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加快四个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范文,作为参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民心工程,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对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目标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虽然只有短短二十个字,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卫生、社会治安和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涵盖了“三农”工作的各项任务。结合我县实际,笔者认为,建设澄迈新农村必须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一起抓,即要把这“四个文明”建设贯穿于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
一、加快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促进我县农村“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宽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物质条件
物质文明是其他文明如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需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而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如何加快我县农村物质文明,促进我县农村“生产发展”,从而实现农民“生活宽裕”的目标?笔者认为当前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发展环境。当前,我县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落后,是制约我县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瓶颈。因此,要坚持对农村基础设施优先发展政策的倾斜,在项目建设和预算安排上优先考虑农村,为农村进步提供政策扶持;不断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加强田洋改造,为农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加快行政村“村村通公路”的畅通工程建设,为农民致富提供快速干道;加强水利建设,优化沟渠灌溉状态,解决人畜饮水和农业用水困难等实际问题;抓好农村通车、通电、通信和通有线电视等民心工程建设,为农村发展提供强力支持
。
2、抓好农业生产布局和发展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要进一步完善全县农业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在全县形成沿海、北部、中部和南部各具特色的四大经济区域,加快北部沿海渔业、北部沿路特色水果、中部沿江粮菜、西部丘陵生态农业等四大功能区建设;强化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大力扶持发展我县“一镇一品”特色农业(如福山咖啡、大丰荔枝、文儒槟榔等),努力打造一批“叫响又叫座”的农副产品特色品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制宜地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突出优势产业、大力推进生产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3、增强发展“大农业”意识,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运销业。鼓励、扶持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努力实现农副产品产销形式由产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初级农产品向优质加工业转变,延长产业链,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利用海南(永发)冬季优质农资产品展销会的平台,加快福山、美亭等果菜批发市场建设步伐(据笔者在美亭黄竹村调研了解到,该村在果菜生产高锋期,批发至内地的果菜日均可达到300万元);充分发挥县果菜运销协会的桥梁作用,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建设;积极改进农副产品包装,努力打造澄迈特色品牌(如白莲醉鹅,瑞溪牛肉干、福山乳猪、加乐猪苗等),不断增强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养殖业,让农民“多条腿走路”,加快致富步伐。
4、加强对农民技术培训,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要把对农民进行科技辅导和就业技能的培训摆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并形成制度化,切实使这一制度从形式上到实质上都能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增加农产品的科学含量,提高农民科技致富的能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另外,为了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在扶持农民发展农副产品种养业和加工业的同时,要引导农民转变发展与就业观念,努力在广大农村响唱“打工经济”,积极引导和组织农民劳务输出,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
另外,还要切实解决好农村土地矛盾纠纷等一系列制约农业发展的问题,为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提供坚实保障。
二、加快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我县农村“乡风文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思想基础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因此,要切实把乡风文明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把乡风文明作为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任务。
一是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落实责任,保证乡风文明有人来抓。县、镇两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出村委会、党支部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建议分别成立县镇两级乡风文明工作办公室,制定农村文明新风工作目标,明确具体任务,将责任落实到人头,保证乡风文明有人来抓。
二是统筹调动各方面力量,以城促乡,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继续开展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使“三下乡”真正变成常下乡,让农民群众在经常性的“三下乡”活动中学习文化、接受教育、获取信息、娱悦身心、陶冶情操。积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回到农村自主创业或挂职当“村官”,充分发挥他们文化技术和文明素养较高的优势,积极在发展农村经济、促进乡风文明中起着示范带头作用。建立城镇与农村教师的双向交流制度,特别是提倡县城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挂职锻炼,支持乡村教育,传播现代社会的文明成果,推动我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是结合农村实际,加强引导,促使农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建议在我县农村积极开展创建“平安村庄”、“无毒村庄”和“文明村庄”等活动,大力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庄”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包括农村倡导“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用荣辱观念和文明意识来抵制歪风邪气;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农民自我约束,摒弃不良习俗,逐步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弘扬农村特色文化。
四是要搞好试点,典型示范,扩大宣传效果。要精心选准试点村庄,并确保取得实效,让群众看得见成果摸得着实惠,通过老百姓亲身经历或身边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来现身说法,扩大宣传效果,使乡风文明在农村扎下根。在全社会特别是农村加强尊老爱老教育,开展评选“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公婆”等活动,倡导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让文明观念扎根全县农村,四处开花结果。
三、加快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我县“村容整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环境氛围
文明生态村建设是“村容整洁”的具体体现,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民心工程,因此,要加快我县文明生态村建设步伐。
1、科学定位,突出特色,因村制宜做好先期规划工作。要坚持规划先行理念。只有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真正把规范建设放到突出位置才能确保建设的科学有序,才能逐步改变当前我县村镇建设杂乱无章、水平较为低下的现状,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规划工作要做到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力求反映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内涵、保护生态环境。建议在近期内拟订全县文明生态村建设规划,以西线高速公路和海榆西线海口至金江沿线的村庄为重点,继续向革命老区村庄及红色旅游村庄倾斜,向“矛盾村”、“问题村”,“上访村”延伸,提高文明生态村的辐射作用,扩大影响力,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使文明生态村在我县从生根发芽到全面开花。
2、加大宣传,多元投入,构筑联合创建格局。县、镇两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的领导,明确任务,落实到人,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充分利用各宣传媒体(如《澄迈要务报》、县电视台和县广播电台)、各种宣传载体(如宣传栏、横额标语)以及各种宣传活动(如文艺演出、参观学习)等活动,宣传创建文明生态村的目的、意义、内容和途径,特别是要宣传农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的责任和义务,引导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为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资金投入上,坚持以群众自筹为主,各方积极投入的方式,建立起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构筑出城市支持农村、全社会共同支持文明生态村建设的良好格局。
3、选准切入点,寻求突破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切实做好“三化”,一是搞好道路硬化,加强村道的硬化建设,从根本上解决行路难的问题;三是搞好街道庭院的净化,做到“人有厕、猪有圈、牛有栏”,切实解决好当前我县农村脏、乱、差的问题,整治好村容村貌;二是搞好村庄绿化,优化农村生态环境。这三项工作首先要以道路硬化为突破口,踏踏实实做好净化和绿化工作,稳步推进,逐渐提高村庄的档次和品位。
4、提升内涵,突出宗旨,强化“生态”和“文明”这个核心和灵魂。要积极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树立良好的文明观念和生态意识,不能仅满足于村道的硬化和其它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更要进一步推进农村的软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型经济,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经常组织文艺和科技下乡等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进一步提升农村文化生活的质量和水平。
5、严加管护,强化监督,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一是要完善管护机制。在对村内环境整治和卫生管理上,引入责任管理制度,实行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村民代表包街、包片、包户的方法划分责任区,农户包自家房前屋后的管理制度。二是健全监督机制。建议将对文明生态村的工作纳入年度考核指标,实行目标责任制,建立起县、镇、村三级监督机制,对管护情况进行考核排位并进行必要的奖罚,表扬先进,鞭策落后。三是加强教育引导。建议把文明生态村管理制度写入村规民约当中,并在村中明显位置张贴公布,使村民有章可循,有规可守,从而形成群管群护的长效管理格局,进一步巩固与提高创建成果。
四、加快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促进我县农村“管理民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体制保障
民主是推进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则是实现乡村管理民主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和维护好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逐步完善建设社会整理该文章由:yjbys.com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不断推动我县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实现“管理民主”。
1、坚持党在农村工作中的领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政治生活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建设新农村的组织者、实施者。因此,笔者建议在全县农村开展创建“和谐党支部”活动,抓好农村党支部班子建设,不断增强我县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要继续巩固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果,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学习贯彻新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要结合我县各村实际,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发扬求真务实、踏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广泛联系群众,增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模范带头作用,使党员干部成为党和政府在农村各项建设事业,如文明生态村、沼气池推广建设、退耕还林等工作的宣讲员和示范者,言传身教,引导农民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整理来源:应届毕业生求职网
2、拓宽民主管理渠道,切实实现和维护好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和制度保障。要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四权,即“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逐步健全在农村党支部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要在农村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可以在不违背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因村制宜地制定“村规民约”。对事关农村利益的重大事项做到“一事一议”,由全体村民“公决”,实现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民主权利,提高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另外,有关部门要积极深入我县农村开展“法律进乡村”等普法教育活动,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良性发展。
【加快四个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四个城市建设调研报告08-13
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07-11
县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精选10篇)05-21
加快我县城镇化建设调研材料调查报告09-24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10-12
社会建设的调研报告11-07
园区建设调研报告10-21
人才建设调研报告07-28
深化改革加快国有林场发展的调研报告09-02
关于加快我市生态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