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市场调查报告

时间:2020-12-05 14:16:13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大学生就业市场调查报告

  (一) 当前形势与问题

大学生就业市场调查报告

  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的统计,2007年的就业状况很不理想。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由于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仍然很重,新成长劳动力已进入高峰期,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近年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

  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人,2008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比2007年增加60多万,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无疑,这对社会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可以说2008年及以后的就业还是任重道远啊。革命尚未成功,吾辈仍需努力。

  2008年经济蓝皮书发布,认为,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依然大于需求,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既是用人需求的主体,又是求职人员集中求聘的职位。目前,从文化程度上看,初中及以下,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求职难度要高于其他学历,这种状况在明年将持续。此外,明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堪忧,预计毕业生实际就业人数将在600万人以上。

  蓝皮书还认为,近年来,应届毕业生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比例越来越小,进入民营、三资企业毕业生的比例却在提高。在中国毕业生网最近发布的2007年和2008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使用了“就业寒流”来形容大学生就业形势,而根据今年的大学生就业情况来说我们只能用就业的冬天来描述.

  结合相关资料,我觉得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一、选材要求高:

  应届生就业不吃香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一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招收的1000名员工中,只有40名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一印刷有限公司的代表说,“尽管我们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我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二、薪酬逐年降低:

  市场只给1700元/月 ,这次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北京和上海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三、供需差别大:

  岗位增36%学生增130% ,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

  四、缺乏工作经验:

  教授多“教练”少 ,调查显示,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占63%。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

  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大学里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练”。

  五、怕吃苦,爱面子:

  许多企业反映,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比较爱面子,怕从事底层的工作被朋友亲戚看不起,人际沟通能力差,比较自私,因此不愿意接收应届大学生。

  六、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七、频繁跳槽:

  大学生就业后稳定性差,是造成企业不愿意接收大学生的另一重要原因。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0%。甚至像联想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也认为他们为大学生高流失率“交的学费太高”。

  (二) 天然去雕饰—还事实清晰面目

  俗话说的好,“Every coin has its two sides”,对待问题始终应该以一个积极的全面的态度分析,不可否认,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然而还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因为我国的人才总量是缺乏的。有专家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程度被夸大了——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每年社会新增就业机会大约700万至800万个,而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则大约在300万左右。就这一数据而言,大学毕业生理应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但我国在疏通渠道和就业服务上有明显不足,也有很大拓展空间。一方面是民营企业、边远地区有很大需要,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就业服务有很大的局限,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异地求职,信息不畅,成本太高。此外还有就业观念须转变的问题。

  从测量的角度来看,现行的初次就业率指标和数据所反映出来的走低,事实上夸大了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第一,主动不就业者,如想继续深造的人,属于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员,不能算做失业;第二,非签约就业即隐性就业,事实上也是就业。两者一减一加,结果是:目前对大学生的名义就业率的统计低于实际的初次就业率,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被夸大。

  同样的,对“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被夸大”这一观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王向前有些不同看法。他认为:大学生要高价,主动失业的现象在前几年比较多,但目前已经发生变化。王向前认为,要客观地看待大学生“要高价”的问题。他表示,由于大学毕业生多了,用人单位选择的余地大了,因而变得非常挑剔。用人单位为减少成本,增加竞争力,把大学生工资压得很低。据了解,他所在的学院,大专毕业生的最低工资期望值只有600元,本科毕业生也就是1000元。王向前说,大学生现在上学的成本是很高的,北京的大学一年全部费用约1.2万元,包括学费、住宿费、伙食费、交通费、服装和课外书等。学生家庭支付或学生本人打工挣钱都很不容易。学生参加工作后,有的要还银行助学贷款或给付出学费的家庭一些回馈,这都是必须的支出,都要挣较多的钱来应付。而且,大学生工作后还有住房问题、婚姻问题需要解决,都需要很大的开支。因此,不能盲目地说他们“要高价”。大学生就业难不但是事实,而且解决他们就业难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