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交通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交通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交通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
一、全区公共交通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1、整合公共交通资源,公交线路集约化改造效果初显。长期以来,我区公交车辆大多采取业户挂靠经营方式,由私营车辆挂靠公交运营公司从事公交运营,导致运营车辆旧,车型不统一,班次不合理,运营能力不足。鉴于上述营运方式的诸多缺陷,在广泛调研,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交通主管部门对部分公交线路进行了集约化改造。截止目前,我区共有 1路直达、11路、50路、98路、113路、161路、300路等7条公交线路完成了集约化改造,改造后,车容车貌和服务质量都有了大幅提升,群众出行变得更加便捷。
2、公交站场建设实现突破,公交行业规模不断扩大。XX年10月20日,列入交通部客运站建设计划和淄博市“xx”交通规划的客运站竣工交付使用。该工程采取环形孤岛模式,分为上中下三层,集出行、购物、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该客运站的投入使用,实现了公交、长途的“零距离换乘”,解决了火车站广场交通拥挤、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状况,有效地提升了城市文明形象,增强了中心城区服务功能。目前,该客运站已运营近两年,运营秩序良好。随着城市居民对公共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及时延伸调整公交线路6条;更新公交车110 台;城区公交车万人拥有率达到5标台以上;更新添置天然气公交车47台;770台出租车进行了双燃料改造。
3、公交运输能力稳步提高,行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近年来我区公共交通运输能力稳步提高,客运总量、车辆装备稳步增长,服务网络不断扩大,公交运力不足、群众出行不便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目前,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覆盖率大于70%,城区公交车平均运营速度20公里/小时,公交准点率达到95%以上,公交车辆出行分担率达到20%。共建设完成景观式候车亭5处。公交网络实现了全通达、全覆盖,11路、50路、113路、117路、118路等线路覆盖城区主要地区。离休干部、伤残军警、盲人、65岁以上老人、学生等特殊群体享受到11路公交车的免费或优惠乘车待遇。开展了“创建文明行业”、“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乘客满意工程”“爱心送考”等活动,公交行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4、城市客运市场管理有序,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实施“双基”工程,确保安全形势稳定。加强车辆检测、驾驶员驾驶行为监管,始终坚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保障了全区城市公共交通安全形势的稳定。进一步强化基础管理工作,企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交通主管部门对车辆技术和人员档案实行精细化管理,实现“一车一档”、“一人一档”,在公交客运公司推行了“星级企业评定”和“质量信誉考核”等制度,企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加大对违章行为的治理力度。以开展“道路运输百日安全集中整治”、“迎省运、保畅通”等专项活动为契机,加大路巡路查和路面执法力度,对 “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 “黑三轮、黑出租、黑摩的”及“倒客”、“宰客”等不法行为进行查处,维护了城市公共交通市场秩序,确保了我区客运市场安全、文明、有序。
二、我区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公交优先战略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总体滞后。我区公共交通的出行分担率不高,与公交发达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公交服务能力不足,城市公共交通吸引力不高,公共交通在缓解城市拥堵、建设低碳交通等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线网构成主要以公交枢纽站为依托,实现点与点的连接。长期以来,我区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统一规划,特别是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时没有把公交设施配套纳入统一规划,给交通营运、管理和居民出行带来不便。
3、公交行业发展后劲不足。城市公共交通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政府应对城市公交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但由于财力所限,城市公交缺乏应有的补助和资金扶持,使原本属于社会公益性的公共交通行业发展受到制约,带来班线密度不高、始发时间不早、末班时间不晚等问题,公益职能发挥受限。
4、公交服务质量与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由于现行体制原因,城市公共交通的许可权限在市交通运输局,我区交通管理部门只负责具体管理工作,开辟新线、迁站、线路调整等诸多事项,都需多方协调解决,程序较为复杂,致使办事效率不高,不能及时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意愿。
5、城乡客运发展不协调。长期以来,由于我区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存在,导致城市公共交通与道路客运班线一直处于二元管理状态。城乡道路、场站、运力等资源难以共享和优化配置,经营成本和票价差距较大;城乡客运体系互不兼容,阻碍了城乡衔接、方便快捷的一体化客运网络建设;部分比较偏僻的线路,受客流量小、线路规划不合理、运营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存在亏损现象,导致线路经营者服务态度消极,甚至因为无力负担而影响运行;城乡公共客运服务不均等,农村和郊区居民进城难和出行不方便的问题突出,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造成较大障碍。
三、对全区公共交通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快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编制,确立城市公交优先发展地位。近年来,我区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构筑功能完备的公交网络,提供高效、便捷的公交服务体系,已成为当前和今后群众的迫切要求。有关部门应加快编制《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纲要》。在编制和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需要,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促进全区公共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确立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目标,确保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优化营运结构,形成干支协调、结构合理、高效快捷并与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交通系统,为群众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周到、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城市公交事业与群众公交素质同步发展,着力打造“文明公交”品牌。
2、以公交企业集约化经营带动公共交通线路的优化。公共交通最终的服务对象是公交乘客,在优化公交线路方面,应确定公交最优线路模型的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鼓励公交企业进行集约化经营,有利于解决市场资源布局分散问题,实现业内资源优化配置和集约经营,而且还可为政府扶持公交行业发展、监管公交行业服务提供固定、明确的途径和载体。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以公司制的经营主体取代承包、租赁经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公交客运市场经营秩序。通过集约化改造经营,对山区客运线路和近郊客运线路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改造,实现公共交通线路的优化。
3、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建立规范的公共交通补贴补偿制度。逐步落实财政支持和补偿机制。制定可行的优惠政策,减轻公交企业的税费负担,弥补城市公交建设与发展资金缺乏的问题;建立规范的财政补偿机制,对国有公交企业因价格因素造成的政策性亏损予以补贴,对因公交企业承担社会公益性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所需要的资金给予财政补贴。另外,政府应逐步加大对公共交通站场、车辆等基础设施的投入,确保城市公交的建设与发展;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在资金上统筹安排,重点扶持;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当中,抽出部分资金,用于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规划确定项目的建设及车辆、设备的更新,使公交事业发展有稳定的资金来源。
4、加强公交发展水平的考核与评价,全面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公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公共交通企业经营和服务质量的监管,规范经营行为,依法查处非法营运、妨碍公共交通正常运行、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等行为;要制定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机制,逐步建立推行等级服务评定制度,开展文明线路创建活动,加强行业自律,促进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公共交通企业要科学调度车辆和编制运行图,加大行车密度,缩短乘客等候时间;要加快车辆更新步伐,积极选用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车辆,淘汰环境污染严重、技术条件差的车辆;要加强对公共交通站场、车辆、设施装备的维护保养,为群众创造良好的乘车和候车环境;加大对公交驾乘人员的培训,制定技术和服务评定标准,将驾乘人员的工资收入与服务质量、服务效能直接挂钩,提高公交一线驾乘人员改善服务、提高质量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为提升我区公交服务和社会满意度注入生机和活力。
关于交通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
现今社会,交通问题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因而,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我对大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情况做出调查,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大学生交通安全的概念与现状
交通安全是指不发生交通事故或少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观条件,即指交通参与者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进步警惕,不因麻痹大意而发生交通事故。大学生交通安全是指大学生行走、乘坐交通工具时的人身安全。只要有行人、车辆、道路这三个交通安全要素存在,就有交通安全题目,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意外,就会造成严重后果,断送美好的前程,甚至生命。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交通意识淡薄,结果不容乐观。96.7%的人有过闯红灯的经历,固然大家都以为闯红灯存在危险性,但实际上能过做到一直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少之又少。30%的受调查者以为我们应当自觉遵守交通规则,23。3%的人以为闯红灯不以为然,46.7%的人是跟随大家闯红灯。66.7%的人是由于有急事闯的红灯。这些数字是值得我们警醒的,我们更应进步交通安全的意识。
二、大学生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现形式
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思想麻痹和安全意识淡薄,很多大学生刚刚离开父母和家庭,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头脑里交通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所以,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行走时发生交通事故。大学生余暇空闲时购物、观光、访友要到市区活动,这些地方车流量大,行人多,各种交通标志眼花缭乱,与校园相比交通状况更加复杂,若缺乏通行经验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很高。难怪上海一所著名大学的校长说:“在各个大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少数学生书读得越多,越不会走路,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越淡薄,不仅在校园里乱骑车、乱停车,在马路上违反交通规则也时有发生。”
(2)乘坐交通工具时发生交通事故。大学生离校、返校,外出旅游、社会实践,寻找工作等都要乘坐各种长途或短途的交通工具。全国各地高校大学生因乘坐交通工具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时甚至造成群体性伤亡,教训十分惨重。
三、交通事故的预防
1、进步交通安全意识
大学生发生交通事故最主要的原因是思想麻痹、安全意识淡薄。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遵守交通法规是最最少的要求。若没有交通安全意识很轻易带来生命之忧。
目前,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还处于宣传教育阶段,远未达到有计划、有目标、规范化教育的层次,但安全教育决不是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交通安全教育是维护大学生安全的一项基础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人才保障的根本教育,它始终是贯串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发生学生交通安全事故,不仅仅是个别学生受到伤害的题目,还会牵动学生家长,波及其他学生的情绪,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还会影响到局部地区的社会稳定。因此,我们要把做好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进步到能否营造优良育人环境;能否维护校园和社会的稳定;能否实现高校的教育培养目标这一高度来熟悉,时刻把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学校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教育力度,实现全员、全面、全过程教育。交通安全教育要始终贯串于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中,做到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使学生安全地度过大学生活时期。
2、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除进步交通安全意识、把握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外,还必须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才能保证安全。以下两点是大家必须把握并要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的。
在道路上行走,应走人行道,无人行道时靠右边行走。走路时要集中精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与机动车抢道,不忽然横穿马路、翻越护拦,过街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不进进标有“禁止行人通行”、“危险”等标志的地方。
关于交通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3
一、基本情况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受交通运输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机动车保有量和机动车驾驶员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道路交通参与者的急剧增长给原本捉襟见肘的交通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和道路交通事故也乘虚而入。据公安部交管局公布:20xx年我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死亡98738人人,伤残469911人,直接经济损失18.8亿元,万车死亡率为7.6,居世界首位,比交通高度发达的美国还高出2%之多。据有关部门统计,20xx年度,我县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544起,死亡136人,伤残881人,直接经济损失163.992万元,与事故四项指数相比,分别上升了58.68%、下降8.11%、上升27.5%、下降9.7%,占全县所有安全事故四项指数的98%、92%、96%、95%,居各类型安全事故第1位。道路交通事故已经严重危及我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引发了一些社会不安定因素,将直接影响到我县招商引资的软环境建设,甚至有可能制约我县经济的进一步高速持续发展。
二、调查内容与分析
(一)、宁强县道路交通安全概况:
宁强县的道路交通事业已初步建立起一个以一条高速路(宁宿徐高速)、一条国道(G104线)、三条省道(S121线、S251线、S234线)为主干线,各类县乡道路为分支的公路交通网络,具有一定规模的通行条件。据笔者调查统计,截止20xx年,我县拥有高速路里程达80公里,国道里程达70公里,省道里程达130公里,县乡道路32条650公里,乡村道路已达56条890公里,桥梁98座,有效地缓解了县乡道路拥挤的混乱局面,大大提高了通行能力,为我县的经济跨跃式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交通安全运行保障。道路的迅速发展,我县各类机动车保有量也呈大幅度上升趋势。截止20xx年12月底,我县拥有各类机动车89927辆,仅20xx年一年我县各类机动车登记达7500辆;机动车驾驶员也呈高速增长态势,现我县拥有各类机动车驾驶员45000名,20xx年新增驾驶员11000名,以25%的速度增长。 人口的增加,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驾驶员人数的增多,乡村道路里程的延伸,导致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日益严峻,现有的路面有效警力和交通安全管理模式远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形势需要。据笔者调查,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仍存在如下薄弱环节:
1、从道路现状看,我县一、二级国、省道路段较多,立体隔离设施、标志标牌相对齐全;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乡村道路不断延伸,但乡村道路交通标志的严重缺失给乡村道路的交通安全提出严峻考验。
2、我县城区道路多为平直、平行路段,有平交路口35处,其中灯控路口12个,电子监控路口3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路面警力的不足;但因资金投入和警力上的不足,仍有较多路口处于管理失控状态。
3、从警力分布看,我县公安交巡警大队现有干警99名,辅警220名。除去机关办公人员,路面执勤中队警力不到总警力的50%,人均管理公路达35公里,路面警力的严重不足,执勤交巡警整日高负荷运转,致使路面安全管理的效能大打折扣。
4、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单一,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不高。虽然《道路交通安全法》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的措施有明确规定,但交通安全靠交警的思想根深蒂固,致使很多相关职能部门不能或充分发挥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以至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当前影响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
虽然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道路交通流量迅速增长,但是现有的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还不适应迅速发展的人、车、路的需求。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影响我县道路交通安全主要有以下原因:
1、人的因素直接影响我县道路交通安全。
人,包括机动车驾驶人、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等一切交通参与者,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笔者调查分析,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原因是人的因素,20xx年我县共发生此类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道路交通事故820起,死亡95人,伤残550人,直接经济损失110万元,分别占我县交通事故四项指数的53.11%、69.85%、62.43%、67.08%。 首先是机动车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无证驾驶、驾无牌车、驾车吸烟、拨打移动电话以及道路行驶中超员、超载、超速、逆向行驶、酒后驾车、货运机动车载人等严重交通违法现象普遍。占全县驾驶人总数63.1%以上的二、三轮摩托车驾驶员,每年除了年度审验或车辆检验能见到一面外,其它时间很难见到他们,长时间的不学法,致使其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认识不足,在道路行驶中主观随意性大,违法行为突出,上路随意调头、拐弯,不带驾驶证、行驶证,驾驶证、车辆多年不审、不检,特别是部分三轮载货摩托车,受利益驱使用于拉客,此类现象我县睢桃路上最为多见,虽经多次取缔,仍屡禁不止。
其次是机动车责任人(车主、单位负责人)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没有尽到应有的安全管理和车辆维修保养义务。据调查,多数车主交通安全法制淡薄,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为儿戏,甚至指使教唆驾驶员多拉快跑,对路面执勤交巡警的安全检查视而不见。另外,还有部分车主(负责人)受利益和金钱的驱使,为提高车辆的营运效率,与驾驶人定口头协议,多拉多挣,多劳多得,致使车辆早出晚归,人歇车不歇,“小车不倒只管推”,车况极差,病车上路是家常便饭,试想这样的车辆上路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能有什么保障?
再次是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法严重。因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多未参加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和培训,在日常的道路交通活动中,违反交通标志标线的行为异常突出。行人闯红灯、在机动车道内行走、驾驶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行驶或随意穿插行驶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之间,行驶路线不定,导致路面交通险象环生,另外,非机动车载人、载物等违法行为也时有发生,对我县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2、影响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二大因素,车的因素。车是指机动车、非机动车。我县近年来各类机动车保有量呈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如前所述),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不难看到,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中,有较大比例的脱检车、报废车正与我们擦身而过。例如农用运输车,可谓农民致富的“多用途车”,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这部分车深受农民喜爱,既可农作,又可搞运输,还时常充当“客运”、“货运”两大功效的运输工具。但因为保险费、车购税等问题影响,农用车注册登记率不足60%,年检率不足50%,安全设施普遍不全,安全性能普遍不高,农用车问题已成为各级公安交管部门关注的焦点、治理的重点。
3、道路条件和道路环境是制约我县经济发展和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第三大因素。人多、车多、路少,高峰拥挤已成不争的事实。近几年我县的道路状况虽大有改观,但局部路段在交通高峰时段仍不能适应交通需求,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例如我县城区的元府路、八一东路、人民东街等路段。城区人、车混行,多车一道的状况尤为突出,县乡道路里程的不断增加而安全标志的严重缺失依然严重,交通安全设施不能满足当前道路交通安全的要求,这些都是影响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环境和发展,导致我县道路交通事故高发的重要因素。
三、调查建议
从笔者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当前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人多、车多、路况复杂而路面警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要想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切实提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车辆的安全行车性能,完善道路的基础设施,笔者认为必须想方设法走出一条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之路。
走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之路,就要求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及相关政府部门要认真依法履行职责,及时研究、探索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长效机制,为保障社会和谐稳定,道路安全畅通,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在此,笔者就推进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工作提
出几点初步建议:
1、完善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机制。要设立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对本行政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实行统筹协调,同时,制定交通安全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分析交通安全形势,协调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汽车产业、交通运输、道路交通基础建设等工作。
2、建立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管理机制。一是建立行政首长负责制;二是建立部门协作联动机制;三是建立群防群管工作机制。只有责任明确,机制科学,才能做到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3、建立科学的交通安全宣传模式。《道路交通安全法》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的措施有明确规定,要实现由交警一家唱独角戏向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宣传教育的转变,使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实处。
4、建立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监督机制。要把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保障交通安全的情况纳入目标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干部政绩考核范围,对于交通安全措施不得力,安全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道路交通事故多发,事故隐患突出的的单位,要实行“一票否决”,追究有关责任人员行政和法律责任。
5、建立交通管理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自律自治。为强化对驾驶员的自我安全教育管理,应成立了机动车驾驶员协会,主要由机务、安全部门负责人组成,承担驾驶员的日常安全学习教育,协助交警部门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行车竞赛活动。
四、结论
通过对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现状的调查,我们不难看到我县的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道路交通事故依然是影响并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社会因素。为缓解我县的交通压力,提高全县人民的交通安全意识,确保全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创造安定和谐的经济发展环境,就必须改善我县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交通安全的社会化管理战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县的道路交通环境,才能维护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保证我县经济进一步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交通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交通安全社会实践调查报告03-17
交通调查报告05-31
暑假交通安全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精选5篇)08-13
公民交通意识的调查报告04-26
交通安全调查报告04-18
交通社会实践报告范文04-08
发展公共交通调查报告09-16
交通事故调查报告07-05
关于公民交通意识的调查报告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