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情况调查报告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年情况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2年情况调查报告1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特殊群体,其消费情况已经不容忽视,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也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为了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找出影响其消费行为的因素,从而引导非理性消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采访的方式,对天津商业大学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进行调查。
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其中有效问卷360份,有效率为90%。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大一、大二学生消费情况比较相似,大三、大四消费情况有一定的趋同性。
(一)大一、大二消费情况统计结果及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每月生活费用在900元以上的占30%,每月生活费在600-900元的占50%,每月生活费在300-600元的占18%,月生活费在300元以下的占2%、这些学生中生活费主要用于:饮食、购买衣服、手机费、恋爱、购买学习资料。其中这些大学生生活费的主要来源94%靠父母提供,4%靠做兼职,2%靠奖学金,0%靠其他途径取得生活费。
1、饮食消费
饮食消费是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用的主要支出,其中有定期聚餐的学生占80%。大一、大二学生由于功课比较少,没有考研和就业的压力,因此与同学聚餐,交流感情,成为大学生活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被调查的学生中,每次聚餐费用超过90%的学生每次聚餐费用在150元以上。
2、购买衣服消费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对自己着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30%的学生每月用于购买衣服的费用在200元以上,46%的学生用于购买衣服的费用在150-200元,20%在100-150元,4%在50-100元,0%在50元以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追求名牌和档次,希望自己受到更多的关注。女生买衣服的宗旨一般是款式时尚,有个性,有档次,而且买衣服的次数很频繁,大多数衣服只要不喜欢就不会再穿了。男生则不同,大多数学生每月买衣服的次数不多,但费用却很高。在调查中“当您进行某项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60%的学生选择该商品的档次、希望自己在群体里受到更多的关注,和自己的同学攀比,是越来越多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3、手机费
调查结果显示,40%的学生每月手机费在50-100元,26%在100元以上,20%在30-50元,13%在30元以下,1%没有手机。其中这些学生的手机费用大部分用于发短信和上网费用。“老师讲课的质量直接决定这个月的流量”,很多学生本末倒置,在上课时间,用手机上网,浏览网页。但这些学生并非查阅与学习有关的资料,而是和好友聊天和看qq空间。大一、大二的学生专业课较少,像形式与政策、马克思课等便成了这些大学生“休闲和娱乐之地”。
4、恋爱消费
大学生中恋爱消费的比例不断上升,无论社会还是学校,都对大学生恋爱采取认同的态度,部分学生家长甚至鼓励孩子去谈恋爱。在问卷中,“您每月与恋爱相关的支出是多少”,70%的学生每月恋爱支出在200-300元。但这些学生中生活费都是来源于父母。
5、购买学习资料的费用
调查结果显示,“您每月用于购买学习资料及用品的费用是多少”这一问题中,70%的学生在50元以下,20%的学生在50-100元,6%的学生在100-150元,3%的学生在150-200元,1%的学生在200元以上。大一、大二的学生还没有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对于学习的投资还比较少。
(二)大三、大四消费情况统计结果及分析
与大一、大二有所不同的是,大三、大四学生在学习资料方面的投资要远远高于大一和大二学生。大三、大四的学生多数为自己设定了确定的人生目标(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调查结果显示,70%的学生用于购买学习资料及用品的费用在150-200元,20%的学生在200元以上,10%的学生在150元以下。在饮食消费方面,大三、大四学生比大一、大二学生少,大部分学生都选择在校内食堂就餐,聚餐情况较少。此外,大三、大四学生的手机费用也比大一、大二学生少很多,原因在于大部分大三、大四学生有电脑,很少用手机上网,而且上网大多数是查阅与学习相关的'资料。
(三)大学生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分析
在大学生消费中,理性消费和非理性消费并存。
1、大部分大一、大二学生存在非理性消费的现象。聚餐、恋爱、追求名牌和时尚是永不过时的话题。作为大学生这个阶段,大学生的交友动机十分强烈,人际关系网更宽,外出、聚会、出游等活动也越来越多。而这些都需要有一个相对足量的物质基础作为保障,并能够为自己所支配,才能得以实现。大学生应搞好人际关系没有错,但把大部分费用用于请客吃饭的做法实在不可取。大学生在恋爱方面的投入也很多,大学生恋爱呈现两方面的特征:一方面他们拥有独立的思想和行为能力,希望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但同时大部分大学生又都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家长;另一方面,在大学里,许多人认为“大学恋爱是一门必修课”,甚至有家长鼓励自己的孩子去恋爱。但是,大学生们在恋爱过程中的消费通常多是缺乏理智的、冲动的。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在恋爱中的消费数额也在逐年增加。每个月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这笔消费在大学生每月消费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虽然大多数的大学生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一定的物质投入。但在现实中,却经常的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大学生站在时代的前沿,追求新异,唯恐落后于时代的潮流,从而引起一大部分非理性的互相攀比消费。大学期间,有着强烈的被尊重的需要,害怕自己的着装和生活质量被同学嘲笑,所以靠穿名牌、请客吃饭来显示自己的生活档次和追求。这是自己的“虚荣心“在作祟。而攀比心理则是由好胜心引起的,同学穿什么牌子的衣服,自己就一定要买,不管这件衣服有都贵,这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这些学生很自卑,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靠攀比来填补心理的空缺。
2、大三、大四学生中理性消费是主流。他们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满足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据调查显示,70%的学生用于购买学习资料及用品的费用在150-200元,20%的学生在200元以上,10%的学生在150元以下。经过2-3年的大学生活,这些学生已经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把大部分的经历用于加强自身能力锻炼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上面。其中,大三、大四学生中考做兼职来满足自己生活的学生要远远多于大一、大二学生。他们把兼职当做锻炼能力和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良好机会。
(四)对大学生消费的意见和建议
1、增强独立意识,克服攀比情绪、攀比心理的形成。首先,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可通过心理咨询、课外沟通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以遏制部分学生的攀比心理和近乎失控的消费。
2、加强“新消费理念”的引导和教育、在大学校园形成良好“新消费”氛围。
面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消费教育的误区,作为学校,应该主动地加入到倡导、宣传、教育“新消费运动”的队伍中来,重视对学生进行“新消费理念”的培养及教育,加强对大学生“新消费理念”的指导力度。将“新消费教育”作为一项科普知识纳入学校基础教育、素质教育中,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向大学生倡导“健康、节约、环保、责任”的新型消费理念,倡导合理、适度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模式。以扭转大学生消费中错误的价值观和消费方式,使他们作为消费者,在消费行为中能够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责任感,学会科学消费、理性消费。
3、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
三、结论
总之,大学生是国家未来消费方向的引导者,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应是当今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大学生消费才会朝健康方向发展。
2022年情况调查报告2
本期以来,我校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创建“法制平安校园”的相关要求,对校园环境卫生进行了集中整治,取得了显著的实效,现将治理校园环境卫生工作报告如下:
加强了领导,成立了校园环境卫生专项工作领导组
组长:徐军
副组长:于学勇
成员:王军王雷陶少伦侯建君
领导组明确了职责与分工,认真分析了我校环境卫生方面的现状,提出了明确的工作重点和目标,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和办法,将校园环境卫生纳入到年终考核当中,促使环境卫生抓紧、抓实。
一、加强了宣传和教育,学习贯彻文件精神。
领导机构成立了以后,充分利用教师会、校会、班会等平台,向全校师生进行保持校园清洁的宣传和教育,使师生的校园卫生意识得到加强和提高,全校师生纷纷行动起来,使得文件精神得到了深入的贯彻。
二、反复自查,集中整治。
本期以来,我校对校园环境卫生进行了三次专项整治,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排查,确保校园卫生无死角,坚决杜绝校园脏、乱、差等不良现象,此外,由少先队牵头成立了校园卫生学生检查委员会,利用课间对各班卫生情况进行了检查。由德育处组织教师对各班卫生情况进行评比,从而使卫生工作的长期开展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三、加强教育,让全校学生树立卫生意识。
充分利用卫生与保健课和主题班会等渠道,教育学生爱清洁,讲卫生,勤洗衣服勤洗手,并利用校会向学生讲解讲卫生的重要性,讲卫生与防疾病的关系,卫生与健康的关系,使学生真正做到自觉讲卫生、爱清洁。
四、加强监督机制,使清洁保持每一天。
利用思品课向学生进行讲文明、不乱扔垃圾的教育,评选“文明小标兵”,评选“卫生示范班”,确保校园清洁。
五、加强了食品卫生的监控。
一是加强食堂做作业人员的培训,二是安排专人对食堂食品卫生进行负责,落实责任,每天对食品进行检查并作好相应记录,三是对校园零食摊的清理,目前我校已全部清理出校园零食摊点,确保校园无教师及其家属摆摊设点,校园100米内没有零食摊点。
总之,经过我校全体师生的努力,目前我校的环境卫生状况已得到明显改善,校园清洁、无卫生死角,今后我们必将把此项工作长期开展下去,以保持校园卫生的良好状况,保证全校师生的生命健康和校园的清洁。
2022年情况调查报告3
一、提出问题
我们班近视的有好几人,我也是其中的一员。俗话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预防近视,我对本班同学的近视情况展开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相关书籍,了解什么是近视及产生近视的原因。
2.上网浏览,了解近视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3.调查本班近视同学的写字姿势和生活习惯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什么是近视
近视产生的原因
近视的危害
上网
近视的预防读书姿势要正确,眼睛与书本距离30厘米左右,认真方法 做眼保健操。 具体内容 近视是视力缺陷的`一种,能看清楚近处的东西,却看不清远处的事物。 近视是由晶状体的曲度过大造成的。 近视会影响身心健康。由于近视,多种体育运动无法进行,容易受损伤。
本班同学近视情况
调查本班同学近视的原因
本班共36名同学,50%以上的同学视力在5.0以下,戴眼镜的有8人,约占本班同学的22% 。 写字时如书本太近;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环境下看书。
2022年情况调查报告4
9月下旬,我们组织xx市、xx市、xx县、xx县和xx县的价格监测人员分别对当地中晚籼稻生产情况,收购价格及种粮收益等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我们共调查了100个农户、20个村和15家粮食收储及加工企业。调查总体情况为:今年中晚稻生产虽然遇到了历史少有的高温、干旱,但今年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收成。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启动后,价格小幅回升。
一、粮食生产及收购情况
我省是农业大省,也是产粮大省。近几年来我省粮食总产保持在480亿斤左右,占全国粮食产量4、3%左右。我省粮食生产主要以稻谷为主。今年中晚稻生产虽然遇到了历史少有的高温、干旱,但今年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收成。在部分种植户扩大中晚籼稻种植面积的情况下,中晚稻总产仍保持较高的水平,预计在280亿斤以上。
1、部分地区中晚籼稻种植面积增加,总产增加。调查的xx市渔洋镇快岭村、跃进村,龙湾镇龙新村二组、老新镇秀河村的数据显示:4个村组今年中晚籼稻种植面积平均比去年增加11%。潜江全市中晚籼稻种植面积57、32万亩,比上年增加11、42万亩;预计产量达到8亿斤,比上年增加1、2亿斤。调查的xx县水稻大多生产在有充足水源的湖区,今年7、8月份高温、干旱对该地区水稻生产及产量影响不大或增产。
2、部分地区中晚籼稻单产、总产不同程度的减产。xx全县今年中籼稻总产量31.48万吨,比上年减少1.37万吨,减幅4.2%。xx市20个调查户中籼稻亩平单产583公斤,比去年减产26公斤,减幅4.3%。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是今年7、8月份,我省高温、干旱时间长,使该地区水稻生产及产量受到了一定影响。
3、今年新中籼稻收购价格比上年同期低。我们调查的5个市县的20家粮食收储和加工企业,中籼稻平均开秤收购价为128元/50公斤,上年同期为136元/50公斤,比上年下降了8元,同比下跌5.9%。比今年国家公布最低收购价还低7元。农民为了图方便把新中籼稻则以更低廉的价格每百斤122—125元出售给了粮贩。
9月23日,我省正式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参与托市收购企业开始按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135元/百斤挂牌收购中晚稻。预案启动后,市场价格有所回升。9月29日,市场上新中晚籼稻的收购价格已由启动之前的123-129元/百斤,上涨到126-133元/百斤,陈稻的出库价格已经由9月中旬的118元/百斤上涨到123元/百斤。
4、今年新稻谷价格下滑的主要原因:一是受7、8月份干旱影响,稻谷出糙率和整精米率下降,粮食加工企业加工成本上升,入市收购比较谨慎。二是我国粮食连续九年增,库存充裕、粮食进口持续增加,市场供大于求,致使今年以来成品粮价格持续低迷,新稻收购价格受影响。三是进口低价大米对国内市场大米价格购成下压态势,新粮采购需求降低,对新稻米价格形成了制约。四是今年早籼稻价格走势不佳以及去年同期中晚籼稻价格(基数)相对偏高对今年新中晚籼稻价格构成压力。
我们认为后期非收储企业中籼稻收购价格可能在125—135元/百斤波动,价格大幅上涨和大幅下跌可能性不大。
二、中晚籼稻种植成本增加,收益下降
据xx县本次调查,调查户20xx年优质稻种植面积为2.5亩,共投入生产成本20xx元(亩平830元),比上年1890元(亩平750元)增加185元,增幅9.8%。其中,一是种子支出增加,今年种子支出468元,比去年430元增加38元,增幅8、8%;二是化肥支出增加,今年化肥支出497元,比去年370元增加127元,增幅34.32%;三是农药支出增加,今年农药支出165元,比去年145增加支出20元,增幅13.79%。
今年中晚籼稻因受持续干旱影响,导致田间管理较困难,反应在用工数量增加、劳动日工价上涨、人工成本上升。据测算,20xx年中晚籼稻种植户亩平用工9.75个,比去年9、34个增加0、41个;劳动日平均工价88.6元/天,比去年88.00元/天增加0.60元;平均每亩人工成本338.71元,比去年319.82元增加18.89元,增幅5.91%。据对100个调查户数据显示,今年每亩雇工费用为158元,比去年147元增加11元,增幅为5.6%。
据xx县调查20家农户平均每亩产值978.62元,比去年1275.74元减少297.12元,减幅23.29%。20家农户亩平现金收益(含国家种粮补贴)共408.86元,比去年513.12元减少104.26元,减幅20.32%。
三、存在的问题
1、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田地不集中、不连片、基础设施较差,不利于土地流转;二是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依然较大,致使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三是土地流转相关法律的缺失导致在实际操作中不规范,双方的约定主要体现在民间化、口头化、短期化上,没有法律合同的支持,这种不规范行为制约着土地健康流转。这样就难以形成规模化种植,农业机械化更是难以实现。
2、对于粮食保险存在的问题。一是赔付的比例过低,二是投保后不能及时生效;三是干旱、涝灾等因素造成的'减产不在投保范围内,而目前的粮食作物基本上还是靠“望天收”。
3、粮食企业认为当前粮食流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进口大米冲击国内市场。今年国内进口大米大幅增加,其价格仅为1、5元/斤左右,比国内大米价格低的多。如xx市某粮食加工企业的大米价格为2、1元/斤,大多销往广东、福建沿海一带,这样造成了大米销售难的情况。
4、目前托市收购中存在的问题。农户很少能享受到托市收购价带来的实惠,农户没有存储条件,粮食都是边收边卖,有的甚至在田间收割时就直接低价卖给了个体商贩,等到托市收购价启动时农民手里已经没有多少粮食了;另外托市收购价所收购的粮食品质要求高,农民也没有整晒条件,只好低价卖给粮贩。
四、建议
1、国家应根据国情加强对进口大米数量的宏观调控,严厉打击走私大米的行为,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护国内农民及大米加工企业的利益。
2、粮食收获季节,政府有关部门应及时尽早启动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在加强宣传的同时,还应在乡镇多设收购点方便当地农民就近卖粮,杜绝商贩从中牟利,减少粮食流通环节,让国家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民得实惠。此外还应加强对粮食加工企业、个体粮商的监管力度,整顿和打击欺行霸市、压级压价的坑农害农行为。
3、适度规模化生产、经营方面的建议。一是给予种粮大户政策、资金扶持,使其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晾晒场、仓储设施建设;二是国家惠农补贴资金应向种粮大户倾斜。关于秋粮生产调查报告关于秋粮生产调查报告。对种粮大户粮食补贴最好是高于一般种粮户;三是科研和农业技术部门,应将种粮大户作为技术支持和服务的主要对象,对其产前、产中和产后给予及时指导与服务;四是加快土地流转力度,尽快出台土地流转方面的法规制度,为农村的土地流转保驾护航,为适度规模化生产经营创造条件。
4、提高农民粮食保险赔付比例、扩大粮食保险赔付范围,化简赔付手续,让农民从粮食保险中真正得到实惠。
5、改进粮食补贴办法。从20xx年开始的粮食直补是按农民承包的面积实现补贴,这种面积补贴方式存在弊端--那就是不论你种不种粮照样得到粮食补贴。我们呼吁按农民种粮面积和交售粮食数量实行补贴的办法。
6、今年干旱严重突现农业生产处于“靠天收”的被动局面。因此要继续加大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因地制宜修建小水库、打造机井,提高蓄水排涝能力,免除或减轻异常气候对粮食生产的不良影响。
2022年情况调查报告5
一、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区居委会工作负担过重
这是当前社区建设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一是任务多。据调查统计,我市给社区居委会下达工作任务的部门达45家之多,工作达100余项,还不包括一些临时性、专项性的工作。不少部门在社区居委会设立机构、建立组织,并要求挂上机构和组织名称的牌子和相关的工作制度。二是资料台帐多。社区居委会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根据要求收集整理资料,建立工作档案,以备检查之用。最多的一项工作有14大项41小项,最少的也有4大项14小项。各种资料不仅要进电脑,还要装订成册、制成卡片,十分耗时。如杨秣社区居委会创建无毒社区工作资料就有三盒,法律进社区工作资料就有四盒。三是工作方法落后。有的部门还把一些执法工作、技术性和专业性强的工作交到社区居委会。由于无相应的职权、必要的手段和措施,做起来困难重重。如为了确定新增的企业是否有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只有通过看企业规模、雇员的多少等予以估算;为了清查非法安装的--接收器,只好爬楼观察;为了做好计生工作,只有通过看居民家贴“喜”字、晒尿布等来了解新婚和生育情况。这些落后的工作方法加重了工作负担。
(二)社区居委会职能错位,自治作用难以发挥
社区居委会是群众性的自治组织,组织社区居民,依法开展自治,是其基本职责。但实际上它已成为准行政性的组织,自治作用发挥得非常有限。主要原因是其工作内容基本上被政府有关部门主导,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完成这些部门下达的任务上;街道和社区居委会之间法定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在现实中已变成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工作任务主要通过街道布置到社区居委会。各部门下到社区的`工作都有检查考核。其中涉及一票否决的就有计生、安全、低保、综治四项工作。为了迎接各部门和街道的双重检查考核,社区居委会还要花很多时间做好迎检和接待工作。结果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除换届选举外,社区居委会普遍没有依法召开过居民或居民代表大会;每年一次的楼长会议,也只是工作汇报会;在每年的市人代会上,来自社区居委会的人大代表没有提出过居民关注的问题的议案和建议。居民向其反映一些问题,如入室盗窃、养狗纠纷、下水道不通、部分卫生死角、机动车在居民区内乱停乱放占用公共场地和道路、二级道路因占道经营影响居民出入等,得不到解决,降低了居委会的信任度和凝聚力。
(三)社区基础设施匮乏,居民活动受限
部分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仍然紧缺,根据调查统计,86个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面积在100㎡以下的有10个,无办公用房的有6个。有的新建社区,如康乐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用房虽然在规划上作了安排,但未能认真落实,只有租房办公。有的办公用房产权至今没有解决。由于专管员的进入和社区警务室的设立,原有的办公室也逐渐拥挤。
最突出的问题是配套设施建设不足,绝大多数社区缺少老年活动室、退休人员活动室、党员活动室、文化娱乐活动室、健身场所和健身器材。“星光计划工程”原本是给社区老年人建造的活动场所,但一开始就被当作居委会办公室来设计、建造、使用。很多社区居委会唯一的会议室实际上成了多功能室,开展活动极不方便。有的社区退休人员多,如大北庄和中岗社区企业退休人员已分别达310人和303人,本已无场所开展正常活动,却还要面临退休人员继续增加的压力,如中岗社区即将还有20xx人进入。社区党员活动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有的社区党组织现在就为即将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缺乏场所而发愁。
(四)队伍不稳,工作依赖性强
目前,我市的社区居委会主任每人每月500元,副主任每人每月400元,委员每人每月350元,扣除“三金”后,实际领到手的收入接近或低于我市最低工资标准390元。由于没有建立自然增长机制,在居委会工作时间再长经济待遇也不变。社区各类工作人员之间工资待遇不一致,造成心理不平衡,影响其工作积极性。由于经济待遇存在上述问题,致使工作队伍不稳定,一些招考进来的大中专毕业生辞职离开。
现有居干比过去的队伍素质虽有增强,但她们多年养成的“等、要、靠”思维定势,习惯于被动地接受部门和街道的工作任务,不善于依据社区实际和居民需求来制定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的现状仍然存在。
二、对加强社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开展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加强城市工作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坚持以人为本、扩大基层民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综合性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提高对社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要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工作作风,坚持依法行政,维护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权;要把社区建设作为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社区建设中的新情况和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制订社区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要加强市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机构建设,增加人员,充实力量,切实发挥其作用,确保社区建设健康发展。
(二)理顺关系,依法自治
针对社区居委会负担过重的突出问题,要从制度建设着手,理顺关系,为其减负。一是要正确区分社区和社区居委会的关系。“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居委会”是社区的居民自治组织;讲工作进社区,就把工作交给社区居委会,是对“社区”和“社区居委会”的偏面理解。二是要理顺部门、街道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社区居委会的负担过重,表现在下面,根子在上面。建议由市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开展“四清”即清职能、清牌子、清台帐、清检查评比,然后作出统一规定,达到理顺关系的目的。三是要建立准入制度,赋予市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准入权”,对依法不属于社区居委会职责范围的事务,该办公室有权拒绝进入社区居委会,对需要社区居委会协助的开展工作,严格落实“费随事转、人随职配、权随责走”的规定。通过建立健全上述制度,缓解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压力,确保其有时间、有精力开展居民自治工作,充分发挥自治组织的作用。
(三)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对政府下沉社区的工作,如何设置机构、建立工作运行机制,是当前社区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市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市政府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尽快解决。南京市玄武区锁金村街道通过在街道设立社区政务、事务管理服务中心,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该中心将社区便民服务,社区政务和事务管理,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分为三个区域,三个窗口对外。这一工作运行模式,在街道领导下,整合了各部门进入社区的人财物资源,方便了社区党务、政务和事务的联系,以及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过滤”了政府及其部门进入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有利于实现居民自治。网上介绍的青岛市四方区的做法也基本相同,该区在街道设立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将所有下沉社区的党政事务集中起来,实行“敞开式办公、一门式服务”,既方便了群众,又减轻了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负担。这些做法值得我市借鉴。
(四)以人为本,配套设施
以人为本,服务居民,是社区建设的主要目的。目前我市社区公益和社会服务配套设施少,与实际需要严重不相适应,对此,市、区两级政府应给予足够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逐步予以解决。解决的主要方式应立足挖潜和新建。首先要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之中。新建小区在规划时,要将配套设施列为小区建设配套项目,与小区建设做到“三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建造,同时交付使用。老的小区通过因地制宜改造,增添一些配套设施,对尚未达标的“星光工程”,尽快设法扩建。其次,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再次利用改造、置换、购买、租用等方式,整合资源,进行挖潜。第四,还可以利用进入社区的党员和企业退休人员原单位的管理服务资源,可以加强与辖区单位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
(五)建设队伍,保障自治
抓好社区队伍的建设是实现居民自治,发挥社区功能的组织保证。首先,应建立社区工作人员工资自然增长机制,解决他们的生活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社区工作,稳定社区工作队伍,吸引具有专业知识的大中专毕业生和素质较高的自愿者到社区工作。其次要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明确工作重点和主要职责,以及如何组织居民开展自治工作,提高社区居委会成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专职工作队伍。
2022年情况调查报告6
目前,我市许多小区业主与物业企业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群众与企业的呼声越发增多,翠竹北区等小区收缴率从四年前的80%下降到58%,勤业一、二、三村的收缴率只有30%,甚至像金色新城等这样的新小区的收缴率也不到50%;近几年来,我市不断发生物业企业撤离小区的现象,如荷花池公寓、广景山庄、芦墅广景苑等小区。
分析物业管理矛盾的根源,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
1、法律法规不完善。一方面缺乏与物权法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我市又无立法权;另一方面,我市规范性文件的建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小区物业管理和停车新的发展需求,致使实际工作中出现有法难行、无法可依的现象。
2、管理体制不顺畅。一是政府社会管理没有延伸到终端,一些政策法规在小区中出现梗阻、断层现象,乱开店、乱停车、盗窃等影响居住环境质量问题未能得到遏制;二是基层党支部及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企业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建和谐小区的机制没有建立,居委会名义上是自治组织,现实上是从事党政工作,但在处理业主与物业矛盾中“名不正、言不顺”,解决基层矛盾的一线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对其缺乏考核激励制度,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不足,特别是社区居委会和物业企业在协调解决
与上级政府部门相关的具体事务上,显得无能为力。
3、市场主体不对称。业主个体直接面对物业企业或开发商必然处于明显弱势,而我市目前业委会尚未普遍建立。业主自治意识不强,据调查,62%的业主对业主委员会不清楚、不参与。对业委会的设立、监督以及主要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规范。业主委员会的自治能力、内控能力、团队精神和依法维权水平不高,业委会成员服务全体业主的动力不足,年纪轻、能力强的现职人员更不愿加入业委会。另一方面,物业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很低,实力不强,规模不大,素质不高,管理人员、高学历层次、技术职称等方面的比例都低于全国水平,物业管理行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不强。
4、市场环境不和谐。某些新闻舆论的导向有偏差,部分群众对物业管理行业存有偏见,“享受免费午餐”的习惯在相当范围内存在,物业的“佣人”地位和劳动成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少数离退休干部、现职领导、司法人员和教师等机关公职人员,带头欠缴物业费,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5、市场制度不健全。物业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过低,市场的进退制度不规范,对业主和物业企业制约有效的社会诚信系统未能建立。追讨恶意欠费的司法程序过长,成本过高,企业难以维权。对开发企业的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房屋质量差,随意更改规划设计,公用配套设施数量不到位、技术标准不达标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一些小区建管不分掩盖着前期遗留问题,或转嫁给后进入的物业企业,开发项目前期的物业管理招投标制度有待全面推进。业主与开发商、物业企业的纠纷在基层和司法诉讼层面上得不到高效解决。物业管理菜单式的分项消费制度未能建立,业主不能明白消费、透明监督。许多物业企业把出租公共共用设施和停车管理费作为重要的收入渠道,千方百计扩大路面停车,帐目不清,隐瞒收益。
6、政府管理不完善。在扶持、监管物业管理产业上,一些政府部门存在着职能错位、缺位和越位现象,扶持物业管理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政策没有形成,对小区内违规违章现象执法不力,把某一些义务和负担转嫁给企业,对物业管理费和停车费的价格调控水平还不够高,一些部门的工作协调不到位。特别是基层行政组织事务多、经费少,就搞违章搭建或出租老小区仅有的公共用房公共设施,以补充管理经费不足。
7、公用设施不配套。在老小区和次
总之,从根本上说,公用设施上的硬件不足和二、关于解决停车难和物业管理问题的目标、原则和3、交警、城建城管、社区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目前,我市许多老小区和次新区即使用足区内停车资源,也不能满足全部需求;尤其是实施规范停车后,必然产生对部分车主的“挤出效应”。因此,依靠区外道路道板、公共空地和周边单位合作停车是一个现实选择。建议,建立交警、城管、社区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先由街道组织社区公示并上报小区停车泊位的短缺数量,再由交警对动态交通影响作出评价后,按照便民利民、公开透明、能划尽划的原则,提出道路道板划定泊位的方案,最后会同城管和街道、社区实施,同时建设部门要给予配合,对道板泊位下的管线承重能力进行评估。
总之,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推进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贴近小区,使业主的诉求充分表达、意见民主集中、纠纷快速处置,从而真正把小区物业矛盾消解在基层。
(二)政策创新。一是制定扶持停车产业的投资与经营政策。投入大、回收慢这一影响停车产业化的最大难题,对此我们建议两条对策措施:第一条,针对公用
设施严重缺乏的小区,将停车设施与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办公用房等公用设施以及商业设施三者捆绑建设,给予优惠政策,以副业补助主业,一举多得,既解决停车问题,又为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也为小区增强造血功能。第二条,对区外单独建设公共停车场库的,将之作为市政设施,土地采用划拨方式;政府可以土地投入,吸引外来资本建造,以合作的方式组建项目公司,优先保证投资者的资金回收和适当盈利。为了培育和推动停车产业发展,可以以街道为单位,整合现有停车资源和土地资源,注入专业化公司,依靠规模化经营和现代信息管理技术,降低成本,增强抗风险能力,吸引社会投资。同时,在审批、规费减免、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扶持。二是制定扶持和规范物业管理产业发展的政策。以政策扶持,促进物业管理产业加快发展;以制度规范,引导物业管理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三是创新财政政策。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对低保户、企业职工特困户、零就业家庭等困难人群,以及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家庭实行物业管理费减免政策,对所减免的物业费在由行业主管部门考核物业企业服务质量后再作支付,既彰显社会公平,又体现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完善对区、街道和社区居委会的激励考核政策。仅针对本课题而言,一方面,通过对小区的数字化考核,为区和街道考核社区居委会业绩提供量化依据,从而形成市考核区、区考核街道、街道考核社区居委会、居委会监管物业企业这样一个层层有责任、纵向管到底的管理格局;另一方面,借鉴杭州经验,按照费随事移的原则,把城市道路道板和公共空地的停车泊位的收费管理(杭州是把白天和夜间两种不同收费管理方式全部下放到区,建议我市可根据实际情况,把夜间包月收费下放带街道和社区),统一下放到街道、社区,调动基层组织的积极性。为帮助收费困难的物业企业改善经营,也可委托物业企业负责夜间包月制停车的收费管理。
(三)价格体系创新。一是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建立多数业主能够承担的生活地停车价格体系。充分考虑车主的承受能力,依据停车方便程度和安全性,建立泊位租用价格区内场库>区内道路停放>区外封闭空间包月停放(主要是周边场库和单位)>道路道板与公共空地的价格体系。建议,在4个环节改革探索:
1、多管齐下,兼顾各方,建立小区停车地下场库的统一收费价格。
第一,降低人防车库现实租用价格,切实改变人防车库被开发商或物业企业作为经营资源的做法,充分利用人防车库这一国有资产为民服务,对其实行政府指导价;
第二,鉴于开发商产权车库占用业主的公共资源,不能简单地实行开发商单方面自主定价,也要实行政府调控;
第三,将地下人防车库、开发商产权车库和公用配套车库的不同价格,加权平均,制定出统一的租用价格,但是要以每月300——350元为上限区间(杭州360元,苏州400元),不准上浮,只能下浮,并根据不同性质的所有权,对收益分配进行合理规定,其中人防车库收益必须归政府分配使用。这种加权平均、统一定价的办法,不仅增强可操作性,促进小车进车库,也均衡了业主、开发商和物业企业的利益。与此同时,要对占用业主公共空间的开发商产权车库,强化成本核定特别是土地成本的核定,遏制出售价格不断攀升的势头,并发挥政府对开发商的“窗口指导作用”,规定开发商产权车库2年内未能出售就必须出租,抑制其只售不租或变相强制出售的行为,引导小车停放进场库。
2、稳定当前小区路面停放收费价格水平;
3、对于城市道路道板和公共空地停车,实行包月制;
4、对生活时段与周边单位合作停车和使用经营性车库停车,也实行包月制。对于后两者停放方式,管理单位应提供基本的安全防范服务。二是建立物业管理菜单式价格体系。将卫生保洁、安全防范、绿化管养、公用设施维护等具体服务项目的价格,按服务等级标准量化,让业主自主选择、透明消费,改变信息不对称状况,促进物业市场公平交易。市物价、房管部门正在积极推进这项工作。
(四)科技创新。
一是小区与城管联动,将数字城管的'信息传输、处置、监督的功能覆盖到小区;
二是建设停车信息诱导系统,提高停车设施周转率,既使车主能够在最近的地方停车,又减轻道路动态交通的压力;
三是推进“城运一卡通”建设,在加油、洗车、停车收费、年检、缴纳罚款、行车引导及停车信息诱导服务等方面,为车主提供便捷的服务;
四是建设小区治安视频监视系统,促进小区治安状况好转。车位的管理,确保规划车位的建设到位、数量到位、功能到位。3、借鉴北京经验,规范商品房买卖“一项工程”指的是以老小区和次新区为重点的公用设施完善工程。工程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停车设施;二是小区公共服务用房及设施;三是部分老小区封合式改造。我们根据本次普查的结果,并结合轻重缓急和现实可行性,提出停车设施和公共服务用房严重不足的小区名单,供政府决策参考。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把问题相似、地缘相近的相邻小区作为一个项目提出,目的就是为了分片规划、统筹安排,实现建设的集约化。此外,市规划部门已经编制了《常州市停车场规划》,但主要是针对工作地的公共停车设施,对于住宅小区的停车需求考虑的不多。因此,对住宅小区停车设施和公用设施的规划布局,市规划部门和街道社区要协同推进,切实增强可行性。
对于如何最大程度增加停车泊位,我们按照“先区内、再区外”、“先地下、后地面”、“先盘活、后增建”的思路,从盘活存量、整合资源、增设补建三个方面,提出了10条措施:
1、盘活存量:①开展专项整治,恢复停车设施功能;②明确政策导向,将开发商产权车库的“只售不租”转变为合理价位租售;③利用城市道路及道板和公共空地划线包月制停车;④区内区外实施“保持绿化总量、调整绿化形态”,探索绿色停车。
2、整合资源:⑤与周边单位合作,签订资源共享协议,推行双向错时停放;⑥周边经营性车库和公共泊位为车主提供生活时段的包月停放。
3、增建补建:⑦停车设施、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设施等三大设施捆绑建设;⑧小区内建设机械立体停车库;⑨针对小区周边单位工作时段停车泊位也十分紧张的实际情况,建设公共停车场、库、楼,以夜间包月和白天计时两种价格,满足工作和生活双重停车需求,并积极探索利用绿地、广场、学校操场建设地下停车库。⑩对停车设施和公用设施严重缺乏的小区,“以增量开发带动存量不足”。就是在对停车困难小区的周边地块进行规划开发时,划出一块用地以零价格出让给开发商,允许开发商在其地面以上进行商业开发并在地面以下建设停车场库,或将一部分店面以上的楼层作为停车场库,但是必须将一
定数量的停车泊位产权交给政府,还可以用提高容积率的方式鼓励开发商建设,这样可以节省政府的投入,加快停车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增设、建设进程。
综上所述,我们建议,市政府从明年起,把缓解住宅小区停车难和解决物业管理矛盾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一手抓创新管理、健全制度,一手抓盘活存量、补建增建,既为市民群众营造和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又为停车产业和物业服务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2022年情况调查报告7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人数在逐渐增多。农民外出务工创业,为农村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但同时也造就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流动儿童”。所谓留守儿童,就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流动儿童”是指农村未成年的子女不在父母身边而在城镇或在旗县政府所在地就学,而父母又不能承担日常管理监护责任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留守流动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流动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现在是到了该“救救”留守流动儿童的时候了。
面对着这样的一个潜在的社会问题,奈曼旗妇联于20xx年5月至9月期间,在全旗14个苏木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个国有农场全面开展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教育生活问题主题调研活动。调研过程中,通过召集全旗部分乡镇妇联主席、村妇代会主任参与调研、座谈,深入学校、留守流动儿童家庭了解情况,听取各地妇联的综合情况汇报、填报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情况调查表、实地调研走访等方式,对全旗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生存和学习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一、留守流动儿童群体现状
(一)基本情况
据调查,目前,全旗共有17岁以下儿童132441人,其中留守流动儿童共有16147人,占全旗儿童总数的12.19%。留守儿童1355人,占总数的0.1%;流动儿童14792人,占总数的11.17%。其中0—6岁的留守流动儿童248人,7—12岁的留守流动儿童5776人,13—14岁的留守流动儿童2817人,15—17岁的留守流动儿童7306人。在留守流动儿童中,由爷爷奶奶照顾的有902人,由其他亲人照顾的有216人,由其他雇佣人员照顾的有15029人。
(二)监护方式
一是隔辈监护。监护人是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他们是留守流动儿童的监护主体。他们占监护者总数的90%左右。他们的年龄大都在60岁以上,这些人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或者受过极少教育。
二是上辈监护。监护的主体是叔叔、婶婶,舅舅、舅妈,姑姑、姑父,姨、姨父等。这类监护比例不是很大。但是,这种监护方式存在着监护权比较频繁流动的问题,很不稳定。他们有可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如监护人也要外出打工或者被监护者与监护者本人或是跟他们子女之间的矛盾冲突等等原因而更换监护人。
三是同辈监护。监护者是哥哥、嫂嫂或姐姐、姐夫。这类监护者一般是年纪较轻,文化水平也较高,如果有就业信息或机会,他们随时都会外出打工。所以,该类监护者也存在着监护权不稳定的问题。
四是雇佣式的监护方式。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后或者是忙于农活及生意,或者是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客观上想为孩子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条件,就讲孩子托管在学校周边小饭桌叔叔阿姨家里,家长出钱,小饭桌负责人全面负责孩子日常的生活起居、学校上学及作业辅导,这种是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一种重要被监护方式,流动儿童以这种被监护方式为主。
五是监护缺失。也就是父母外出打工后,把监护权交付给了留守儿童自己。这类留守儿童往往除了要自己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外,他们还要承担起农业劳动力的角色—照顾好自家的农田。
(三)旗妇联所做的重点工作
对留守儿童,旗妇联已初步对全旗1355名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监护人联系电话,地址等内容建立档案,实行动态管理。针对留守儿童实际情况,组建了200多名的“爱心妈妈”志愿者队伍,有效开展了助教、助学、助养活动,全旗549名贫困留守流动儿童得到爱心人士救助。旗妇联还积极争取到内蒙古妇联香港爱心人士何崇本先生助学项目。项目用于救助我旗56名贫困孤残儿童,每年度10万元,三年共计30万元。为呼吁社会上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制作了《留守儿童留守的爱》专题片,并在旗电视台《奈曼纵横》栏目播放。同时,在旗第四小学建立留守流动儿童家园,家园内设电子阅览室、心理亲情室、音乐绘画室、体育活动室、周末影院等,配备了17名“爱心妈妈”,1名心理教师。家园建立以来,有50多名留守流动儿童得到社会各界的救助。
二、留守流动儿童群体形成原因
(一)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留守流动儿童群体的年龄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二)从家庭认识来看,家长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这是形成留守流动儿童群体的主要原因。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还有现在大部分农民的生活条件好了,生活宽裕了,对子女的教育也重视了,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的孩子从5、6岁开始就离开父母,送到镇内或旗政府所在地读书,交给小饭桌监管。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
(三)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流动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大部分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四)社会整体发展来看,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严峻的现实使务工农民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主要是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他们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流动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三、留守流动儿童群体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父母外出打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为留守流动儿童教育成长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条件,利于留守流动儿童自立自强性格的培养,同时也是留守流动儿童群体产生的直接原因,使留守流动儿童教育生活面临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必不可少的补充和完善。留守流动儿童的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工作,留在家中的单亲也忙于家务或农活,与孩子的沟通少、交流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无法关心到子女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从调研结果看出,大多数留守儿童与他们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隔代监护,这些长辈平时对孩子物质上给予的多,精神上关注的少,难以与孩子进行沟通,“代沟”问题更加明显,溺爱现象比较严重。而流动儿童虽然和父母相隔不是很远,但见面的机会也很少,大部分一个月只见一两次,也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真正能够和子女进行谈心交流的父母较少,因而导致留守流动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更重要的是亲情的缺失。
(二)心理问题突出。在人格发育过程中,儿童早期的环境和家庭教育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的断裂或缺失导致留守流动儿童心理失衡、行为失范的问题突出。与普通儿童相比,留守流动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在性格上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和孤独。甚至还有一部分孩子由于对不良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缺乏认知能力,受外来不良社会因素影响成为了“问题孩子”。
(三)意外伤害问题严重。留守流动儿童因为父母不在家或忙于生计,缺乏家庭管护,他们思想单纯,自我保护能力差,很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件。面临拐骗、打架、斗殴、抢劫、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由于学校与家庭之间安全纽带衔接不上,留守儿童年幼无知,又常处于无人监护状态,使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还有一些南部山区的孩子,由于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也是非常危险的。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家里往往只有老人和孩子,老人防范、防护能力弱,导致留守流动儿童受到意外伤害的几率远远比普通家庭儿童高出很多。
(四)学习情况堪忧。一方面,由于留守流动儿童的父母把有限的收入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使得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期望过高。另一方面,受文化水平和家教知识的制约,使得他们缺乏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教育引导往往不得法,特别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重养轻教,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也无法给予有效的帮助,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学习成绩不好,厌学、逃学的倾向比较明显。
(五)身心健康亟待关注。0—14岁的儿童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联系,得不到完整的家庭温暖,生活上缺少必要的关爱,加上常受到周围孩子的歧视、排挤和欺辱等,不少留守流动儿童情绪消极,失落自卑,感觉孤单,甚至心理压力过大,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性格脆弱、任性、叛逆,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形成一定的人格障碍。
四、对策和建议
当前,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流动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不单是一个留守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其自身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家庭、整个社会乃至各级政府都应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本,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构建组织管理、职能保护、社会呵护、学校监管、亲属监护“五大关系”网络,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建议近期解决留守流动儿童问题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提高认识,把关爱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留守流动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儿童群体之一。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广大家庭、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更关系国家的未来。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留守流动儿童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积极开展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切实摆上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议程。
(二)扎实推进,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解决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新农村建设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划和建设中,农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很多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示范片都是在基础较好的地方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真正基础差经济落后的地方却没有改变,致使新型落后地区在产生,新的不和谐在形成,致使很多地方的农民不得不继续通过进城打工的途径来维系家庭的生存,从而导致留守流动儿童群体和留守流动儿童问题有增无减。因此,落实党中央的加快新农村建设任务应该坚持全面发展观,不仅“锦上添花”,而且更要“雪中送炭”;不仅注重修道路建楼房,更应该重视办好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不仅发展经济提高收入,而且关注民本民生优化社会环境。总之,就是要建设全面和谐的新农村,最终实现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这一社会问题的目的。
(三)强化工作机制,进一步整合社会关爱资源。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具有面广、量大、困难多的特点,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一要依托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建立关爱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党委领导,政府(妇儿工委)实施,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长效机制,同时把这项工作纳入到政府有关部门及苏木(乡镇)年度工作考核。二要在旗县及苏木乡镇政府建立“留守流动儿童关心爱护工作委员会”,在各村设立专门的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组,在社区建立留守流动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发挥社区功能。建立农村社区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实施辖区行政负责人对留守流动儿童管护责任制,列为对学校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人员、任务和责任,对每个留守流动儿童都要做到责任到人、监护到底、关爱到位。可考虑由基层学区和共青团牵头联合妇联、工会、村委会、学校共同构建农村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这些社区机构可由离退休教师、青年志愿者等人员构成。鼓励和引导民间组织参与到留守流动儿童的服务工作中来,通过开展代理家长、爱心妈妈、结对帮扶等活动,招募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与留守流动儿童结对子,引导全社会重视和关爱留守流动儿童,为留守流动儿童提供健康保障、心理辅导、精神抚慰、安全知识教育等服务。三要注意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进做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把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内容。四要巩固和完善“代管家长”等制度,加强对“代管家长”和监护人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更多的心理学知识,同时要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加强社会各界对留守流动儿童的关注,努力构建以留守流动儿童为中心的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教育保护网络。
(四)学校要加强对留守流动儿童的教育和监管,力争形成完善的监管机制。全旗各中小学校要对留守流动儿童登记备案,建立和完善留守流动儿童档案。根据情况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为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教育提供详实情况;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的联系,利用假期召开留守流动儿童学生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流动儿童的教育影响产生合力效应;要加强对留守流动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制道德观念,不断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要重视对留守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设立“留守流动儿童心理救助中心”,聘用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及时发现和疏导留守流动儿童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早化解心理危机,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其健康和谐发展。
(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等的投入。针对当前双亲外出打工的中小学学生双休日和暑假无人监管的情况,结合“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项目的实施,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并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和各种文化投入,切实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留守流动儿童家园、留守流动儿童食堂等的投入,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满足留守流动儿童的寄宿和参加社会、集体、文娱活动的需要,努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监护条件。要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保障和指导、管理工作,努力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流动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
(六)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努力减少留守流动儿童数量。要积极壮大县域经济,努力增加就业岗位,为更多的农民工创造就地、就近就业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本地或附近找到工作,和他们的子女生活在一起。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让外出务工潮变成回乡创业潮,增加农民实际收入,减少外出务工。此外,应积极推动国家立法,采取各项有效措施,保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未成年子女进入城市后能够尽快入学,接受具有一定教学和管理质量的义务教育。
儿童是家庭的花朵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成长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成人在家庭,成才在学校,成功在社会。惟有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来引领好我们的孩子,这才是我们最终的期盼!
2022年情况调查报告8
沂水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系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有农业人口98万人,农村劳动力56万人,其中妇女劳动力占46.3%。近年来,沂水县妇联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断加强农村妇女培训、服务、示范、合作、信息五大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十万农家女争创致富户”活动,培养新型女农民,帮助妇女创业致富,该活动已成为引领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民心工程,截止目前,全县共有20万名妇女参与致富工程,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基本情况
(一)抓好教育培训,强化技术服务,激发农村妇女科技创新活力
活动中,县妇联把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全面提高农村妇女科技文化素质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任务来抓,不断加大新技术、新知识培训力度和妇女人才培养。发展多种形式的妇女教育培训阵地,整合社会资源,构建适应农村妇女发展需求的教育培训体系。同时,引导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展增收致富领域,科学选择增收致富项目,由单纯注重种植、养殖业,向种、养、加、流通等各个行业转移,从事农村二、三产业的妇女逐年增加,农时务农、闲时务工的两栖型女农民大量涌现。目前,全县先后有25万名妇女接受实用技术培训,有20万名妇女接受高新技术及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有10110名妇女获“绿色证书”,4860名妇女获农民技术员职称,有12万名妇女新上了致富项目。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创新能力强、成果显著的新型女农民脱颖而出,活跃在农村经济舞台上,在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建立健全了县、乡、村、户技术服务网络。县直农口有关部门都制定了明确的技术人员包扶方案,把每个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任务明确到每个乡镇和具体的项目,每个项目责任单位都要设立技术服务热线,成立专家服务团,开展信息咨询服务和现场技术指导,及时解答农民提出的农业生产技术难题,确保致富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坚持多措并举,提高全县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加快科学推广应用,形成科技推广服务工作合力。如县妇联与县畜牧服务中心在四十里、许家湖等6个乡镇进行奶牛、肉羊、草鸡、三元猪等项目试点示范,全年带动发展养殖示范区35个、养殖小区251个、养殖大户5000余户,畜牧业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在该示范活动的带动和影响下,诸葛镇的徐宝娟创办了沂水和顺禽业养殖加工合作社,该合作社占地面积15亩,总投资600万元,有办公室、厂房、冷库等建筑设施,总面积2000余平方米。安装宰鸭、宰鸡加工加工生产线2条,有污水处理设备1套,加工厂区建成投产后,可安置农村劳动力150人,日加工能力达1.5-2万只,可实现年产值3000万元,利税200余万元,带动周边妇女发展养殖大棚300个。
(二)培育科技示范基地,带动农村妇女增收致富
县妇联与县致富办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帮助农户运作好致富项目,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管理,为农户提供服务,使项目户均成为专业户、示范户,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尖兵。通过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的路子,建成了一村一品,几村一品的专业村和一乡一业,几乡一业的专业乡镇,构筑起了以妇女为主,特色鲜明,辐射带动强的区域性经济框架,实现了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管理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培植出了沂水镇的布鞋、泉庄的葡萄、下位的大樱桃、诸葛的林果、四十里的西瓜、高庄的长毛兔等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妇”字号基地乡镇及龙家圈后马荒的花卉、许家湖镇西楼村的食用菌种植、沙沟于家庄的大枣等300多个专业村。这些基地发挥了生产、示范、培训、就业等综合作用,成为组织、宣传、教育、服务妇女的`重要工作平台。全县1041个村妇代会主任全部获得“绿色证书”和农民技术员职称,有致富项目的373人。其中,年纯收入过万元的144人,2-5万元的33人,5-10万元的8人,50万元的1人。在自已致富的同时,她们不忘乡亲,充分发挥优势,积极扶贫帮困,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在技术、信息、资金上给予传授、扶持、帮助,直接带动安置妇女1.2万人,辐射带动妇女10万人。目前,全县年纯收入过万元的妇女专业大户有2万余名,培育出以妇女为主的龙头项目21个。10年来,先后有1000名妇女荣获县以上致富女能手、科技女状元称号;有260名妇女从土生土长的农家女成长为驰骋商海的女农民企业家、女老板,为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奔小康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如诸葛镇44岁的李庆芳,从小生活在沂水县诸葛镇常庄村,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怀着爱拼才会赢、靠自己的努力干一番事业的志气,在当地政府和妇联组织的支持和帮助下,仅用几年的时间就在诸葛镇驻地建起了一个拥有资产三百多万元的兴达花键轴有限责任公司,并成为引领诸葛镇花键轴行业的民营企业带头人。
(三)壮大合作经济组织,引领农村妇女共同致富
围绕致富工程项目,依托龙头企业、科技带头户、生产经营大户,联合同类项目户,在条件比较好的乡镇、村或一定区域内,积极组织和引导妇女依托当地资源优势、主导产业,建立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了农村妇女的组织化程度。截止2008年,全县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组织1889个,其中以妇女为主的有720个。入社农户达13.6万多户,占农业人口总户数的45%,全县50%以上的生产资料通过合作组织供应,50%以上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产品通过合作组织销售。充分发挥了合作社在传播技术、沟通信息、联结农户、开拓市场、组织营销、带动妇女共同致富等方面的强大优势。四十里堡镇是传统西瓜种植大镇,但有时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为此,镇妇联联合致富办、农村信用社、种瓜大户在欧家庄村召开了西瓜产销合作社成立现场会,广泛宣传成立合作社对于严格无公害操作规程,为瓜农统一提供物资供应、技术指导、销售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号召农户加入合作社,促进大棚西瓜标准化生产。目前,西瓜产销合作社发展到71个,入社农户5710户,入社面积1.1万亩。20xx年,“沂春蜜”牌西瓜被农业部定为国家无公害农产品;20xx年,该镇被评为“临沂市绿色优质农产品明星基地”,发展西瓜生产的经验被中央电视台“聚集三农”栏目采用播出。这个镇的东盛奶牛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xx年,由连家湖村村民张治英牵头兴办,社员86户,妇女占80%,养殖奶牛500余头。合作社成立前,由于分散经营,所产牛奶质量不一,有时出现奶销不完白白倒掉的现象。自合作社成立以来,进行统一防疫,统一饲料配方,统一饲养管理,从而保证了牛奶的质量。20xx年,合作社从澳大利亚进了24头优质奶牛,奶的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合作社还与临沂益膳房乳业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由临沂益膳房乳业公司投资20万元安装挤奶线一条,这样既大大减轻了手工挤奶的劳动强度,又解决了销路不畅、价格不一的问题,使每斤鲜奶平均多卖0.2元,增加了社员经济收入。
(四)以招商引资为契机,大力推进妇女劳动力就地转移
县妇联抓住当前全县招商引资氛围浓厚的大好机遇,加快构建大容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载体,与招商引资进驻沂水的劳动技术密集型企业主动联系,了解征集企业用工信息,为各年龄段妇女提供就业机会,就地安置一大批妇女劳动力。诸葛镇从青岛引进的元和丰纺织制造有限公司投资1300万元,占地60亩,建有标准化厂房11000平方米,投产后年可加工针织外衣120万件(套),就地转移妇女劳动力200多人。许家湖镇从新加坡引进的山东亨井电子有限公司总投资额为1750万美元,厂区占地面积117亩。自该公司落户沂水以来,县妇联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优势,积极帮助招聘和培训女工。公司现有女工达2800多人,占全部职工的95%,女职工真正成为推动公司发展的生力军。
二、存在问题
但调研中已发现一些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由于过去男尊女卑传统思想的影响,女性受教育水平偏低,受家务琐事拖累,与外界交流较少,信息相对闭塞,现代种养技术等方面得不到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对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致富项目主要集中在传统农业产业中,大多数农村家庭引进致富项目以种植、养殖为主,其次是加工业,高新项目很少,特色产业不多。农村妇女获得外界信息的渠道还有限,大多数农村妇女不敢首先尝试一个新的致富项目,而是要看别人试验成功才敢去做,如何将可操作性强,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引进来,尽快推广出去,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三)地区发展不平衡。部分乡镇“十万农家女争创致富户”活动开展得很活跃,龙头企业和“妇”字号基地数量多、规模大,产业兴旺,经济发展。而有一些乡镇受地域、人文、地理位置等方面条件制约,项目品种单一、规模很小,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衔接不够紧密,经济发展缺乏活力。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各级妇联组织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各类资源,对女农民进行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如“女农民科技经纪人”、“女农民技术员”“绿色证书”等培训,并颁发相应的资格认定证书,培养造就一批精通某一领域农业专业技能,有创造力的专家型女乡土人才。
(二)进一步发挥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缩小地区差异。各级妇女组织特别是条件相对较差地区的妇女组织要努力提高服务经济工作的本领,积极想办法、找渠道、设载体,为开展“十万农家女争创致富户”活动提供有力服务,要带头并鼓励农村妇女兴办和参与各类经济合作组织,使基层妇女组织工作触角延伸到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壮大女农民经纪人队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异。
(三)拓展项目引进和推介渠道,使“十万农家女争创致富户”活动更具活力。县乡妇联要利用好农业推广中心、服务站、示范基地这些资源,向农村家庭推介名特优新农业品种,定期向农民新产品新技术信息,增加信息流量;要积极与域外企业建立联系,向农村家庭推介手工制品、工艺品加工等项目,利用“无围墙工厂”为农村妇女提供多渠道的就业门路;组织女能手、女科技带头人参加农展会,去外地学习,力争多引进那些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项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大力推进家庭上网工程,利用农业信息网站信息、推广技术,为“十万农家女争创致富户”活动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2年情况调查报告9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家庭消费情况调查报告应该怎么写?
家庭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为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的方针和省委、省政府“两个加快”的决策精神,掌握全省城乡居民消费状况,分析未来消费趋势,为省委、省政府制定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受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委托,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联合西南财经大学消费经济研究所于20xx年1月至3月在全省开展了“四川省居民家庭消费状况及预期调查”活动。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方法、组织和基本情况
为全面客观掌握我省城乡居民消费现状,本次调查首先按人口总数和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排序,随机抽选出样本预选地区,综合四川各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和地震灾区等情况,确定了成都、南充、达州、绵阳、乐山、泸州、凉山、内江、广元、遂宁10个市(州)作为调查样本地区。然后区分城乡两种情况、两套问卷,采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盖洛普”调查法注 ,对48个县(市、区),144个城镇社区和182个乡(镇)的5167个居民家庭进行了入户专访。为进一步了解消费深层次的问题,我们还围绕影响消费的社区服务、土地流转、农民工返乡等问题和商业、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共召开33场专题座谈会,同期还配合开展了旅游临柜调查和网上调查。
为确保调查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以及问卷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我们专门设立了以省工商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省消委会与西南财经大学消费经济研究所成员参加的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严密的调查方案,充分发挥全省消委组织网络优势,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动,并集中进行培训和动员,在人力、物资和组织上全力保障。此次调查工作还得到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内江、泸州、遂宁等消委会还结合当地实际形成了分报告,得到了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充分肯定。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近年来,我省城乡居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消费需求正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但总体上尚未发生根本变化,吃穿住仍然是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主要部分,教育、医疗支出的比例偏大。消费非均衡发展的特征明显,城乡消费层次差异较大。从趋势看,商品消费存在热点,汽车和通讯消费呈发展态势,服务、旅游及文化消费空间较大,住房消费需求减弱。消费市场环境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受国际金融危机、地震等因素的影响和收入、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居民消费呈现不敢花、不愿花、不能花、无钱花的“四花”现象。
二、我省居民家庭消费现状及预期
(一)目前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仍以满足基本生活和生产为主
从调查样本看,在城镇居民家庭主要支出项目中,作为第一支出项目首选比例最高的为食品和居家用品,分别为37.0%和13.2%,两项合计超过50%(见表1)。在前五项支出填写中,食品、居家用品、房租及水电气物管、衣着、房贷等基本生活开支占53.18%。
表1:目前城镇居民家庭每月主要固定支出项目 单位:%
项 目 首先 其次 第三 第四 第五 作为前五项支出
食 品 37.0 15.7 11.4 8.5 5.6 78.2
居家用品 13.2 16.9 16.5 13.8 11.5 71.8
教 育 11.8 10.4 8.8 7.9 7.4 46.3
保险及社保 10.7 11.4 9.9 6.9 5.0 43.9
偿还购房贷款 10.0 3.0 2.0 1.9 1.8 18.7
房租及水电气 4.8 12.2 13.5 11.1 6.7 48.3
医疗保健 4.7 1.0 11.4 9.6 9.2 45.0
文体娱乐 2.3 0.9 1.3 1.1 2.6 8.2
交 通 1.5 2.3 4.1 4.0 5.3 17.2
衣 着 0.9 10.7 10.4 13.8 13.1 48.9
旅 游 0.8 1.0 2.1 2.5 4.1 10.5
通 信 0.5 2.4 4.9 10.6 13.5 31.9
其 他 0.2 3.0 3.7 8.3 13.8 29.0
而农村居民家庭“支出首先”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农业生产27.1%、子女教育23.2%、食品21.7%、社会保险8.4%、医疗6.6%。可见,农村居民家庭主要支出除生产和基本生活外,子女教育、社会保险和医疗负担较重(见表2)。
表2:目前农村居民家庭每月主要固定支出项目 单位:%
项 目 首先 其次 第三 第四 第五 作为前五项支出
农业生产 27.1 16.0 7.9 4.8 3.8 59.5
子女教育 23.2 13.4 7.8 5.2 4.3 54.0
食 品 21.7 18.0 14.1 10.7 10.5 75.0
社会保险 8.4 4.9
9 3.1 2.6 2.1 21.1
医 疗 6.6 12.5 13.8 10.7 7.8 51.4
家禽家畜及饲料 4.8 6.3 7.0 5.6 6.3 30.0
燃 料 1.4 4.6 5.9 6.3 4.7 22.9
衣 着 1.1 8.4 9.7 10.9 10.4 40.5
电 费 1.1 3.9 9.0 12.2 13.6 39.8
送礼随份子 1.0 3.7 6.3 8.0 9.3 28.3
交通费 0.7 3.0 5.9 6.1 6.1 21.8
通信费 0.5 2.9 6.1 10.8 10.6 30.9
文体娱乐 0.2 0.2 0.8 0.7 1.5 3.4
其 他 2.2 2.1 2.7 5.2 9.0 21.2
由此可见,目前我省城乡居民家庭的消费支出仍是以吃穿住等基本生活消费为主。居民消费非均衡发展的特征十分明显,城乡居民消费差异较大。
(二)城乡家用电器普及率差异较大,超年限使用情况较突出
1.城镇居民家庭电器普及率高,但“超期”现象严重。调查显示,家用电器在城镇居民家庭中拥有率较高(见表3),但“超期”注 现象严重(见图1)。更令人担忧的是仍有8.7%的家庭还在使用存在安全隐患、国家明令禁止生产和销售使用的直排式燃气热水器。而大多数“超期”家电产品都存在能耗高、不环保、不安全等问题。这表明家电更新换代刻不容缓,新一代的升级换代产品如液晶电视、节能环保冰箱等新产品,社会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2. 农村居民家庭电器种类偏少。农村居民家庭耐用品主要集中于彩电94.3%、电风扇86.8%、手机79.9%、洗衣机70.2%等品种(见表3)。而冰箱、空调、电磁炉、电脑等新型家用电器的普及率相对较低,反映出农村家电品种比较缺乏,这为“家电下乡”政策的进一步推进留下了很大空间。
表3: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普及情况 单位:%
耐用消费品 城镇 农村 耐用消费品 城镇 农村
彩 电 95.6 94.3 电 脑 44.9 12.7
洗衣机 89.6 70.2 照相机 18.0 4.7
冰 箱 84.9 50.3 音响设备 22.4 —
空 调 53.0 14.7 轿 车 9.4 —
电风扇 — 86.8 农用车 — 5.4
手 机 — 79.9 拖拉机 — 2.7
摩托车 — 40.5 自有住房 85.2 —
注:“—”:问卷未设计的选项。
(三)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拥有率较高,汽车消费发展态势良好
问卷统计显示,城镇居民家庭自有住房的拥有率达到了85.2%(见表3),说明伴随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发展,我省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住房的需求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家庭的轿车拥有量为9.4%,农村家庭农用汽车达到5.4%,显现发展空间。
(四)近年来,农村消费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但问题仍较突出
1.日常生活用品购买比较方便,但公共服务尚欠缺。问卷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农村居民认为日常用品购买都比较方便,购买地点首选在镇上商店和农贸市场,分别占53.6%和21%。调查还显示,公共交通、自来水、有线电视、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比较欠缺,超过六成的农民认为水利灌溉设施不足。
2.商品价格较乱。农村居民对市场价格问题意见较多,有56.9%的农村居民认为农村市场价格较乱。同时,部分农民认为产品质量也存在一些问题。
(五)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正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
1.城镇居民的消费注重整体质量的提高。调查显示,城镇居民20xx年把住房、教育培训和医疗保健作为首要支出项目的比例最大,分别为21.6%、18.5%和15.3%;住宅装修、大宗家电、旅游休闲等也是城镇居民比较关注的消费项目(见表4)。反映出城镇居民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更多的是注重身体健康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表4:城镇居民家庭20xx年支出打算
项 目 选择比例(%)
首 先 其 次 第 三
住 房 21.6 2.1 1.6
教育培训 18.5 11.8 8.5
医疗保健 15.3 17.2 11.1
住宅装修 10.6 11.2 4.9
大宗家电 6.5 8.2 6.0
旅游休闲 5.8 7.7 9.6
汽 车 3.6 2.4 2.9
商业保险 2.9 6.4 6.9
成套家具 2.8 6.8 8.8
电 脑2.8 3.6 4.3
其 他 9.6 22.7 35.3
2.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于改善生活条件。除了吃穿等基本生活开支外,农村居民把修建住房或装修、农业生产资料和教育培训作为20xx年首要开支项目的比重最大,分别为28.3%、24.6%和15.3%。同时打算购买家用电器和汽车或摩托车的农村居民也较多(见表5)。表明“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政策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有较大的吸引力,农村居民开始关注生活质量的'提高。
表5:农村居民家庭20xx年支出打算
项 目 选择比例(%)
首 先 其 次 第 三
修建住房或装修 28.3 4.3 3.0
生产资料 24.6 23.1 9.6
教育培训 15.3 12.2 11.4
医疗治病 8.5 13.3 10.5
银行储蓄 5.9 8.7 15.0
家 具 3.6 8.4 4.3
家用电器 3.0 8.0 12.8
汽车或摩托车 2.6 4.6 3.5
商业保险 2.1 4.8 4.1
电 脑 1.9 1.7 1.3
旅游娱乐 0.7 1.9 2.3
电话手机 0.5 3.6 7.0
其 他 3.0 4.4 15.1
(六)城乡居民热切期盼解决的民生问题
问卷调查对象在回答“希望政府采取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中,城镇居民对“五大”民生问题较为关注,分别是稳定物价、降低医疗收费、完善社保、提高工资和降低教育收费。农村居民关注的是降低农资价格、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建立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等“四大”民生问题(见图2、3)。这表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居民风险和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加强,在对未来预期上普遍对政府寄予厚望。
(七)城乡居民在工资、家庭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预期上有较大差异
问卷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城镇居民认为工资性收入将“基本持平”或“提高”,表明城镇居民对工资性收入的预期较好,对克服金融危机影响有信心。但对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预期不太看好,超过25%的城镇居民认为会下降或大幅度下降,仅有10%的居民认为会略有提高。农村居民对家庭收入的预期比较保守,超过七成认为今年收入不会提高(见图4)。
这表明农村居民总体上对收入增长预期没有城镇居民乐观,增加农民收入任务艰巨,国家“三农”政策尚需进一步完善落实。
(八)近五成居民对今年物价走势表示担忧
问卷调查显示,认为今年的物价较去年有“较大提高”和“略有提高”的占48.4%,而认为今年物价较去年有“较大降低” 和“略有下降”的仅占23.4%。这表明,尽管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导致通货紧缩,但仍有近五成的居民预期物价水平会走高,值得物价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九)城镇居民对发展和完善社区服务抱有很大期盼
在问卷调查中显示,城镇居民希望发展和完善医疗保健、娱乐健身、文化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托老托幼和家电维修等社区服务消费项目的所占比重较大(见图5)。
这表明,目前城镇居民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家庭劳动社会化等服务型消费需求较大,但供给不足,为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三、问卷反映影响我省居民家庭消费的因素
(一)收入不高是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的根本原因
1.城乡居民收入偏低。近六成的被访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在12,000元以下,超过五成的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不到6,000元(见图6),可见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普遍不高。同时有36.5%的城镇居民认为工资性收入低,22.2%的农村居民认为收入不稳定。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消费水平和能力,制约了消费的增长。
2.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渠道较窄。如图7所示,虽然有33.7%的农民是靠外出务工获得收入,但种地收入的比例仍然高达36.2%,而经商、养殖等收入的比重都偏小。收入渠道的狭窄,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影响了消费能力的提高。
(二)社会保障水平不高,是制约城乡居民消费的重要原因
问卷调查中发现,除了收入因素外,影响我省城乡居民消费的因素大都集中在医疗、教育、物价、住房、子女就业、养老等几方面(见图8、9),说明居民对未来生活的保障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担忧。
(三)国际金融危机和地震等因素也对居民消费造成一定影响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地震的影响,旅游消费受到的冲击较大,调查显示,有36.2%的被访者取消或推迟了旅游消费,住房装修、大宗家电、购房、购车等价格高的消费也受到了较大影响(见图10)。同时调查还显示,城镇居民节余款主要流向储蓄,占到了47.5%,只有15.8%的偏向实业投资,8.7%的选择保险,则表明在金融危机等的背景下,居民的理财更偏向于储蓄。
四、座谈会反映的情况
结合问卷内容,对影响居民消费的增收、社区服务、农民工返乡就业等问题和商业、金融、房地产等行业进行了座谈,座谈中主要反映出如下四个问题。
(一)传统消费观念影响居民消费意愿
受崇尚节俭的传统文化影响,居民消费观念仍较保守,农村尤为明显。城乡居民存款买房、为后代教育和养老的意愿较重。农村“送礼随份子”传统习俗性消费还有较浓的氛围。座谈中,还有相当部分的城乡居民反映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没有更切身的感受,但舆论的渲染增加了他们对未来的担忧,一定程度影响了消费。调查中还发现,居民对家电的安全使用年限概念淡薄,受传统观念影响,不愿主动更新“超期”家电,影响家电的安全使用。另外对“家电下乡”商品的质量、价格和服务宣传不够,居民想买而不敢下手。
(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致使消费增长缺乏直接动力
拉动农民消费的根本是增加农民收入。尤其在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沿海打工农民工返乡较多的情况下,解决农民增收主要还应考虑本土就近原则,帮助农民从业挣钱,依托家乡土地增收。调查中了解到,一些边远地区,农民外出务工后土地撂荒情况比较普遍;一些地区农民对如何实现增收缺乏组织,觉得没有挣钱的活可干,反映出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在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上发挥作用不够。
(三)消费领域和消费环境有待进一步拓宽和完善
1.中、低端服务型消费还比较欠缺。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城镇中、高端服务性消费得到蓬勃发展,但座谈反映,城镇90%以上的中低收入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并未享受到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丰富的服务性消费,社区消费大多表现为喝茶、打牌(麻将)、跳操等自发性娱乐健身项目,像养老托老、浴足健身、文化休闲这样大众化的保健、家政和娱乐型服务在社区鲜见。据了解,绝大多数城镇居民没有享受过浴足服务,多数家庭很难得到所需要的家政服务,有组织的娱乐健身和教育培训更少得可怜。如成都市四道街社区2万居民,而持老年证的近3000人,占15%,托老的需求非常大。
2.我省农村大部分基础设施薄弱,消费升级缺乏必要条件。与生活相关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不仅抑制了农民对水、电、气等商品的消费,也严重制约了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和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在农村的普及。营山县农民反映:村上的路况很差,汽车开不进去,国家补助修路的资金是每公里10万元,而修水泥(柏油)路每公路最低要花费30万元,因资金缺口路修不好,农产品运不出来,影响了他们增收和消费。他们用的电价每度高达0.78元,问其原因是没有加入国电网造成的,因电价高影响到家电使用。宁南县农民反映宽带网络收费太高,即便是年费趸交也达960元,农民消费不起。
3.个人消费信贷滞后。座谈会中金融业界反映,目前金融经营理念和机制均滞后,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主要是房地产。而手续烦琐也制约了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另外商家也反映,由于银联公司收取的信用卡刷卡手续费太高,商家不愿开展此业务。
(四)医疗、教育负担重,居民预期支出的不确定性影响消费
座谈中反映,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增加居民家庭预期支出。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大部分进城务工的农民未被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农民心理上缺乏安全感,使其不能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消费。另一方面,座谈中还反映,当前,由于农业税的减免、国家对农业的财政倾斜力度加大,农民收入虽有所增加,但用于教育、建房、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支出仍然较大,负担较重。居民风险和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加强,使未来预期支出增加。
五、几点建议
(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1.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抓手,促进农村消费。针对返乡农民工增多,就业困难,农民收入不稳的情况,建议政府加快制订农业振兴和发展规划,切实解决农业产业化和农田水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加大投资力度,夯实农业基础。通过促进农业发展,为农民就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进一步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扩大覆盖面,把关系民生的蔬菜水果、畜禽养殖、经济作物等列入保险范围,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其在带领农民增收致富方面的“领头”作用。可以考虑选调市、县(区)机关干部到镇、村挂职,建立挂职干部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农村基层领导力量。
2. 以转变金融服务理念为切入点,加大信贷配给,挖掘消费潜力。一是适度放宽个人消费信贷政策,简化申办手续,在住房信贷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汽车、电器、家装、教育、旅游等领域信贷品种,把潜在的消费转化为即期消费,逐步提高信贷消费的比重。同时降低银联刷卡手续费,推广使用信用卡消费。二是建立和培育小额贷款风险基金,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贷款风险担保。
(二)加快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改善消费预期
以解决民生为重点,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加快建设速度。一是尽快推开覆盖全省农村的新型养老保险制度;二是提高我省医疗保障水平,实现医疗保险全省统筹和异地报销;三是规范义务教育收费行为,切实降低贫困、低保家庭非义务教育支出;四是加快我省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加大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五是缩小社会各层次人员社会保障水平差距,降低城镇个体社保缴费基数和比例,减轻低收入群体的负担。
(三)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释放消费潜力
1. 以净化市场环境为宗旨,严格规范市场。加强价格管理,加强对商品和服务的社会监督,督促企业主动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创造安全放心、公平诚信的消费环境。特别是当前要加大对利用“家电下乡”推销伪劣产品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对灾后重建物资质量和价格的监管力度。同时新闻媒体要加强舆论对经济形势认识的正确引导,坚定消费者的乐观预期,提振消费信心,引导我省城乡居民提高消费意识,摈弃传统落后消费观念,积极消费。
2. 完善公共基础配套功能,降低城乡居民的消费成本。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农村自来水、电气化、道路网建设,消除由于电力供应不足、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对家电等电子产品消费的障碍,为以家电为主的电子产品大规模、低成本进入农村居民家庭创造条件。
(四)积极拓展新的消费热点,提升消费水平
1. 以家电更新换代为突破口,带动商品消费升级。一是政府应尽快出台家电安全使用年限国家标准和强制报废旧家电的法律法规,明确生产企业、销售商、消费者及政府部门的相关责任和义务。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让消费者正确认识“超期”家电的危害,正确处理好勤俭持家与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的关系,主动对“超期”家电进行升级换代。三是参照“家电下乡”政策对城镇居民更新高污染、高耗能的“超期”家电实行财政补贴措施,促进更新换代,让企业得市场,消费者得实惠,同时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2. 以扩大社区消费为重要途径,拓展城镇大众化服务消费。通过采取“政策扶持、社会创办、市场运作”的办法,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动社区卫生保健、文化教育、娱乐休闲等公众服务项目的发展,政府对城镇老龄化问题应着手调研,对孤寡老人应提供公益养老院就住。同时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社区家政、养老、助残、保健等便民服务项目,普及社区大众服务性消费,促进社会就业,拉动消费增长。
3. 以打造四川自然锦绣特色旅游为契机,繁荣发展我省旅游消费。应结合灾后重建,充分挖掘旅游资源,通过包装与整合,把四川打造成享誉国内外的自然锦绣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扩大对外宣传,增强游客到四川旅游的欲望。同时通过发放旅游消费券等方式开展“国民旅游休闲计划”,严格落实休假制度,将带薪休假、学生假期修学观光等都纳入其中,扩大旅游消费规模。
4. 以农房重建和旧房改造为增长点,拉动农村消费。一方面,加大灾区农房重建工作力度。切实做好资金及原材料的筹措、分配、供应工作,推进农房重建。另一方面,积极启动非灾区农村旧房改造。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府在征地、税费、林木砍伐等方面给予减、缓、免等优惠政策,降低建房成本,鼓励农民积极改造旧房建新房,拉动农村消费市场。
5. 以特色土特产品展销为平台,加大“四川造”产品的外销力度。建议在省内外有组织的开展四川土特产品展(促)销会活动,提升四川企业和产品的美誉度,让“四川造”产品畅销国内外,以带动和促进四川产业发展。
2022年情况调查报告10
随着两会的召开,20xx年的热点问题是被炒得沸沸扬扬。当然房地产问题一直都是近几年的热点话题。当今,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看法,几乎是个“万花筒”。宏观决策者、地方政府、开发商企业、行业主管、投资投机者、低收入百姓及各种媒体,对过去和当下的房价与房价政策,众说纷纭,公婆说理各有一套。过去不一样,现在仍不一样。一边是一些人在喋喋不休宣传“刚性需求”,一边是低收入百姓拼命感叹房价太高,“一套房子消灭一个中产者的一生消费”;一边在查囤地、增加土地供应,一边不断出现创新高的“地王”,等等。当两会召开期间,中央和地方推出一些针对性措施,更是使得房地产问题成热点问题的榜首。房价问题从没有像今年这样备受关注,在各大网站的两会民意调查中,“住房问题”也都位居前列。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走的社会主义市场路线,在市场自动调节的情况下,当然少不了国家的宏观调控。对于目前房地产过度投机,房价飙涨。国家也终于也顺应民心,出台了一些政策。对于如何评价这些政策的效果,还需要从原因和效果说起。
一、当前房价是高了还是低了?
前房价是高还是低的问题,一直是媒体争论的焦点问题。今天专家说,目前房价走势的拐点已经出现;明天专家又说,房价还要继续上涨。鉴于这种现状,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首先我们走访调查了房地产交易市场。除了个别开发商认为当前房价还有一
定降价空间以外,开发商普遍认为当前房价已经不能再降价了,否则房地产开发商都将破产。接着,我们问卷调查了民众,民众最普遍的观点认为,近十年,房价有的地方上涨了好多倍,现在房价不大幅度下降,他们很难买房。
开发商和民众作为一笔交易的买卖双方,调查结果可能有失偏颇,所以,我们专门对政府部门进行了走访调查。政府部门的答案总结起来主要是,政府不能干预市场行为,房价是高是低,应该市场说了算。至于民众反映买不起房,原因是多方面的,每年开发的经济适用房只可以解决千分之一的贫困家庭。
根据问卷调查,我们得出的结论,目前房价已经过高,高房价已经严重的影响了百姓的生活,造成了贫富差距的加大。
二、高房价的元凶究竟是谁?是土地财政?房地产GDP?城市扩张的巨大需求推动?还是“绑架”政府和银行的地产商?
1、政策刺激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楼市回暖,我国政府从20xx年年底开始先后出台了购买首套房可享受首付两成和房贷7折的优惠、二手房营业税减免期从5年缩为2年、土地出让金可以分期付款等一系列住房、土地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加上开发商的降价促销力度,大大刺激了楼市的刚需阶层。从而形成了春节后首轮以刚需为主力的购房热潮,让楼市迅速从寒冬复苏并回暖。楼市复苏的现实重建了人们对房地产行业的信心,开发商开始买地、开工建房。同时,银行信贷额迅速增加,通货预期也频频出现,投资者们又开始一步步进入楼市,使得我国房地产市场迅速升温,并出现超出预期的爆发式增长。
2、地价拉动
突飞猛进的地价成为房价上涨的第二大动力。20xx年地王一个接一个地产生。就在20xx年12月,中建国际联合保利分别以17。2亿、14。7亿、16。1亿的价格包揽奥体公园南区3号地、4号地、5号地;”在拿地的过程中竞争越来越
激烈,拍卖现场紧张的举牌,使得价格以每3分钟上亿元的惊人速度攀升,地价高涨的结果就是房价上涨。
3、营销策略的运用和改变
在楼市回暖的情况下,开发商更是抓住机遇,运用各种营销策略,为房价的飙升添上最后一份热量。随着房地产市场不断升温,开发商面对突然涌现出如此多的购房者,营销策略也发生了改变,由最初的降价促销变为销控,即减少供应套数,拉长供应期,甚至一栋楼分单元、分楼层销售。结果就是在爆发性购买面前,原本就并不充裕的房源已经呈现出供需不平衡的局面,推动房价一步步登上云霄。
在上述三大因素的刺激和推动下,一直处于观望状态的投资者和消费者,把压抑很久的需求一下子释放出来,使得房地产市场在20xx年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
三、20xx年控制房价政策
20xx年4月1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具体是:一是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加快研究制定合理引导个人住房消费、调节个人房产收益的有关税收政策。其中,规定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如下:
1、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
2、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
3、对贷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大幅度提高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二是增加住房有效供给。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增加居住用地供应总量,大幅度增加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供应。各地要尽快编制和公布住房建设规划,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加快普通商品住房项目审批,尽快形成有效供应。三是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确保完成20xx年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改造各类棚户区280万套的工作任务。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四是加强市场监管。
我们可以看到楼市调控开始明显发生作用,新政出台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北京商品住宅成交量开始锐减。然而,20xx年的政策最后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其实,这个政策是双刃剑,一方面,通过严控土地,打击炒地,让开发商不要都挤到土地市场,不哄抬房价,从而少产生地王及高地价。另一方面,开发商拿地少了,市场上供应的房子也会少,这样,一段时间后会刺激房价上涨。
四、针对20xx年房价政策效果不明显,20xx年政府在上海和重庆进行了了试点新政策,也就是“国八条”。
一、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地方政府要切实承担起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责任,严格执行国发10号文件及其相关配套政策,切实将房价控制在合理水平。
二、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20xx年,全国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1000万套。要努力增加公共租赁住房供应。要研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普通商品住房建设项目中配建一定比例的公共租赁住房,并持有、经营,或由政府回购。
三、调整完善相关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调整个人转让住房营业税政策,对个人购买住房不足5年转手交易的,统一按其销售收入全额征税。加强对土地增值税征管情况的监督和检查,重点对定价明显超过周边房价水平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和稽查。加大应用房地产价格评估技术加强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工作的试点和推广力度,坚决堵塞“阴阳合同”产生的'税收漏洞。严格执行个人转让房地产所得税征收政策。
四、强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
五、严格住房用地供应管理各地要增加土地有效供应,认真落实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的要求。要依法查处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行为,对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达不到25%以上的(不含土地价款),不得以任何方式转让土地及合同约定的土地开发项目。
六、合理引导住房需求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在一定时期内,要从严制定和执行住房限购措施。
七、落实住房保障和稳定房价工作的约谈问责机制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城市人民政府住房保障和稳定房价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八、坚持和强化舆论引导新闻媒体要对各地稳定房价和住
房保障工作好的做法和经验加大宣传力度,深入解读政策措施,引导居民从国情出发理性消费,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和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防止虚假信息或不负责任的猜测、评论误导消费预期。对制造、散布虚假消息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20xx年1月26日国务院公布八条最新楼市调控政策,“新国八条”使得第三次调控最终浮出水面,其中房贷方面,二套房贷首付提至六成,限购令也推向了全国执行,可谓最严厉房地产调控政策。其实这个政策对二手房的影响不定,这样只会减少二手房的流通房源,导致别人没法出手,反而说不定怎样,对新房的影响现在还不明朗,现在的房市基本上已经到了刚需接盘的时候,炒房现在已经划不来了,当初人家都是零首付用银行的钱来炒的,富得早就富了。其实就像去年的限购令,真的就降了房价了么,反而很多房子卖出了比银行估价还高的价格,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二手房源大量减少,很多人觉得自己卖了也买不回来,至于所谓的房产税么,早就有人说了,你加1%的房产税我就加5%的租金咯,所以其实政策和市场到底做什么样的反应根本不定,只是说这些政策增加了多套房的持有成本,但是中国有这么多人有这么大的刚需,才是主要的问题,我觉得这些政策影响最大的是有一种家庭,就是那种不是大富,生活过得去,但是为了孩子考虑,或者为了使自己手上的资产保值而购买二套房的那种影响最大。
五、总的来说
我认为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对压制房价,打击房地产过度投机有一定作用。但要治本,或彻底控制,可能还没达到如此高的境界。但政策有没有效不是一个单独的问题,还要看能不能实施。政策好实施不了也是白搭。政策方向正确,关键还是执行。
永远都会有新政策出台,值得购房者关注的是:一是政策执行的可行度;二是政策的执行时间;三是政策的执行力。到目前为止出台的所有政策,一旦地方政府具体执行时,上述三个关注点都没有真正做到;
实际上,即使是限购政策执行当中,排队买房者还是大有人在。众多周知的权力资源、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存在,这里从来不缺少购房者;
都说租房比买房合适,为何还有那么多人买房呢?很简单,
租房比买房合适是针对买不起房的穷人的;对于富人来说,买房永远比租房合适,因为房子是近年来回报最丰厚的投资品,是富人抽取穷人财富的抽水机。租房比买房合适,那是忽悠大众的。富人买房赚了钱,不会用喇叭向大众高喊我发财了;
关于房产税的征收有两个观点:一是房产税的征收能在12五期间出台就不错了,强盗分赃很容易,重要的是每个人分多少份额,这个需要时间来争论;二是不要对房产税期待太高,任何一种税在不公平的体制下都是一种瓜分,强势对弱势的财富占有;最后保障住房能够抑制高房价吗?当一个蛋糕的大小是固定的,然后分成两块:一快是商品房;一块是保障住房。如今商品房那块小了,保障住房那块大了。按照道理享受保障房的人多了,商品房应该无人问津。但实际情况是,保障那块的分配机制,购买门槛还是不透明不公开,大家还要挤商品房独木桥,你说这房价走势乐观吗?
2022年情况调查报告11
就最近这几年来看,随着各地区的经济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也成为了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为了社会更好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何为环境?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所谓环境,主要指我们所研究的主体周围的一切情况和条件。对于人来说,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并能影响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人的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
大气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等,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森林资源、矿藏资源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污染环境的污染物,例如说:大量的生活废弃品,塑料袋(也称白色垃圾),一次性木筷,一次性饭盒,果皮纸屑。污染物对环境来说,毫无疑问,肯定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动物的腐烂的尸体会影响环境卫生,而且还会滋生细菌。饭店、餐馆认为很卫生的一次性木筷,使用后随便一扔,影响了市容,破坏了环境。。
现在像我们柳疃镇、青乡乡,最近电网部门纷纷撤除喷水机器的使用。喷水机的使用对环境的污染更加恶化、污染了水资源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危害甚大。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又例如说,我们北部渤海湾受到工业、印染厂的废弃物排放大量鱼虾死亡,地区农民上海捕鱼,鱼的体内含有大量化学物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危害。据资料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最近,我发现政府部门、昌邑环卫局开始大力整治环境,沿街排查污染源,青乡街也定点安置了便民垃圾桶,替代了原来垃圾围绕街道,臭气熏天的状况。各个村庄开始整治村内环境的污染源,使街道、村庄焕然一新!而这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自觉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了我们更为了我们的后代,树立好榜样,奠基好基础,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更加丰富多彩!
所以呢!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保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废弃电池和塑料袋要处理好;多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污染水源。保护环境,我们有责!看你的行动喽!
小建议:家庭生活中的塑料瓶可以做成装饰品,可回收物品可以卖出,换来金钱买实用的东西岂不很好?一次性木筷消毒清洗一下可以做成装饰品,你也能开小店赚大钱了!化废物为贵宝,让自己的心情更舒畅,让自己的心灵更纯洁,让自己的家庭更温馨!
2022年情况调查报告12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们进一步了解分析了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以及大学生为就业所需要提高的素质能力和就业工作指导,寻求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途径。
一、就业形势分析
1.金融危机下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但半数以上认为就业前景较为乐观。
2.大学生在提升自身素质上已从传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向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
大学生对于自身所欠缺的素质,9.75%选择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13.07%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3.28%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30.08%选择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经验;22.2%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
3.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周围的毕业生就业率普遍低于70%,大薪酬的期望也普遍降低。大学生认为目前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偏低,形势不是很乐观,大部分人认为就业率在70%以下。
二、就业倾向分析
1.大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大多集中在国企及政府部门,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总体趋向稳定
2.大多数大学生想过自主创业,但资金和经验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在自主创业这个问题上,70.12%表示想过自主创业,但是资金和经验仍是制约大学生自主创新的主要瓶颈,占65.56%。
3.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愿意参加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及报官 在对于官的选择上,5%的大学生已官考试;57%有意向朝官方向发展,但自身条件不够。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发生新的变化。
4.大多数大学生的择业观是先就业后择业,超过半数的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较重要
三、就业工作指导
1.在校期间对大学生工作影响最大的教学环节是社会实践。71.78%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对工作影响最大,55.87%认为专业知识很重要,23.65%选择了职业资格认证,选择基础理论、毕业设计的分别占9.54%、6.43%,6.85%认为其他方面的教学环节。
2.对今后就业最为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培养还是社会交际能力,最需要的就业指导是就业面试的指导。这表明现在的大学生需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逐步向复合型人才发展。
3.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
67.01%的大学生觉得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而不太确定是否重要占了18%,有将近十分之一觉得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要,没有考虑
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占5%。
4.54.3%的大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持基本满意的'态度。
5.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还是人才招聘会
23.2%的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或院系就业信息栏;26.1%认为是人才招聘会;5.6%认为是学校就业网;也有少部分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或其他渠道获得。
四、对策与建议
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扩大大学生就业,需要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等共同努力。
1.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第三,鼓励自主创业。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鼓励大学生,并为其提供专业指导、市场分析等服务。
2.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必须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3.高校: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1)高校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
化的潮流,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2)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3)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新时期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另外,良好的目标意识促使学生充分利用时间资源进行有益的活动。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
(4)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创业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
4.大学生:自强自立,努力增强综合素质,树立科学就业观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除此以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第三,
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和地理位置等。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第五,先就业后择业。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5.用人单位:科学用人,
首先,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其次,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
总结:
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缓解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不仅需要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政府应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分工,继续推进就业体制改革,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2022年情况调查报告13
伴随楼市又一拐点的到来,楼房空置率再次被人们关注。西南财经大学对我国家庭金融调查及研究中心在上周发布了《城镇住房空置率和住房市场发展趋势》市场调查报告,去年我国城镇住房空置率为22.4%。照此计算,城镇空置房达4898万套。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在微博上表示,称不会达到5000万套甚至更多的空置房。更多调查资讯,可登陆。
官方对空置率概念定义
“官方其实可以对空置率定一个概念,给市场一个标准。”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研究中心主任、西南财经大经济学院院长甘犁日前在广州隔空回应任志强。甘犁称中国住房市场争论激烈且持续较久,但各界均以主观为主,都难以说服对方。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及业界人士以数据为基础参与讨论。
任志强对现有的市场调查数据估算,从住宅竣工量推算从1998年到去年,合共竣工超百亿平米,约1.1亿套住宅。其中房地产开发6700万套。按1998年旧房拆除量2.4亿平米推算,16年间拆除超30亿平方米,净增约70亿平方米住房。按1998年的城镇化率计算,至去年城镇新增人口约2.2亿人,折算为6千多万个家庭。其间年结婚与离婚新增的'家庭量为从年800万对结、300万对离到年1300万对结、380万对离;按城乡对半计算,城镇新增约7000万个家庭。可以肯定城镇新增家庭数是要超过新建住房套数。所以绝不可能有5000万套甚至更多空置。
“统计局竣工数据源自开发商的商品住宅数据,任志强假设新增的家庭全部住进商品住宅。”甘犁称,任志强没有考虑众多的农村土地使用权住房及小产权房,这是致使两人看法不同的原因之一。
2022年情况调查报告14
调查背景:
我们的地球目前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比如全球变暖、水资源匮乏、海洋污染严重等等。全世界都在为节约环保而努力,让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为创建一个环保校园行动起来
调查目的:
就同学们对身边节约环保的态度和行动作调查采访,希望能以此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反思
调查对象:全校学生及工作服务人员
调查时间:20xx年10月8日至20xx年10月15日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实地采访
调查过程:
1.在校园内发放问卷,共收到80份有效回复。
2.拍摄了校园中存在的一些浪费现象。
3.对部分生活园区工作人员及学生进行了访谈,收集他们对于节约环保问题的看法。
调查结果:
从我们的调查资料可以看出,大家都有一定的节约环保意识,并在某些方面做得不错。但仍然存在一些习惯不符合节约环保的要求。下面我们通过调查数据做具体分析:
在节约粮食方面,情况令人担忧。有83%的同学在食堂就餐都会剩饭菜,其中53%的同学认为饭菜量太多吃不完,还有约38%的同学认为食堂的饭菜不好吃。由此可见,食堂在这个问题上还是负有一定责任的,他们应该在迎合同学口味方面投入更多精力。但是作为大众就餐的地方,食堂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口味和饭量。但大家在饭馆酒店就餐时,剩饭菜的现象还是很普遍的。只有53%的同学会选择打包和尽量撑着吃下去,还有近一半的同学会将剩饭菜留给餐馆处理。从我们对食堂工作人员的.采访得知,部分好的剩菜会被回收用作饲料,还有许多的剩菜都被白白倒掉。每天都有那么多剩菜,那么多食堂,粮食浪费的数量可想而知。在耕地日益减少,人口日益膨胀的今天,许多同学节约粮食的意识亟待提高。
在对待学习用品方面,同学们做的还是不错。有80%的同学会将旧书循环使用,只有极少数的同学会将其扔掉。虽然大部分同学不会在打印时将纸张两面都用,但还是有95%的同学会将单面已使用的纸张用作草稿纸。水笔用完,也有72%的同学会保留笔管换笔芯继续使用。
在节约水电方面,大家有可圈可点之处,但也存在令人不满的地方。80%的人是用脸盆接水来洗脸的,还有少部分人是用流水,这些数据说明大家对水资源的节约意识较强。但实地的拍摄发现,存在浪费的地方还是不少。我们看到洗手间外的很多水龙头都在不停的滴水却没有人去关紧它,有些压根就是不能关紧的,我们应该把情况及时地反映给校方,让他们进行维修,这从侧面说明同学们还是少了一些节水的实际行动。在用电上,10%左右的同学在发现没用的照明灯亮着时会视而不见,12%的人认为自习室的灯应该全开,这明显是一种意识及观念上的欠缺。同时,我们拍摄了晚上教学楼的情景,教室都是灯火通明,但走近看时,大部分教室里都没有多少人,甚至有一个人在偌大的教室自习却开着所有日光灯的情况。所有这些都让我们心寒,这是对电能的严重浪费,这些分散开的同学明显可以集中到一个教室中,让能源充分利用。我们的关灯一小时活动,也只有部分同学参与其中,可能是宣传力度不够,但也有我们自身的原因,就是对节电的不重视。同学们必须加强这种意识严格要求自己,学校也应该加强监管。
在环保细节方面,既有进步也存在问题。只有10%的同学依旧选择送贺卡表达节日祝福,绝大多数同学已经采用了更为绿色环保的方式如短信或E-mail。在国家推出“限塑令”一段时间之后,已经有超过半数的同学会在购物时自觉使用环保购物袋,95%的同学会有意识地保存塑料袋并多次使用。在出行上,90%的同学都会支持公共交通工具,为节约能源贡献力量。但令人担忧的是,有将近90%的同学经常使用纸巾并养成了习惯,其实生产纸巾十分耗费木材资源,并且也不见得卫生;除此之外,大家基本上都会在外出就餐时使用一次性餐具。
有70%的同学都注意到垃圾分类的问题,但真正付诸实践的同学并不多,而且有超过半数的同学不会将废旧电池扔到回收处。
总结:
为创建节约环保型的和谐校园,我们做的远远不够。我们距离一个环保合格公民还有很大的差距。其实我们都知道怎么做才是符合节约环保要求的,只是我们还没有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当成一种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我们相信,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就能让一切从此改变。
2022年情况调查报告15
调查目的:
了解我校大学生基本消费状况,把握他们的生活消费的行为和心理特征,分析大学生消费的不合理性,培养他们树立合理和理性消费的意识。
调查方法:
一、问卷调查
二、网上收集资料
三、现场采访
调查总结:
一、消费来源:
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基本前提就是消费来源,来源渠道和来源数量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实际消费水平。从调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每月的消费大多数集中在500-1000元之间,500元以下和1500以上的只占到26.7%。
我们小组的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大学生的消费支出来源于父母供应的占83.5%;学校为帮助贫困生更好的完成学业,提供了绿色通道,于是一部分学生选择了贷款上学,同时学校还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调查中消费来源是贷款和勤工助学的人数占8%,勤工助学可以算是大学生自己获得消费开支的重要途径,但比例并不在多数;其次是学校每学年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发放的奖学金或助学金等,这部分人数占到总人数5%;其他项目来源包括校外兼职打工等等。
二、消费项目:
对于大学生而言,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这就导致同学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相对固定的,普遍的生活费用大约在500-1000元,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xx元。大学生们也有自己相对固定的消费项目。
不论我们以何种方式付款,钱都很自然地从我们的腰包跑到了商家,学校周围到处是消费的场所,餐厅、休闲娱乐、超市都不在少数。让我们看看大学生们都把钱花到了哪里:60%以上的学生表示每月的生活费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生活基本需求以外,休闲娱乐、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消费项目,大学生是接受知识的时代,书籍等学习消费也占了一定的比例,而休闲娱乐是学习之余放松的方式,也是不能少的,这两项占到消费的20%也不足为奇;当代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外,通讯和网络也成为消费的主要项目之一;另外大多数女生在大学更注重自己的形象,在服装以及化妆品上的花费占到了10%以上;调查中我们还看到了恋爱消费对于谈恋爱的人而言也是一笔不少的开销;大学生为了扩大人际关系网,于是,消费项目中就多了购买礼物、请客吃饭等等,还有同学表示,如果有某个月生病了,医药费就是另外一笔不少的消费了。
三、消费理念:
大学生被称作"天之骄子",在中国,很多家庭里有这样的观念,只要孩子考上大学,消费就变成了理所当然,那么我们的大学生是怎样看待消费的?事实上,他们有其自己的消费理念,在学习很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消费观,在学生们调查表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消费观念。
一部分家庭条件相对困难同学以及懂得理财的同学这样认为:能省则省,够用就行,量力而行;不乱花一分钱;能节约尽量节约。另一部分人觉得钱只要花在对的地方就可以:当花的一分不少,不当花的一分不多;该花的花,该省的剩;争取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不必要的钱尽量避免。
但我们看到,在现代的大学生中同样存在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生活的条件相对比较优越,于是他们也有了自己独特的消费观:及时享受;只要开心就好,花多花少无所谓。我们还了解到,有相当比例的一部分人存在这样的情况,每个月开始的日子过得很舒服,后面就会变得相对拮据,这部分人往往被称做"月光族"。
调查分析:
一、理性消费是主流:
大学生由于很少有自我收入来源,大多数的消费金额来自与家庭,于是,大学生们的消费质量就与家庭收入不可分割,诚然,现代社会的人均收入水平不断上升,然而,中等收入家庭还是占到了大多数,所以,学生们的消费也有一定的固定性,大多数学生的消费在500—1000元。
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多数学生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尽量找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消费观念相对是比较理性的。
二、消费差距较大,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
社会是不断进步的,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品也是在不断提高的,消费结构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调查结果明显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同学每月生活费不超过400元,而有一部分同学消费超过了20xx元,虽然这两部分人的比例只占少数,但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会越来越明显。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通过网上的资料显示,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那就是以饮食和生活用品为主。而在女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为了减肥或者其他的目的,在饮食上的花费会有所减少,在衣服、化妆品以及娱乐等方面的消费大大提高,男生则将消费逐渐偏向了通讯以及网络方面。
三、消费中的不合理现象:
网上的资料显示,大学生消费存在很多的不合理性,在了解了一部分学生以及他们身边的朋友的消费心理之后,我们小组总结出几点大学生不健康的消费行为:早熟消费,消费水平和质量超过了个人实际经济水平;畸型消费,消费项目过多过快,向高档型消费倾斜;豪华消费,追求不切实际的奢侈、气派,满足自身的社会优越感和虚荣心理;情绪化消费,把对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
在我们的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有趋同心理,追求消费趋同化,这一行为表现为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哪怕这一物品自己本身并不那么需要,也会随大流购买,以保证自己与群体的一致性;还有就是大学生中很明显的存在的攀比心理,表现在他们对高档商品的需求性,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事实上这只是一种超越自我价值的自我虚构。这些不健康的心理都可能导致消费得入不敷出。
调查结果及建议:
通过调查和采访,我们看到了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也从中简单分析了大学生们在校园生活消费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现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重视大学生消费的新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对社会消费的正确引导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和消费心理是由很多的原因共同决定的,但是,我们更应该从学生自身入手,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趋同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培养他们树立合理和理性消费的意识,在这些过程中,学生自身和学校教育占据了很大作用。
我们组认为正确的消费观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首先,大学生是自身消费的主体,应该培养自己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正确认识和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自觉做到合理消费。不可否认,大学生消费的主流是合理的、健康的,但其中并不缺乏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这一部分的学生理应自觉将自身不正确的消费观念消除,养成良好的消费理念。大学生消费首要考虑的是此次消费是否必须,除此之外,消费过程还应该考虑要家庭的承受能力。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作为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这一观念是不能缺少的。我们要有自己的理财规划,合理消费,同时还要注重开源和节流,勤工俭学是个不错的尝试,甚至在拥有一定的资金的基础上也可以进行一些小投资,但是,无论以怎样的方式,目的都是要培养自己正确的消费观,逐渐形成科学的消费习惯。
高校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养成科学理财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经济能力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消费与节俭的关系、个人、社会、家庭的关系等,使他们作为消费者,在消费行为中能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让学生们学会科学消费、理性消费。不仅如此,学校还应该高度重视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重视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塑造,加强消费观念的教育,加大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校风建设范畴中加强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同时提高学生消费的合理性、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培养他们正确的理财观念,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情况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就业情况调查报告08-03
实习情况的调查报告05-12
环境情况调查报告01-08
经营情况调查报告04-28
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01-16
专业情况调查报告11-24
兼职情况调查报告10-09
阅读情况调查报告01-16
就业情况调查报告07-30
就业情况调查报告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