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调查报告(精选16篇)
希望知晓一个情况、一个事件时,我们通常要进行细致全面的调查,调查结束以后,还需要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要怎么写才逻辑紧密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交通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交通调查报告 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停车难、乱停车、交通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等现象成为了城市通病。城市交通状况直接影响着市民的工作、生活与学习,为了解遂宁城区的交通状况,近日,国家统计局遂宁调查队开展了遂宁城区交通道路情况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遂宁城市交通环境总体有较大改善,但随着车辆的与日俱增,拥堵现象日趋凸现,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应引起重视。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取向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和面访的方式进行,共抽取调查样本400个,其中城市居民300人(包括企业、事业、行政单位的在职人员和市民),出租车司机100名,同时还走访了部分交通管理、执法部门。共回收问卷400份,有效问卷392份,有效率为98%。
二、城区交通现状
截止20xx年底,市城区建成区面积40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387万人,市城区建成区人口43万,机动车保有量10.45万辆,新增汽车1.4168万辆,同比增加了117%,是建市23年来年平均数的7.7倍。此外市城区还拥有客货人力三轮车、自行车、电动车等非机动车近10万余辆。按照《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计算,遂宁现有机动车数量需要6252个停车位,可供社会车辆通行的道路里程140.527公里,然而目前市城区仅有3000个停车位,比需求量少了一半多。
三、民意调查情况
1.调查显示:在市民平常出行方式中(多选题),有62.8%的人是坐公交车出行;47.4%的是步行;26.5%的人骑自行车出行;15.8%出门是开私家车;12.2%是骑摩托车出行;。
2.在遇到拥堵情况的调访中,受访者表示经常遇到的占52%;偶尔遇到占45.9%;没遇到的占2.1%。
3.在问到“您觉得什么时间最堵”时(多选题),调查显示:交通拥堵主要集中在上下班高峰期,52.9%的认为17:00—19:00时段是路口堵塞最严重的时间;有20.4%的认为在早晨7:30—9:00的上班高峰期,多数路段路口会发生车行缓慢或者不间断的拥堵现象。
4.认为拥堵给工作、生活带来的影响很大的占25%;比较大的占25.5%,一般的占42.3%,无所谓的占7.2%。
5.在问到“您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拥堵”时(多选题),65.8%的受访者认为车辆增多是造成交通堵塞的最主要原因,这与遂宁近几年机动车辆的快速增长有关;48%的认为是司机不规范驾驶;13.3%的认为是由于交通指挥不力;0.5%的认为是停车难;73%的认为道路太窄;30.1%的'认为是出租车乱超车、占道,44.9%的认为是行人横穿马路造成的。
6.在问到“您觉得城区现在堵车情况严重么?”时,认为很严重的20.9%;比较严重的占35.2%;一般占30.1%;不太严重的占12.8%;不严重占1.0%。
7.在问到“您认为城区拥堵主要地段有哪些?”时(多选题),71.9%的受访者认为是滨江路;67.3%的认为是凯旋路;34.7%的认为是育才路;24.5%的认为是和平路;43.9%认为是其它地段。
四、城区道路交通拥挤的主要原因
1.道路网络结构不合理。一是遂宁城区道路整体布局呈平面交叉结构,立体交通严重缺乏;二是现有道路通行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河东新区、工业园区的道路,由于人口居住少,通行量小;三是过多的交叉路口形成交通冲突点,滨江路、凯旋路、育才路等路口流量大、人车混行,影响了通行效率。
2.城市静态交通体系建设力度不够。据调查,20xx年至20xx年规划新增停车场54处,面积约39万㎡,可停放机动车1万辆左右。1985年至20xx年建市20年间仅规划建设停车场22处,面积约9万㎡,仅供停车3000辆左右。近几年,虽然停车场数量和停车面积增长较快,但绝大多数分布在河东新区、工业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由于三园区目前总人口不多且居住相对分散,停车场利用率不高。主城区停车场少,不能满足停车需求。目前,市城区仅有3000个停车位,按照《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计算,需要6252个停车位。
3.部分停车场改变了用途。据初步调查,仅20xx年主城区建成的停车场就有9处(面积约17224㎡、可停车494辆)已改为营业用房或仓储等。停车场改变用途,增加了停车困难。
4.地面和地下停车收费差异大。绝大多数车主认为地面停车2元/车次,既价格便宜又停车方便,地下停车是按小时收费,价格偏高,因此不愿将车停到地下,造成部份地下车库有车位无车停的状况。
5.对出租车、公交系统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遂宁城区对公交系统没有相关的优先政策,对公交系统的吸引力不大,公交系统相对不够发达。且公共交通在结构上不尽合理,公交系统规划缺乏整合,缺少首末站和换乘枢纽站,客运盲区较多、站场数量不足,导致公交系统整体效率偏低,无法发挥运载最多乘客量的功能。对出租车行业管理不够,缺乏自律,存在出租车随意停车、掉头等情况,对道路交通也造成了的一定程度的影响。
6.市民交通文明素质程度偏低。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乱穿马路,机动车强行并线、强超强会等交通违法现象非常普遍,它不仅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还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并导致道路堵塞,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和效率。
五、解决城区交通拥堵问题的建议
1.解决路网布局与城市地理结构不对称问题。城区道路交通建设要符合城市地理结构,应逐步规划和建设立体交通,如人行天桥、地下过街通道等,逐步解决平面交叉结构和人车混行的问题。
2.恢复原有地下停车场的停车功能,减轻地面停车压力。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违规改变停车场用途的行为予以清查纠正,并责令其恢复停车功能。对原规划建设为停车场,后经业主私自改造后,不便于车辆停放的地下停车场,要在规划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修缮后用于停车。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将地下停车场停车位情况及时在电子显示屏上显示,方便车辆停放选择。
3.鼓励个人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市政府要出台类似市场改造的相关优惠政策,提供一定的资金补助,鼓励单位、个人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同时鼓励市城区具备停车条件的各企事业单位有偿对外开放停车场。
4.加大执法力度,完善缓解拥堵的交通设施。一是加大对交通违法的处罚力度。重点处罚道路上乱停车、乱掉头、乱左转和自行车、电动车、人力三轮车闯机动车道、闯禁区、闯红灯、逆向行驶、横穿马路等违法行为,以提高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遵章率,确保各行其道,切实解决影响城市交通安全畅通的突出问题;二是加大交通科技投入,科学设置交通信号。在现有信号控制、视频监控、交通诱导系统的基础上,构建智能交通指挥系统,提高车辆的通行速度,避免造成拥堵;三是推广隔离护栏。在信号灯路口,增设机动车、非机动车护栏,在商贸繁华区,增设行人护栏;四是增设信号灯控制系统。根据路口流量、道路交通事故等情况,在经济开发区1号路、开善寺路口、滨江路界福路口、北河街口、银河路与318线交叉口等增设信号灯。
5.解决商务区周边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一是对德胜路、育才路的公交车实行单向通行;二是在城河北巷实行单向通行;三是在凯旋路、德胜路、育才路的高峰时段实行禁止左转(或右转、或单向通行);四是取缔德胜路、育才路的占道停车位。
6.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提高市民的交通文明意识。通过新闻媒体和公益宣传广告,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及时宣传政府在改善道路交通环境中的新举措和有关规定,以及交警部门的各项管理措施,改变部分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知识淡薄,交通素质不高的情况,进一步增强广大市民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
交通调查报告 2
一、全区公共交通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共有公交线路27条,公交车辆288台,分属四家客运公司运营。其中,公交分公司,长运分公司,唯达客运分公司为市属公司,淄博万杰客运公司为股份制民营公司。公交分公司经营公交线路20条,公交车辆170台;长运分公司经营公交线路7条,公交车辆52台;唯达客运分公司经营公交线路2条,公交车辆4台;淄博万杰客运公司经营公交线路10条,公交车辆62台。1路、13路、 25路、32路等公交线路由多家客运公司共同经营。近年来,通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我区公交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
1、整合公共交通资源,公交线路集约化改造效果初显。长期以来,我区公交车辆大多采取业户挂靠经营方式,由私营车辆挂靠公交运营公司从事公交运营,导致运营车辆旧,车型不统一,班次不合理,运营能力不足。鉴于上述营运方式的诸多缺陷,在广泛调研,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交通主管部门对部分公交线路进行了集约化改造。截止目前,我区共有1路直达、11路、50路、98路、113路、161路、300路等7条公交线路完成了集约化改造,改造后,车容车貌和服务质量都有了大幅提升,群众出行变得更加便捷。
2、公交站场建设实现突破,公交行业规模不断扩大。XX年10月20日,列入交通部客运站建设计划和淄博市“”交通规划的客运站竣工交付使用。该工程采取环形孤岛模式,分为上中下三层,集出行、购物、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该客运站的投入使用,实现了公交、长途的“零距离换乘”,解决了火车站广场交通拥挤、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状况,有效地提升了城市文明形象,增强了中心城区服务功能。目前,该客运站已运营近两年,运营秩序良好。随着城市居民对公共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及时延伸调整公交线路6条;更新公交车110台;城区公交车万人拥有率达到5标台以上;更新添置天然气公交车47台;770台出租车进行了双燃料改造。
3、公交运输能力稳步提高,行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近年来我区公共交通运输能力稳步提高,客运总量、车辆装备稳步增长,服务网络不断扩大,公交运力不足、群众出行不便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目前,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覆盖率大于70%,城区公交车平均运营速度20公里/小时,公交准点率达到95%以上,公交车辆出行分担率达到20%。共建设完成景观式候车亭5处。公交网络实现了全通达、全覆盖,11路、50路、113路、117路、118路等线路覆盖城区主要地区。离休干部、伤残军警、盲人、65岁以上老人、学生等特殊群体享受到11路公交车的免费或优惠乘车待遇。开展了“创建文明行业”、“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乘客满意工程”“爱心送考”等活动,公交行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4、城市客运市场管理有序,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实施“双基”工程,确保安全形势稳定。加强车辆检测、驾驶员驾驶行为监管,始终坚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保障了全区城市公共交通安全形势的稳定。进一步强化基础管理工作,企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交通主管部门对车辆技术和人员档案实行精细化管理,实现“一车一档”、“一人一档”,在公交客运公司推行了“星级企业评定”和“质量信誉考核”等制度,企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加大对违章行为的治理力度。以开展“道路运输百日安全集中整治”、“迎省运、保畅通”等专项活动为契机,加大路巡路查和路面执法力度,对“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 “黑三轮、黑出租、黑摩的”及“倒客”、“宰客”等不法行为进行查处,维护了城市公共交通市场秩序,确保了我区客运市场安全、文明、有序。
二、我区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公交优先战略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总体滞后。我区公共交通的出行分担率不高,与公交发达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公交服务能力不足,城市公共交通吸引力不高,公共交通在缓解城市拥堵、建设低碳交通等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线网构成主要以公交枢纽站为依托,实现点与点的连接。长期以来,我区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统一规划,特别是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时没有把公交设施配套纳入统一规划,给交通营运、管理和居民出行带来不便。
3、公交行业发展后劲不足。城市公共交通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政府应对城市公交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但由于财力所限,城市公交缺乏应有的补助和资金扶持,使原本属于社会公益性的公共交通行业发展受到制约,带来班线密度不高、始发时间不早、末班时间不晚等问题,公益职能发挥受限。
4、公交服务质量与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存在较
大差距。由于现行体制原因,城市公共交通的许可权限在市交通运输局,我区交通管理部门只负责具体管理工作,开辟新线、迁站、线路调整等诸多事项,都需多方协调解决,程序较为复杂,致使办事效率不高,不能及时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意愿。目前,我区存在公交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偏低,公交候车时间长、始发时间晚、末班时间早、换乘不方便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公交与其他交通方式的竞争力和对公众出行的吸引力。同时公共交通线网覆盖不均衡,影响了公共交通服务的普遍性。公共交通企业存在重经济指标、轻服务质量,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安全投入不足、信息化水平较低等问题。
5、城乡客运发展不协调。长期以来,由于我区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存在,导致城市公共交通与道路客运班线一直处于二元管理状态。城乡道路、场站、运力等资源难以共享和优化配置,经营成本和票价差距较大;城乡客运体系互不兼容,阻碍了城乡衔接、方便快捷的一体化客运网络建设;部分比较偏僻的线路,受客流量小、线路规划不合理、运营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存在亏损现象,导致线路经营者服务态度消极,甚至因为无力负担而影响运行;城乡公共客运服务不均等,农村和郊区居民进城难和出行不方便的问题突出,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造成较大障碍。
三、对全区公共交通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快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编制,确立城市公交优先发展地位。近年来,我区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构筑功能完备的公交网络,提供高效、便捷的公交服务体系,已成为当前和今后群众的迫切要求。有关部门应加快编制《**区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纲要》。在编制和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需要,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促进全区公共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确立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目标,确保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优化营运结构,形成干支协调、结构合理、高效快捷并与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交通系统,为群众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周到、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城市公交事业与群众公交素质同步发展,着力打造“文明公交”品牌。
2、以公交企业集约化经营带动公共交通线路的优化。公共交通最终的`服务对象是公交乘客,在优化公交线路方面,应确定公交最优线路模型的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鼓励公交企业进行集约化经营,有利于解决市场资源布局分散问题,实现业内资源优化配置和集约经营,而且还可为政府扶持公交行业发展、监管公交行业服务提供固定、明确的途径和载体。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以公司制的经营主体取代承包、租赁经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公交客运市场经营秩序。通过集约化改造经营,对山区客运线路和近郊客运线路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改造,实现公共交通线路的优化。
3、加大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建立规范的公共交通补贴补偿制度。逐步落实财政支持和补偿机制。制定可行的优惠政策,减轻公交企业的税费负担,弥补城市公交建设与发展资金缺乏的问题;建立规范的财政补偿机制,对国有公交企业因价格因素造成的政策性亏损予以补贴,对因公交企业承担社会公益性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所需要的资金给予财政补贴。另外,政府应逐步加大对公共交通站场、车辆等基础设施的投入,确保城市公交的建设与发展;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在资金上统筹安排,重点扶持;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当中,抽出部分资金,用于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规划确定项目的建设及车辆、设备的更新,使公交事业发展有稳定的资金来源。
4、加强公交发展水平的考核与评价,全面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公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公共交通企业经营和服务质量的监管,规范经营行为,依法查处非法营运、妨碍公共交通正常运行、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等行为;要制定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机制,逐步建立推行等级服务评定制度,开展文明线路创建活动,加强行业自律,促进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公共交通企业要科学调度车辆和编制运行图,加大行车密度,缩短乘客等候时间;要加快车辆更新步伐,积极选用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车辆,淘汰环境污染严重、技术条件差的车辆;要加强对公共交通站场、车辆、设施装备的维护保养,为群众创造良好的乘车和候车环境;加大对公交驾乘人员的培训,制定技术和服务评定标准,将驾乘人员的工资收入与服务质量、服务效能直接挂钩,提高公交一线驾乘人员改善服务、提高质量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为提升我区公交服务和社会满意度注入生机和活力。
交通调查报告 3
一、交通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对外交通现状及主要问题
区对外交通包括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公路有杭甬高速、104国道贯穿东北部,杭金衢高速纵贯东部,杭金03省道、03省道东复线贯通南部区域,机场快速路连接、城区到国际机场,绕城公路把与连为一体,还有大桥、大桥、大桥、二桥、下沙大桥沟通南北两岸;铁路有铁路和铁路通过全区;航空有国际机场坐落其中;水运有运河与、富春江、浦阳江流经区内。总体看,的对外交通已形成了“水、陆、空”并举,公路纵横交错,与紧密相连的格局。近年来,随着城市职能的重新调整和定位,客运、货运的大量增加,的对外交通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有:
1、流量增加,道路建设相对滞后
随着经济的发展,过境和内部的交通流量大量增加,公路建设不能与公路运输需求同步协调发展。造成车多路少的局面。
2、过境交通量较大
沪杭甬地区内部交通网络仍不完善,尤其是沪甬缺乏便利联系带来巨大的过境交通压力,同时,市位置偏西北,与省内东部和南部广大地区的联系给带来大量的过境交通压力问题。
3、路网布置不尽合理,公路网技术级别偏低
在的公路网中,低等级道路、乡道占的比例较大,同时,公路网规划弹性不足,公路两边发展迅速,拓宽的预留区域较小,路网升级、加密的难度大。
4、运输结构不尽合理,公路负担重
近年来,水运占货运量的比例约3%,由于航道等级较低,水运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另外,铁路运输比例也在下降。这就导致公路运输量迅速增加。
(二)城区交通现状及主要问题
近年来,主城区道路按照“内成网、外成环”的建设思路,新建、扩建了市心中路、金城路、路、路、路、风情大道等多条高规格的市区道路,逐步形成了主城区的交通主干道网络,城市大框架基本确立。同时,为缓解城区“两难”,加密路网,畅通节点,先后实施了路、西路、路、路、路、路等道路的建设和改造工作;完成了市心中路与路交叉口下穿人行遂道、城区西通道、鸿达路公铁立交工程以及潘水南苑和路南端等多个停车场建设。到20xx年底,我区城市道路总长达到226.3公里。但随着机动车特别是小汽车数量地迅速增加,城区道路拥堵现象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
1、城区南北向交通存在瓶颈
在南北向交通上,因受北干山山体制约,通行能力受到限制。市心路作为南北向主要道路,承担了大量的车流,使市心南路不堪重负;路因部分路段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不分流,通行能力有限;工人路交通状况较好,但在其南端有铁路道口,至路处存在交通节点,使工人路在连接新、老城区通行上作用不大;通惠路因承担了部分交通道路职能,过境车辆较多,负担也较重。总体看,南北向的道路,特别在老城区段,通行不够顺畅。
2、部分路段、路口拥堵比较严重
老城区很多道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杂行驶,道路岔口众多,导致通行能力低下。特别是沿路的学校、商场、超市、医院等公共场所的出口,成为道路交通的节点。目前城区最为拥堵的路段主要有市心路市心广场段、市心路人民医院段、市心路潘水路段、人民路百尺娄段、路路口、通惠路北山路口等。
3、上下班、上下学成为堵车高峰期
据统计,居民出行具有两个明显的峰值,早高峰时段为7:10——8:10,晚高峰时段为16:30——17:30,分别占全天出行总量的21.59%和13.10%,成为堵车高峰期。而在城区一些学校门口,如劲松小学、人民路小学、体育路小学、洄澜小学、湘师附小,在上学和放学时段,接送车辆集中,拥堵问题更为突出。
4、车辆停放影响道路交通
据统计,06年底我区汽车保有量已突破十一万辆,而城区各类停车泊位只有一万只,停车场严重不足。而部分停车场又因种种原不能充分利用,甚至一些被挪做它用。道路成为了天然停车场,使原本较窄的道路更为狭窄,此现象在商业繁华地段最为突出,最终使静态交通影响了动态交通。
二、产生交通问题的原因分析
城市交通状况,从本质上讲,是交通设施与该交通设施上人、物流量这一对供需矛盾作用的结果。因此,分析存在的交通问题,需从交通设施和人、物流量两方面入手。
1、交通设施的建设跟不上上路汽车数量的增长
近几年,道路建设力度不减,道路长度和面积增加较快,城区各类停车泊位也达到了近一万只;但另一方面,汽车保有量增长却更快,短短几年,已突破十一万辆,而且增长势头依然强劲。道路与停车场的建设成果很快被迅速上升的上路汽车量所抵消,造成道路、停车场在建,而交通拥堵、停车问题却没有得到改善,甚至越来越突出。
2、对外交通分割城市严重,与区内交通相互干扰
区对外交通设施较多,城区地块被分为零散的区域。除了铁路外,线、萧萧联络线分别穿越城区和整个城区北部新区,对整个道路系统造成了较大影响。绕城高速公路有三分之一在区,104国道、03省道、杭金衢高速公路、杭甬高速公路、机场高速铁路也在城区通过,路和通惠路仍承担部分过境交通。大量过境交通穿越市中心区,与城市交通相互干扰,交通秩序混乱,堵车现象频繁。
3、特殊地形带来交通瓶颈
特有的地形和行政区划,使本地公路网存在严重的交通“蜂腰”。就建成区而言,由于受到山体的阻隔,老城区和区之间的路网更是集中在北干山、西山之间几百米的地方,交通瓶颈现象明显。
4、城市功能布局影响了交通
由于城市集聚的历史过程,当前我区城市商业中心和人口密集区基本都处于老城区。很多商业中心本身就沿城市交通主干道布局,商业街区对人流的滞留性和城市干道对人流的疏散性形成了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例如,路商业城段上排布着建材、五金等市场,对路的交通影响很大。主要的发展腹地在北面,老城区的商业功能不能成功转移,也带来了很多交通流量。
5、道路功能性质不分明
路和通惠路作为城区中心地段的道路,仍承担部分过境交通;市心路是联系城区南北的主要干路,既要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保障机动车的行车速度,又要满足市民为方便购物而需横穿道路的基本要求,两种功能性质产生的矛盾难以解决,其后果是严重影响道路和中心商业区功能的正常发挥。
6、交通管理缺乏系统措施
城市“三分建、七分管”,在城市交通上,有效、系统的交通组织、管理非常重要。特别在老城区,在道路扩建难度很大的情况下,进行交通组织、管理尤为重要。目前我区在对各交通节点的交通组织和疏导上缺少系统措施。道路违章现象较多,出租车随意上、下客的问题较严重。在静态交通上,汽车占用城市道路的现象较为突出,而另一方面,部分停车场建而不用,或没有充分利用,形成了资源浪费。这些问题的存在,使道路交通“雪上加霜”。交通管理部门虽然也进行了多次整治,但往往在整治过后依然如故,缺少长效管理措施。
三、交通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
交通是一个系统工程。几乎所有的城市,在机动化高速发展时期,都存在交通拥堵的现象。良好的交通环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城市持续和谐发展。城市交通的发展,要达到“畅通”、“易达”的最终目标,既要缓解交通拥挤和减少出行时间,又要确保人和物能够方便地到达目的地。
交通总体发展目标为:加快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筑一个包括发达的对外交通系统、完善的城市道路系统、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区域性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化的交通管理系统的优质、高效的一体化综合交通系统,以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根据上文对交通体系现状及问题的分析,在交通体系的完善中,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1、要将交通体系建设上升到城市发展规划的高度,坚持交通先行、适度超前的.原则,十分重视建设时序问题,以交通设施建设引导城市土地开发。
2、要有综合的观念、城市的理念、区域的概念,对交通体系进行系统研究,通过编制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交通枢纽规划等来指导交通设施的布局、建设和管理。
3、要注重区域协调。加强同周边地区,特别是、滨江的对接,同时加强“一港四区”的内部连接。
4、要注重对外交通系统与对内交通系统的衔接和有序组织,避免相互干扰。
5、整个行政区划存在“蜂腰”现象,而老城区与新区之间更是受北干山、西山的分割。要根据这一特点,对的交通瓶颈和老城区地块的交通进行专门研究、重点突破。
6、坚持以人为本、建管并举。交通的目的是实现人和物的移动,而不是车辆的移动。因此,在交通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车为本。另一方面,在建设交通设施以满足车辆通行要求的同时,更要注重对交通需求的管理。
四、对策措施
(一)完善城市功能布局
城市交通问题首先是城市功能布局问题。
1、的四大发展平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世纪城、区块,要加快建设速度、发展经济总量、增加就业岗位、完善配套设施,在城市空间布局上,真正做到集约型建设、网络式发展,减轻主城区的人口、交通等压力。
2、增加区块用地的混合性,实现城市经济功能和空间的多样化,使居民在较小范围内,可完成生活、工作、娱乐等活动,减少机动车使用量。
3、针对老城区交通较为拥堵的现象,按照“降低密度、转移功能、改善环境”的总体要求,将一些行政、金融、商贸等功能转移到交通环境较好的城市新区。同时,对老城区建设进行严格控制,减少建筑面积,有效疏解老城区功能,缓解老城区道路交通压力。
(二)加强交通规划研究
对交通体系进行系统研究,编制层次分明、配套齐全的系列交通规划,既要有原则性、框架性的“纲”,同时也要有操作层面的“目”。当前重点要编制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火车站地区规划(南站规划)、城区快速路网规划、山口地区规划、非机动车交通规划,使的交通体系建设科学系统、有章可循。
在编制交通规划的同时,要对交通设施建设时序进行重点、专门研究。交通设施建设时序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规划的实施、建设的效果。要按照规划确定的内容,突出重点、有序实施,尽快建立起结构合理的路网系统、换乘方便的交通枢纽、组织有序的交通体系。
交通调查报告 4
城市交通是城市品味和文明程度的直接反映,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促进我市“三年两个一流”目标和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目标的顺利实现,市委办于近日就我市城市交通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我市城市交通发展状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按照“东联、西进、南拓、北移”的发展思路,加快城市交通建设,使我市城市交通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城市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一)城市道路交通条件明显改善。近几年是我市历城市道路建设项目最多、速度最快的时期。改造了津河路、北园路、宁阳路、宁城路,新建了环城西路、人民路、世纪大道,拆迁建设了山门南路、中溪中路,使城市主干道进一步拓宽,城市道路脉络逐步连通,城市外环道路框架初步拉开,基本形成了“八横四纵”的城市路网体系,同时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防护栏、路灯、绿色隔离带等基础设施也逐步配套,大大改善了城市道路交通条件,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挠我市城市交通的瓶颈问题。20xx年,我市城市道路长度达53.2公里,面积0.872平方公里,较20xx年分别增长8.8%和21% 。
(二)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较快。我市公共交通市场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从自身发展来看,我市公共交通车辆已发展到454台,其中公交车118台,出租车336台。从横向比较来看,与面积大、人口多的临安市相比,我市城市公交车、出租车分别多出70台和120台左右。我市城市公共交通的快速发展为市民出行带来了方便,尤其是公共交通车辆经过数次更新换代,提高了城市品味,已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三)城市交通整治成效显著。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市民出行需求的增加,大量农用运输车、摩托车也进入了客运市场,不仅严重破坏了我市客运市场秩序,带来了诸多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安全隐患,同时也直接影响了我市城市形象。为此,今年市委、市政府对农用运输车、摩托车非法载客营运进行了专项整治,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农用运输车及摩托车非法载客现象基本得到了有效治理,为客运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当前我市城市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市城市交通状况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与“三年两个一流”目标和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一是城市道路网络不完善。环城南路、环城北路建设尚未启动,城市内部路网也未彻底连通,车辆分流难以实施,各类车辆混杂无序。二是尚无大型停车场。机动车辆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公共场所随意停放,使本就不宽的道路变得更为狭窄和拥挤。三是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目前,我市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的投入比例仅为0.85‰,与全国文明城市2-2.5‰的标准相差甚远。除城市中心几条主干道路外,大多数道路的机非隔离仅用交通标线区分,机动车道分行也仅用隔离墩进行分离,安全系数不高。部分交叉路口未设人行横道线、减速标志,少数交叉路口或未设信号灯,或信号灯不完善,或信号周期不科学,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
(二)公共交通市场管理不规范。虽然我市公共交通车辆处于基本饱和状态,但由于公交线路设置不科学、公交班次间隔时间过长、公交站点不足、人流高峰期班次频率不高、夜间营运时间短等原因,造成市民乘车困难。市民平时候车时间长,人流高峰期公交紧俏,夜间公交车踪难觅,无形中降低了市民对公交的热情。另外,公交公司行业管理不够规范,司乘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突出表现在出租车行业上。部分出租车车容车貌不清洁、车内环境脏乱差,少数出租车在营运过程中严重违反交通规则,影响城市文明形象。
(三)城市交通管理人力不足。随着我市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道路交通条件的'逐步改善,城市交通流量也日益加大。目前各类城市机动车辆已发展到25000台,过境外地车辆每天约20xx台次,尤其是宁阳路平均日车流量高达8000台次。然而,我市城市交通管理队伍却相对薄弱。尤其是城关交警二中队,现有交通民警32人,其中具备执法资格的正式民警仅有4人,警力严重不足。尽管该中队近年来不断调整思路,创新管理模式,但由于受警力不足的局限,而未能彻底改变交通管理局面。
(四)全民交通安全意识不强。尽管近年来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有所提高,但与文明城市的要求还有着一定的差距。车辆司乘人员随意停车、违章掉头、强行超车、超载超速行驶、驾乘摩托车不戴头盔等情况普遍存在,骑自行车穿越红灯、与机动车辆争道,行人不走人行道、横跨交通隔离栏等现象也随处可见,这些问题已成为我市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此外,部分市民对交通管理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服从,极少数机关团体及企事单位干部、职工不仅不带头遵守交通规则,而且经常性地出现违章行为,给我市城市交通管理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三、关于我市城市交通建设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当前,我市城市交通建设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但要达到“三年两个一流”和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的要求,仍需做大量细致的工作。
(一)进一步规范公共交通。国内外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基本前提之一。建议市委、市政府确立“城市公交优先”原则,将公共交通发展成为市民最理想的交通工具,同时在全市倡导优先选择公交,礼让公交的良好风尚。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规范公共交通。一是要提高公交营运质量。根据城市居民区的布局和人流聚集情况,优化调整和适当延长公交线路,加大公交线网密度,增加和改造公交停泊站点,缩短公交班次间隔时间,延长公交夜间营运时间,限度地满足市民的乘车需要。二是要提高公交车辆质量。逐步将现有公交车更新为现代、舒适、环保型的“大公交”,时刻保持车容车貌清洁、美观,加大载客容量,提高城市品味。三是要提高公交行业管理质量。公交公司要建立健全行业管理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司乘人员的驾龄等多方面资质严格把关,加强岗前、岗中培训,实行规范化服务。此外,要继续加大对农用运输车、摩托车非法载客的整治力度,为公共交通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城市交通的重要因素。一是要加快城市道路建设。按照“外抓大联网,内抓大配套”的总体思路,尽快启动环城南路、环城北路的规划建设,加快城市内部路网连通的后续建设,并对各类车辆进行科学合理分流,缓减城市交通压力,提升城市形象。二是强化交通配套功能。将建设大型停车场纳入城市发展的长期规划,先期在旧城区增设临时停车泊位,解决日益增长的城市停车需求。将长途汽车站迁至城市外环地带,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同时,注意实现与公共交通的对接。三是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要按照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进一步加大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在对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状况进行全面摸底的基础上,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建设有关规定,及时予以拆改、更新和增设,切实提高道路交通通行能力,确保交通安全。
(三)进一步提高城市交通教育管理水平。实现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通畅、有序,关键在于教育和管理。首先,要加强城市交通管理。交通管理部门要积极探索和改革交通管理方法和勤务模式,加强对重点复杂路段交通的疏导、控制和整治,严格纠正和处罚各类违章行为,尤其要加强交通高峰期重点路口的控制,确保交通安全通畅有序。要实行大型公共建筑交通影响评价制度,防止乱投乱建,破坏城市交通环境。其次,要加强道路交通宣传教育。大力开展交通宣传工作,让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市民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可以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对违反交通规则的人车事进行爆光,开展全民交通安全劝诫教育,增强交通宣传教育的效果。第三,要加强交通管理队伍建设。加大对上争取力度,适当增加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的人员编制,尤其是要增加城关交警二中队的警力,为维护城市交通秩序提供人力保障。
交通调查报告 5
一、基本情况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受交通运输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机动车保有量和机动车驾驶员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道路交通参与者的急剧增长给原本捉襟见肘的交通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和道路交通事故也乘虚而入。据公安部交管局公布:20xx年我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死亡98738人人,伤残469911人,直接经济损失18.8亿元,万车死亡率为7.6,居世界首位,比交通高度发达的美国还高出2%之多。据有关部门统计,20xx年度,我县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544起,死亡136人,伤残881人,直接经济损失163.992万元,与20xx年事故四项指数相比,分别上升了58.68%、下降8.11%、上升27.5%、下降9.7%,占全县所有安全事故四项指数的98%、92%、96%、95%,居各类型安全事故第1位。道路交通事故已经严重危及我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引发了一些社会不安定因素,将直接影响到我县招商引资的软环境建设,甚至有可能制约我县经济的进一步高速持续发展。
二、调查内容与分析
(一)、宁强县道路交通安全概况:
宁强县的道路交通事业已初步建立起一个以一条高速路(宁宿徐高速)、一条国道(G104线)、三条省道(S121线、S251线、S234线)为主干线,各类县乡道路为分支的公路交通网络,具有一定规模的通行条件。据笔者调查统计,截止20xx年,我县拥有高速路里程达80公里,国道里程达70公里,省道里程达130公里,县乡道路32条650公里,乡村道路已达56条890公里,桥梁98座,有效地缓解了县乡道路拥挤的混乱局面,大大提高了通行能力,为我县的经济跨跃式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交通安全运行保障。道路的迅速发展,我县各类机动车保有量也呈大幅度上升趋势。截止20xx年12月底,我县拥有各类机动车89927辆,仅20xx年一年我县各类机动车登记达7500辆;机动车驾驶员也呈高速增长态势,现我县拥有各类机动车驾驶员45000名,20xx年新增驾驶员11000名,以25%的速度增长。 人口的增加,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驾驶员人数的增多,乡村道路里程的延伸,导致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日益严峻,现有的路面有效警力和交通安全管理模式远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形势需要。据笔者调查,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仍存在如下薄弱环节:
1、从道路现状看,我县一、二级国、省道路段较多,立体隔离设施、标志标牌相对齐全;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乡村道路不断延伸,但乡村道路交通标志的严重缺失给乡村道路的交通安全提出严峻考验。
2、我县城区道路多为平直、平行路段,有平交路口35处,其中灯控路口12个,电子监控路口3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路面警力的不足;但因资金投入和警力上的不足,仍有较多路口处于管理失控状态。
3、从警力分布看,我县公安交巡警大队现有干警99名,辅警220名。除去机关办公人员,路面执勤中队警力不到总警力的50%,人均管理公路达35公里,路面警力的严重不足,执勤交巡警整日高负荷运转,致使路面安全管理的效能大打折扣。
4、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单一,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不高。虽然《道路交通安全法》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的措施有明确规定,但交通安全靠交警的思想根深蒂固,致使很多相关职能部门不能或充分发挥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以至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当前影响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
虽然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道路交通流量迅速增长,但是现有的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还不适应迅速发展的人、车、路的需求。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影响我县道路交通安全主要有以下原因:
1、人的因素直接影响我县道路交通安全。
人,包括机动车驾驶人、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等一切交通参与者,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笔者调查分析,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原因是人的因素,20xx年我县共发生此类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道路交通事故820起,死亡95人,伤残550人,直接经济损失110万元,分别占我县交通事故四项指数的53.11%、69.85%、62.43%、67.08%。 首先是机动车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无证驾驶、驾无牌车、驾车吸烟、拨打移动电话以及道路行驶中超员、超载、超速、逆向行驶、酒后驾车、货运机动车载人等严重交通违法现象普遍。占全县驾驶人总数63.1%以上的二、三轮摩托车驾驶员,每年除了年度审验或车辆检验能见到一面外,其它时间很难见到他们,长时间的不学法,致使其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认识不足,在道路行驶中主观随意性大,违法行为突出,上路随意调头、拐弯,不带驾驶证、行驶证,驾驶证、车辆多年不审、不检,特别是部分三轮载货摩托车,受利益驱使用于拉客,此类现象我县睢桃路上最为多见,虽经多次取缔,仍屡禁不止。
其次是机动车责任人(车主、单位负责人)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没有尽到应有的安全管理和车辆维修保养义务。据调查,多数车主交通安全法制淡薄,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为儿戏,甚至指使教唆驾驶员多拉快跑,对路面执勤交巡警的安全检查视而不见。另外,还有部分车主(负责人)受利益和金钱的驱使,为提高车辆的营运效率,与驾驶人定口头协议,多拉多挣,多劳多得,致使车辆早出晚归,人歇车不歇,“小车不倒只管推”,车况极差,病车上路是家常便饭,试想这样的车辆上路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能有什么保障?
再次是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法严重。因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多未参加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和培训,在日常的道路交通活动中,违反交通标志标线的行为异常突出。行人闯红灯、在机动车道内行走、驾驶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行驶或随意穿插行驶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之间,行驶路线不定,导致路面交通险象环生,另外,非机动车载人、载物等违法行为也时有发生,对我县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2、影响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二大因素,车的因素。车是指机动车、非机动车。我县近年来各类机动车保有量呈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如前所述),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不难看到,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中,有较大比例的脱检车、报废车正与我们擦身而过。例如农用运输车,可谓农民致富的“多用途车”,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这部分车深受农民喜爱,既可农作,又可搞运输,还时常充当“客运”、“货运”两大功效的运输工具。但因为保险费、车购税等问题影响,农用车注册登记率不足60%,年检率不足50%,安全设施普遍不全,安全性能普遍不高,农用车问题已成为各级公安交管部门关注的焦点、治理的重点。
3、道路条件和道路环境是制约我县经济发展和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第三大因素。人多、车多、路少,高峰拥挤已成不争的事实。近几年我县的道路状况虽大有改观,但局部路段在交通高峰时段仍不能适应交通需求,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例如我县城区的元府路、八一东路、人民东街等路段。城区人、车混行,多车一道的'状况尤为突出,县乡道路里程的不断增加而安全标志的严重缺失依然严重,交通安全设施不能满足当前道路交通安全的要求,这些都是影响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环境和发展,导致我县道路交通事故高发的重要因素。
三、调查建议
从笔者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当前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人多、车多、路况复杂而路面警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要想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切实提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车辆的安全行车性能,完善道路的基础设施,笔者认为必须想方设法走出一条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之路。
走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之路,就要求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及相关政府部门要认真依法履行职责,及时研究、探索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长效机制,为保障社会和谐稳定,道路安全畅通,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在此,笔者就推进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工作提
出几点初步建议:
1、完善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机制。要设立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对本行政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实行统筹协调,同时,制定交通安全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分析交通安全形势,协调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汽车产业、交通运输、道路交通基础建设等工作。
2、建立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管理机制。一是建立行政首长负责制;二是建立部门协作联动机制;三是建立群防群管工作机制。只有责任明确,机制科学,才能做到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3、建立科学的交通安全宣传模式。《道路交通安全法》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的措施有明确规定,要实现由交警一家唱独角戏向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宣传教育的转变,使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实处。
4、建立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监督机制。要把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保障交通安全的情况纳入目标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干部政绩考核范围,对于交通安全措施不得力,安全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道路交通事故多发,事故隐患突出的的单位,要实行“一票否决”,追究有关责任人员行政和法律责任。
5、建立交通管理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自律自治。为强化对驾驶员的自我安全教育管理,应成立了机动车驾驶员协会,主要由机务、安全部门负责人组成,承担驾驶员的日常安全学习教育,协助交警部门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行车竞赛活动。
四、结论
通过对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现状的调查,我们不难看到我县的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道路交通事故依然是影响并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社会因素。为缓解我县的交通压力,提高全县人民的交通安全意识,确保全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创造安定和谐的经济发展环境,就必须改善我县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交通安全的社会化管理战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县的道路交通环境,才能维护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保证我县经济进一步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交通调查报告 6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中机动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的人更加趋近于使用机动车作为代步工具。在各个城市的道路上,到处都有机动车的身影,它们驰骋的姿态为我国城市化增光添彩。人们在享受舒适出游的同时,潜移默化之中也加剧了城市的交通运输压力。每天早晨七点至八点,以及傍晚四点三十分至六点这两个时段,无论是在城市中的哪一个路口,都难免会有或大或小的堵车现象,即使有交警在道路中央指挥,庞大的车流量还是使道路造成了瘫痪,甚至经常引发一些或大或小的交通事故。在郑州,类似的事件经常发生。在这飞速发展的时代里,我们应该更加了解和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交通环境。
一.郑州市目前的交通状况概述
近年来,随着郑州市社会经济建设的强劲发展,机动车辆增长呈现迅猛之势,尽管政府投入巨资新修和拓宽改造了大量道路,但是,目前在市区局部区域和部分道路仍出现交通拥堵现象,“行车难”问题严重。目前,郑州市共有658个路口,其中信号控制路口400处,智能信号控制路口130个,监控路口路段为62处。市区双向6车道以上道路34条,双向4车道道路38条。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市区多为双向两车道的道路,承载流量能力较弱。三环以内,贯通道路可以概括为5横3纵,东西横向贯通道路5条,其中全程贯通的道路2条:农业路和航海路,间接贯通的道路3条:金水路、中原路、陇海路;南北纵向贯通道路3条,没有一条全程贯通,间接贯通的道路3条:花园路—紫荆山路、嵩山路、桐柏路。截止 XXXX 年底,全市共有公交车线路为257条。20XX年新开公交线路26条,更新、增加公交车辆1 100辆,年末实有公交车5548辆,比上年增长5.3%;城市公交客运量达9.8亿人次,增长7.5%。笔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郑州市频繁出现交通拥堵现象的路段有:金水路全线,西环(长江路至中原路),紫荆山路(金水路至商城路),文化路(文劳路至国基路),南三环(中州大道至大学路),花园路(三全路至北环),中州大道(农业路至国基路)。频繁出现交通拥堵现象的路口有:西三环与中原路交叉口,中州大道与黄河路交叉口,河医立交,南阳路与农业路交叉口,东风路与信息学院路交叉口,经三路与纬五路交叉口,南阳路与农业路交叉口,京广路与端午路交叉口。
二.郑州市交通现状调研与分析
通过对第一部分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郑州市区整个交通状况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为整个调研分析打下了初步的理论基础。为了更加了解郑州市的交通现状,对郑州的交通现状进行初步的了解分析,我们河南工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11位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对于郑州市区四环以内的交通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
(一)调查对象、抽样方法、调查方法与调查内容
1.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研究的对象为郑州市辖区四环内所选定的各社会群体,共需要175个调查对象。这次调查主要是有针对地调查郑州市各大区域的主要道路及车流量较大的路口,调查地点主要包括郑州市高新区;郑州市碧沙岗公园附近区域;以及郑州火车站附近区域,调查对象180人。
郑州市高新区所选地区为:高新区管委会,瑞达路与科学大道交叉路口附近区域,北里广场。
郑州市碧沙岗所选地区为:碧沙岗公园,建设路与嵩山路交叉口附近区域,嵩山路与中原路交叉口附近区域。
郑州市火车站所选地区为:火车站广场,福寿街。
2.抽样方法
本次课程调查在选定区域实际发放问卷180份,实际收回问卷174份,总回收率达到96.7%。其中,有效问卷173份,有1份无效问卷。接下来我们将对这173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总结。
3.调查方法
此次课题研究的方法是问卷调查研究分析法。课题组于20xx年10月制作出《郑州市区道路交通状况调查问卷》,随后通过我们小组成员到各指定区域发放填写和收回问卷。其中对于部分不识字的调查对向,我们采取一次解读问卷题目,
让调查者选择,我们代为填写。
我们调查成员分别到郑州市高新区管委会,北里广场,河南工业大学,碧沙岗公园附近,火车站附近区域现场发放问卷。
我们调查人员到各个区调查访问,请调查对向匿名填写并及时收回。问卷统一汇总后,通过划“正”字的方式记下该调查回答情况,然后输入Excel表格,通过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课题小组对最终研究分析出的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综合分析。
4.调查内容:
此次调查的课题内容为,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指标资料,研究郑州市区道路交通状况的现状,归纳总结出其基本特征,找出造成郑州市区交通拥堵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科学的改善建议。
(二)问卷分析结果
本次调研涉及的问卷试题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题至第五题,主要是调查对象个人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第六题至第二十二题,主要是调查郑州市民对郑州市区交通状况的印象。在本章节接下来的分析中,我将对第二部分中“调查对象接触交通媒体信息的情况”进行重点分析。
1.调查对象的基本样本情况
根据调研数据可知,本次调研对象的男女性别比例为100:73,该比例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出郑州市常住居民的性别比例。调查对象的年龄大多位于18--29岁之间,占到总人数的45.7%。
2.调查对象接触交通媒体信息的情况分析:
问卷将对问题20—问题21进行分析。
问题20:您是以何种方式获取及时的交通路况的?(可多选)
由表1和图1统计数据显示可知:在173份问卷就有87份问卷,即占总数50.29%的调查者选择了通过交通广播获取交通状况的信息。此外,在173份问卷中有82份问卷,即占总数的47.40%选择网络信息获取交通状况。在接触交通媒介中,选择其它的调查者,仅仅占到1.73%。选择短信咨询朋友的调查者仅为12.72%。同时,电话、微信、电视等媒体,依然在发挥着其传播的作用。
问题21:现有交通媒体对交通路况的帮助作用有哪些?:
从表2和图2中发现,郑州市民觉得交通媒体对交通路况的帮助作用的方式 多种多样,这些方式相对平均。其中,及时公布路况占30%,反映交通运行情况占27%,减少出新堵塞占22%,间接疏通占20%。此外,仅有1%的调查者选择其他,说明郑州市民基本认同前面的四种交通媒体对交通路况的帮助作用的方式。
结语:
本课题组通过发放问卷,整理问卷,根据汇总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等一系列的调查研究过程,对目前郑州市区道路交通状况作出了初步描绘。经过提炼总结出了郑州市区道路交通现状,并总结出在问卷分析中郑州市民接触交通媒体信息情况的几个特点。
通过这一系列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郑州市的交通存在许多现实的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科学的手段来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例如说采用多种多样的媒介方式来向市民提供最新的道路交通状况,这样可以方便市民出行。从而也对郑州市交通的便利运行起到积极的作用。
交通调查报告 7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的学校是有九个年级大学校,门口有一条自南向北的马路,学校旁边是许多大型的工厂。这一条路不仅有1000多名师生出入,还有各种上班族和货运人员。虽然学校两旁有车位可以停车,但每到上学和放学的时间,校门口就会水泄不通。
二、调查方法
(1)一个小组的几个人轮流在校门口观察和记录
(2)收集其他各个学校交通情况和解决办法
(3)询问路边的交警叔叔来往的大都是什么车
(4)制作一些关于交通拥堵的'调查问卷,访问家长和交警们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一)
1、观察 堵车时间 堵车时间约为早上7:10~7:20,下午4:15~4:25
2、访问 其他学校情况 安排了停车场给汽车停放
3、调查 学生上学方法 多为公交车、自行车、步行、家长接送
(二)
1、一、二年级 3:30放学 两个年级放学时间早,不会完成拥挤
2、三、四、五、六年级 4:15放学 四个年级一起放学才会发生堵塞,因此4:15~4:25是高峰期
3、七、八、九年级 5:00放学 小学生都走了,高年级也不会拥堵
四、结论
(1)提议在学校旁边做一个停车场,好让汽车停放
(2)建议在高峰期时,接送孩子禁止将车辆停放在离校园100米内
(3)建议学校与有关部门禁止让大货车在校园旁驶过
(4)在校园内多张贴一些关于安全的海报,让同学们知道安全是最重要的
(5)鼓励师生步行、坐公交车到学校,减少私家车接送孩子
交通调查报告 8
一.调查背景:
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在节假日出去旅游,并且,寒暑期出行回家也是大学生所面临的共同的话题。并且因此,我们想就大学生选择何种出行交通工具进行调查,进一步了解我校大学生出行状况。
二.调查准备过程:
首先,我在网上查阅了一些有关调查问卷及报告的信息,通过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参考范例初步设计出了调查表,通过自己反复查看并参考别人意见,反复修改最终做出用于调查的问卷。接下来寻找了调查对象,根据实际情况最后确定了调查人群及较为可行的实施方案,对具体的调查实施作出计划。自此,调查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
三.调查报告说明:
1.调查时间:
2.调查对象:重庆能源职业学院
3.调查目的:通过本次调查,了解我校大学生出行交通工具选择的情况。
4.调查方法:
A问卷调查,共100份。
B.指定对象问询
5.调查结果预测:本次调查题目贴近生活,由于某些因素限制,实施调查范围过小,能够调查的人群也十分有限,以及调查方法不够准确全面,结果必然不够准确。况且,在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当地大学生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情况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该调查结果可能具有片面性,但调查能代表我们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学生关于出行交通工具选择的情况,还是具有一定的意义。
四.数据统计和分析:
1)调查表(共100份)
调查表格式如下:
1.您的性别是
□男 □女
2.您的年级是
□大一□大二 □大三 □大四
3.您是所在院校本地(省市)学生吗
□是 □不是
4.您觉得我们校园周边交通环境如何
□差 □一般 □好 □很好
5.您平均每月的生活费
□低于500 □500~800 □800~1200□1200以上
6.您每月用于出行的费用为
□低于100 □100~200 □200~300 □300以上
7.您一次出行的交通话费一般是
□3元以下 □3~5元 □5~7元 □7~9元□9元以上
8.您每月的出行频率为
□1~3次 □4~6次 □7~9次 □9次以上
9.您主要的出行方式为
□公交车 □火车 □自行车 □出租车 □其他
10.您为什么选择上述的出行方式
□方便快捷 □安全 □价格便宜 □舒适 □环境好
11.在大学阶段,你城市出行的主要目的为(多选)
□学习 □购物/娱乐 □返家 □会友 □实习/兼职 □公共事务 □其他
12.您觉得交通工具对个人形象的重要性
□很重要 □比较重要 □一般 □不重要
13.您最喜欢哪种交通工具
□火车 □公交车 □出租车 □自行车 □其他
14.您认为哪种出行方式最划算
□火车 □公交车 □出租车 □自行车 □其他
15.燃油价格上调对您有什么影响
□减少出行频率 □更换交通工具 □没有影响
16.您每次出行花费的时间为
□1小时以内 □1~2小时 □2~3小时 □3小时以上
17.您的出行距离为
□2公里以内 □2~5公里 □5~10公里 □10~15公里 □15公里以上
18.您可以接受的候车时间为
□小于10分钟 □10~15分钟 □15~20分钟 □20分钟以上
19.您一般和什么人一起外出
□独自一人 □男/女朋友 □室友 □其他
20.您认为阻碍出行的最大问题是
□资金不足 □闲暇时间不足 □个人不喜欢出行 □没有合适的外出伙伴 □其他
2)调查结果分析:
1.出行方式选择:77%的同学热衷于公交车回家,14%的人认为公交车是最方便快捷的选择。
2.节假日是否该外出:调查的大多数能源学生(82%)认为节假日应该选择较近的地方娱乐,综合时间和费用的原因。问询特定同学,了解到大家短途出行一般选择重庆主城景点,这都是综合了时间消费众多因素后选择的结果。
3.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
学生党,在出行需求日益增大的.今天,出行方式选择主要受一下几方面影响:
①出行费用。因为大学生没有收入来源,因此出行考虑最多的依然是价格因素。出租车出行毕竟价格高,尤其是重庆出租车难搭,经济因素限制了个别同学选择;此外,高铁提速提价,部分同学也不太热衷;相反,大家觉得最经济适用的便是火车。另外,询问法综合得知,省内出行,一般大家热衷于汽车出行,即大客。
②出行时间。一般而言,为避开出行高峰,部分同学会选择提前出行
③出行距离。有些同学出行距离较远,就会比较倾向高铁等较为便携的出行工具,距离相对较短的,则会选择火车或汽车等,并根据费用进一步进行考虑。
④出行人数。同行人数也是考虑外出乘坐哪种交通工具的一大因素。同行人数多的时候,调查发现大家比较倾向于坐火车,低价,即使时间长,也可以娱乐;同行人数少的时候,外出交通工具的选择范围会更加广泛,有极强的可活动性。
⑤出行地点。调查表结果显示,外出目的地也对于所乘交通工具的选择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外部经济因素在我们外出交通工具的选择上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⑥出行对象。调查发现,多数人愿和室友或男女朋友出行,很少个人出行
4.等车时间:随着日益增加的交通压力,很多人都不愿意20分钟以上的候车,等太久便会更改出行方案及减少出行频率。
五.调查总结
正如调查预测说的一样,本次调查题目贴近生活,由于某些因素限制,实施调查范围过小,能够调查的人群也十分有限,以及调查方法不够准确全面,结果必然不够准确。况且,在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当地大学生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情况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该调查结果可能具有片面性,但调查能代表我们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学生关于出行交通工具选择的情况,还是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于大学生出行这一普遍性问题,通过调查,我们的观点是:在校大学生应该充分节俭,适当外出,选择价格便宜对自己合适的交通工具;同时,我们可以很坚定地说,未来大学生外出将会越来越成为普遍性的现象。
交通调查报告 9
公共交通是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市民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城市的公交服务质量,更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市政府对我市公交发展十分重视,20xx年3月提出了争创“全国先进,中西部一流,群众满意”的城市公交发展目标。为推进我市公交优先发展,市政协成立了调研课题组,对影响公交发展的各方面因素进行了深入调查,以期对发展公交,缓解市民出行难提供一些帮助。
一、公交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xx年底,中心城区共有公交企业10家,其中市公交集团为国有企业,其余9家为民营企业。10家企业共拥有各种型号公交车4450辆,经营线路175条。市公交集团拥有车辆3706台,经营线路138条(不含中心城区周边参、控股企业)。民营企业拥有公交车辆744台,经营线路37条。按载客量,市公交集团占据市场份额的88%左右,主要负担中心城区公交客运。民营企业占据市场份额的12%左右,主要承担二圈层与中心城区之间的公交换乘驳接。中心城区全部公交车辆折合5821标台,万人拥有车辆量17.67标台,城区公交出行分担率23.22%。
近年来,为建设“全国先进、中西部一流、群众满意”的城市公交,解决市民“出行难”问题,市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国有主导的城市公交,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主要做法有:
1、增加车辆和调整线路,提高公交运力
20xx年底,中心城区公交营运车辆5220标台(市公交集团4436标台),公交线路174条。到20xx年底,中心城区公交营运车辆增加到5821标台(市公交集团4963标台),公交线路增加到175条(较上年新开行12条,调整优化取消11条)。增加车辆和调整线路,提高了公交运力,日载客量由20xx年的244.7万人次增加到20xx年的291.6万人次,上升19%。
2、推行ic卡票制改革,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
市公交集团公司推出ic卡并相继采取一系列优惠措施后,ic卡发行量快速增长。20xx年底为93万张,20xx年底增至143万张,20xx年7月达到202万张。ic卡票制改革吸引了大量群众乘坐公交车,公交出行分担率有较大提高。
3、试行公交专用道,提高公交运行效率
交管部门在一环路、蜀都大道划定了两条公交专用道,并于20xx年5月1日起投入运行。据初步测定,车速由原来的12公里/小时提高到15~20公里/小时,部分路段可达30公里/小时,公交车运行时间节约20%以上,快捷性得到初步体现。
上述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民出行难局面,车速过慢、乘车拥挤、舒适度低等突出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20xx年底,中心城区市民公交出行分担率由20xx年的14.7%提高到23.22%。
(二)主要问题
在国内同类大城市中,市的公交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主要表现为站点远、乘车难、换乘难,从而导致公交车速度慢,准点率低。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时期,公交车候车时间过长,车内拥挤不堪,上下车秩序混乱,群众反应强烈。公交服务水平不高导致市民大量选择私家车、自行车、电瓶车、出租车等方式出行,大大增加了本来就不堪重负的道路负荷;而道路负荷大、拥堵又导致公交车的运营速度更慢,促使更多的人选择乘坐公交车以外的方式出行,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公共交通发展落后已经成为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
经过深入分析,我们认为制约公交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线网、场站、路权、行业监管、内部管理及相关配套政策。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引发一系列问题,制约了公共交通的发展,使得市民出行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缓解。
1、线网
现有的城市公交线网设置不够科学,层次不分明,分工不明确。这是影响公交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主要表现为:线路重叠过多,线路走向设置不合理,对市民出行考虑不周。许多居民小区没有公交车经停,居民公交出行困难,被迫选择其他出行方式。近年来有关部门虽然已在着手进行线网优化,但尚未达到科学规划、合理设置的标准。
2、场站
公交场站建设滞后,是影响公交发展的瓶颈。长期以来,城市建设中对公交场站的规划和建设严重不足。新开发区域的公交场站建设常被忽视,旧城区原有的公交场站也被大量挤占挪作他用。一环路以内现在已经没有一个公交场站。市公交集团近年来车辆增加很快,但场站建设滞后,目前使用场站仅50个,计835余亩,按国家建设部有关标准计算缺口近50%。场站缺乏直接影响高峰班次的投放,当前在运力比较充足的情况下,也无法加大高峰期车辆的投放。
场站不足还严重影响到公交线网的优化。市内缺乏中转站首末站造成线路过长,加大了优化线路的难度。一个需要引起充分注意的是例子是,正在建设中的天府广场地铁中心枢纽,就没有规划和建设公交场站。
3、路权
城市的公共资源之中,道路资源最为紧缺。长期以来,在道路资源的分配上,公交路权优先的原则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20xx年5月之前,一直没有设置公交专用道,仅在几条最重要的干道上设置了公交优先道。由于相关管理未能合理配套,这些公交优先道经常受到大量社会车辆的违法侵占,严重影响了公交车的运营速度。运营速度的降低使公交车发班频率和准点率降低,造成等候时间过长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公交出行分担率的提升。
路权涉及到的最大困难是市区路网存在大量的瓶颈路段、双向6车道的路网不完善,需要进行新一轮的市区道路改扩建工程。
4、政策
城市公交作为带有一定公益性的社会服务,政府应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对参与经营的企业,应不分国有和民营,都给予“国民待遇”。比如,市公交集团推出ic卡优惠票价和对特殊人群的免费优惠后,民营公交线路因为不能得到政府的相关补贴而未能实行同样的优惠票价,不能刷卡,从而形成“一个城市两种票价”的现象,参与公交服务的民营企业和乘坐民营公交的市民对此有较大的反映。
在7月10日报送给市政府的《关于我市民营公交企业运营情况的调研意见》
(成政协办函〔xx〕35号)中,对政策问题已经提出了明确建议,市级相关部门现正着手研究制定方案,本调研报告中就不再作论述。
二、意见和建议
(一)坚定信心,确定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要促进城市交通的良性发展,首先要解决城市交通的发展模式。目前,我市平均每天新增500余辆机动车上路,主城区的电瓶车已达120万辆,道路资源难以承载社会车辆增加的压力。因此,要坚定不移地选择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发展模式,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多元化城市交通系统,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城市交通结构应以公共交通为主体,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快线公交为主体、支线公交为支撑、出租汽车为补充”,合理匹配、高效快捷并与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交通系统。同时,对小汽车采取不限制购买,但限制使用的办法,出台一些调控政策,在不同的区域特别是中心城区控制小汽车使用。
对电动自行车的限制措施也应该继续加强。
同时,为适应公交优先发展的需要,建议修改《市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对我市公交发展的指导原则、政策支持、管理体制、资源配置、服务规范、监管执法等,按照新的形势和要求予以相应调整。
(二)加快线网优化建设,根据线网需求合理配置车辆要加快实施公交线网优化,逐步形成公交快线网和干线网,并在此基础上搭建公交支线网,形成主干线路、干线线路、支线线路相互配合,层次分明,换乘高效、便利,具备较强出行吸引力的中心城区公交线网。线网优化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尽量减少公交线路重复;降低非直线系数;中心城区公交线路换乘系数原则上不超过1.4,主干线路、干线线路、支线线路各层次间建立方便、快捷的换乘场(站);凡是具备条件的中、小街道,原则上都应该开行支线公交;新增或延伸线路,向新建的大型住宅区、商业中心区、高等院校、工业园区等延伸,扩大公交线路覆盖率。市公交集团现已在市区53个片区中开通8条支线公交,应加快进度,争取在2年内基本完成。
同时,为适应线网优化的需求,建议增购高性能大容量公交车和小型公交车,使车辆结构尽快形成合理的比例,在适应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建设和干线、支线公交对车辆不同需求的同时,提高公交舒适度,以吸引更多的人乘坐公交车。
(三)综合开发利用,加快公交场站建设公交场站是线网优化的重要基础,要加大公交场站的规划力度和规划执行力度。在土地资源紧缺的主城区,旧城改造要规划地下公交场站,要求开发商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以有效地解决首末站严重短缺的问题。公交场站的深度开发要给予政策上的倾斜,鼓励公交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公交场站建设。对于新开发区域,公交场站的配建必须纳入新建小区的强制性条件。只要达到一定规模的新建小区,必须配建相应规模的公交场站。场站建设要实行综合配套建设,要对整个区域综合开发和立体开发,进行统一管理。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议相关部门选择一个场站建设作为试点,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样板和经验。
正在修建地铁,轻轨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地铁、轻轨和公交汽车的效率,要系统规划三者之间的换乘驳接枢纽,有机衔接,以充分发挥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综合效益。
(四)推广公交专用道,建设快速公交系统公交运营速度是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的核心问题。要下决心在具备条件的交通干线上实行公交专用道,建设快速公交系统,使公交出行较私人交通出行更具优势,从而吸引更多的人选择公交出行,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
快速公交系统建设应该遵从“专用、快速、大容量和线网整合”四条原则。
加快配置先进科技设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调度管理公交系统,也是建设快速公交系统中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实行公交专用道的道路条件是双向6车道。目前这样的道路并不是太多。一些干线如新华大道、红星路部分只有4车道。建议加大这些路段工程的改造力度,尽快在这些干道设置公交专用道。同时,为实现路权向公交倾斜的宏观目标,建议市交委、交管局参与城市建设的规划和城市道路的技术规划设计。
(五)加强对公交企业的监管,鼓励民营公交企业整合
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市政府提出的争创“全国先进,中西部一流,群众满意”的城市公交发展目标,制定行业服务标准,对公交企业经营线路进行动态管理、考核、授权经营;要提高公交企业进入门槛,严格禁止挂靠经营和收取保证金等办法的承包经营。
加强监管,提升公交企业服务水平。建议今年内重点研究解决市民反映突出的运营时间问题。目前公交除少数干线外,绝大部分线路均在晚上7至8点收车,这样的时间表同二三十年前基本没有区别,与现在的城市规模和市民生活方式不相适应,与市打造最佳人居环境的奋斗目标不相符合。应根据市民需要,对线路的收发车时间做出相应调整。
整合规范民营公交企业。现有民营公交企业9家,利益分散,经营矛盾大,不利于公交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行业监管,同时也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一定的损害。有关部门应以优质服务和安全生产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进行调控,支持鼓励民营公交进行整合,引导其进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以减少经营矛盾,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公共交通服务。
这几年城市的发展很快,这就出现了怎样上学的问题。最远的上学路程将近5公里,我家离学校不远也不近,也有2.5公里。上学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同学们的学习和切身利益,必须妥善地解决问题,近来我带着这一问题亲自调查,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交通调查报告 10
现今社会,交通问题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因而,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我对大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情况做出调查,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 大学生交通安全的概念与现状
交通安全是指不发生交通事故或少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观条件,即指交通参与者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进步警惕,不因麻痹大意而发生交通事故。大学生交通安全是指大学生行走、乘坐交通工具时的人身安全。只要有行人、车辆、道路这三个交通安全要素存在,就有交通安全题目,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意外,就会造成严重后果,断送美好的前程,甚至生命。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交通意识淡薄,结果不容乐观。96.7%的人有过闯红灯的经历,固然大家都以为闯红灯存在危险性,但实际上能过做到一直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少之又少。30%的.受调查者以为我们应当自觉遵守交通规则,23.3%的人以为闯红灯不以为然,46.7%的人是跟随大家闯红灯。66.7%的人是由于有急事闯的红灯。这些数字是值得我们警醒的,我们更应进步交通安全的意识。
二、 大学生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现形式
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思想麻痹和安全意识淡薄,很多大学生刚刚离开父母和家庭,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头脑里交通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所以,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 行走时发生交通事故。大学生余暇空闲时购物、观光、访友要到市区活动,这些地方车流量大,行人多,各种交通标志眼花缭乱,与校园相比交通状况更加复杂,若缺乏通行经验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很高。难怪上海一所著名大学的校长说:“在各个大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少数学生书读得越多,越不会走路,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越淡薄,不仅在校园里乱骑车、乱停车,在马路上违反交通规则也时有发生。”
(2) 乘坐交通工具时发生交通事故。大学生离校、返校,
外出旅游、社会实践,寻找工作等都要乘坐各种长途或短途的交通工具。全国各地高校大学生因乘坐交通工具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时甚至造成群体性伤亡,教训十分惨重。
三、交通事故的预防
1、进步交通安全意识
大学生发生交通事故最主要的原因是思想麻痹、安全意识淡薄。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遵守交通法规是最最少的要求。若没有交通安全意识很轻易带来生命之忧。
目前,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还处于宣传教育阶段,远未达到有计划、有目标、规范化教育的层次,但安全教育决不是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交通安全教育是维护大学生安全的一项基础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人才保障的根本教育,它始终是贯串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发生学生交通安全事故,不仅仅是个别学生受到伤害的题目,还会牵动学生家长,波及其他学生的情绪,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还会影响到局部地区的社会稳定。因此,我们要把做好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进步到能否营造优良育人环境;能否维护校园和社会的稳定;能否实现高校的教育培养目标这一高度来熟悉,时刻把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学校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教育力度,实现全员、全面、全过程教育。交通安全教育要始终贯串于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中,做到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使学生安全地度过大学生活时期。
2、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除进步交通安全意识、把握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外,还必须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才能保证安全。以下两点是大家必须把握并要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的。
在道路上行走,应走人行道,无人行道时靠右边行走。走路时要集中精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与机动车抢道,不忽然横穿马路、翻越护拦,过街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不进进标有“禁止行人通行”、“危险”等标志的地方。
交通调查报告 11
世纪之交,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主要载体的城市,如何面向新世纪,更好地成为带动所在区域走向现代化的火车头,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的决策者们和普通居民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虽然城市不同,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任务和追求的目标亦不相同,但对于城市交通人们却不得不给予足够的重视。
据专家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以小汽车为背景的城市交通问题将有一个大发展,并成为城市问题的第一号难题。
一、调查者基本情况
年级结构:男性占78%,女性占22% 。
性别结构:男性占64%,女性占36% 。
二、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的问题涉及大学生目前对城市交通问题的见解,城市交通问题是一直困扰国家的一道难题,和解决当前我国城市交通主要问题。最后,讨论结果、调查数据提出合理的建议。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交通流量增长迅速,道路设施建设带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我国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刺激了城市交通的大发展。从20xx年到20xx年,机动车的年增长率达12%—14%,个别城市甚至达到30%。据估计,北京市机动车增长率为15%,小汽车增长率达到42%。大连市民用机动车近15年增长9倍。上海市中心区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左右。
与此同时,各大城市虽加大了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基础设施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道路建设仍然滞后于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20xx年全国城市道路总长2.95万公里,20xx年达到13.03万公里,万人拥有的道路长度由3.3公里上升7.0公里,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7.3平方米,到20xx年又上升到7.5平方米。但北京、上海分别仅为5.6、4.5平方米。尽管如此,与国外城市相比,反映道路拥有水平的人均长度和面积指标仍然偏低。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同类城市的20平方米,也低于中等发达国家的10平方米水平。特大城市道路年增长率为2—9%,而机动车增长率普遍在15%以上。
(二)公共交通发展缓慢,个体交通增长过猛。由于道路拥挤,常规公共交通运营速度下降,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承担的客运比例也不断下降。这使部分公交乘客转向其他交通方式,导致大部分城市的出行以自行车为主,交通结构个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一方面各种车辆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公共交通增长却相对慢得多。20xx年到20xx年全国机动车数由186万辆增加到2490万辆,15年增加了12.44倍,差不多同期北京市的机动车也增加了10.5倍,其中私人汽车从无到有,从1987年的3490辆增加到20xx年的60000辆,8年增加16倍,年平均增长率42.5%。而同期公共汽车仅由2.58万辆增加到10.85万辆,增加3.2倍。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公交出行的比例只占出行总量的17.2%和10.11%。因公交出行比例相对减少,个体交通工具出行量大增,造成道路利用率进一步降低,城市交通拥阻加剧,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至20xx年底,我国大城市自行车出行比例大体保持在50%左右。有些特大城市已超过60%。我国拥有4亿辆自行车,其中1.8亿集中在城市,年增长率继续保持在10%左右;摩托车同样在发展,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地区和部分内地城市增长迅速,有的达到50%——100%的年增长率。
四、采取建议与意见
(一)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一个交通一体化管理机构。城市交通问题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协调性大,国外许多大城市都相继成立了市一级的类似“交通委员会”的权威性机构,统管全市、建设、运营和管理,以便能够把握城市全局,进行综合决策和目标控制。但中国城市交通的体制和机构设置从中央到地方却缺乏综合协调的机制,而是设置若干平行单位分管城市交通的不同方面:建设部门管理城市交通的规划和建设,公安部门负责对道路上的交通流进行管理,真正的交通部门却只管城外交通,而对城市交通基本不管。这样不仅会造成内容重叠,任务重复,工作效率低下;也易形成都不管的“空白区”(如城郊结合部的交通),无形中加重了交通矛盾。其实,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一体化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为了打破行政界限的束缚,使国家和城市在交通方面的规划、建设、管理和交通政策一样体化,设置更高一级的交通一体化管理机构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切实制定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是对城市交通系统发展建设的长远性和全局性的谋划。“战略的交通规划要检验各种土地使用方案的交通含义,并推荐最好的模式和发展阶段”。它要求站在战略的高度,以系统工程的观点,在比较广阔的地域空间上和长久的时间内(一般至少在20年以上,甚至可考虑40—50年),在城市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空间布局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作出总体部署。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关注的是整个城市交通网络的布局、密度、建设水平、交通结构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交通政策、投资方向等,可以说,在规划中哪怕是绝小的一点失误,都将会给日后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带来巨大的损失。按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速度,城市交通将成为新世纪初中国城市面临的最大问题,如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城市进行一个行之有效的规划,那么,我们在新世纪初将面临更为严重的困难。
由于战略规划着眼于未来,而未来既是可知的,又是多变的,而且有些因素难以直接预见,长期预测要非常准确很困难。因此,在进行城市交通发展总体战略规划时,无论对其总需求的预测,还是用地的规划和设施的布置都必须留有一定的余地,保留足够的弹性,而且在规划实施中要及时研究、反思和发现出现的新问题,通过滚动的规划体制来尽量避免规划的失误。
五、总结
近年来,国内对交通需求管理日益重视,需求管理的技术也开始进入应用,但我们应多作这方面的研究,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缓和城市中心的交通紧张状况
写到这里,也该差不多结束了。经过这次调查,只觉得我们经历了许多,同时又成长了许多,学到了很多以前所没有的东西。同时希望我们的一番心血没有白费,那些微不足道的建议和意见可以对同学们有些许帮助。最后,再次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与合作。
交通调查报告 12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康庄工程”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中部和沿海地区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各自然村、户之间也基本联点成线,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出行,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农村机动车及驾驶人数量急剧增加,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淡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等设施匮乏,造成了农村道路交通秩序比较混乱,交通事故频发。为了切实掌握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作者选择了我国东部沿海一个县的城郊结合村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交通安全隐患普遍存在,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现将调查情况做如下分析研究,旨在引起各级领导及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以尽快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实现和谐交通。
一、调查的基本形式和内容
(一)调查的基本形式
1.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选择了我国东部沿海一个县的城郊结合村,对象为居住在该村的常驻和外来人员,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问卷98份,有效回收率98%。
2.家访调查。调查组对50个村民户进行了家访,其中常驻人口家庭40个,外来人口家庭10个。调查中采取提问和反问的方式,对有关交通安全情况进行了了解。
3.实地调查。对村内近50公里的道路进行了实地观测,对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和道路条件进行了统计分析。
(二)调查的基本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涉及村民拥有机动车与驾驶证的申办状况,对交通安全常识、交通事故、交通安全管理机制以及对乡村道路安全评价和对今后乡村道路建设的建议等。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村民对摩托车牌证制度漠视
从问卷调查的情况看,调查对象中无车的6人(全部为女性),占调查总数6.1%;有车的92人,占调查总数的93.9%。在拥有机动车的人中,既有驾驶证又有车辆牌证的54人,占55.3%(其中16人拥有汽车,驾驶证、车辆牌证齐全);有驾驶证没有牌证的6人,占11.1%;既无驾驶证又无牌照的32人,占33.6%(其中摩托车占90%)。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农村摩托车不上牌,驾驶人不办驾驶证的现象比较突出。这些无牌无证的摩托车驾驶人,往往认为摩托车类似自行车,不需要太高的技术,自己在乡间道路上简单练习后就可以上路了,没有必要取得牌证。同时,调查发现,农村汽车驾驶人申领了牌照后都能按有关规定参加定期检验,而其它车辆则处于失控状态。
(二)村民对交通法规认识不足、交通安全意识薄弱
在调研中,设计了有关交通法律知识和安全意识的三个问题:
第一,“您是否知道且学习过交通安全法规?”结果是:“知道且学习过”的60人,占调查总数的61.2%;“知道但没学习过”的12人,占调查总数的12.3%;“不知道且没学习过”的26人,占调查总数的26.5%。
第二,“您是否认识所指定的交通标志”(10个常见的交通标志)。表示“全部认识”的24人,占调查总数的24.5%;表示“部分知道”的58人(其中以认识2-3个者居多),占调查总数的59.2%;表示“全部不认识”的16人,占调查总数的16.3%。
第三,“您认为喝酒后是否能驾驶机动车”。表示“可以”的22人,占调查总数的22.4%;表示“不可以”的76人,占调查总数的77.6%。
通过问卷调查和交流发现,村民的交通安全法律意识较为薄弱,导致了大量的交通安全隐患和管理工作难度。
(三)村民对道路交通安全性认识存在偏差
调查中发现,村民对农村道路安全性的认识与其实际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不一致。当问及“您近两年是否在道路上发生过交通事故”时,表示“发生过”的70人(事故多以轻微碰撞和刮擦为主),占总数的71.4%;表示“没有发生过”的28人,占总数的28.6%;当问及“你觉得在乡村道路上行车是否安全”时,表示“安全”的60人,占总数的61.2%;表示“不安全”的38人,占总数的38.8%。也就是说,在他们认为安全的道路上,绝大多数人却发生过交通事故。可见,村民对道路安全性的认识存在着偏差,这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
村民对交通安全的认识偏差还表现在对交通工具的使用上,当问及“拖拉机载人对交通安全存在哪些影响”时,一部分人表示“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方便村民的出行,对交通安全不存在什么影响”;一部分人表示“交通法规不太懂,不知道存不存在影响”’;还有一部分人表示“拖拉机载人对交通安全存在很大的影响,一旦发生事故就有可能导致人员的伤亡”。
在调查中还发现,除了农村道路、交通设施等是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外,人的因素非常明显。农村人口趋向老龄化,所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同时,随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人该地区,给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增添了很大的压力。这些外来务工人员从车流量相对较小的中西部地区进人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短时间内难以适应。主要表现在骑自行车随意进入机动车道、任意跨越公路隔离设施、车辆横穿道路等交通违法行为突出,这些都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埋下了隐患。
(四)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前几年,公安部推行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五进”工程,让交通安全常识走近百姓家庭,但由于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村民的文化素质有限,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停留在表面上,没有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建立农村交通安全宣传阵地和有效平台。
(五)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力量有限
在有些地方,虽然建立了村级警务室,事实上农村交通管理力量非常薄弱。本次调查的这个县,有农村交警中队6 个,配置警力37 人,担负着17 镇,街道办事处的交通管理任务。农村交警中队现有的警力配置,只能处于应付状态,很难实现对农村 道路交通安全的管控,部分乡村基本上处于失控状 态。虽然每年要组织人员到乡镇道路对无牌,无证 车辆及其他交通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整治,但管理的 覆盖面毕竟有限,成效并不明显。
(六)农村交通安全设施不足
“康庄工程”使农村道路不断延伸,路面条件不断改善,但交通安全设施严重不足。通过调查所知,个村约50公里的道路上,只有11 处设有交通标志,没有一处划有交通标线,其达标率仅占2O%。一方面,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的不足,影响了道路信息的提供,元法向交通参与者预告前方路况; 另一方面,发生交通事故后缺乏认定事故责任的依 据,交通参与者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同时,由于农村 道路缺乏科学规划,事故多发路段较为常见。
三,强化农村交通管理之对策
(一)建立健全农村交通管理社会化机制 理顺农村交通安全管理体制,是强化农村交通 管理的当务之急。必须建立由乡镇领导牵头,各职 能部门协作,村干部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参与的交通 安全管理协调机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 主要抓,办事机构具体抓,全体村民积极参与的交通 管理格局。把交通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单位和责任 人,建立详细的交通安全考核制度。对已经暴露的 交通安全问题,组织公安,交通,工商,运管等部门进 行综合治理,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 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社会化机制。
(二)加强乡村道路科学规划
乡村道路规划是交通管理的前提条件,各级政 府必须高度重视。通过政府的主动介入,乡镇,村委 会与规划,建设部门一起做好乡村道路的科学规划。 对农村区域内的道路建设,要实行城市建设,公路部 门和乡镇,村民委员会的有机结合。交通管理部门 要改变原来"非市政道路不管辖的做法,增强交通 安全的全局意识。交通管理各职能部门,要主动与 乡村和相关建设部门联系,介入规划过程,发挥职能 优势,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完善规划设计 方案,在源头上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安全隐患。
(三)加大农村道路管理执法力度
乡镇交警中队要加强对农村道路的交通安全管 理,科学安排勤务开展交通秩序整治,重点查处无牌 无证,拖拉机,摩托车,电瓶车等货运机动车载人,超 载,不戴安全头盔等交通违法行为,减少交通安全隐 患。针对目前警力不足的'现状,一方面向素质要警 力,对公安交通民警进行农村交通管理业务培训,突 出农村交通特色,培养适应农村交通管理的民警。同 时,加强对村警务室交通协管员的配备和专业培训 工作,充分发挥这支力量在农村交通管理中的作用。 另一方面向社会要警力,謦力有限,民力无穷"。结 合进乡村,进学校,进单位,进社区,进家庭的"五进" 宣传教育活动,发挥村,组长与村民的距离最近,生 活习惯最了解,沟通最方便等优势,扩大交通安全管 理的覆盖面和效率。
(四)转变宣传理念,构建农村交通安全宣传阵
农村交通安全宣传阵地是长期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地方,要改变以往单一的交通安全宣传模 式。树立交通安全宣传长期性的观念,建立村委会,小组长,户户联合的交通宣传网络,把村组告示栏建成交通安全宣传的主阵地,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和沟通,形式多样,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交通安全宣传,把交通安全知识融入到村民的 生活中,送到田间地头,百姓家中,以改变农村交通 安全宣传不足的局面。
(五)加强农村交通安全设施建设
1、加强乡村道路标准化建设,严格按照国家四级 标准验收。首先要完善对施工企业的监督制度,加大惩治力度,将不安全因素控制在施工中,确保道路 质量。同时,做好对现有道路的并线,开口等控制工作,减少交叉路口,尽量设置分隔带,拓宽道路,清理 道路两侧障碍物,保证行车视距,确保交通安全。
2、加强农村道路交通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农村道 路交通标志标线不足的现状。对坡陡,弯急,路口,桥梁和穿越村庄,学校的路段,必须设置交通标志和 防护设施,尽可能在人车流量较大的路口设置交通 信号灯,以确保过往车辆和行人的交通安全。
3、加强乡村道路的维护工作。遵循修路,管护,受益相统一的原则,多方筹措资金,实行适当报酬与 义务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把乡村道路维护任务落实 到户,明确到人,真正实现道路维护责任制。
4、加强乡村道路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整治工作。组织公安,安监,交通等有关部门,严格按照全国道 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方案要求,对农村道路定 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六)加强农村机动车管理工作
1、认真做好农村机动车登记,检验和报废工作。严禁无牌无证,无保险,报废的机动车上路行驶,切实把好交通事故的源头关。通过不问断地路检路查,发现不符合安全条件的车辆一律扣留,并从严处理。同时,交通管理部门要积极开展车辆管理服务上门,定期到农村进行车辆登记,检验和驾驶证的管理工 加强车辆交易场所的管理,控制报废车辆等不法车辆的交易和流通渠道,把好车辆准人关。对违 法交易市场要坚决取缔,严禁不合格的车辆进入市 场,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确保车辆质量。
2、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根据农村道路的特 点和村民出行的需求,合理安排时问,在早晚赶集,节假日,春节等村民出行高峰期,加大运力调度,增加公交车辆,缓解村民出行难的问题,降低村民乘坐 非法营运车辆的概率,从而减少事故隐患。
结束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如何借助"康庄工程"的大好契机,提高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创造和谐的交通环境,为新农村建设保驾 护航,是交通管理工作的崭新课题,也是公安机关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本质要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一定要了解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正视农村交通安全问题,采取切实可行措施,确保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有序和畅通。
交通调查报告 13
一、调查背景
当前,我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人口在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交通需求急剧增长,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交通环境,引导城市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系统是国外大城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惟一途径。 城市轨道交通定义: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称为城市轨道交通。
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
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历史发展概况
2、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了解我国城市轨道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包括对装备制造业、就业、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等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
本报告针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调查。调查采取从网上搜寻大量资料并进行筛选总结的`方法进行。
(三)项目执行
调查时间:自20xx年11月12日 至11月15日。
三、调查结果
(一)中国各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即已建成通车的城轨交通) 1908年,我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揭开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随后,大连、天津、沈阳、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也在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行,运行速度不高,正点率低。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各大城市开始相继拆除旧式有轨电车,到50年代末,只有大连、长春、鞍山等个别城市保留至今。
由于人口及汽车的猛增,有限的城市道路面积和无限增长的汽车数量产生了尖锐矛盾。城市轨道交通再次进入规划者的视野。
中国的地铁始建于1965年。
交通调查报告 14
一、调查时间:
1月25日下午2:30
二、调查地点:
里水镇草场路口
三、调查方式:
街头观察
四、调查人:
甄子浩秦宝宝游翔
五、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佛山市南海区交通安全情况,发现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提醒大家“珍爱生命,安全出行”。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工作、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交通工具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然而在大家感叹社会进步的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灾难,一个个蓬勃的生命消失在飞驰的车轮下,一个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转眼间支离破碎,特别是那些还没有踏上社会的中小学生,也遇到了这样的灾难,亲人哀伤的呼唤,始终留不住弱小的生命。当目睹过事故现场惨不忍睹的受害者尸体和抛洒在路上的滩滩血迹,听到过受害者或受害者家属痛苦的呻吟及嘶心裂肺的哭声,每当此时,你心里会觉得难受吗?
为了了解文明交通问题,我来到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草场的路口,我先观察了大体情况:发现在1小时内只有2/3的人遵守交通规则,还有1/3的人不遵守交通规则。突然,我的眼球被一群十四、五岁的.少年吸引过去,马路这边明明是红灯,而他们却毫无忌肆,在车水马龙中飞奔到马路对面。唉,这也太危险了吧!我转过身,又看到了惊人的一幕:一辆豪华的奔驰“率领”着三四辆三轮车不管三七二是一便闯了过去,我不由的为他们出了一把汗:有多少人就在这一瞬间被夺去了生命啊!人们都说,红灯如虎口。可是老虎再凶,也只能一口吃掉一个人,而交通事故则会一口吞噬几个甚至几十个人的生命。现在我向大家介绍一组数字:
去年,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50万人,其中中小学生占了10万多。而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则无法谦虚地排在了世界第一。我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都在10万多人,平均每天死亡达300人,这真是一个比战争还无情,还残酷的数字。
是什么导致我们道路交通事故频频发生的原因?据交通警察调查统计,在所有的交通事故中,除极少数属意外原因造成,75%以上的事故是驾驶员或行人的人为因素造成的。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有无证驾车、超载、超速行驶、疲劳驾车、酒后驾车、强行超车、行人不守交通规则等。综观这么多起交通事故,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交通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就是人们不珍惜生命,不遵守交通规则。
所以,我现在教大家学习三大本领:一会走路、二会骑车、三会乘车(这三个“会”的含义就是要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
1、走路时,要走人行道或在路边行走,过马路时,左右看,红灯停、绿灯行,不乱跑、不随意横穿,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不攀爬栏杆,遵规矩、保生命。
2、乘车时,等车停稳先下后上;坐车时不要把身体的任何部分伸出窗外,也不要向车外乱扔东西。
3、不要搭乘超载车,如摩托、拐的等。更不要坐农用车,尤其是人货混装车。
4、12岁以下不要骑车。骑车时要靠右走,车速不能过快,更不能双手离把,不逆行,不要骑英雄车。自行车后座不能载人,骑车拐弯时要伸手示意。
5、在道路上遇到突发事件,要立即就去找大人帮忙。
6、遇到交通事故,拨打122或110报警电话,同伴被车撞倒,要记下撞人车辆的车牌号,车身颜色或其它特征。
最后,我希望广大民众都行动起来,让江北水城——聊城更加文明,让我们“珍爱生命,安全出行”吧!
交通调查报告 15
1.调查目的:
通过对南京市北京西路与西康路交接的十字路口的自行车出行的调查,了解自行车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城市居民生活出行方面的使用情况,针对在混合交通的情况下,对自行车的使用率及使用目的进行分析,提高自行车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推动自行车成为城市中有效、快捷、健康、环保的交通和休闲活动工具。
2.调查内容:
对南京市北京西路与西康路交接的十字路口的 自行车出行的调查。
(1)调查方法:路边询问,问卷调查
(2)调查时间:
(3)调查对象:骑自行车的人,十字路口交通协管员,交警
3.调查结果分析:
我们主要在十字路口的四个交点两侧的非机动车道,对骑自行车的不同人群进行出行目的,对自行车的优点,有无私家车调查。调查分为8:00~10:00,10:00~11:30,14:00~四个时间段。
在表1(不同时间段的自行车出行量占总出行量的百分比)中, 8~10 时间段自行车使用率最高,达33.1%,可以看出早高峰时间段中很多城市居民采用自行车交通工具,这反映了自行车在保障城市居民上班,上学出行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缓解了早高峰的机动车拥堵,从侧面反映了混合交通中拥堵问题的严
重以及居民对这种复杂拥堵问题采取的解决方法。总体来看,前3个调查时间段中的自行车出行量所占的比例相差不太大,而15301630时间段中的自行车比例偏小,这主要是由于居民的出行目的时间决定,而这段时间也是车流量少的时间段。这反映了城市居民将自行车出行较多的用于本来存在的高峰时期,目的有一定的倾向性,可以说自行车高峰时段与机动车高峰时段重合。
在表2(自行车各种出行目的所占的百分比)中,“工作”出行占了很大的比例,达34.5%。由于我们主要在周末进行的调查,所以在出行目的'中的“上学”,生活购物,探亲访友,休闲所占的比例很接近。在调查中,我觉得有一点比较失误的是出行目的中的“其他”所占的比例太高,这是我们在调查前期没有做好统一调查工作以及调查过程中没有及时进行沟通的结果,因此,调查出的“其他”主要包括接送小孩,回家这两种出行目的。由数据图表可以看出,自行车使用在人们生活的很多方面,适用于短中距离的交通出行。在调查中,人们认为采取自行车出行的一大优点是方便,这使得自行车出行更有普遍性和实用性。由于交通拥堵造成的时间损失,使人们在对时间有严格要求的出行目的中更愿意选择自行车出行。
在表3(不同年龄阶段使用自行车出行所占百分比)中,使用自行车出行的20~30岁的城市居民占35.4%,30~50岁的城市居民占41.4%,而10~20岁以及50岁以上的城市居民分别占11.2%和12.0%。可以看出,城市居民中采用自行车出行的中年
和青年比重大,结合我们关于有无私家车的调查结果,有一部分中青年有私家车而选择了自行车出行,主要是避开机动车交通拥堵高峰期,他们为了节约时间而骑自行车。这反映了自行车在主要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作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50岁以上的城市居民使用自行车主要以休闲锻炼出行目的为主,这也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外在表现。不同年龄阶段城市居民的出行目的不同反映出自行车的作用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在不同时间段的出行目的分布饼状图中,8:00~10:00时间段的主要以“上班”为主,10~1130时间段每种出行目的所占百分比相当,14时间段主要以“上班”为主,1530~1630时间段每种出行目的所占百分比相当。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自行车出行越来越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调查中我们发现,人们在使用自行车时,不仅考虑了自行车的方便,同时也考虑了自行车的环保等方面,这体现了城市居民对“低碳,绿色”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以及环保意识的提高。
4.调查总结:
近些年,伴随我国城镇化、机动化水平快速提高,随之而来的诸如交通拥堵、能耗上升、出行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制约因素。发展“绿色,低碳”的自行车交通方式,成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骑自行车的人,十字路口交通协管员,交警 的咨询调查,我们了解了一些当前制约自行车出行的因素,比如:1城市交通向私人机动化方向转化趋势明显,造成了自行车使用量减少,对环境污染和城市交通拥堵起到不利作用。2机动车行驶和停放空间随意扩大,恶化了自行车的出行环境,使自行车的通行空间受到挤压,自行车停车设施和空间不足造成停自行车困难3自行车交通是居民最常采用的出行方式,但是没有受到理应的保护和重视。由于制约因素的复杂性,使得自行车出行遇到了很多困难,这也给居民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
在自行车诞生的一个多世纪以来,它以其不污染环境、不消耗石化能源、占用空间少、经济、方便等特点,成为全世界人们普遍使用的最简单、最实用的交通工具。自行车从最初用于娱乐消遣,到邮差的工作出行工具,再到大众出行的交通方式,一样的交通工具,昨天和今天却代表着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时至今日,自行车不仅仅是一个代步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回归和发展,它蕴含着现代人对健康、环保、节约和自然生活方式的追求。
交通调查报告 16
做好城区道路交通及管理工作,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市城区道路交通仍然存在着交通拥堵问题,特别是在个别路段、重点区域、特殊时间内拥堵现象尤为突出。为此,市政协以“城区交通拥堵”为题进行调研。调研采取了发放问卷、走访、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等方式,相继对5个相关的市直单位(市规划局、建设局、公安局、交通局、城管局)、2个运输企业(市公交公司、中达运输出租公司)、168名市直政协委员和150名出租车司机及公交车司机进行调研,了解到我市目前城区交通拥堵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一、城区道路交通现状
(一)城区交通现状
近几年,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交通管理、建设及规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截至20xx年底,全市驾驶人保有量106629人,较上一年度增加7722人;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57010台,较上一年度增加8730台,现我市机动车保有量每年以4%左右的速度逐年递增。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增长速度较快,使城市居民交通出行需求、出行时空分布以及方式结构发生了较大转变,交通供需矛盾日渐突现。
目前城区大部分道路交通总体上处于饱和状态。市区内部分路段狭窄,人、车流量大,拥堵现象时有发生。例如胶州路:其设计最高通行能力为963辆/h,根据调查现在胶州路通行量为1221辆/h,超过其最大承载力。
(二)城区道路现状
我市近几年针对城区道路的建设整治,相继实施了“八路四管网两河道”工程和“七路三节点”工程,城区道路状况有了较大改观,市民出行方便。目前我市城区道路主要是由“三纵”、“四横”为主干路,“九纵”、“十二横”为次干路组成(见表),基本覆盖了城区全部范围,城区道路共计47条,道路总面积341万平方米,总长度170.2公里,其中路面宽度在20米以下的有33条。
市区主要道路
(三)城市交通规划现状
目前,市规划局与上海一家著名的城市交通规划机构联合编纂了《胶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该规划通过对交通整体规划、完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强化政策引导和综合管理、促进土地利用与交通协调发展等各方面采取措施,以构建更为高效的交通系统作为城市交通正常运行的引导与支撑。现该规划已经完成,正等待专家评审。
二、存在问题
(一)路网结构不尽合理
1、路网密度不够。从道路交通工程学上来看,路网密度国际推荐的标准为5.2~6.6km/km2,按我市建成区45平方公里计算,其规划道路长度应达到270公里,而我市目前道路总长度为170.2公里,路网密度仅为3.26km/km2,低于国际推荐标准要求,路网密度严重不足。根据规范要求,城市道路用地面积应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8~15%,我市现有道路面积率仅在5%左右,而我市合理的道路面积率应在10~12%左右。
2、城区路网分布不均。主要呈现出南北向道路相比东西向道路数量较少(东西向主次干路16条,南北向主次干路12条)。城区主干道所占比例较高,次干道、支路的比例较低,数量不足,分布不均,里程短,“半截路”多,商业、娱乐、公用设施等只能沿主干路修建,造成主干路开口过多,城市道路“微循环”不畅,车流拥挤等一系列问题。城区部分道路未打通,目前作为连接新老城区、贯穿城区南北交通主干路仅有福州路一条。广州南路、杭州南路等一些道路至今未能贯通。
(二)城区部分道路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不很完善
一是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人行道有待完善,目前城区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均不能正常使用。停车场地严重匮乏,整个老城区仅有4处公共停车场,各商业中心、大型公共场所缺少相应的'停车场和停车诱导设施,停车信息化程度低,任意停车现象较为严重,容易造成局部区域的停车混乱。公安部、建设部规定的百辆汽车停车位为30—35个,据统计,我市现有停车泊位与汽车保有量之比约为0.53:1,近50%的车辆处于随意停放状态,城区车辆停放的供求矛盾突出,因此市区大部分道路均存在机动车违规停放的问题,如苏州路、惠州路等商店较为集中的路段和在特殊时间内有关学校周边,许多违规停放的机动车占用了有限的道路交通资源,造成了交通的拥堵。同时配建停车场挪作他用和摩托车、电动车等占用小汽车泊位等现象,使得停车泊位进一步短缺。
二是交通管理设施不足。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和交通隔离设施的建设缺乏计划性,设置的规范性、科学性不够。主要表现在现有交通标志、标线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规范不够。按照“畅通工程”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市区每公里标志牌达到9—19块以上方能达到一等水平。目前,我市市区的交通标志牌仅700余面,按照20xx年底我市城区道路长度170.2公里计算,要达一等管理水平至少需要标志牌1532面。红绿灯设置方面,市区现有主干道交叉路口121个,已安装红绿灯路口仅36处。已安装电子监控抓拍系统的路口仅有16处,受驾驶人员自身素质影响,在没有闯红灯抓拍系统的路口,仍有部分车辆闯红灯,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三是路口渠化率偏低。城区主干道交叉路口121个,应全部渠化。目前城区已渠化路口11个,渠化率仅为0.9%,且渠化路口多为标线或环岛渠化,对路口交通流的控制效果不佳,路口通行能力没能得到有效提升。
四是部分路面破损严重。胶州路、广州路、杭州路、兰州路、惠州路、苏州路、太平路、寺门首路等部分路段路面破损严重,直接影响车辆通行速度;少数道路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坑洼不平,绿化隔离带占用大量道路面积,行人和非机动车被迫绕行机动车道,干扰了机动车的通行。
五是城区部分道路状况较差,承载功能弱化。主要表现在:城区北部的福州北路、老北外环路,路况普遍较差,外来车辆只有通过广州北路、胶州路进入市区,造成广州路、胶州路超负荷承载大量的车流人流,这导致本来就不均衡的城区交通流难以实现自我调节而均衡,使市区内个别路段交通流量过大,易出现拥堵。城区内部分路段道路狭窄。特别是上下班及节假日等时间段内人、车流量大,拥堵现象较为严重。
【交通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交通调查报告09-28
交通情况调查报告03-22
交通安全的调查报告10-25
公民交通意识的调查报告09-20
轨道交通调查报告12-11
交通事故调查报告06-13
交通事故的调查报告05-22
交通情况调查报告7篇03-23
关于公民交通意识的调查报告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