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
在当下社会,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1
新世纪,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已是大势所趋,“学习的革命”浪潮正备受人们关注,知识经济时代给中学教育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当前“减负”后闲暇时间的利用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为此班主任应积极介入学生课外阅读这个领域,予以高度的重视,进行有效的启发诱导。
一、当前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近年来笔者对三种不同类型(省重点中学、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各年级学生进行了广泛的口头或书面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同学爱好课外阅读,男生喜欢金庸小说,女生接触了琼瑶小说的比例过半;相当数 量同学尝试上网;为数不少的同学经常阅读英语报刊;几乎所有学生都抱怨缺少时间或场地阅览;很少关心新闻时事的大有人在;掌握“四大古典名著”梗概者人数不多;游戏机房对相当多同学极有诱惑力;个别的曾在网吧接触了糟糕的网站;同时也发现有人去录象厅“开了眼界”。神秘的“xx书”已进入寻常家庭;“**功”竟然也侵入校园这片净土。通过了解,笔者发现目前高中生课外阅读状况可谓喜忧参半,主要表现有:
1.兴趣广泛 学生求知欲强,涉及面广,普遍喜欢影视名片、体育报刊(尤其为足球)、幽默漫画、科幻作品、电脑知识、侦探故事、武侠言情小说、杂文等,尤其看好图文并茂的电子产品。
2.眼界开阔 随着文化市场的搞活与放开,阅读来源异常丰富,内容涵盖了古今中外,形式以声光电展现,还能上因特网去遨游虚拟世界,在网络天地自由驰骋。
3.比例失调 以往因应试教育的积淀根深蒂固,学校、家长都有本难念的经,学生课业负担沉重,作业成堆,自由支配时间少,服务于考试的参考书压倒一切,升学和分数让人喘不过气来,课外阅读难以插足。重理轻文,政史类书籍备受冷落,心目 中只有数理化;只注重智育而忽视了德育、美育和体育,但“减负”后有的学生又走向另一极端,本末倒置地抛开课本,成天玩乐而荒废了学业。
二、应该正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误区
当今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的同时,一个勿庸置疑的严峻事实是精神食粮的危机。前辈们苦于无书可读,今天的学生一方面书包 越来越沉,身心承载着超负荷的重压,另一方面面对书山碟海不知所措,鱼龙混杂的出版物令人眼花缭乱。有人在看《马屁精》、《厚黑学》、《损人大全》、《同桌就是你的仇敌》等,乐此不疲;有人相信算命、看相;“追星族”的痴迷令人啼笑皆非;受到黄毒侵蚀而走上歧途的青少年案例屡见报端;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二,凡此种种身心扭曲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说明“狼来了”并非耸人听闻的危言。笔者认为困扰中学生阅读的诸多误区有:
1.片面性 存在极端的功利色彩,误以为课外阅读会影响功课成绩,只重视与考试有关的内容,否则拒之门外,故而文学名著很少问津,科普、法律书籍难排上位,英雄人物的魅力不再。
2.盲目性 由于缺乏独立思考,粗糙、低劣甚至淫秽的文艺产品大行其道,高雅严肃的作品被束之高阁,仅满足于感官刺激,而忽视了道德熏陶与人格升华,出现饥不择食而消化不良病症,人文精神有迷失之虞。
3.随意性 由于学生在课后或校外不便于管理,加之没有具体明确的目标与计划,学生阅读不择时间、地点、内容,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4.隐患性 真正适宜年轻一代的精神食粮短缺,而出版市场的假冒伪劣又屡禁不止,那些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甚至充满色情、凶杀的精神鸦片危害匪浅,因而扫除精神污染,净化社会空气已刻不容缓。中学生对文化垃圾如此“废寝忘食”、“如饥似渴”,严重影响了学习与健康,必贻害无穷。
三、强化引导课外阅读的意义
针对诸多中学生课外阅读中的问题,班主作应该通过正确的点拨与督导使学生终身受益。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主要通过课内教师的主导来实现,但课外阅读是个急待开发的富矿,笔者认为其重大意义有:
1.适应时代发展的抉择 现代社会压力与动力并存,时代对学生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了非学不可,非善学不可,非终身学习不可的地步。在课外阅读中学会关心自然界和人类的命运,焕发了解家乡、热爱祖国、放眼世界的激情,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夯实知识和技能基础,以造就适应市场激烈竞争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推进素质教育和“减负”的重要环节 当前基础教育的迫切课题就是既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又要减轻过重负担。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学生对教师和教材极依赖,只知被动地接受,两耳不闻窗外事,仅为了考分而埋头苦读,理论脱离实际严重,有限的课堂容量无法满足学生旺盛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致于学习的主动性受到压抑。大家渴望走出封闭、狭隘和沉闷的死胡同,进一步让课堂向社会和自然界开放,恢复知识生动丰富的本来面目,纠正高分低能、死记硬背、猜题押题等弊端。同时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进展和自学习惯的养成,解决了课堂教学的后顾之忧和某些知识遗漏,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地灌输。同时借此又可填补目前“减负”留下的空隙,充实学生的'头脑,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快捷地获取课本以外的知识和经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扭转苦教累学的困境,“教为不教,学为自学”正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 界。
3.活化中学教学内容的辅助手段 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下,向课外拓展自主发展的空间,寻求新的增长点。各地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的开设,高考综合科目考试的试点,强化以问题核心与能力立意的命题改革等已成为热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1999年的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给人启迪,近年高考语文、政治、英语、历史及理科科目命题改革值得深思,不再拘泥于教材与大纲的趋向,越来越灵活,注重实际应用。显然课外阅读和知识面制约着中学生的能力水平,加强课外阅读无疑是学科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之一。
班主任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用。当前知识经济已初露端倪,“减负”呼声高涨,为了让学生多 读书,读好书,寓教于乐,改善身心营养,远离肤浅和庸俗,班主任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鼓励学生自我“进补”,经常“加油”和“充电”,才能确保学生顺利成长、成熟直至成才。
四、提高班主任指导课外阅读实效的尝试
关注学生课外阅读问题已成为迫在眉睫的挑战,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览中应遵从科学性、针对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诸原则:
1.前提——转变观念 班主任首先坚持“减负”不减责,解放思想,尊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在学生中消除消极、病态心理,形成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集体舆论氛围;其次,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色,做到勤学、敏思、笃行的统一,达到会学、乐学而且学实、学活;再次,澄清某些模糊认识,贯彻“减负”不减质的理念,明确课内外学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决不能舍本逐末,顾此失彼。
2.关键——妥善引导 先从态度、动机、兴趣上入手,要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典型示范、循序渐进的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消除心理困惑;再以自身的好学、执着与渊博来感染学生;进而在阅读目标、内容、时间和习惯及方法上循循善诱,择善而从,注意适时、适量、适度,不求多而求精;同时以教材为本,联系实际,自觉实现知识迁移与渗透;勤做读书笔记,以作为周记和随笔的素材,养成多看、多思、多记的习惯;推广“发现学习法”,培养问题意识,日积月累,但不可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还要因材施教,切忌“一刀切”;杜绝不良阅读内容和习惯,强化自我控制与鉴别能力,及时刹住歪风邪气以使全班引以为戒;另外,教育学生千万注意劳逸结合,有张有弛,保证足够睡眠,保护视力。
3.条件——各方协作 班主任理当尽心、尽力、尽责,“三位一体”(学校、家长和社区)齐抓共管,全方位地配合,关注学生课外阅读,净化社区环境,提高社区文化氛围。注意与有关任课教师尤其是与语文、历史、政治老师加强“联姻”,有效开设选修课和活动课,各科把课外阅读列入教学计划,与课堂进度相配套,多渠道开展阅读活动。
4.保障——想方设法 遵照学习的自主性、综合性及创新性原则,笔者打算逐步采取以下措施:(1)广泛开设各类讲座,或由学生唱主角开展辩论赛,聚焦热点话题;配合重大时事组织知识竞赛,推动读书活动及各科竞赛、征文活动,重在参与;(2)每年10月的报刊征订中认真落实,注意协调,保质保量;(3)教室布置精心设计,张贴中国、世界以及浙江、金华地图,学习园地中让大家动手复印、剪辑某些素材,办好手抄报,如《青春絮语》墙报;(4)利用书刊作为奖品予以激励,例如《心灵鸡汤》等深受欢迎;(5)每周确定2天的读报活动,轮流指定3人快速阅读后当众介绍,养成每天饭后时间浏览当日报纸习惯;(6)赏罚分明,树立典型;(7)定期与家长保持联系,要求别忽略精神消费,有事立即通报,强化节假日管理;(8)节假日期间适当布置课外作业,自由选定小论文题目,择优投稿。
高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2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青少年时期,他们热情活泼,求知欲强,带有很强的好奇心。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已不满足于课堂内的书本阅读,而是渴望从更广泛的渠道去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课外阅读就是最好的途径,是课内阅读的进一步延伸和补充,对课内阅读起到强化和促进作用。但是,当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不容乐观,存在许多不足或误区,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一、课外阅读观状分析
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紧凑,为了对付升学考试,在学校和家长的压力下,整天围绕着教科书或教辅读物打转,整天钻在各种作业、练习题或试卷中。他们实际上用来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根据一项调查表明,每天能用1小时阅读课外书的学生不到15%,能够阅读半小时的学生也没有超过30%。
二、课外阅读倾向的偏差
如果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完全从自己的爱好出发,那么我们会发现中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是丰富多样的,他们大多喜欢科幻、散文随笔、卡通漫画、童话等题材的书籍。可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只把心思放在武侠、言情小说中。特别是又有另一种形态的网络言情小说,这些都迷得他们团团转,男生还是偏向武侠,女生偏向台湾爱情小说和时尚杂志。最近图书市场又出现一些另类书籍或称为“口袋书”,内容都是即粗俗又无聊,甚至是充斥色情与暴力的。很多的学生也很快地看上瘾了,认为是潮流与时髦,放着学校图书馆的书不借,跑到外面猛租来看。而众多的国内外名著犹如昨日黄花,已然不是很受欢迎。对中学生而言,这些名著看起来很吃力,太难了,也看不太懂,更多的学生只是把阅读名著看成是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来完成。
三、没有做好读书笔记
有一大部份中学生有这样的体验,当与别人辨论要引经据典时,却要搜肠括肚,尴尬之极。这种情况普遍的存在,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好读书笔记。他们在读书的时候,没有做到既动脑又动手,懒得动手写读书笔记,只是看过则已,而后就不知所云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有78%的中学生不能做到这一点,还未掌握这种正确的读书方法,只停留于走马观花。
高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3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书是进步的阶梯。如果人们不读书,那就没有精神的粮食,所以大家都离不开书本。以下是“初高中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一、 调查的背景和目的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各学科教育都是智育,但是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学生的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他们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语文课外教育也不例外。很好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可以巩固学生课内阅读的成果,扩大阅读领域,提高阅读能力,锻炼其思维,陶冶其品德。课外阅读是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可让学生直接接受书中的艺术鉴赏的角度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课外阅读如此重要,实际情况又如何呢?笔者在上课的过程中就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在上课时生发一下,如说说一些作品中的人物,一些名言、警句、甚至一些很简单的谚语、成语,往往说出一部分,叫学生续说,但大多数情况是令人尴尬的,台下是一片鸦雀无声,由此,我深感学生阅读量的狭窄和词汇量的枯竭。故而送走了前一届毕业生之后,从这一届开始就特别留意并着手调查了一些情况。在初一册课文《龙宫索宝》和二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以后,我就格外关注了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设置了一些题目,作为这次调查的内容,同时也作这调查的结果。
二、调查的内容和结果
1、你喜欢阅读课外书吗?喜欢哪一种类的文学作品?你周围流行哪一类的书籍?
2、你阅读过哪些名著?是通过什么方式阅读的?
3、课外阅读的时间怎么安排?会不会对所学的课程产生影响?是正面的影响还是负面的影响?
4、课外读物的来源有哪些?你是被动阅读还是主动阅读?你的老师和家长支持你进行课外阅读吗?
5、你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和想法?你认为怎样的课外阅读形式最适合你?
(一)、我对所任普通班级的12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对第一个问题,我设置了三个选项,即“喜欢”“一般”“不喜欢”,结果选择喜欢的有96名同学,占80%;一般的有18人,占有15%;不喜欢的有6人,占5%。这个结果大致上反映了中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态度,绝大多数学生是喜欢,这一点无庸置疑。而且,不喜欢课外阅读的6名学生恰恰就是语文成绩最差的,由此可见,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喜欢课外阅读成正比。
喜欢小说的学生占大多数,是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有着其他各种读物所无法取代的地位和优势,但进一步的调查却发现,这些喜欢小说的同学,绝大部分喜欢的是武侠、言情之类的作品,他们仅凭自己的喜好和
直觉来选择,阅读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而阅读的原因则是作为消遣,或是欣赏琼瑶的文笔和金庸武侠小说惊险离奇的情节。从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尽管很多学生不喜欢政治历史、诗歌甚至是科普作品,认为它们太枯燥乏味,或是过于老化过于偏激,科普读物过于深奥,缺乏形象性和通俗性,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随着改革开放的持久和深入,特别是随着21世纪的到来,学生开始关注的面越来越广,所涉猎的点也越来越多,他们已把目光的触角伸到了社会、人生这部百科全书,有了多方面了解社会的要求。
周围流行的书籍,有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初一学生还在看一些诸如《七龙珠》、《篮球飞人》、《灌篮高手》《老夫子》等一类漫画作品,跟实际的阅读能力极不相联系符,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当然也有一些健康向上的,如《读者》、《文摘》之类的,男同学尤其喜欢像《足球世界》、《新兵器》之类的书籍,说明中学生的阅读跟兴趣有很大的关系。
(二)、关于名著的阅读。调查表明,结果堪忧。本人在教学《龙宫索宝》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曾对学生名著阅读情况作了调查,发现在四大名著中,《西游记》的阅读率最高,占98%;其次,是《三国演义》,占81%,接着,是《水浒》和《红楼梦》,分别是69%和30%。但阅读的方式大多以电视剧为主,以阅读率最高的《西游记》为例,阅读过原著的仅有5人,占4.2%,其他作品进行过原著阅读的更是凤毛麟角。除此之外,中学生偶尔也有阅读过《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封神演义》的,对现代作家作品的阅读,如鲁迅的、茅盾的,也有一二。
对外国文学名著的阅读,绝大部分同学的纪录是零,只有二三个同学阅读过《基度山伯爵》、《简爱》和《堂吉诃德》等几部情节离奇,趣味性较强的作品。许多同学甚至连名字也没听说过。
就总体而言,中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数量也与阅读的实际需要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与他们喜欢的程度之间也有较大的距离。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却是,阅读中外名著较多的同学,语文成绩一般都名列前茅,而且作文水平也不错。他们也有一个较好的阅读习惯,往往做一些摘记。由此看来,如果要提高中学生的素质,应该在课外阅读上加以引导。
(三)、阅读的时间安排,除了有同学见缝插针看名著的有关电视剧外,大多数学生放在假期中阅读,或在双休日老师要求做摘记时才阅读一些,其余情况阅读时间每天几乎为零。究其原因,多数认为是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尚且觉得时间紧迫,没有时间放到
课外书上。至于课外阅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几乎全体学生都认为课外阅读可以开拓知识面,增长见识,尤其对提高语文成绩效果明显。这说明了学生普遍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只要稍加引导,相信会形成一种好的局面。我们期待这种局面早日出现。
(四)、课外阅读资料的来源问题,不外乎三个字,就是“订、买、借”,三者之间,“订”的比例最小,占10%,“买”“借”和“买借结合”平分秋色,各占42%和44%,订阅的一般是和中学生的学习有密切关系的,如《学习报》《英语报》《中学生作文指导》等;买和借的大部分是学生兴趣较广的或是跟学习关系十分密切的书籍杂志,而名著之类的买的比例很小,主要的阅读渠道就是借阅,而且借阅的面也不是很广。问及缘由,有几:
(1)经济不允许。
(2)没必要。
(3)自己买来的不如借来的看得快。
(4)反正没时间看也看不懂。
(5)同学间互相借着看谁也不吃亏。只此可见,学生有阅读的要求,更有经济头脑。
【高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课外阅读调查报告06-11
课外阅读调查报告12-24
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07-15
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05-05
2021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11-10
课外阅读调查报告(通用7篇)07-19
关于班级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01-16
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02-28
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12-05
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