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设调查报告格式
我们党为实现社会和谐目标而进行的不懈奋斗,生动地体现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历史经验及其对经验的科学总结之中。下面是关于社会建设调查报告格式,仅供参考。
社会建设调查报告格式
为学习借鉴先进城区的社会建设经验,推动我区社会建设,9月中旬,区社工委调研组赴成都市锦江区考察调研,实地考察了市民中心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社区公共服务站、居民小区院落公共服务平台等,听取了有关情况介绍,收获颇丰,对我区社会建设带来诸多启发。
一、成都市锦江区基本情况
锦江区位于成都市东南部,幅员面积62.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7.87万人,辖16个街道办事处,59个社区,是成都市的核心城区。 近年来,成都市锦江区以建设“社会协调发展创新区”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以群众主体为核心、以社区建设为基础、以发展社会组织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关键,统筹推进街道管理体制、社区治理体制、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等改革实践,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先后被评为“中国最关爱民生区”、“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锦江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荣获第三届“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创新——锦江样本”荣获“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
二、成都市锦江区社会建设的主要经验
(一)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关键,把解决当前问题与构建长效机制相结合。锦江区在全省率先成立区委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和区社会建设咨询委员会,形成了区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决策部署、区咨委会出谋划策、区委社工委统筹协调、部门和街道具体负责,各方齐抓共管、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建立共创共享机制,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社会建设的意见》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作了系统设计、全面部署。推进街道管理体制、社区治理机制、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三大社会管理创新改革,构建了具有锦江特色的社会管理工作方式。
(二)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把加强社会管理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坚持将新增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投入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领域,2007年来全区社会公共事业投入累计达60亿元。按照政府保障基本需求、市场提供多样化选择的原则,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优质化,在全省率先免除普通高中学费和信息技术教育费。以养老助残为重点突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建立健全养老助残工作平台,在全省率先开通养老助残热线、发放养老服务券。大力推进物业管理全覆盖,全区850多个老旧院落和新型社区实现了物业管理;大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刑事案件发案率连续5年下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三)坚持以群众主体为核心,把加强社会管理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相结合。在全省率先实现64个社区“两委”换届全面直选,有力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社区治理体制改革,构建起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决策、社区居民委员会执行、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工作委员会监督的社区自治体系。同时,对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社区重大事务,实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议事程序,促进社区重大事项决策的程序化、规范化、民主化。从2009 年起,区财政为每个社区安排20多万元的政府定额补贴专项经费并逐年递增(2012年是32万),服务项目由社区居民自主决定使用。完善街道、社区考核机制,加大居民群众对街道社区的考核评价力度,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
(四)坚持以社区建设为基础,把加强社会管理与强化社区自治相结合。剥离社区居委会原来承担的行政职能,出台《社区工作准入审批办法》,改变过去政府部门任意向社区摊派工作的情况。实现社区居委会自治职能的归位。按照“一站一居”或“一站多居”方式,成立28 个社区公共服务站,作为街道派出机构向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承接居委会转移的行政职能。全面推进以“五有”(即:有党的组织、有自治组织、有服务平台、有居民公约、有自治活动)为重点的院落(小区)自治建设工程,建成80个院落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居民成立1035个住委会(家委会),自主制定切合实际的居民公约,居民民主协商管理小区院落事务。
(五)坚持以社会组织发展为重点,把加强社会管理与扩大社会参与相结合。在全市率先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积极扶持发展服务类、公益类、互助类社会组织,探索实行社会组织登记备案双轨制,在区和街道分别成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搭建社会组织的培育平台,解决了社会组织“登记难”问题。在积极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同时,区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创办社会组织给予资金支持,成立锦江区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着力从机制上解决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问题。目前,全区社会组织已有694个,分别是改革前的三倍多,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个数全国领先。成立区社会组织管理局,负责社会组织发展的规划、指导、监管;在有条件的社会组织成立党支部,确保社会组织发展的'正确方向;成立区社会组织评估中心,建立社会组织活动评估制度,成立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促进社会组织自律。
三、成都市锦江区社会建设对我区的启示
(一)着力从体制改革入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从体制改革入手是治本之策。在实践中,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实施以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的社会管理创新,既提高了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又增强了社会活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不难看出,锦江区进行的街道办事处职能转变和社区新型治理机制,为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管理打下了基础,而培育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又为政府“瘦身”提供了可能,三项改革环环相扣,一脉相承。这种系统化的体制改革思路值得我们借鉴。
(二)着力建立健全社会建设工作相关制度。制度更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锦江区在推进“三项改革”的过程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配套文件,使各项改革有章可循,得以规范有序开展。如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关于深化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社区治理体制改革方面的《关于推进社区居民院落(小区)自治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区社会管理的意见》、《锦江区社区工作准入审批暂行办法》,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锦江区社会组织评估实施办法》、《对社会组织发展提供资金扶持的实施办法》等几十个规范性文件。目前,我区街道社区体制改革、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扶持培育社会组织等工作都亟需系统设计,出台相关制度统筹推进。
(三)着力激发社区居民群众的自治功能。通过改革,锦江区把社区的行政性事务剥离出来由社区公共服务站承担,社区居委会回归自治职能;同时,在社区自治组织内部建立起决策、监督、执行相分立的组织体系,并完善社区的民主议事机制,使社区自治组织的自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这种组织体系,既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又把党的领导融入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全过程,促进社区自治功能归位,真正发挥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作用。目前,我区有社区党委、工作站、居委会、管理处、业委会、各类社会组织等多套马车聚集社区,工作站承担了140余项工作事项,居委会被边缘化,职能基本虚置,不符合当前的社会改革方向。在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上,亟需由政府“大包大揽”逐步向基层自治的方向转变。需全面厘清社区工作站的职能和工作任务,研究探索街道、社区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向社会转移,强化居委会自治功能,逐步改变“站强居弱”的局面,把居委会打造成为社会自治的基础平台。
(四)着力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锦江区通过打造服务优质高效的社区公共服务站、出台政府定额补贴社区自治组织专项经费制度、对社会组织发展提供资金扶持、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等举措,使得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建议我区高标准推进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准确核定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定位,合理配备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研究制定我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向社会转移的相关制度和目录,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力度,不断扩大购买范围,规范购买行为;健全公共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将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纳入财政预算,制定和完善各项资金扶持政策,推动建立公共财政对社会组织资助和奖励机制、对社区自治组织的补贴机制等。
(五)着力培育扶持社会组织。锦江区多举措系统推进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如实行社会组织登记备案双轨制,降低门槛,支持社会组织发展;在区和街道分别成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搭建社会组织的培育平台;区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创办社会组织给予资金扶持,成立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力图从机制上解决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问题;成立区社会组织评估中心,建立社会组织活动评估制度,评估成果作为政府支持的重要依据。这些措施既有制度、场地、资金方面的支持,又体现出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建议我区按照省、市关于深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尽快研究出台社会组织登记和备案的实施细则,探索建立我区社会组织分级分类准入制度;加紧推进区社会组织总部基地建设;制定和完善社会组织资金扶持政策;探索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和完善的评估体系;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逐步实现党的组织、工作和作用全覆盖。
【社会建设调查报告格式】相关文章:
社会的实践调查报告格式12-29
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格式11-18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格式11-01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介绍12-01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范文08-07
大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08-05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作格式12-29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11-03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是什么11-24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参考模板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