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调查报告

时间:2020-09-28 12:04:04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热门】学生调查报告锦集十篇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调查报告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学生调查报告锦集十篇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一、调查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各阶段目标中都对写字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可见,写字是小学语文综合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书写姿势又是学生写字能力得以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尽管各学校普遍加强了写字教学,然而许多学生却未能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和熟练的书写技能。这也许书写姿势太基础了,太常见了,我们教师往往就忽视了它的重要性,以至于写字教学的状况和效果仍然令人担忧。而且,信息化社会的来临又使现在的小学生刚开始学习就步入了少纸、无纸时代。种种原因,使小学生在汉字书写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诸如:执笔方法不科学,坐姿不正确,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家长不够重视等等。

  鉴于书写姿势的基础性、重要性,我们将开展写字情况的调查,了解小学生错误书写姿势的主要表现,便于采取有效对策,提高学生书写姿势的正确率,提高语文写字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写字能力的发展和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养成。

  二、调查内容:

  1、调查我校一二三年级学生写字执笔姿势的现状。

  2、家长对写字教育的认识。

  3、教师对执笔方法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

  设计《学生写字情况问卷调查》,对我校一二三年级进行调查。

  2、现场调查法

  在一二三年级各班进行调查:在学生写字的自然状态下,经过仔细观察,对学生各种错误的执笔姿势加以归纳分类,制定标准化的观察记录表,多次观察后加以记录,收集学生执笔姿势状况的资料。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家长重视孩子的写字教育

  问卷调查显示98.6%的家长认为在电脑日益普及的今天,孩子写一手好字还是十分必要的,98.2%的家长认为小学是学生习字最重要的阶段。65.4%的家长认为自己小孩的执笔姿势不好,只有30.7%的家长多次对孩子的写字姿势、方法进行指导。为什么意识到写字问题却缺少指导呢?因为只有11.3%的家长认为自己有能力指导好自己的孩子写好字。其他一些调查信息显示大部分家长自身对写字的一般常识了解不够,对正确的执笔姿势没有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书写水平不满意,导致他们没有信心和能力指导自己的孩子写好字。65.9%的家长认为学生写好字主要取决于学校老师的指导。

  2、学生执笔坐姿错误率很高

  抽查结果显示一二三年级学生执笔姿势和坐姿错误率高打74.3%和57.9%,学生错误执笔姿势和坐姿的主要表现形式依次是手指屈卷掌心、执笔太低、手指抓抱笔杆、手腕扭曲、执笔太竖、头趴太低、身体离桌子太近、学生执笔的错误和坐姿表现形式往往不是单一出现的,而是几种一起出现的。调查中还发现学生执笔的正确率并未随着年级的增高而提高。这说明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注重写字姿势的教育,没有一贯的要求去指导学生的执笔坐姿。而学生由于要写大量的作业,为了追求速度,无暇顾及写字姿势正确与否,以致有些正确的姿势也开始慢慢变型。小学生要养成正确的执笔姿势需老师、家长、学生共同的努力。

  五、应对策略:

  1、重视正确写字姿势的养成

  在一二三年级的学生中,有一大部分已经形成了错误的执笔姿势和书写姿势,要纠正这一错误是很困难的。这时教师应强化这方面的训练,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写字的姿势,让学生记住顺口溜,头正,肩平,臂张,脚分开,“三个一”要求记心上。这里的“三个一”是指笔尖离手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子离桌一拳。利用教学课件让学生对照检查自己的姿势,逐渐形成习惯。正确的姿势一旦形成,会使学生受益一生。开展在校“天天练字10分钟活动”,写字课加强训练,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正确的执笔与书写姿势。同时,学生也做到了充分的心理准备,用认真的态度去练字,使学生能树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

  2、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督促子女养成正确的执笔姿势

  《为写字致家长一封信》讲明执笔姿势和写好字的关系,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要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一对一的优势,学生在家中要写作业时,家长要密切配合,同时,开展在家“练字10分钟活动”在家长陪同下,提醒孩子注意写字姿势的正确性。

  3、营造良好的班级写字氛围,引导学生互帮互学

  教师可把班里写字好姿势又规范的学生作为榜样,让他们去当小老师,动员全班的力量对同学的写字姿势进行监督。教师要经常进行“看谁写的好,看谁姿势正确,看谁进步快”的写字比赛,使学生人人争当上游。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摘要]爱情,人类永恒的话题。从大学生的恋爱观出发,立足问卷调查,以大学生恋爱观为主题,用真实数据分析大学生恋爱特点,探究影响大学生恋爱心理和恋爱行为的主要因素。本次调查的目的是让大学生了解自身所形成的恋爱观,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恋爱观。

  [关键词]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

  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观不一样。恋爱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更加“合法”。本文欲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 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湖北大学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为98.75%。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 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大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习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习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大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 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 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 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大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大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 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 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大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

  6. 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大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大方。

  大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大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大三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近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大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大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针对男女生的许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关于寻找恋人,近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寂寞和空虚,并非为了寻找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平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白,部分表示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恋人品行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总而言之,本校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大都能在爱情中面对现实,但现实没有抹掉他们的纯真,他们对爱情仍有美丽的向往。

  (四)大四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四学生共有20人参加填表,男生7人,女生13人。大四的学生在问卷调查表中表现了一下几个特点:

  1. 只有25%的人认为恋人是原来所理想的人,75%的人认为不是。

  2. 对于是否与恋人走到永远的问题上,认为可以的只有7人。

  3. 对于大学爱情是否成为婚姻,则所有人认为是不可能的。

  4. 对于恋爱与学习,12人表示同等重要,4人表示恋爱重要。

  5. 对于分手后的态度,有6人表示会伤心欲绝,大多数人表示可以再找。

  6. 对同居的态度,不赞成的有7人,其他人则持不反对态度。

  从以上几个特点可以看出,大四学生的想法更为现实。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了,看法也就更加务实。大多数人的恋人并非是所理想的人,而是在现实的实际接触后才确立的。绝大部分的人不相信网络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更多的人不相信也不会网恋。对于大学的恋爱能否变成婚姻这个问题上,绝大部分的人都悲观的认为是不可能的,可见在大学生看来,大学恋爱是有花无果的事情。也许是彼此接触的时间久了,对于相处的时间,大四的学生觉得彼此腻在一起太长时间反而会暴露出更多的缺点,也许距离真的会产生美。对于恋爱的花费,也许aa制是最好的消费方式,毕竟大部分大学生还没有实际稳定的经济来源,如果只是一个人来承担恋爱开支,那么是很吃不消的,所以选择aa制是最现实的方式。大学生是否可以同居呢?在这个问题上,大部分人并不反对,采取了开明的态度。可以看出,更多的人对于婚前的性行为已经不再是那么保守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排斥婚前性行为。虽然大四的学生对于恋爱的思想更加成熟、更加现实了,可是他们对于恋爱所要承担的责任却没有完全认识清楚,许多人都是抱着尝试的态度去恋爱的。这样的想法只会带给自己与对方更大的伤害。所以,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懂得对他人,也是对自己负责。

  综合上述四个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恋爱观,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扩展,社会阅历的增加,大学生的恋爱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现实。大一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和期待,好多事情都很理想化,到了大二开始觉得原来爱情也有苦涩的味道,但还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进入大三后,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最后到大四的学生更加理性的对待恋爱,恋爱观趋向成熟。

  三、大学生恋爱观及存在问题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

  1. 性爱的好奇心理。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近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2. 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与高校聚集着才华、风度、美貌于一身的特殊人群氛围直接相关。有些男大学生固执地认为:毕业后还没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

  3. 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4. 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5. 游戏人生心理。其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性交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性行为,他们见一个爱一个,玩一个丢一个,完全是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

  大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今后的生活还会动荡,毕业分配和就业还是个未知数,即使获得了真爱,毕业后也有可能天各一方。因此,大学生们有“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等恋爱心态也是很自然的事。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

  由于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当的恋爱观也出现在了大学生的恋爱当中。表现出思想上的波动、排他、冲动、幻想;同时,大学生还受到了外界周围环境的影响。

  1.因为空虚而爱。调查显示,6.7%的大学生因为内心空虚而选择恋爱。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习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高等学府,在大学表现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以后,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都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人生仿佛没有了一点意义,头脑一片空白,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中苦闷,缺少学习动力、目标的大学生于是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2.择偶动机不纯。据分析,2%的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纯。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在学习期间、生活上、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上的帮助。如果发现有利用价值,就会采取一切措施,进行攻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有的大学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地位去寻找爱情,而且有的大学生同时与多个异性进行交往,不建立关系。

  3.好奇心较重。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异性交往。在中学时学习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好奇,想试一试探究异性之间的秘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层的好奇与渴望,没有想到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

  4.不注重恋爱的后果。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大多数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一天开心就好,“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很多青少年带着这样的心理与异性进行交往,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实大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两个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过每一天,所以“毕业那天一起分手”也成为正常现象。但双方也表现出极为平静,这就是大学生的一种新型的恋爱观,在乎爱的过程,轻视爱的结局,从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不负责任。

  5.道德观念淡化。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道德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大学生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极快,开放的思想对大学生“性”及婚姻问题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新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处于矛盾的旋涡,性的观念逐渐开放起来,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即出现了对“性”的好奇、大胆的尝试,但在尝试之后往往面对的是尴尬和无尽的悔恨。

  6.爱情与事业定位不当。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爱情和学业的时候,往往是把爱情放在首位,认为只要有爱情,一切都是没有问题的。爱情与学业从其内涵是两个不相联系的概念,不可能相提并论,就算是有联系,也不可能耽误学习,因为在学习的时候心理根本没有爱情的存在。大学生在主观上认为恋爱与学习没有关系,互不影响。

  7.物质至上。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是建立在对方的家庭、社会地位上,或者以自己的条件优越为背景作为双方感情的基础,传统上认为女性依赖性强,大多数女性希望把自己的将来托付给一个即可靠、又安稳的人身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性、权利性的爱情不仅仅表现在女性身上。当代大学生男女功利性、权利性的色彩都明显越来越多起来,越来越把自己的将来寄托在对方身上。当然,这种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观形成也与社会就业压力、主观个人心理上的成熟有关系。

  四、树立合理恋爱观

  针对上述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首先学校和社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环境,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谈谈作为大学生自身应该怎样做。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法的角度来讲,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关于禁止重婚的规定,在总则则增加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扶助。在法律责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一方重婚而导致的离婚的,无过失的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不难看出,国家法律加大了对重婚的处罚,目的就是规范婚姻关系。对于恋爱中的一些过激行为,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律要求。

  (二)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暂而丰富多彩,在一个人的身边伴随着亲情、友情、爱情。但最重要、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则是爱情。无论你到哪里、无论你有多大,只有白头到老,结发夫妻会最牵肠挂肚,也只有爱情会给人无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青少年大学生考虑爱情的问题是无须指责的,但一定要正确认识爱情。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则表现出了彼此的真爱。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短暂的人生而言,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义,而爱情则处于从属关系,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入理想,事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含义。那些“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以恋补虚”等恋爱动机不纯的青年们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的。它不但玷污了爱情本身,而且违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恋爱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

  恋爱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有许多恋人在一起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而是为了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成游戏,三角恋、多角恋油然而生,伴随着两个人交往,性问题也开始发展,婚前性行为逐渐增多,未婚先育的问题屡见不鲜,而且每年还在增加。大学校园外的旅店、日租房层出不穷。这样的情况怎样能与道德无关呢?其次,大学生经不住金钱、权贵的诱惑,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活,傍“大款”成了当今最流行的词汇,而且在一些娱乐场所,大学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成了大学生的最新理念。

  恋爱与大学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与此,庸俗的爱情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是事业、爱情奋发向上的源泉。

  (四)正确处理学习和恋爱的关系

  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习,作为学习的动力。确实,在大学生中,存在爱情与事业“双丰收”,但比率相当低,“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软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树大业的人都能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加强教育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五)学会识别爱情,注重保护自己

  在爱的时候,恋人的智商几乎为零。因为在鲜花、美言的背后,恋爱双方要看清你所爱的人的“真伪”那是相当难的。有许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优雅的动作、高贵的气质欺骗着无数无辜少男少女的心,在不纯洁的恋爱动机里,尤其是女性同学更应该注意,“贞操”不一定能栓住你爱的她,天下也没有不劳而获的美差。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运落在你的身边,你一定要识别它的“真伪”,不要成为爱情的牺牲品。真爱是不需要任何承诺的,有承诺的爱情就预示着即将走到尽头。两个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这样,爱情才会结出美丽、灿烂的花环。

  当代大学生随着性心理和性生理、性思慕期、性意识期的到来,在没有了各方面压力下,在充满美丽幻想的大学校园里,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序曲。但由于人生的经历、生活阅历的缺少,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因此在相爱的同时,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想法。影响着两个人的感情发展,甚至引发痛楚事件。

  总之,当代大学生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的同时,必须培养自身道德,法律规范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完善;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助于大学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摘 要】在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严峻,伴随着政府政策引导和社会观念的转变,大学生创业意识,就业方向也悄然发生转变。通过对大学生创业问题的调查研究,我们旨在了解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在创业前准备的真实状况,分析大学生创业现状问题,给大学生提出创业前的建议。

  【关 键 词】大学生/创业问题/政府高校引导/社会关注/调查报告

  浙江是一块创业的热土,民营经济兴旺发达的省份。浙江高等教育也是走在中国教育行业的前列,高校众多,但由于岗位差异,每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也是异常激烈,创业也逐渐成为众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我们就大学生创业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我们希望通过研究报告,能够引起各高校和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和教育的重视和关注,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这个研究给创业前的大学生、政府、高校、社会提出建议。

  我们小组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网上查阅资料等形式。我们小组也参考了一些其他调查问卷的格式,结合实际编制成《大学生创业问题调查问卷》(见附录二)。问卷编制好后,小组成员通过各自QQ向周边大学生(在校就读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为确保调查结果的可信度,我们采取了无记名方式。最终调查问卷共发100份,实际统计80份。调查结果见 附录1

  本次调查范围涉及人群大多是来自各大高校的学生,涉及众多专业,范围涵盖广泛,涉及面广。从科学合理的角度讲,我们的整个调查兼具全面性和典型性。

  一、 现状分析和调查结果:

  教育部部长周济11月20日在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透露,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495万,比20xx年增加82万。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突出,为此,会议决定将20xx年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服务年。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创业依然是热点之一。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是不少应届毕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创业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活跃而有效的经济形式,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创业的形势有很明显的好转,不论是私人创办事业涉及的领域还是创业的发展势头,都有着健康发展的趋势。而从西方的发展历程来展望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学生创业将成为市场洪流中一股新的力量,新的势力。大学生的加入将为创业大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时,在校大学生创业也闯入了人们的视眼。

  当大学生创业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这种新的就业方式的时候,我们发现在大学校园里创业的概念也越来越为广大的同学所了解和接受,创业意识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

  为了全面了解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创业前准备的现状, 研究调查各大高校、政府、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和教育的重视和关注程度,我们在1月20日—2月20日,通过问卷形式为主,网上QQ谈话和网上搜寻材料为辅开展调查活动。

  从调查问卷中抽出几份题目进行分析,例如第二题,您关注国家出台的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调查中,经常关注,很清楚的大学生占10%,偶尔关注,比较清楚的大学生占30%,不太愿意主动去了解,知道一点的大学生占45%,一点也不知道的大学生占15%。从这里体现出现在的大学生对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虽然占比较大的比例,但经常关注的大学生只占10%,所占比例较小,说明大学生关注国家政策是有待加强的。

  而第三题您是否有创业的打算 ?调查中,考虑过的大学生占97.5%,完全没想过的大学生占2.5,正在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占0%,已经尝试过创业的大学生占0%。从这里体现了创业的问题对大学生不是什么和他们毫不相干的事情,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思考过创业的问题。而第十题您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 调查中,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大学生占47.5% 没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大学生的占52.5%。其中,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次数一般在1-2次。从这体现出大学生参加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比例相对较小,大学生对此的关注度还不够,还有待加强改进。

  二、结论分析和建议:

  《关于大学生创业问题的调查》是我组研究的课题,在课题申请时,我们是作为一个课外业余任务来完成,经过一番网上浏览、网上问卷调查发现这个课题的具有很大的研究性,社会、国家和高校的关注度极大。由于我们小组在资金、人力、物力、时间、个人学历等因素的限制,调查难度远远超过我们申请课题前的想像。对于我们大专生来说,要作到大范围且研究的极大深度同时极具学术性,是不怎么现实的。因此,出于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我们组员采取网上问卷调查,网上搜集相关材料等形式,调查自己周边大学生(在校就读大学生),其结论和数据也是具备科学性,确保实践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提升作品质量。

  从调查问卷和现场人员访谈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需要社会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帮扶机制。高校在大学生自我创业中发挥更多的作用和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包括创业指导、资金落实、客户联络、社会沟通等,尤其是提供比较规范、适用、系统的创业教育。高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一方面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观念,另一方面主要是就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各种创业技能进行全面培训,并最终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

  对于大学生创业,政府的帮扶作用不可小视。一些地方政府政策的出台,对于大学生创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政府帮扶的持续性需要关注。此外,大学生创业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政府的帮扶作用,社会应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去逐步锻炼其市场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管国家政策、高校、社会环境如何,我们认为最重要在于大学生自己,因此大学生主体不容忽视。下面给大学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树立全新的人才观,重视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

  从前面所讲,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创业者具备一些核心的主要特质和次要特质,要有创业观念、有才、有胆、有识,同时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克服创业过程中的困难,这些高要求决定了当代大学生想走上创业之路,就必须按照创业者素质的培养规律,重视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锤炼自己的胆子,同时培养自己的创业人格、创业者思维和创业意识和技能,克服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积累型”、“继承型”,掌握的死知识多,运用的知识少,胆子小,生存能力差的人才类型。

  实践证明,创业者素质的培养是有规律的,其成长也是有过程的。而从实践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之都是创业者成长的捷径,中国有句俗话:“一年学成个庄稼汉,三年学成个生意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注意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锤练自己

  要树立自信、自强、自主、自立意识。自信就是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条件去开创自己未来的事业。自信赋予人主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相信自己能够成为创业的成功者,尤其在遇到失败和挫折时更需要自信。自强就是在自信的基础上,通过企业的实践,不断增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进一步磨炼自己的意志,建立起自己的形象,敢说敢当,敢作敢为,不贪图眼前的利益,永远进取,使自己成为强者。自主就是具有独立的人格,具有独立性思维能力,不受传统和世俗偏见的束缚,不受舆论和环境的影响,能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善于设计和规划自己的未来,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自主还要有远见、有敢为人先的胆略,能把握住自己的航向,自立就是凭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业的基础。

  (三)广泛获取创业经验

  如今,不少大学都开设了创业指导课,教授创业管理、创业心理等内容,帮助大学生打好创业知识的基础。大学图书馆也提供创业指导方面的书籍,大学生可通过阅读增加对创业市场的认识。

  其次,创业是目前媒体报道的热门领域,无论是传统媒体,如报刊、新书、广播电视、还是网络媒体,每天都提供大量的创业知识和信息。一般来说,经济类、人才类媒体是首要选择,比较出名的有《财富人生》、《创业家》、《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以及“中华创业网”、“中国创业论坛”等专业网站。此外,各地创业中心、大学生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机构的网站,也蕴藏着丰富的创业知识。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创业知识,往往针对性较强。

  (四)注重自身能力的综合培养

  大学生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创业。创业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和不同的人和事打交道,对人的能力要求很高。从事创业的人既要懂经营,又要善管理,既要能协调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又要当机立断,临危不乱,指挥若定,既要能言善辩,又要能谈判公关,既要能开拓创新,又要不怕挫折、困难。因此,创业能力的综合性很强,其中要有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造能力、经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公关能力、应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把握机遇的能力、谈判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作为21世纪教育的4个支柱”,并把其作为开启未来人生大门的四把“钥匙”。“学会认知”就是教人掌握认知的方法,学会学习的方法、手段,培养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做事”就是要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驾驭处理复杂突发事件、危机的能力。“学会共同生活”就是要培养人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人的竞争意识和管理能力。“学会生存”就是要不断增强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的责任感,培养人的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等等。因此,大学生要主动树立“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意识,提高创业能力,从而使自己在创业时“走得出”,“站得住”,“干得好”。

  (五)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

  实践环节能使大学生在校期间积累创业经验,培养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积极参和创业实践活动,如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大赛等。其次,大学生还可通过参和社团组织活动、创业见习、职业见习、兼职打工、求职体验、市场和社会调查等活动来接触社会,了解市场,并磨练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第三,商业活动无处不在,大学生平时可多和有创业经验的亲朋好友交流,甚至还可通过Email和电话拜访自己崇拜的商界人士,或向一些专业机构咨询。这些“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往往比看书本的收获更多。通过这种人际交往途径获得最直接的创业技巧和经验,将使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受益无穷。其四,投身于真正的创业实践。在毕业前后进入创业启动阶段,可以单独或和同学轮流租赁或承包一个小店铺,或加工、修理、或销售、服务等,在真刀真枪的创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这些活动成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大课堂的第一步,同时大学生在参和实践的过程中,既为他们将来开展创业活动积累了经验,也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为大学生提供应对挫折,面对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促进大学创业成功。

  结语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富有建设性意义的调查结果和信息,普及创业理念,弥补大学生长期呆在校园里对社会缺乏了解的不足,增加日后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经过一个月的调查努力,在电信分院老师、团学干部等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小组完成了此次调查研究。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初次撰写,我们的日常工作、调查方法、报告论文格式等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和缺陷,望评委老师能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为我们日后其他工作做借鉴!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大学时代纯洁无瑕的爱情,总让“过来人”记忆犹新。最近东莞某高校的学生利用微信对大学生展开情感调查。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42%的受防学生还没有谈过恋爱。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也较为放开,80%男生表示很正常,大三女生认为正常的也超过了60%。

  “情圣”仅7.5%

  调查报告显示,42%的学生还未初恋过,有58%已经有过恋爱经历。而在谈过恋爱的学生中,有近半数的同学有两次以上的恋爱经历,有5次以上恋爱经历的“情圣”仅7.5%。虽然有过恋爱经历,但目前“保持孤单”的比例超六成。当然,大部分同学对校园爱情还是充满憧憬的,77%的同学希望在大学谈恋爱。

  数据统计分析,有近7成的学妹更喜欢师兄。“学长,成熟可靠,带我成熟带我飞”的话语,看来“防火防盗防师兄”不过是个玩笑话。近9成的师兄也更喜欢师妹,可谓两情相悦。不过师弟就比较悲剧,几乎没有师姐会喜欢师弟,师弟还是先老老实实呆着,等待属于你们的师妹吧。

  男生主动表白,女生也主动

  表白注定是要男生主动,7成以上男生表示会主动表白,女生主动表白的比较少。不过大一的学妹会更踊跃表白,达到45%;大二女生下降到37.2%;大三45.2%,面临毕业的大四女生临又升到了47.1%。

 挖墙脚方面,愿意的同学并不多。女生基本在6%以下,大一女生表示会“挖墙脚”的占4 .8%;大二降至3.5%;大三女生占6.5%,大四女生则飙升至17.6%。而男生远高于女生,平均(大学各年级)比例超30%,大一男生选择“挖墙脚”的占21.5%,大二男生占15.2%,大三男生占44.4%,大四男生占30%。这个也许跟某种潜意识有关,女生觉得是可耻的。而男生则认为,反正“你俩还没领证,哥敢爱敢恨”。不过到了大四,女生愿意挖别人墙角的人数增加,达到17.6%。

  毕业=分手?

  关于异地恋,大学男生与女生的态度差异不大。大四男生认为“很正常,客观因素影响严重的”占20%。认为“纯扯淡,毕业和分手没什么关系”的占10%。表示“看情况,和感情深度有关”的占70%。大四女生认为“很正常,客观因素影响严重的”占23.5%;认为“纯扯淡,毕业和分手没什么关系”的占5.9%;认为“看情况,和感情深度有关”的占70 .6%。

  婚前性行为,女生年龄越大越开放

  婚前性行为是个敏感的话题。问卷调查显示,男生对这方面的“需求”比较“旺盛”,在各个年级觉得“很正常,你情我愿”的平均比例超80%,其中,大一新生认为婚前性行为“很正常,你情我愿”的占75.2%,大二达到91.3%,大三下降至76.5%,大四男生则有90%。女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则由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大一的女生表示“不太正常,年纪太小”的比例高达60.3%,“很正常,你情我愿”的仅39.7%。到了大二,“很正常,你情我愿”者明显增加,达52.3%。到了大三,两种态度与大一时几近相反,表示正常者已达61.3%;大四女生竟达82.4%。

  当代大学生对情感的交流和看法,已不同于从前。未来大学生的爱情观,势必也会有所改变。尽管处于大学阶段的同学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思维,但在感情方面还算是朦胧状态。学校对学生们情感方面的教育,还是需要重视。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前言

  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亘古以来,生存和延续生命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发展的首要问题.只要翻开一本字典就行了,婚姻,这一神圣的词,就是对男和女结合在一起关系的社会现象的表述.生命的延续是我们肩膀上最沉重的使命,延续生命又是强盛生命的影像.

  人类的生命延续离不开婚姻,婚姻又离不开共同相爱,共同的付出.爱情是生命的必需,没有感情的婚姻是社会的悲剧.即使是在我国古代“先结婚后恋爱式”的父母包办婚姻下,两夫妻在同一屋檐下,日夜相对,渐渐有了默契,也会产生柴米油盐一辈子的相守.

  自从民国开来,在有识之士的大力提倡下,到了如今,自由恋爱早已深入了人心,不可抹灭.婚姻,更加离不开爱情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物欲的冲击,生活的压力,憧憬与现实之间的玩笑,信仰的缺失,因跟风的跟风,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婚姻观,爱情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遭到了很大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最具代表性的一代,祖国明天建设的栋梁,备受各界人士的关注与重视.因此,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对于把握他们未来人生征途的正确航线,珍惜眼前诚挚和纯洁的爱情有着重要意义.人只能活那么一次,每次的初次排练都是生命的本身.在的欲望和共眠的欲望中,我们如何选择,这是一个问题.

  本次的关于大学生婚姻观的研究,以整个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这里就对大学生的婚姻观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

  现状分析

  我想,不论你有没有恋爱过,对爱情都有一定的独特的看法;不论你有没有结过婚,对婚姻也同样存在着自己的理解.通过这次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爱情在婚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现在就就各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1.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婚姻是爱情的升华

  据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基础;77.1%的人认为婚姻是爱情的象征,没有爱情是不幸福的.赞成先有爱后有性的也占了54.2%.对于因为生活压力,于是傍大款的女大学生或被的那大学生,47.1%的人感到不齿,也有22.9%的人能够接受.

  2.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并非有了爱情,就必须结婚,婚姻还需要一定的生活基础,也因此而需要承受一定的生活压力.物质基础,对维持婚姻的稳定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调查显示,认为26-30岁左右,工作几年之后,有了经济基础,才结婚的大学生占68.8%的,不赞成“毕婚族”的占了43.8%,对此无所谓的,但自己不会成为“毕婚族”的也占了37.5%.有66.7%的男大学生希望,配偶在顾家之余,也能有自己的工作.

  3.家庭组建少不了小孩

  生育态度上,有47.9%的大学生希望组成核心家庭(父母,小孩),希望生育小孩,总体上来说,都希望抚养小孩.对于是小男孩还是小女孩,50%的人表示无所谓,顺其自然.对于“未婚先孕”的问题,31.3%的大学生认为即使不结婚,也要保住孩子,相比之下,也有27.1%的表示茫然.

  4.忠诚维护幸福婚姻

  “执子之手,与之偕老”,是中国自古以来对婚姻未来的美好愿望.调查显示,64.6%的大学生把相互忠诚放在婚姻幸福最重要因素的首位,66.7%的大学生婚姻应该从一而终,但亦有29.2%的保留意见.对于婚外情,62.5%的大学生表示,决不能发生,而且45.8%的人认为这是违反道德规范的,另外31.3%的认为婚外情好不值得同情,不可效仿的.当发生恋人与第三者发生性关系的情况,70.8%的大学生表示直接分手,不容原谅;也有22.9%相信这对他们的感情影响不大,可以处理好.但是,结婚之后,考虑的问题要更大,当背叛出现时,50%的大学生认为,出于各种原因的考虑,可以适当容忍.

  5.贞操十分重要,为爱可以付出

  调查显示,64.6%的大学生认为贞操对男女都十分重要,也有20.8%的表示,对女生重要,对男生无所谓.当找到自己认为可以相守的另一半时,54.2%的大学生认为,只要两厢情愿,可以接受婚前性行为;另外,31.3%的保留意见,实际问题实际分析.

  6.同性恋公开受外界影响

  同性恋,一直是人们心中难以启齿的暗病或畸形之症,同时亦是对传统婚恋观念的挑战.舆论的压力对同性恋有着一定的影响,28.2%的人应为,若作为一位同性恋者,不会忍受世俗的眼见,公开自己的恋情.相比之下,18.8%的人认为,出于对对方的尊重、肯定和承诺,会公开自己的恋情.然而,存在20.8%的人对这个问题表示茫然,不知素错.

  成因分析

  1.在大学浓厚的文化氛围的影响下,大学生间存在着很多的理想主义.大学,也是一个潮流的国度,特别是在如今日新月异的当代,恋爱的自由和解放,使得大学生们更加懂得珍惜自己的爱情.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而且,受到电视剧或小说等的影响,琼瑶式的“山无棱,天地绝,才敢与君绝”爱情,越来越深入人心.

  2.即使我们如何渴望的与相爱的另一半长相厮守,我们仍需考虑到来自现实的压力,毕竟按照一般的社会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物质支持的爱情只能是“牧歌式”的爱情.假设将负担理想化的抛离我们,我们就会越来越远离大地和生命,那么爱情又会有什么价值了?这是生存与婚姻之间的矛盾.

  3.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生存和延续生命,一直以来都是亘古不变的主题.与此同时,在古代推崇的纲理伦常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思想,早已渗入人们的骨髓和灵魂.因此,生育长久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结婚之后的首要工作.而且,抚育孩子,对维持婚姻稳定具有积极和有效的作用.同时,孩子还可以寄托自己年轻时达不到的理想和目标.

  4.在古代的任何一段伟大凄美,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中,忠贞的思想一直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古代的中国,虽然是一个男权社会,男人三妻四妾还有法律保护,女人就要恪守妇人之道,不得逾越.然而,时代早已改变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男人也逐渐意识到忠诚的重要性.白头偕老,不仅是卓文君的美好愿望,也是当代大学生对婚姻美好的憧憬.

  5.在如今物欲横流,信仰缺失的社会,即使大学生们没有接受系统的学习,秉着探索与学习的心态,在朋友和同学之间的只言片语影响下,加上从众心理的影响,依然会改变他们对贞操的看法.虽然他们依然将贞操视为男女都是什么重要的宝物,但是当他们认为真爱来临时,为了双方关系的和谐与幸福,贞操还是可以为对方付出的.

  6.古人云:“千夫所指,无疾而终”.在传统道德伦理的熏陶下,人们很难接受与自己行为不同的事发生.与此同时,恋人之间为了避免外界对他们看法和评价,在时机没有成熟的时候,一般不会公开自己的恋情.虽然有的人会迫不及待的告诉别人,这仅是因为他们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了;但是对于特别的爱情,人们为了保护自己与爱人,只能选择不公开爱情.

  对策与建议

  1.不要将爱情与婚姻的概念混淆,婚姻要承担的责任比爱情重得多.我们要在与之睡觉和与之共眠之间作出恰当的选择,避免逃离现实.否则,仅会让自己更加痛苦.虽说婚姻是爱情的升华,但是没有责任和物质基础的婚姻,婚姻只能是爱情的坟墓.

  2.大学教师要注意引导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婚姻价值观,让他们认真清楚地认识到婚姻的伟大,美好和责任.

  3.加强人生观的教育,明确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使大学生们清楚认识到当下最重要的任务是读书学习,并不是丛众的却享受爱情的滋润,不宜过早的涉足情场.人生是广阔的,除了甜蜜的爱情外,我们还有理想,事业,学习和工作.它们与爱情交织出了生命的乐章;仅有爱情的人生就像是一首循环往复一个音调的歌曲,乏味和恬噪.

  4.注意在大学生群体中,宣扬家庭美德,邻里和睦,尊老爱,男女平等,勤俭持家等维护婚姻稳定的思想.

  5.对于婚姻,不可随波逐流,太过在乎他人的看法.有时,在符合现实生活的条件下,为了爱情和婚姻,是可以盲目一点的.如果与自己不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一辈子,不仅会让自己后悔,还会影响孩子对婚姻的看法.

  6.大学生恋爱社会发展必然的趋势,与其苦苦阻挠,倒不如好好规劝.劝戒他们避免未婚先孕,因为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同时对未来工作都会带来很大的不便的压力.不可因一时之快,断送自己的美好前程.这方面,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原因和性格的原因,在男生与女生都需要引导的时候,偏重于对女生的引导和教育.

  结论

  大学,是一个无忧无虑,远离父母而又富有理想主义的象牙塔.生活在其中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活跃,最有文化知识的群体,是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最有力的代表.婚姻,作为人类进化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在人类生命的延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引导大学生们正确的面对婚姻.婚姻,不仅仅是爱情的升华,在爱情升华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面对生活现实的多方面压力.领悟正确的婚姻观,拥有幸福的婚姻,才能让我们的未来走的更远,让我们的事业和工作锦上添花。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本调查报告旨在通过问卷调查的手段,对大学生助人的行为类型与助人方式进行综合整理分析,从而反映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同时以此报告的数据信息为基础,进一步地,通过将当代大学生的助人行为及助人思想与传统的“助人为乐”思想进行对比,一定程度上反映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普遍价值取向。

  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1.本问卷的调查对象以中国政法大学大一学生为主,参与调查的还有部分大二、大四学生。

  2.就“走在校园里,会不会接传单?”,69%的调查对象表示“接,发传单的同学很辛苦”,16%的调查对象表示“接,需要从传单获取信息”,9%的调查对象表示“附近没有垃圾桶时不接”而因天冷冻手不接的调查对象仅占6%。由此可见大多数同学即使传单信息没用也愿意接传单,比较体谅发传单的同学,可见调查对象中的大部分人认为接传单是一种助人为乐的行为。

  3.就“会不会帮没来的同学签到”,坚决不帮的调查对象仅占9%,而“帮签到”现象也并非如想象中普遍,因为帮熟悉的朋友签到的比例仅占13%,而78%的调查对象是否“帮签到”则视情况而定,其中44%的同学是因为课前“受人所托”才会帮签到,56%的同学则视老师点名是否严格决定是否帮签到,因为现在高校老师签到手段普遍能做到防止代签,因此这部分人群一般是不会帮签到的。由此可见,至少在大一阶段,签到这种助人行为,虽然存在于大学校园但并不十分普遍。

  4.“当你获得一份学习资料,会不会主动与同学分享?”56%的调查对象表示会,25%的调查对象仅在自己的小圈子内分享学习资料,还有19%调查对象会选择私藏学习资料。这说明大多数的大学生倾向于与同学分享学习资料,通过互帮互助的方式学习。

学生调查报告 篇7

  调查

  现在我对全班的同学展开了调查。一共27人,女生11人,男生有16人,女生百分之四十是每周一次,百分之八十为了健康着想,并不是经常购买。男生由于偏爱此类食品,所以百分之百都有吃快餐的习惯,那就按照一周一次的频率计算,一年12个月,一个月大致四个星期,则一年平均下来就是48次,每次去吃进行保守估计是20元左右,一个月80元,一年就是960元,这只是保底计算,现在小学生过生日搞活动都会选择这样的场所,所以更多的钱也就会随之增加。男生如果去的话,肯定会比女生吃的多,并且偏爱鸡块、汉堡等肉类食品,单价也会提高,所以花的钱更多。由此看来,小学生吃洋快餐普遍又费钱。

  分析

  为什么大家喜欢吃洋快餐呢?

  1、口感好:用了香料

  2、有玩具送:玩具好玩,具有标志性

  3、销售方式:店面普遍,网上订购便利

  结论

  1、洋快餐更好吃,里面放了香料,油炸食品味道更受欢迎。

  2、洋快餐的东西包装比较受消费者喜欢。

  建议

  洋快餐还是油炸食品为主,致癌物质较多,并且伴随着这两年此类快餐食品的安全问题新闻不断曝光,这类食品更加让人担忧,所以,大家还是少吃为好,中餐相比较西方的快餐,还是更加安全可靠的。

学生调查报告 篇8

  前言:信用乃立身之本,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国。”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时下,我们身边却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失信"现象。它是一个遍及全社会的课题,对大学生更是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它代表中国未来的发展。在调查中发现的种种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正文:

  一:诚信对于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诚信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恪守诚信是每个大学生每个人应当有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诚信的人必将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从而享有做人的尊严和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的机遇。每一个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都应该认真地分析评价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把诚信这两个字刻进我们心灵的深处,用一生的言行去实践它。只有当我们对于诚信的修养提高了,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个宝贵的人生际遇,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二: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表现

  信的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周易》有“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子曾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见《论语·颜渊》)。古人关于“诚信”的上述代表性观点,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如何呢?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行长曾痛心疾首地说:“从1999年起至今我们一共为我国的大学生提供了695万的国家助学贷款,然而至今年为止,拖欠贷款的比例还一直徘徊在20%—40%之间。我们是怀着一颗炽热的心送出我们的帮助的,但收获的结果却令人心寒。”因贷款按期归还违约率太高,国家助学贷款曾一度暂停,到xx年才重新启动,并新增了大学生毕业两年后必须开始还款的要求,xx年也就成为助学贷款还款的首个高峰年。央行征信管理局的一分调查调查显示,在个人征信系统建立之前,大学生毕业后不能按时归还助学贷款的比例较高,某些地方违约率达30%。我想,除了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暂时没有找到工作,无能力偿还外,更深层次更本质的原因可能是:大学生诚信的“危机”。与此同时,目前社会上佳文凭、假证书、假学术之风也刮及高雅校园,难怪莘莘学子为之躁动不安,急功近利,一些学生不守诺言、作风虚浮、毕业违约等不良现象有所抬头,“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被抛于九霄云外,这样培养出来的“建设者”、“接班人”要么是营养不良,要么是底气不足,总之是“跛脚”的。此外,大学生就业的诚信问题尤为严重:

  1、推荐时虚报材料。

  毕业生为了能在众多应聘者中用人单位的注意和重视,使出浑身解数使自己的材料精彩夺目、完美无缺以至言过其实。如伪造课程成绩、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级考试证书;虚构在学校期间的任职情况,编造社会实践经历;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摇身一变,变成“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2、 面试中自我拔高

  部分毕业生在面试中面对招聘主管人员的提问时,对自己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夸夸其谈,结果到了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发现其十分普通平淡。再如一些毕业生再接到面试通知时害怕自己不能通过而叫其他人代替面试。

  3、部分大学生随意毁约

  现在学校一般要求应届毕业生在三四月份就要找好签约单位,以便把毕业生的各种关系转到新单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毕业生会先找一个可以签约的单位签约以求得缓冲,一旦有更好的单位接收,他们就马上跳槽。毕业生这种边签约边毁约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给用人单位造成了损失。

  三:关于解决问题的建议

  大学生是社会高素质人才,将担当社会重任。而面对另人担忧的大学生诚信问题,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迫不及待。

  1、通过法制强制规定。

  立法建制是关键,应抓紧进行信用立法和信用制度建设,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信用社会。政府要着手制定、完善和贯彻执行能充分体现诚实信用体系的法律法规,用以规范政府、企业、个人的行为,以法律形式约束社会的各种行为。在现行的法律中,都应有明确的、要求主体诚实信用的具体条款。对违法者的处置,也要有明确的定性、定量的法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征信管理处有关人士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已将大学生助学贷款情况纳入了个人信用体系中。某位大学生一旦有违约行为,即会被记录在案,在今后的房贷、车贷、留学、创业,甚至就业中都会受到限制。

  2、学校诚信教育

  开展诚信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要求高目标,但要从低起点,从基本行为抓起。要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平等竞争的意识,独立自主人格和对规则的虔诚态度,让他们在日常的同学交往中、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做到言行一致、拒绝作弊、诚实守信,并逐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学校树立以诚信为本的观念,进一步加强管理,杜绝种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号,停留于课堂灌输,停留于形式,而应从学校管理、教师形象上做起,以学校的诚信、教师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结语:调查中反映出种种诚信缺失问题,让我们担心,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各个领域的骨干,如果大学生诚信缺失了,我们还怎么谈社会的道德建设呢?国家还能有什么发展呢?

  诚信对创业如此重要,我会让它伴我永远!

学生调查报告 篇9

  [摘 要]:众所周知,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事件屡见不鲜,许多大学针对这个问题也出台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但治理的结果不太令人满意,事倍功半,这个问题仍然层出不穷,悬而未决,作业《关于我校大学生作弊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上大学之前,从来没有听说在重要的考试中,有大规模的学生作弊现象,即使有,也是极少、极个别的现象,到了大学,惊讶极了,学生作弊程度之深、范围之广,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有的学生托作弊的福,不仅赢得了名声,还拿了奖学金,而那些没有作弊的学生便感到非常的郁闷,这种学习的风气严重打击了不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不少原本不屑于作弊的学生也陷于作弊的泥沼,可悲、可怜、可惜!大学竟培养着这么一群未来的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他们能成为国家之栋梁吗?我们很担心……

  二、调查的主要内容

  (一) 调查时间

  我们于20xx年6月5日至20xx年6月7日,对我院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地点

  此次调查主要集中在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本部

  (三)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的对象涉及汽车系、经管系、道桥系等系的学生。

  (四)调查方法

  只要采用问卷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

  (五)调查组组成人员

  徐智华、刘祥、周妮、马弘、付姗姗

  以上人员均是“汽车工程系定损1班的学生”

  三、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大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服务社会的高级专业人才,肩负着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民族使命,因此,他们应当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中华民族崇尚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然而事与愿违,我们所看到的不少大学生形象却是那么的渺小、模糊、灰暗!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希望可以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力挽狂澜!

  四、调查过程

  首先,制作一套科学合理、切中要害的调查问题,发出调查问卷,调查报告《作业《关于我校大学生作弊情况的调查报告》》。

  其次,收回填写好的调查表,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得出数据,完成调查的前期工作。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1,你对作弊的态度怎样?

  赞成 2.63% B、反对 79% C、无所谓 18.4%

  2,你认为作弊的目的是为什么?

  为了防止挂科 50.96%

  为了拿奖学金或是满足虚荣心 26.57%

  别人都作弊所以我也作弊,否则心理不平衡 16.56%

  其他 5.73%

  3,你见过的作弊方法有哪些?

  抄别人的 23.52% B、打小条 24.23% C、手机短信 19.00% D、写在桌子上 21.85%

  E、高科技手段11.40%

  4,你觉得周围的作弊情况如何?

  很严重 60.53% B、一般 35.96% C、几乎没有作弊 3.51%

  5,考试过程中你见过别人作弊吗?

  A,见过 88.70% B、没见过 2.61% C、专心答题 没注意 8.70%

  6,你认为我校现在考风怎样?

  A、很好 3.51% B、一般,有部分人作弊 42.98% C、很差,大部分人都作弊 53.51%

  7,你认为应该如何减少作弊?

  开卷考试 22.22% B、诚信教育 25.69% C、把学校的惩罚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36.81%

  合理安排考试座位 15.28%

  8,你认为学生作弊与现阶段社会评价体系(诸如高考唯分数论、求职唯学历论)有关吗?

  A、有关 82.46% B、无关 11.4% C、没考虑过 6.14%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调查结果的总结,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大部分同学对于考试作弊是持反对态度的,并且现阶段考试作弊现象愈发严重,作弊手段翻新,花样繁多,甚至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实属罕见,令国人为之担忧。古语云:“千里之堤以蝼蚁之***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若不加以禁止,假以时日,考试制度就如形同虚设,无用武之地了。从调查报告的结果来看,大多数同学还是有先见之明的,并根据自身的切身体验,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学生调查报告 篇10

  一、调查目的

  身在一线的老师都知道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自主学习”是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主线,能力培养为核心,素质提高为宗旨的适应21世纪需要的一门崭新课程。 在学习化的社会里,自主学习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学会自主的学习,才能与时俱进。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故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对新一代人才素质水平的提高都是十分重要的。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是一项涉及运用和理论研究范畴的综合性课题,其宗旨是从当代小学生的特点出发,探讨实现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途径,从而促进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主动积极精神的培养,提高小学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运用价值和实际意义。我校开展“三案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我校语文组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并在此课题的辐射下本人于20xx年申报的市级微型课题“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研究”为了解我校学生自学现状,发现问题寻找教育对策,也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依据,掌握教研教改的第一手材料,我对本校我班学生自主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本校五年级(4)班的66名学生

  三、调查人:甘泉县第二小学来静

  四、调查方式: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谈访的方法的方式进行,重点是问卷调查,统一发放问卷,由调查对象填写后立即回收。调查完成后,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处理和分析,作为调查报告的数据依据。

  五、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座谈、问卷和个别谈访的方法,重点是问卷调查,统一发放问卷,由调查对象填写后立即回收。调查完成后,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处理和分析,作为调查报告的数据依据。,学生课前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而且,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则事半功倍。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是终身收益的。

  六、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问卷涉及学生在校、在家自主学习的情况,如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和学生家庭因素等方面。包括学生对自主学习意义的.认知、感兴趣程度、学习习惯及能力、对老师和家长指导自己自学的方式认识及自学表现评价等。从中归纳出以下几大类进行结果分析。

  (一)学习主动性的分析

  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表现为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他表现为“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目的的调查结果显示认识到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学生高达89。3%。有的人说会不会是家长老师经常给孩子灌输学习为自己的思想的原因造成的。这样的话那说明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起到一定效果了。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习、生活中具备主动性的学生还是不多,随着年龄增加,更多的是在父母社会等外在压力下去学习的,而把学习作为乐趣的人极少。而且10。6%的学生不容忽视,这些孩子没有找到学习的目的。这正是需要老师关注和关心的群体。这些群体的孩子在学习上出现的弹性区域就比较大。表现出不稳定的特点,甚至厌学倾向。

  (二)学习兴趣的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产生自主的学习劲头。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喜欢语文和数学,而且对体育、音乐、美术一贯保持充足的兴趣。通过数据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在校爱好单一,没有积极参与学校各项学习活动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兴趣,指导学生确立奋斗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有益活动,占领学生在校无聊的生活空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成果之处,转变评价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习惯的分析

  学生的学习习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数学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1、预习的习惯

  学生课前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而且,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则事半功倍。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是终身收益的。

  调查显示中很高兴看到一半多点的同学掌握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预习。能够全面预习的学生高达57。7%。课前自学的能力决定了一个孩子的综合学习能力。这正是自我检验,自我筛选和自我归纳的过程。但是将近19。2%的同学没有养成这一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应该从质疑开始。预习不仅仅是简单的阅读,而要在头脑中产生多少疑问,然后通过深入阅读,大胆思考一个一个突破这些疑问。这绝对是锻炼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实在解决不了的疑问就可以拿到课堂上认真听讲,着实解决。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复习的习惯

  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调查显示10%的学生能在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18%的学生需在老师或家长的要求下进行复习,另有31%的学生不会复习。这一结果启示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多与家长沟通联系,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复习策略。

  3、课外阅读的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更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多读,才能更多地接触不同文章的不同构思及写作特色,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正如杜甫所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调查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了一些书籍,诸如小学版的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童话故事《装在口袋里的爸爸》《鲁滨逊漂流记》以及外国读物《爱的教育》等等。通过阅读,学生们从这些名著中可以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感,促进自己的写作,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但也有32%的学生不喜欢读书,或贪玩,或由于家庭因素未能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为此,教师教学中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阅读,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要教会学生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书来学习,帮助其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4、自我检测学习结果的习惯

  学会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这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在这个环节上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知识很重要。仅有3。8%的同学能够做到自己检查。高达34。6%的同学是老师或家长检查。知道老师或父母对孩子关心,这个没有对错。但是应该培养学生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自主学习从小就要扎根学生心理最深处。叶圣陶说过:“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学生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在学生的学习中,应把这种积极性逐渐引导到自我评价上来,使他们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

  5、大胆质疑问难,解决难题的习惯

  仅有15。4%的学生遇到困难能够自己想办法解决。但是有一种现在不容忽视:53。8%的学生遇到问题就问父母或者老师,自己懒于动手,动脑。告诫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很多种:上网,看书查资料;问父母或者长辈;问同伴;问老师。但是,一定要在自己努力解决却始终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再采取其他方式,而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一点也不动脑思考,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四)家庭因素分析

  儿童的成长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支持,是儿童学习成长的重要支持力量,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不能忽视的教育资源。

  从以上调查表中不难看出,优秀学生的家庭成员关系都很和睦,文父母对孩子有较高的期望值,有比较明确的培养目标,大都有较为民主的家庭教育氛围,大都有较好的教育方法。无论家庭居住条件如何,都比较注意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除此之外,这部分学生的家长自身文化素质比较高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中等学生的家庭对孩子有一定的期望值,大部分家长对孩子都有一定的要求,家庭能根据自己的条件给孩子创造一个学习环境,但是在教育方法上差异较大。有的采取放任不管,让其自我成长;有的则过分关注,陪读、包办,有的则把精力过多地放在关注孩子的生活上。

  分析学习成绩差的这一部分学生的家庭因素,可以发现这些学生的家庭成员本身的文化素质比较低,有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比较紧张,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比较差,学生的学习环境都不太好。家长对孩子没有什么要求,即使对孩子有一定的要求,父母的教育意见和教育方法也存在较大分歧。这部分学生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严重地缺乏教育方法。由于家庭教育的乏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很难收到效果,教师只能唱独角戏,由此造成了孩子的学习滞后。在这方面的研究我们主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学习型家庭创建、家长参与学习评价这些方面的探索。

  四、调查体会及解决策略

  调查显示,我校学生的自主意识相对比较弱,对自我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主动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和批判意识均有一定的发展。相对于自主意识而言,学生的自主能力要弱一些。在学生自主学习中也的确存在这一问题,而且不同的性别之间仍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在实践中督促学生将自己的自主意识转化为自主的言行,教会学生一些实现自主学习的技能、技巧。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的教学中的确存在着许多不适合学生发展的地方,教师的观念有待于改变,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待于改进。因此,研究《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在开展此课题研究的同时,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更是切实可行的。

  (一)、更新教师观念。

  叶圣陶老先生曾有这样的论述:“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化为自己的血肉,养成永远的习惯,终于以之,永远实践。”本次调查试验,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学生具有巨大的学习潜能。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让这些学习潜能发挥出来,并让它成为一种习惯,形成学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受用终身。另外调查也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机械的、简单的学习内容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要加强督促,这样可节省出课堂教学时间,将其有效地用在“刀刃”上,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除此以外,教师还应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探索新的教法,切实处理好“学生自学与教师教学之间的关系。”

  (二)、教师角色转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的平台。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始于教师角色的转变。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对学生的学习来说,要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控制者变为帮助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仲裁者变为促进者;对课程及教师自身的发展来说,教师要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由执行者变为决策者。此外,教师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不给学生,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 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动力,也是发展智力潜能的契机。产生兴趣的两个基本因素是求知欲和对客体的肯定的情绪态度。因此,只有那些对语文学习有浓厚兴趣,把学习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整个认识活动活跃起来。

  (四)、家校沟通,借用家庭力量激发学习源动力。

  充分利用家长会和校讯通培训家长,教给家长在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使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和联系,让家长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成效等跟家长的关注程度是成正比例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越高,给予的关注就越多,大多数的子女就能朝着父母所期望的方向成长。相反,家长缺乏对子女成才的期盼,或者期盼值不充分,对子女的关注也不多,学生就产生不了学习的动力,对学习效果的好坏不关心,渐渐地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因而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由于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的行为习惯还没有形成,加上有意注意力还非常薄弱,这时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往往会成为孩子学习的源动力,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

  1、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整个教学过程其实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要把学法指导放在重要地位。权威人士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今天所教的百分之九十应该放在科学法论、教学方法、推理方法、搜集资料的方法,从事实中做出结论的方法以及分析综合事实到能力上面。

  2、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自学。这是改变陈旧教学模式的关键。教学模式不应该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而应当注重学生自学,在自学、讨论、探究的基础上达到知识的掌握 ,这种能动式学习使学习者本身主动而自信。

  3、指导学生学会自由学习。所谓自由学习,就是冲破教育框架的束缚,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21世纪,人类将面临的是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度发展,知识总量急剧增长的信息化时代。当各种信息扑面而来时,我们必须学会选择,学会 思考,学会广泛而有效地汲取。因此,我们在教学不能囿于仅有的几本教材,指导教学自主学习,广泛涉猎,学会找到正确的信息源,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学生潜能。同时采取切实的措施,除了备、上课之外,要把相当的精力放在为学生提供所 需要的学习资源上。

  4、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从心理角度分析,人对事物的看法是由自己调节的。学生要学会 学习,必须学会自我评价,学会自我调节和监控通过对学习过程,方法和效果的分析,学会学习策略,并应用学习策略主动地 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确定发展方向,教师要在一个阶段之后,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反思得失,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以利进一步改进并选择学习方法,发展自我学习的能力。

  5、抓好现代课程改革中的合作学习,促进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是指在集体或小组这一特定环境下,通过分工,一起探究,一起讨论,共同研究得结论的一种先进的学习方法。教师一定不要把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热热闹闹,课内乱乱轰轰,瞎说一气……”上,应充分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细致安排,精心谋划,使学生各负其责,各尽其则,搜集资料,代表发言等都要有理有据,详实可靠,教师经常提醒各小组,调换分工,鼓励小组间的团结与协作和参与 精神。及时肯定各小组的独到发现,独到的见解等,调动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这样学生一定会在业余时间主动地搜集资料,分析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

【【热门】学生调查报告锦集十篇】相关文章:

【热门】创业计划锦集十篇12-21

【热门】教师学习总结锦集十篇02-20

【热门】创业计划模板锦集十篇12-26

【热门】捐款倡议书锦集十篇01-14

【热门】师德演讲稿锦集十篇01-14

【热门】成语作文300字锦集十篇01-04

【热门】母亲节日记锦集十篇11-16

【热门】励志作文300字锦集十篇01-02

【推荐】调查报告作文300字锦集十篇08-02

学生的介绍信锦集十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