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在当下社会,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银行业调研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银行业调研报告1
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业务的不断发展有助于提高银行业和支付系统的效率,也有助于国内外零售业务的成本下降。但电子货币和一些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和运用尚处于早期,考虑到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在将来的技术和市场发展中的不确定性,监管当局必须避免制定阻碍有益创新和实验的政策。同时,巴塞尔委员会认为,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业务为银行带来的收益与风险并存,因此风险与收益必须进行平衡。
一、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分析
随着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业务的不断发展,银行与其客户之间的跨境业务就会增加。此类业务关系会给银行和监管当局带来了各种不同的问题和风险。根据对风险的识别和分析,管理办法有3个主要步骤,即:评估风险,落实控制风险的措施和监控风险。在目前这个阶段,似乎操作风险、声誉风险、和法律风险,可能是大多数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业务中最重要的风险类别。
1、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是指由于系统中存在不利于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的重大缺陷而导致的损失的可能性。它可能来自于电子银行客户的疏忽大意,也可能来自电子银行安全系统和其产品设计缺陷与操作失误。
2、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公众对银行产生重大负面的看法,从而引发资金来源或客户的重大损失的风险。声誉风险可能源自系统或产品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并且在公众中造成广泛的负面影响。声誉风险可能源自客户,即客户没有掌握足够的产品信息和问题解决办法,以致遇到问题而不知所措。声誉风险也可能源自对一家银行的有目标的攻击。例如,一位黑客侵入一家银行的网络,并且故意散布银行或其产品的不准确的信息。
3、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源自违反或违背相关法律、法令、条例或约定的习惯做法,或对一笔交易各方的法律义务和权利模糊不清。从事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业务的银行,可能面临来自客户信息披露和隐私保护方面的法律风险。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银行希望开展电子身份认证业务,例如通过使用数字证书。身份认证可能使一家银行面临法律风险。如果银行参加新的身份认证系统,但权利和义务在合同协议中没有明确规定,那么银行就可能蒙受法律风险。
4、其它风险。
传统的银行风险,诸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和市场风险,也可以产生于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业务,但是它们的实际影响力对于银行和监管当局来说,可能与操作、声誉和法律风险大不相同。
二、建立可操作的风险防范体系
技术创新的日新月异,可能改变银行在电子货币和电子银行中所面临的风险的性质和范围。监管人员希望银行制定一些管理办法,来对付目前存在的风险,同时对新出现的风险也有相应对策。风险管理办法应包括3个基本要素,即: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和监控风险,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银行和监管当局心中预期的目标。
1、安全政策和措施。
安全是系统、应用和内部控制的统一,其作用是保证数据和操作过程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保密性。安全的保障取决于银行制定和落实合适的安全政策和安全措施,也取决于银行与外部各方的交流是否安全顺畅。安全政策和措施,可以限制内部和外部的对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系统攻击的风险,也可以限制因安全违规而引发的声誉风险。
安全措施是硬件、软件工具和人员管理的统一,这样才能保证系统和操作的安全。这些措施包括很多,例如:密码技术、口令、防火墙、病毒控制和雇员遴选。密码技术是将文本数据转换成密码以防非授权的阅读。口令、口令串、个人身份识别数字、硬件标志和生物测量学都是用来控制进入和识别用户的技术。
防火墙是硬件和软件的结合,用来遴选和限制外部进入与开放型网络(如因特网)相连接的内部系统。防火墙也可以把使用因特网技术的内部网络,分隔成几个小片。防火墙技术,如设计合理且实施得当的话,能够有效地控制进入、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由于该技术设计复杂且成本昂贵,防火墙的强度和性能必须与被保护信息的敏感度相适应。一个好的设计应该包括:整个银行的安全要求,一目了然的操作步骤,职责的分解,选择可靠之人来负责防火墙的设计和操作。
虽然防火墙遴选来自外部的信号,但是并不一定能够完全防止从因特网下载来的已被病毒感染的程序。因此,管理层应该制定防止和检测的控制办法,来减少病毒入侵和数据破坏的.机会,特别是对远程银行业务更应如此。缓释病毒感染风险的程序应该包括:网络控制、终端用户政策、用户培训和病毒检测软件。
并非所有安全威胁来自外部。在可能的情况下,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系统,应防止现职或已离职的雇员的非授权操作。与现有的银行业务一样,对新雇员、临时雇员、顾问的背景进行审查、内部控制和职责分解,都是保证系统安全的重要预防措施。
对于电子货币,额外的安全措施可以帮助阻止攻击和误用(包括伪造和洗钱)。这些措施包括:与发行者或中央操作者保持热线联系;监控和追踪个人交易;维护中央数据库里的历史记录;在储值卡或商业硬件中植入防止篡改的设施;对储值卡设定最高限额和失效日期。
2、内部交流。
如果管理层和重要职员之间能够进行很好交流的话,那么操作、声誉、法律和其它风险,就能够得到有效管理和合理控制。同时,技术职员应该向管理高层汇报清楚:系统是如何设计的,该系统的长处以及不足所在。这样的一些步骤可以减少:设计缺陷造成的操作风险(包括在同一银行内不同系统之间互不兼容);数据完整性问题;因系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客户对银行不满所造成的声誉风险;以及信用和流动性风险。
3、评估和升级。
在产品和服务全面推广之前进行评估,有助于控制操作和声誉风险。对设备和系统要进行测试,以便知道其功能是否正常,并产生预期的结果。试运行或试点有利于开发新的应用系统。如果定期检查现行硬件和软件的功能,则可以减少由于系统速度降低或中断而造成的风险。
4、信息披露和客户教育
信息披露和客户教育,有利于银行限制法律和声誉风险。信息披露和教育项目应该让客户知道:如何使用新产品和服务、对服务和产品所收取的费用、问题和错误如何解决,这样一来,就利于银行遵守客户保护和隐私权方面的法律和条例。
5、应急计划。
通过制定应急计划,银行可以限制因内部程序、服务、产品传送中断而引发的风险,计划可以确保在提供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服务中断的情况下,银行有计可施。计划可以包括:数据恢复、可以替换的数据处理设施、紧急员工配备、以及客户服务支持。对备用系统应该定期测试,以保证其连续有效。银行应该确保:其应急操作与正常的生产操作一样安全。
6、对系统的运行进行测试,有利于发现异常情况,以及避免重大系统问题、中断和攻击。
通过多种不按正常步骤的方法,主动入侵系统,可以集中测试安全机制的身份认证、隔离措施情况、设计和执行方面的缺陷所在。监视是一种监控方法,即通过电脑软件或审计来跟踪相关业务。与入侵测试相比,监视集中于监控日常运作、调查异常、以及通过检测遵守安全政策情况来对安全的有效性作出动态判断。
银行业调研报告2
内部控制是金融机构的一种自律行为。是金融机构为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化解风险,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业内控制度不断完善,不仅有效地遏制了不良信贷资产的增长势头,同时也促进了内部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但由于多种原因,个别行还暴露出一些经济案件。如20xx年11月17日某旗农行发现一起案件,案件发生在基层营业网点,嫌疑人是营业室综合柜员,在任职期间存在挪用开户单位存款嫌疑。涉案金额200余万元,其中:据初步核实已定性挪用金额78.3万元,嫌疑人交待的其它涉案金额正在进一步核实中,这起金融案件是内盗。20xx年11月16日上午10点,某开户单位要求上划锡盟某局200万元资金。支行营业室柜员受理后发现该开户单位帐户只有178万元余额,不够上划金额。该行迅速组成工作组到该开户单位进行帐务核实,发现该企业账面实际应有余额257万元。经核查涉案嫌疑人于20xx年4月至20xx年5月采取不入账的手段分多次挪用现金合计78.3万元。被挪用的资金被嫌疑人分三次到某市交给其丈夫56万元,其余以银行卡多次汇入其丈夫卡中。目前该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案件的启示:这起案件作案过程持续时间长,初步调查竟长达3年之久。犯罪分子之所以敢在内控制度逐步完善的今天顶风作案,充分暴露出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内控薄弱,可见,边牧旗县加强银行业内控风险防范刻不容缓。
加强银行业内控的对策建议
一是切实整章建制,规范和完善内控制度。
边牧旗县银行业应按照有关金融法律法规和《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指导原则》的要求,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对本单位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规章、机构和岗位设置、决策与管理系统以及议事规程、民主决策程序等方面进行一次认真检查清理,找出问题和差距,加以严格规范,该建立的建立,该补充的补充,该废止的废止,该调整的调整。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制定本单位清理措施、步骤和具体时间,以保证清理工作的成效。在全面清理现行管理制度和业务规章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借鉴内控建设卓有成效的经验,切实建立一套责权分明、平衡制约、规章健全、运作有序的内部控制机制,把经营风险和大案要案的发生,达到从制度上、源头上防范金融风险的安全经营目标,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损失。
二是建立计算机风险管理制度,加快内控方面的电子化建设,使其能够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要对计算机系统管理、计算机操作和数据保管三个不相容职务实行分离,严防内部犯罪。对业务数据的输入、输出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建立一套先进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制定计算机操作环境安全防护措施,确保系统的可靠、稳定、安全运行。
三是以人为本,加强干部职工的素质教育。
预防案件的发生,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是关键。因此,边牧旗县银行业要持之以恒抓教育,培养政治强人,筑牢思想防线,让员工不想踏雷区。要经常性的开展以党的基本路线、理想观念、市场经济理论、金融专业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帮助员工树立正确而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经常性地开展法律和业务培训,把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作为组织学习的主要内容进行教育;要经常性地对员工开展革命传统、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他们的政治意识。抓教育强素质,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法纪观念,为有效预防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奠定良好的人员素质基础。
银行业调研报告3
操作风险是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它不同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遍布银行内部的所有岗位,业务运行操作风险更是操作风险的密集点,银行经营活动过程的每一笔业务都需要通过临柜人员进行操作,风险也存在于操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稍有不慎,就会形成差错甚至事故案件,给银行经营带来不利影响和损失。因而,正视风险的存在,剖析风险产生的原因,不断健全内控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有效降低和控制业务运行操作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一、业务运行操作中存在的风险及其成因
业务运行操作风险表现形式很多,我们从形成风险的直接原因来分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人为违章操作形成。表现在操作过程中有章不循,或违反操作流程办理业务形成差错或风险。二是操作流程不严密或制度不健全,在操作过程中随意处理形成风险。三是技术原因形成风险,例如因临柜人员综合素质低,无法识别票据真伪形成风险。四是道德风险。表现在内部人员作案或内外勾结作案,也是业务运行操作风险的黑洞。五是操作失误形成风险。临柜人员每日都要进行业务操作,不停做账务处理、清点现金等大量重复性劳动,工作中的失误也再所难免。
风险形成的深层原因:
(一)管理机制的偏颇导致人员风险意识薄弱
尽管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原因,但通过对大量案例分析显示“十案十违章”,有章不循、违章操作是所有案件中的共同点,根本原因就是经办人员风险意识淡漠,在日常办理业务中没有树立风险防范理念。但这一原因的产生,与我们行的管理体制(特别是奖惩机制)也有较密切的关系。目前,很多业务和产品指标通过上级行层层分解下达到网点直至每一名临柜柜员,而这些业务发展指标完成情况均与柜员绩效工资收入挂钩,并且在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如揽存、销售基金、发卡或推销一笔保险等兑现多少收入,而对工作中无差错事故、无违章、无案件的柜员则没有明确的考核奖励标准或奖励很少,相对于产品奖励来说可谓九牛一毛,以至于某些员工趋利冒险。如揽存开户不审核客户身份证件,办理集体发卡、集体代发工资业务由他人代签客户名字等,为完成任务受理柜员明知违章仍然受理,形成风险隐患。一些网点负责人或业务主管为了营销业务,放弃了主管职责,或不认真审查凭证,或将授权卡交于经办柜员,使业务主管的授权与监督形同虚设,客观上形成了核算管理和案件防范上的一些漏洞。
(二)人员素质不能适应新业务、新制度的变化。
因新老员工更替及岗位轮换,目前银行内部人员的流动性很强,但还没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员工培训机制。
一是新进员工经过简单培训后就匆匆上岗,并且培训中也是简单介绍银行基本业务及制度,并没有掌握操作要领,使大部分新员工对制度要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制度规定的目的和意义更是一知半解,只能是边干边学,因此技术性风险错误或事故难以根除。
二是目前业务品种不断增加,代理业务、电子业务发展迅速,系统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一些代理业务、电子业务、信用卡业务任务下发或产品开发都在个金部门,基层支行对员工的培训一般由核算部门负责,由于部门分工不同、沟通协调不够,致使对员工的业务培训出现脱节现象,员工的素质和技能跟不上新业务发展变化的节奏。
(三)内控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第一,管理人员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正确认识业务发展与内控管理的关系,过分强调业务的开拓与发展,往往以实现多少效益作为自己的功绩,而对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重视不够。但一个大的事故或案件给银行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却很可能使支行一年或数年创造的效益毁于一旦。
第二,制度建设跟不上业务发展变化。我行各项业务发展较快,特别是电子银行、代理业务、银行卡等发展迅猛,但管理制度、核算制度建设却没有及时跟上,特别是对新业务在凭证的使用、管理和控制上,没有严密的流程、办法,形成一些风险点;另外,新的制度办法不断推出,旧的制度没有明确废除,造成基层行无所适从。
第三,监督检查落实不到位。目前在支行以总会计、核算管理部为监督,以网点负责人、营业经理为操作管理,建立了运行管理的事中控制体系,但有的行配备的营业经理对前台业务不熟悉,在没有经过全面、系统的培训就持卡上岗,因而对特殊业务处理能力受到制约,弱化了事中监督的作用。同时,各职能部门对新业务的检查普遍重视不够,特别是对代理业务、电子业务的检查频率较低,使一些风险不能及时暴露并得到有效控制。
(四)外部欺诈及内外勾结作案
当前,对于银行来说外部环境比较严峻,利用伪造变造票据、凭证进行诈骗的活动时有发生;伪造证件冒充行政司法机关人员进行查询、冻结、扣划,利用假身份证开户等诈骗行为也屡见不鲜,犯罪分子欺诈花样不断翻新,无孔不入攻击银行薄弱环节。另外,有的员工贪图享受,为利益所驱,内部作案或被社会不法分子诱惑利用,内外勾结作案。去年发生的邯郸农行金库盗窃案就是一起员工为个人利益不惜铤而走险,给银行造成巨大损失的典型性案例。
二、业务运行风险防范措施
(一)以人为本,积极开展风险防范教育
一是防范操作风险应立足于以人为本,加强员工队伍建设。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加强员工的心理引导,要让员工有平衡的心态,这样才能发挥每一位员工能力和潜力,建立公正、公开、公平的薪酬、晋升等激励办法,为员工创建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培养员工爱岗敬业精神,强化员工的责任心,提升员工对银行的忠诚度和贡献度。
二是对员工采取案例分析等方式经常性地开展警示教育,通过警示教育活动,使员工在思想上对违法违纪的行为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对其所造成的危害有深刻的感触,并逐步巩固员工抵御违法违纪行为的思想防线。
三是加强对员工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促进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杜绝虚荣、贪婪等不良道德观念的诱惑。引导全行员工站在对工行事业负责、对员工自己负责、对家庭幸福负责的高度来认识违规违章的危害性和遵章守纪的重要性,时刻保持自警、自醒和自律,根除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真正把“视制度如生命,纠违章如排雷”的理念贯穿到一切业务经营活动中。
(二)强化内控管理,提高制度执行力
第一,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核机制。建立权责利相结合的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合理调配临柜人员及营销人员,科学调动员工积极性。强化和落实各级行经营管理责任,推行问责机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确保各项业务迅速健康发展。
第二,加强对人员和岗位分工的管理,健全岗位责任,狠抓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网点、重点人员管理,培养员工良好的操作习惯,使其业务操作做到规范化、标准化。
第三,提高制度执行力。为防范风险,银行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措施,要让这些制度措施深入到员工的脑子中,贯彻落实到业务操作中,而不是停留在纸上、墙上,才能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比如制度规定小额低风险业务由一人办理,特殊业务和大额业务双人办理换人复核,在复核过程中就要认真负责,不能流于形式造成风险。
第四,业务发展制度先行,要加快针对新业务的制度建设步伐,同时根据业务发展变化改进旧制度,使制度更具有可操作性。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防范能力
一是加强员工的业务理论学习和柜面操作与业务流程的培训,新员工上岗前做好全面培训,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对新业务,新流程改造及时进行学习,通过培训不仅让员工懂得如何正确处理业务,还要明白业务的来龙去脉,掌握业务的风险点。
二是加强员工识假、辨假技能的培训。要求柜员熟练掌握票据、凭证标识、暗记等反假技能,滤布利用配备ETO票据定位对比器和紫光灯等仪器设备,对可疑现钞、票据进行鉴别,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堵塞业务操作漏洞,杜绝诈骗风险。
(四)优化业务流程,减少风险环节
优化业务操作流程,简化操作环节,积极开发完善系统功能,加强系统控制力度,减少人为操作环节。目前经济体制下公转私业务非常普遍,由于系统不支持,本可以使用“一记双讫”一个交易就可完成账务处理,现在账务处理需要经过三至四个交易来完成,先单边借记往来户,单边贷记内部过渡户,再用“一记双讫”交易由内部户记入个人账户,如果是卡账户要使用两个单边交易来完成,这样柜员操作环节越多越容易出现差错。还有同网点往来户与个人账户大宗现金存取,如库存不足,往往会发生“先存后取”现象。
(五)加强监督,健全防范体系
首先,各级监督检查人员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检查中要注重改进检查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方式,以强化重点部位监督检查力度。
其次,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要紧抓不放,查清查透,监督其彻底整改为止。在检查的同时还应针对网点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辅导,边查边纠,以提高网点核算质量。再次,各行要充分发挥总会计、运行督导员日常制度检查与风险发现作用,保障全行各类业务安全运行。
最后,要尽快把一些新业务纳入检查范围,加强银行内部各监督部门间的协作,加大检查频率,有效发挥监督机制作用。
【银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银行业务调研报告
2.材料调研报告范文
3.学前调研报告范文
4.交通调研报告范文
5.汽车调研报告范文
6.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7.出口调研报告范文
8.方言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