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报告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十分的重要,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报告1
当前随着电子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种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称之为网络成瘾。网络成瘾给大学生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下滑、身体健康的损害、道德人格的缺失,更有甚者会因此引发犯罪。作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者,我们应当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上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对大学生教育和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
网络成瘾的规范定义是指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连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网络用户长期过度使用互连网,使网络几乎成了现实社会的替代品,从而导致学习、工作和生活不能正常进行,精神和情感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如果将他们与网络隔离,他们会感到孤独或脾气暴躁,与沉溺赌博、吸毒和贪食等无异。主要表现为网络游戏成瘾、网上聊天与交际成瘾、网上收集信息成瘾等多种形式。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格发展障碍。上网成瘾的学生整日面对冷冰冰的机器,无形中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网上你可以畅所欲言,没人知道你的身份、真假,运用的表情、动作、乃至触觉信息都是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感知的。大多数成瘾者在网上是谈笑风生,幽默风趣,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善言谈,孤僻冷漠。成瘾者一上网,精神就表现出极度亢奋,而一旦下网,则焦躁不安。久而久之不仅混淆虚拟与现实世界,忘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责任感缺失,还形成封闭、孤立的性格特征,不利于人际交往,从而造成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甚至退化。
2、身体健康损害。整天泡在网上对眼睛的损害是必然的。据有关专家调查,网络成瘾的大学生眼疾发病率比一般学生要高的多。特别是偏爱网络游戏的学生,因为游戏是闪烁跳跃的,上下左右变化迅速。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并且还要随着游戏的变化速度进行视觉调节,会引起眼球过度疲劳,轻者引发近视,重者将引起视网膜脱落。同时经常操作键盘和鼠标也会引发肌腱炎;而久坐电脑前不活动也会引起头晕、呕吐、颈椎炎等症状。因为上网日常的生活规律被打破,饮食不正常,体能下降,睡眠不足,生物钟失调,身体虚弱,思维会出现混乱,更严重者甚至导致猝死和自杀。
3、学习成绩下滑。大学生上网成瘾的一个显著危害就是影响学习。一个上网成瘾者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网络上,试问哪还有精力去学习?没日没夜的上网,消耗了大量的体力的同时,也造成学习兴趣和目标的丧失,上课睡觉,注意力不集中,旷课、迟到、早退,乃至厌学。曾经媒体就报道过一则新闻,说是一重点大学的学生由于沉迷网络游戏,最终因所有功课不及格被校方劝退。我所带的学生中也不乏因沉湎于网络致使学习成绩直线下滑的例子。
4、道德品质败坏。网络成瘾者最典型的行为就是爱撒谎。因为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中,谁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份,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说自己是谁就说自己是谁,没有人会来核实你的身份和你所说的话。这么一来,导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度降低。有的学生为了支付高额上网费,或者购买网络游戏币,或是偷盗他人上网账号,最终因为道德意识的丧失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网络成瘾包括色情成瘾、网络交际成瘾、强迫信息收集成瘾、游戏成瘾等。大多数专家学者都认为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不同专家观点,笔者认为网络成瘾的原因如下:
(一)个体因素
1.人格因素
已有的研究显示,网络成瘾者往往具有性格内向、不善于社交、低自尊、敏感、形象不佳及喜欢标新立异、叛逆、不喜欢遵守社会规范的人格特征。而人格作为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其社会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终身过程。人格每一阶段社会化的进程都是以另一个阶段社会化为基础的,如果这阶段社会化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则后一阶段社会化将出现明显困难。有研究表明,有网瘾倾向的大学生由于青少年时期父母不良教育方式、家庭变故、社会不良风气及自卑心理等影响,在人格塑造中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出现了对现实环境社会交往的不满足,他们往往寄希望于从其他环境中获得补偿,而网络虚拟空间的特点正好符合这种要求。在与网络空间的互动过程中,这些大学生容易在网络中形成新社会认知图式及社会角色定位,减少了现实交往时间,不能适应现实生活。正是由于心理和社会需要产生对网络的期待,需要得到满足和产生愉快的体验,导致了不同的网络暴露模式。而个体的消极个性特点及某些生理特征可能引发个体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恐惧和障碍。网络交流可使人们不受外表和实际生活的约束,并可随心所欲地改变和修订自己的品质和人格特点,促使一些人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寻求理解和满足,不能自拔。
2.挫折心理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巨大变革时代,无论是学习、就业、恋爱等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要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具备良好的主客观条件,由于大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仍是客观存在的,强中更有强者,那些自身能力相对较差、意志品质薄弱的大学生容易在竞争中失败。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遭受挫折是随时可能遇到的事情。受挫折后,由于个人调控能力不同,一些大学生可迅速调整心态,继续向正确的方向努力;而另一些转而求助于虚拟的网络空间,利用网络空间的隐秘性,对自我进行加工美化,在网络中能较易地实现“新我”的目标,获得成功,使受挫心理得到安慰。这种网络空间的游刃有余和现实生活中的不断遭遇挫折,势必导致更多的重复上网行为。
3.个体需要
当代大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到父母教育方式及家庭、社会过度关注等影响,导致生理与心理发育不平衡。他们在生理上已是成人,但在心理上依然处于不成熟期。他们自我意识及自主意识空前高涨,渴求安全、交流和社会支持,而现实生活又无法得到一一满足,这种不平衡使大学生们感到迷茫和痛苦,并不断寻求一种能自主控制的平衡。研究表明,个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借助一定的媒介物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其中网络就是既时髦又新颖的工具之一。
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还源于逃避压力、现实解脱及精神归宿感的需求。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体制致使青少年长期生活在考试的重压之下,导致厌学情绪,从而在网络中逃避现实,特别是一些在家中和学校因成绩较差等原因不被重视的孩子更容易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寻找自我为中心满足感;同时一些家庭关系不和谐及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则在网络当中寻求感情、精神的慰藉和归宿。
(二)环境因素
1.同辈群体因素。我们发现,过度使用网络,已在大学生中显现出“小群体”的现象。往往集中在一个宿舍或一个小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具有群体归属的需要;二是大学生具有被群体认同的需要。大学生作为集体生活环境中的一个成员,不希望在群体中被孤立起来受到众人的攻击或排挤。因此,他们会遵从群体的意愿,采用与群体一致的行为,而这种群体内部的“从众”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个体的判断能力及自我意识,盲目地顺从群体的行为导致过度上网现象的发生。
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报告2
一.导言
在当今社会,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截止XX,全国网民7780万,其中大学生是最活跃的群体。抽样调查显示,北京重点大学80%的学生经常上网,但其他地方的大学呢?互联网在带给我们速度的同时又带给了我们什么?垃圾邮件、色情、暴力和恐怖以及网络犯罪比比皆是。当代大学生是不是都很抵触这些问题?我们经常看到的是,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他们荒废学业,花费大量金钱和体力。为什么互联网这么有吸引力?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建设者,他们在祖国未来的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关注这个群体,本质上就是关注祖国和民族的发展。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对大学生上网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揭示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反思大学、家长、学生、网吧和社会管理的责任,并进一步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二.调查研究相关说明
1.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活动由srt课题组“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研究”开展,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我校学生网络成瘾现状,掌握网络成瘾比例在年级、地区、性别的分布情况。
(2)通过对不同上网目的和网民类别(非网瘾、网瘾偏差、低网瘾、中网瘾、高网瘾)的交叉对照分析,探索网瘾与网络活动的内在联系。
(3)通过分析和对比不同层次网民的家庭状况,调查父母对大学生消费和上网的态度。
(4)通过分析大学生的正常学校和上网情况,考察学校和社会其他方面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影响。
(5)通过对不同网瘾程度的大学生网民人格因素的对比分析,探索人格因素对网瘾程度的影响。
2.调查的实施方法
课题组成立于XX年6月。咨询导师后确定操作程序,设计问卷,10月份进行试点调查,总结试点调查工作后修订问卷,最终确定调查方案。
这项调查是一份自我管理的问卷。调查问卷主要通过实地访问发放。调查范围是我校除学长、硕士生、博士生以外的学生。参观的地方是学校、网吧等公共场所。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35份。38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8.9%
(1)指标体系的构建
这项调查主要涉及三类五项指标。它们是:
1.核心指标——网瘾;
2.参考指标——网瘾程度和网瘾偏差;
3.其他相关指标——上网目的的特点以及被调查者的自然状态和性格因素。
(2)核心指标:网瘾
网瘾是本研究的核心话题。网瘾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戈德堡提出的,后来金伯利金伯利·杨博士发展并完善了他的概念。
网瘾(网瘾,简称ia),网络成瘾(网络成瘾,简称iad)或网络使用状况不佳(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简称piu),是指在非成瘾物质的作用下,上网冲动失去控制,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侵害。
据金伯利说杨认为,网络成瘾者有以下特点:
(1)容忍度增加,即成瘾者必须花更多的时间上网才能获得与以前相同的满足感;
(2)有戒断症状。如果有一段时间(从几个小时到几天)不上网,你会变得暴躁,你必然会想上网,总是担心错过了什么;
(3)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先计划的高,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先计划的长;
(4)试图缩短在线时间总是以失败告终;
(5)花大量时间在互联网相关活动上,如安装新软件、整理、编辑、下载大量文件等。
(6)上网严重影响其社交、学习、工作等社会功能;
(7)虽然我能想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问题,但我还是花了很多时间上网。
在这七个标准和研究机构中。网瘾在定义的基础上,课题组在征求各方意见后,设计了相应的问卷。
当然,金伯利.杨医生告诉网瘾对概念进行了界定,在网络成瘾的调查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由于美国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差异较大,不能直接作为中国网瘾现状的研究依据。因此,根据导师的意见和项目组成员的反复深入讨论,制定了以下网瘾评估标准:
网瘾评价标准的条件(必要条件)是上网会给大学生在现实中的学习、工作或人际交往带来不良影响(问卷问题5.7)。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网民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补充条件):
(1)时刻想着上网(问卷问题5.1);
(2)在网络上感觉比现实生活中更幸福或者更自我实现(问卷问题5.5);
(3)每当互联网线路被切断或因其他原因无法上网时,都会感到烦躁、抑郁或不同意(问卷问题5.6)。也就是判断他属于网瘾。
在问卷中,组合是为这些标准设置的。或者主题项目。选择问题5.7;是这种情况下,应该只选择问题5.1、5.5和5.6中的一个是,即确定该网友属于网瘾。
(4)辅助指标:网络成瘾程度和网络成瘾偏差
分析中使用的两个辅助指标分别描述了网络成瘾组和非网络成瘾组。对于已经定义为网瘾的案例,我们考察他的网瘾到底有多深;至于没有成瘾的情况,我们考察他是否有成瘾倾向。
衡量网瘾程度的方法是:网瘾的三个补充条件中,满足的'条件越多,网瘾程度越深。即被调查者回答了问卷中的问题是在条件下,回答问题5.1、5.5、5.6是项目越多,网瘾程度越深。
网瘾偏差的测量方法是:在非网瘾群体中,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向亲属隐瞒自己的上网时间(问卷问题5.4);
(2)实际上网时间往往比预期的长(问卷问题5.9),说明受访者存在网瘾偏差。之所以这样认定,是因为这两个选项可以反映网民在上网时的行为和心理失控趋势,即在行为上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心理上已经想到了过度上网的危害,但是无法自拔,就把上网的时间瞒着亲戚。
(3)其他相关指标——上网目的的特点以及被调查者的自然状态和性格因素。
在这项调查中,上网的目的分为两类:娱乐目的和实用目的。
娱乐目的包括:(1)玩网络游戏,(2)聊天或交友,(3)看动画、电影、下载音乐等。
实用目的包括:(1)获取信息,(2)学习或工作,(3)交流或联系。
网络活动的丰富性体现在参与各类网络活动的人数上。参与活动的类型越多,活动越丰富,反之越单一。
被调查者的自然条件通过以下话题反映出来,包括性别、年级、籍贯、每月生活费等。
然而,一些消极的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有关。网络成瘾者自持、敏感、谨慎、个人主义等等。他们喜欢独居,限制自己的人际交往渠道,有抽象思维的能力。他们对社会习俗更敏感,比别人更感性。
对被调查者人格因素的调查主要体现在题目13其中,本次调查主要分析受访者对自身状态的满意度。
(5)数据预处理
在收集完所有问卷后,通过数据记录、逻辑错误检查和净化处理,形成最终的数据库,并在研究过程中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6)数据处理说明
本报告描述了问卷调查的样本结构,但在随后分析的同时,还对已知沉迷于互联网的学生进行了单独采访。访谈结果主要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和参考。
3.我校学生上网情况分析
1.网瘾和网瘾偏差学生的范围
(1)我校学生网络成瘾比例约为16.3%
从下图可以看出,目前我校网瘾学生约占学生网民总数的16.3%,网瘾现象在我校不容忽视,需要多方关注。
以前的研究表明,中国青少年中大约有10%和15%的人对互联网上瘾。例如,据报道总的来说,中国约有6%的互联网用户,这一数字在青少年中高达14%。此外,北京市民主同盟委员会进行的抽样调查也显示北京中学生网络成瘾者的比例为14.8%;本研究的实地调查和网络调查结果与以往的相关研究结果接近。
(2)我校学生网络成瘾偏误率为8.6%
除了现有的大量网瘾学生外,调查结果显示,在非网瘾群体中,约有8.6%的学生存在网瘾偏差。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非常重要。
2.网络成瘾群体的传播和生活费用状况
(1)性别传播
可以看出,男生的网络成瘾率(66.7%)比女生(33.3%)高33个百分点左右。在有网瘾偏差的网民中,男生比例高于女生。
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报告3
一、调查背景
随着1994年互联网在中国的引入,大学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来建设校园网。信息丰富、传播迅速、互动性强、影响力广是网络的突出特征。这也促使大学生探索科学,激发学习热情,利用网络平台把自己锻炼成学习成绩优异的大学生。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和好处,但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和冲击。一些不成熟的大学生无法控制地沉迷于网络,自制力和自制力都很差。他们容易沉迷于虚拟网络世界,不按时吃饭,通宵达旦,影响纪律;生物钟混乱,影响健康;社交简单,人际关系弱。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扭曲了他们美好的心灵,荒废了学业。所以,针对大学生网瘾这个问题,我就做这个关于大学生网瘾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
1.在网上查找关于大学生网瘾的相关信息;
2.通过与周围同学的面对面交流,了解当今大学生对互联网的态度;
3.网上聊天,与网友、同学讨论大学生网瘾现状;
4.进行网上问卷调查,收集部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可靠数据;
5.私底下逛逛学校内外的网吧,大致了解一下网民。
三、调查的结果
1.根据互联网上的相关研究数据,我国现有的互联网粉丝中,60%以上是大学生,10%有互联网综合症倾向。早在20xx年2月,中科院心理所就对全国13所高校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情况不容乐观,调查结果显示,80%的大学生是由于网络成瘾。据北京市公安部门统计,3/4的未成年犯是网络成瘾者。
2.在问卷中发现,很多大学生基本都是呆在宿舍上网,很少走出校外网吧或者去校内网吧。宿舍成了大学生上网生活的地方。
3.因为大学生自带电脑上学,所以校外网吧对大学生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通过私访一些校外网吧,发现出入网吧的人更多的是中小学生或者社会上的人。有的网吧甚至有未成年人自由出入的现象。
4.从网友、同学或身边真实现象可知,网瘾大学生思维幼稚,现实中遇到困难或人际关系问题。他们习惯于在网络上寻找心理平衡,长期来看是自我封闭的。从来没有认真规划过自己的人生和大学生活,对现实和未来都很迷茫。
5.根据网上的一项数据,60.5%的年轻网民上网购买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等。57.9%的年轻网民选择聊天或交朋友,47.2%的年轻网民选择玩网络游戏此外,43.6%、39.5%和21.1%的年轻网民选择学习和工作获取信息沟通或联系作为它的互联网目的。
6.根据问卷调查,当代大学生上网的目的更多的是寻求网络游戏的刺激,寻找学习和工作的信息,视觉和听觉上娱乐自己,陷入网上聊天、购物或恋爱。
7.通过调查和直接沟通,了解到很多大学生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从1-2小时到5-6小时不等。一些大学生不上网甚至会感到空虚和不安。大多数身份在网络上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快乐或更自我实现。
8.在网上了解和现实的调查中,目前的大学生在治疗网瘾方面很少与父母沟通,找不到共同话题和沟通。即使沉迷于网络,也不会理会父母的焦虑和担心。父母的话在大学生心中越来越缺乏威慑力。
9.大学生活更取决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然而,由于大学生活的自由意志,许多大学生对学习持冷漠和漠不关心的态度。一些大学生宁愿花时间在网上要求自我满足,也不愿拿起书努力工作。课表不合理,班级分散,对部分学生网瘾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10.对学习不感兴趣,但对老师和同学有很强的逆反心理。网瘾学生经常翘课,熬夜。即使来上课,也主要是趴在桌子上睡觉或者不自在。我喜欢一个人,但我不想和宿舍的同学朋友说话。老师跟他们说话,要么不理,要么大声反驳。
四、原因分析
关于调查结果的问题,我做出如下原因分析:
1.互联网作为一个神秘的新事物,深深吸引着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新事物欲望的大学生。大学生停网流连。即使在现实世界中,也很难逃脱虚拟世界的诱惑。以网络游戏为例,在网络游戏中,玩家可以抛弃展示生活中的各种规定,通过按钮重新确定自己的身份、财产、外貌、性别,设定自己的生活环境。他们可以在没有任何背景关系和财产准备的情况下挑战一切,游戏中的每一次胜利都会得到具体的回报。正是互联网的神秘性和新鲜感,让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很难获得。互联网上无穷无尽的游戏资源和它提供的机会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所以往往会导致部分大学生对网络产生心理依赖,最终患上网瘾。
2.大学生比中学生学习压力小,空闲时间多。免费的大学生活给了他们更多的自主权来安排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时不合理的课程安排会让大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在互联网上。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差,对于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行为和时间往往缺乏理性的选择和控制。学习压力的突然下降,让很多大学生通过网络打发时间,发泄苦闷,逃避不愿面对的现实。很多大学生都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对互联网的依赖越来越强。他们沉迷于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有差距。互联网已经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支柱。久而久之,影响了他们的正常认知,甚至学业。
3.家庭教育问题不当,过分严厉或溺爱,缺乏幸福感,或者管教孩子方法上的暴力冲突,都会导致部分大学生与父母关系紧张或僵化。不可否认的是,即使大学生处于成年阶段,由于部分大学生的锁定,他们与父母的沟通也较少。即使父母反对孩子上网,孩子也不再理会父母的话,甚至充耳不闻。所以在大学生网瘾问题上,大部分都面临着家庭的不和谐(孩子与父母关系紧张或者父亲与母亲经常吵架等)。),孩子和父母之间缺乏沟通等等。
4.大学生强烈的自我实现欲望也是他们网瘾的原因之一。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大学生更不用说了。大学生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同学老师的认可,需要在人前的自我表现。但是,由于机会的偶然性和不可能性。许多大学生寻求在网络中实现他们的需求。同时,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不善于交流、学习成绩差的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投资互联网,在互联网上获得满足感。
5.互联网作为一个虚幻的东西,就像是一个集信息、知识、娱乐于一体的虚幻世界。它的不真实感、随机性、隐蔽性、匿名性、虚拟身份性和无限时空性,使大学生获得了梦幻般的体验和满足感。在虚拟世界中,失败可以被否定,可以被逆转,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现实中被压抑的欲望、禁忌、幻想都可以通过象征性的方式得到释放和满足。没有时空感、没有压抑感、虚拟亲密感、成就感和满足感的正式感情,让很多大学生产生了追求的冲动,从而导致网瘾,无法自拔。
五、提出建议
针对以上调查分析,我提出以下建议:
1.作为家长,有必要提高对网络的认识,学习网络知识。主动和孩子协商一起上网和上网。及时提醒孩子上网,用对待互联网的态度引导孩子正确使用互联网。一方面,要引导孩子参加娱乐或社交活动,帮助他们培养新的兴趣;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和孩子们有更多的情感交流,花更多的时间和他们在一起,以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尽量让大学生在虚幻的世界之外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
2.为了缓解大学生的网络成瘾,他们必须有意识地加强对网络的控制,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合理制定学习计划,保证充足的学习时间,强化学习后上网的控制意识和动力,减少对网络的心理依赖。。
3.对于网瘾大学生,采取必要的心理咨询和技术治疗。让大学生认识到网络的负面作用和负面影响,教育他们合法合理地使用网络资源,更加注重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帮助他们提高辨别信息真实性的能力,掌握使用网络的技术方法。然后不再沉迷网络,危及自己的发展。
4.学校为大学生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宽松的环境。学校应开展更多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和锻炼能力,引导学生参与积极的校园交流,降低互联网对学生的吸引力。此外,学校应建立切实可行的网络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对大学生上网时间给予适当限制,并对其不良上网行为进行处罚,引导其有目的、有选择、适度、有规律地上网,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科学使用互联网的知识,防止不健康内容。
【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调查报告11-12
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报告范文11-11
网络成瘾患者08-31
大学生网络成瘾论文10-24
“网络成瘾”也有被“逼”的11-06
网络成瘾并发眼病11-05
社交网络为何让人成瘾10-20
网络成瘾考研英语作文12-19
学生网络成瘾的论文04-20
研究网络成瘾的成因机制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