宝,取大富大贵之意;面条细长,取长吃长有之意。早饭后,到亲友家拜年。拜年有一定次序,先拜家里的长辈,次拜舅舅、姨娘、岳父岳母,最后拜朋友、邻居。给长辈拜年时,晚辈多携带礼物,所拜之家均拿出烟、糖、瓜子、花生等招待来客。从初一到初三,俗称“三天年”。三天内不开生、不动剪、不拿针、不扫地、不说不吉利话。在全椒一带,三天年内女子不上厨,由男子代劳。新春佳节,亲戚朋友互相串拜,见面时,总不免说一声“新年好”、“恭喜发财”。年初四,大放鞭炮,送年。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我们称为“过小年”,元宵节晚上,家家户户吃元宵,有的地方称汤元,元宵里包糖煮吃,也有的放油炒蘸糖吃。农村一带,这天晚上还有“撂火把”、“燃篝火”的习俗。城郊、农村青年或孩子聚在一起,将扎在一起的秸草或废扫帚点燃,在旷野里撂掷,边撂、边跑、边喊:“正月十五撂火把,地里不长草,全部长庄稼”、“向东撂,结冬瓜!向西撂,结西瓜!向南撂,结南瓜。向北撂,结白瓜!向上撂,结大瓜广火光飞舞,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清明节一般在公历4月5日或6日是祭悼亡灵的日子。家有新丧,便要在第一个清明节办素食,到坟上烧纸、叩头,以示祭奠。清明上坟扫墓,是城乡人们的传统习俗。扫墓时,要除草整枝,添土盘坟,挖坟茔帽,最后还要在坟茔帽下压上白纸条,称“压幡”。这天,城郊农村,还有屋檐下插柳的习俗。一些地区的青年男子和姑娘们爱用柳枝做成柳球,戴在胸前或发辫上。俗称:“清明不戴柳,死后变成大黄狗”、“清明晒死柳,三铺麦子打一斗”。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也称端阳节或五月端午。这天,多数人家门窗上、屋
檐下插有艾枝或菖蒲。早晨吃棕子、鸭蛋、油条、糯米饭等。中午还要喝雄黄酒,并用此酒擦小儿耳、鼻、脚手心、肚脐等处,在前额写“王”字,以解毒祛邪。有的人家还将雄黄酒洒遍室内或庭院,谓能灭蚊蝇,消毒杀菌。多数地方小孩均佩戴香荷包,荷包的形状各异,有鸡心、粽子、老虎、小猴等形状。围红色老虎兜兜,兜兜上画有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毒图案,以此避邪去秽。在乡村,家人还将小孩手腕、脚腕上系上各种颜色的丝线,称为“耍线子”,也有称“花花绳”或“长命缕”。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八月节,或称八月十五。晚上,当月亮升起时,家家在庭院中摆上香案,供上糕点果品,有苹果、石榴、栗子、鸡头果(芡实)、月饼、糖果等。一家人在家主的带领下,对月叩头,拜月祭祖,然后合家围坐在一起,边吃果晶,边赏月。俗谚:“在家不敬月,出门遭雨雪”。在滁州,每至中秋节的前一日,媳妇要向娘家送月饼、鲜果,但不能送梨和柿,因梨同“离”、柿同“事”谐音,都是不吉利的。
【滁州地方民俗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滁州有哪些特产12-06
滁州旅游景点大全10-19
滁州全椒特产有哪些12-02
滁州定远特产有哪些12-07
滁州居住证办理指南11-26
滁州居住证办理指南03-13
滁州居住证办理流程03-11
滁州廉租房年申请条件03-08
滁州特产有哪些吃的12-13
关于春节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