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7农村电商扶贫调研报告
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事业,下面是yjbys整理的关于2017农村电商扶贫调研报告,欢迎借鉴!
2017农村电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
2017年12月14日-20日,XX市扶贫办组织由市扶贫办副主任岳景宏队带队,市县(区)扶贫办(局)和部分相关乡镇等16人组成调研组,赴四川省就金融和电商扶贫进行专题调研,现将本次调研情况及成果报告如下。
一、调研过程
12月14日,调研组抵达四川省成都市,并于15日上午抵达广元市望苍县,专题调研该县互助资金项目实施情况。调研组在望苍县扶贫移民局的协调和陪同下,先后深入到张华镇大地村和龙凤乡锦旗村实地考察学习,并在该县良宇宾馆组织召开了互助资金项目研讨会。会上,望苍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李伟向调研组介绍了该县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情况,互助资金管理中心庞菊华主任向调研组详细介绍了该县互助资金项目具体实施情况。调研组分别就互助资金采取的主要措施、创新作法及成效等相关问题与望苍县扶贫移民局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16日-17日,调研组乘车赴眉山市青神县,在眉山市和青神县移民扶贫局相关领导的陪同下,先后考察学习了“老丈母腊肉”、青神易网电子商务基地、德恩机械、吉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电商扶贫基地,当地电商及企业向调研组介绍了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产品过程、经验及成效,调研组与电商及企业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沟通和交流。18日-19日,调研组前往雅安市,与中国扶贫基金会雅安灾后重建办公室有关同志就实施电商扶贫项目进行交流学习。在基金会相关人员的陪同下,调研组深入到雅安市建山乡见阳村猕猴桃合作社进行实地调研,与该村猕猴桃合作社理事长李世忠进行了现场交流。在成都,中国扶贫基金会雅安灾后重建办公室陈济沧副主任向调研组介绍了对雅安市基于市场化的产业扶贫(重建)新模式,如何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将灾区贫困地区特产猕猴桃销售出去,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典型案例。
二、作法及成效
(一)望苍县互助资金扶贫模式。
旺苍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幅员2987平方公里,辖38个乡镇(管理办),常住人口53万,其中农业人口34.6万,2015年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3145人、贫困发生率15.36%。旺苍是革命老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县和“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县。2006年底,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在该县启动实施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试点工作,旨在研究解决贫困地区农民发展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探索财政扶贫资金的长效机制。望苍县先后公开竞选出86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和灾后返贫村实施互助资金项目,截至2015年底,互助资金总额达2075.91万元,其中:中央和省财政共投入1630万元,农户缴纳互助金339.01万元,公积金转入本金106.9万元;建有互助小组2394个,13995户农户加入互助社,农户入社率88%,其中贫困户入社率95%,累计发放借款330批12120户(其中:贫困户4163户)10198.69万元(其中:贫困户借款3544.14万元),累计还款328批8785.68万元,占用费收入494.99万元(占用费率为8%),还款率达123%(含提前还款)。
---主要做法
1、充分准备,打牢基础。
一是科学确定项目村。项目实施之前,国务院扶贫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专家组在望苍县35个乡镇352个村中,分三批公开竞选出了86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和灾后返贫村作为互助资金项目实施村。二是民主建立互助社。各试点村首先成立筹备组,层层召开村社干部会、村民小组会等,大力宣讲互助资金项目的目的、意义和好处,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制定《项目实施初步方案》。农户自愿申请入社,并自愿组建联保小组,签订联保协议,海选产生互助社理事会理事长、执行小组长、监督小组长、会计和出纳,成立互助社,并在民政局登记注册。
2、严格规范,责任倒查。
坚持制度先行,制发了《旺苍县贫困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互助资金项目监督管理的通知》、《财务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等规章制度。县上成立了由分管县级领导牵头的互助资金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并纳入乡镇年初单项目标承诺,进一步明确了项目乡镇的项目主体责任。
3、强化指导,提升水平。
一是面上整体提升。盯紧看牢会计核算、项目监管等核心业务,切实加强对一线人员的培训学习,全面夯实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定期召开全县互助资金项目工作推进会、分片区业务培训会,对项目运行情况全面体检,对症施策,提升水平。二是片上包干指导。将全县划分三个片区,由县扶贫移民局三个副局长和互助资金项目管理中心人员两人一组包干一片进行日常监管指导,采取“一、二座谈、三查阅、四走访”等方式,深入项目村进行督促指导,对问题实行“一对一、手把手”讲解,对报表按照“乡镇—包片人员—包片领导—互助资金中心主任—局分管领导—局长”的审核程序严格把关。三是点上重点把关。组建了以乡镇主要负责人、财政所长、农业服务站长、大学生村官等为骨干的乡镇项目工作站,对项目运行情况严密监测,对项目如何发挥最大效益,引领农户生产增收等方面进行服务指导。
4、收放结合,激发活力。
坚持“民办、民管、民享”原则,实施宽严相济的监管方式,全面激发项目运行活力。互助社理事会负责资金发放、回收等日常工作,日常监督权利下放给监督小组,代表全体村民监督理事会履职情况。
5、比学赶超,良性互动。
坚持“抓典型、带全面,抓后进、促平衡,抓规范、提效益”,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一是每月分析排位。二是交叉检查学习。三是实行退出机制。
6、创新机制,增强后劲。
依托互助资金平台,引领金融资金支持“三农”,将农村信贷与互助资金项目相结合,实现发展与惠民双赢。2009年底,望苍县在龙凤乡锦旗村启动了农村金融创新试点,2013年8月,又启动了五权镇清水村、中河村和三江镇三江村3个村进行扩面。2015年11月,互助社以信誉好、有一定经济实力的10至20户农户信用联保,贵商村镇银行和县信用联社以人民银行基准利率授信贷款20万元给互助社,启动了五权镇铜钱村、鼓城乡关口村、普济镇远景村等3个互助社金融创新扩面工作。
7、保险扶贫,增添保障。
2011年5月,国务院扶贫办、中国保监会、中国人寿总部在张华镇召开小额扶贫保险项目启动会议,2013年底已覆盖全县352个行政村,2015年参保人数达15.56万人、投保覆盖率44.7%,保费收入达777.84万元。其中,全县86个互助社参保2.9万人,互助社社员参保率达80%。由政府对每个贷款的互助社社员每年提供保险金40元,参保社员在遇到伤亡情况时,由人寿保险给予赔偿。其赔偿金首先偿还互助资金借款,其余部分返还给伤亡家属。
---主要成效
1、发展能力全面增强。
一是便捷提供发展资金。借、还款均在本村实现,简便、快捷、高效,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实行借款分期等额偿还,减轻了还款压力,起到了集零成整效应。二是全面提振发展信心。“参与式”扶贫理念,使群众成为“互助资金”主人,结合各自实际自主选择项目,致富增收;立等可取的资金注入,互助社成员之间的`互帮互促,让项目区群众消除了各种顾虑,发展信心十足,发展热情高涨。三是整合集聚发展项目。结合该项目,整合交通、农业、畜牧、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放大了单一项目的投资效益,使项目村社发展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2、基层组织活力充分释放。
一是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在项目实施中,政府做到参与不包办、指导不指令,农民需要什么,政府就提供什么,从指挥者转变为指导者、协助者和服务者,促进了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二是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项目村探索出的“支部+互助社+合作社”的模式。三是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在项目实施中,党员干部带头入社、带头干事,主动与贫困户“手拉手”,增强了群众对基层党员、干部的信任感。
3、金融服务得到拓展提升。
农村贫困社区是农村金融服务的盲区,贫困社区互助项目的实施,为我县贫困社区建立了一种新型有效的金融服务模式。该项目在我县实施以来,一大批村民在理事会的带领下,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了初步的资本积累和产业发展,不仅在农村信用社等各类金融机构贷了款,还建立了良好的信誉,为进一步深化我县农村金融服务拓展了空间,更为农村产业发展和脱贫致富提供了坚实的金融基础
2017农村电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二
6月底,借全省电商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契机,我们前往陇南市成县、两当、徽县就电商发展情况进行考察学习。时间虽短,但感触颇深、很受启发。
一、做法与经验
陇南地处甘、陕、川三省交界处,属亚热带、暖温半湿润和高原湿润等多种气候过渡地带,是甘肃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2013年底以来,陇南市委、市政府将电子商务作为全市“433发展战略”中“三个集中突破”之首,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实施电商扶贫战略,利用“互联网+”全面推进精准扶贫,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弯道赶超”之路,创造出了贫困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陇南模式”。经过一年多的集中推进,目前全市已开办网店6169家,培育出苹果、花椒、油橄榄、土蜂蜜、核桃、中药材等网销品牌,农产品网上销售超过11亿元,直接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增收240多元,促进就业1.9万多人。今年1月,陇南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2015年全国首个电商扶贫试点市。
1.顺势而为,创新思路。陇南位于秦岭与岷山、大巴山交汇处,无数大山重重围之,人均耕地不到1.8亩,全市283万人中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还有83.9万人,脱贫任务异常艰巨,是全省扶贫开发的重点和主战场。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陇南没有广袤的平原和肥沃的良田,有的只是座座相连的青山和丰富的生物、矿产、水力、旅游等自然资源,特别是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孕育出数十类优质天然特色农产品和百余种山珍享誉全国:核桃种植面积360万亩、产量9.7万吨,居全国地级市第二位;花椒种植面积208万亩、产量3.2万吨,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油橄榄种植面积35万亩,鲜果产量1.5万吨,占全国三分之二;各类中药材种植面积100万亩,居全国前列;11个农产品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36个产品获得国家和省级名牌产品称号……如何发挥“陇上江南”的禀赋优势,富一方百姓?一直是陇南市委、市政府苦苦寻求的突围点。受2013年6月成县“核桃书记”走红网络的启发,陇南市委、市政府在广泛研讨的基础上,于2013年底正式提出“电商扶贫”的概念和思路。随之,一条条发展决策、扶持政策纷沓出台,一项项工作举措、具体行动有条不紊展开,一户户电商企业、个人淘宝网店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思路决定出路。当电商“遇上”扶贫后,“让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成网络里的近在咫尺”,先是成为全市发展电子商务的号召,既而成为陇南干部群众耳熟能详的口头禅;“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带动种植业、加工业和包装、仓储、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真正把当地的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科学推进精准扶贫”的思路和做法,成为全市一区八县加快扶贫开发进程、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举措。
2.政府推动,重点突破。陇南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按照“市抓统筹、县为主体、乡镇落实、到村到户”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促进电子商务与扶贫开发深度融合。市、县区及乡镇均成立了电商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县区成立电商发展中心,明确职责,定岗定编,定期研究工作,协调解决困难问题,推动工作顺利开展。市上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电子商务实现集中突破的意见》、《电子商务扶贫奖励办法》等9个文件,明确发展目标,强化保障措施,配套优惠政策,靠实工作责任,掀起发展热潮;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市财政每年投入300至500万元、县区每年投入1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电商发展。强化金融支持,将农村网店发展纳入惠农贷款支持范围,支持引导金融部门开发出“椒红宝”、“金橄榄”等信贷产品;积极兴建电商扶贫产业孵化园(市级)、综合服务中心(县区)、服务站(乡镇)、服务点(村社),扶持能人开办示范网店,作为电商扶贫的“码头”,形成完备的电商扶贫服务体系,加快电子商务在贫困乡村的推广应用;坚持以基层实践推动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的完善,选择代表性强、社会参与度高的贫困乡、村开展试点,探索完善电商扶贫措施和路径,形成可复制的电商扶贫工作模式,在更大范围内全面推广。
3.遵循规律,市场“唱戏”。电商也是商,其“主角”终久还是市场。陇南市高度重视招商引资,采取借力淘宝、天猫等国内营销平台和自建网络营销平台“两条腿”走路的办法,积极建设淘宝网“特色中国·陇南馆”、阿里巴巴·产业园、电商产业孵化园、农产品交易中心、顺通电商物流园等服务平台,目前全市9个县区均已建成电商供货平台;积极鼓励大众创业,引导和扶持大学生村官、农业返乡青年、未就业大学生、农村致富带头人、传统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企业开办网点,培育发展网店、网商、供应商,695名大学生村官开办网点755家,扶持贫困户开办网店100家,培训的1000名贫困家庭“两后生”有609人开办了网店,部分学员网店销售额已达10万元以上;激活民间资本投资,引导传统企业积极转型,加快建设网货供应平台、物流中心、产品研发中心和包装仓储中心,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农户从事网货生产加工,建立完善的供应体系,目前全市已建成快递网点461个。
4.社会参与,大众创业。扶贫,对象是千家万户;电商,涉及的是供货、网络、物流等系列环节。两者融合,离不开社会的广泛参与。陇南市在推进电商扶贫中,注重通过广泛宣传和开展培训,着力转变广大干部群众和企业的思想观念,动员和组织各行各业、不同群体积极参与电商发展,形成了男女老少齐上阵、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电商创业热潮。通过电商创业,“倒逼”广大农户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市场认可度高的核桃、花椒、油橄榄、中药材、茶叶、苹果、樱桃、柿饼、野生菌、土蜂蜜、土鸡蛋等传统优势产业,支持企业、网商积极开发网上销路好的相关特色产品,积极探索把农户变网商、农村变货仓的路子。坚持把“新媒体营销”作为宣传推介贫困乡村特色资源的“助推器”,充分发挥全市已开通的2900多个政务微博、377个政务微信公众平台、385家政务网站和众多个人微博微信组成的微媒体矩阵作用,同时组织在外读书、工作、入伍、经商、务工的“陇南人”参与“吆喝”,大力宣传陇南良好生态、挖掘产品文化内涵、叫卖优质特色产品,全方位、多层次构建外界认识陇南、品味陇南、宣传陇南的便捷通道。
5.强化服务,联动推进。“陇南模式”的核心是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协会运作、微媒助力“五位一体”,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政府的有效、有力服务。陇南无论是研究出台推进电商发展的行政举措、扶持政策,还是大力建设电子商务必需的移动通讯、互联网宽带、物流企业、快递网点等基础设施和广泛开展各类电商人才培训,各级政府都拿出了含金量颇高的“硬货”,投入了数目可观的“真金白银”。仅仅一年多时间,全市行政村网络覆盖率就由2013年的47%提高到66%,先后成立各类电商协会327个,在陇南师专设立电子商务职业学院、增设电商专业,累计培训各类电商从业人员5.2万多人次。坚持把网货质量作为电商发展的生命线,充分发挥政府监管职能,落实监管措施,建立质量追溯和监管体系,引导抱团发展,规避恶性竞争,规范网上交易行为,指导建立行业自律规则和退出机制,确保网销农产品质量,全力打响、护好“陇南”网货招牌。全力推进电商资源整合,力促生产商、网商、服务商“三商”联动,着力在“货好、卖好、送好”上下功夫,搭建区域行业共享平台,对接市场需求研发网货。
二、启示与收获
在整个中国互联网崛起的大背景下,陇南电商目前的业绩虽然还很难称得上规模,但就融合于精准扶贫而言,数字虽不大,但却是一条实实在在见效益、具有很强探索性和试验性的路子,其思路、做法和经验,都值得我们思考、学习和借鉴。
1.破除思想藩篱是永恒的话题。在很多人心目中,电子商务是精英阶层和高级知识分子的“专利”,离普通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很远。但事实上我们无法忽视的是,现在人类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成为世界潮流,正在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前沿高地”,“互联网+”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几乎可以与任何产业相结合,衍生出大量新的业态,催生出无数新的产业和服务模式。农业,尽管相对传统,但也无法回避,必然要迎合和适应这个“时尚”,而事实也是这样,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国内中东部地区,网上农业早已成为热潮且日趋成熟。陇南发展条件尤其是农业生产条件且不说在全国,就是在甘肃也谈不上优势,但却能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将时代最前沿的电商和最传统的扶贫脱贫科学结合、深度融合,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创造出“陇南模式”,实现华丽“逆袭”。其实践证明,在互联网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没有先后之分、没有穷富之别。谁能顺应发展趋势,谁就能抢得先机,走在时代前列。我们常说,“没有办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破除思想藩篱,对新生事物敢于接受、大胆创新,并充分利用实现后发赶超,陇南电商扶贫的探索和实践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2.行政先期推动是必走的步骤。电商是新兴事物,电商扶贫更是探索和试验。对贫困地区而言,发展初期的困难和阻力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主导作用、行政力量的先期推动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步骤。原因很简单,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更新、解放和转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政府出面因势利导;欠发达地区发展基础滞后、市场力量缺乏,一些发展电商必须的基础设施需要政府参与建设;发展规划上,需要政府全盘谋划,引入市场力量科学打造完整产业链。陇南市从研究确定发展思路、制定具体的推进措施、组织成立协会、帮助建设阵地、引进专业集团带动,到组织培训专业人才、扶持新建示范典型、整合市场资源、规划建设孵化产业园、指导制定行业标准等方面入手,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各级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当然,从“星星点点”到“全民电商”,伴随着风生水起、红红火火的热潮也有各种质疑和诘难: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该如何厘清,如何准确定位“角色”?政府投入大量资源扶持电商发展是否陷入“政绩工程”的窠臼?对此,陇南市委、市政府的做法是不回避、不争论,用质疑完善发展思路、用事实和成效验证实践。我们常说,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宽松、包容、支持的环境,需要先发展、再规范,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取胜。发展一个产业,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发展新兴产业,政府确实不能不顾市场规律,将一切包办代替,但如果在产业起步阶段也不去发力引导,任凭市场自生自灭,那一切只能按部就班,何谈后发赶超!利用行政资源进行先期推动,在融合电商推进扶贫上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是陇南的经验,也是我们西部地区不可逾越、必须要走的步骤和必须要做的事。“扶上马、送一程”,必须在扶持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的作用,积极顺应形势发展潮流,帮助确立市场的主体地位,继而做大做强。
3.培育市场主体是发展的关键。发展电子商务不管目的是扶贫富民、还是壮大私营经济,都必须遵循规律,让市场发挥主体作用,让企业来“唱主角”。发展伊始,陇南市积极衔接,大力引进专业技术和资金实力“双强”集团,借力借梯发展。2014年8月8日,与阿里巴巴合作兴建的全国第17家、西北首家市级地方馆——“特色中国·陇南馆”正式在成县建成上线运营,止今年5月访问量已突破2800万次,销售额近4000万元;占地245亩总投资9亿元的电子商务孵化园、占地200亩总投资5亿元的顺通电子商务物流园、占地200亩总投资3.6亿元的农产品(核桃)交易中心均已规划建设,一大批网商、供货商、仓储、配送电商企业及培训、营销、金融、检测等配套服务提供商入园发展,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同时,通过政策扶持,大力支持未就业大学生、返乡青年、致富能人及企业办网店、做网货供应和物流配送商。目前陇南培育开办的各类网店已突破6000家,物流配送服务点基本覆盖乡镇一级,供货商更是数以万计。事实证明,只有充分激发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力量,让市场来发挥作用,才能真正促进电商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4.做好服务是政府应尽的职责。发展电商,其目的是发展经济,把产品卖得出、卖得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政府,搞好服务是应尽的职责。今年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2015年全国首个电商扶贫试点市以来,陇南将电商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措施,在全市9县区1365个建档立卡村中选择确定450个贫困村先期开展工作,紧紧围绕电商扶贫涉及的各个关键环节和重点内容进行积极探索,建立行政推进、网店服务、网货供应、网络物流、人才培训、考核评价六大体系,健全完善特色产业开发、包装加工、网贷供应、快递物流、网上营销等贫困乡村电商扶贫产业链,切实提高电子商务在贫困乡村的普及程度和群众农产品网上交易量,有效促进了电子商务与扶贫开发的深度融合。同时,还积极拓宽服务领域,创建乡村两级电子信息综合服务平台,通过为群众义务发布农产品供需、劳务培训输转、惠农政策、法律法规等信息,开展代购车票、生产生活用品和代缴水、电和电话费等业务,让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电子信息便民服务带来的实惠,有力地推进了农村信息化进程。
三、思考与建议
电子商务在甘肃率先崛起的地区既不是信息发达的省会兰州,也不是交通相对便利、工农业基础相对雄厚的河西地区,偏偏是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陇南,这确实让我们感到诧异,也深受震动。张掖与陇南相比,应该说绝大方面的发展条件都相对占优,尤其是农业发展条件更是得天独厚,水土光热资源充足且完美搭配,是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和重要的粮食、油料、蔬菜、瓜果和肉蛋奶生产基地,现代农业发展资源禀赋和优势在全省独一无二,乃至在全国都占有一席之地。但就电商这一新兴产业而言,虽已精彩开篇,但却显得“步履迟缓”,尤其是在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助力扶贫富民上与陇南相比,大有“慢三拍”之感。迟了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有不甘人后的精神和奋起直追、迎头赶上的劲头。通过考察学习,我们认为张掖在发展电商上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1.因势利导,加足马力发展电商的魄力要更大一些。网络时代已经来临,这是大趋势。谁不正视这个现实,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这是大逻辑。电子商务因低成本、受众广等竞争优势和特点,呈现出高速成长、持续快速发展的“井喷”态势,成为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18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要进一步深化,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互联网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助的发展格局要基本形成。机遇稍纵即逝,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互联网面前人人平等、发展电商没有先后之分的思想意识,将发展电商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发力重点和培育新兴经济增长点、助推富民的重要抓手,思想上再重视、魄力上再加大,明确方向、突出重点、积极创新,全面运用行政、经济、市场等手段,促进电子商务与现代农业、生态工业、三产服务、新农村建设及扶贫攻坚紧密结合、深度融合,努力做大、做强电商经济,使其尽快成长为经济增长极和产业支撑点。
2.提标提档,全产业链发展电商的站位要更高一些。时代发展的步伐很快,尤其是作为科技创新成果的电商产业发展势头更是异常迅猛。张掖在发展电商中,站位应该更高一些、范畴应该更广一些:不仅要将电商作为推动精准扶贫的“助力器”,帮助贫困农户卖出产品、增加收入,更要将电商置于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大格局来谋划,将电商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工业、旅游文化、现代物流、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充分运用“互联网+”这一新兴现代化工具和手段,加速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货物流、人员流,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仅要在发展“千家万店”上使足劲,以铺天盖地的网店、网商、供应商积“小”成多,形成规模优势,在数量上求突破、以量变促进质变,更要在兴建“大龙头”上下大功夫,立足玉米制种、高原夏菜、畜产品及马铃薯、中药材、林果、食用菌等大宗农产品及化工、矿产、建材等工业产品和区域交通优势,积极引进大型知名电商企业,加强战略合作,兴建带动力强、促进作用大的电商“龙头”企业,大力建设各类服务中心和商品交易平台,不仅卖“自己有的”、同时也卖“自己没有的”,以点带面、以“大”取胜;不仅要大力发展网店、培育电商、引进电企,更要注重系统化、链条化发展,努力构建集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产销链条,集网络、仓储、运输、配送为一体的物流链条,集政府、协会、公司、生产户为一体的运营链条,全产业链科学发展;不仅要利用网络卖出农特产品、工业产品、文化旅游和居民日用消费产品,让群众得实惠,还要立足大宗农产品规模生产的优势,积极兴建电商结算中心,争取把税收留在当地,将效益最大化。
3.引导培育,行政推动发展电商的举措要更有劲些。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开始发力推进电商产业,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启动实施了电子商务“十、百、千、万”工程,并于今年4月份建成电子商务创业园。目前全市依法登记注册的电商企业已近百家,通过第三方电商平台开设网店开展电子商务经营活动的企业及经营户已近千家。但与全国、全省电商发展如火如荼的态势相较而言,差距还是有、速度仍嫌慢、水平还不高、力度尚不大,亟需进一步加强、加快,纵深推进。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制定市、县区、乡镇三级具体的发展意见和职能部门专项方案,完善思路、明确目标、细化任务、靠实责任,确保有人管、有人干、有人查,环环相扣、级级落实,分步实施、层层推进;要将发展电商经济列入各级各部门考核范畴,及时督促、适时督查、定期考核,逐级传导压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发展机制;要加大引导力度,充分运用各类行政资源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培树典型,用成功案例示范引导群众,着力营造人人知晓电商、个个关注电商、有志者发展电商的浓厚氛围;要抢抓我市成功入围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的重大机遇,用活用实各项示范政策,用足用好各类引导资金,着力构建服务平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服务体系,促进电商经济快速发展。
4.助力护航,政府服务电商发展的内涵要更丰富些。发展电商,主要要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市场来说话,让市场主体起作用。但在这其中,政府的服务功能不仅不能削弱,还应力度更大一些、内涵更丰富些。“硬件”方面,要着眼提升丝路战略通道的信息化服务功能,以创建国家级智慧城市、打造“数字张掖”为主线,围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泛在网等新型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协调电信部门大力实施“宽带中国”行动计划,加快“三网”融合步伐,加快光纤入户、无线网络、功能性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城乡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特别是要尽快提高农村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要通过引进、合作及支持本土企业自建等多种方式,积极兴建电商服务平台,做大做强张掖电子商务创业园及临泽玉米种子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加快建设县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做强“引擎”、做大园区,努力做到让电商创业者“拎包”入园发展。“软件”方面,要以创建电商发展“最优环境”为目标,重点做好规划引导、政策扶持、机制创新、人才培训、信息服务、技术指导及标准制定、秩序规范、运营监管等全过程系列服务工作,做到从头至尾不漏环节、无隙覆盖不遗死角,让投资者放心、创业者舒心。特别是要在促进专业化发展上费大心思,通过各类培训,帮助广大群众树立电商思维、掌握网商技能;在标准化发展上花大功夫,规范产品质量、网店建设、运营管理等标准,着力增强电商主体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在品牌化发展上下大力气,将诚信和质量作为电子商务的生命线,深化同国内一流电商企业的合作,全面开展宣传推介,争创张掖品牌,全力促进电商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农村电商扶贫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电商扶贫口号09-21
电商扶贫总结05-28
电商扶贫宣传口号10-17
电商扶贫活动标语07-20
精准扶贫调研的报告02-10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12-20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09-02
电商实习报告07-03
电商的实习报告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