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情况调查报告10篇
在发生了某些事情、情况后,我们需要调查清楚情况,并最终形成调查报告。但是调查报告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社区情况调查报告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社区情况调查报告 1
总面积约1.8平方公里。辖区居民1690户,6598人,分6个区12个小组,单位17个,党员36人,低保22户,40人,城市困难边缘户21户,残疾人员6人,两参人员1人,1个农贸市场。有一个社区文体队,该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较多,内有麦饭石大厦、迎宾馆等综合服务场所,城市居民居住集中。
一、基本情况
(一)党建工作基本情况
社区建立了党支部例会制度、党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党员学习制度、党费收缴及管理制度、党员发展制度、社区党建联席会制度,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党课、党员民主生活会等活动开展正常。
一是发挥党建在社区建设中的龙头作用,以党员居住区域或行业等为特征设立党小组,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分层开展活动,为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奠定了坚强的组织基础。
二是围绕居委会任期目标、年度工作目标及社区干部的工作目标为承诺内容,支部书记向党委和党员群众做出承诺,党员向支部承诺;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推动支部工作的开展。
三是积极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发展提升年”、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治庸、治懒、治散”活动,强化了党员党性观念,充分发挥党员在服务群众、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维护群众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活动方面的作用,组织号召广大党员在支持社区工作、创业致富、服务群众、弘扬正气、促进和谐上做表率。
四是围绕构建文明和谐社区,党支部在推动科学发展、为民办好事实事、维护社会稳定、抓班子带队伍上积极创先争优,积极帮助社区困难群众解决生活困难、提供就业帮助,努力推进建设文明社区、平安社区、和谐社区建设。五是充分发挥离退休党员思想政治觉悟高、关心公益事业、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作用,为社区各项事业建设发挥余热,让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二)“三送”工作情况
县人大机关“三送”工作队按照县委“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全覆盖常态化的要求,组织机关全体“三送”干部深入社区宣传政策,调查研究,通过重点约访、入户走访等形式了解社情民意,收集意见建议,目前共收集要求解决生活保障和城市道路等基层群众意见、要求20条;通过深入社区,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排查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截止目前共排查企业改制等矛盾信访问题6个,现场解决2个;帮助解决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已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10件,为群众办好事实事9件,有力地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实际问题。
(三)社会治安情况
社区近几年来,充分调动发挥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大力加强治安防范,健全治安网络,着力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维护了社区大局的稳定。加强了对重点人员的管理,社区居委会在派出所的配合下,对出租房屋进行了认真核查,登记造册,推行了房主责任制,明确了居委会和租房主的责任。社区干部经常深入帮教对象家中,掌握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巩固了帮教成果。尽管社区群众基础较好,但由于管辖范围内出租房屋多、流动人口较多、进城务工人员较多、农村居民买房迁入人口较多、菜市场等经营场所人口密集,治安管理难度加大,不稳定因素和治安防范工作仍然存在,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二、社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社区无办公场所,正常工作难以开展。社区目前没有自己的办公用房,现在还在租镇财政所的房屋办公,影响工作的开展。
2、社区干部力量薄弱,社区服务虚于应付。由于社区区域大、人口多、服务对象多,事务杂,社区干部年龄较大,学历较低,社区干部难于适应目前的工作要求。
3、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社区工作运转困难。该社区5名工作人员工资发放、办公费单纯依靠县财政转移支付补助,社区没有其它正常工作经费,社区办公条件差、社区干部待遇低,开展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工作运转困难。
4。小区新增人口较多,社区管理难度加大。社区新增许多小区,大部分人都居住在小区,但户口大都在乡下,不愿落户县城,由于对所住户情况的不了解,加上物业管理职能发挥不够,影响社区干部的工作开展。
三、推进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要从维护城市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城市文明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加快社区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健全社区管理服务体制和工作机制。
2、大力宣传相关政策,利用组织开展群体活动等形式,引导社区居民增强主体意识,自觉配合社区管理工作。及时到社区登记家庭成员、居住地异动情况。
3、加大投入,改善社区办公条件,落实经费,切实解决落实社区无办公场所和社区干部待遇低的问题。
社区情况调查报告 2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我们对xx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始于2003年。目前,全市城区共有平义、解放、桂花、金江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幸福镇公立卫生院(正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15500平方米,床位数300张,装备医疗卫生设备697台(件),共有医务人员325人,其中:正式在编职工162人,临聘人员163人;副高职称4人、中级职称44人、初级职称187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30人、大专学历169人、中专及以下80人。经转型培训取得合格证的30人。按户籍人口计算,从2009年开始划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 2009年20元/人、2010年25元/人、2011年28元/人、2012年30元/人,至2012年市财政共计补助2638.4万元,其中:基药补助398.83万元,运行补助359.48万元,公共卫生经费1980.09万元。
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一)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2007年,分别完成人民医院原东城分院及城北分院转型为解放、平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标志xx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初步形成。通过灾后重建,市、乡(镇)、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面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据统计,全市共建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下辖3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4个村卫生站,服务范围覆盖了主城区38个社区及9个自然村,服务总人口近30万,其中:户籍人口19.77万、流动人口近10万。
(二)健康宣传教育广泛开展。采取广播、电视、报纸和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通过家庭医生服务、健康港湾、送健康进社区进家庭、开设健康宣传栏等加强宣传,提高了广大居民的健康常识和自觉防病意识。2010年以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含幸福镇卫生院)共建立30支家庭医生小分队,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80余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余万份。
(三)基层卫生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健全了分级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总责,对相关工作进行安排和组织协调,市公共卫生服务指导中心负责对全市基层单位公共卫生工作进行指导、考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对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管理和业务指导。
(四)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全面启动。共计为辖区居民建立规范化电子档案177733份,建档率99.85%;为16604名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进行了健康管理;免费为7071名高血压、3629名糖尿病、1197名重型精神病患者建立规范化健康档案;免费开展0—6岁儿童保健1932人次,孕产妇保健7973人次;免费提供公众健康咨询达97622人次。
(五)社区卫生服务补偿机制初步建立。为减轻群众医疗负担,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确定为社保定点医疗机构。2011年开始,均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社区常用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政府对机构运行缺口实施补偿。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行政府购买,2012年项目经费为30元/人,主要由中央、省、xx市和本级补助构成(其中:国家20元,省级1.78元,xx市4.22元,xx市4元)。卫生局每年对各社区的工作进行考核,按照户籍人口和考核成绩及时划拨相关经费。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全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与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和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比,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在整体推进中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表现在:
(一)对社区卫生服务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是不少群众尤其是城乡居民健康意识淡薄,并且受收入水平所限,“无病早预防、有病早治疗”等医疗保健观念尚未形成,小病不及时医治,致使社区卫生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二是对基层卫生工作的重要地位、作用的宣传上还不够细致深入,加之政府对基层卫生投入不足、医疗卫生资源相对匮乏,群众的就医习惯和对社区卫生机构的不配合、不信任感尚未根本消除。据调查了解,20xx、20xx年,xx市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第三方测评连续两年排名xx市末尾。
(二)公共卫生专项经费投入不足。
近年来,市政府逐步加大了社区卫生投入,但尚未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明显不足。此外,目前xx市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核定是按户籍人口测算的,流动人口没有计算在内,给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运行成本带来不小的压力。
(三)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尽合理。
一是市乡村三级卫生机构之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尽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并不断健全,但城乡之间、大小医院之间、中心(站)之间医疗资源配置差距较大,城区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可罗雀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看小病不出社区”的目标难以实现。
二是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尽合理。有的社区卫生中心地理位置较偏,交通不便,如金江、桂花社区卫生中心地处城乡结合部,由于医疗行业内部竞争的加剧和群众就医观念等因素的制约,进一步挤压了社区卫生中心的生存空间。
三是基层卫生机构医疗条件相对落后。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硬件建设有了较大的提升和改善,但医疗设备设施简陋、陈旧,缺少心电、B超、CR、DR等所必须的医疗仪器和设备,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甚至连最基本的.检测设备都没有,一些常规检查还是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很难对病人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xx市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室),规模小、设备简陋、药品种类少。
(四)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
一是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基本用药品种少。基药实施后,由于受到药品目录限制,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无法在基层得到治疗,一些特色专科因缺乏药品支撑,业务开展受到影响。
二是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滞后。目前由于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仍然是走市场化的路子,社区卫生机构出于生存需要,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为生存忙运转,重医疗轻预防,重医疗服务轻公共卫生服务,以药养医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非营利性的公共卫生服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社区卫生机构“六位一体”( 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的功能难以发挥。
(五)社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匮乏,临聘人员比例过高,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聘人员总数超过正式职工人数,自养压力过大。
二是基层医务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 325名医务人员中,中高级职称48人、仅占15%,初级职称、无职称和无学历232 人、占71%。低职称、低学历人员,成为了xx市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主要工作力量。
三是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实行药品零差价后,社区卫生中心收入不增反降,严重挫伤了医务人员的经济利益和工作积极性。由于收入偏低,队伍极不稳定,自身生存和发展能力较弱。
(六)重大疾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一是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形势严峻,如性病、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呈快速上升趋势。
二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威胁日益加重,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人数持续上升。
三是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交通事故、群体性伤害事件时有发生,对公共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几点建议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进一步提高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认识。
一是加强社区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切实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环境,不断提升市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是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坚持公益性原则, 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强化宣传,确保社区卫生服务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三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引导群众合理就医,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促进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投入和补偿机制。
一是按照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将社区卫生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力的增长逐步增加投入。
二是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长效机制。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应由政府全额“买单”,单独进行核算,以确保中央、省、xx市、xx市四级以服务人口为基数,按照3:2:2:3比例配套的补偿资金落实到位。
三是对照xx市城市社区卫生单位设备配置标准,加大对医疗卫生基本建设资金和设施、设备购置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基层卫生机构就医环境和就医条件。四是在积极争取专项资金的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社区卫生机构建设,努力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
(三)强化公共卫生资源的有效整合。
一是按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结合人口分布状况以及城乡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并实施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二是加大城乡统筹,优化整合、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和布局,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三是建立完善双向转诊制度。以推行社区“首诊”为突破口,建立分级医疗制度,对不同的卫生机构进行分工、定位和分级治疗。要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之间的互利合作机制,促进患者分级就医,合理转诊,真正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
四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作用。
(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
一是认真执行并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生、1名公共卫生医生。全科医生与护士的比例按1:1的标准配备,其他人员不超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总数的5%的政策规定。
二是强化在职医护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后续教育。借助大医院、医大和中医药大学等平台,有计划、有步骤选派人员到上级单位学习、进修,不断提高在岗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三是制定吸引人才到社区卫生机构工作的有关政策。积极鼓励中高级医护人员、卫生志愿者队伍以及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卫生机构参与服务,并按照有关文件要求,认真兑现其在职称评定等相关方面的政策。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切实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福利待遇。
(五)创新大医院领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机制。
要积极探索大医院领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试点,充分发挥大医院的医疗技术优势,不断满足群众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要加大财政投入,基本医疗部分应实行差额补助,公共卫生经费应由市财政全额“买单”,让广大群众真正享受医疗改革成果,实现基本医疗的均等化和公共卫生的同质化。
(六)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工作。
近年来,xx市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因素仍然存在。对此,市政府及卫生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强化公共卫生无小事的理念,筑牢卫生防疫的第一道防线,工作中绝不能出半点差错和纰漏。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卫生防疫知识的普及、宣传和教育,继续加大对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的监控,做好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和报告,有效预防和杜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社区情况调查报告 3
近年来,社区社会组织在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是建立新型社会管理体制的有益尝试。 但是,由于历史、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一些地区如贵州省,依旧发展缓慢,社区发展落后的现象仍然很突出。进入21世纪,我国社区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着新的困难。解决少数贫困地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滞后的问题,改善贫困落后地区人民的社区生活条件,成为迫切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了了解xx地区目前的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情况,我校经济学院20xx级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专程来到xx县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
一、调查的背景和目的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社区问题就在我国受到极大的重视,政府倡导的社区服务在全国普遍展开。而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是加强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改善民生、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完善社区自治的重要保证。最近20年间,我国的许多地区在社区建设尤其是在社区社会组织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在一些相对偏远的地区也存在着社区发展滞后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了解贵州省社区社会组织的真实发展情况,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更好更快地建设绿色社区和谐社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快速提高贵州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我校经济学院10级公事班特地来到贵州省xx县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社会调查。
二、调查的对象,地点及方式
我们这次选择的调查对象是目前居住在xx县的各个阶层的群体,主要是普通的生活状况还比较良好的的xx县居民,此外为了更全面了解情况,我们也调查了一小部分社会高层人员。我们调查的地点主要是在xx县城。调查的方式是采取问卷的形式,由我们将问卷发放给我们的受访者,由他们仔细阅读后填上答案,他们边填写问卷我们边进行适当的访问,然后我们将问卷回收,分析,总结。这次我一共向我的访问对象发放了20份问卷,实回收20份,其中有效问卷20份。
三、调查内容及调查结果
第1部分:个人基本信息
在这次的调查中,受访者的性别结构接近1:1,大多数的受访者都是20岁到50岁的青壮年男女,文化水平大多在中学及以下,还有25%的`受访者是刚刚放暑假回家探亲的大学(含中专)生,最后,我们访问了一位xx县财政部的高级工作人员,他的文化程度为研究生。在这些受访者中,以共青团员和群众居多,有45%为中国共青团员,群众占30%,还有20%为中国共产党员,只有一位受访者自称其为民主党派人士。治愈职业,受访者中有20%为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他们从事普通的农业生产和养鱼,果树栽培等。有15%的受访者为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是xx县某些事业单位的资料员,有15%的受访者为商业、服务业人员,他们从事餐厅经营和一般服务业,还有15%的受访者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相关人员,还有10%为暂无固定职业、失业、待业人员,这些人目前也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他们对社区以及社区社会组织的概念比较模糊甚至陌生。另外5%为党政机关、企事业一般工作人员,最后,还有20%为刚刚放假回家的年轻学生,他们因为在校接受的教育,对社区的理解都比较清晰,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所有的这些受访者中大多数人的户口所在地是农村,占了75%,其余25%为城市户口。他们目前的居住地则多为乡镇,占45%,其余30为城市,而这些居住地为城市的受访者则大多是跟随自己的儿女去城里定居,只有某些特殊的节假日才回家乡和邻里短暂的相聚。剩下的25%的受访者目前居住在农村,关于社区社会组织,他们也只是听儿女或孙子孙女们说起,自己并不曾真正体验过。
第2部分:社区社会组织居民认知度
1、根据此次的调查结果,有一半的人不赞同或是不知道社区社会组织是政府机关的一部分,他们认为社区社会组织应该是民间自发的组织,在被问及社区社会组织是否是做公益事业的时,有45%的受访者表示赞同,有50%的人表示不赞同,他们认为任何社区组织只要不是慈善团体,就绝不会是单纯的为做公益事业而存在的,还有20%的人说自己不清楚情况。至于社区社会组织要到要到政府部门登记造册,有60%的人表示赞同,其余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不太清楚,这说明在xx县,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法制意识很淡薄。
2、对社区社会组织的评价,有70的人认为社区社会组织可以更好地帮助有困难的人,帮助政府把事儿做得更好。但也有70%的人认为社区社会组织没有能力推动社会公平,此外,通过此次调查还发现,xx县居民的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度比较低,有7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从没有参加过社区社会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对于他们所在街道社会组织为社区居民提供的服务大多集中在为老服务、托幼服务、卫生保健服务上。当被问及有相关需求是否会向社区社会组织寻求帮助时,有60%的人表示不会求助于社区社会组织,原因首先是没听说过或不了解这类组织,其次是担心服务质量不高,再次就是担心收费不合理,也有少部分人担心暴露自己的隐私。
3、关于社区社会组织的服务效果,35%的人表示不太满意,40%的人表示比较满意,剩下25%的人表示一般,他们将继续持观望态度。此外,xx县居民认为,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的原因首先是资金、场地的缺乏,其次是社区社会组织本身缺乏吸引力和缺乏政策支持,最后是社区的管理不当。
四、分析和总结
1, xx县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情况
社区社会组织,一般是指由社区单位或个人举办的、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满足社区居民不同需求的社会组织,主要包括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部分群众活动团队。社区社会组织除具有非政治性、非营利性、民间性、自治性和志愿性。xx县面积约为2470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下辖8镇17乡。目前,xx县打造了为老、助残、托幼、法律援助、医疗服务、文化生活、青少年心理咨询与辅导等一批社区社会组织品牌,如社区托儿所、社区托老所与敬老院、艺术活动组、社区法律援助中心、社区妇女儿童保护协会、计划生育协会、老年协会等一系列社会组织,首先,促进了社会和谐:社区社会组织作为居民自愿成立的组织,一方面其公正的立场极易被社区居民认可,说服力更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的优势把分散的个人诉求以集中、理性的方式向政府及时反馈。因此,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城市管理、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其次, 增强了社会自治功能:xx县社区社会组织作为政治社会化的主体之一,其自愿性特征和追求公共利益的价值优势,使得社区社会组织成员较为团结,勇于奉献,促进了社会成员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在提升公民意识、推进社会自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再次,完善了社会服务体系:xx县社区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积极开展社区服务,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服务项目,很好地缓解了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与社区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引领社区服务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最后,整合了社会资源。
2、xx县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政策法规依据不全,政府扶持力度不大
《社会团体管理登记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相关章节内容已经和社区社会组织的迅速发展不相适应。xx县对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特别是对社区社会组织,存在着立法“盲点”,对社会组织的税收优惠政策也暂未制定出台。
(2) 社区社会组织独立性较弱。
当前,xx县官办色彩过浓的“准政府”性社会组织大量存在,即使没有官办色彩的,也受到政府行政权力的过度干预,使组织的民间性大打折扣,失去其独立发展的条件,造成“非官非民,官民不分”这种尴尬的状况。据了解,此类社会团体或协会大多由国家工作人员兼职。
(3) 组织自身发展能力不强。
xx县社区社会组织大多数规模小,职能内容比较单一,且经营成本较高,无法争取到社会捐助,导致组织的发展举步维艰。组织只好采取以会养会的办法,收取培训费、咨询费等维持生存,造成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作用也无从体现。同时,社区社会组织的很多成员管理能力缺乏,组织又没有固定的人才获取渠道,无法吸引专业管理人才。此外,部分社区社会组织还存在着内部制度建设不健全,社会公信力不高。
(4) 社会公众认知度不足。
一方面由于xx县社区社会组织尚未找到在社区建设中的位置,其社会作用相当有限。另一方面政府对社区社会组织缺乏系统性的宣传教育,造成社会各界对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的认知不足,社会支持和关怀缺位的遗憾局面。在调研中发现,除部分组织通过互联网有简单的服务介绍外,xx县大部分社区社会组织基本没有向外界宣传。
四、对于xx县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1、将社区社会组织纳入政府主导的工作体系
xx县必须对各个社区社会组织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引导和管理,明确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居委会对社区社会组织管理与服务的主体责任,结合实际,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统一认识,达成共识,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当前阶段,尤其是要在备案、登记等环节采取明确措施,制定、完善、细化具体操作办法,对不具备登记条件的,要明确鼓励。支持、帮助其积极备案。
2、实施分类管理,建立评估机制。
首先对区内全部社会组织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对辖区内已登记合法的社会组织和未登记开展活动的组织进行全面摸底,了解掌握基本情况,包括社会组织的名称、性质、规模、人员结构、活动场地以及存在的问题等,使分类管理上更有针对性。对萌芽期和初创期的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包括办公场地、办公设备、能力建设、小额补贴和注册协助等资源和平台,扶助其树立公益理念,完善机构建设和制度建设,提高项目运作能力。如对社会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在税收、贷款、项目补助等方面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 对文体娱乐活动类社区社会组织,在活动场地、经费方面给予适当支持; 对慈善救助类社区社会组织,提供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而且,还可以把社区社会组织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节省管理成本,降低服务收费,以促进服务水平提高。此外,积极探索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根据社区社会组织评估等级,授予政府购买和委托服务资格。
3、对社区社会组织的长效扶持政策和工作机制
适当放宽社区社会组织的登记条件,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手续,及时办理备案登记手续,给予业务指导和政策扶持,以引导和培育那些尚不具备社会组织注册登记条件,但社区建设需要并有发展潜力的准社区社会组织; 恢复区体育总会、区文化艺术联谊会等文体社团组织,整合区域资源,抓好公共文化体育阵地建设,定期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
4、自我提升,积极争取社会关注和支持,提升公众认知度
首先,社区社会组织要随时自我提升,提高自身吸引力,创建爱民利民的特色社会组织,加大宣传,一是可以借助媒体力量进行宣传动员。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要开辟专版专栏,刊登、播放社会工作公益广告,宣传相关服务项目和服务成效; 二是充分挖掘调动社区资源,吸收广大社区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社会组织的活动。组织志愿者之间的联谊和交流,加强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促进志愿者服务的经常化、制度化; 三是社区社会组织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自身优势,有计划地开展公益宣传活动,以宣传引起政府与社会的关注,从而获得支持。
5、社区社会组织与居民之间实现和谐共赢
在社会工作者的助人过程中,融入专业方法、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的视角有效率地解决人们在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及精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服务过程中让受助者接受并共同寻找合理解决的方法,并在客观上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
五、小结
在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变革中,引入社区社会组织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人们日益发展的个性需求,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尽管目前xx县的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公共服务方面依然面临着很多困境,但是我坚信随之而来的政府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法律政策环境的改善以及社区社会组织内在潜能的提升将会使得xx县各个社区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出其积极的作用,xx人民将会过上绿色和谐的社区生活!
社区情况调查报告 4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性学习、接触社会、认识和了解社会、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学习活动。
二、活动的具体目标
1、在活动中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关注身边的事,做一个社会人。
2、通过调查、采访,知道社区的有关知识,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
3、进一步学会社会实践调查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撰写社区调查报告。
4、学会交往与合作,培养动手、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三、活动的实施
整个主题活动分三阶段实施:
1、活动准备;
2、走入社区,实地调查;
3、了解社区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交流调查结果。
4、活动的结果与评价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一、了解什么是社区
交流:家住什么小区?小区有什么特点?
二、根据住处自由分组,确定调查的地点和内容,设计调查表。
调查表
调查范围:
小组成员:
组长:
环境污染已经到了不可不解决的程度,昔日的先污染在治理的方针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在的形势。目前人类已经部分认识到了自身与环境的唇寒齿亡的关系(人类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或者任意排放废弃物等有害物质时,便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同时人类也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解决办法。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看一下有关的环境污染情况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吧。
调 查 项 目
调 查 内 容
公 共设 施
……
建 议:
第二阶段:走入社区,实地调查
目的:了解社区,并对平时随处可见,但并未引起注意、关心及思考的一些地方,进行调查、采访,激发学生关心社区,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团队精神。
一:利用雏鹰假日小队活动,走入社区,分组分范围进行实地调查,初步了解社区。组长带领好本组同学进行实地调查,调查中做好记录,填写好调查表(可补充调查项目)。
二、注意安全,调查完后直接回家。之后,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放手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调查活动(其中一组访问新村社区居委会主任,其他组分范围进行实地调查)。
三、各组交流调查情况,指导学生梳理资料,对各组的统计数据进行归总,指导填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姓名
学校党支部纪检小组通过与学生及家长的座谈,我们了解到学生及家长对我校的师德师风状况非常满意。同时,支部纪检小组也走访了部分教师和社会人士,了解到以下情况:
学校
班级
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范围):
调查方式: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四、搜集资料
1、指导学生上网查资料,收集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社区发展情况。
学生以调查小组为单位在电子备课室里上网浏览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社区发展情况。
2、比较现实社区与规范社区,发现“问题”,就这些问题展开研究。
有比较才能发现问题。各小组讨论、协商,根据自己小组最想研究的方面定好研究内容,制定调查方案。(调查内容包括:环境、设施、人口、文明建设及治安情况等)
第三阶段:了解社区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交流调查结果。
交流展示调查内容,全面了解我们的社区,发现社区存在的问题,规划心中的社区。
一、进入情境,帮助学生回忆前段时间的调查、访问情景。
二、交流调查内容汇报方式
1、各组汇报展示调查内容,全面了解社区现状,学生间相互评价、提问。听汇报的同时注意做记录:
(1)在交流中全面的了解我们的社区;
由此可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数量也很大,而且大多认为能正确使用体育设施,锻炼效果也不错;但小区体育设施完好程度和更新不够理想。那么,我社区现有的`体育设施现状到底如何呢?为此,我们先后学府路附近等几处体育设施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2)在交流中学会积极的思考。
(3) 记下汇报小组的名称;
(4)把你感兴趣的、想了解的问题记下来。
教师总结: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从各小组的汇报中可以看出学生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汇报形式多样。到实地去了解各种公共设施的数量,会“数步量绿”,采访社区居委会主任,访问社区居民等。调查中学生注意收集数据、收集实例,获得了环境、人口、设施及文明安全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活动调动了学生所有的能量,自然的将语文、数学、美术、自然、信息技术等各个学科知识整合起来,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自主性和实践性。
2、用一两句话概括对整个社区的印象。
学生发言交流,教师梳理、归整问题,:人口多而杂,环境美,交通便利,治安好,绿地少,设施不全,文化娱乐场所少。在此,可以看出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客观看待问题。
3、师生共同确立后续活动
引导学生“提了这么多好建议,我们可以怎么做?同学们想一想,小组议一议”,让问题在活动中生成。师生共同确立后续活动:写倡议书、画规划图、撰写社区调查报告等。
(5)父母的其中一方(或法定监护人) 具有三年以上(含) 合法稳定住所的证明材料:流入地公安部门制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流动人口 居住证》(持证不足三年的还需附流入地公安部门出具的首次在我区申领居住证或暂住证证明)、 房产证、购房合同(附购房发票和完税凭证)、租房合同(附 出租人的房产证和房屋租赁的完税凭证 )等任何一项。
第四阶段:活动的结果与评价
按照《中共xx县纪委xx县监察局关于开展脱贫攻坚监督检查的通知》的要求,我镇对自20xx年以来的农村扶贫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由过去收集资料时一张纸的简单记录到现在综合实践的表格、访问记录、调查报告等,学生在活动中收集、处理、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社区情况调查报告 5
一、xx市新农村社区建设情况
(一)立足市情,确立建设重点。紧密结合市情,xx确立了本地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五个重点。一是工矿所在地新农村社区建设。分煤矿所在地和产业集聚区内两种类型。煤矿所在地新农村社区建设侧重于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实现企地融合发展、共建共赢。产业集聚区内的新农村社区建设,则按照“产城一体、产城融合、以产促城”的理念,与产业集聚区统筹规划、共同建设。目前,7个煤矿所在地社区基本建成(有两个煤矿所在地不宜建设社区)。二是采煤沉陷区居民安置地新农村社区建设。随着煤炭的不断开采,xx沉陷面积越来越大,目前已有9个乡镇53个行政村176个自然村因采煤沉陷。搞好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工作关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xx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也是xx最大的民生问题。该类新农村社区建设侧重于交通方便、生活便利、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生态良好。现已建成形成规模的沉陷区安置社区6个,处在起步建设中的7个。三是旅游景点所在地新农村社区建设。结合旅游开发,将景点所在村与景点统一规划,共同建设,实现新农村与旅游景点相协调、相配套、相融合、相促进。4个旅游景点社区正在加紧建设中。四是乡镇政府驻地新农村社区建设。围绕宜商、宜业、宜居的目标,充分发挥乡镇政府驻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优势,将周边村纳入镇区规划,提高乡镇政府驻地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承接农村劳动力转移,建设现代化小城镇网络。xx市酂城、李寨、陈集、王集、高庄、太丘、黄口、顺和、卧龙等一批现代化小城镇社区建设在短期内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五是一般村村庄整合建设中心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对一般性村庄整合并点,建成一个个交通便利、生活方便、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中心村,推进农村社区化、城乡一体化。顺和乡高平房社区、太丘镇黄桥社区、卧龙乡浑河社区等一大批中心村象雨后春笋般纷纷拔起。
(二)着眼长远,科学编制规划。一是科学编制新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广大农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依据市情,xx市委托中国对外建设总公司城市规划设计院完成了新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将全市现有3600多个自然村庄规划整合为140个新农村社区(中心村)。其中,工矿所在地社区20个,采煤沉陷安置社区18个,旅游景点所在地社区4个(分别与所在政府驻地社区或中心村共同建设),乡镇政府驻地社区23个,一般中心村79个。二是科学编制新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公开招标了4家高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对确定的新农村社区实施高标准规划。在规划编制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采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体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目前,已完成新农村社区规划79个,9月底所有新农村社区规划全部完成。
(三)创新机制,搞活建设方式。xx市新农村建设“五个重点”,在建设侧重点上各不相同,在建设方式上也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形式。主要有工农共建、部门帮建、民企助建、村民联建、市场促建等五种类型。一是工农共建。工矿所在地和采煤沉陷区居民安置地的新农村建设与煤矿企业紧密相联,xx市“五个重点”新农村建设思路得到了永煤、神火两大集团的关注,他们认为该思路可以有效解决煤矿企业多年想干而干不了的事情,可以有效解决企业与地方群众沟通难、沉陷区居民搬迁难等长期不解的难题。在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投资上形成了“乡村1/3,市1/3,工矿企业1/3”的“工农共建”共识。二是部门帮建。发挥市直部门联系面广、门路多等优势,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部门帮扶工作。xx市向新农村社区派驻了市直部门帮扶工作队,发挥了很好的帮扶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xx市通过部门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累计已超过14000万元。三是民企助建。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作用,鼓励民营企业家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目前已有60多家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了新农村社区建设。如,华星集团投资50万元支持了李寨镇政府驻地社区道路建设,投资30多万元为十八里镇李窑村安装了高杆路灯100套;小龙人教育集团投资16万元为芒山镇陈楼村修建了水泥路;中州棉业公司帮助酂城镇酂东社区实施了旧房改造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四是村民联建。由村民民主选举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由理事会具体负责工程预算、组织招标、资金筹集、质量监管等,所有程序公开透明,村民明明白白。如,城厢乡沱滨社区,由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公开招标施工企业、监督进料、监督质量等,农民按成本价住房,大家十分满意;酂城镇政府驻地社区建设中,通过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全程参与,农民达成了一致意见,旧村拆迁和新社区建设十分顺利。卧龙乡浑河社区、太丘镇黄桥社区、新桥乡朱楼社区等,都是通过理事会管理实现村民联建的好典型。五是市场促建。即通过市场化运作建设新农村。按照“群众有利益、政府有收益、开发商有利润、社区有形象”的原则,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入经营城市的办法,由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参与,将新农村社区建设推向市场,调动各种力量投入新农村建设。
(四)尊重民意,制定扶持政策。为强力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扶持政策,涉及财政、土地、税费、金融、待遇等方面。一是财政政策。市本级财政每年都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新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今年市财政预算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2880万元,较上年增长20%。二是税费政策。新农村社区建设产生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50%以专项拨付的形式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与社区建设相关的质检费、实验费、避雷检测费、主体结构检测费、屋面防水检测费等,相关职能部门全部免收,并积极提供优质服务;到新农村社区建房或购房的农户,旧宅基拆除复垦成耕地后,市国土部门、房管部门免费为其办理相关土地使用证、房产证。三是土地政策。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治理,在拆旧建新中置换出的建设用地指标除保障新农村社区建设用地外,富余指标转让后收益全部用于整治村新农村社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对农户的拆迁补偿等。三是信贷政策。在新农村建设中符合贷款条件的.,市政府协调金融部门给予小额贷款支持。今年以来,已发放新农村建设小额贷款9000多万元。四是待遇政策。入住新农村社区的农民可登记为城镇居民户口,实行双重户口(农村户口、城镇户口)政策。保留原承包土地,享受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和国家惠农政策;在养老保险、子女入学、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享受城市居民待遇等。
(五)培植产业,促进农民增收。xx市把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作为培植经济产业、促进生产发展的切入点。已建设现代种植小区23个,标准化养殖小区36个,发展各类专业村261个,发展规范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27个,建设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7家。特色产业村不断涌现,如薛湖镇聂寨村的食用菌、马牧乡西董楼村的多种经营、顺和镇高平房村的板材加工、陈集镇代井村的实木家具、王集乡蔡各村的手工饰品、条河乡李各村的铜件加工、太丘镇黄桥村的玩具加工、陈官庄乡胡庄村的畜禽屠宰与羽毛精深加工等主导产业优势十分明显,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经济支撑。
二、存在的制约因素和问题
在调研中发现,xx市新农村社区建设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制约因素和问题:
(一)农户之间的现有经济基础差别影响新农村社区建设进程。除急需建房户外,由于户与户间经济基础差别很大,富裕的农户搬入新农村社区热情很高,较穷的农户短期内很难向社区集中。
(二)现有的大量新建楼房影响新农村社区建设进度。近年来,富裕起来的农民建房积极性很高,由于缺乏规划和管理,新建房屋秩序十分混乱,同时出现了大量的沿路建房、村外建房现象,特别是在市南乡镇,这种现象占到50%以上,这些农户让他们搬迁到规划区建房难度很大。
(三)有限的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限制了新农村社区的快速发展。上级每年下达的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有限,很难满足新农村社区快速发展的需要。
(四)建设资金不足成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制约瓶颈。新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市财政每年预算的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十分有限,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能力十分有限,单纯依靠农民自身建设新农村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五)各部门支农项目投入机制不协调。近年来,国家、省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但这些投入是通过多个部门、多种渠道下达的,由于没有一个正式机构进行统筹管理、协调安排,存在各自为战、效率偏低现象。尽管xx市近年来一直在努力做好项目整合工作,由于部门利益十分严重,整合效果很不理想。
三、意见和建议
(一)树立“短期造局,长期建设”的思想。短期内,新农村社区要规划好,启动好,着力完善规划区内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形成强大的吸引力。新农村建设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要做好打长远丈、打攻艰战的思想准备,鼓励具备条件的农户率先搬进新农村社区,不搞一刀切,走典型带动、循序渐进的路子,逐步把xx市新农村社区建设引向深入。
(二)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建设新农村社区,将多个行政村整合集聚到一起,用地问题是最大的瓶颈难题。要将新农村社区建设与“占一补一”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紧密结合,同步推进,为新农村社区建设置换充足的用地空间。
(三)创新新农村社区建设投融资机制。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农户拆迁、宅基地复垦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农户搬迁形成的建设用地节余指标收益必须在转让后才能得到,市财政、乡镇、村集体都无力提前预付。建议依托金融部门成立新农村建设投资中心,让投资中心参与新农村建设,由投资中心借付建设用地节余指标转让收益给拆旧建新村集体组织用于农户拆迁补偿、宅基地复垦、新农村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待节余指标转让后利用收益还贷投资中心,保障拆旧建新和新农村社区建设顺利进行。
(四)加大支农项目整合力度。建议由市发改委、财政局、新农村办公室等牵头成立支农项目整合机构,把各部门涉农项目有效整合,统筹管理,科学安排,按照新农村社区建设年度计划,集中投放,整村推进,着力打造典型,以点带面,推进xx市新农村社区建设快速发展。
社区情况调查报告 6
一、调查背景
城关社区位于本县交通路口,社区居委会委员全部由选举产生。作为漳县城区重要的综合居住区域,城关社区在区委,出台的一系列活动推动下,进一步提高和丰富了社区管理的发展。随着对城市管理的要求提高,社区管理工作还存许多不足之处,这些问题的解决,关系着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今年9月我对城关社区管理工作进行了实地走访参观,对在社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调查结果
(一)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行政化倾向严重、工作任务繁重
1、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未到位
通过调查发现,社区居委会的功能当前还未能突破办理政府行政事务为主,办理社区事务为辅的现状,还习惯于上级领导布置什么就干什么,工作中表现较强的依赖性,自主性、自治性没有得到体现。一是社区自治的任务与工作要求有差距。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工作应有三方面内容,即:首先要做好社区服务,其次要做好社区事务的民主决策与管理;第三是丰富社区教育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二是社区居委会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政府的腿”。《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了社区居委会有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管理工作的职责,具体规定了必须要协助政府部门做好社区治安、优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计划生育和青少年教育等有关工作。通过调查,以上这些职责应该是社区居委会通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形式开展的,但是大多数情况是街道办事处要求社区居委会替政府部门填表格、建档案、出具证明材料等行政性工作;同时政府部门临时性的统计、调查任务也都通过街道办事处落实到社区居委会来执行。这使得社区居委会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协助政府部门的工作上,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被行政化所覆盖。
在此,我对5人进行了调查,当问到居委会是什么性质的组织时,有3人回答是代表政府的机构,只有2人回答是代表居民的,在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有“吃人俸禄,为人分忧”;“拿政府的薪水,替政府干活”的思想。在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中绝大多数都认为社区居委会是街道办事处的下属单位,理所应当地完成街道办事处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2、社区事务缠身,工作任务繁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量的“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大量农民进入城市生活、本地农民失地流向城市,流动人口的大量进入城市,使社区居委会面对复杂众多人口而发生的各项管理工作和事务数量增加,形成李“小社区,大社会”的模式,增加了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强度。
3、政府部门职能不到位,社区自治职能弱化
繁忙的行政和社会管理事务使社区居委会陷于被动应付的境地,许多部门提“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社区”的目标和任务,以进一步加强城市基层基础工作,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指导、服务不到位,形成了会议多、检查多、报表多的局面。有些部门工作(含街道)进入社区没有发挥自身指导、服务职能,为社区居民办实事,而是习惯于把社区当作自己的下属单位去布置工作,从而淡化了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削弱了社区居委会对居民群众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也弱化了社区居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职能。
(二)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不足
一是发挥自身职责,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动经费较少。在当前形势下,社区居委会还要做好社区治安、社区教育、组织社区文体活动、美化社区环境等工作,这些都需有必要的经费作保障,否则很难形成居民的广泛参与和工作效果。
二是日常办公经费紧张。在各项工作中,召开会议、报送信息和数据,建立台帐等文件资料的办公消耗,加之社区居委会自身水、电、暖以及电话费,一年也要花费很多。政府部门部署的工作大多要求制度上墙,制作展板,每年此项支出至少3000多元。
(三)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较低
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低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一是社区协管员待遇较高,社区专职工作者都是经过招考和居民选举形成,心理反差大;二是社区专职工作者的付出与回报差距较大。
三、讨论与建议
(一)应积极为社区居委会减负
一是理顺区街关系。街道主要是代表政府履行块块上的综合管理职能,具体讲就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区政府的授权或者有关职能部门的委托,使街道具有综合协调权、处置权等,从而有效地行使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职能,对地区社会治安、市容市貌、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达到高效的管理。二是理顺街(部门)居关系。进一步明确社区居委会的任务。三是明确社区功能定位,发挥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一要搞好社区服务。主要是抓好四项服务:即抓好社区安全服务,保持社区的长治久安;抓好社区的文化服务,满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抓好社区的健康服务,培养居民良好的生活习惯;抓好社区生活服务,解决居民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二要保证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权得到有效行使。这个权力能不能落实,关系到社区建设的成败。社区自治权应主要体现在社区民主决策权、社区管理权、社区财务自主权、社区依法协管权以及社区对政府部门的监督权上,只有把这五项权力真正落到实处,社区居委会才能真正从大量的政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也才能真正把社区服务搞起来。
(二)多解决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
目前的社区居委会经费由街道办事处统筹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居委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居委会受到资金不足的限制和制约,难以解决居民的、难点问题,制约居民对居委会的认同和归属,因此必须采取多渠道保证居委会业务经费。一是社区居委会建立单独帐户并全面安排,使其工作正常运转,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二是要动员发动辖区单位资源共享、各社区要协调辖区把社区各种各样有形的、无形的资源开发出来。三是社区居委会采取多种形式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建立自身的便民利民社区服务组织。
(三)以人为本,在提高服务功能上下真力。
一要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在现有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服务基础上,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卫生、商业、家政、物业管理等便民利民服务,大力发展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促进社区与驻进单位的互助互动。二要创新社区服务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热线电话、呼叫系统、网上服务等服务方式,使社区信息服务网络系统成为为民服务的窗口、社区服务的平台、居民生活的好帮手;采取无偿、低偿、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让社区服务组织实现良性循环和自我发展。三要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利用区、街、社区三级服务中心(站)等公共资源,充分发挥其组织带动作用,引导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开放服务设施,面向社会联合经营,发动和鼓励社区成员之间开展互助性服务,积极开展社区慈善活动,守望相助,疾病相扶。四要完善社区服务政策。建立多渠道的社区服务投入机制,鼓励个体、私营、民营等企业通过投资入股、合伙经营等形式,开办服务项目,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实行社区服务市场化运作、实体化经营、产业化发展。
(四)保障人才,在提高队伍素质上用真功。
充分利用现有国家政策。如“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等,为社区提供人才支持、组织保证以及财政支持,社区可以通过充分利用现有的政策进行改善和发展。一要采取提高社区干部待遇、建立工资自然增长机制和按工作业绩奖惩等,吸引一批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组织协调能力强、有良好人际沟通能力和热心于社区建设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到社区工作队伍中来。特别要吸纳和鼓励大学生进社区工作。探索制定在优秀社区干部中招录事业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优惠考试考核办法,让优秀人才进得来、有出路。二要健全社区干部培训机制。区、乡两级要加大社区干部的培训力度,把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成员列入党校、行政学校培训计划,做到岗前培训与岗中培训结合,短期培训和中长期培训结合,坚持社区干部持证上岗制度,不断提高社区干部的整体素质。三要建立社区干部考评机制。要制定社区干部德、能、勤、绩、廉、学考评体系,明确定性和定量的考评标准,采取组织考、群众评等方式,对社区干部进行年度和届期评价,并将考评结果作为社区干部升、降、去、留的重。
社区情况调查报告 7
一、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区居委会工作负担过重
这是当前社区建设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一是任务多。据调查统计,我市给社区居委会下达工作任务的部门达45家之多,工作达100余项,还不包括一些临时性、专项性的工作。不少部门在社区居委会设立机构、建立组织,并要求挂上机构和组织名称的牌子和相关的工作制度。二是资料台帐多。社区居委会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根据要求收集整理资料,建立工作档案,以备检查之用。最多的一项工作有14大项41小项,最少的也有4大项14小项。各种资料不仅要进电脑,还要装订成册、制成卡片,十分耗时。如杨秣社区居委会创建无毒社区工作资料就有三盒,法律进社区工作资料就有四盒。三是工作方法落后。有的部门还把一些执法工作、技术性和专业性强的工作交到社区居委会。由于无相应的职权、必要的手段和措施,做起来困难重重。如为了确定新增的企业是否有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只有通过看企业规模、雇员的多少等予以估算;为了清查非法安装的——接收器,只好爬楼观察;为了做好计生工作,只有通过看居民家贴“喜”字、晒尿布等来了解新婚和生育情况。这些落后的工作方法加重了工作负担。
(二)社区居委会职能错位,自治作用难以发挥
社区居委会是群众性的自治组织,组织社区居民,依法开展自治,是其基本职责。但实际上它已成为准行政性的组织,自治作用发挥得非常有限。主要原因是其工作内容基本上被政府有关部门主导,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完成这些部门下达的任务上;街道和社区居委会之间法定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在现实中已变成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工作任务主要通过街道布置到社区居委会。各部门下到社区的工作都有检查考核。其中涉及一票否决的就有计生、安全、低保、综治四项工作。为了迎接各部门和街道的双重检查考核,社区居委会还要花很多时间做好迎检和接待工作。结果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除换届选举外,社区居委会普遍没有依法召开过居民或居民代表大会;每年一次的楼长会议,也只是工作汇报会;在每年的市人代会上,来自社区居委会的人大代表没有提出过居民关注的问题的议案和建议。居民向其反映一些问题,如入室盗窃、养狗纠纷、下水道不通、部分卫生死角、机动车在居民区内乱停乱放占用公共场地和道路、二级道路因占道经营影响居民出入等,得不到解决,降低了居委会的信任度和凝聚力。
(三)社区基础设施匮乏,居民活动受限
部分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仍然紧缺,根据调查统计,86个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面积在100㎡以下的有10个,无办公用房的有6个。有的新建社区,如康乐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用房虽然在规划上作了安排,但未能认真落实,只有租房办公。有的办公用房产权至今没有解决。由于专管员的进入和社区警务室的设立,原有的办公室也逐渐拥挤。
最突出的问题是配套设施建设不足,绝大多数社区缺少老年活动室、退休人员活动室、党员活动室、文化娱乐活动室、健身场所和健身器材。“星光计划工程”原本是给社区老年人建造的活动场所,但一开始就被当作居委会办公室来设计、建造、使用。很多社区居委会唯一的会议室实际上成了多功能室,开展活动极不方便。有的社区退休人员多,如大北庄和中岗社区企业退休人员已分别达310人和303人,本已无场所开展正常活动,却还要面临退休人员继续增加的压力,如中岗社区即将还有2000人进入。社区党员活动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有的社区党组织现在就为即将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缺乏场所而发愁。
(四)队伍不稳,工作依赖性强
目前,我市的社区居委会主任每人每月500元,副主任每人每月400元,委员每人每月350元,扣除“三金”后,实际领到手的收入接近或低于我市最低工资标准390元。由于没有建立自然增长机制,在居委会工作时间再长经济待遇也不变。社区各类工作人员之间工资待遇不一致,造成心理不平衡,影响其工作积极性。由于经济待遇存在上述问题,致使工作队伍不稳定,一些招考进来的大中专毕业生辞职离开。
现有居干比过去的队伍素质虽有增强,但她们多年养成的“等、要、靠”思维定势,习惯于被动地接受部门和街道的工作任务,不善于依据社区实际和居民需求来制定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的现状仍然存在。
二、对加强社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开展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加强城市工作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坚持以人为本、扩大基层民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综合性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提高对社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要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工作作风,坚持依法行政,维护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权;要把社区建设作为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社区建设中的新情况和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制订社区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要加强市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机构建设,增加人员,充实力量,切实发挥其作用,确保社区建设健康发展。
(二)理顺关系,依法自治
针对社区居委会负担过重的突出问题,要从制度建设着手,理顺关系,为其减负。一是要正确区分社区和社区居委会的关系。“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居委会”是社区的居民自治组织;讲工作进社区,就把工作交给社区居委会,是对“社区”和“社区居委会”的偏面理解。二是要理顺部门、街道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社区居委会的负担过重,表现在下面,根子在上面。建议由市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开展“四清”即清职能、清牌子、清台帐、清检查评比,然后作出统一规定,达到理顺关系的目的。三是要建立准入制度,赋予市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准入权”,对依法不属于社区居委会职责范围的事务,该办公室有权拒绝进入社区居委会,对需要社区居委会协助的开展工作,严格落实“费随事转、人随职配、权随责走”的规定。通过建立健全上述制度,缓解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压力,确保其有时间、有精力开展居民自治工作,充分发挥自治组织的作用。
(三)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对政府下沉社区的工作,如何设置机构、建立工作运行机制,是当前社区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市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市政府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尽快解决。南京市玄武区锁金村街道通过在街道设立社区政务、事务管理服务中心,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该中心将社区便民服务,社区政务和事务管理,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分为三个区域,三个窗口对外。这一工作运行模式,在街道领导下,整合了各部门进入社区的人财物资源,方便了社区党务、政务和事务的联系,以及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过滤”了政府及其部门进入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有利于实现居民自治。网上介绍的青岛市四方区的做法也基本相同,该区在街道设立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将所有下沉社区的党政事务集中起来,实行“敞开式办公、一门式服务”,既方便了群众,又减轻了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负担。这些做法值得我市借鉴。
(四)以人为本,配套设施
以人为本,服务居民,是社区建设的主要目的。目前我市社区公益和社会服务配套设施少,与实际需要严重不相适应,对此,市、区两级政府应给予足够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逐步予以解决。解决的主要方式应立足挖潜和新建。首先要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之中。新建小区在规划时,要将配套设施列为小区建设配套项目,与小区建设做到“三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建造,同时交付使用。老的小区通过因地制宜改造,增添一些配套设施,对尚未达标的“星光工程”,尽快设法扩建。其次,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再次利用改造、置换、购买、租用等方式,整合资源,进行挖潜。第四,还可以利用进入社区的党员和企业退休人员原单位的管理服务资源,可以加强与辖区单位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
(五)建设队伍,保障自治
抓好社区队伍的建设是实现居民自治,发挥社区功能的组织保证。首先,应建立社区工作人员工资自然增长机制,解决他们的生活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社区工作,稳定社区工作队伍,吸引具有专业知识的大中专毕业生和素质较高的自愿者到社区工作。其次要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明确工作重点和主要职责,以及如何组织居民开展自治工作,提高社区居委会成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专职工作队伍。
社区情况调查报告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人口逐渐增多,城市社区建设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城市外来人口的增多,社会成分复杂,人际关系淡化,邻居间互帮互助、团结一家的特点减弱,给某些犯罪分子提供了良好的犯罪机会。在社区治安防范的实践中,公安机关、物业管理公司、保安服务公司、社区自治组织、社区内部单位保卫组织、社区治安志愿者等共同构成社区治安防范网络。在这张防范网络中,公安机关作为政府公共安全服务主体,应发挥专业防范的主动作用,而其他防范主体也应各尽所能,在公安机关的组织和协调下,形成防范合力,共保社区平安。社区治安建设是城市规划和社区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社区建设的基础和保障。社区治安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居民创造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这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民的生存需求。研究社区防范工作十分必要。
一、社区安全管理概述
(一)社区防范工作内涵
城市社区安全保障已经成为衡量城市和谐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一个城市的文明不仅要通过深厚的历史底蕴、发达的经济和人们高质量的生活水平来体现,更重要的还在于整个城市人们的文化素质和精神面貌,这当中,首当其冲的是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在人口流动频繁、网络生活发达、各种异质性文化并存在现代都市里,安全保障能减少人们的心理压力、使人精神放松,能帮助人们减少相互猜测,增加沟通交流的效率。可以这样说,城市的文明依赖于市民素质的提高,而市民素质的提高又依赖于市辖各社区单位基础安全保障的实现。城市社区安全保障通过保证生产、治安、交通、医疗、用水、食品等方面的安全有序,能使城市居民生活在一个和谐融洽、放心舒畅的良好环境里。
(二)社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社区是构成城市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管理和功能完善的主要载体。国内外发展的实践一再证明,社区安全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社区安全保障不仅是城市发展和稳定的前提,而且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反映着城市发展的现代化程度和整个社会的和谐文明程度。随着科学发展观贯彻的逐步深入,城市管理及建设中的安全保障问题已经为各领域专家学者所关注,并越来越多地引起政府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当前社区防范工作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社区防范法制建设严惩滞后
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来看,和谐社区是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之一,而社区法制化建设的理论和实务的研究还滞后于社区建设的发展,落后于法治安全的发展,社区的各种关系难以理解,影响了社区法制建设和社区犯罪防控体系的有效性。居民委员会与居委会党支部、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城市社区管理和建设中的老大难问题,也是制约社区法制建设和社区犯罪防范体系建设的瓶颈。
(二)社会群众防治力量薄弱
原来形成的发动群众自愿参加的群防群治模式,在经济改革发展的今天,逐渐弱化、萎缩,而有关单位和民警没有正确对待,仅将其归咎于“无线难办事”、工作中存在推卸、
畏难情绪,对上门征收治安联防费、做好群众工作、挖掘资源等需要下苦功、收效慢的长期性工作不主动、不坚持,导致社区“人防”力量薄弱。
(三)社区防范机制不健全
社区警务工作在我国处于初创阶段,社区民警的配置、社区警务室的建设、社区警务工作的全面开展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目标差距仍然很大,尤其是对社区警务的理解上还存在着偏差,对社区警务的财政投入明显不足,社会参预也不够,群众参与维护治安的积极性并未全面调动起来。社区警察多沿袭过去管片民警的工作方法,对本身角色还不太适应。
(四)社区防范针对性不足
社区民警对维稳信息的收集、对警情信息研判的能力不强,仍存在比较普遍的按老办法办事,仅凭个人印象或个别群众的反映情况去断定社区防范重点,导致防范措施未能及时调整落实到最关系的时间、空间和人物上。
三、完善社区防范工作的对策
(一)健全社区防范工作法律法规
1、健全社会治安法律法规,形成执法保障体系
城市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依照社区建设的法律、法规,决定和管理社区事务,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也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社区建设,特别是依法管理社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强城市社区法制建设,能够使社区治安组织有法可依,依法排除他人非法干扰和破坏居民居住安全的行为,能够使产生的纷争得到及时解决,使不和谐的状态归于和谐。
2、建立社区治安防范网络体系
要在街道综合治理部门和公安机关指导下,组织治保委员、社区保安、单位内保力量、社区物业以及社区志愿者等各种治安力量的作用,共同参与到社区治安防范工作中来。同时,强化居民自治组织在社区治安管理中的职责和作用,明确作为居民代表大会执行机构的居委会是社区治安体系的主体。
社区治安防范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积极开展法制宣传、调解纠纷、预防青少年犯罪和帮教等各项工作,指导和帮助社区单位及家庭增强防范意识,健全防范措施,提高防范能力。强化社区治安防范功能,对社会治安管理来说,具有基础性的功能,是一项必须要抓好的工作。
3、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公安部负责人表示,力争用三到四年的时间,要积极构建四个网络、不断完善三个机制、着力强化两项管理,在全国构建起一个以派出所民警和巡警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补充,以社会面、社区和内部单位防范为基础,以可能影响社会治安的特殊人群、危险物品管理为重点、人、物、时、空制相结合,点线面结合,警民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4、管理与服务相结合
社区的'管理工作涉及面广,要使管理工作及时到位,达到预防违法犯罪的效果,首先是要制定出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完善自治管理制度,比如制定社区文明公约,规范居民个人行为:制定出入凭证制度,净化社区来往人员;完善外来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制度,加强对外来人员控制;落实社区出租屋管理,杜绝将房屋出租给犯罪嫌疑的人,房屋出租必须到物业部、派出所登记等等。其次是要采集广泛信息,结合人口普查、户口调查和情况询查,建立综合信息网络,将外来暂住人口纳入管理,做到不是控,不漏管。
在搞好社区的管理职能的同时,我们也要加强社区的服务职能,促进了新型人际关系的形式,改变原来的社区特有的疏远冷淡的邻里人际关系的特点,从而使社区居民感到生活环境的安全和人际关系的温暖,形成团结的一个整体,因而在必然减少犯罪分子作案的可能性的同时,维护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边心的传统美德。
(二)提高社区治安防范的认识
开展社区的宣传教育,通过教育来提高居民素质,消除产生犯罪的主观条件,提高预约犯罪的意识和积极性。首先是思想、道德教育,使居民了解目前治安状况及预防犯罪与本身利益的关系,树立共同创建美好家园的集体主义思想,净化社会环境,预防犯罪。其次是文化知识教育,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基础文化知识、法制知识和科学知识的教育,提高文化水平和法律意识,使社区居民自觉守法并懂得怎样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打击和预防犯罪。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社区人民调解工作,健全民间调解组织,发现矛盾,积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从而化解矛盾,平息纠纷,防止事态的恶化,预防民事纠纷转化为严重的刑事案件。
(三)构筑科学有效社区防范工作机制
以政府为主导,就是要加强主管部门领导的责任感和使用感,使其在有关社区项目的立项审批、规划安排等方面从快、从简予以办理,并将安全社区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考量目标之一。同时,政府为主导的社区还有利于引进和吸收全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社区建设理论与技术方法,组织和参加国内外安全社区建设和伤害预防交流活动。以社区为主体,就是要让社区全体居民参与进来,通过监督、亲自贡献、谏言献策等多种形式,使社区经济、文化、卫生、环境等不同方面都有整体提高和改善,确保社区安全保险的有效实现。
要进一步部署和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是党中央在全面总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重要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和实施,无疑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各地在坚持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同时,也将社会治安防范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并创造了大量有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事实说明,开展“严打”斗争与搞好社会治安防范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开展好“严打”斗争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强化社会治安防范,做到“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和专群结合、齐抓共管,才能够真正而持久地保持社会稳定。
社区情况调查报告 9
随着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的新一轮双创在我市启动,创国卫(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将成为今后几年安康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城乡环境建设是关系群众身体健康、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建设幸福安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在城市人口快速膨胀,广大市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经无法满足广大市民户外活动对环境卫生的需求的今天,改善人居环境已经成为城市越来越重要的民生问题。在即将迎来的元旦、春节和龙舟节重要时期,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尤为重要。下半年以来,根据工作的需要和安排,随同双创巡查组经常深入城区育才路片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主街道和村(社区)背街小巷进行巡查和调研,又到外地一些城市参观游览,对下步创卫工作形成了一些初步思考。
一、基本情况
xx市2015年6月开始创建省级卫生城市,2015年获得省级卫生城市荣誉。创卫工作的开展,使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不断加强,保洁水平稳步提升,城乡面貌得到大幅度改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增强。
目前,城市主街道、背街小巷、村组、社区清扫保洁任务主要由环卫局、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社区承担,片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一般只开展周五上午义务大清扫活动,保洁经费来源分为财政负担、上级拨付和村组、社区自筹三种情况。城市垃圾收集主要采取果皮箱、垃圾箱和垃圾中转站收集三种形式,垃圾转运主要依靠小型保洁三轮车和大型垃圾运输车,除环卫局将垃圾运往生活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外,其余垃圾均为自行处理。虽不能日产日清,但基本能够满足环境卫生保洁需求。
二、存在问题
近几年,在创卫工作的强力推动下,城市环境卫生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优化。但是,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群众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与城市环境卫生保洁状况的矛盾日益凸显。
1、环卫工人工资待遇相对偏低,影响了保洁质量的提高。
目前,城区保洁员、协管员月工资为每人660元730员之间,工资未能达到xx市860元/月/人的最低标准,且均来自周边村民。环卫工人待遇较低,生活压力较大,致使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保洁队伍的稳定性相对不足,保洁质量难以有效提高。
2、环境卫生设施薄弱,环境卫生问题尤为明显。
我市为巩固创卫成果,强化了对环境卫生的倾斜力度,但是还存在较大差距。垃圾堆二次污染现象严重。垃圾箱葙基本上为露天安放,虽给许多群众倾倒垃圾杂物带来一定的方便,但随手倾倒造成了二次污染,还增加了保洁人员的负担。垃圾不能及时清理。虽然新增配备了路边小型垃圾箱缓解了垃圾收集的困境,但仅垃圾转运车难以保证日产日清,导致垃圾转运周期较长,清理不及时。特别在夏秋瓜果上市季节,积聚在垃圾台(箱)的生活垃圾,成了蚊蝇孳生的温床,更不利于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有效开展。污水乱排现象严重。部分背街小巷、陈旧家属院污水排放基本靠住户门、窗前的排水明渠解决,部分住户和陈旧家属院甚至无排水设施,产生的污水一部分向地下渗透,另一部分向上蒸发,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下水质和地表的污染,不利于群众身体健康。
3、垃圾处理渠道不畅。
除环卫局将垃圾运往生活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外,其它绝大部分垃圾均自行处理,致使生活和建筑垃圾围村、围路、围楼现象严重。一定范围内偏僻的.沟渠内、道路两侧成为垃圾的聚集点。
4、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群众良好卫生习惯难养成。广大居民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对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大力支持,但是由于长期遗留的卫生陋习在短时期内难以改变,又不自觉的出现乱扔乱倒垃圾破坏环境等行为。更有部分群众贪图一时方便,将生活垃圾堆在房前或屋后,流动摊贩随地遗留垃圾。社区、村组重视不够。部分社区、村组干部对改善环境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把改善环境作为提高人居环境,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来抓。监管不到位。近几年,各级卫生村(社区)、单位创建工作不断开展,改善了社区、村组环境面貌,但是,清扫保洁的层次和水平还相对较低,少数社区、村组、单位抓环境卫生管理带有一定的突击性质,流于形式,应付双创检查,环境卫生监管没有长效办法。
三、思路对策
城乡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是树立城市形象,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创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的重要举措。为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积极改善城乡环境卫生状况。
1、多渠道宣传教育,促进城乡居民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
一是深入开展健康教育促进行动、评选卫生示范户等活动,利用电视、广播、网络、集中宣讲等多种载体,开展各种形式的环境卫生与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城乡群众的文明卫生意识。
二是强化对中小学学生卫生和健康知识普及,培养广大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引导和带动学生家长的卫生行为,不断提高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和行为水准。
三是完善村(社区)制度,对乱倒垃圾等不文明行为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
2、高标准制定环境卫生规划,推动环境卫生状况稳步提高。
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基础,认真编制村(社区)环境保护规划和垃圾处理等专项规划,明确村(社区)环境整治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推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规划推动卫生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3、多途径筹措资金,加大环境卫生工作的投入力度。
一是从城市建设维护费和集体建设用地出让金中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村组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中转补助以及保洁人员待遇的提高。
二是在财政实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建立环境卫生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同时,城中村组集体也可适当收取农户少量卫生管理费,设立村卫生保洁基金,建立政府投入与村组自筹结合的双向资金保障机制。
三是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环境卫生建设。
4、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环境卫生的提升夯实基础。
强化配套设施建设。本着方便群众的原则,为主要街道配备果皮箱,为村组、社区住户配备规格统一的垃圾桶,每天由保洁人员定时收集住户产生的垃圾,减少垃圾堆积造成的二次污染,减轻保洁人员的劳动强度。加快垃圾处理厂建设进度,加强垃圾转运车辆和设施的配备,并确定专人定时转运,及时处理。健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把住户门前排水明渠改为封闭的暗渠,定期疏通。强化绿化美化建设。积极开展住户房前屋后绿化美化工作,缔造清新、舒适、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
5、加强督查,促进整洁环境的长效保持。
一是进一步推行环境卫生整治制度,每月定时充分发动干部群众开展机关单位、居民小区、背街小巷、村组道路沿线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清除卫生死角。
二是由所在地爱卫办负责,适时对各部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其结果将列入年度目标责任综合考评范畴。
三是对于获得卫生村(社区)荣誉的,给予资金奖励,激发卫生村(社区)创建工作热情。
6、鼓励企业或个人开办公共卫生保洁公司。
建立城乡环境卫生保洁承包责任制,划片包干,以公开招投标的方式承包给保洁公司或村民,逐步把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推向市场。同时,由环卫局牵头,积极组织承包企业或个人开展环境卫生清扫保洁标准、垃圾收集清运流程等方面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城乡环境卫生保洁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提升。
社区情况调查报告 10
一、基本情况
自2006年我市启动农民健康工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市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各镇(办事处),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方便群众、便于管理的原则,按照服务人口2000人,服务半径0.5公里或1个村庄(自然村)设置1处服务站的要求,在保证居民步行15分钟能够到达的前提下,在全市科学设置了800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筹资4733万元对其中686处进行新(改)建,成立镇村服务一体化管理办公室,积极推进卫生服务工作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实施农民健康工程以来,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标准化建设和管理,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房屋建设标准较高,乡村医生和医疗设备配置合理,使服务站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定期培训和学历继续教育,丰富了乡村医生基础医学知识,提高了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同时,注重发挥乡村医生的中医专业技术特长,形成了店集镇池戈庄、青山前村等一批具有中医特色的服务站。
(二)管理机制日趋规范。通过开展“社区卫生管理年”活动和制定下发《xx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文件和管理制度汇编》等措施,使“三制六统一”管理体制(“三制”:服务站的乡村医生实行聘用制、工资补贴制和医疗责任保险制;“六统一”: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规划布局、行政、业务、财务、药品和文书档案实行统一管理)得到很好落实。加强对乡村医生的教育培训和管理考核,规范了乡医的执业行为;实施全市服务站所需药品统一招标、采购、限价销售制度,保证了药品质量,降低了药品价格。建立了院、站双向转诊制度,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三)公益性质不断体现。近年来,服务站积极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计划免疫通知联络、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急性的'传染病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防监控,以及健康教育、健康查体和计划生育咨询等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推动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
目前,全市“十五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初步建成,城乡医疗服务差距逐步缩小,农民看病“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市”的目标初步得到实现。我市由集体筹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院参与服务站管理,为辖区内群众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卫生服务工作,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农村群众的普遍好评,走在了xx市、山东省前列。2007年中央电视台曾对我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情况进行报道。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发现,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深入开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部分服务站存在房屋设施损坏和被挤占等现象。近年来,虽然市镇财政对服务站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但缺乏稳定的投入机制,导致部分服务站房屋设施损坏。调查发现,282处服务站房屋需要修缮、18处需要重建,还有个别服务站被挤占挪用。
二是乡医队伍整体状况不能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通过对全市800处服务站乡医队伍状况的问卷调查,全市50岁以上的乡医超过总数一半,他们多数是由“赤脚医生”延续下来的,执业(助理)医师比例偏低,30岁以下的年轻乡医缺乏,男女比例差距较大,群众对部分乡医的医疗水平不放心。
三是规范化管理仍需加强。从3月份新农合政策对卫生院结报比例提高到70%以来,卫生院患者骤增,服务站患者骤减,乡医和群众要求新农合政策进社区的呼声较为强烈。虽然卫生部门对药品实行统一招标、统一采购、限价销售制度,因种种原因,服务站的药价仍然偏高,相对增加了群众就医负担。每月每村100元的公共卫生补贴和多数乡医的收入偏低,相对影响了乡医的从医积极性,象健康教育、计生服务、康复保健等业务较难开展。调查还发现,在一些镇村,非法行医、站外行医和私自进药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工作建议
4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目标是2020年前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我市自2006年启动农村健康工程以来,群众的就医环境得到一定改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一定缓解,初步具备了与新医疗改革方案接轨的良好条件。为进一步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及时落实18处需要重建、282处需要维修服务站的经费问题,尽快建设和维修,保证这部分服务站正常开展工作。
二是根据医改方案和我市实际,为农村群众设立社区卫生补助经费,三年内达到不低于20元/人/年的国家规定标准。同时,根据近年来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的增加,适当提高乡医的公共卫生补贴,调动乡医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
三是研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服务站建设,建立政府主导,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站体制。
(二)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生队伍的业务素质。
一是抓好全科医生培训。在认真总结近年来的教育培训经验基础上,根据农村群众急需全科医生的实际,进一步完善全科医生培训计划,采取在岗培训、学历教育、定向培养等方式相结合,逐步提高全科医生和执业(助理)医师的比例,不断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二是发挥市医院、中医院等城市医疗机构和镇卫生院的辐射带动作用,实行循环式对口支援,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联系和指导;定期组织巡回医疗队、专家技术人员深入农村服务站开展医疗服务、技术培训、健康教育等工作,提高乡医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
三是根据目前乡医队伍老龄化的实际,建议与安置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相结合,对医学专业毕业的大中专生实行统一考录,为被录用者提供保险和一定比例的工资保障,从体制上、政策上和劳动保障上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
(三)进一步规范农村卫生服务工作的管理监督。
一是研究实施新农合进社区政策。借鉴xx市经验,给予农村卫生服务站一定比例和限额的新农合结报政策,调动卫生院和服务站两方面的积极性,调节就医流向,方便群众就医。
二是进一步完善药品招标和直供机制。根据山东省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对全市服务站所需药品实行定期网上统一招标,保证药品质量,进一步降低药品价格,逐步实现零差价直供服务站,真正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三是依照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站外行医、非法行医和私自进药等现象,促进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全面健康发展。
【社区情况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社区生活情况调查报告11-27
社区体育开展情况调查报告(精选9篇)05-20
关于新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12-19
加强社区建设工作进展情况调查报告02-13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02-12
社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02-06
社区调查报告10-13
社区调查报告10-19
近视情况调查报告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