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高新投调研报告
一、公司基本情况
(一)公司简介 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新投)成立于1994年12月,为深圳市属全资国有企业,是国内最早设立的专业担保机构之一。集团注册资本22亿元人民币,核心业务为保证担保、融资担保、创业投资。
高新投是国内率先开展工程担保业务的担保机构。自国家推行工程担保制度以来,高新投全面推进工程领域的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投标保函、农民工工资支付保函及财产保全担保等保证担保业务品种。集团旗下投资成立了注册资本12亿元人民币的深圳市高新投保证担保有限公司,在北京、成都、广州、杭州、天津、长沙、西安设有7家分公司;在重庆、昆明、上海、南京、武汉、长春、合肥、太原、厦门等地建有25个办事处。高新投与国家级建设施工企业及各省、市的大型施工企业建立了密切的业务合作关系;构建了辐射全国的市场网络,服务客户遍及全国各地。近年来,高新投工程担保业务收入按年均50%以上的`增长率飞速发展,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工程保证担保机构。
在投融资服务方面,高新投成立20年来,始终坚持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宗旨,建成了遍布深圳市各行政区的融资服务网络。高新投通过管理文化创新、经营模式创新和业务手段创新,在培育和扶持小微型科技企业成长的同时,与被服务企业共同发展。高新投支持的华为、比亚迪、大族激光等一批高科技企业已经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知名企业;扶持的68家境内外上市企业被称作资本市场的“高新投系”;高新投结合融资担保业务,通过创业投资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成功开创了投保联动支持小微科技企业发展的服务模式,打造了从“企业初创期到IPO”完整的融资服务链条,被誉为“创新型科技企业孵化器”、“没有围墙的科技园”。
高新投连续六年获得行业的AAA信用评级,是全国同行业最具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的机构之一。 秉承“求真、务实、勤勉、尽责、创新、幸福”的企业精神;不断深化、丰富和发展高新投企业文化体系的内涵;以企业文化塑造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励精图治、奋发进取,把高新投建成国内领先集“保证担保、金融服务、创业投资”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二)组织架构
(三)经营业绩
2010年底公司总资产28亿元,净资产18亿元,提取风险准备金4亿元。
2010年公司实现收入2亿元,其中:融资担保余额50亿元,实现收入7000多万元;保证担保余额156亿元,实现收入1亿多元。
2005年—2010年,公司总资产增长4倍,净利润增长10倍。
(四)员工结构
公司现有173名员工,硕博以上学历的占90%,理工科和经济金融类复合专业背景的占66%;具有5年以上担保操作经验的员工占职工总人数的70%以上,素质之高,行业中少有。
二、公司的业务及特点
(一)业务分类及特点
1、业务分类
(1)创业投资
创业投资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从事高科技企业的早期投资。
(2)融资担保
融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为6亿元,严格按照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办法运作;
(3)保证担保(工程、履约、诉讼担保)
保证担保公司注册资本为6亿元,从事工程担保业务,通过6个分公司和14个办事处,业务已向全国范围扩展;
2、特点
(1)深圳市政府大力支持,给予了大量优惠政策和基金扶持。
(2)创业投资与融资担保两家子公司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既可以规避政策限制,又能提高员工利用效率。
(3)融资担保与创业投资业务集中在深圳本地,保证担保业务在全国开展。
(二)创业投资业务及特点
1、创业投资业务
创业投资业务,目前与融资担保业务相结合开展,即"投保联动",对中小科技企业进行融资担保的同时,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早期创业投资,包括期权与股权投资。
投保联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
1994年—2005年,早期无意识的被动投资阶段,在风险不能完全覆盖收益的情况下,以结合担保的股权、期权为主要方式对被担保企业进行投资。
(2)第二阶段
2005年—2010年,由于前10年公司对早期科技企业的代偿基本与收入持平,公司放慢了对早期企业担保的节奏,创投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3)第三阶段
2010年下半,公司开始转型,从主要依靠政府支持到走市场化道路为主,重新认识到需要通过投资的收益获得长远的发展动力,再次启动创投业务,以直接投资为主,投资规模在300-500万之间,所占股本比例约3-5%。
2、投保联动的特点
(1)早期项目
基本为早期项目,按创投的分类很多还属于天使投资。
(2)投资金额小,项目多
从97年开始公司股权直接投资37家企业,初始的投资额1.07亿元,平均每家仅289万元。
(3)PE倍数低
以企业的净资产或者净资产的很少倍数进行投资。
【深圳市高新投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地热调研报告01-24
简易调研报告01-19
传媒调研报告01-14
废钢调研报告01-14
机构调研报告01-12
景点调研报告01-07
装潢调研报告12-03
快递调研报告12-03
餐饮调研报告12-01
民生调研报告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