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0-10-15 12:28:23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调研报告

  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调研报告应该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调研报告

  20 世纪下半叶,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席卷全球,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成为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生产力存在的必然方式。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为此,我们以促进两化融合作为工作重点开展调研并形成本报告。

  一、贵州工业化与信息化发展概况

  新时期以来,贵州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逐步加快,经济规模不断壮大,整体实力持续增强,信息经济和工业经济在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共同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一)工业实力大为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出比重上升,增长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20**年全省工业生产总值达到1006亿元,比1978年增长66倍。全省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工业特别是电力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烟酒工业支柱产业地位得到巩固,磷及磷化工、铝及铝加工、煤及煤化工等优势原材料工业进一步壮大,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医药制品、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获突破性进展,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转化的步伐加快,贵州特色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高,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不断加强,劣势企业退出市场步伐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明显,工业经济的多元化格局得到发展。

  (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长足进步

  电信普及程度快速提高。20**年底,贵州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354.03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34.44部/百人,在20**年的基础上平均每年增长 20.75%。其中,固定电话用户达到519.98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13.23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34.05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 21.22部/百人。互联网普及速度加快。20**年贵州网民总数达到224万人,在20**年的基础上平均每年增长41.65%;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68.11万户,在20**年的基础上平均每年增长25.19%;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在20**年的基础上平均每年增长37.06%。农村电信和互联网服务改善。20**年贵州省实现100%行政村通电话,100%乡镇通互联网宽带。通信容量和通信能力大幅提升。20**年贵州通信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13.42万公里;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329.97万门,其中,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887.47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1442.50万门;宽带接入端口达到96.65万个。广播电视普及程度提高。20**年贵州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84.12%,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1.06%,分别比20**年增长10.39%和6.75%。

  (三)信息产业加快发展

  2007 年实现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172.15亿元,其中,电子制造业62.07亿元,软件和系统集成11.3亿元,信息服务业98.78亿元。 2000-20**年全省信息产业年平均增速达25%以上。建设国家(贵阳)片式元件产业园、贵阳软件园和数字内容产业园等产业园区。推进国有、集体、民营和三资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施“三线”调迁产业集中效应初步显现。落实大公司大企业战略,精心培育了几个有发展潜力的小巨人企业。产品门类更加丰富,元器件、通讯终端、彩电、电子信息材料得到发展。软件和系统集成初具规模,至20**年底,经认定的软件企业105家,系统集成企业38家,登记软件产品222个。形成以国家级、省级和企业级三级技术开发中心构成的信息技术开发体系,在部分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并成功产业化。

  (四)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20-2007 年全省信息化综合指数增长27.53%。省人民党的政府的网站于1999年开通,绝大多数县以上政府的网站先后开通。80%省直部门建立局域网。部分部门开展网上行政审批业务。部门业务数据库成为信息资源开发的重点。金字工程进展顺利。电子银行快速发展。农业农村信息网络日趋完善,涉农信息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以电话、电脑、手机、彩电、互联网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品进入千家万户。

  二、从贵州实际出发,大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贵州属于工业化初期,具有在信息化和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推进工业化的显著特点,这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上体现比较明显。近几年,全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企业139家,实施项目176项,使得生产线计算机控制技术大量应用,关键设备自动化程度提高,大型机械、家用电器等传统工业产品日益信息技术化和智能化,示范企业新产品贡献率30%,产品开发周期和生产周期缩短30%,带动新增产值161亿元。

  (一)开展工业相关研发设计的信息化,促进工业产品的更新换代

  近几年,数字化研发设计在欧美国家快速发展,成为决定产品市场价值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研发设计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创新了研发设计的工具和手段,提升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推动了制造业价值链的重构。贵州在电力、煤炭、冶金、有色、建材、电子等行业加快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等计算机技术,企业的研发和生产周期缩短,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业务流程更为合理,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综合竞争力。贵州铝厂和贵州金江航空液压有限责任公司是这方面的代表。铝厂通过建立全厂管控一体化的计算机网络,在企业范围内实时提供可信信息,有效指导企业实现其未来信息需求,并建立完善的支持业务所必须的企业信息基础架构,为企业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金江公司通过实施产品数据管理(pdm)、虚拟设计、cad等多项技术进行集成创新,仅**年就完成16个型号的新品研发。

  (二)实施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生产装备基础性强、关联度高、带动性大,决定着整个工业化的水平。“八五”以来,中国振华集团先后投资近13亿元人民币,加快推动生产设备自动化,对片式钽电容器、片式二三极管、片式电阻器、微型继电器、集成电路、开关、真空灭弧室等生产线进行技改,建成年产100亿只片式电阻生产线和年产30亿只片式多层元件生产线等,在许多关键生产环节全部采用计算机控制,信息技术得到大量应用,整个生产制造过程变得数字化、智能化,生产工具更有效率,产品生产手段和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三)推动企业和行业管理信息化,促进企业资源优化

  近年来,我省在工业企业和行业管理信息化方面开展大量工作,成立了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管理办公室,制定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实施“甩图纸甩帐表”示范工程 31项,加快建设重大电子信息技术关键设备共享平台、电子信息产品公共检测平台和家用电子信息产品公共维修服务平台以及cad/cae服务平台、制造资源信息化服务平台,发挥省信息化专项资金引导作用,立项93个,政府投入3235万元,引导社会资金1.3亿元以上。以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投资1200万元引进sap r/3企业资源管理系统软件,成为我省企业资源优化的典型代表。今年天然胶价格上涨30%,美国欧盟设置轮胎贸易壁垒,国内许多轮胎企业停产停业,贵轮面对困境仍保持连续增长的好势头,上半年出口创汇5417万美元,同比增长15.1%。

  (四)促进产品流通和市场的信息化,搭建服务平台

  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企业资源计划(erp)、自动识别、电子数据交换(edi)、自动跟踪与定位(gps)等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在流通和市场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通过实施crm,较大地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在13个分公司、60个办事处、1100个服务网点建立起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县级以上网点覆盖率达到100%,客服响应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3分钟,备件库存降低14%,员工减少89人,顾客满意度提高3%,单台成本降低12%。

  (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工业经济延伸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我省信息产业积极应对全球信息技术变革浪潮,主动与传统工业经济对接。一是加快在传统工业产品中嵌入信息技术,使其成为数字产品、智能产品。比如贵阳永青示波器厂将仪表仪器由机械控制提升为集成电路控制,产品数字化水平大幅提高。二是推动信息技术综合集成到不同种类的多样产品中,实现功能整合,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比如贵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大力发展闪联技术,将电视、冰箱、电脑、空调、微波炉、音响等家用电器集成为信息家电网络系统。三是大力开发信息技术产品,实现产品推陈出新和升级换代。多年来,我省顺利实现从crt电视到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从模拟有线电视到数字电视,从有线窄带上网到无线宽带上网,从固定电话到移动电话,从第二代移动通信到第三代移动通信等的调整和发展。

  (六)依托城市化和工业化,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一般指以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为主导的行业,具有经营性和可贸易性的特点,不仅为制造业提供中间投入服务,也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提供中间投入服务。一般来说,生产性服务业可以分为流通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根据《贵州省人民党的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07]33号),我省重点支持四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包括交通运输业和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和商贸流通业。20**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1376.8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1.3%,增长12.9%,分别比第一、第二产业快6.4 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其中,物流服务实现增加值180.45亿元,占全省服务业的比重为13.1%。金融服务实现增加值131.20亿元,占全省服务业的比重为9.5%。信息服务实现增加值87.78亿元,占全省服务业的比重为6.4%。信息技术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方面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比如,贵阳新南站于20**年8月投入试运行,它使用了货装系统、动力系统、制动系统、摄像分析系统等多项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特别是现车管理系统采用亚洲领先技术使车站作业效率提高20%以上,全站运输能力达到日总作业车数约2万辆,可满足今后50年的货运需求。

  (七)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培育新一代产业大军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发挥院校、企业和培训机构作用,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加强公开招聘和项目引才引智,积极引进紧缺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建立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组织重大工程技术攻关、技术交流与推广,搭建创业和交流平台。2001 年—20**年,全省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总数达3.6万人,20**年电子信息产业从业人数3万人,研发人员2600余人,引进和培养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150余人。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中所存在的许多问题。

  (一)问题的主要表现

  ——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

  ——促进融合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有待建立;

  ——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重要性的认识需要提高;

  ——全省工业经济和信息产业,在规模和质量上,与东部发达地区和周边省市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跨越和赶超的困难增加;

  ——我省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之间的紧密程度还不强;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水平还不高;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任务繁重等。

  (二)客观方面的原因

  一是省情决定了融合的基本面貌。欠开发欠发达的基本省情在产业领域表现为工业经济和信息产业规模小、底子薄、速度慢、效益差。

  二是地缘决定了融合的.配套条件。贵州在地缘上具有不沿边不沿海不沿江的特点,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产业融合发展配套条件较弱。

  三是环境决定了融合的挑战和机遇。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和审慎性,贵州经济面临新的严峻考验和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三)主观方面的原因

  一是观念上重视程度不够。全省上下对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还不强,离中央和省委、省的政府的要求还有差距,各地区各部门主观上对工业化有清醒认识,但对信息化以及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还有所欠缺。

  二是思路上不能形成共识。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思路不清晰,对产业融合的远景目标、近期目标、路径选择、突破重点、技术方向、依靠力量、发展动力、体制保障、环境营造等没有一致共识,不能形成合力。

  三是投入上不能满足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对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投入明显不足,基本建设力度不够,技术改造覆盖面过窄,政府投资引导作用有限,社会投资和招商引资进展缓慢,新项目少、技术储备少、具有产业引领作用和带动作用的大项目更少。

  四是思想上出现畏难情绪。我省工业经济和信息产业国有成份比重过大,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相对不足,传统的体制机制在某些方面仍然束缚着信息产业的活力和空间,各地区各部门在冲决体制障碍时,思想上表现出一定的畏难情绪。

  四、全国各地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方面的具体做法和经验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来,全国各地和业界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观念不断深化,认识大幅提高,纷纷采取措施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步伐。

  (一)八个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

  从20**年10月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全国明确了8个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包括上海市、重庆市、珠三角地区、内蒙古呼包鄂地区、广州市、南京市、青岛市、唐山暨曹妃甸地区。

  上海市用3年时间推进“1010”工程。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对上海两化融合总体实施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拟用3年时间聚焦10个重点产业,开展10个重点工程建设。在产业方面,重点推动航空、钢铁、石化、汽车、装备、船舶、信息、消费品、现代物流和生产性服务等10个产业的两化融合。在工程方面,着力开展工业软件振兴、节能控制与综合利用、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两化融合示范园区引导、公共服务平台支撑、电子商务扶持引导、信息基础设施能级提升、政府监管服务信息化、信息安全保障、两化融合专业人才培训等10个重点工程。出台《上海市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若干政策意见》,明确企业信息化改造费用可税前扣除、允许信息化设备加速折旧、信息化改造咨询服务收入可免征营业税等政策,整合协调市级多部门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包括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专项资金、促进整机业与集成电路设计业联动专项资金、领军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标准化推进专项资金等。上海初步排定了20**年重点推进的约20个项目,包括临港集团“临港数字产业区建设示范工程”项目、中国商飞“飞机数字化协同设计制造平台”项目、上汽工业“汽车供应链协同设计平台”项目、宝钢股份“宝钢(跨地域、多基地)经营管理系统建设与集成创新”项目、亿通公司“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综合信息共享平台”项目等。下一阶段上海将着力做好以下4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和统筹规划。成立上海市推进两化融合联席会议,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统筹推进两化融合,尽快印发推进两化融合实施意见和3年行动计划,筹备召开全市推进大会。二是形成项目储备库和推进机制。进一步修改完善《上海市两化融合重点发展领域(项目)目录》,面向企业征集两化融合项目,形成项目储备库,建立项目长效滚动推进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推进专项工作和基础研究。推进一批基础较好、相对成熟的专项工程先行启动实施。如两化融合示范园区引导工程,年将重点聚焦临港数字化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建设“数字工厂”,构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制定数字园区建设标准,形成一套服务产业集群发展的信息化公共服务模式。四是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

  重庆市普及三大业务力争三大领先聚焦六大产业。围绕继续推进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中国移动m2m(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人和机器、机器和机器之间的连接)全网支撑中心建设和m2m应用等战略重点,提出“应用换市场,市场换产业”的发展思路,以普及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推进m2m研发与产业化和推广农村移动信息服务等“三大业务”为切入点,力争在技术标准制定、全国中心平台建设、应用推广等方面做到“三个领先”;重点引导移动信息产业链上软件研发、芯片制造、sim(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制造、支付手机及智能终端、智能读卡设备、m2m终端等“六大产业”聚集。下一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将着手以下工作:一是出台加快两化融合的指导意见。二是重庆将研究设立两化融合专项资金,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同时争取国家层面的资金支持。三是成立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四是启动两化融合区县试点并完成两化融合试点区县初步筛选工作。五是9月底前重庆将举办两化融合百人论坛暨现场经验交流活动。六是10月底前重庆将研究建立融合效果评估指标体系,12月中旬前重庆将完成首批试点示范项目阶段性评估。

  珠三角地区启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4个100”示范工程。要在2-3年内创建100家工业企业生产流程数字化改造示范企业,100个装备制造数字化示范项目 ,100家清洁生产示范企业 和100家节能减排示范企业。一是珠三角各地要根据当地产业特色情况,在工业生产数字化改造、装备制造数字化、清洁生产信息技术应用、节能降耗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各有侧重开展示范建设。广州、深圳、佛山要以汽车、家电、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模具、珠宝等行业为重点,20**年各建成20家以上的示范企业。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等地市要以医药、电子信息、服装等行业为重点,20**年各建成10家以上的示范企业。二是广东省要求珠三角各地市把两化融合工作作为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事项,分别制定珠三角各地市两化融合实施方案。三是大力支持两化融合项目建设。今年广东省在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招标中,专门设立提升传统产业的现代信息服务领域,扶持先进适用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普及应用。四是建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创新中心,打造信息技术服务体系以及完善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培养推进产业发展的服务支撑能力,支撑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技术应用需求,组织两化融合重点项目研发和建设。

  呼包鄂地区突出50家龙头支柱示范和100家规模企业示范。2008 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呼包鄂乌海地区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为首个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创新试验区。确定了呼包鄂乌海地区的50家龙头支柱企业为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00家规模以上企业为两化融合重点企业,并对示范企业和重点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内蒙古自治区明确了20**年两化融合工作在以下3个方面突破:一是在呼和浩特地区建成乳业从源头控制到产品质量追溯的全过程管理体系。二是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和便携移动终端等技术,开展井下煤炭安全生产预警系统的试点。三是支持呼和浩特市新建工业园区,加强两化融合人才培养,通过两化融合带动和培育软件企业、创意产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下一步呼包鄂乌海地区两化融合工作将从以下6个方面着手:一是深入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专业调研,帮助企业编制两化融合建设方案,并对其进行分类指导。二是积极做好两化融合的“六大工程”和“九大平台”的调研工作,同时围绕两化融合的具体项目进行筛选和确定,储备一批有影响、可推广、具有示范作用的建设项目。三是组建两化融合专家咨询组,对呼包鄂乌海地区两化融合建设及政策、技术、方案等方面的工作,进行推进、论证和指导。四是积极协调各级政府两化融合配套资金的落实,联合多部门制定、出台相应的指导性政策。五是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工作安排及内蒙古自治区两化融合实施方案和要求,进一步做好3年工作任务的分解和前期准备工作。六是针对呼包鄂乌海地区的50家龙头支柱企业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和100家规模以上企业,开展调研,摸索制定企业的生产标准及建设模式。

  广州市提出加快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的“一三八行动计划”。“实现一个目标”是指有效转变资源扩张型的产业发展模式,构建产业高端化、集聚化、集约化的现代产业体系,率先走出一条具有广州特色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成功之路,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全面提升广州市科学发展实力。“推进三个领域融合”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改造提升重点优势制造业,做强“广州制造”。以汽车、船舶、钢铁、石化、机械装备、造纸、服装及医药等优势传统产业为重点,提高信息技术改造的深度和广度,推进设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产品智能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做大做强产业。二是融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活“广州创造”。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实施平板显示、集成电路和新一代无线移动通信等重大专项。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着力推进三网融合,发展新兴增值服务产业。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产业。三是融合创新服务业,做大“广州服务”。推动构建与制造业各环节集成的现代物流体系,推进物流自动化、智能化和标准化。大力发展网上银行、电子货币、银行卡等在线支付工具,推动在线金融服务和金融创新。加快推进专业市场信息化建设,发展电子交易中心和网上交易市场。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变,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服务、物流信息服务、研发设计服务、行业咨询信息服务等衍生产业。“推进八大重点工程”是指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组织实施八大重点工程。这八大工程包括传统工业数字化技改提升工程、产业链整合提升工程、数字化装备关键突破工程、电子商务应用创新工程、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工程、协同创新工程、国际信息港工程、区域协同工程。

  南京市初步形成3年两化融合滚动项目计划。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实现两化融合工作科学发展。积极组织编制出台《南京市两化融合试验区实施规划》,即将配套出台《南京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重点项目指导目录(20**年—20**年)》。二是实施重点工程,推进两化融合重大项目建设。近期,南京以“保增长、促转型”为工作主线,以建设两化融合试验区为新起点,围绕南京市重点发展的行业,组织了一批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示范效应明显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项目,初步形成了3年两化融合滚动项目计划。在5月 22日召开的南京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推进大会上,南京共推出了总投资2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160个,总投资67亿元,其中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4个,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1个。三是突出龙头企业示范作用,探索两化融合发展经验模式。将以南京市工业“50强”、高成长科技创新型“百优企业”和 “新百亿企业”为重点,分几批精选一批行业影响力大、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作为全市两化融合重点示范企业。南京市推出了南钢集团等 10家工业企业和南瑞集团等10家软件服务企业,作为南京市首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重点示范企业。四是加快两化融合发展模式创新,提升南京市工业经济软优势。努力打造一批产业或区域经济带动作用明显的千亿元级两化融合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青岛市大力建设融合项目库。山东省的政府于20**年9月制定《关于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意见》(鲁政发[2008]85号),提出到2015年,山东信息产业经济总量达到2.5万亿元,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入融合,基本实现由信息化大省向信息化强省的转变。青岛市成立了青岛市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领导小组,制定了青岛市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20**年重点工作计划。青岛市进一步明确了两化融合示范园区、示范企业、示范项目和服务机构。经过筛选,选择了城阳区作为两化融合示范园区;选择了海尔、海信、青岛啤酒等为示范企业;示范项目则是已上线运行、取得较好综合效益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青岛市正在不断充实完善两化融合项目库。目前该项目库共有101个项目,总投资79.6亿元,预计新增产值380.9亿元。下一步青岛市两化融合工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举办青岛市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启动仪式。二是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发挥各行业专家组的作用,理顺家电制造业、服装制造业、橡胶轮胎行业、食品饮料行业和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两化融合工作的推进思路,出台以骨干企业为代表的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推进方案。三是充分发挥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的作用。积极宣传示范企业在产业升级、管理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的效益、收获,推广其好的做法。四是开展两化融合培训,加深对两化融合的理解、把握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五是尽快修订完善两化融合试验区工作方案。召开总体专家组会议,集思广益。充实完善远期和近期的规划目标,细化重点工程,使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

  唐山市暨曹妃甸地区规划先行思路明确。唐山市工业经济促进局先后两次召开党组会,对两化融合试验区工作进行专题部署,明确了20**年的推进思路和措施。一是明确了推进的基本思路和目标。通过信息化建设,达到提高工业区社会组织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效率,提升区域与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总体目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化基础设施、数据库系统、应用系统、安全规范和管理体系的建设,到2015年工业区实现信息化建设功能完善、标准统一、安全可靠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高效快捷、公开透明的电子政务系统与协同服务平台;建设高效集成、功能齐全的现代港口管理系统;建设商流、物流和信息流“三流统一”的管理系统;实现企业间的虚拟整合,建设区域性产业制造网络平台;建设覆盖面广、高效便捷的循环经济监控信息平台和功能强大、覆盖面广的工业园区安全管理服务平台。二是明确了推进的重点内容,包括管理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计量数字化工程和应用系统建设四个方面。目前曹妃甸工业区完成了“数字曹妃甸”地理系统(gis)开发和研究,完成了曹妃甸新区信息化建设示范工程规划。

  总结融合示范区的建设经验,我们认为最主要的有三条:一是地方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出台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政策意见、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制定考评考核指标体系和管理办法,作为各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明确工作职责,充实工作队伍,指引工作方向。二是发挥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积极性,结合地方特色推进两化融合试点示范,通过工程和项目的形式实施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分类推进。三是探索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信息化建设投融资机制,在工业信息化领域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开发、重大装备研制、重点应用示范、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和利用等方面进行引导性投入。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中所存在的许多问题。

  (一)问题的主要表现

  ——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

  ——促进融合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有待建立;

  ——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重要性的认识需要提高;

  ——全省工业经济和信息产业,在规模和质量上,与东部发达地区和周边省市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跨越和赶超的困难增加;

  ——我省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之间的紧密程度还不强;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水平还不高;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任务繁重等。

  (二)客观方面的原因

  一是省情决定了融合的基本面貌。欠开发欠发达的基本省情在产业领域表现为工业经济和信息产业规模小、底子薄、速度慢、效益差。

  二是地缘决定了融合的配套条件。贵州在地缘上具有不沿边不沿海不沿江的特点,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产业融合发展配套条件较弱。

  三是环境决定了融合的挑战和机遇。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和审慎性,贵州经济面临新的严峻考验和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三)主观方面的原因

  一是观念上重视程度不够。全省上下对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还不强,离中央和省委、省的政府的要求还有差距,各地区各部门主观上对工业化有清醒认识,但对信息化以及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还有所欠缺。

  二是思路上不能形成共识。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思路不清晰,对产业融合的远景目标、近期目标、路径选择、突破重点、技术方向、依靠力量、发展动力、体制保障、环境营造等没有一致共识,不能形成合力。

  三是投入上不能满足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对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投入明显不足,基本建设力度不够,技术改造覆盖面过窄,政府投资引导作用有限,社会投资和招商引资进展缓慢,新项目少、技术储备少、具有产业引领作用和带动作用的大项目更少。

  四是思想上出现畏难情绪。我省工业经济和信息产业国有成份比重过大,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相对不足,传统的体制机制在某些方面仍然束缚着信息产业的活力和空间,各地区各部门在冲决体制障碍时,思想上表现出一定的畏难情绪。

  四、全国各地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方面的具体做法和经验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来,全国各地和业界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观念不断深化,认识大幅提高,纷纷采取措施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步伐。

  (一)八个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

  从20**年10月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全国明确了8个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包括上海市、重庆市、珠三角地区、内蒙古呼包鄂地区、广州市、南京市、青岛市、唐山暨曹妃甸地区。

  上海市用3年时间推进“1010”工程。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对上海两化融合总体实施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拟用3年时间聚焦10个重点产业,开展10个重点工程建设。在产业方面,重点推动航空、钢铁、石化、汽车、装备、船舶、信息、消费品、现代物流和生产性服务等10个产业的两化融合。在工程方面,着力开展工业软件振兴、节能控制与综合利用、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两化融合示范园区引导、公共服务平台支撑、电子商务扶持引导、信息基础设施能级提升、政府监管服务信息化、信息安全保障、两化融合专业人才培训等10个重点工程。出台《上海市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若干政策意见》,明确企业信息化改造费用可税前扣除、允许信息化设备加速折旧、信息化改造咨询服务收入可免征营业税等政策,整合协调市级多部门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包括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专项资金、促进整机业与集成电路设计业联动专项资金、领军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标准化推进专项资金等。上海初步排定了20**年重点推进的约20个项目,包括临港集团“临港数字产业区建设示范工程”项目、中国商飞“飞机数字化协同设计制造平台”项目、上汽工业“汽车供应链协同设计平台”项目、宝钢股份“宝钢(跨地域、多基地)经营管理系统建设与集成创新”项目、亿通公司“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综合信息共享平台”项目等。下一阶段上海将着力做好以下4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和统筹规划。成立上海市推进两化融合联席会议,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统筹推进两化融合,尽快印发推进两化融合实施意见和3年行动计划,筹备召开全市推进大会。二是形成项目储备库和推进机制。进一步修改完善《上海市两化融合重点发展领域(项目)目录》,面向企业征集两化融合项目,形成项目储备库,建立项目长效滚动推进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推进专项工作和基础研究。推进一批基础较好、相对成熟的专项工程先行启动实施。如两化融合示范园区引导工程,年将重点聚焦临港数字化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建设“数字工厂”,构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制定数字园区建设标准,形成一套服务产业集群发展的信息化公共服务模式。四是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

  重庆市普及三大业务力争三大领先聚焦六大产业。围绕继续推进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中国移动m2m(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人和机器、机器和机器之间的连接)全网支撑中心建设和m2m应用等战略重点,提出“应用换市场,市场换产业”的发展思路,以普及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推进m2m研发与产业化和推广农村移动信息服务等“三大业务”为切入点,力争在技术标准制定、全国中心平台建设、应用推广等方面做到“三个领先”;重点引导移动信息产业链上软件研发、芯片制造、sim(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制造、支付手机及智能终端、智能读卡设备、m2m终端等“六大产业”聚集。下一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将着手以下工作:一是出台加快两化融合的指导意见。二是重庆将研究设立两化融合专项资金,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同时争取国家层面的资金支持。三是成立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四是启动两化融合区县试点并完成两化融合试点区县初步筛选工作。五是9月底前重庆将举办两化融合百人论坛暨现场经验交流活动。六是10月底前重庆将研究建立融合效果评估指标体系,12月中旬前重庆将完成首批试点示范项目阶段性评估。

  珠三角地区启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4个100”示范工程。要在2-3年内创建100家工业企业生产流程数字化改造示范企业,100个装备制造数字化示范项目 ,100家清洁生产示范企业 和100家节能减排示范企业。一是珠三角各地要根据当地产业特色情况,在工业生产数字化改造、装备制造数字化、清洁生产信息技术应用、节能降耗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各有侧重开展示范建设。广州、深圳、佛山要以汽车、家电、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模具、珠宝等行业为重点,20**年各建成20家以上的示范企业。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等地市要以医药、电子信息、服装等行业为重点,20**年各建成10家以上的示范企业。二是广东省要求珠三角各地市把两化融合工作作为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事项,分别制定珠三角各地市两化融合实施方案。三是大力支持两化融合项目建设。今年广东省在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招标中,专门设立提升传统产业的现代信息服务领域,扶持先进适用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普及应用。四是建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创新中心,打造信息技术服务体系以及完善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培养推进产业发展的服务支撑能力,支撑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技术应用需求,组织两化融合重点项目研发和建设。

  呼包鄂地区突出50家龙头支柱示范和100家规模企业示范。2008 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呼包鄂乌海地区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为首个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创新试验区。确定了呼包鄂乌海地区的50家龙头支柱企业为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00家规模以上企业为两化融合重点企业,并对示范企业和重点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内蒙古自治区明确了20**年两化融合工作在以下3个方面突破:一是在呼和浩特地区建成乳业从源头控制到产品质量追溯的全过程管理体系。二是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和便携移动终端等技术,开展井下煤炭安全生产预警系统的试点。三是支持呼和浩特市新建工业园区,加强两化融合人才培养,通过两化融合带动和培育软件企业、创意产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下一步呼包鄂乌海地区两化融合工作将从以下6个方面着手:一是深入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专业调研,帮助企业编制两化融合建设方案,并对其进行分类指导。二是积极做好两化融合的“六大工程”和“九大平台”的调研工作,同时围绕两化融合的具体项目进行筛选和确定,储备一批有影响、可推广、具有示范作用的建设项目。三是组建两化融合专家咨询组,对呼包鄂乌海地区两化融合建设及政策、技术、方案等方面的工作,进行推进、论证和指导。四是积极协调各级政府两化融合配套资金的落实,联合多部门制定、出台相应的指导性政策。五是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工作安排及内蒙古自治区两化融合实施方案和要求,进一步做好3年工作任务的分解和前期准备工作。六是针对呼包鄂乌海地区的50家龙头支柱企业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和100家规模以上企业,开展调研,摸索制定企业的生产标准及建设模式。

  广州市提出加快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的“一三八行动计划”。“实现一个目标”是指有效转变资源扩张型的产业发展模式,构建产业高端化、集聚化、集约化的现代产业体系,率先走出一条具有广州特色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成功之路,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全面提升广州市科学发展实力。“推进三个领域融合”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改造提升重点优势制造业,做强“广州制造”。以汽车、船舶、钢铁、石化、机械装备、造纸、服装及医药等优势传统产业为重点,提高信息技术改造的深度和广度,推进设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产品智能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做大做强产业。二是融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活“广州创造”。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实施平板显示、集成电路和新一代无线移动通信等重大专项。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着力推进三网融合,发展新兴增值服务产业。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产业。三是融合创新服务业,做大“广州服务”。推动构建与制造业各环节集成的现代物流体系,推进物流自动化、智能化和标准化。大力发展网上银行、电子货币、银行卡等在线支付工具,推动在线金融服务和金融创新。加快推进专业市场信息化建设,发展电子交易中心和网上交易市场。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变,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服务、物流信息服务、研发设计服务、行业咨询信息服务等衍生产业。“推进八大重点工程”是指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组织实施八大重点工程。这八大工程包括传统工业数字化技改提升工程、产业链整合提升工程、数字化装备关键突破工程、电子商务应用创新工程、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工程、协同创新工程、国际信息港工程、区域协同工程。

  南京市初步形成3年两化融合滚动项目计划。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实现两化融合工作科学发展。积极组织编制出台《南京市两化融合试验区实施规划》,即将配套出台《南京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重点项目指导目录(20**年—20**年)》。二是实施重点工程,推进两化融合重大项目建设。近期,南京以“保增长、促转型”为工作主线,以建设两化融合试验区为新起点,围绕南京市重点发展的行业,组织了一批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示范效应明显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项目,初步形成了3年两化融合滚动项目计划。在5月 22日召开的南京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推进大会上,南京共推出了总投资2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160个,总投资67亿元,其中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4个,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1个。三是突出龙头企业示范作用,探索两化融合发展经验模式。将以南京市工业“50强”、高成长科技创新型“百优企业”和 “新百亿企业”为重点,分几批精选一批行业影响力大、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作为全市两化融合重点示范企业。南京市推出了南钢集团等 10家工业企业和南瑞集团等10家软件服务企业,作为南京市首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重点示范企业。四是加快两化融合发展模式创新,提升南京市工业经济软优势。努力打造一批产业或区域经济带动作用明显的千亿元级两化融合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青岛市大力建设融合项目库。山东省的政府于20**年9月制定《关于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意见》(鲁政发[2008]85号),提出到2015年,山东信息产业经济总量达到2.5万亿元,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入融合,基本实现由信息化大省向信息化强省的转变。青岛市成立了青岛市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领导小组,制定了青岛市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20**年重点工作计划。青岛市进一步明确了两化融合示范园区、示范企业、示范项目和服务机构。经过筛选,选择了城阳区作为两化融合示范园区;选择了海尔、海信、青岛啤酒等为示范企业;示范项目则是已上线运行、取得较好综合效益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青岛市正在不断充实完善两化融合项目库。目前该项目库共有101个项目,总投资79.6亿元,预计新增产值380.9亿元。下一步青岛市两化融合工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举办青岛市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启动仪式。二是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发挥各行业专家组的作用,理顺家电制造业、服装制造业、橡胶轮胎行业、食品饮料行业和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两化融合工作的推进思路,出台以骨干企业为代表的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推进方案。三是充分发挥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的作用。积极宣传示范企业在产业升级、管理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的效益、收获,推广其好的做法。四是开展两化融合培训,加深对两化融合的理解、把握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五是尽快修订完善两化融合试验区工作方案。召开总体专家组会议,集思广益。充实完善远期和近期的规划目标,细化重点工程,使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

  唐山市暨曹妃甸地区规划先行思路明确。唐山市工业经济促进局先后两次召开党组会,对两化融合试验区工作进行专题部署,明确了20**年的推进思路和措施。一是明确了推进的基本思路和目标。通过信息化建设,达到提高工业区社会组织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效率,提升区域与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总体目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化基础设施、数据库系统、应用系统、安全规范和管理体系的建设,到2015年工业区实现信息化建设功能完善、标准统一、安全可靠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高效快捷、公开透明的电子政务系统与协同服务平台;建设高效集成、功能齐全的现代港口管理系统;建设商流、物流和信息流“三流统一”的管理系统;实现企业间的虚拟整合,建设区域性产业制造网络平台;建设覆盖面广、高效便捷的循环经济监控信息平台和功能强大、覆盖面广的工业园区安全管理服务平台。二是明确了推进的重点内容,包括管理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计量数字化工程和应用系统建设四个方面。目前曹妃甸工业区完成了“数字曹妃甸”地理系统(gis)开发和研究,完成了曹妃甸新区信息化建设示范工程规划。

  总结融合示范区的建设经验,我们认为最主要的有三条:一是地方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出台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政策意见、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制定考评考核指标体系和管理办法,作为各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明确工作职责,充实工作队伍,指引工作方向。二是发挥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积极性,结合地方特色推进两化融合试点示范,通过工程和项目的形式实施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分类推进。三是探索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信息化建设投融资机制,在工业信息化领域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开发、重大装备研制、重点应用示范、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和利用等方面进行引导性投入。

【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是当前农业生存的必然选择_调研报告07-23

卫生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07-23

现代服务业: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剂10-08

加快推进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发展08-17

关于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03-12

关于加快塔城盆地融合经济发展的思考论文07-15

大庆市《关于加快推进创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08-10

《加快推进我市微型企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全文11-09

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05-19

推进国有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