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调查报告

时间:2023-01-31 16:09:59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化学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学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化学调查报告

化学调查报告1

  20xx年9月1日我很荣幸到齐齐哈尔中学进行为期4周的教育实习,我所在的班级是高一(15)班,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历史教学的教育实习,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努力地工作,虚心向老师请教,同时,在实习期间我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历史这门课而言的。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结果,谈谈对中学历史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历史教学的情况。

  我调查发现,现在的历史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历史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相关的历史故事,以便上课时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历史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尤其是历史这门课,认为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因而,你让他们回家预习课文的时候,大多历史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后去看。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效果不错。

  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发现在现在的中学的教学中并不是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因此,老师们仍然保持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老师们认为一个班里的学生历史成绩有很大的差别,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一个老师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历史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一些老师就采取了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而牺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样是不值得的,而且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有一个高考的指挥棒在无形中束缚着他们。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相对和谐。老师说如果气氛过于活跃,课堂就会乱哄哄,难以克制。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实际效果为达到但花去了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进度。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历史学习情况。

  在调查中,部分学生对我公开表示他们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历史。他们认为历史从初中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没有特殊的用处,而且马上面临分文、理科的选择,学不学历史这一科还有不确定性。那是因为许多学生不明白学习历史的用处,而且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历史。现在的学生是多么有个性,我想学好历史还是有不少好处的。毕竟在高考时多得一分,人生道路不同,更何况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还能锻炼我们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一开始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等时间一长也就无所谓了。有的学生告诉我,上课老师用多媒体教学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时太快,记笔记记不下来,有时太慢。

  调查中,学生希望老师能关注他们。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后进的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一致的。调查中有一个学生问我如何看待老师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还问我今后要是当老师的话会不会也这样。我回答他们说:老师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是因为他们能听老师的话,而一般情况下后进生的自觉性差,经常不听话,自然惹得老师不开心。老师也是人,存在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但我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发觉,只要能多关注后进生,他们会很感动、进步很大。看来老师要用一种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多鼓励后进生这一点对于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很重要,好的沟通有利于老师更好地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更加爱学习你所教的那门课。

  大部分学生喜欢那种上课幽默的,不爱批评学生的,能够和学生很好相处的老师,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这样,这种愿望甚至比其他学生更加强烈。他们希望老师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宽恕他们的叛逆心理,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待他们。而且,有的学生还喜欢关注老师,对老师的衣着,对老师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感兴趣。看来我们做老师的要好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他所学的科目提高兴趣了他们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绩。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学历史的趣味性。上课时老师可以多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枯燥理解。对课文的解析要深入浅出,例子最好能贴近生活,最好是当下发生的,人们关注的事情,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兴趣更进一步。

  二、正确对待现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应用到现在的教学中去确实是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它的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对教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认为在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要把握一个度,在课件中多制作一些图画、flash,这样会让学生一下子对图片产生兴趣,从而带着好奇心去学习课文,枯燥的文本就会容易让学生接受。

  三、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赏识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的成绩好与差,老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也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现在我们讲尊重,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尊重老师,而且还要求老师尊重学生,作为一个老师要知道,你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另外,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也要积极地鼓励他去学习,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就应该及时表扬,表扬是促使差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少批评学生,以鼓励为主,即使是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方法,语言最好不要尖锐刻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批评错的地方也应该向学生道歉,这一点恐怕老师们很难做到,其实学生的宽容之心并不比老师差,真心地向学生承认错误的老师可能会更加受学生尊重的,我在实习和调查的过程中就有这样的感受。

  四、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我认为老师最好能多参加学生们组织的一些活动,在参与中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学生的组织成果给予肯定,这样能和学生更好地融合。多主动和学生谈心,做学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鸿沟,促进教育、教学更好地展开。

  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实习期间调查的有关情况。其中有些看法也许不尽正确,但毕竟这是我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会从中吸取一些老师的做法,结合自己实际的水平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坚持下去,多了解当下的教学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但愿我的想法能变成现实。

  最后对在本次调查中给予支持的老师们、学生们表示感谢!

化学调查报告2

  1、总体市场与发展预测

  1)随着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手机的消费需求也不断增加,。20xx年中国手机用户已达1.45亿户,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同期中国内地装配手机8350万部,其中4390万部在国内市场出售。截止到20xx年6月底,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76亿,累计新增用户3135.7万,比去年同期增长50.9%。中国早已成为拥有移动用户最多的国家,而且移动用户的数量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平均每月以500万户左右的速度递增(见图1)。从用户类型上看,20xx年用户的增长继续以中低端用户为主,其中预付费用户比例达到24.1%。

  2)20xx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的增长可保持在6000万左右,未来3年内仍将以每年6000万左右的速度增长;中国手机生产总量可达9500万台,到20xx年该数字将超过1亿台。《电子工业展望:中国》报告:到20xx年,预计中国的手机用户将突破2.6亿。此外,世界范围的手机制造商将继续将其部分生产外包给中国厂商,因此预计到20xx年,全球40%的手机将在中国制造,与此相比,20xx年只有20%。这意味着届时中国的手机年产量将高达1.4亿部,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基地。

  3)赛迪顾问调查表明,尽管首次购机的用户占据主体地位(70.5%),手机市场的增长依然主要来源于此,随着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移动新业务的不断开发与应用,手机更新换代所占的份额也在逐步加大,达到29.5%,形成了市场发展的新动力。

  2、市场份额

  我国市场共有30多个手机品牌,生产厂商接近40家,其中GSM生产厂商12家,CDMA生产厂商19家。国外品牌以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三星为主,国产品牌以波导、科健、TCL、康佳等为主。20xx年销量位于前十名的品牌分别是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西门子、波导、TCL、爱立信、飞利浦、东方通信、阿尔卡特,它们占到了全部市场份额的80%以上,20xx年,国产品牌手机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市场份额由20xx年的7%猛升到15%,增长了一倍以上。20xx年1~5月份上升到了16%,科健、TCL和波导手机都进入了前10名,改变了过去洋品牌手机一统天下的局面。根据赛迪顾问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xx年4月底中国移动电话设备市场销量将近1600万台。其中,国产品牌手机的市场份额达到18%以上。位于销量前十名的品牌分别是摩托罗拉、诺基亚、TCL、三星、西门子、波导、爱立信、飞利浦、东方通信、阿尔卡特,它们占到了全部份额的80%以上。其中,国产品牌TCL进入前三强。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也已由1999年的2.5%提升到20xx年4月的20%。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司长张琪日前介绍说,今年前4月国产手机产销量同比均增长30%以上。尤其是TCL、波导、康佳、科健、海尔5家企业的产量同比增长345%,销量增长364%,出口624万台,

  20xx年4月底中国手机市场份额排名前五名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xx年5月

  3、用户分析:

  1)用户年龄分布

  通过此次移动电话消费行为的调查显示30岁以下用户的比例持续增长,其中以21-25岁最为明显,由1999年的15.8%上升到20xx年的.23.4%而逐步成为一支重要的消费群;30以上的用户比例均有下降,截止到此次调查为止下降到26.8%,31-35岁段的用户群已让位于26-30岁用户群,但在高龄用户群中仍占据绝对的优势;总的来说,移动电话用户呈年轻化趋势。数据来源:CCID 20xx,11

  从移动电话用户的年龄层来看,21-25岁、26-30岁、31-35岁的消费者是移动电话的三支重度消费群,1999年来一直分占前三名,三者的比例之和在20xx年底更是达到70%以上;这三支消费群中尤以21-25岁、26-30岁两支消费群为主,其比例之和在20xx年已达到46%,占据整个消费群中最多的一部分;31-35岁段的用户群虽有所下降,但不容忽视,从调查数据显示仍占有20.6%的比例。20岁以下用户群的比例三年来虽一直在增长,但由于其所占的比例很小且增长缓慢,在未来几年仍将不可能成为明星用户群。

  追求时尚体现个性本就是年轻人的特点,对于手机的选择也更加注重手机能显示自己个性的款式。摩托罗拉、波导在设计手机款式的时候都更加追求时尚化,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国产品牌中波导公司的产品在此次调查中获得广大消费者的好评,成为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

化学调查报告3

  一、课题的提出:

  一是基于初中化学本学期刚刚进入新课改阶段,教师对课程标准的领悟、对教材的开发、对新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如何运用没有可供遵循的模式,没有现成的答案,整个过程是一个开放性的探究过程。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肯定会遇见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本学期重要的教研工作之一就是分析和找准本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实际状况,发动各校教师进行灵活多样的研讨、交流、学习等教研活动,解决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的问题和困惑,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应对能力。

  二是基于本区教研室布置的工作要点之一要在各校进行学科内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式转变为内容的实验。促进初中化学教师对照“调查”内容探索研究新课程下如何转变教学方式,怎样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怎样的学习习惯。使“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转变学习方式”切实落实到每所学校的每位化学教师、每一节课中,早出成果、早见成效。

  为了全面了解我区初中化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对课改的认识和课堂教学的现状,我采用“初中化学学科课堂教学状况问卷调查”和听课调研两种形式,比较全面的了解了全区初中化学教师对化学课改的认识、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问题、课堂教学中的实际现状。

  二、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性

  别人

  数年

  龄人

  数原学

  历人

  数现学历人

  数职

  称人

  数本专业大专学历以上毕业人数获得荣誉称号人数

  男66 30岁以下27高中2高中0小一6 5 4

  女40 30-39岁49中师74中师1小高30

  40-49岁28大专29大专26中三5

  50岁以上2本科1本科79中二19

  中一33

  总计106中高13

  上表统计的是我区今年任“教学班”的化学教师基本情况(因个别学校未报表,因而所作的统计并不全面)。从表中可知:现任“教学班”男教师人数占化学教师总数(以下简称为:总数)的62.3%,女教师人数占总数的37.7%;在各年龄段中,30岁以下的人数占总数的25.5%,30—39岁的人数占总数的49.2%,40—49岁的人数占总数的26.4%,50岁以上的人数占总数的1.9%,可以看出:化学教师中40岁以下的人数所占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占总数的71.7%;在现学历中,“高中和中师”教师人数占总数的0.09%,“大专”教师人数占总数的24.5%,“本科”教师人数占总数的74.5%;在职称一栏中,“中级以下”人数占总数的28.3%,“中级职称”人数占总数的59.4%,“中高”人数占总数的12.3%;在全体化学教师中,有荣誉称号的教师群体占总数的3.8%。

  以上数据显示,我区初中化学教师的“年龄结构”总体上比较合理的,为学科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值得欣喜的是化学教师的学历还是相当高的,因为40岁以下化学教师本科毕业人数占总数的74.5%,但遗憾的是原大专以上学历的化学专业毕业的教师人数共5人,仅仅占总数的4.7%,这个比例太小了,绝大多数化学任课教师是其他学科教师转教化学的。而且,化学教师中优秀教师群体人数占总数的3.8%,比例太小,这都提示我们在今后的教学教研工作中,在注重普遍提高的同时还要为更多的化学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以缩短他们成长的起跑线。

  三、调查问卷内容分析及思考

  1、说明:20xx年9月底通过区教研办公系统向全区40所初中校的化学任课教师发出“初中化学学科课堂教学状况调查”(以下简称“问卷”),问卷的对象为全区各校全体化学教师,最后有35所学校上交调查表,收回有效问卷106份。以下是对本问卷各项内容的统计与分析。

  2、您经常参加校外的教研活动吗?

  选项内容经常很少从来没有

  人数26 77 3

  所占比例24.5% 72.6% 2.8%

  教师自我学习是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主要途径,教师自我反思是自身成长内在动力,而外出学习参加校外教研活动更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刺激教师自我反思,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设计能力,提高驾驭教材、课堂的能力。但从调查情况看,学校中“很少”外出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占72.6%,将近占总人数的四分之三,“从来没有”参加校外教研活动的人数占2.8%。原因:一是市级、区级、哪怕学区片级的教研活动少,为学校提供外出教研的机会少,且要求参加教研活动不是全员教师都参加;二是学校在外派教师参加学习活动时,并没有兼顾到每个教师,而是总让个别骨干教师参加。实践表明外出学习机会多的教师比不外出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教学理念的认识深刻得多,业务水平的提升快得多。

  3、您喜欢哪些形式的教研活动?

  选项内容听课

  评课听讲座结合课例交互式研讨请人听自己的课然后一起研究

  人数39 34 55 6

  所占比例36.8% 32.1% 51.9% 5.7%

  喜欢“结合课例交互式研讨”的占调查教师人数的51.9%,说明教师非常喜欢有具体参照内容的实例性的教研形式,它可以让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状况进行对比、反思,并在活动中有机会发表见解,更多地听取他人意见、建议,将其中好的做法借鉴到自己的教学之中,感觉“结合课例”进行研讨比那种“苍白无力”单纯理论性的培训、讲座生动、实用的多。目前,教师最关注的是如何实实在在地把课上好,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解决或研讨一些大家都困惑的问题,如“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进行导课”、“探究性教学课如何设计”等。“听课、评课”教研形式也比较受欢迎,占36.8%,但相对于“结合课例交互式研讨”要少些,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这种教研形式只限于听身边教师的课,教学水平、教学风格比较熟悉,自己不好评论或者更多的是不会听课,发表不出多深的观点、见解;二是评课过程中即使点评出课的优点和不足,指出改进的地方,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但“评课后的好课”未能显现,教师们不能真正地体会出其妙在何处,感觉收益不十分大。单纯喜欢“听讲座”这种教研形式的不足三分之一,而且选“听讲座”也是和“结合课例交互式研讨”双选的。“请人来听自己的课,然后一起研究”这种教研形式的人很少,不足6%,看来,绝大多数教师不怎么喜欢“面对面”的交流,据教师们自己讲可能的原因:一是准备一节课费时费力,苦于抽不出一定的时间备出“好课”;二是请人来听课,自己非常紧张,甚至发挥不出平时上课的水平,不如没有他人听课效果好;三是怕丢面子。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授课内容,对一线教师从“教材的把握、学法的设计、课堂的组织、媒体的运用、课的结构”等方面进行“手把手”地引领。

  4、在新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您最希望得到下面的哪项支持和帮助?

  选项内容提供教学配套材料提供新课程教学设计范例教研人员听课指导组织经常性的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

  人数51 44 15 45

  所占比例48.1% 41.5% 14.2% 42.5%

  此题教师们当作多选题打√的。调查显示,有48.1%近一半的教师选择了学校“提供教学配套材料(如对应习题、实验仪器、药品、教学挂图、课例光盘等)”,说明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特别需要多媒体的辅助,但当前大部分学校在实验仪器、药品、教学挂图、学具教具、多媒体设备等方面的配备还不到位,尤其农村学校的大屏幕投影、实物投影仪等没怎么使用过,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多少影响了教学质量。“提供新课程教学设计范例”和“组织经常性的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是一线教师们最迫切的最强烈的呼声,这两项占到84%。时值初中化学进入新课程仅仅数月,教师们关注的是新课改的课究竟怎么上?课堂教学情境该如何创设?如何把握教材内容,究竟让学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识到什么程度?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学、有效地学?研究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到底是怎样的?……。教师们都想通过参加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解决教学中的一些困惑。选“教研人员的听课指导”一项的人数只有14.2%,相对于选“提供新课程教学设计范例”和“组织经常性的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的比例就低多了,说明我们的教师还不大敢把自己的课堂敞开。实际上,如果教师坦然地对待他人听自己的常态课,再与教研员以及其他同学科教师共同研讨,那么就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5、您所在校(或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的形式是什么?

  选项内容把分到的内容进行独立备课后直接复印给同伴使用把分到的内容进行独立备课、组内讨论修改后复印给同伴使用把集体备课的内容先组内讨论、再独立备课后复印给同伴使用其他

  人数4 33 61 8

  所占比例3.8% 31.1% 57.5% 7.5%

  新课标下的备课就是一种教研活动,课改从备课开始。备课应该是一项充满智慧的创造性活动,好的教学预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新课程提倡学生合作式学习,同样教师也应提倡合作学习,特别是在备课时要精诚合作、共同提高。集体合作备课有助于教师由经验型备课向研究型备课转变,有如下几大益处:专业引领、知识互补;资源共享、减轻负担;示范合作、激活思维;革新教法、提升技能。因此,建立学科备课组集体备课势在必行。调查发现,目前开展集体备课的学校还是比较多的,88.6%教师都能在说说、议议的集体教研基础上独立备课或独立备课后进行集体讨论后再使用。仅有3.8%的教师是“把分到的内容进行独立备课后直接复印给同伴或直接让同伴照抄”这种集体备课形式,因为大家都知道这种备课方式对谁都不会有助于课的设计能力的提高。而事实上,据我所知,直接平移别的教师备好的教案到自己的教案本上的现象是存在的,这种备课方式实在是要不得。选“其他”项的有7.5%,这些老师基本上是开展独立备课,原因是学校对集体备课不认识而未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6、学生对化学的预习,你的要求是怎样的?

  选项内容必须经常预习有时要求预习不要求预习其他

  人数62 43 1

  所占比例58.5% 40.6% 0.9% 0%

  教师们对学生的化学预习比较重视,这可以从对“预习”有要求的占调查总数的99.1%可以看出。预习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更大程度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更好地充当学习主人的角色。选“有时要求预习”且需要进实验室动手实验操作才要求预习的占40.6%,“不要求预习与其他”几乎不存在,仅有1名教师不要求,原因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担心学生预习后在上课时新鲜感会降低,求知欲下降;另一种是教师对预习能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7、进行教学活动时,学生对你的课不感兴趣了,你是怎样做的?

  选项内容继续讲自己的及时反思调整很烦躁,情绪低落其他

  人数0 106 0 0

  所占比例0% 100% 0% 0%

  如果教师设计课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不是有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之中,再加上课堂上语言平淡不具有感染力,不会使用体态语言,不会煽情,学生的情绪不会受到激励,学生就对上课不感兴趣。学生对课不感兴趣时,100%教师都能做到“及时反思调整”:如及时调整学习内容、创设悬念情境或改变教学方式,矫正其“有意注意”来吸引学生参与,这充分体现教师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多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把学生看做有生命能动性的个体,密切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学习状态,以此来调整自己的教学。

  8、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不时提问,你的态度和做法是怎样的?

  选项内容提倡并鼓励比较认可不鼓励不理睬其他

  人数39 58 0 9

  所占比例36.8% 54.7% 0% 8.5%

  调查显示,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不时提问,教师均没有采取“不理睬”的方式,而“提倡并鼓励”的人数占到了36.8%,教师们逐渐认识到课堂上不能总是教师设疑导思,那样只是把教师的导向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理解,产生不同的疑惑。教师要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有疑就问,大胆质疑,充分发表意见,甚至允许学生随时打断教师的讲话,讲出自己的思路;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评价,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这也不要紧,要紧的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训练学生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课堂上,教师热情赞赏学生个性化的表达,以激励性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使学生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逐步养成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和意志品质。选“比较认可不鼓励”和“其他”共占63.2%,说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意识到课堂教学的主旨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9、课上,对个别学生提出无休止的各种想法时,你的做法是怎样的?

  选项内容有时制止鼓励并号召他人学习坚决制止其他

  人数73 18 4 11

  所占比例68.9% 17.0% 3.8% 10.3%

  通过下乡听课调研可知:我区教师有尽量营造“宽松、民主、平等、互动”的显性学习环境的意识,但对学生“喜欢学、愿意学”内在的学习心理考虑得较少。表现为多数班级课堂规范整齐、安静有序,没有创设出学生个个欲试、争先恐后的浓烈气氛,这可以从选择“鼓励并号召他人学习”的教师仅占17.0%,不足五分之一得到印证;对待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无休止的各种想法时,教师选择“有时制止”的占68.9%。教师在选择“其他”项时,特别注明要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无价值,若有价值就组织同学们讨论并鼓励,若没有价值,就用委婉的语言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这充分说明了教师在教学中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选择“坚决制止”的教师占3.8%,表明在倡导转变教学观念的今天,教师在认识上还存一些误区。一两位教师没遇见过学生在课上无休止地提出各种问题的现象,说明平时教师在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意识淡泊些或者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差些。还有个别教师总在抱怨学生笨,不够勤奋,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质疑,不会思考,对自己反省的很少。优秀教师总是善于引导,善于激励,自己会教,让学生会学,师生和谐。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首先要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自尊心出发,不打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想法进行积极引导。只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思维才会摩擦出更多的创新火花。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激励者,要容忍那些与众不同、行为古怪,有独创性的学生。鼓励学生指出教师的不足,修正教师的错误,超越教师,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0、对自主学习,你认为学生的活动应该是怎样的?

  选项内容自由的教师带着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其他

  人数3 6 95 2

  所占比例2.8% 5.7% 89.6% 1.8%

  教学贵在引导,妙在开窍。学生的主体参与不是自发可以形成的,必需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逐步引导。“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是大部分老师们所认同的,约占90%。这说明教师已认识到: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不代表教师无事可做、对学生不管不问,而恰恰相反,是需要老师的精心预设的,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去自主学习,这样的自主学习才能更有实效,从“学会”向“会学”转化。那种“自由的”与“教师带着”的自主学习方式都有明显之不足,前者是学生缺乏学习目的,后者是学生没有真正做到自我学习。选“其他”项的教师表明其在课堂教学中从未开展过自主学习的形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获取知识和能力。教学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而不是教师传递知识。“教师的科学指导”就是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愿意自主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喜爱自主学习;提供途径方法,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能自主学习。

  11、学生之间在交流讨论时,你的行为经常是怎样的?

  选项内容观察、倾听并参与观察不参与无事可干其他

  人数104 2 0 0

  所占比例98.1% 1.9% 0% 0%

  通过纸上调查,我们可喜地发现:在学生讨论交流时,绝大部分教师(占98.1%)均能“观察、倾听并参与”,而不是作为一个局外人无所事事,能和学生们一起参与讨论和研究,在活动的参与中和学生们共同感受。选“观察不参与”的老师有1.9%,这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没有一位教师选“无事可干”,这说明教师还是能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

  通过下乡听课调研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教师通过各级培训和各种形式的学习能够理解和接受新的教育教学观念,自身也有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的强烈意愿。但多年来传统教育体制下形成的固有的教学模式在短时间内很难一下子改变过来,部分教师“观念新、方法旧”,新的教学理念与现实的教学实践相脱节,不能有机结合。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仍不能彻底摆脱传统的“传授---接受”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重视不够,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被老师的活动所代替。让学生课堂上自主交流的意识淡薄,课前设计想不到运用“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创设“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的机会不多。即使教师要求学生间交流讨论,但学生间的交流很肤浅,不会交流。

  初中化学正处于新课改的初期,教师对课程标准的领悟、对教材的开发、对教与学有怎样的方式确实没有可供遵循的模式,没有现成的答案。教师只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体会,借助理论反复钻研,不断反思,吸收他人有益的做法,从优秀课的教研活动中、从理论学习中体验新的特征,悟出、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借鉴经验,吸取营养,找出差别,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有创造性的教学风格。

  12、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您对学生化学学习的内容是如何选择的?

  选项内容经常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的学习内容偶尔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的学习内容基本不为学生提供拓展的化学学习内容其他

  人数67 39

  所占比例63.2% 36.8% % %

  调查显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近三分之二的教师均能为学生提供不同程度的拓展学习内容,说明大部分教师已有了关注不同学生发展差异的意识及行为。但也不难发现“偶尔提供或基本不提供拓展化学学习内容”的还占到总人数的36.8%,这说明我们的化学教师在这方面尚需进一步努力。“基本不为学生提供拓展的化学学习内容”的情况不存在。当然“拓展的内容”不在于知识的高深,而在于“活”,即要关注知识的丰富、形式的多样及学生的思维深度。应尽量多呈现一些与生活、技术、社会等联系密切的问题,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重视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把知识放在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背景中,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对教材的使用,你的做法是怎样的?

  选项内容经常重组有时重组完全依据教材其他

  人数8 95 2

  所占比例7.5% 89.6% 1.9% %

  教师是课程理念的引领者、是教材贯彻实践的先行者。课改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教材的使用,要做到:读懂编者的编写意图,了解教材中有哪些知识点,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到什么程度,培养学生怎样的情感态度和思想品质;读通教材中知识的前后联系,灵活处理教材;根据需要对教材进行重新组合。可喜的是:老师们正在关注和研究课堂中学生的发展、课堂中教学的生成、教学中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等问题,这正是当前初中化学应该追求的“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调查显示:有98.1%的教师已体会出新教材具有“新、实、活”的特点,蕴含“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思想,为使所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实际,让学生更喜欢化学,对教材能“经常重组”或“有时重组”,使之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生活。调查中有不足2%的教师“完全依据教材”,他们认为现在的新教材内容较活,能把教材用好就足够了,这说明我们的教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教材,转变观念。当然,对教材“重组”并不意味要教师完全抛开教材“另起炉灶”,而是要在充分尊重理解编者意图的情况下灵活处理教材,提倡对教材内容、编排结构进行适当重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另外,教学中遇到新教材没有而旧教材有的知识内容如何处理时,教师大多因担心中考会考到而采取适当补充的作法。这表明教师们还没有深刻读透《化学课程标准》。另外,还有少数教师不善于利用新教材。例如:新课程教材给师生一个全新的视角,色彩艳丽,图文并茂,但对教材上的图片、图示的内涵教师挖掘的不深,忽视其作用,熟视无睹。其实,会读图、领会并描述图示或图片中所涵盖的信息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一个方面。

  以上13项内容的调查是以选择题形式让老师打“√”进行选项。显示出教师们具有较强的新课程理念,从中也显示实践行为也较跟进,比较令人欣喜。但少部分教师对后面的问答题的回答却令人担忧,语言表述基本上还是徘徊或停留在传统教学的理念中。比如:在第15项调查教师是否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以及反思了什么的问题时,有100%的教师回答经常反思。但少数教师竟然反思的是这节课的知识自己讲得怎样?是否把所要传授的知识完全地让学生接受?这种答案的教师,他们的观念一时未转变到新课程理念上来。当然,绝大多数教师反思的是课的教学设计是否更符合新课改理念?反思其闪光之处和不足之点以及改进措施等。“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枯,”这句话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教与研的关系。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进行“课后反思”就是教学研究的一种方式,它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足、改进措施,探究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14、调查教师是否人手一册《化学课程标准》?您如何使用《化学课程标准》的?《化学课程标准》对您和学生有怎样的影响?

  结果是这样的:大多数学校能做到教师人手一册《化学课程标准》。但使用《化学课程标准》只是阅读体会其中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很少研究《课标》中的内容标准、活动与探究及实施建议等。感觉《课标》对教师自己和学生都有影响,但影响只局限在理念上、思想意识上的影响,具体在课堂上如何应用这些理念还很迷茫,即对行为有效性上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少部分学校的教师并非人手一份《化学课程标准》,一所学校多名教师仅一本的现象还存在。学校领导对课改的重视程度尚待提高。

  16、“在化学施教过程中,您研究或最想研究的问题(方向)或关注的话题是什么”

  这个问题是开放的,教师答案也是开放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如何将化学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更有效结合;②如何让学生把生活中的化学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如何利用教科书以外的教学资源;③“物质构成的奥秘”抽象的知识如何教学更有效;④如何将新理念贯彻到实际课堂之中;⑤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创设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气氛;⑥怎样进行探究实验的课堂教学以及如何提高其效率和效果;⑦有关实验如何创新、改进;⑧最关注的话题是中考,中考命题的方向、试题的深度、广度、题型等等;九年级化学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既是化学学科的启蒙,又要面临毕业班升学考试,教师们普遍关注中考,无可厚非。而且,我相信以上话题是我们每个初中化学教师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17、您在实施化学新课改、使用新教材时有怎样的感受?

  感觉“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理论,已经接受了,观念,也改变了,但实践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理论指导不了自己的实践;感觉新教材确实显现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参与探究的内容多了许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外显了许多;感觉使用新教材时,不能得心应手,内容多、知识散,不成体系;感觉对教师课前、课后在课的设计研究上的要求深广了许多;感觉教师不在课前认真备课多“受累”,学生就在课中课后多“受罪”;感觉“减负”、“课改”势在必行,有压力,也有动力。

  18、在施教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困惑)和问题:

  ①教师们普遍感到对当前的新教材内容、编排意图及体系难以把握;②因新教材对学生的化学思维要求较高,预设的`是一种理想的班级状态,在施教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课时任务难以完成,中下学生接受困难,再加上目前班级人数过多,难以兼顾,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授起课来很费力。“旧教法不敢用,新教法不会用”;③缺乏教学具,在倡导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能力的今天,在教学中缺少必要的教学具(如实验仪器、化学药品、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挂图等),显然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④学生要在九年级一年学习两本教材,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⑤对于课程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拿捏不准;⑥“小组合作学习”怎样更有效;⑦“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是什么;⑧怎样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来的学习兴趣等等。

  19、为提升我区初中化学教学的整体质量,您认为初中化学教学研究工作应该重点从哪几方面开展?

  教师的呼声主要是:①上好示范课和观摩课,组织教师评课,搞好课例分析,做到示范引领;②活化校本教研。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上一节研究课,组织探讨,做到伙伴互助;或者开展自评课,“照镜子”——为教师的常课录像,然后将录像带交给教师自己观看,再现自己真实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以起到提高自我反思的能力(需要说明的是本区仅有一所中学有条件进行常课录像)。③确实搞活学区片新课程研究的沙龙研讨,定期举办活动,交流经验,及时了解教师们在教学中的困难,给予必要的帮助与指导,提高骨干教师的认识,带动教师群体,接受新理念,更新教学观念;④建立网上教研平台,针对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开展网上教研,通过学科网站、学科论坛、博客平台等形式,组织教师对优秀课堂教学录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研讨,达到了教研员和教师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的随时交流。⑤为教师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典型习题,示范知识内容把握的深浅度;⑥教材中如面粉爆炸实验等很难完成,希望作了实验改进的教师给予示范,教研员组织观摩学习。

  四、建议与对策:

  通过对教师们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的调查,发现老师们对新课改逐渐由“困惑”走向“理性的探索”,能够直面“课改”,只是迫切需要范例参考借鉴,教师们的“建议”、“需要”、“关注”、“困惑”这些呼声就是我们的工作的方向。为提升我区初中化学教学的整体质量,推动新课改的有效进行,我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建议与对策:

  一、教师方面

  (1)“内修”+“外研”:教师们对现行教材内容和体系不够熟悉,对新教法不适应与暑期培训非全员参加有关;也与各乡镇中学教研办公室中电脑未普及使用,没能从网上读到相关资料有关,因为暑期中针对新教材的特点、体系结构、内容的选取与编排、呈现方式、教法学法的建议等均作了具体解读培训,且已将材料上传到区教研网的学科网页上;也与各校缺少关于新教材新教法的期刊杂志教学参考等有关,教师没有学习材料。另外,实践也表明,教师的成长是不可能依靠单一的培训就可以完成。教师自己必须主动内修,让学习的意念内化成为自我生命的需要,自觉渴望研读有关理论专著,研读现行教材,将新理念新教法活化到每一节课中,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加强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以适应新形势新课改的要求。

  (2)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既是实践研究过程又是课题研究过程,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绝妙结合场,它使工作课题化,课题研究化,成果工作化。每位化学教师根据自己教学中最想研究的问题或关注的话题或最困惑的问题确定研究的课题,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带动对新课程的学习与研究,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提高认识,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增长能力。

  二、学校方面

  (1)课例研究:学校教育千条线、万条线,课堂教学质量是生命线。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脱离开教学实践的教育观念转变是非常困难的,教师的新课程理念、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反映出来。希望各校领导继续“聚焦”课堂,创设相应的环境、建立相应的机制,营造浓浓教研氛围,为化学教师导航。首先,抓实常态课,深入课堂与一线教师共同进行研究并及时交流意见,给青年教师多指导,抓实抓好化学常态课教学质量。其次,上好公开课、研究课,重视组织探讨,让老师们了解一节课究竟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应该从哪里改、怎么改,在与自己的对比中提高课的品质,实现“教研”的最终目的——帮助教师会上“自己特色的课”,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2)增加课时:由于初中化学要求在九年级一年学习两本教材,教学容量不但没怎么减少反而要求学生探究实验的内容增多了,每周课时没怎么增加,但学制由过去的两年变为现在的一年,又面临着中考升学,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教师们普遍感到紧张。所以建议个别学校增加课时以确保化学新课改能够顺利完成。

  (3)“教案集”评选:各校要继续重视集体备课的教研方式,要求每一位教师要对每一个教案都下功夫,认真对待平时每一节课的教案设计。通过优秀教案集(一本教案)的评选,引导和促进教师“时时”都要加强对教学过程设计的研究。

  (4)提供物质条件:各校要为教师的学习创造物质条件。比如为教师购买一些化学教学专业的理论书籍,以便学习;有条件的学校在教研办公室中安装电脑,使教师们从网上浏览阅读相关资料,为教师的充电备好物质基础。

  三、教研员方面:

  (1)组织示范课。实实在在地搞好区级的研讨活动,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让教师们有所收获。选择优秀教师上好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示范课、研究课,提供“学生自主探索、合作研究的成功课例”让每位教师学习观摩,重视示范课与研究课教师的说课、评课环节,进行教学沙龙研讨,促进教师将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转化为课堂教学自发的行动。

  (2)搞活“学区教研”:为校与校之间“穿针引线”,搞活学区片的校际间的学科联动教研活动,互帮互学,形成“教、学、研”的局面。要求每次教研活动都要有计划有主题,使教师能在每一次的活动中都有收获,学到“一招”,能在较短时间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

  (3)发挥网络平台:网上课堂以其不受时空限制、交互性强等优势正成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研究方式。因此,初中化学学科要拓宽教研渠道,进一步利用网络进行互动教研,为教师间的互相交流开辟“教学论坛”,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网上教研;同时要将本区优秀示范课实录、优秀的教案设计、优秀案例、课件上传到学科网页上,供全区化学教师学习参考、借鉴,达到资源共享。

  (4)编写练习专题:组织骨干教师精心设计带有指导性的化学专题。如:从近两三年的各省市课改实验区的中考试题中选取各节知识对应的新课程练习专题。化学专题包括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问题、在生产及经济问题、在科学技术问题、在资源能源问题、在环境问题、在社会热点问题中的应用及趣味应用等等有价值的习题,为一线教师把握教材作示范导向。

  (5)做好案例示范:各学区片组织优秀教师编写示范性教学设计案例作为学区片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的内容,让教师在大的集体备课活动中学习体会到如何驾驭教材,如何进行相关训练等。并将优秀教案设计下发到各初中校,供全体化学教师参考。

  (6)建立完善、规范的综合评价体系。建议教研室下发细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从新课程的创设情境生动性,课堂活动参与性,学法指导具体性等给予指导性建议;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效果的实效度,教学效率的控制度,教学效益的转化度,教学问题的生成度等给予指导性建议。即:就目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与学方式、评价方式、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作具体阐述,给予实用性、针对性的指导,为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调查本着引导教师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用新课标的要求把握教学,实现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及教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把学科素质教育进一步推向深入。真实可靠。

  参考文献:

  1.《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郑金州

  2.《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开明出版社徐世贵

化学调查报告4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对数学概念、结论、技能的学习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提倡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发展创新意识。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现状也亟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它关系到教育效能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在高中生的心中,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的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对于这一情况,我们认为教师应该优化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我们生活中,学生才会感觉到数学的重要性。

  鉴于此商河县第二中学数学组进行了“优化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课题研究,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理论学习明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素及表现形式;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题研究自20xx年8月开题至今,历经二年多的时间,三年来,在不断地实践中,我们对“优化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有了更深认识,我们认为教学方式决定学习方式,因此,要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首先改变教学方式。为了遵循新课程理念,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探究,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为此我们课题组教师在实验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1.探究式:以问题为载体,培养思维能力,以学生自主或者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因为问题是自主探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

  2.体验感悟式: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必须要把学习到的知识怎样应用于生活,应该让学生去体验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可以让学生面对社会生活时用数学的知识观察、分析、探究身边的.问题,重视对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体验、相互交流,在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在自主体验中获取知识与技能。

  3.实践式:在各类实验课或某些主题性的研究性学习中引导学生提炼或验证相关的知识结论,

  为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们课题组经过多次调研、商讨、经过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对教学过程进行了优化,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1.课堂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让学生学会自主提问,注意给学生创造提问的机会、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开发学生提问的潜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3.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参与的机会,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和探究的时间与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去积极发现。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在同一情境中思考不同的问题以及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不同的问题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问题中捕捉到主要的有价值的问题。

  几年的课题研究过程,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不断提高、不断进步,收获了很多。

  教师行为发生了转变。从过去的以教师讲解为中心转变到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师创设各种激励机制,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度,在训练的全面性和全体性上狠下功夫,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师生对话学习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学生体会作品中的形象和情境,并实现自己情感上的认同,在重过程学习的多元化评价中,体现学习的价值;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知识为目标转变到了以孩子们的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重视研究学习方法来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悟、探究中去深入学习,使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在学习中求创新,学会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学评价从过去的以学习结果的评价为中心转变到以学习过程的评价为中心,通过自评、学生评、教师评相结合做到评价方式多元化。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生尽力展示自己的才能,表达个人的观点,抒发个人的情感,阐明个人的态度,吸引老师与同伴和自己交流、切磋。

  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师的不断深入引导下、在师生和生生的合作互动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步认识到合作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文化,学生不断形成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师生、生生的合作交流中,学生体悟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和开放性,形成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养成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良好习惯,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学生扬长补短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扬长补短,把自己所有的本领都拿出来,展示给同伴,同时充分吸收同伴传达的信息中有价值的部分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学生亲合他人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相互接纳与交融,在完成学习任务中彼此联合。学生主动获得老师的指导帮助,师生平等交流,相互亲合,学生虚心接受同伴的认识和看法,在合作中加强学生间的信任与亲合,形成一种其乐融融,富有活力的课堂气氛。

  我们期待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逐步认识把学生的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转变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方式,以及在自主性学习中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一些可操作的实践原则、方式及手段,使教师和学生在本课题研究平台上,思考和认识如何理性地对待教与学的过程中的问题,如何科学地运用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并通过这一课题的实践研究,推动已经实施的高中新课程标准。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既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迫切需要,但在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将继续努力,完成课堂改革,赋予的神圣使命。

化学调查报告5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但教材安排的课时少,教学内容多,初三学生对怎样学好化学往往不知所措。而化学学科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它的学习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知识点繁杂,这个“繁”实际上就反映了化学知识点既多又分散,并且大量的知识需要识记的特点,这也是大多数同学感到化学难学的原因。从这个角度讲,化学更像理科中的文科。因此,我们不能把以前学数学、物理的方法照搬来学化学,而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取舍、创新。我根据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和本人从事化学教学的经验,总结出基本的学习方法,供参考。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也许开始会觉得某一学科枯燥无味,不想去学,这时一定要战胜自己,勉励自己: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有恒心,就一定能克服厌学心理,挖掘出它的乐趣。

  二、做好课前预习

  预习能使学生获得对预学知识的心理准备,能带着疑问听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预习不仅包括新课内容还应包括复习与新课相关的旧知识,令新的知识点有存在的依据和联系。

  三、认真听讲和记笔记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听课时,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记笔记,要学会记要点,但不要因记笔记而影响听讲和思考,顾此失彼。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作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问同学。同时,还要注意听同学对老师提问的回答以及老师对同学回答的评价:哪点答对了,还有哪些不全面的地方,这样也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判断是非。

  四、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

  首先,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但若只看热闹,不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助于学习的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即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要亲自动手,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但一部分同学架手架脚,不能全身心投入。事实上,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去做,不会存在安全问题。在实验过程中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五、课后及时复习

  复习能加深理解,巩固知识。复习要及时,不能拖,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这样在学习上就不会留存障碍,为以后顺利学习打好基础。复习时,要重视教科书,也要读听课笔记,并且要反复读,边读边回忆老师的讲解,边理解书上的内容。

  六、认真完成作业

 做作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做作业要在复习好了以后做,才能事半功倍。一定要主动地、独立地完成每次作业,多思多问,不留疑点,并尽可能地把做过的作业都记在脑子里,因为只有用心记忆才会熟能生巧,才能在勤练的基础上“巧”起来。

  七、提高记忆能力

  与数学、物理相比较,“记忆”对化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化学的最基本方法,离开了“记忆”谈其他就成为一句空话。这是由于:(l)化学本身有着独特“语言系统”——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这些化学用语的熟练掌握是化学入门的首要任务,而其中大多数必须记忆;(2)一些物质的性质、制取、用途等也必须记忆才能掌握它们的规律。怎样去记呢?常用的'记忆法:一分析、理解记忆。如学习溶解度定义时,关键掌握四要点:①一定的温度,② 00克溶剂,③饱和状态,④溶解度的克数。二口诀记忆法。如把化合价编成: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等。三会意记忆法。如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会意成“一变多”(分解反应)、“多变一”(化合反应)、“取而代之”(置换反应)和“相互转换”(复分解反应)。四浓缩记忆法。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七个步骤浓缩为:“检、装、夹、热、收、移、熄”。

  八、准备一个“备忘本”

  同学们都会出现“一错再错”现象,但是优秀学生“一错再错”的几率很低。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优秀学生之所以能在各种考试中保持较好的成绩,一个关键的原因是他们把不会的知识真正问清楚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了。如何做到“真正”两个字呢?就是在问过之后,马上把它完整的写下来。若仍有问题马上“打破沙锅问到底”,也就不会重蹈“一错再错”的覆辙了。

  总之,要想学好化学,不仅要学,更要会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掌握了学习化学的主动权,体验到学习成功带来的乐趣,从而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完成初中化学的学习。学习化学的方法还有很多,在学习中要注意不断地总结和完善。

化学调查报告6

  一、调查研究背景

  某些乡镇学校教育出现极度懒散现象,学生受到的教育质量大大折扣,尤其是化学学习。对于初三学生来讲,化学内容繁琐而且很难理解,初三化学的教育质量、教育态度都在走下坡路,很让人担忧。而且,初三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处于入门阶段,化学教育尤其重要。

  二、调查分析的方法和范围

  为了充分体现主观性,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方法。问卷以客观型题型为主,便于被调查者填答。对山西省神池县义井镇中学初三两个不同层次的班级学生进行了化学教育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化学教育现状问卷调查》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3份。

  本次调查涉及三大部分的内容: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学生如何学习化学以及对学好化学的信心。其中我把如何学习化学分为三个部分:理论课学习现状,实验课学习现状以及平时学习方法。通过这几部分对现今初三化学教育现状调查,分析初三学生对化学的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信心,从而更进一步的了解初中化学教育的现状,更进一步的改变教学模式,适应初学者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做到教师辅导、学生主导的素质教育模式,提高教学水平。

  该调查总共有25道题,其中24道客观题,1道主观题。24道客观题中,有4道是关于学生学习化学主动性的问题,2道是关于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的问题,其余的就是学生如何学习化学,其中5-9是理论课堂的现状,10-13是关于实验课堂的现状,14-22是化学的学习方法。下面我也将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讲述调查分析及评价。

  三、调查分析与评价

  (一)提高学习化学主动性将是教育者长期坚持并且要长期执行的教育任务。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并且现在的初中化学教育的任务与内容大大缩减了,但是本次调查,却出现了不同的发展状况与趋势。调查结果显示有54%的人比较喜欢并愿意主动学习化学,而有45%的人不主动学习,1%的人不喜欢化学。调查表示有大多数的人还是热衷于化学这一新型的学科,有极大部分的学生不太喜欢化学,有极少数的学生讨厌化学。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镇上的教学设施的不完整,不齐全,不完全开放,这是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的客观原因之一。在一些地区,尤其镇区地带,非重点学校的化学设施还是有待改善的,特别是化学实验室。化学实验是吸引学生好奇心与兴趣的关键,当实验室不存在时,同学们面对烦躁而又未知的新事物,自然会产生一种恐惧的心理,学习化学就自然而然的没有了主动性。

  2,教师水平有待提高与改善。教师的教学课堂技巧给予同学第一次观念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教师尽量提升自我素质,用知识与科技包装自己,赢得大部分学生的喜爱,这样才能够将化学教好,为学生主动学习化学提供了主观条件。

  3,学生的主观因素。学生的主观因素导致对化学的喜恶,这一点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这也导致了极少数人不喜欢化学,乃至理科。

  这一现象表明了化学学习状况的挫折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化学教育要着手三步走:第一,从更本上讲,改善化学教学现状,提高化学教育质量,就要坚持改善和完善学校化学教育设施,提高学校教育文化。第二,从教育者来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化学,是提高教育者教学技能的条件与效果。当学生学生不愿意自主学习化学,那么教育者就不得不花费较多的时间去引导学生学习较为基础的知识,而且严重影响学习化学的教学质量。此二者是辩证统一于化学教育建设中。第三,学生的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初三的学生,对未知的事情产生了兴趣还有恐惧,太多的繁琐的未知事物让同学去有理由的构想,太多的构想会刺激学生的大脑与心理,随即产生厌学的现象。为了预防学生不良的心理的产生,我们要倡导健康心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面对化学,学习化学,从而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二)学习化学的信心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因素。

  没有学习好化学的信心,就没办法真正的学习好化学。没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就没有决心去做好自己的任务,同时达不到自己预定的目标。因此,初中生应当树立高尚理想,满怀信心去面对化学,面对新事物。

  (三)初三化学学习现状

  1.理论课堂的现状

  据第5题教学方式的调查统计,有23.5%学生喜欢老师直接讲授,65.5%学生喜欢启发式教学,而11%的学生喜欢探究式。据第6题在上课注意情况的调查统计,非常集中的占10.5%,一般的有87.5%,不太集中的占有2%。据第7题对教师课堂提问,学生积极反应的程度的调查统计,有17%的能够积极思考,有67%的人有时思考,而有16%的.人偶尔会思考。据第8题学习时与老师较多交流的程度的调查统计,13%人与老师有较多的交流,45%人只有一般,42%人与师生交流较差。据第9题当你的看法与教材和老师不符时情况的调查统计,提出异议的有24%偶尔的占多数,有57%,而有19%人不能够提出异议。

  由以上得出该调查对象的总体还是处于中间状态的,比较喜欢的是启发式教学,上课一般集中精神听课,对老师的提问,同学们会思考,而与教师交流的程度的,就有待于提高了。这与教师的教育方式与学校的管理制度有关的。教师的教育是学生学习各个表现的直接指导。学校的管理模式,是学生上课表现的间接2

  领导者。管理模式影响班主任的管理方式与学校风气,班主任的管理模式也在慢慢形成该班级的风气,影响到学生上课的各种体现。

  我们应当从以下方面解决此问题:第一,改变学校教育管理方式,把教育管理模式改为积极向上的学校管理模式。消极的管理模式,太过严肃的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合现在教育,即使在初中教育中,尤其是化学教育,这种方式能够完全打消掉学生学习新事物的积极心态,因此,必须建立一个比较积极向上的教育模式,创造自己合理的教育方式,给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第二,改变化学教师教学模式,尤其是化学教师。化学教师是为学生提供化学知识,起到开门指导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提升自我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多开积极向上的班会,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多思考,多问问题,多主动回答问题。

  2.实验课堂的现状

  据第10题对化学实验的态度的调查统计,有10%的学生喜欢并想尝试化学实验,有45%的学生喜欢但害怕操作,有40%的学生一般但不至于反感,5%的学生不喜欢切害怕受伤。只要教师能够多开积极向上班会,扩开学生视野,增添学生信心,就可以改善这一情况。

  据第11题做化学实验时的做法的调查统计,仅有4%的学生观察记录,及时总结思考,56%的学生观察现象,记下他人总结,有40%的学生只看现象,不关心总结。同学们都观察现象了,对新奇的事物产生了好奇心,但缺少总结。教师们应当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让同学们发现现象,通过现象总结其本质。

  据第12题平时上实验课你和你的搭档如何分工的调查统计,10%的同学愿意两个人相互协作,有45%的学生喜欢照搭档说的做,有20%的学生喜欢叫搭档按我说的做,25%的学生大多是搭档在操作。说明学生实验课时的合作方式多种多样,最好的一种就是两个人协作,但却占最少数,教师应当鼓励两个同学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据第13题对化学实验中产生某些现象与书本不一致情况的调查统计,10%的尽可能提出可能产生的原因,有67%的学生去问老师或与同学讨论,23%等待老师的解释。学生主动实验的情况不是太乐观,学生都是问老师或者等待老师的解释,不会主动的提出可能产生的原因。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学生的自我不愿意学习的主观因素,也可能是教师的生搬硬套,直接让学生知道并记住,缺乏教师的指导作用。为了解决此问题,教师应当改变自己的思维定式,接受新潮知识,活化自己的思维;学生应当打破传统,改变学习方法,努力的去有根据的思考,增强个人创新能力,走符合大趋势的现代化特色文化道路。学校应当深化体制改革,增加实验器材,为同学提供丰富的实验器材与药品,为同学大开方便之门,让真正有能力的学生,自我做实验,提高其在实验方面的创新能力。

  3.学习方法

  据第14题你最喜欢的学习方法的调查统计,学生靠老师传播的竟然达到了63.5%,课后继续探索占16.5%,自学占20%。学生学习的来源主要是教师的传播与课后自我预习,合作学习的却很少,原因主要在于考试的压力下,学生没有时间合作学习。

  据19题在化学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学生解决途径的调查统计,89%的同学都会采取与同学讨论或查书后,不懂再问老师,11%的是马上问老师直到懂为止。由此可见,同学在学习化学面临问题时,都知道讨论问题,这是一种很好的表现,需要大力发扬。

  据第20题在化学学习中何时查漏补缺的调查统计,仅13%的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能及时复习总结,有67%的同学在临考前查漏补缺,而有15%的学生遇到难题才想到看书总结,5%的人则从未复习总结和查漏补缺。这一现象表明,学生学习到新知识后及时复习的总结占少数,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在临考前查漏补缺,临时抱佛脚。表明学生自主复习总结的意识不强,动力不充足,学习方法的掌握不是太充分,有待提高。

  学生在学习方法这一方面来看,主要依靠教师,缺乏自主性;主要凭借书本,缺少提问性;缺少复习总结,具有盲目性。要从三方面入手:第一,从学生个体,多与学生聊天交流,了解其缺失的地方;第二,从教育工作者上入手,改变教学方式,活化课堂;第三,从学校的管理方式入手,转变管理模式,建立和谐校园。

  四、调查小结及建议

  此次调查,从学生中获取了不少他们化学学习现状,应该说较为成功。调查对象能够对问题认真思考之后,如实填写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调查结果主要反应了以下几个问题:

  1,学习化学大部分比较有兴趣,但主动性有待提高;

  2,学习化学的信心不足;

  3,学习化学的方法落后传统,需要转变。

  从以上调查结果分析表明,搞好化学教学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不但要从学生的思想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注重课堂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能动性。对此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激发学生兴趣,点燃对化学“喜爱”的火花,增强学习动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3,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形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课堂,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鼓励创新。为此教师要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

  5,加强化学实验与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化学实验是为学生学习化学提供感性认识最为有效的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等能力的有效方法,还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动机的途径。

  6,改变学校管理模式,建立合适学生的管理方式,人性化管理,多展开心理活动,调解乏味知识传播,构建和谐校园。

化学调查报告7

  元素描述:

  是一种光亮的银白色金属。密度7.86克/厘米3。熔点1535℃,沸点2750℃。常见化合价+2和+3,有好的延展性和导热性。也能导电。纯铁既能磁化,又可去磁,且均很迅速。电离能为7.870电子伏特。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一种良好的还原剂。若有杂质,在潮湿的空气中易锈蚀;在有酸气或卤素蒸气存在的湿空气中生锈更快。易溶于稀酸。在浓硝酸中能被钝化。加热时均能同卤素、硫、硅、碳、磷等化合。除生成+2和+3价氧化物外,还有复合氧化物Fe3O4(是磁性氧化物)生成。铁是工业部门不可缺少的一种金属。

  元素来源:

  铁是地壳中最丰富的元素。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和菱铁矿是重要的铁矿。单体金属常用焦炭、铁矿石和石炭石为原料炼得。用氢气还原纯氧化铁可得到纯铁。含碳在1.7%以上的铁叫生铁(或铸铁)。含碳量少于0.2%的铁熔合体称为熟铁或锻铁。含碳量介于1.7-0.2之间的铁熔体叫做钢。生铁坚硬,但性脆;钢具有弹性;熟铁易于机械加工,但要比钢柔软。从生铁炼钢,就是减低生铁内的碳量,以及将硅、硫和磷杂质除去。

  元素用途:

  它的最大用途是用于炼钢;也大量用来制造铸铁和煅铁。铁和其化合物还用作磁铁、染料(墨水、蓝晒图纸、胭脂颜料)和磨料(红铁粉)。还原铁粉大量用于冶金。

  元素辅助资料:

  地壳主要组成成分之一。铁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但是人类发现和利用铁却比黄金和铜要迟。这首先是由于天然单质状态的铁在地球上是找不到的,而且它容易氧化生锈,再加上它的'熔点(1535℃)又比铜(1083℃)高得多,使它比铜难以熔炼。

  人类最早发现铁是从天空落下的陨石,陨石含铁的百分比很高(铁陨石中含铁90.85%),是铁和镍、钴的混合物。考古学家曾经在古坟墓中,发现陨铁制成的小斧;在埃及第五王朝至第六王朝的金字塔所藏的宗教经文中,记述了当时太阳神等重要神像的宝座是用铁制成的。铁在当时被认为是带有神秘性的最珍贵的金属,埃及人干脆把铁叫做“天石”。在古希腊文中,“星”和“铁”是同一个词。

  1978年,在北京平谷县刘河村发掘一座商代墓葬,出土许多青铜器,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古代铁刃铜钺,经鉴定铁刃是由陨铁锻制的,这不仅表明人类最早发现的铁来自陨石,也说明我国劳动人民早在3300多年前就认识了铁并熟悉了铁的锻造性能,识别了铁和青铜在性质上的差别,并且把铁锻接到铜兵器上,加强铜的坚利性。

  由于陨石来源极其稀少,从陨石中得来的铁对生产没有太大作用,随着青铜熔炼技术的成熟,才逐渐为铁的冶炼技术发展创造了条件。我国最早人工冶炼的铁是在春秋战国之交的时期出现的,距今大约2500年。我国炼钢技术发展也很早,1978年,湖南省博物馆长沙铁路车站建设工程文物发掘队从一座古墓出土一口钢剑,从古墓随葬陶器的器型,纹饰以及墓葬的形制断定是春秋晚期的墓葬。这口剑所用的钢经分析是含碳量0.5%左右的中碳钢,金相组织比较均匀,说明可能还进行过热处理。

  古代劳动人民的炼铁技术也是杰出的,至今竖立在印度德立附近一座清真寺大门后的铁柱,是用相当钝的铁铸成的,当时如何生产这样的铁,现代人也认为是一个奇迹。由人分析了它的成分,含铁量大于99.72%,其余是碳0.08%,硅0.046%,硫0.006%,磷0.114%。

  开创现代炼钢新纪元的是一名叫贝塞麦的浇铸工人,他在1856年8月11日宣布了他的可倾倒式转炉。

  随着工业发展,在生产建设和生活中出现大量废钢和废铁,这些废料在转炉中不能使用,于是出现了平炉炼钢,是由德国西门子兄弟以及法国马丁兄弟同时创建的,时间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

化学调查报告8

  新课程的实施,其目的也就是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的学生。在以往的教学中无论从教学容量还是教学难度上讲,都是一次巨大的飞跃,所以很多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很轻松也很有兴趣,但往后由于容量太多、难度太大,都渐渐的对化学失去了兴趣。而此次新课程改革降低了化学的难度,其教材的宗旨是内容广泛但都点到为止,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在初中阶段保持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有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呢?为此,就九年级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以及他们的科学素养的培养,本人进行了一次调查。

  一、问卷调查

  (一)问卷内容设计

  此次调查主要以问卷形式进行,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和代表性,问卷是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主要精神进行设计的,有选择题和判断题两种形式。内容分为二部分:一是调查学生对学习化学的目的意义作用的认识;二是调查学生学习化学的具体情况,包括学习的方法、手段等。

  (二)调查对象

  此次的调查在九年级中进行,每个班随机抽取30~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由于本人着重研究的是九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我只分析了九年级学生统计数据(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表见附录一和附录二)。共发出调查问卷200份,收回188份,占被调查学生的94%。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发现九年级学生在化学学习上存在一些问题,但相对以前旧课程的学习而言也有很多明显进步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学习化学的兴趣上有较大差异

  在学习了一年的新课程以后,大部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比较感兴趣(见表1),主要原因是“化学很神奇,有很多有趣的规律和现象,可以和很多生活现象联系紧密,很有用,学习起来也不太难。”也有少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一般,理由是“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有困难。”

  表1对化学学习很感兴趣20%感兴趣53.6%兴趣一般21.7%不感兴趣4.7%

  2、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科学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搞好学习的关键。众所周知,课前预习可以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有一大致的了解,对上课时重点的掌握、难点的解决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课后复习可以对刚学的内容作系统的回顾、巩固,这有利于使知识系统化。但调查表明,只有8.5%的学生经常做到“课前预习”,11.1%的学生经常做到“课后复习”(见表2);只有51.5%的学生对老师批改过的作业能做到“认真订正错误,及时弄清原因”;只有16.2%的学生会及时整理复习听课笔记,而有51.1%的学生是在临近期中或期末考试时才整理复习笔记。

  表2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情况经常偶尔从不课前理科预习8.5% 25.1%课后60.9%理科复习11.1% 67.7% 10.6%

  3、比较注重实践能力、科学素养的培养

  21世纪的理想人格应是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统一,科学理性与价值关怀的统一。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要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调查表明,经过这一年新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做实验的兴趣大大提高,有84.7%的学生比较喜欢或很喜欢做实验;有70.6%的学生在实验课外的时间比较想进入实验室做自己想做的实验;而习惯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去思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学生的理科学生占65.5%。

  4、在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教师,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了知识的深化以及学习的深入。调查表明,70.2%的学生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教师讲授为主,直到学生听懂为止,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教师不必讲得太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让学生讨论(见表3);在课堂讨论问题时,大多数的学生没有主动提出问题的习惯(见表4),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在讨论问题时能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表3学生希望的课堂教学形应该以教师讲为主,直到听懂为止教师不必讲得太细,应多让学生讨论理科70.2% 19.8%

  表4学生课堂主动性的发挥情况经常6.8%偶尔54%没有34.9%课堂主动提问题的习惯

  三、九年级化学新课程实施中的现状

  (一)九年级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新的九年级化学课程理念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反映了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4、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7、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8、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九年级化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绩

  不可否认在实施了两年的新课程之后,学生对九年级化学学习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得利于在新课程的教材中大量列举了我们现实生活中与化学有关事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感到非常有趣和很亲切、很熟悉;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也是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原因。也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其次在新课程的教学中,由于实验课的比例大大提高,学生进实验室做实验的机会增多,使得学生不再惧怕做实验,哪怕是文科生也非常愿意进实验室,所以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大大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九年级化学新课程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

  从前面的统计结果中也可以看出新课程实施过程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在学习中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科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教师,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四、搞好化学教学的对策与思考

  从以上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有成绩但也有不足之处,搞好新课程的化学教学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不但要从学生的思想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注重课堂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能动性。对此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形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课堂,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的观念。教师应逐步形成“对话”意识,即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目前新课程的教学中仍然存在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情况,我们的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真正做到与学生交流、沟通、合作、互动,那么学生也会真的动起来。

  2、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使学生学会学习。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由过去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应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在目前的学习过程中还有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教师在学习方法上还需加强指导,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对分科教学应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虽然在目前的教学中,对文科班和理科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都是不一样的,这些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对于理科班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合理的,因大部分理科班的学生还是对化学很感兴趣的。但对于文科班的学生而言现行的教学方法还是过于单一,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是降低难度,要求把课本上的知识和习题会背就行了。殊不知这些学生之所以选择学文科就是因为理科的基础不好,现在再让他们生吞活剥的记这些化学方程式和练习题,只会让他们感到更加厌烦,怎么可能产生兴趣呢?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文科班的学生虽对学习化学没有太大兴趣,但他们却喜欢进实验室做实验,这就说明他们讨厌抽象的理论学习,喜欢具体的实践活动。因此在文科班的教学中,我们不是简单的降低难度和要求就行了,而是应该在丰富课堂内容、增加实践活动上多下功夫,教师可以增加与课堂内容有关同时又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课外知识及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小实验,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也会从中收获新的知识和方法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化学调查报告9

  一、活动目标:

  知识技能:

  初步了解食品添加剂的有关知识,做一位明白的现代消费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筛选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方法:

  利用网络、媒体、调查问卷、采访等方法收集资料,并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能综合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并能够走出学校进行食品添加剂知识的宣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关注生活、关爱他人,够正确地看待社会问题并积极地参与,认识到作为社会一员自身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树立良好的品质。

  二、活动准备

  1.通过培训讲座,让学生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安全教育及文明礼仪教育。

  3.学校领导与超市负责人联系,获得超市的支持。

  4.分组分工合作,确定每次活动具体内容与目标。

  三、活动内容

  第一小组:对食品添加剂的感性认识第二小组:理性解读食品添加剂

  四、活动实施:

  第一小组:对食品添加剂的感性认识

  活动目标:

  能用多种方式搜集材料、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从而了解食品添加剂与人们饮食的密切关系以及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引发学生对食品添加剂问题深入探究的热情。

  活动过程:

  第一小组:感性认识食品添加剂

  1)收集食品标签,了解包装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

  2)采访一些小作坊,调查我们常吃的豆腐、手工做的肠中是否也有食品添加剂。

  3)跟踪一位同学一天的饮食情况,计算出该同学一天摄入的添加剂的种类。

  4)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人们对添加剂的认识。

  活动方法:

  1、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查询相关信息。

  2、在教师的指导协助下做好与访谈对象的联络沟通,并用录音、录像、照片等方法做好记录。

  3、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编写适用的调查问卷。

  4、能够发挥所长,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编辑、制作,形象生动地进行展示。

  第二小组:理性解读食品添加剂

  活动目标:

  能够恰当的运用实验验证法进行调查研究活动;能对收集到的材料、信息进行利用。学生们自己动手配制饮料、果冻等,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活动过程:

  活动一

  1、通过网上收集资料认识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2、通过网上搜集资料和到食品添加剂商店采访了解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好处)并通过实验验证食品添加剂神奇作用,有个直观的感受理解更深刻。

  3、食品添加剂带来的问题

  ⑴滥用食品添加剂带来的危害满足了感官享受,却丢失了营养。(实验研究)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带来的危害。(网上收集资料)

  ⑵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代替食品添加剂带来的危害。

  如何避免这些问题:

  ①作为消费者应具备的素质(同学们通过研究后给出了几点建议)。

  ②国家政府部门的监督和严惩活动方法:

  1、通过搜集信息并进行分析整理进而进行运用。

  2、应用所学的学科知识去解决遇到的`问题,使同学们体验生活的教育意义,教育的生活意义

  活动二宣传食品添加剂的知识

  活动目标:

  通过食品添加剂知识的宣传,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不但应关注与自身有关的社会问题,更应该学着关心大多数人的生活和生命安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活动过程:

  1、各组组员协商、制定宣传活动的对象、范围和活动分工、方式等具体细节问题。

  2、进入社区进行板报宣传。

  活动方法:

  1、校内:在校内制作展板宣传食品添加剂的常识。

  2、深入社区制作宣传板报。

  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在制作调查问卷时学生不了解它的格式,没有考虑到被调查人的实际情况设计的问题不够有针对性我对学生进行了指导。

  2、学生只是通过网上及报刊上的文字资料对食品添加剂的作用进行了解,不够深刻不够真切,我指导他们用自己所学的学科知识去解决遇到的问题,

  3、在采访中,同学们也都遇到一些困难,主要是指导他们做好采访前的准备、注意说话艺术、在问问题时要避开敏感话题,换一种提问方式,就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4、学生在过程中也曾有过沮丧需要老师的鼓励等,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学生的认知和体验不断的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的迸发,新的活动目标不断的生成,综合实践活动不断的完善

  五、活动评价:

  在评价方式上以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价表格。在评价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和组员之间的协作程度,组长的领导能力,组员是否能发挥所长。教师的评价以对学生的充分肯定为主,增强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

  六、成果展示,交流:

  研究的最终成果通过各小组成员利用多媒体展示,口头汇报、实验验证等方法汇报考查结果。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活动中的收获,分享成功的喜悦共同进步同时充分的展示学生的各项能力。教师评价。

化学调查报告10

  一、调查背景

  初中化学教材内容相对杂乱,知识点分布广,内容多,理论性的东西较强,且时间紧、任务重,若是不能较好地梳理学生的思维,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课堂教学效果,长此以往,还会使他们从内心对化学产生抵触情绪。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我在课堂中采用了思维导图教学法,于是,我对九年级一班学生进行了思维导图对化学课堂的帮助的一次调查,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化学课堂中使用思维导图后的反馈。

  二、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总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关于思维导图对化学课堂的帮助以及教师使用思维导图教学的意见,以调整思维导图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利用,达到帮助学生将化学知识点组织起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三、调查地点

  九年级一班

  四、调查时间

  20xx年元月至今

  五、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六、调查结果

  根据本次调研的目的和调查内容,本次调研活动对九(1)班展开了调查,向他们发出了调查问卷,一共回收了53份有效问卷。依据调查的主要目的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归类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一)大部分学生认为思维导图对化学课堂是有帮助的

  学生对思维导图的了解程度90%是熟悉的;对于化学教师用思维导图上课,87%的学生认为效果很好,有助于理解、记忆,12%的学生觉得效果一般,无所谓,极个别学生觉得不好,不能接受;其中89%的'学生还是能适应使用思维导图的化学课堂;77%的学生认为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化学学习进行知识整理、提高复习效率、帮助记忆和思考,还有一部分学生觉得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提高化学预习效率;多数学生在引入思维导图之后,对化学课堂的感受都有知识脉络更清晰了、整理知识更简单了,35%的学生还感受到自己使用了思维导图对学习更有信心了,29%的学生使用思维导图之后,学习成绩有了提高;67%的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整理知识、帮忙记忆时使用思维导图以帮助归纳、巩固所学内容,42%的学生会用思维导图来记录笔记;9%的学生在预习新课的时候利用思维导图;绝大部分学生为思维导图对化学学习的帮助打出8、9分(10分制打分)。

  (二)部分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运用提供了良好的建议

  “思维导图对上课没怎么懂得同学帮助很大,复习知识也很有用,可以让学生多画思维导图,预习前对本章内容画一次,学完后再画一次,两次对比,可知道自己的不足。”

  “在课堂上多使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同学们先自行绘制思维导图,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每学习一个单元都绘制一次思维导图,可以更好的巩固知识。”

  “思维导图,可以梳理知识。”

  “使用比较有创意的思维导图,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和记忆知识。”

  “教师和学生合作制作思维导图。”

  “建议思维导图多以趣味的形式产生。”

  “绘制思维导图的要求:思路清楚、内容完整、字迹工整。”

  “思维导图可以作为复习资料。”

  “每节课后,都应该绘制本节课的思维导图。”

  七、总结

  从此次的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于思维导图在化学课堂的帮助是认同的,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可以帮助自己提高学习效率的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以多种形式呈现,更能帮助理解和记忆知识,为我以后在课堂中使用思维导图教学法提供了依据与思路。

化学调查报告11

  一、国内市场总体情况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因灵敏度高、特异性好、试剂的有效期长、易于自动化而被大量用于临床样品的高通量筛选中。世界各大仪器制造商均推出了全自动化学发光系统,并根据不同系统开发了针对不同临床指标的试剂盒。国内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起步较晚,但临床应用发展迅速,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全自动仪器全部是进口产品,国内仪器厂家仅具有生产半自动仪器的能力。

  二、国内外厂家的市场份额、仪器试剂特点

  从目前国内一线城市的临床市场看,二三级以上医院在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时基本上采用进口全自动仪器和配套试剂。国产半自动仪器多数出现在二三线城市和三级以下医院。

  在进口全自动仪器中,罗氏E170和E201、雅培I20xx型、贝克曼DX1800和ACCESS、拜耳ACS-180、索灵liaison(国内新产业和达安基因代理)和西门子Immulite20xx(以前的DPC)这几种型号占据了超过90%的市场(附表1是各种仪器的市场份额情况)。根据临床客户反应,罗氏的优势是肿瘤检测;雅培的优势是肝炎检测;贝克曼的优势是内分泌和性腺系列检测;拜耳的时间价格比较低;索灵的试剂品种比较齐全。

  生产半自动仪器的国内厂家很多,至少有20家以上。在国产的仪器和试剂厂家中,石家庄康普生、北京滨松、北京源德、科美东雅等企业生产的半自动化学发光仪占据了大部分半自动市场。目前,仪器销售方面,石家庄康普生(和北京迈力德是一家企业)做得最好,排名第一;试剂销售方面,科美东雅和北京源德做得较好,销量排在前列。科美东雅的肿瘤、甲功、C-P试剂质量稳定,在国产试剂中比较突出。

  三、厂家的市场操作模式

  进口仪器因为多为全自动产品,试剂封闭,一般通过招标形式销售,针对省级标杆医院也采用赠送方式。

  国产仪器全部为半自动产品,有的试剂封闭,有的开放。试剂封闭的厂家多采用赠送仪器的`方式;试剂开放的仪器厂家多采用直接销售的方式,同时会和其他试剂厂家配套。

  北京源德的仪器基本上都是送给医院的,线性范围窄,相关系数小,仪器为封闭式系统,试剂价格普遍较高,售后服务一般。

  石家庄康普生的机器设计很好,但是线性范围窄,软件设计有缺陷,操作很不方便,再加上自己不生产试剂(全靠外部采购),所以试剂与仪器很难达到完美的结合。

  科美东亚的仪器不错,但配套软件不好,功能不全,且自产试剂有一部分是外部采购的,质量有限。

  四、索灵Liaison的特点

  索灵的Liaison目前在国内市场知名度不算高,市场占有率比不上DPC。主要因为市场推广的投入不大,直销力量不强,代理和分销渠道也比较窄,相比于贝克曼等公司30家以上的代理和分销商,索灵的分销商不超过10家。

化学调查报告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操作过程在实验探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我对九年级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动机、态度、兴趣取向和操作能力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学生学习实验的兴趣、实验动机、实验态度和实验能力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揭示初中化学探究中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现状。

  一、调查目的

  了解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的要求,探索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新活动方式,在我校找到适合学生特点的实验操作新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参与、思考、实践、合作、交流、完成所有实验;达到积极参与,勇于尝试,成功完成实验的目的。

  二、调查方法

  做问卷调查,采取匿名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包括20个小项目,最后一项是建议或意见。所有被调查的学生都可以根据我们学校或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实验操作过程的学习或提出自己的方法、意见和建议。

  三、调查对象和范围

  调查范围是随机抽取13中9年级9班、10班和11班的20名学生,共60名学生。学习水平包括好和差。学生总数的30%被当场送出填写。

  四、调查时间:

  20xx年10月18日。

  五、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我们可以看到:

  1.大多数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和能力。

  2.实验的操作主要靠老师,不喜欢自己探索操作过程。

  3.大部分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没有注意到注意事项,只要做完就觉得已经做完了。

  4.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的态度:喜欢尝试的占90%,害怕的占6%,一般占4%。

  5.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中:有同学说老师先给我们示范,然后我们来做;有人说老师不用担心,都是靠自己去探索;有人说老师在指导我们,我们心里踏实;有的建议可以举办小型家庭实验竞赛;在小组实验中,要考虑能力的强弱组合,相互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信心。此外,还可以举办团体比赛。

  六、调查的启示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实验操作水平不高,实验操作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待加强,一节课实验的操作步骤在学习中无法衔接。虽然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但教学效果仍远未达到预期目标,教师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教师需要寻找新的思路和方法来培养和加强学生的时空素养。

  1.激发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兴趣和爱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增强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操作能力,教师起引导作用,给学生实验,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建立学生实验兴趣小组,让学生探究彼此的操作内容,设计操作方法和步骤,培养创新精神。

  4.举办小型家庭实验竞赛,增强孩子自信心,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5.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将理论应用到实验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相互讨论,总结实验操作的相似点和注意事项。

化学调查报告13

  海南省从XX年开始实施高中的新课程改革,其目的也就是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的学生。在以往的教学中从初中化学到高中化学无论从教学容量还是教学难度上讲,都是一次巨大的飞跃,所以很多学生在初中时学习化学很轻松也很有兴趣,但一上高中以后由于容量太多、难度太大,都渐渐的对化学失去了兴趣。而此次新课程改革降低了高一化学的难度,其教材的宗旨是内容广泛但都点到为止,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在高中阶段保持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有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呢?为此,就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以及他们的科学素养的培养,本人进行了一次调查。

  1 问卷调查

  1.1问卷内容设计此次调查主要以问卷形式进行,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和代表性,问卷是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主要精神进行设计的,有选择题和判断题两种形式。

  内容分为二部分:一是调查学生对学习化学的目的意义作用的认识;二是调查学生学习化学的具体情况,包括学习的方法、手段等。

  1.2调查对象

  此次的调查在海口市第一中学的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中进行,每个班随机抽取30~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了文科班和理科班。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由于本人着重研究的.是高一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我只分析了高一学生统计数据(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表见附录一和附录二)。共发出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82份,占被调查学生的94%。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发现高一学生在化学学习上存在一些问题,但相对以前旧课程的学习而言也有很多明显进步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在学习化学的兴趣上有较大差异

  在学习了一年的新课程以后,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在文、理科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见表1),理科生大部分对化学的学习比较感兴趣,主要原因是“化学很神奇,有很多有趣的规律和现象,可以和很多生活现象联系紧密,很有用,学习起来也不太难。”也有少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一般,理由是“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有困难。”。而对于文科生,他们大部分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一般,调查显示许多文科班学生在高一上学期时因理科成绩不理想,很早就放弃理科学习,从而造成大面积文科班学生化学成绩偏低,他们在上学期时就已觉得化学比较难学。因而,在高一年级中学生中化学基础参差不齐,这给组织课堂教学带来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握好教学深浅度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对化学学习很感兴趣感兴趣兴趣一般不感兴趣理科20%53.6%21.7%4.7%文科4.3%31.9%51%12.8%

  2.2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科学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搞好学习的关键。

  众所周知,课前预习可以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有一大致的了解,对上课时重点的掌握、难点的解决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课后复习可以对刚学的内容作系统的回顾、巩固,这有利于使知识系统化。但调查表明,只有8.5%的理科学生和4.3%的文科学生经常做到“课前预习”,11.1%的理科学生和6.4%的文科学生经常做到“课后复习”(见表2);只有51.5%的理科学生和23.4%的文科学生对老师批改过的作业能做到“认真订正错误,及时弄清原因”;只有16.2%的理科学生和6.4%的文科学生会及时整理复习听课笔记,而有51.1%的理科学生和72.3%的文科学生的学生是在临近期中或期末考试时才整理复习笔记。表2 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情况经常偶尔从不课前预习理科8.5%60.9%25.1%文科4.3%44.7%51%课后复习理科11.1% 67.7%10.6%文科6.4%66%27.7%

  2.3 比较注重实践能力、科学素养的培养21世纪的理想人格应是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统一,科学理性与价值关怀的统一。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要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调查表明,经过这一年新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做实验的兴趣大大提高,有84.7%的理科学生比较喜欢或很喜欢做实验,在文科生中这一比例也高达61.7%;有70.6%的理科学生和63.8%的文科学生在实验课外的时间比较想进入实验室做自己想做的实验;而习惯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去思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学生的理科学生占65.5%,文科学生占55.3%。

  2.4 在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教师,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了知识的深化以及学习的深入。

  调查表明,70.2%的理科学生和85.1%的文科学生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教师讲授为主,直到学生听懂为止,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教师不必讲得太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让学生讨论(见表3);

  在课堂讨论问题时,大多数的学生没有主动提出问题的习惯(见表4),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在讨论问题时能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应该以教师讲为主,直到听懂为止教师不必讲得太细,应多让学生讨论学生课堂主动性的发挥情况经常偶尔没有课堂主动提问题的习惯理科6.8%54%34.9%文科4.3%27.7%68.0%3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的现状 3.1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新的高中化学课程理念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反映了课程改革的基本。

化学调查报告14

  这就反映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态度是积极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愿意亲自动手做化学实验,帮助自己来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

  题1、你觉得化学和其它学科相比,有什么特点?

  A、很难,要识记B、很有趣,尤其是的东西又特别多,一些奇妙的化学实学得很辛苦所占比例

  题5。你对化学实验感兴趣吗?

  所占比例

  题6。你是否赞同做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拓展实验?

  所占比例

  C、一般,都是高考科目,必须学习23。6%验现象特别吸引我62。8%13。6%A。非常感兴趣45。7%B。感兴趣C。一般D。不感兴趣43。2%10。4%0。7%A。是96。5%B。否3。5%

  题7。你是否喜欢做家庭小实验?

  所占比例

  由以上统计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化学实验有相当浓厚的兴趣。关于化学学科特点的问题,62。8%的学生认为化学很有趣,近三分之二;但有23。6%的学生选择了是高考科目,所以必须学习。有96。5%的学生赞同做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拓展实验,仅有3。5%的同学选择了不赞同。

  从上述调查结果分析看出,学生对化学学科以及化学实验有相当浓厚的兴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都非常喜欢做实验,也愿意做家庭小实验,主要是实验条件所限,或者是高考压力下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完成。

  3。学生对化学实验作用的认识

  题8、你完成化学实验后,感到收获有哪些

  A、能够亲自体验到科学研究的过程,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B、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实验,不做过多思考。

  C、化学实验有一定危险性,况且不感兴趣,不怎么动手,通常都是看别人做。

  A。非常喜欢14。1%B。喜欢43。9%C。一般37。6%D。不喜欢4。4%B11%C2%ABCA87%

  题9:目前的化学实验学习,你认为最欠缺的是

  A、化学实验方B、化学实验基C、化学实验兴法的学习所占比例

  题10:对于化学实验,你最关注

  A、学习化B、学习化学实C、产生探究D、加深对化学学的概念和验(科学)方原理所占比例

  由以上统计数据显示,87%的学生认为做完化学实验后的'收获是:能够亲自体验到科学研究的过程,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超过半数学生认为在实验过程中缺少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33。7%学生认为化学实验可以加深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上述分析说明,学生对化学实验作用的认识基本正确,并且指出

  本技能的训练52。0%趣的培养20。1%27。9%化学问题的兴趣24。5%基础知识的理解33。7%法25。4%16。4%了化学实验过程中实验基本技能欠缺这一问题,学生很希望通过实验,直观的来巩固和学习化学知识,认识到位。

  四、几点建议

  1。实验室的标准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教学的要求,有关部门要重视这一问题,大力支持中学化学实验室的改建工作,为开展实验教学创设条件。

  2。教学计划应当给学生实验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较细致和深入地进行实验,而非任务式地完成实验。

  3。实验前,学生应充分利用实验册进行实验的预习,并按照小组进行合理分工。

  4。在做实验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不规范操作时,应及时予以纠正。

  5。实验结束后,学生须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并及时交给化学老师批阅。老师对学生报告册上出现的问题(如:实验现象描述错误或不规范等)进行纠正。

  6。平时练习中遇到实验题时,教师应尽可能详细讲解实验原理,实验现象等相关问题。

化学调查报告1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实验操作过程在实验探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而且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以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我对九年级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动机,态度,兴趣的导向,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从学生学习实验兴趣、实验动机、实验态度和实验能力四个方面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揭示初中化学探究中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现状。

  一、调查目的

  了解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的要求,探究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新的活动方法,摸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实验操作新路子,使每位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参与、思考、动手、合作、交流和完成所有实验;达到积极参与、勇于动手,圆满完成实验的目的`。

  二、调查方法

  制定问卷调查,采取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包括20个小题,最后一题是建议或意见,凡是被调查的同学均可根据我校或自己的实际,填写对实验操作过程的学习或对实验操作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方法、意见和建议。

  三、调查对象及范围

  调查范围为十三中学九年级(9)(10)(11)班各随机抽查20名学生,一共60名学生,学习程度包含好中差。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

  四、调查时间:

  20xx年10月XX日。

  五、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可以看出:

  1. 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掌握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和操作能力。

  2. 对实验操作主要还是依赖于老师,不喜欢自己去探究操作过程。

  3. 大多数学生对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不重视,觉得只要做完就算是完事了。

  4.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的态度:喜欢想尝试点的90%喜欢但是有点害怕的6%一般的4%。

  5.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中:有的同学说老师先给我们示范,然后我们再做;有的说老师不用管,全靠我们自己摸索;有的说老师在旁指导,我们心里才踏实;有的建议可以举行家庭小实验比赛;小组实验时要考虑能力强弱搭配,互相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信心,另外也可以进行小组比赛。

  六、调查启示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不高,很多实验操作方面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待加强,学习中也不能够将一类实验的操作步骤相互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虽然有意识的进行关于这方面的培养,但教学效果离预期目标尚有距离,还有许多值得老师去探索的空间,需要老师寻找新的思路、方法去培养及强化学生的时空素养。

  1. 调动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兴趣和爱好,调动学生积极性。

  2. 增强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操作能力,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将实验交给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成立学生实验兴趣小组,让学生们互相探索操作中的内容,设计操作方法及步骤,培养创新精神。

  4. 举办家庭小实验竞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5. 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将理论应用于实验操作过程,引导学生互相讨论,总结实验操作的相似性和注意事项。

【化学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化学污染调查报告12-10

关于化学污染调查报告05-03

装饰材料化学污染的调查报告05-01

关于环境污染的化学调查报告12-15

关于应用化学专业的调查报告11-04

装饰材料化学污染的调查报告2篇08-29

优化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调查报告05-01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调查报告08-25

初中化学教师实习调查报告11-04

关于初中化学学习方法的调查报告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