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调查报告

时间:2020-12-04 12:47:45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有关旅游管理调查报告

  关于调查报告大家了解过它的写法吗?知道有关旅游管理调查报告应该怎么样书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有关旅游管理调查报告,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有关旅游管理调查报告

  旅游管理专业调研报告【1】

  一 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迅速提升、经济作用逐步增强,20XX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2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国内旅游收入1.26万亿元,增长23.5%;入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增长5.8%;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566万人次,增长9.4%;旅游外汇收入458亿美元,增长15.5%;出境旅游人数5739万人次,增长20.4%;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并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研究结果,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年接待1.37亿人次的入境旅游者,同时出境人数将达1亿,位列世界第四。

  山东是中国旅游资源大省,拥有两处世界级自然和文化遗产, 12个优秀旅游城市,1A-4A级旅游景区(点)114家,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16家,星级饭店500余家,旅行社137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64家。20XX 年,山东省旅游业再创历史新高,实现旅游总收入有望达到 3000亿元,旅游业已发展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正向建设旅游强省和旅游主导产业的宏伟目标迈进。

  济宁市作为山东省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工业中心城市和四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是东方儒家文化和华夏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济宁市旅游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与总体战略,以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推进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有机融合,以培育国际知名品牌为核心,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以区域合作为重点,积极发挥旅游集散地功能,发挥旅游业“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优环境、塑形象”等综合功能,以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为主线,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和要素,把济宁建设成文化旅游名城。到20XX年末,旅游总收入达到535亿元,年均增长18%;国内旅游接待6032万人次,年均增速15%;国内旅游收入达到508亿元,年增速18%;入境旅游人数达到59万人,年均增速15%,旅游外汇收入达4亿美元,年均增速18%。

  随着济宁市旅游市场及产品开发的发展,旅游业从业人员需求不断增长,济宁市现有旅游业从业人员6万余人。20XX年济宁市人才市场信息和济宁市旅游局行业管理科统计显示,旅游业人才供需比为0.63:1,高层次旅游业人才供需比更是达到0.32:1,明显旅游业人才供不应求。为完成济宁市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和远景规划,需要我们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和的力度,培养一批具有丰富知识门类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为解决我市旅游领域技能人才严重匮乏的实际问题,我院设置旅游管理专业,为本市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旅游业应用型人才就变得十分迫切和必要。另外,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就职于旅行社、涉外酒店、旅游景区、旅游交通部门等行业部门,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相关行业、企业或事业单位调研

  为加强我院的示范专业建设,推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办出专业特色,扩大办学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学院对重点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按照学院对示范专业建设的安排和要求,20XX年8月至20XX年3月期间,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展开一次较大规模的社会调查。主要采用现场调研法、查阅资料法、问卷法、访谈(座谈)法、电话访谈法等方法,对山东省境内部分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与旅游产业发展相关联的产业行业主管部门、专家,旅游专业开办较好的旅游职业院校,以及周边地区旅游市场比较成熟的旅游企业及相关人力资源网站进行调研,其中走访企业93家。本次调研主要了解本专业对应区域内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和相关行业或企业的社会需求,了解掌握相关企业岗位设置及人才需求,了解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了解掌握企业用工情况和人才市场人才需求情况,了解掌握毕业生适应胜任岗位工作情况,探索建立适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科学、合理、有效的社会人才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

  本次调查内容涵盖了企业概况,企业需要人才的类型,企业是否已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办学及项目合作,企业是否有员工教育和培训的专项经费,员工参加继续教育的方式,企业是否认为经济效益与单位的员工的思想素质成正比,思想素质和技术、技能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那个更重,企业希望我院开设的专业有哪些等。另外企业未来四年人才需求情况,包括专业或岗位、预计需求人才数量、学历、人才来源等内容也作为我们这次调查的重点。了解企业状况、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可使我们的人才培养有的放矢。

  (一)旅游行业的人力资源基本情况

  1、旅游企业数量、人员规模及地域分布情况。此次调查的旅游企业(单位)共93家,从业人数6016人。其中:旅游行政管理部门5家,从业人数55人;教育培训单位3家,从业人数89人;旅行社49家,从业人数365人;旅游宾馆22家,从业人员3546人;车船公司1家,从业人员10人。同“九五”之初的96年相比,在近10年的时间,我市旅游企业数量增加了77家,年均增长28.6%,直接从业人数增加了5000余人,年均增长28.9%,不仅行业规模不断壮大,而且行政管理机构逐步健全,形成了网络化管理,县(市)区旅游企业分布更加合理,门类齐全,为旅游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从业人员性别、年龄结构。全行业从业人员总数6016人,其中男性2599人,女性3417人,分别占总数的43.2%和56.8%。25岁以下的为2436人,26~35岁以下的为1846人,分别占总数的40.5%和30.7%,两项占总数的71.2%。从性别结构来看,男女比例协调,女性高于男性13.6个百分点,符合旅游服务业的社会劳动力性别差异特点,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从年龄结构来看,属于年轻化,而且年龄构成也较合理,便于新老交替和经验的传授交递。

  3、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及培训情况。本科学历为518人,专科学历为1040人,中专及高中1994人,分别占总数的8.6%、17.3%、33.1%,三项总和占总数的59%,超过从业人员总数一半。其中旅游专业的为1166人,占高中以上学历人数的32.8%。从知识结构上看,学历和旅游专业的从业人数在逐年提高,人员素质较以往有大幅度提高。熟悉外语和一般掌握的人员分别为1079人和2103人,分别占总数的17.9%和35%,两项合计占总数的52.9%,比例虽然不算小,但实际运用外语的能力达不到这个水平,行业内真正懂得外语的人才还很缺乏。

  4、从业人员的来源及流动。岗位工作三年以上的为3462人,占总数的57.5%,超过半数。院校直接进入的为2258人,其他行业进入的为2958,业内交流的为800人,分别占总数的37.5%、49.1%、13.3%,可以看出,近半数是从其他行业转到旅游行业的,而行业内交流的数量很小。这一方面说明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其他行业人员的加入,安置了不少下岗职人,另一方面表明我们行业内人员交流不是很大,尤其是管理人员的交流更少。

  经调查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趋势体现如下三个特点。

  首先强调专业技能的实用性: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其定位非常明确,即满足实用性的要求,是一种技能型人才。技能型应成为旅游专业人才的重要特点。那么,从行业需求来看,无论是旅行社,还是酒店,缺乏的主要是掌握实际工作技能的一线操作人员。旅游专业的毕业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可望成为中级导游、宾馆、旅行社中基层岗位的生力军。为此,我们在专业课程设计中,尽可能地加大实训课的课时量,以强化技能性训练力度。

  其次强调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前已述及,从事旅游工作的不仅需要具备服务技能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而且要掌握旅游法律法规、经营管理、资源文化、经济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本职工作。“一专多能”已成为旅游行业对其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可以说,知识面越宽,就越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所呈现的宽泛性正是为了适应这一需求趋势。

  最后体现就业渠道的广泛性:由专业技能的实用性和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决定着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渠道具有广泛性特征。新闻媒体和人才市场时有“白领好求,蓝领难找”的用人信息。我们所进行的市场调查也表明,大多数用人单位急于聘用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旅游专业人才,对这类人才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们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旅游队伍中的“蓝领”。从某种意见上讲,蓝领较白领更具有实在的使用价值。专业人才市场对蓝领的需求量远远超过白领。另一方面,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也为就业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领域和渠道。旅游专业培养的学生既具备服务技能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具备一系列相关专业知识,如旅游法律法规、企业管理、营销策划等。

  (二)旅游管理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和职业资格证书分析

  通过对休闲旅游企业进行调研,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的基础上,归纳出本专业的初级岗位、发展岗位与高级岗位,分别确定了如下6个岗位。

  (三)旅游人才的需求分析

  1、缺乏高层次的旅游从业人员。近年来济宁市的旅游专业人才有所增加,但从总体上看,旅游专业人才所占比例小,缺乏中高层次的专业人才。由于缺乏高层次的规划、管理、开发人才,济宁市的旅游资源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

  2、小语种导游比较紧缺。随着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密切,到周边国家旅游或周边国家到中国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急需一大批掌握韩语、日语等小语种语言的导游。但目前既懂小语种语言又经过旅游专业培养的人才极少,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要。

  3.旅游市场从业人员素质不容乐观。各地区旅游业发展及从业人员素质差距大,欠发达地区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由于一些旅游服务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不高,还出现了“一流的服务设施,三流的服务质量”,“上等的绝美佳景,等外的服务态度”之怪状。一些高品位、高等级的人文旅游资源,在一些水平不高的导游员的解说下黯然失色。

  (四)旅游人才的培养状况

  1、专业设置单调,开发不全面。济宁市高等院校所开设的旅游类专业主要是旅游管理和旅游英语,中等学校开设的专业主要有饭店服务与管理、旅行社服务与管理以及烹饪等。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中缺乏诸如旅游营销、旅游电子商务、旅游商品开发与设计、旅游环境保护等符合社会实际需要、适应旅游业新的发展趋势的专业。

  2、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人才规格偏离市场需求。一些学校旅游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方案没能很好地体现旅游市场需求,有的课程设置过于宽泛,有些缺乏针对性,缺少相应的实践环节,培养出来的学生眼高手低,有些则偏重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而轻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致使培养的人才存在着知识结构不合理,偏离行业要求,以至于出现了如此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缺少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与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面临就业难的困境。

  3、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实训条件较差。一些院校均是近年才开设旅游类专业的,由于在校生少等原因,对旅游专业建设的投入力度不够大,致使许多院校旅游专业的办学条件较差,尤其是实训条件极差,“两张床位就办酒店管理专业”的现象不在少数。

  4、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双师型骨干教师。济宁市现有一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开办的旅游专业是在外语、历史、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因此,相当部分旅游专业的师资自然也是从这些专业中产生,导致了师资力量先天不足,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即便是近些年新进的教师,大多数也是直接从高校到高校,过于偏重理论,缺少实战经验。师资队伍中缺乏高学历、高职称、双师型的骨干教师。

  5、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进修机会少,继续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旅游从业人员极少有机会参加各种专业培训进修,导致旅游从业人员的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素质得不到持续提高,能力得不到进一步增强。

  

  有关旅游管理调查报告【2】

  为进一步促进我区旅游工作发展,区人大常委会侨工委从8月下旬开始,组织相关工委及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各镇、街道,走访区风景旅游管理局,听取有关旅游和农家乐工作情况汇报,组织召开部分区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座谈会,就我区旅游工作情况广泛听取了意见和建议,并实地考察了部分旅游景点、旅行社、涉外宾馆、酒店以及旅游购物点。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主要成效

  近年来,区政府认真贯彻执行省旅游管理条例,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从制定旅游规划、开发旅游资源、开展宣传促销、加强行业管理等方面入手,全力推进旅游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旅游综合效益持续增长

  区政府重视旅游业发展,多次专题研究旅游工作,制定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全区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思路和工作要求,出台了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了旅游管理体制,成立了区风景旅游管理局,配合市委市政府成功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经过多年的努力,旅游业已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主要指标位居全市前列。2009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554.6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9%和16.2%,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均居台州首位。大陈岛景区旅游人数增长较快,2009年接待游客4.8万人次,同比增长26%。我区旅游相对薄弱的地接市场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旅游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区(不含台州经济开发区)共有星级宾馆6家,国内旅行社15家,其中台州华夏旅行社成为台州首家全国百强社。农家乐休闲游发展迅速,设立了专项补助资金40万元,目前已发展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3个,市级农家乐特色点5个。 2009年区风景旅游管理局被评为浙江省旅游工作先进单位。

  (二)景区(点)开发力度加大,旅游项目建设成效明显

  区政府加大了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新建了一批景点,为我区旅游业发展增添了后劲。相继建成、改造了江滨公园、一江山岛战役纪念馆、白云飞瀑、海门老街等旅游景点。建立了浓缩台州现象的吴子熊玻璃艺术馆、台绣艺术馆和大陈风力发电场。白云阁工程顺利结顶,主体工程装修和配套项目已在施工。大陈岛的旅游取得了很大发展,环岛公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编制了大陈景区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新建了104高地、胡宗南指挥所遗址、蒋经国旧居和硬笔书法碑林等景点,改造了垦荒纪念碑和青少年宫旧址。一江山岛战役纪念地被列入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和全国五大国防教育基地之一,成为国家级旅游景区。目前,一江山岛的保护性规划和旅游规划都已编制完成,300吨级的旅游码头已建成,游客接待中心完成改造,部分游步道已建成通行,其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正全面展开。章安油菜花观光旅游节、杨梅节成功举办。各个景区(点)正逐步按照规划开发建设,促进了我区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行业管理得到加强,综合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区政府把加强旅游安全工作放在首位,设立旅游质监所,加强旅游执法队伍建设,完善各项旅游安全应急机制,强化安全检查和监督,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以旅游市场法制化建设和推行标准化管理为重点,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开展旅游诚信建设,做好旅游咨询服务和投诉处理工作,加强旅游行业行风建设,进一步规范了行业管理。举办旅游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和各类业务技能比赛,有效提升了综合管理服务水平。

  (四)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旅游社会形象逐步树立

  出版了《全景椒江》导游词,编制了旅游小册子,印发了2万只一江山岛主题形象环保袋,在主要交通要道设立大型广告牌。通过参加旅游交易会、推介会,大力宣传我区旅游景点。举办老街传统婚庆、瓷文化展等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扩大了老街的.对外影响。

  二、旅游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区旅游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些工作有特色有亮点,但由于我区旅游产业基础薄弱,在旅游资源开发、整合、保护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了我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认识尚未统一,旅游氛围不够浓厚

  发展旅游产业对拉动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基本建设任务重、政策处理难度大和财力有限等因素,我区部分领导干部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并未完全到位,尚未将旅游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思想不够统一,对我区旅游发展前景及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优势缺乏研究,对旅游产业化开发和运作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和长远的打算,还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上下联动效应,没有形成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管理体制不顺,旅游资源有待整合

  我区现有旅游资源类型较多,分属不同系统和部门管理,投资开发一个旅游景区(点),涉及发改、建设、国土、交通、供电、通讯及所在镇(街道)、村等各方面部门,有的还涉及宗教、文物管理部门,牵涉部门多,协调难度大。一些同一旅游资源属于不同部门,在规划、开发过程中存在多头管理、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缺乏“一盘棋”的思想。如红色旅游三个景点分属三个部门开发、管理,农家乐以区农办管理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相应职能的发挥,更不能形成合力。由于管理体制不顺,旅游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难度较大,旅游景点开发还处于低、小、散状况,无法进行整体宣传促销,产生不了品牌效应,严重影响了景区整体效益的发挥。

  (三)投资渠道单一,重点景区开发滞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旅游经济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但综观我区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主要依靠的是政府投入,而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在开发旅游过程中严重“失位”,造成了重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金严重不足,一些特色旅游资源难以得到较快的开发和挖掘。如投资5500万元的白云阁建设全部依靠政府投入。属红色旅游项目的一江山岛战役遗址的开发预算估计要1.5亿元,但目前只到位国债500万元,市、区配套资金尚未兑现,一江山岛的开发建设正处在缓慢推进中。由于缺乏资金,被评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的章安古街至今仍未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开发,打造台州后花园还只停留在文字上。从总体上看,我区的旅游产业仍相对处于粗放型发展的状态,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旅游文化品位有待提高,旅游品牌尚未形成,以山海为特色的旅游业更难以凸显。

  (四)配套不够完善,接待能力有待加强

  近年来,区政府在发展旅游业的软件和硬件方面投入力度较大,但我区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基础设施仍不够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没有设立旅游信息服务中心、散客中心、购物中心和导游服务中心,旅游产业构成的六大基本要素还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海上交通更是严重制约了海洋海岛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行业缺乏约束机制和奖励措施,导游队伍不稳定,旅游人才严重短缺,尤其是高层次的旅游经营管理者,旅游策划、营销人员和地接导游人才更为紧缺。

  三、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全面提升我区旅游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加快我区旅游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根据我区旅游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强化政府主导推动作用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被誉为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和低碳产业。我区拥有丰富和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十分明显,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认识旅游产业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旅游发展中的组织、协调作用,提高监管能力,强化工作机制,及时研究和解决当前旅游业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优化旅游发展环境,组织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旅游发展,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推动一些久拖未动的旅游项目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为我区旅游产业有序经营、稳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科学编制规划,高起点打造特色旅游景区

  要根据旅游资源永续利用和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统一的原则,增强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意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旅游规划体系,建立起具有椒江特色的旅游品牌形象。

  一要明确定位,创新旅游发展思路。根据我区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把提升旅游产业的重点放在挖掘和展示椒江独特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海岛文化、寻根文化和生态文化上,把开发旅游资源的核心放在整合升级上,明确旅游产业的主题定位和发展方向。对分散的景点要进行优化整合,对老景区要实施改造提升,从而打造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旅游品牌,努力建成形象鲜明、特色突出、环境优美的浙东南旅游集散中心。

  二要完善规划,优化旅游产业结构。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合理开发、体现特色、科学保护”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旅游规划体系,做好与台州市旅游发展规划,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区域发展规划的衔接工作,努力打好“红色爱国游、古郡文化游、海岛风光游、绿色生态游”四张牌。要进一步加大旅游规划的实施力度,高起点、高品位、高水平建设重点旅游项目,不断提升我区旅游产业的整体水平。

  三要体现特色,加快重点景区开发。要根据我区各类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与特点,有重点地发展传统旅游和新型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应严格按照突出特色,形成个性风格的理念进行打造,形成各大旅游板块,从而使旅游产品的品位和价值不断提升。要重塑海防文化,凸显红色旅游。椒江的海防文化得天独厚、类型多样,有着厚重博大的文化底蕴。我国海防建设几个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包括中国沿海防护之发端、三国东吴卫温首航台湾、修筑沿海卫所、抗击倭寇、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首次联合作战以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的中国领海基点方位碑都发生在椒江。因此,挖掘和整合椒江的海防文化资源意义十分重大。建议系统普查、梳理、研究椒江的海防文化资源,着手启动建设一批海防文化项目和海防文化展示中心。当前,重点要保护和开发好被列为全国五大国防教育基地之一的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一江山岛战役遗址的旅游项目。围绕“红色主题”,将一江山岛烈士陵园、纪念馆和战场遗址连点成线,结合大陈垦荒精神,精心设计,努力营造集实战体验、军事文化展示于一体的新型旅游项目,把一江山岛红色旅游打造成为椒江面向全国的主打旅游品牌。要谋划推进千年古郡章安古文化的保护、修缮、恢复和开发工作。章安古郡是首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景区历史名胜、文物古迹、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尤其是章安老街、古桥、金鏊山、古寺庙等。区政府要根据市委、市政府加快椒北开发的指示精神,加强景区景点的内涵和外延研究,挖掘丰富的文化内涵,强化旅游形象设计,提升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水平。加快规划编制和项目包装,统一政策处理,积极向上争取项目申报和政策、资金支持。鉴于章安老街破坏严重,建议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古桥和寺庙的保护和修缮,实质性启动章安古文化遗址开发。要做强海洋海岛旅游。要以贯彻落实副主席给老垦荒队员的复信精神为契机,加快发展海岛风光休闲游和海洋文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环岛公路、客运码头和旅游接待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科学开发大陈海岛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以“游海岛、观海景、吃海鲜、买海货、钓海鱼、住海滨”为特色的海洋海岛旅游业。以海岛为依托,以观光度假为特色,将大陈海岛旅游建成一个集观光、度假、休闲、娱乐、渔家风情于一体,既富有人文历史传统色彩,又具有现代化的环境优雅的综合性海洋海岛旅游区。要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区。全力抓好“江滨公园西进工程”,构建城市生态绿化带,作为我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力作和城市建设休闲观光的精品。开发好章安的山水休闲和农业观光旅游区,充分利用九子——山兵的自然资源,把原始次森林、农家乐休闲和田园风光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设成集“登山野营、水上娱乐、生态观光、农家风情、会议接待”于一体的旅游景区,打造成生态优良、风景秀丽、环境怡人的台州后花园。稳步推进三甲滨海湿地旅游区建设,抓紧做好前期的规划编制工作,充分发挥滨海湿地系统的作用,让滨海湿地系统恢复生机,成为十一塘工业园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要整合资源,推动景区联动发展。资源整合的意义在于形成功能互补优势,通过景区联合,加速旅游产业规模化,提高其综合效益。我区对旅游资源要进行优势整合和包装策划,既要突出其特色,差异发展,又要有机结合山海、古郡、军事、生态、农业等要素。同时,要将我区旅游资源融入台州旅游范畴,既实现旅游资源联动与协作开发,联手开辟旅游精品线路,形成与周边景区的资源互补和优势共享,又凸显我区旅游的特色优势。只有实现集聚发展、差异发展,才能实现我区旅游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三)加大扶持力度,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区政府要在培育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环境,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作用,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方投入、市场运作”的旅游经济发展机制。

  一要理顺关系,健全旅游管理体制。要建立旅游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区旅游工作。积极探索景区开发、经营、管理新模式,逐步扭转旅游资源管理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的局面,充分发挥风景旅游管理局的职能作用,确保旅游资源健康、有序开发。

  二要加大投入,改革旅游融资体制。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和充分利用上级有关部门的各项扶持政策,加大政府对旅游的投入力度,制定和完善发展旅游产业的激励政策和措施,设立专项旅游发展基金来推进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改革旅游投融资体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出台优惠政策,大力吸引和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参与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改变原先以政府为主投资旅游开发的单一模式,实现投资多元化。同时,要不断完善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创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

  三要统筹兼顾,构建旅游要素支撑。要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集中力量解决重点景区景点之间的交通瓶颈制约问题。大陈岛的旅游开发可通过在头门岛和黄琅开辟码头,缩短航程,破解制约海岛旅游发展的交通问题,促进农民转产转业。进一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配套建设,提高接待能力,形成富有椒江特色的旅游餐饮、旅游购物和旅游纪念品。加快建立导游服务中心,加强导游队伍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高我区旅游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四要依法行政,加快政策处理步伐。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念,做到保护与开发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及时搞好相关政策处理,制订章安旅游开发补偿措施,加快一江山岛政策处理步伐,保障我区旅游业健康、有序、科学发展。

  (四)规范行业管理,塑造良好的旅游形象

  要严格按照省旅行社管理条例,加强旅行社管理,规范市场秩序,避免恶性竞争,逐步提高旅行社的行业准入门槛,改变旅行社的“多、小、散、弱”局面。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服务水平,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优化旅游服务环境,加强旅游安全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和旅游投诉、处理机制,切实保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在全区营造安全、诚信、公正、文明的旅游服务环境。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旅游发展氛围

  旅游是典型的形象产业和绿色经济,宣传推介至关重要。要健全旅游宣传工作机制,联合宣传、文化等部门,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推介旅游整体形象,加大对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包装和策划,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宣传促销活动,不断拓宽旅游市场。积极做好景点周边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引导其积极支持配合旅游景点保护、开发工作,在全区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氛围。进一步加强省旅游管理条例和省旅行社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在全区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舆论环境。

【有关旅游管理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有关旅游管理的论文12-08

有关旅游管理毕业论文09-18

与旅游管理有关的论文09-15

有关旅游管理求职简历模板09-14

旅游管理简历08-06

有关旅游管理的个人简历模板08-31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简历范文09-14

有关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06-16

旅游管理开题报告10-23

旅游管理的论文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