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空巢老人调研报告范文
引导语:空巢老人普遍存在的重要现象就是孤单无助,我们需要给他们更多关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空巢老人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一
为了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生存环境、生活情景、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和人生命运等,调研队来到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河溜镇下属的4个村庄,深入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交流与互动。首先,确定研究对象。我们选择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河溜镇下属的莲花村、劳庙村、河溜村和褚庙村等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其年龄段分别为15 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及60岁以上的老人。其次,确定基本流程和基础问题,设计合理的问卷。通过广泛的收集并结合以往关于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访谈部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求得出他们在哪些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以此勾画出问卷的基本流程和基础问题。为了避免被调查者在调查过程中有敏感、抵触的心理,在问卷中被调查者的姓名不予公开。最后,问卷调查与分析。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35份,有效回收率为90%。经过归纳总结,得出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况,以及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对的措施。
一、基本情况
(一) 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被调查地区总共有4 654个2011学年在校进行义务教育学习的学生,其中,初中生有1 500人,小学生有3 15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8.61%。截至2011年秋季学期,全县715周岁适龄儿童3 816人,属于留守儿童2 434人。其中,小学1 316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54.06%;初中1 118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45.93%。留守儿童占在校学生数较大的是莲花村和劳庙村,分别达到57.35%和49.74%。
(二)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在走访的4个村中,有人口17 078人,其中,15岁以上的2 427人,占总人口14.21%;60岁以上的1 921人,占总人口的11.25%。据统计,属于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边的)的791人,占60岁以上人口的41.2%。空巢老人最多的是劳庙村,该村总人口5 678人,其中60岁以上的636人,占总人数的11.2%;而空巢老人在60岁以上人群里几乎占了一半,有321人。另外,莲花村、河溜村和褚庙村空巢老人所占比例分别为49%、48.2%和48%。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 留守儿童生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性格内向柔弱。留守儿童从小就离开父母,导致父母关怀缺失,虽然有些是祖父母或亲戚进行监督,但它并不等同于父母的关爱,遇到一些麻烦就会在过程中感到柔弱无助,长期这样会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在调查中发现,有20.8%外出务工的家长一个星期与孩子进行交流一次,32.1%的父母一个月才与孩子联系,或不联系;许多父母半年回家一次,甚至几年都不能回家。孩子长年见不到父母,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导致孩子们产生心理问题,出现自卑自闭甚至严重逆反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2.缺乏家庭教育。多数留守儿童被放在外祖父祖母家或者祖父祖母家生活。在家庭隔代监护问题中,大多数的监护人只确保孩子有足够的吃穿,但在学术、心理、思想道德教育等问题上管束不足。
3.自卑心理障碍。孩子们大多都具有或多或少的攀比心理,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父母就是他们坚强的后盾与巨大的保护伞,当失去这些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无所适从,变得自卑自闭,没有自信,有些儿童还会自暴自弃。学习不要求进步。根据调查,只有13.7%的孩子能够有意识地主动地学习,大部分孩子还是需要学习上的监督。另有许多孩子沉迷网络,荒废学业,未完成义务教育就流落于社会。
4.学习状况并不乐观。一是因为,没有父母的陪伴与关爱,并且陪伴的祖父母等也没有多少文化,还需要做家务和农活,没有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二是因为,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践内容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爷爷和奶奶来说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从作业的完成质量来说,孩子们没有足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又失去了父母的辅导与监管,因此作业质量不够理想。
5.逆反心理和盲目反抗。留守儿童由于缺乏保护,总觉得别人会取笑他,因此总爱斤斤计较,与老师、同学还有临时监护人等的沟通也存在问题,面对他们时充满了警惕甚至敌意。调查显示,有51.54%的留守儿童与他们的临时监护人发生过矛盾,而且有12%表示经常发生冲突;51.3%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常常出现困惑,但无人帮助;38.6%的留守儿童感到被同学鄙视,甚至欺负。
(二)空巢老人生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家庭收入低,生活条件差。随着农村劳务输出的发展,外出务工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老家的生存质量,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空巢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但只靠外出务工者的支持仍不能给予父母足够经济上的支持。现在,大部分的农村老人是没有社保的,他们的经济来源还是需要依靠自己的劳动收入和子女们的供给。根据调查,老人的劳动主要是农田劳作,但是由于体力不够,年轻人不在,需要请人做农活。所以他们的成本变高,实际收入很少。随着不断淡化的孝道观念以及在外出务工者的工作压力增加,空巢老人的收入逐渐变少。因此,农村老人的生活举步维艰。
2.承担抚养和教育后代的责任,心理负担沉重。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外出务工者将子女交由年事已高的父母照顾,带着孩子们上学。从照料孙辈们的生活饮食来说,使老年人工作增多、压力变大;对于孩子们的教育又是一个沉重的心理负担,因为农村老年人识字不多,无法对孩子们的学习进行辅导,担心孩子学习成绩差。其次,如今农村交通、通信改善迅速,电视,网吧也随之产生,对长时间在外的孩子,担心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老年人对于孩子们的管理表示力不从心,致使留守老人的生活和精神上产生负担。
3.缺失家庭氛围,精神生活单调。当前农村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由于青年男女都外出打工,导致出现“空巢”家庭,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老人想要获得亲情关爱和生活上的照料,子女们在老年人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农村空巢老人,对大多数过的是“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孤独生活。精神文化生活较为单调,老人很难在家庭外找到精神寄托。
4.缺乏生活照料,安全隐患较多。由于子女们不在身边,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都是老人们亲力亲为。例如理发,换电灯泡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讲认为是小事一桩,但是对于老人们来说都是难题。特别是老人家患病,子女又不在身边,这时会感觉非常地无助和沮丧。
5.看病是一个突出的问题,难以保证健康。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常年患病,甚至疾病缠身,如心脏病,支气管炎,哮喘,偏瘫,眼部疾病等,然而经济的拮据和经济状况的恶劣,致使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选择忍受痛苦的折磨,而不是选择去看病。更不用说有时间考虑自己的精神世界,以致于变得落寞孤寂。虽然在子女的外出打工下,家庭收入有所增加,政府也给出了政策,但是农村的医疗水平还是非常落后,不能保证老人的健康。
调查中调研队还发现,空巢老人的一些其他问题。比如,在平时的生活中,往往容易与邻里产生各种摩擦和小的矛盾,也会与他们的子女或媳妇发生争吵。此外,空巢老人还提出了一些希望,比如在村里安排一些老年人能用的健身设施、多安排一些生活补助,多一些人文关怀等。
三、原因分析
(一)造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
留守儿童最大的希望其实就是有父母的陪伴。但是,就是这样的小小希望也不能得到实现,因为他们的父母为了使家里的经济收入增多、生活质量改善,而选择了外出打工。因此,在他们最需要父母关爱的时候,被单独留在了农村。没有经历过这样事情的人是无法理解他们的内心的苦痛的。从他们的内心深处肯定存有抱怨,必然在属于他们的成长历程中留下一定的阴影。对于他们是否能在未来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突破各种障碍,释放郁闷的心情,也是磨砺和考验。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来看,对留守儿童进行隔代教育的家庭由于祖父母辈和留守儿童的年龄差距很大,并且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有些连字都不认识,因此两者的想法和思维方式很是不同,交流也存在困难。有些老人家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监护;有些体弱多病,没有能力监护孩子;有些是同时照顾几个孙子,没有精力照顾孩子。因为自身缺乏文化知识,因而只能满足儿童在生活上的需要。而精神、道德教育相对缺乏,甚至娇生惯养、随心所欲,会导致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增加家庭负担、社会危害。
2.家庭与学校沟通不够。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们的老师进行沟通或参加家长会,特别是他们的祖辈监护人,缺乏和学校的沟通,而且还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和学习的情况,又因学校教师对孩子的家庭访问少之又少,有些孩子抓此机会,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有蒙骗其临时监护人,导致双方无法从根本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致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的对接。最终使得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走向消极的一面而无法发展。
3.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这些年,尽管有关部门指导要求下,家庭教育得以促进。然而,农村家庭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如农村家庭教育网络不健全,尚未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宣传的缺乏、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没有被有关领导和部门引起足够的重视,忽视宣传工作和培训活动,再加上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是祖父母,对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不注意学习,使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在农村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二) 造成空巢老人生活困难的原因
1.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些年来,城乡之间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逐渐有增加的趋势,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青年劳动力大量涌出农村,导致许多家里留下了无人照顾的老人。这就是空巢现象。虽然大多数的年轻人均有赡养老人的意愿,但为了得到一个更好的生活、教育和就业机会,不得不出去学习和工作,这是出现农村空巢家庭的最重要原因。因为在城市打工的收入比在农村务农的收入高,所以许多农村年轻男女前往沿海大城市发展。还有一些家庭是一起前往城市,这样就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此次调查发现,子女外出打工致使52%的空巢老人留守在家中。
2.自然空巢。所谓自然空巢,就是有的老人终身未婚;有的老人虽已结婚,但未生育子女;有的生有子女,但子女已经去世;有的只一个女儿,女儿嫁到别人家后,即使路途较近,也不能时时回家照顾老人,因此,老人就成了空巢老人。在调查的4个村中单身空巢老人就有325人,占25.7%
3.子女与老年人存在代沟。老年人与子女存在代沟。在当前农村,比较典型的是,成年后的子女与老人分家,吃住不在一起。分家后,有的距离老人还算比较近,偶尔还是有空前往照顾老人。但有的离老人很远,几乎没有机会回去,这对于养儿防老的老年人来说,不仅是肉体上的折磨,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刺激。莲花村有个老太太的3个儿子都已经在县城成家立业,只留下老太太一个人呆在村里的。当我们问她为什么不和孩子们住在一起的时候,她神色黯淡地说,在哪都是一个人,该工作的工作,该上学的上学,没有人和她说话,吃的也不习惯,住的也不习惯,晚饭后也是一个人看电视,感觉更孤独。
四、解决措施
(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及问题的解决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留守儿童出现了心理障碍,有的问题还比较严重。父母外出打工多年,很少有机会和孩子们沟通,不知道孩子们心里最真切的想法,因此让家长了解到自己离开孩子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什么影响,给他们的精神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产生了什么样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从而使他们真正了解孩子的.思想,看到孩子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据此教育和指导留守儿童的父母,让他们将孩子接在一起居住,给予孩子最贴切的帮助和引导。对于孩子而言,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而这正是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正在初步建立的时候,父母离开的成长环境会使得部分孩子变得坚韧果敢,但也有一些会形成自闭症,导致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性格内向。因此,家庭与学校应该培养他们在面对挫折、困难时应自立自强,不要退缩。学校可以利用父母不在身边是不是测这一点来锻炼孩子们的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
从我们的调查所了解到,一些外出务工者曾试图把孩子带到工作的地方去上学,但对于外来务工人员而言,大城市好的学校的门槛太高,而面向务工者子弟学校,其教学条件不如老家的学校。我国现已在全国农村开展免费的义务教育阶段。大多数人选择让其孩子在老家读书。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第一,允许务工子女享受到和城里孩子平等的上学机会,降低城市学校要求。第二,给务工者学校提供足够的资金,以帮助它们配备和完善各种教学设施和软硬件设备,提高教学质量。第三,让更多的务工者子女有机会生活在父母的关怀下,鼓励社会对务工者子女建立学校进行投资。第四,兴办农村寄宿制学校,使学习和生活上面没有保障的留守儿童在学校起居生活,将父母没有给予的关爱用学校的关怀来代替,以此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将家长学校扩展到农村地区,给予家庭教育正确的指导。妇联、教育等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村家庭教育的力度,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父母及临时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对父母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与亲子沟通的方式等,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发展。根据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家长和学习应该办理临时监护人培训班。
调动留守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领导作用。将留守儿童工作当成是学校评估考核的内容之一,农村所在的学校和幼儿园应建立留守儿童管理组织部门,分门别类,进行档案建立,对留守儿童的言行和学习进行严格地监督管理。一是在生活和精神上给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关心;二是专门记录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综合评价他们的素质和文化;三是为方便留守人群和亲人间的沟通,在各村里建立“外出务工者家庭联络站”;四是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治疗与咨询体系。
(二)对空巢老人的建议与对策
1.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要得到进一步补充,将协议养老全面推广,并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 同时,商业养老保险应该完善与扩充;逐步建立和优化老龄人士补贴制度,使得80岁以上的老人有足够的生活补贴;扩大农村老年人享受低保的范围;完成乡级家庭护理设施制度,提高服务水平。
2.加强家庭养老功能,探索新型养老模式。尽管多数非常寂寞的“空巢老人”独居在家,但仍不想选择入住老年公寓,而想继续留住在家,从此看来家庭养老仍是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的养老方式。我们应从以德治家出发,从家庭个体开始,让每个子女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形成以家养老的好习惯,学会细心周到地照顾老人。进一步对协议养老制度进行实施,若子女不及时和父母签署协议、或未能履行职责的,各村村委会要以此稳定和提高“空巢老人”的收入水平,给空巢老人提供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利益,帮助他们,给予他们生活的保障。我们要以家庭为核心积极探索,以各村为基础的,由各村向家庭辐射,将包含卫生保健、生活照顾、精神交流、法律帮助等在内的新型养老模式带进农村,帮助农村空巢老人。
3.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需求。目前,老人最大的风险仍然是疾病风险,医疗保障是老年人首要的需求。对现有农村老年人而言,农村医疗人员素质不高,技术水平有限等限制性因素,使得不能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另一方面,因为农村没有医疗保险,所以老人需要花自己的钱才能看病,然而农民的支付能力又是极为有限,加之不断上(下转55页)(上接51页)升的医疗成本,致使许多疾病缠身的老人无钱就医。因此,应尽快建立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农村老年医疗保障制度,使得老人的看病需求得到落实。
4.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维权问题仍然是空巢老人反映最多的问题。无论是社会对老年人的歧视、恃强凌弱的违法行为,还是子女拒绝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老人家均可以通过法律程序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把关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政策将老年人相关的法律法规落实好,比如落实好《老年法》;保障好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比如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合法权益。建立了关于老年人合法利益的法律援助制度,有助于老年人运用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应有权利。
5.政府应着眼于空巢老人的精神支持。空巢老人普遍存在的重要现象就是孤单无助。这个问题是必须要解决好的。对于“空巢”老人,政府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更要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为此,政府可以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组织安排踏青活动等。政府还要对农村老年人宣传科学的文化,克服保守、愚蠢的思想,并努力提高生活质量。
近年来,已有许多城市已开始假期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行动,对空巢老人也给予了物质上的援助和精神上的安慰。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困难帮扶工作任务艰巨,因此,需要政府和社会广泛参与以及子女关爱、邻里付出亲情等,需要社会共同努力,让大家携手并进,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创造好的生活。
2017空巢老人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3.空巢老人调研报告
10.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二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2017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和《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追踪调查报告》显示,中国老年人社会保障、健康、参与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着老年人保障和收入水平较低,抵御风险能力弱;护理照料需求增长明显,照料服务资源短缺;健康风险因素多,医药负担仍沉重;居住安排更倾向于独立居住,家庭“空巢化”日趋严重等问题和挑战。
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1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499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7%。老年人口中,男性占49%,女性占51%。城镇老年人再就业的占7.2%。农村有44.3%的老年人仍在干农活,务工、做生意的占8.6%。城乡空巢老年人占49.3%,较2006年增加8个百分点。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84亿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共计3.32亿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4.7343亿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为8.32亿人。
老年人健康状况方面,城镇一般者为53.0%,较好者为23.2%;农村一般者为50.5%,较好者为17.7%。城乡失能老年人为1208万,占老年人总数的6.8%。有16.5%的城镇和28.6%的农村老年人常常感到孤独。
空巢村老人现状如何
这两年,“空巢村”成了社会舆论热点。在那里,没有了年轻人,有的甚至连小孩子都很少,剩下的就是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在那里默默生活,每天都期盼着儿女们能常回家看看。这些老人,很多都无人照料,有了病也得不到及时治疗,压抑情绪无法及时排解。“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就是“空巢村”老人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连日来,记者分别走进奉化、宁海、鄞州、余姚的一些村庄,对那些“空巢村”的现状进行了一番调查。
聚焦“空巢村”
生活艰辛
年前村里多出百十来号人
年后一桌麻将凑不齐
年轻人逢年过节才回乡
空巢老人日子难捱
邵奶奶独居在鄞州崔坳村屏丰路,走进她家,屋内显得有些杂乱,一个老式的灶台,一把破旧的沙发,上面堆满了衣物,房间里还有几把老式竹椅,坐上去咯吱响。
邵奶奶今年84岁,耳朵几乎全聋了,腿脚不灵便,坐下去都十分费劲。邵奶奶家有两层楼,楼梯上堆满了油、米、洗衣液,还有六七袋卷筒纸等各种生活用品。她说,这些都是子女春节期间给她备的。看得出来,老人家平时极少上楼。
摘要:春节期间,儿子、孙子还有三个女儿女婿都回来了,家里异常热闹。子女们给她张罗了好多年货,还给她买了新衣、新裤和新鞋,就连家里平常要用的纸巾、洗发水、油、盐、酱、醋、米等也都给她准备得妥妥当当。 到了午饭时间
春节期间,儿子、孙子还有三个女儿女婿都回来了,家里异常热闹。子女们给她张罗了好多年货,还给她买了新衣、新裤和新鞋,就连家里平常要用的纸巾、洗发水、油、盐、酱、醋、米等也都给她准备得妥妥当当。
到了午饭时间,记者看到邵奶奶把两碗看起来黑乎乎的`菜放在蒸锅里,一碗是鳗鱼鲞,另一碗是腊肉跟其他咸菜混杂一起,都是春节期间的剩菜。邵奶奶说,她已经吃了快半个月,舍不得倒掉,就不断回锅蒸。
这样的场景,在一些偏远的小山村很常见。从奉化城区开上30公里路,就到了大堰镇上。记者从宁波市区过去,经历了曲折的盘山公路。到了镇上,还得走两三公里山路,才是南坑岙村。
南坑岙村村主任蒋庆海说,现在户口还在村里的有105户、307人,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出去打工了,平时有100多个村民住在大堰镇上,剩下的不到70人,都是住在山上的老人。“70岁在这儿算是小后生了,90岁以上的都有4人,只要没啥大事,老人们一般不下山,除非要买些荤菜。”蒋庆海跟记者讲,下山路虽不陡,可对老人来说,两三公里也得走上四五十分钟。
记者去的那天,是农历正月十八,春节已过,南坑岙村恢复了它惯有的模样。山脚下的村老年活动室内,一桌麻将也凑不齐;活动室外的一块空旷水泥地被用作了停车场,不过就停了两辆车。“这可跟春节那会儿的光景全然不同。”蒋庆海说,逢年过节,这个只能容纳二三十辆的停车场,被挤得水泄不通,停得满满当当。
“人最多的是春节和清明,一个是来看看老人的,一个是祭祖的,外头打工的年轻人拖家带口都回来,像春节,一般年三十前回来,有的初一回,住到初四初五。再久也住不牢,年纪轻,嫌山里无聊呢!”
蒋庆海估算,春节村里总会多出100多号人,只要有老人在这头,就算子女到不齐,好歹也会来一两家,过年热闹热闹的。
病痛难捱
独居老人生病无人知晓
邻居串门发现后将其送医
生病无人照料
是不少空巢老人心头的痛
16年前,邵奶奶老伴离世,儿子一家常年在外打拼,三个女儿也都出嫁,家里就剩下她一人。这十多年来,虽然老人家也感到孤独,但她似乎习惯一个人的生活。“我孙媳妇让我去住些日子,我说不去,我孙子在外面打工,生活很艰苦,还是租房的,我一个老太婆过去,给他们增加负担,太麻烦。”
老人家平时行动不便,基本就窝在家里。天气好时会在家门口晒个太阳,最多也就是到离家七八百米的地方买点菜。这点路,年轻人走走估计两三分钟,可是,邵奶奶能走上半个钟头,买个菜在路上来回要坐到路边石墩上,休息个五六次。
邵奶奶说,有时候三个女儿也会割一些自家地里的菜送过去给她。基本上,老人家四五天才会去一趟菜场,有时买的菜多了扛不回来,村里比她年纪轻的老人就会过来搭把手。
邵奶奶常年忍受精神寂寞的同时,还备受高血压和腰椎病、气管炎的折磨,有时坐下去起身都难,因此,每当生病她都特别想念子女。有一次邵奶奶受寒拉肚子,夜里上卫生间接连两次摔倒,好在家里比较杂乱,直接摔在一些杂物上面,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记者走访调查过程中,伤痛成了老人最为担心的事情。因为,子女常年在外打工不在身边,随着年龄的增大,独居老人的各种病痛也越来越多。一旦得了病,老人的生活无疑会遭受更大的打击。
在余姚市鹿亭乡,记者走访过程中,跟老人聊天时,他们不停地诉说子女不在身边的苦恼和不便。在当地白鹿村,龚大爷就告诉记者,有一次,他生病了,躺在床上一天都没人知道,后来还是一位来串门的老人把他送到了乡卫生院。生病期间,他想儿女,却没有回应,感到特别伤心。“一旦生病了,就连饭都做不了了,只好啃冷馒头吃咸菜或者方便面。”龚大爷说完,眼中露出的凄凉和悲伤,让记者不敢直视,生怕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
经济乏力
60多岁还在当塘主
想雇个四五十岁的年轻人不可能
生活艰辛
发展经济只能靠一帮“老骨头”
地的山区村庄后,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老人经济很困难,生活质量非常差。山区老人由于普遍缺乏养老保障,他们的经济收入主要是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补贴。
然而,随着子女的下山,传统意义上的“养儿防老”只剩下春节子女回家时的孝敬。可外出打工的子女由于受自身素质影响普遍从事收入低,福利低的就业岗位,再加上就业竞争、生活消费、子女教育使得在外子女陷入重重压力,并没有提供给父母充足的经济支持。老人们的生活来源还要靠自己“一把老骨头”,但随着年龄的增大,许多农活已显得力不从心,收入也越来越少。
宁海县越溪乡下田村,靠海,收入要高一点。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年轻人出村了,就只剩下了老人,有些活根本干不了,收入也就越来越少。在下田村,养殖是主要生计。村里有二十几个人承包了海塘搞养殖,养殖对虾、蛏子、血蛤、青蟹的。这二十几位塘主都已经将近60岁了。
村里的老书记老田自己也有几亩海塘,现在养蛏子。在带记者去看海塘的路上,他遇到了隔壁村的村长杨新保。
杨新保今年46岁,从二十几岁就开始做养殖。从年前开始,他承包的海塘里的蛏子就可以开始采了。采蛏子得雇人,一个人一天工作7个小时,忙起来的时候工作8个小时,基本上能采70-80斤,工资一天220元。“工人基本上都是60几岁的人,40岁以下的没有。”杨新保说,“年轻人没人愿意干这个,而且年轻人也都去县里打工了,没人了。”
回村的路上,老田跟我说:“儿子到城里去上班也是对的,现在养殖赚不了大钱,而且年轻人喜欢的生活在这里过不上。”老田告诉记者,现在除了养殖对虾需要上心,需要住在海塘边上,养蛏子基本不需要多费心思,一年中蛏子的采收季节就3个月,把苗种下以后,就等着长大然后采摘,一片海塘一年采收一次,收购时不管大小都是统一价格,根本不需要花心思讨价还价。但即便这样,老田说了一句,让记者深思的话语,“可能我一年的收入,儿子在外面几个月就赚回来了。”
2017空巢老人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3.空巢老人调研报告
10.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12-02
社区空巢老人调研报告01-24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通用11篇)07-25
关爱空巢老人实践小结(空巢老人实践报告)07-19
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社会调研报告10-29
2017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情况调研报告12-10
2015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研报告12-10
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社会调研报告范文12-21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07-25
空巢老人活动总结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