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的调查报告
导语:小微企业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在促进经济增长、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以及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促进稳定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小微企业的调查报告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为推进小微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要求,市政府研究室组成调研组,采取实地走访、开会座谈、电话和书面调研等方式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主要界定标准为:工业企业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其他企业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均不超过30万元。按以上标准判断,截止20xx年底,六盘水市共有小微企业约124781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85%。其中,个体工商户112209户,较上年同期增长12%,注册资金56.95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07%;农民专业合作社3654户,较上年同期增长68.5%,注册资金128.6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5%;共有从业人员212716人,较上年新增16605人。
近年来,六盘水市小微企业发展迅速,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活跃市场、发展新兴产业等方面作用发挥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政策扶持不断加密,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政策出台方面:近年来,六盘水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大力扶持微型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切实用好扶持政策推动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六盘水市小微企业“125”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等扶持优惠政策,各县区也结合当地实际细化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方案,为全市小微企业发展织密了政策保障网。贷款帮扶方面:20xx年,全市通过黔微贷、妇女小额贷款、创业贷款、贵园信贷通及地方担保贷款等途径,共为759户微型企业发放贷款9006.65万元,帮助企业解决了资金燃眉之急。税费减免方面:全面实施了国家小微企业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费减免政策,20xx年,共为7209户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减免税收1356.1万元。
(二)经营理念不断创新,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品牌创建方面:多数小微企业十分关注自身品牌挖掘打造,均认识到品牌在市场竞争和利润提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目前,六盘水市15个产品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凉都弥你红、“凉都红”茶叶、“蔡小龙”辣椒、“黔椒食品”辣椒等品牌已有一定知名度。销售渠道方面:许多企业通过大力实施商标战略和品牌战略,积极参与境外市场开拓,拓宽了销售渠道,提升了产品知名度。六盘水青龙春茶有限公司将产品借助台湾“梅山茶”品牌出口海外,“借船出海”销售模式已在多家企业推开运用。六盘水海关的开关运行,将有力推进六盘水市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三)电商产业不断壮大,新型经营模式不断涌现。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更多市场机遇,六盘水市电商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效率等实现了后发赶超,快速发展。市场主体逐步壮大。截止20xx年底,全市注册电商企业数在20xx年44家的基础上增长14倍达626家,全年交易总额14.32亿元,其中网络零售交易额8.9亿元,网络零售额1.56亿元,总量在全省排名第五。同时,已与淘宝、京东、贵农网等电商平台达成合作协议。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目前,全市已建成4个县级电商服务运营中心,整合工商、税务、金融、物流、培训等综合服务功能,为所有电商小微创业企业提供了免费办公场地和水电网费,吸引140余家企业成功入驻;建成97个乡镇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实现全市所有乡镇全覆盖。网销产品逐步丰富。20xx年,全市农产品线上交易额达7295万元。网上销售产品除猕猴桃、茶叶、核桃、生姜、辣椒等传统名优商品外,新增了羊肉粉、农民画、蜡染制品等本土特色产品。实用人才逐步充实。全市电子商务行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5000人,间接带动就业人数1万余人。自20xx年以来,市商务粮食局累计组织培训20206人次。通过与省内外著名高校、知名电商企业、电商研究机构广泛合作,六盘水市电商行业人才队伍整体数量及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二、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尽管六盘水市小微企业成长速度不断加快,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受政策、资金、市场、自身和环境等因素制约,六盘水市小微企业整体发展水平偏低、缺乏科学经管理念,产品经济效益差,市场占有率低,人才支撑及发展后劲不足,全市小微企业发展仍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政策惠及面较窄。省、市先后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意见》、《贵州省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实施方案》、《六盘水市小微企业“125”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等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意见措施,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一是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政策知晓率偏低。绝大多数小微企业业主与政府“不相往来”现象普遍,对各级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表示不知情或仅有印象。在对纳入全市小微企业“125”培育工程的9家企业进行走访时,有6家企业负责人对政府相关优惠政策一无所知,未接触任何形式的政策宣传。六盘水煊和顺制衣有限公司是我市生产经营业绩相对较好的一家服装产销企业。实地走访时,其负责人反映:“与政府打交道可以帮助我们企业理顺发展思路,但近段时间以来,政府的政策宣传和到公司实地查看的情况基本没有了,都是我们自己到政府去问政策”。二是政策申报条件苛刻。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未深入企业了解实情,设置的条件与企业实际不对称,造成有需求的企业无条件、有条件的企业无需求,很多企业够不到高悬的政策红利。六盘水黔椒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反映:“20xx年有政策指出由政府担保,企业可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100万元,但要求1年内归还,由于时间短,很多企业在规定期内根本无法回笼资金,不敢借贷,只能盯着政策干着急”。三是政策落实不到位。在落实政策和措施方面,只停留在文件的制定印发,未能深入企业一线,认真听取意见,破解小微企业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如贵州国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实施后至今,市级奖励资金仍未兑现;同样,政府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要求市内绿化项目要实现苗木本土化,但大多单位在项目实施中仍不顾政策,仍然优先使用外地苗木,挫伤了本地育苗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二)国有小微企业急需改革改制。当前,我市共有国营小微企业110余家,与民营小微企业相比,其受体制机制影响,不但享受不了相关优惠政策,且在人事、财务、决策等方面无独立自主权,在市场竞争中过于被动,该群体成为全市发展现状最恶劣、遇到困难最多、离关停破产最近、反映诉求最集中的“特殊”企业。市食品总厂是市经信委直属企业,调研时其负责人反映:“我们企业拥有完备的生产设施和优越的区位优势,发展基础较好,但在市场开拓、合作方寻求等方面受财务制度约束,无法做强做大,土地资源闲置浪费,职工积极性不高,生产效率低、企业亏损严重,如未能得到改革改制,只有等待自然死亡”。在国有小微企业改革改制问题上,市商务粮食局直属的市旧机动车交易中心负责人反映:“在现有体制内,公司财务管理被动,大额资金使用超过5万元要经主管部门审批,在市场拓展上极受束缚;决策延迟,公司发展新项目等较大事项需层层报审,从上报到签批至少要2周以上时间,程序多、周期长,导致商机座失和商业机密外泄”。
(三)资金短缺问题十分突出。“缺资金”是调研中各行业小微企业反映的共性问题。一方面融资困难。多数小微企业缺乏财务金融方面的专门人才,仅是创办人“一人独舞”,受知识结构制约,其主要融资方式局限于银行贷款、熟人借债等传统、小范围方式,虽能解决一时用资之急,但这些融资方式不仅规模小、成本高、风险大,且缺乏稳定性与可持续性。银行贷款方面,银行对小微企业借贷始终持谨慎态度,因不良贷款额度大,放贷条件也较为苛刻。工商银行六盘水支行小微中心负责人表示:“银行针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最大的顾虑是担心企业的还贷能力,2016年以来,虽然工商银行六盘水支行已处置小微企业不良贷款4218万元,但目前仍有不良贷款余额3813万元,占全年小微企业贷款发放额的14.4%”。另一方面“三角债”影响严重。调研发现,许多企业为维持企业生存,不得不赊欠贷款或企业间相互拆借,迫使自身陷入“三角债”等无秩开放债务链。六盘水裕宏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是钟山区成立时间较长的一家墙砖生产企业,走访时其负责人说道:“在销售中,为了避免与无证砖厂恶性竞争,我们更多选择与大型建筑商合作,但工程建设周期一般较长,资金回笼慢,我们只能欠债砂石供应企业,借债继续生产,遇到避不开的债务时就拆东墙补西墙,抬高了经营风险”。
(四)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部分行业由于门槛较低,技术含量低,设备简陋,投入少,加之企业主管部门把关不严,没有进行限量审批,导致部分行业企业“遍地开花”,产能严重过剩,产品竞相低价出售,市场极其混乱。如制砖企业,六盘水裕宏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反映:“墙材生产投资门槛低,几万元买台制砖机就可生产销售,近几年,市区附近的砖厂‘正规军’少、黑砖厂多,因黑砖厂管理费用低廉又无税,售价也随之变低,深受中小型需求端青睐,这一乱象又催生出更多无证砖厂,导致成品砖严重过量”。
(五)企业自身发展内力不足。创办人综合素质整体不高。调研发现,部分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今后发展规划不明确,只重效益不重质量,盲目追风,面对存在的困难,显得束手无策,未能从根源上深挖症结查找问题认真剖析解决。创办人学历偏低。在接受访谈的企业负责人中,大学及以上文凭的占30%、专科文凭的占40%,初中及以下文凭的占30%,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创业经验较少。部分小微企业业主多为外地打工积累经验及资金后回乡创业,市场选择局限于之前务工从事的技术型加工制造业,市场前景预判能力较低,部分企业注册成立还未开业就面临停业;一些企业虽起步顺利,但因科技含量低,难于与现代新兴产业结合,生产产品及质量与其他企业比竞争优势欠缺,维持运转到中途就被迫破产;部分企业虽采取了现代股份制合作办企,但财务管理混乱,年末盈利按股比分红后难以汇集再次投入,生存发展艰难,很多企业发展仍在走“夜路”,被淘汰可能性极高。人才吸引力较弱。由于没有创新平台,受资金不足、创新团队缺乏等影响,我市作坊生产、小本经营、订单加工、家族式管理的小微企业占比依然较大,生产效率低,无拳头产品,生产类、流通类企业主动研发市场、开拓市场的方式方法老化失灵,相关专业人才奇缺,致使企业转型升级困难。调研中,企业对人才的渴望程度与人才进入企业意愿存在巨大差距。新技术人才数量少、流失快,普通劳动工人素质低、报酬期望高,用工成本增加,在市场疲软销售不畅的前提下,制约了企业发展。管理滞后。多数小微企业内设的经理、财务主管等重要岗位均为业主自家亲属担任,虽确保忠诚可靠,但迫于情面,难以管理,其自由裁量权难以受到合理约束,现代管理制度无法运用,影响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六)服务平台发展严重滞后。政府性信息平台欠缺。没有专门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制”的市场信息发布平台,定期发布各行业产品价格、产量、市场需求分析等相关信息,小微企业发展无“灯塔”照亮、没“风向标”指引,市场选择盲目性大。企业商会稀少。商会协会在引领小微企业发展中扮演着公仆、班长的角色,就盘县小微企业商会发展及起到作用看:成立于2016年6月6日的盘州市小微企业商会有各行业会员企业30余家,商会以“整合资源、抱团发展”为宗旨,通过整合国有担保、银行、互联网金融等多种资源,成功融资3600多万元,同时还与北京、深圳、云南、重庆等地的法律、会计、商业推广专业机构形成联盟,极大地促进了会员企业的发展。但全市仅有盘州市成立,且整体数量少、会员企业少、服务功能少,难以聚拢多数企业抱团发展。电商协会奇缺。贵州晶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主营羊肉粉生产及在线销售,其负责人反映:“电子商务在六盘水起步晚,大家都在单打独斗摸索发展,由于资源没有整合,在市场开拓和品牌打造方面困难较多,尤其是高昂的快递成本逐步成为制约电商企业发展头上的‘紧箍咒’。如政府能牵头成立电商企业协会,倡导电商企业抱团发展,不但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还可在品牌创建上凝集合力,赶超遵义和兴义等其他市州的羊肉粉品牌影响力”。
(七)服务保障不到位。服务对象固定化。调查显示,主管部门对本地区小微企业发展具体情况没有系统全面摸排,底数不清、情况不明,仅掌握规模成形的部分企业,政策落实、开会培训、实地调研等均在已掌握企业内选择开展,服务企业未轮流替换,对部分企业频繁“关注”,造成政策重复浪费,带来过多会务、迎检负担,其他企业缺乏关心,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经营场所选址难。随着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用地指标多向大企业、大项目倾斜,造成可供小微企业栖息的土地不断缩减,用地手续办理较难,厂房扩建、厂址选择难以落实。六盘水明飞陶瓷艺术有限公司是六盘水市为数不多的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新兴企业,其负责人反映:“当前,全省各市州均在大力发展旅游业,自然资源已逐步得到深挖释放,但文化旅游发展前景广阔,我们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积极将六盘水自身的特色文化融入雕塑、绘上陶瓷,让六盘水陶瓷文化的根借助现代技术传承推广,但我们的生产基地太小,新设备安装受限,新的场址难以申请利用,让公司下一步发展计划难以推进”。在场所选址难的问题上,黔椒食品有限公司和魏老妈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人均不同程度反映。服务意识淡薄。在对市中心城区零售小微企业进行调研时,有的部门管理方式粗暴,对商场营销宣传活动未给予正确引导,一味叫停的做法导致怨声四起;停车位紧张导致大量顾客外流问题也普遍存在,各大商场及部分高档酒店门口不准停车,减少了人流量,严重影响了生意。政府承诺兑现不及时。调研发现,部分县区政府为加快本地经济发展,对企业提出的条件满口答应,然而到期却不兑现承诺,使政府公信力大打折扣。如水城县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下购买了60亩土地,并完成了相关手续办理,但至今只得使用30亩,余下30亩当地政府迟迟未帮助协调解决,影响了企业规模扩张。贵州国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地钟山区时,区有关部门答应帮助解决用地问题,但从20xx年至今仍未解决,企业业主表示已失去信心。又如市酱菜厂,其负责人向调研组反映:“钟山区政府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要求拆迁企业,买断职工工龄,但在强行拆除一栋职工住房后不管不问,企业20余个在职职工情绪不稳定,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益”。
三、对策建议
小微企业是培育市场主体,发展实体经济的基石。为构建开放公平、规范有序、权责清晰、监管有力的市场管理体制,推进小微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建议在“市统筹、县为主”的原则下,进一步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解决信息不通畅问题。
构建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间“零阻碍”沟通平台是实现信息协同共享、提升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帮助企业把握政策了解行情的最简便、最高效、最直接的服务手段。一方面,建立市、县两级小微企业信息平台,通过网站、微信等方式为企业提供便捷的信息共享服务,在信息平台内设置“最新动态”、“优惠政策”、“政策申报”、“数据中心”、“重要资讯”、“互动空间”等不同板块,让企业与政府部门实时沟通,企业与企业间频繁互动。如辣椒制品生产销售企业可与各农业发展公司合作,发展林下种植,实现互利共赢;电商企业可根据本企业物流计划联合附近其他企业同时装车外运,降低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建立信息平台微信公众,组织各小微企业订阅关注,确保信息第一时间落地,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
(二)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
综合来看,六盘水市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呈现出“金额变大,期限变长,风险变高,抵押担保品更少、质量更低”的特点,同时金融服务需求从单一化转向综合化、一体化。建议从贷款额度、融资成本、融资渠道、服务机构、融资担保五个方面用力,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等问题。一是提升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额度。扩大小微企业转贷应急资金规模,强化信贷政策指引,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各金融机构要根据产业政策,加强市场调研,转变服务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在风险可控前提下,要积极创新信贷方式,增加放贷额度,主动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同时,制定详细的小微企业信贷政策解读方案,提高政策指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信贷审批和信贷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提供决策支持。二是降低融资成本。建立小微企业差别化监管机制,对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率容忍度可比平均贷款不良率容忍度高出2个百分点,切实做到“三个不低于”,即对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小微企业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数、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将“三个不低于”纳入对各商业银行考核的内容。三是拓宽融资渠道。推进驻六盘水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开展与国家政策性银行的合作,开展以小微企业为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业务,解决政策性银行因受机构网络限制影响企业享受政策性信贷问题。着重从资金和技术两个方面支持中小商业银行、村镇银行改善面向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四是增加金融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真正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等金融服务。在政策上扶持城市商业银行,鼓励资本实力较强、业绩较优、管理水平较高的城市商业银行在本地区或跨地区设立县级分支机构,鼓励城市商业银行通过上市、吸收外资与民资增资扩股及相互间的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增强支持企业发展的资金实力。五是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加快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探索企业联保机制,搭建企业联保融资平台,积极创造条件,加大组建小微企业担保机构的工作力度,设立包括地方财政出资和企业联合组建的.多层次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门槛高、成本大、时限长的问题。此外,通过创新抵押方式,为不同类型小微企业贷款创造条件。如通过采用存货抵押贷款,不仅能帮助企业解决存货积压带来巨大资金占用压力的问题,还可以为企业迅速打开市场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援助。除存货抵押外,无形资产抵押也可发挥重要作用。多数小微企业选择提升技术能力、提高产品质量作为转型升级的路径,将企业所掌握的知识产权、技术专利权等抵押融资,不仅能够打破传统的固定资产抵押贷款模式,为企业开辟新的融资来源,还能够推进专利技术的产业化,促进企业的快速健康成长。在机器设备升级的过程中,为了缓解购置设备所需要的一次性大额支出给企业带来的压力,采取融资租赁的形式先行使用固定资产,而把置办费用平摊到未来的较长期限内,平滑企业支出,避免企业经营状况发生较大波动。
(三)着力解决政策落实不到位问题
首先,提高扶持政策的针对性。健全和完善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逐步取消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放宽放活,努力营造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开放环境。一是区别扶持不同行业小微企业。六盘水市各县(区)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差异较大,如钟山区服务行业小微企业数量较多,水城县城农业产业小微企业发展较好,盘州市工业基础相对扎实,关联企业竞争较大等,在政策制定实施时,分类施策,各有侧重,促进相关政策扶持企业更具针对性和均衡性。同时,建立企业向上成长激励机制,对已成长为规模以上的小微企业,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和相关政策扶持,破除小微企业不敢长大的“怪圈”。二是推进国营小微企业改革改制。针对不同国营小微企业性质和特点,分类制定改革改制实施方案;引入“三变”理念,区别职工不同类型,分别施治,逐一解决安置问题,打开制约国营小微企业发展的体制牢笼。对不适合改革改制的,制定差异化扶持政策,适当松绑解畔、盘活资产,建立健全与市场化相适应的考核激励机制,将企业个人收入与业绩挂钩,提高整体业绩。三是设立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新办小微企业进行创业资助,对小微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改造等项目进行贴息,对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行资助。
其次,坚持政策落实不打折扣。一是大力实施小微企业“125”培育工程,实行动态管理,加大对小微企业相关配套资金政策落实力度,在各项手续审批完备前提下,尽快将扶持资金发放到小微企业主手中;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小微企业需求或满意度调查,确保政府政策制定和执行与小微企业成长保持一致;加强政策执行和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及时公开政府政策执行和落实效果相关信息,让小微企业、社会公众等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监督。二是坚决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推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坚决纠正对不同经济成分畸轻畸重的认识,真正做到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做到扶持一批壮大一批。三是坚持适度干预不越界。政府要当好小微企业发展的“公仆”,避免错位成为掌控企业发展的“主人”,努力排除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制度性、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做到重大决策的理性、科学、合法,注重市场自我调节,合理定位政府行为,客观、有序地调整市场造成的偏差,维护和优化市场秩序。在管好“三公”经费的前提下,适度放活经济环境,鼓励和支持民间消费,积极扶持服务业发展,拉动市内需求。
再次,合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一是把好入市审批关。小微企业注册审批部门应根据各行业市场信息情况,在注册前把好入市关,对市场趋于饱和的批发零售、餐饮等行业申请注册企业扎紧准入端口,做好市场指引,防止盲目入市;对市场前景较好的新兴产业类小微企业,鼓励注册入市经营,给以相关政策倾斜,不断丰富各行业产业业态,提高政策实施整体成效。二是坚持对市场正常经营秩序扰乱者“零容忍”、“重拳治乱”,依法保护正规小微企业权益,对各类无证企业违规生产经营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建议工商部门从生产经营许可证、环保部门从排污许可证等申办审批出发,加大市场排查监管力度密度,经信、住建、安监、供电等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对排查出无相关证照且规定时限内未申办的,禁止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供电、水务等部门应停止对其违规生产供水供电,引导企业依法规范经营,杜绝同行业之间不正当竞争及损害消费者权益情况发生,理顺市场经营秩序。三是各县区经信等部门应加大市场信息分析和共享力度,为其他相关市场准入标准审批部门提供参考依据,防止不顾市场饱和盲目批复入市,加大恶性竞争,扩大过剩产能等情况发生。
(四)着力解决企业发展内力不足问题
一是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创办人综合素质。积极整合各大院校教育教学资源,结合小微企业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特点,免费开展现场培训,带动各类专业性服务机构开展小微企业素质提升服务培训活动;鼓励各大企业、大集团培训基地面向小微企业开展培训,集中对小微企业法人进行现身说法;依托企业协会、各行业协会、商会等载体,定期举办小微企业观摩交流活动,每年举办小微企业经营者高层次脱产培训,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或部门组织到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观摩交流学习,不断提升小微企业业主综合素质,提高企业整体发展水平。
二是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企业人才吸引力。加大科技转化力度和推进科技创新,把发展科技型小微企业作为当前发展的重点,切实加强科技部门与企业的联系,实现科技成果到实际生产力的快速转换,偿试设立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基金,对企业自主创新实行奖励支持;建议科技部门加大向上级争取项目的力度,通过科技项目引领,助推我市企业发展。相关部门要引导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合作,进行“校企联合、资源共享”,共同研发科技新产品,快速推进科技成果转换为现实生产力。
三是强化资源整合,破解企业经营场所选址难题。把小微企业发展用地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在土地审批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减少办事环节和行政审批程序,提高政府效率,合理有序扩展企业发展空间,提高土地附加值,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切实减轻小微企业负担。同时,整合各地闲置厂房资源,如将煤矿企业因停产停业空置出的场地、乡村校舍以及危旧房、旧厂房、旧仓库等结合棚户区改造和“三变”改革盘活起来,租赁给当地有场地需求的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实现资源再利用;同时,政府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一定数量的用地指标,在各开发区、工业园区等交通便捷区域建造标准厂房,配套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小微企业入驻,减轻企业发展负担。
四是强化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企业抱团发展。鼓励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各类平台加快发展,支持相关组织或团体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员为企业授业解惑,为创业人员提供指导,对小微企业提供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咨询等全面协助。同时,大力发展商会、协会组织。支持各行业企业组建企业联盟,充分发挥各种社会资源的作用,为企业提供融资、财税、法律、营销等服务,实现以强带弱抱团发展。市级政府每年应对各县(区)推选出的一定数量的优秀服务平台进行表彰,适当给以资金补贴,促进其更多更好为小微企业开展服务。支持各行业商会、协会举办大型活动,吸引更多人流在我市聚集,推进小微企业加快发展。
(五)着力解决企业诉求无门的问题
一是持续加大减政放权力度,探索下放一批管理权限到各商会、协会等社会组织,建议今后每年定期拟定本年度负面清单及各类审批办事时限并向社会公示,加快清理不必要的证照和资质、资格审批,为小微企业降门槛、除障碍。二是建立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设立办公室等相应机构,定期听取小微企业发展情况报告,及时研究和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将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三是用好各类监督投诉平台。将小微企业发展类投诉渠道并入其他已建立的投诉平台,并做好宣传,公开投诉窗口、投诉电话、投诉邮箱,明确投诉办理时限,将受理投诉办理情况纳入考核,并将办理结果及时公开。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监管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四是强化监督检查。大力推开“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强化市场主体自律和社会监督,各级政府每年应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加大监管力度,提升监管效能,对执行政策不力、落实政策不到位、企业反映问题突出的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同时,各主管部门应对本辖区各小微企业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及时总结宣传,市、县两级政府每年组织对优秀企业代表进行表彰。共同营造关注企业、支持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努力打造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开放环境。
【小微企业的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小微企业的战略管理10-11
小微企业的论文致谢10-15
小微企业调研报告05-19
小微企业做账流程08-08
小微企业论文致谢08-14
小微企业的融资方式08-12
2021小微企业调研报告05-20
小微企业融资方法08-15
最新小微企业认定标准11-13
小微企业认定标准2017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