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调研报告

时间:2024-05-30 09:44:47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课题调研报告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题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题调研报告

课题调研报告1

  20xx年4月――20xx年12月,我校针对近500名学生进行了科研课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的研究实践活动。自课题成立以来,在学校领导关心、指导和全体实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两年多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我们的课题已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学生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现象。而我们的现实德育又普遍存在着“客体化”现象,以“服从”、“听话”为培养目的,以灌输和强制为主要方法,满足于单纯的特定价值和道德准则的传递、演讲,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判断选择能力的培养。学生对道德规范的遵守不是出于自身的道德需要,而是迫于外界的压力,处于被动服从地位,缺少独立思考和自我内化,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无视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没有把学生作为道德实践活动的主体。

  要对他们施以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利用好我们的课堂,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施以德育教育,全面推进““经典启德,文化育德”的办学宗旨。学校的大量时间是多科课堂教学,任何学科的内容,无论是语文学科、音乐学科还是其它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由此可见,德育教育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渠道。发挥学科教学的特点,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学科教学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学科德育渗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德育应每时每刻地渗透在各个教育环节中。同时《中小学德育大纲》也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只要任课教师善于挖掘、精于融会贯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一定会取得教学和教育的.效果。在德育过程中,让学生健康成长,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也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更好的发挥德育的作用,把学科教学变成形式多样的德育载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便抓住学科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大好时机,所以本课题组觉得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各科实验教师都要树立德育为核心的育人思想,明确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明确只要是教师都应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并结合生活实际,坚持从小事做起,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

  2、各科实验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学习并理解科学的德育理念和现代教育理论,并能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3、各科实验教师通过学习和研究,能掌握学科德育的途径和方法,找准各学科实施德育的着力点、问题的渗透点,并能创造性地加以联系,力争形成体系。

  4、各科实验教师通过研究实践,深入研究学科德育渗透的方式方法,全面统计当前小学各学科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寻求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点”——“渗透点”,注重德育的实效。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学科德育渗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德育应每时每刻地渗透在各个教育环节中。德育教育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渠道。发挥学科教学的特点,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学科教学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

  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强调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并使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方面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贯穿于教育的各个环节和阶段。而要提高小学德育的实效性,就应该对学科德育进行必要的研究。学科德育是小学通过各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牵动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实践活动,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德育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德育,必然会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必然会更好地发挥德育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充分体现德育的评价功能和发展功能。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构建出小学德育新模式,促使学生主体认识的内化,增强其作为道德活动主体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道德选择能力,自我做人能力,完善学生品德,升华学生人格。

  1、理论价值:

  充实了德育体系理论,充实了素质教育理论,对全面素质教育起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我校课题组成员是一批素质精良的中、青年教师,具有扎实的教育基础,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2、实践价值:

  (1)培养锻炼教师队伍,形成“以德治校”、“以德育人”的良好氛围。

  (2)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实现人生的理想。

  (3)积累大量的经验资料,对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四、研究目标:

  目标一:通过课题的研究,促进全体实验教师树立科学的德育观念,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标二: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广大教师逐步掌握与德育相关的基础性理论,在实验中充分了解不同学科中的“育人因素”,并坚持以这些德育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积极探索和实践符合实际的且行之有效的学科德育的方法及途径。

  目标三:通过课题研究,总结出学科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准确提炼和寻找到学科德育的切入口,寻求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点”——“渗透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力争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增强学生道德意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及心理素质方面有所突破,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法纪素质的全面提高。

  五、研究内容:

  1、转变观念,提高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识和现代德育意识。

  2、完善各学科每章节德育教学的渗透点及内容。

  3、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六、研究步骤:

  学科德育渗透,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科德育渗透规范化,把学生按阶段、分年级,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提出了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促使学科德育渗透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本课题研究从20xx年4月开始实施,20xx年12月完成,课题实施准备分3个阶段完成,研究周期暂定3年。

  第一阶段(20xx.4—20xx.7)确定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组,初步制定研究方案,学习理论,填写课题研究任务书,撰写开题报告。制定课题计划,搜集整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组织教师参加培训,设计编制学生调查问卷,进行学科德育现状的点面结合的调查摸底。尝试进行德育的渗透性研究。

  第二阶段(20xx.8—20xx.7)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不同的学科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影响的程度。组织进行学科德育案例研究。构建德育方法体系,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的深化研究,使各种途径与教育内容的方法形成整体,提高德育实效。并把德育的多种方法与各学科具体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撰写论文,汇编论文。

  第三阶段(20xx.8——20xx.12)课题组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汇编论文,出一本教师论文集,组织结题论证,提请总课题组进行结题鉴定。

  七、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教学观察法、个案分析法、优秀课展示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八、课题实验研究结论

  1、学科中的德育渗透问题研究,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同时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教材的引领去发现生活,正确地认识生活,用心的感悟生活,了解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进而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2、学科中的德育渗透问题研究,可以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形成,让学生们健康快乐的生活。

  九、主要突破及价值:

  1、在科研活动中,全面营造“经典启德,文化育德”为主的教学氛围。把德育为先做到了实处,将德育渗透于各科教学,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实验教师的科研意识显著增强,教育科研能力得到提高。不少教师通过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投身课题研究实验,写出了不少的教学体会,教学设计、教育教学论文,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对本学校的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3、初步形成了德育渗透研究模式。无论从学生的学习素质、学习态度、还是教学质量,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4、推动了学校德育科研工作的展开。

  通过实验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德育教育在学科中的有机渗透,进一步明确了德育保障机制。开展德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进一步加强了德育科学研究,使学校德育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十、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主要为:

  1、各学科的优秀德育教案。

  2、调查与研究报告。

  3、教师学科德育渗透研究论文集。

  十一、课题研究的体会与评价

  三年来的课题研究,我们有以下几点启示:

  1、德育渗透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它是学校德育工作中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应该坚持不懈地探究下去。实验证明,现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态度端正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也大大提高了。

  2、在学科教学中,由于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强化德育渗透意识,深入研究教材,发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适时地点拨、指导;而学生是认识和实践“德”的主体,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德育渗透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在德育渗透中,我们积极处理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关系,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因此,在学科德育渗透中,和谐了师生关系,极大发挥了学生的潜能,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获得了一些由衷的体会,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我们课题研究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抓紧每一个教学环节,更好地运用学科德育带动全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因而教育科研显得任重而道远。我们决心把教育科研工作推向深入,并努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让教育科研工作催绽满园花朵。

课题调研报告2

  最近,我们组调研了关于学校环境卫生的主题调研。因为学校环境,人人有责。可惜,有人却不珍惜这卫生环境,进行破坏。于是我们进行调研:包括教室卫生、走廊卫生、操场卫生、花坛卫生和包干区卫生。

  下面是我们的学校卫生分析,让我们来带你们看一看:

  1、首先是教室的卫生: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50%的学生觉得教室卫生好,但也有50%的学生觉得教室卫生一般,没有学生觉得教室卫生差。从中我们觉得学生对教室的卫生还是比较重视的,可是也有学生对教室的卫生不太重视,进行了破坏,如乱扔废纸等等。于是,我们进行了劝阻。

  2、接下去是走廊的卫生: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40%的学生觉得走廊卫生好,但也有60%的学生觉得走廊卫生一般,没有学生觉得走廊卫生差。从中我们觉得学生对走廊的卫生是比较重视的,可是也有学生对走廊的卫生不太重视,进行了破坏,如乱扔废纸、乱吐痰等等。于是,我们进行了劝阻。

  3、然后是操场的卫生: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100%的学生觉得操场卫生好,没有学生觉得操场卫生一般或差。从中我们觉得学生对的操场卫生是十分重视的。

  4、再是花坛的卫生: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20%的学生觉得花坛卫生好,但也有70%的.学生觉得花坛卫生一般,有10%学生觉得花坛卫生差。从中我们觉得学生对的花坛卫生不是十分重视的,可是仍需改善。

  5、最终是包干区的卫生: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80%的学生觉得包干区卫生好,但也有20%的学生觉得包干区卫生一般,没有学生觉得包干区卫生差。从中我们觉得学生对的包干区卫生是比较重视的。

课题调研报告3

  1调研基本情况

  调研时间:20xx年6―12月

  调研地点:贵阳地区、铜仁地区、凯里地区及安顺地区部分高职高专院校

  调研对象:上述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和学生

  调研方法:问卷调查,实地访问

  调研内容:贵阳地区、铜仁地区、凯里地区及安顺地区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现状及不足,优势及经验推广;贵州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文化管理班级的典型代表。

  2调研情况分析

  2.1问卷调研基本情况

  (1)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教师问卷调研情况,本次调研共发放教师问卷200份,收回153份,有效问卷116份。在教师问卷中,调研辅导员(宿舍管理人员)55人、班主任26人、专职团干2人、教师25人、系处室领导(学生科科长)5人、校领导3人;学生问卷调研情况,本次调研发放学生问卷500份,收回426份,有效问卷338份。调研普通学生63人、班干部146人、学生会干部37人、社团干部(事)31人、团干部20人、宿舍干部41人。通过对调研对象的分析,我们发现,本次调研对象定位明确,覆盖面广,本次调研的数据真实可靠,对于课题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2)问卷调研数据梳理。在对贵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现状的调研中,629%的教师受访者表示目前采用了制度管理模式,137%的教师受访者表示依靠自身的管理经验对学生进行管理,232%的教师受访者表示在以制度管理为基础,积极开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的文化管理模式;887%的学生受访者认为学校管理是管理者个人的情绪、喜好管理,1065%的学生受访者认为学校管理是管理者个人经验的管理,3875%的学生受访者认为学校的管理有严格的规章制度,3846%的学生受访者认为学校正在积极开发、建设文化管理模式。

  在对贵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工作效果的调研中,分别有62%和775%的教师受访者表示对目前的学生管理工作效果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占调查比例的6975%,分别有267%和431%的教师受访者表示对自身目前的学生管理工作效果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仅占调查比例的3025%;分别有1005%和423%的学生受访者对目前的学校管理模式感到非常满意或满意,分别有4437%和325%的学生受访者对目前的学校管理模式感到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

  在对贵州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管理模式认同度的调研中,543%的教师受访者表示认同学生文化管理模式,413%的教师受访者表示认同但不了解学生文化管理模式,仅有434%的教师受访者表示不了解不认同学生文化管理模式;8491%的学生受访者表示认同学生文化管理模式,有1509%的学生受访者表示不认同学生文化管理模式。

  在对贵州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管理模式优势的调研中,234%的教师受访者认为在高职院校推行文化管理是时代发展的趋势,23%的教师受访者认为文化管理是一种更高更合理的管理境界,221%的教师受访者认为文化管理以人为本,能够实现学生全面发展,232%的教师受访者认为文化管理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对贵州高职院校学生最感兴趣的文化管理模式路径调研中,校园文化、班级文化、职业文化、社团文化、宿舍文化和网络文化等几种路径比较受到受访学生的青睐。

  2.2实地走访情况

  为了在问卷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同时能够了解学生管理工作中比较成功的班级管理模式的具体开展情况,课题组成员专程赶到贵州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对该校特色班级进行实地考察。本次实地调研,一共研究了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六个比较典型的班级,其中20xx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智慧村”特色班级,该班的管理模式以普通村落管理模式为参考,打破以往的教师、班级干部管理的常规模式,由全体同学自发讨论,制定《智慧村公约》《智慧村村委工作职责》等班级管理文件,完全实行“村民”自治的管理模式,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20xx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检验园”特色班级以“创新”作为学生文化管理的生命力,在班主任辅导员的带领下,学生自主制定了“一训、二强、三进、四有、五化”发展理念,着力培养和打造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合格型和全能型人才。除此之外,20xx级的“武陵卫生院”和“梵净山医院”两个特色班级打破了传统学生管理模式,以学生的职业文化、专业文化教育为切入点,模仿医院的管理模式和人员设置对学生进行定位和管理,使学生提前熟悉了临床实际工作岗位的相?p知识,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武陵卫生院”和“梵净山医院”两个特色班级学生管理模式成功实践的基础上,xx职业技术学院在20xx年又创建了两个全新的特色班级:武陵康复中心和锦江济民卫生院,通过建设职业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网络文化和社团文化,对学生进行全新的文化管理,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3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首先,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还是以生硬的制度管理为主,以教师和学生干部的经验管理为辅,管理方式简单粗暴,不能够调动广大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不能够适应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和建设的需要,因此,对高职院校现有的学生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将制度管理、人为管理逐步过渡到文化管理,是势在必行的;其次,贵州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始探索如何进行文化管理,但是由于贵州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建设出一条切实可行,并且具有推广价值的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管理模式,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管理工作的路径选择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在课题结题时提出一条可行的贵州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管理模式建设路径;最后,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贵州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班级文化管理模式是比较成功的,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研究意义,因此我们会在课题研究中加大对该校特色班级文化管理模式的研究,挖掘出其中具有共性的内容,进行推广和宣传。

课题调研报告4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 调研目的

  根据《建设行业人才市场需求状况调查》课题工作安排,我们于20xx 年 12 月,展开建筑企业技术现状与人才需求调研。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

  (1)调研全国部分省市建筑企业现状及发展规划;

  (2)掌握各类建筑企业技术现状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3)了解建筑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及就业岗位;

  (4)本科,硕士层次的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及对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

  (5)目前建筑企业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的管理模式。

  (二)调研安排

  调研以实地考察为主,共调研建筑企业十余家。

  二、建筑企业技术现状调查

  (一)建筑企业基本情况调查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十五”期间,辽宁省共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 资 787 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了 189%;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2194.4 亿元,竣工各 类商品房建筑面积 10921 万平方米,分别比“九五”期间增长了 147%和 27.6%。“十五” 期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 5338.6 亿元,建筑业增加值 1707.2 亿元,分别比“九五”期 间增长了 128.5%和 77.6%。根据《辽宁省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十一五”全省建 筑业总产值将达到 11443 亿元,同比增长 114.3%;建筑业增加值将达到 3149 亿元, 同比增长 84.5%。

  (二)建筑企业的企业领导、管理人员学历结构调查

  1.被调研建筑企业的企业领导、管理人员学历结构分析:

  领导层学历结构:以本科及以上学历为主,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大城市本 科学历人员比例较高,大专学历也有相当的比例,但总体仍以本科学历为主。 中层于部学历结构中:以大专学历为主,但本科和中专学历人员也占有一定比例。 基层干部学历结构中:以中专学历为主,大专学历也占到了相当的比例,本科学 历相对较少,大专、本科学历的`基层干部中大部分是近几年就业的毕业生。由此可见, 企业领导、管理人员目前总体上以本科学历为主,因此,提高本科层次工程技术与管理 人员的水平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三)建筑企业各专业领域工程技术人员构成调查

  1.被调研企业各专业领域工程技术人员构成分析: 从企业目前各专业领域技术人员数量可以看出,建筑工程专业人员较多, 装饰工程、工程造价、暖通空调专业的技术人员基本相同。这一方面说明建筑工程专业 岗位需求量较大。而道桥专业人员数量相对较少,则与企业经营侧重点有关。

  (1)从职称结构看,基本上以中初级职称为主,高级职称比例较低。其中,道 路桥梁专业的中级职称较高,而高级职称几乎很少。

  (2)从学历结构看,以本科学历人数为主,硕士学历人数次之,其中的原因是近年来二级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招收有较多的本科毕业生。

  三、建筑类专业知识、能力调查分析

  (一)土建类专业知识结构

  根据调查表统计分析,认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理论知识的百分比通过调查表的`汇总和统计分析表明,80%以上的人认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理论知识有:建筑材料、安装施工技术、管理原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预算、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工程造价控制、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合同管理与工程索赔。其中, 90%以上的人认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有: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原理、建 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预算、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工程造价控制、合同管理与工程 索赔。从上述七个方面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来看,要求该类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在懂技术、 会管理、能编预算和控制工程造价、熟悉合同管理的基础上,完成建设工程投标工作, 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工程项目。

  (二)建筑类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

  根据调查表统计分析,认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的百分比通过调查表的汇总和统计分析表明,80%以上的人认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有:社交与语言表达能力、工作协调能力、拟定合同能力、合同谈判能力、合 同纠纷处理能力、组织施工能力、工程成本分析能力、编制施工方案能力、微机应用能 力、预算编制能力、投标策划能力、工程索赔能力、档案管理能力。

  其中,90%以上的人认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有:社交与语言表达能力、工作协调能力、拟定合同能力、合同谈判能力、组织施工能力、工程成本分析能 力、微机应用能力。

  四、调研综述—企业对建筑类各专业毕业生知识和能力要求方面

  1.毕业生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方面,各企业界一致认为应当具备本科以上学历, 知识应当全面,基础扎实,一专多能。在具体知识点上,也有企业提出应当会编制施工 组织设计,要有较强的识图能力,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另外,毕业生应有一定的实践 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要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毕业生岗位技能证书方面,各企业普遍认为毕业生应当具备 1、2 个建筑类岗位证书。但同时也指出,要保证证书的真实性,提高其含金量。组织管理协调和适应能力方面,应当有灵活的头脑,能够协调各方面的关系,适应能力强,特别能吃苦,并易于接受新事物。

  3.心理、身体素质方面,要求毕业生政治思想端正,尤其是思想上积极上进、品德好,有较强的责任心以及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同时要有好的心理素质,心胸宽广。 能够感受工作中各方面的压力,吃苦耐劳、锲而不舍、踏实肯干;另外还要有好身体素 质。这些方面都是学校教育中应当加强和迫切解决的问题。

课题调研报告5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深刻的调整阶段,国内经济发展趋势也逐渐由传统的快速增长转向巩固稳定阶段,并逐步进入新的发展常态。在这个新时期下,铁路建设管理将逐渐朝着精细化、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在铁路勘察设计工作中,BIM技术的应用与铁路设计事业的转型发展方向紧密契合。因此,对于铁路勘察设计中BI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铁路勘察设计中BIM技术应用的现状

  BIM技术是指一种数据化工具,能够在工程设计、建造和运维过程中有效应用,从而提高设计质量。它通过整合与工程施工相关的参数模型和项目设计信息,实现对这些数据的规划、维护、共享和传递。借助BIM技术,工程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利用各类数据的总结和整理,制定出最佳的设计和施工方案,以提高生产效率并节约经济成本。

  当前时期下,我国各个铁路相关单位已经陆续开始在勘察设计期间探索BIM技术的应用。然而,从宏观视角来看,国内对于BIM技术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经验和手段还不够成熟。具体来说,与普通建筑行业相比,铁路工程的设计过程更为复杂,涉及的工序众多,专业学科关联性也较高,这是当前在铁路工程中应用BIM技术所面临的主要难题。目前,我国整体铁路部门在BIM软件的研发方面相对薄弱。此外,国内缺乏专业的BIM技术应用人才,导致该技术的应用水平提升缓慢。

  二、 未来铁路勘察设计中BIM技术的发展对策

  1、 加快对于BIM应用软件的二次开发

  目前,应用铁路勘察设计工作开展的主要困因就是现有的BIM软件困乏,导致勘察设计工作的开展质量长期达不到理想效果。在这一基础上,作为铁路勘察工作开展单位研发人员,应该带有针对性的开展BIM软件的二次开发工作,严格按照工程的实际勘察需要及相关标准进行软件的研发和优化,使得二次研发后的软件能够更加符合工程的勘察条件,最终为铁路勘察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2、 积极培养BIM技术应用人才

  在未来的铁路勘察设计工作中,想要充分提供设计工作的开展质量,BIM技术应用人才无疑成为最关键的因素。在这一前提下,就必须针对BIM技术应用人才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行有效培养,继而组建成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技术应用团队,提升铁路勘察设计工程开展质量。首先应该在单位内部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及时为技术应用人员普及和更新技术应用创新点。

  3、 BIM技术在铁路勘察设计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在针对BIM技术在铁路勘察设计工型和信息的管理,以及工作中的应用前景分析时,需要重点关注有效的勘察成果交流。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实时呈现铁路建设的整体情况。换句话说,通过三维立体模式共享勘察数据,使技术部门内的所有人都能够获得数据,并将各种参数传输给施工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为后续施工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在铁路勘察设计工作中,BIM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价值也很高。它为工程设计人员按照施工要求构建三维模型提供了必要条件,并且能够为后续勘察工作的推进提供研究成果,实现更好的数据管理效果。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在铁路勘察设计工作中,BIM技术的应用对于整体勘察设计工作的顺利推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为设计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参数和资料支持。同时,勘察设计工作的推进与铁路施工工程的后续推进环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设计本身的质量对于工程建设的质量具有间接性的保障作用。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利用BIM技术,我们需要注重培养专业人员的BIM技能,并进行二次开发,以提高我们自身勘察设计工作的效益,从而节约成本。

课题调研报告6

  一、 研究背景

  区域活动是幼儿学习、探索、不断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轻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充分满足孩子们的发展要求,深受他们的喜爱。但是在孩子们参与区域活动的过程当中,务必会发生种种状况,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介入、采用合理的指导方法,以保证探索活动继续下去。本学期以行动研究法、案例法为研究的主要方法,结合实际,开展了以主题活动背景下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教师的观察指导以及区角活动的评价形式为专题的研究,把这些作为进一步深化主题背景下的区角活动目标,使区域活动在主题背景下建构和开展,更好地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以下是我们课题组在这个学期中开展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一点做法。

  二、研究策略

  针对幼儿个性化特征指导的策略。

  首先,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对较特殊的幼儿进行跟踪指导。对兴趣单一的幼儿进行个别交谈。

  其次,注意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在同一活动区里教师提供的材料千万不能“一刀切”,不但应考虑到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还应考虑区域设置的教育目标,做到材料提供的层层递进。

  再次,根据小中大班的年龄特征,适当的安排游戏内容和教学内

  容。

  通过小课题研究,教师能够对幼儿进行合理的观察与指导,使幼儿区域活动教育效果的达到最优。

  三、本学期研究重点

  1、继续进一步完善区域活动环境,包括活动空间和活动材料的选择投放。

  2、在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策略以及如何把握教师介入指导的时机。

  3、关注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4、重视活动的交流评价。

  四、研究步骤与措施

  1.强化理论学习,刷新教育理念。本学期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区域活动观察与指导》、《幼儿园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游戏中教师的观察与有效指导》,采取个人研读、组内讨论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继续进一步领悟其中精神。

  2.加强主题前审议活动。本学期我们加强了主题前审议的管理。注重审议过程,做好相应的记录。主题前审议时,我们主要围绕主题目标、主要活动安排、环境与资源、区域活动设置、区域活动材料准备等方面对主题进行全面审议,对不够合理的地方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不断优化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3、开展“一案三步”互助式集体备课研讨。本学期初我们课题组通过观摩发现了部分主题的区角内容的材料还存在目标过于单一,缺

  乏与主题阶段目标吻合和缺乏层次性,我们课题组决定开展“一案三步”互助式集体备课研讨,第一步,研讨主题性区域设置及材料提供,第二步,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实施;第三步,观摩区域活动开展过程;选择案例分析。希望通过这三步走的实施,把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开展做得更扎实。为此我们以个主题目标、阶段目标、主题内容为蓝本,对各区角活动的预设进行了集体备课活动。首先我们在认真学习、把握主题目标和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课题组教师进行自备,其次以汇报的形式交流(主要是围绕区角材料的设计、区角活动材料各阶段的投放与活动的重难点展开),再次根据研讨的结果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修改。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区角活动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做到心中藏有目标并认真组织实施。最后加强教学沟通,课题组教师相互观摩区角活动的开展,探讨开展过程中的问题,从而逐渐更新教育观念,拓展教育思路,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4.开展观摩活动,促进专业成长。如果说,学习理论、剖析案例是教师广泛吸纳各种新信息,初步整合、建构自己的“有关区域活动教育理念”的过程的话,那么,观摩研讨则是教师形成新的区域教学能力的过程,是在学习借鉴他人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的过程。为此,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围绕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和教师的有效指导和评价进行了观摩研讨活动,在交流活动中,大家畅所欲言,中肯地提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使执教者获得了更多的启发和新的灵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收获

  颇多,对提升自己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帮助。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改变了教师们的传统思维方式,还用新的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体验到了大胆尝试、研究的成功感;培养了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同时,我们做好每次研讨活动资料的梳理与整理工作,做到有内容,有记录。

  5、以优秀“案例”为载体,开展研讨活动。 课题组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每位老师总结自己在实践中介入指导和交流评价的优秀案例,并展开研讨——研活动的价值点;有效的指导方法和策略的运用;怎样把握介入的时机;师幼互动等。并结合案例谈自己的想法:如果是你在这活动中该怎么处理?教师们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思路和策略,在分享交流的同时促进了专业成长。

  五、研究的成效

  对教师而言:

  1.强化了教师的角色意识。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由原来的教与学的关系转变成合作伙伴关系,在教育过程中开始学会观察儿童、了解儿童,对自身的教育行为进行理性的思考。活动中,教师尊重幼儿的各种做法和想法,把指导的重点放在了观察和把握孩子的发展上,并在此基础上有依据地进行指导。同时,通过师生“对话”,逐渐形成两者之间的理解、沟通、互信、尊重、融洽的良好氛围,继而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2、学会有目的地组织评价活动。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教师们开始重视区角活动的交流和评价。她们根据每个区角活动目标

  的制定能灵活的、有目的地去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在评价活动中课题组的老师们常常会使用以下一些方法:

  (1)激发孩子对多种活动内容的兴趣。通常孩子在选择区域时,很容易受材料本身的吸引,比如事物的外形、颜色、声音等,这很容易使孩子在一个地方或固定区域中,兴趣单一。所以老师要像做“广告”一样,充分利用交流评价来把区域内容“推销”出去,使幼儿关注未涉及的活动区域,进一步诱发孩子的内部动机。比如在主题活动“我喜欢的昆虫”中,老师在交流评价时展示了一名幼儿的喷画作品,幼儿从画的效果中对作画的方式感到新奇,这样,交流就激发了孩子对未涉及的活动内容的兴趣。

  (2)介绍多样的学习方法,激发探索欲望,鼓励创新。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体差异,而区域活动是通过材料与孩子相互作用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每个孩子会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通过老师组织的交流评价,向孩子展示各种成功的方法,为幼儿的“学会学习”提供良好的交流机会。如:在“我居住的地方”主题活动中,一个孩子用和老师不一样的方法成功设计了“未来的小区”时,老师关注了这样的个案,在交流评价中请他向大家讲述自己的方法,并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事实证明,只要你相信孩子,放手让孩子自己发挥,他们的表现肯定让你意想不到!

  (3)通过评价交流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在活动中,课题组的老师们能够注重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良好个性品质,如:遵守活动常规、与同伴愉快合作、不怕困难耐心坚持、反复实践等一些

课题调研报告7

  我支部通过支委会讨论后,确立本次“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课题为:提高生产效率。支部各位党员围绕这个课题,通过制度建设、强化考核、工艺提升和设备改进等多方面努力,大部分机种的生产效率都得到了提高,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生产调度统筹协调工作,充分发挥生产作战指挥部的职能。一是充分利用ERP系统做好产能负荷的精确计算;二是建立生产中心各机种具体机台的设备信息档案,包括该机台的日均效率、质量情况、设备保养状态,确保下达给该机台的产品效率最大化;三是在各中心强化“一个流”的精益生产概念,在最科学合理的时间段,完成目标产品。通过以上手段的有效实施,各中心产量都有所提升,其中平版印刷中心和轮转联动中心均有增长10%的产量。

  2、强化各生产中心生产效率达标考核,上半年我们已经建立起考核系统,下半年一是继续完善系统不合理之处,二是找到效率不达标机种的深刻原因,协助中心分析解决问题,真正把效率达标考核成为帮助部门提高效率的手段。通过考核,各机种的周期完成率提升明显:四色机由去年同期的78.85%提高到91.73%;BB机达成率为100%;双色机由去年同期的83.66%提高到100%;所有轮转机的达成率也都达到了100%。

  3、严格把好原材料检验关口,确保进入生产车间的原材物料符合车间的使用需求,没有发生因为材料原因造成的停机情况,充分发挥设备的最大效能。今后对原材料的检验还要逐步深入,由面到里,做好入库合格检验、纸张留样、送样检测的工作。

  4、通过对手工作业区的场地进行组合优化,手工作业效率也有所提高,据统计,书本塑封产量从去年同期的370万册提高到今年的547万册。

  5、解决生产瓶颈,提高折页机功效。一是做好小全张折页的推广工作,修复多功能5号折页机的.小全张折页功能,对小全张折页生产定额进行测算,分档进行考核;二是通过设备改进和工艺创新来提升折页效率,上半年提出了折页机双联折页、出口加装排气刀片、单联收贴的方案,在领衔技师和折页机主管的努力下,现已测试成功,后续将批量推广使用,提升类似产品的折页效率。

  6、结合公司“做精”、“双高”的管理理念,精平装中心着力解决了一些影响效率和质量的设备疑难问题,比如解决骑马钉1号线封面机凸轮磨损导致咬牙痕迹的问题,更换精装联动线轨道解决精装书前后页夹痕的问题,糊壳机中径条不稳定等难题。

  以上是我支部在本次“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中取得的一些成果。今后,我支部党员将继续群策群力,带领广大职工取得更多的成绩!

课题调研报告8

  一.班主任访谈材料分析

  (1)成绩作为学生升学的第一要求,是学生能否顺利考取理想高中的先决条件。在采访中,当调研组员向老师详细介绍调研课题后,两位受访老师一致认为最影响学生升学心态,决定学生升学与否的因素就是学生的成绩。

  (2)在东夏镇调研当地,家庭经济问题较少成为学生升学的绊脚石,据了解,当地由于家庭经济拮据而无力上学的学生居少数。大多数家长会不遗余力地供孩子上学。学校老师一般不会主动联系学生家长,动员其升学,仅对部分成绩相对优秀而因家庭困难无力就读的学生家长进行劝说和鼓励。

  (3)通过家访调查,我们了解到,不少家长对当地网吧对青少年的残害感到忧心忡忡。在采访新智中学的班主任老师时,老师们不时提及这一问题。老师们甚至提出,少数学生还可能用现实的不良手段(如打架)来解决网络中的矛盾问题。由此,网吧等营业性娱乐场所对学生,特别是对于正处于人生转折阶段的初中生而言,影响尤为恶劣。

  (4)通过采访我们得知这样一个事实,新智中学的老师常以校讯通为渠道向学生家长传递学校相关通知及反映学生在校基本情况。而对于部分长年外出打工的家庭来说,这一沟通手段就稍稍降低了其实效性。因此,针对此类家庭,受访老师建议,家长和学生做好及时有效的沟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存在问题

  本次调研综合运用了包括派发调查问卷、家访座谈、人物访谈等在内的多种调研手段,顺利获取了多方有效资料。在整理、分析所有资料的基础上,我们逐步形成了对调研事实的基本认识,并加以综合分 析、归纳,予以归因。现总结如下:

  (1)学校方面:

  关于学生反馈的升学遇到的最大障碍,我们了解到,只有1%的学生认为家长观念上不支持,然而却还有10%的同学认为升学最大的障碍来自学校的问题或压力;而对于升学中希望获取的帮助和支持,23%的同学则希望校方能够为他们的升学添砖加瓦。为了河源新智中学的进一步建设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现将相关有待改进的方面分条罗列如下:

  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基础。学校的学习环境亟需改善,特别是教室需要安装电扇等。学生们反映,在炎热的夏天,闷热的学习环境十分影响学习效率。

  ②在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工作上,校讯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单方面的反映却使部分学生家长产生了一劳永逸的想法,缺乏沟通主动性。学校在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基本情况之余,应向家长说明双向沟通的重要性,共同做好学生的升学工作。

  ③为了学生成绩的提高,学校紧抓教学任务,但同时却忽略学生的劳逸结合,学校几乎没有举办集体活动,不利于学生升学压力的释放和缓解。

  ④位于行政楼的心理咨询室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心理咨询缺乏沟通渠道。

  (2)老师方面:

  a.班主任老师:

  ①与家长缺乏足够沟通

  采访中,部分学生家长反映虽然学生居住地离学校很近,但学校老师很少前去家访。家长甚至表示,自己曾两次将手机号码报给班主任老师,但至今仍没能加入校迅通,无法了解孩子的成绩与在校表现情况。此外,对于部分长年外出打工的家庭来说,这一沟通手段就稍稍降低了其实效性。针对此类家庭,受访老师建议,家长和学生做好及时有效的沟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同时表明,班主任老师应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做好家长的沟通工作。

  ②对学生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他们很容易对家长及老师严厉的教育方式产生抵触心理。出于教育学生的初衷,许多班主任老师常常采用威严的教育方式来压制学生。然而,这样的教育手段往往适得其反,在这样的环境中,部分学生会产生畏惧或反抗老师的心理,从而导致上课不敢发言或调皮捣蛋行为的出现。因此,诸如此类的教育方式不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可能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③课余时间单调乏味

  繁忙的初三常常会抹杀课余活动时间,很多老师希望多挤些时间,就把课余活动时间用于教学或考试,比如把体育课用来上课、下课拖堂、放学后补习或抽查背诵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感到疲倦,从而影响学生下一课时的学习效率。

  b科任老师:

  ①上课内容多仅停留在课本某一章节的内容,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不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总框架。

  ②上课方式稍显单调,授课语言稍显晦涩、枯躁。问卷的第12道主观题中部分同学反映课堂枯躁,老师上课缺乏幽默感。

  ③上课时间处理不当。很多老师上课的时间安排太紧凑,预期处理突发事件的时间不够,往往下课还没讲完,就拖堂讲课,从而占据了学生短暂的课间休息时间。

  ④老师很少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学生方面:

  ①除了少数尖子生,大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对升学充满恐惧和不安,害怕升学失败或面对新环境等等。

  ②有些学生有读书无用的想法,觉得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没有用处,想着初中毕业后就出来打工挣钱。

  ③一部分学生认为读高中会增加家庭的负担,认为家长不支持自己升学,自己也改变不了什么。

  ④一定数量的学生认为学校不重视成绩不好的学生,因此自暴自弃。

  (4)家长方面:

  通过问卷的派发,我们了解到79%的学生们认为,关于升学家庭方面给予的帮助是足够的,只有3%的同学认为不足够。然而,让人感到惊讶的是,仍有18%的同学认为家长提供的帮助可能还不够。这说明家长需要做的不仅仅是为孩子提供生活上的物质支持和帮助,在初三这样关键的一年里,如何学会给孩子学业上的帮助成为了当下初三家长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①家长知识改变人生的传统观念对于学生的升学会有一定的动力作用,但部分家长存在急功近利,期望值过高的现象,这种行为将逐渐增加了学生的升学压力。

  ②在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工作上,校讯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单方面的反映却使部分学生家长产生了一劳永逸的想法,缺乏沟通主动性。家长不应单纯接受学校讯息,而应提高向学校老师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主动性。

  ③少数家长仍存在读书无用的传统老旧观点,不利于学生的升学发展。

  四、结尾

  (一) 调研对策与建议

  1.学校方面:

  (1)改善学习生活环境

  基于学校部分宿舍及课室条件亟待改善的事实,校方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较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减少环境因素对学生学习造成的不良影响。这是贵校学生普遍反映的一大问题。

  (2)适量举办篮球比赛等集体活动,缓解升学压力

  在紧张学习之余,初三学生需要一定的集体活动来调剂紧张的竞争氛围。学生们希望参加学校举办的活动,从而或多或少地缓解升学压力。建议学校在初三这一年里适当了解学生的需求,在不影响教学复习任务的前提下适量举办一定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各种体育活动等等。

  (3)开放心理咨询室

  据学生反映,位于学校行政楼的心理咨询室长期不开放,没有为承担一定升学压力的初三学生提供相应的心理咨询服务。根据调查结果,存在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成绩不够稳定,是因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强。因此,建议学校恢复心理咨询室,或开设心理咨询信箱,让贵校学生在存在升学压力或困惑时,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举办专科补习班

  如若可能,希望校方能在合理安排初三教学复习任务之余,组织贵校老师开设额外的补习班,更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成绩。例如,可事先了解学生们偏科科目,在周末开设专科补习课,对偏科学生对症下药,尽快提高学生成绩。

  2.老师方面:

  a.班主任老师:

  (1)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班主任老师是学校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最佳渠道,因此,班主任老师如何有效向所有家长反映学生在读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如若时间允许,建议班主任多加家访,及时向家长了解学生的升学心态,以便采取更为有效的手段帮助学生。

  (2)改善对学生的教育方式

  《弟子规》讲到待婢仆,慈而宽,对待叛逆期的学生也是一样的,就像物理学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老师施加给学生的压力太大,他们的反作用力就更大。处于这一时期的初三生相对比较叛逆,但在三下乡中,不少学生表示,老师如果能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们,他们也会理解老师的某些教育方式。

  (3)丰富课余时间,充实课外活动

  问卷调研的主观题12道中,许多学生反映希望学校应多举办集体活动以减轻初三生升学压力,劳逸结合。初三面临升学考,学习任务固然很重,但一味强调学习或教学任务,反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和消化。

  (5)关心班级中被排斥的同学

  在一个班集体中,难免出现有些学生受其他同学的排斥。班主任老师平时可多向班委或其他同学打听情况。如果出现在这样的同学,在了解受排斥的原因的基础上主动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b.科任老师:

  (1)建议科任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适当扩充知识面,丰富课堂的授课内容,增强课堂的娱乐性,适时转移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学生半路走神。

  (2)建议科任老师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争取不拖堂、不占课,为学生的劳逸结合提供条件。

  (3)利用空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75%的学生认为升学不顺是因为成绩不理想的问题。换句话说,学生们是希望升学的,但成绩欠佳往往给他们造成压力,成为他们升学的障碍。而有40%的学生认为不准备上大学也就没有必要读高中了,这也说明学生很希望把握学习的机会。

  3.学生方面:

  (1)学生缺乏自信,无非是成绩不够理想。在这个问题上,学校老师和家长必须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鼓励,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学生本身。

  a.坚定升学信心

  学生应在心理上坚定自己的升学决心,并在此基础上付诸行动。重点学校也许只有少部分的尖子生能考上,但是学生们如果能抱着多得一分是一分的心态坚持到最后,相信一定会得到回报,因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b.静心学习,共创理想学习环境

  作为一名初三生应该意识到,大家是班级的一份子,只要在课堂上少说一句话,就可以大大地改善课堂纪律。这是因为如果每个同学都能这样要求自己,那么整个班级的学风就会获得良性发展。身在班级中,也能同样受益于良好的学习氛围。

  c.合理制定学习复习计划

  升学考试考的是初中三年学到的知识,其系统性众所周知。制定一个计划,将自己要复习的课程知识列一个表,再将要做的事情细化分配,每天坚持完成计划的任务,一步一个脚印,聚沙成塔。同时,要紧跟老师复习的步伐,第一轮的复习是广撒网,捞到大部分的鱼,而那些漏网之鱼,就要在老师复习的时候有重点的捕捞。这样,经过几轮的复习,就能最大限度地查缺补漏。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要大胆发问,为自己而主动解决难题。

  d.共组学习小组,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们可以分小组买同一种练习册,约定时间完成练习,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如遇不懂问题,共同讨论,合力解决。如果学习小组解决不了,转而请教老师。这样,不仅能够给自己一个约束和动力完成练习,而且在相互讨论中,对习题会有更深刻的印象。朋友之间相互竞赛,相互鼓励,也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2)对于部分学生读书无用的观点,本调研小组认为,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给予指导和帮助。

  a.在承认现代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的现实面前,学生将读高中作为考大学的渠道无可厚非,但我们更应该认识到上大学或者找一份好工作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读书学习,是为了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知识改变人生,积累了足够的知识,才有能力设计自己的人生,改变自己的命运。

  b.现代社会,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很多工作都要求一定的学历和文凭,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学生们应用长远的眼光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外出打工只会带来暂时的利益,继续升学也许才能为你的人生带来另一片景观。

  (3)对于部分学生害怕自己高中学费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这一现象,本调研小组认为,这是学生与家长沟通不足导致的自我想法。调研结果显示,几乎百分之百的家长认为,只要孩子有机会,势必竭尽全力助其升学。学生应主动尝试,主动交流,与家长一道走过升学路上的困难坎坷。

  (4)针对学校重视尖子生的现象,本调研小组认为,出于追求高升学率的考需要,学校着力培养尖子生无可厚非,但不应偏颇过度。成绩一般的学生应该学会为自己学习,力求在同一学习资源下创造出更高的学习效率。

  4.家长方面:

  (1)教育孩子是学校和家长共同的责任和目的。家长应提高主动向学校老师了解学生基本学习情况的主动性,而不是一味等待学校老师向家长的不定时反映。

  (2)根据调研结果,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升学一般持支持的观点,并表示如果孩子成绩允许,家长们会竭尽全力让孩子上学,不会让家庭经济成为孩子求学的绊脚石。但是,本调研小组认为,对孩子充满信心固然重要,但在初三这一特殊的转折阶段,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不应过高,否则将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3)作为初三学生的家长,应学会主动和孩子沟通,最大限度了解孩子的需要,避免孩子通过其他渠道释放压力(例如网络),为孩子剔除升学路途中不必要的障碍。

  五. 结语

  从调研课题的选择到调研报告完成撰稿,历时一个多月的调研活动接近尾声,我支部调研组成员衷心希望通过本次调研活动,能够提出建设性解决措施并反馈给学校相关领导老师及学生家长,为学校制定升学政策计划、老师动员学生积极备考、家长鼓励孩子全面发展、学生个人追求更高目标等提供参考依据和可行建议,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升学心态,摒弃新读书无用论,努力求学。

课题调研报告9

  我校是一所刚建立两年的新校,教学硬件设施配备完善,教师年龄结构优化,学历素质优秀。学校周边均为成熟小区或新建的高档住宅小区,随着教育均衡化的发展及广大群众对“好上学,上好学”要求的提高,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校虽建校不长,但拥有一大批业务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教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曾经承担过省、市各级课程的研究。建校以来,我校即着眼于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选择了以高效备课为切入点。现在我校全体教师均能本着提高教学实效开展教学活动,有一批教师在有效备课,有效提问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其成果取得广大教师的认可,并在校际区及学校之间进行交流。我校从20xx年起就开展三轮备课的有关研究,第一轮是课前集体备课,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要预设课堂教学情况,选取典型引入情境,例题内容。第二轮是个人备课,教师个人根据自身上课风格、班级学生特点,再结合集体备课内容,反复琢磨本周内每一节课的内容及具体呈现方式。每三轮是上课、课后同伴评课,教师反思后再实践,再反思,并随时记录成文字材料,以形成了一套特色的三轮有效教学模式。通过本课的研究,我们期待我校教师会在备课、上课等多个环节提高有效性,并总结出有效的备课模式,使广大教师受益,尽快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在传统的教师教育中,往往过分强调外在影响,习惯于把所谓的先进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灌输给教师,以为教师一旦熟记了这些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教师的素质就会大大提高。实践证明,教师教育只重视外在影响,忽视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教师的素质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进行教学设计是教师的基本工作,它的内涵极为丰富,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书写教案等。教师的`每一次教学设计都是知识的积累和专业务水平再提高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教学设计的质量。假如没有进行认真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也就成了教师的随意行动,其效果与效率也就得不到根本的保证。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教学设计这一环。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就同一教师来说,进行观摩教学时,教学效果一般都比平时好,原因并非观摩教学时,教学能力提高了,而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比平时充分得多,进行了认真的筹划和精心的设计。可以说,任何一堂成功的课,无不凝结着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心血。

  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把可能的教学能力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的过程。作为教师,都具备一定的专业文化水平,都或高或低地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但这只是教师教好课的可能条件。只具备这些可能条件甚至较好的条件,如果不去备课,就不能形成某一内容的实际教学能力,也就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不能使可能的教学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教学设计过程是一种艰苦的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知识的发展、教育对象的变化、教学效益要求的提高,使作为一种艺术创造和再创造的备课是没有止境的,一种最佳教学方案的设计和选择,往往是难以完全使人满意的。因此,我们既要认识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又要看到教学设计的艰苦性。

  基于上述原因,我校选择了“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这一子课题。

  本课题旨在通过各学科三轮教学设计的研究,深化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合作交流的思想,掌握三轮教学设计的技能和方法;通过集体、个人的教学设计及课前、课后的反思记录,促进教师课前教学设计最优化和课后教学行为提炼形成教学新行为,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通过课题研究,总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策略,使三轮教学设计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可行阶梯;通过课题研究,使三轮教学设计成为学校教学常规的最优化管理途径。通过课题研究,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与业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师群体由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本课题的研究将分为教学前集体教学设计、教学前个人教学设计、教学后个人反思三个版块。

  (1)教学前集体教学设计:

  集体智慧、过去经验、各种水平学生学情分析、教学设计, 课堂中应重视的内容、课后作业等。

  (2)教学前个人教学设计:

  个人教学特点、班级学生特点、增删集体备课中内容、写教案等。

  (3)教学后个人教学反思:

  上课过程中新的生成、面对课堂上突发的问题如何应对、上课效果如何、学生反馈情况、以后要注意的问题等。

  教学体会、自我诊断、同伴互对有关概念的界定,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上完后,对自己已经上过的课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将“有效教学设计”与“有效上课”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而使自己业务走向成熟。

  本研究拟采用两种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辅之以观察法、调查法等实验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实验前,对实验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的调查摸底,指定培训方案,然后付诸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保持观察与分析,根据实施情况不断修正方案,每学期进行测评,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

  2、 个案研究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教师进行追踪调查,分析其实验前后的变化。

  3、文献法。应用文献研究法搜集相关的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的资料,并对其筛选、整理和归纳,揭示其优点及弊端,为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反思途径、方法。

  4、调查研究法。应用调查研究法,了解当前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改革的基本发展方向,了解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发展情况。

  5、经验总结法。应用经验总结法,提炼申请人十余年的课堂教学经验,使之得到迁移和创造性的利用。

  6、实验研究法。应用实验研究法检验各种课堂教学的实验教学效果。

  本课题的研究努力采用以下路径:

  1、加强理论学习。其目的是让教师们不但了解教学设计的理论,而且从内心接受三轮教学设计理论,从而变成教师的需求。

  2、加强课题管理和经营,课题组将收集教师撰写的示范案例、经验总结和教学心得,有计划跟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代表性教师进行座谈,并做好座谈记录。

  3、每学期编辑一本学校教师精品备课集。

  4、建立青年教师成长记录袋。

  5、以课改日记为课题实施的突破口

  课改日记没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教师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及感兴趣的内容予以记录,自由展示自己的撰写风格和特色。比较常见的课改日记形式有:点评式、提纲式、专项式、随笔式等。课改日记的内容可以包括:教学中的成功或不足、教学中的灵感闪光点、教学中学生的感受、教学中的改革创新等。

  6、为教师创设进行教学设计交流的平台

  课题组将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地组织教师进行关于三轮教学设计的交流对话。和同事进行交流对话,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而且来自交谈对象的反馈往往也会激起自己更深入的思考,激发自己更多的创意和思路。

  本课题实施步骤安排如下:

  (一)准备阶段:20xx年9月

  1、确定课题研究方向、主题,收集、整理相关理论资料。

  2、撰写开题报告(王立柱),制定课题实施方案(郭正根),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章蓓蓓)。

  3、组建课题组,确定主要组成人员。由江涛校长总体负责课题的运行和管理;章蓓蓓主任总体负责研究实施计划和相关研究报告的指导工作及实施工作;郭正根主任总体负责子课题研究的运作和管理,吴静、曾向荣、汪本芹、李长红、李兵撰写相关报告;其他主要成员负责子课题计划、总结的撰写与分头实施。

  4、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课题论证。

  5、建立子课题组

  (二)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3月

  1、20xx年10月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确立子课题,制定各子课题具体实施计划。印发课题方案和子课题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习。建立青年教师成长记录袋。

  2、11月上旬,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教学调研,分析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出改进建议。同期举办校“教育论坛”,主题围绕青年教师三轮教学设计的研究展开,初步拟订的主题有“集体备课的重点所在”,“如何提高个人备课效果”,“如何记录课堂中的教师的灵感和新的生成”,“教师如何从作业及试卷中得到反馈信息”,“备课时如何备学生”,“教师如何驾驭课堂纪律”等。

  3、11月中旬举行教学设计交流活动。各教研组,就各子课题进行座谈会,充分利用合作、交流形式,各自发表意见。

  4、20xx年12月,进行期中任课教师会议。在分析学生成绩基础上,分析教师如何通过备课的途径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整体成绩,会后要求教师结合自己备课情况,写一篇期中教学总结。

  5、20xx年1月上旬,收集,整理教师撰写的各种课例及学生评价,提出下阶段研究开展过程中需注意问题。

  6、20xx年1月中旬,邀请专家指导。

  7、20xx年1月下旬,调查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情况。

  8、20xx年2月上旬,各子课题组进行阶段性总结及分析。

  9、20xx年3月上旬,开展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名师课堂,开展讲座等。举行“专业研讨”座谈会,通过自修学习专业理论书籍,提高专业水平,教研组为单位展开。

  10、20xx年3月中旬,举行“理论学习周”,使教师树立学者型教师的理念。通过学习使教师进一步明确自身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开展“课堂教学经验交流会”。

  12、再次具体调查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情况。

  13、20xx年3月下旬开始,收集教师各种研训记录,备课心得,论文。各类获奖情况等,整理教师成长记录袋。

  (三)20xx.4—5月,总结各子课题研究工作,完成相关总结或报告的撰写。(各子课题副组长)

  (四)邀请专家来校指导,申请结题。

课题调研报告10

  我校是一所刚建立两年的新校,教学硬件设施配备完善,教师年龄结构优化,学历素质优秀。学校周边均为成熟小区或新建的高档住宅小区,随着教育均衡化的发展及广大群众对“好上学,上好学”要求的提高,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校虽建校不长,但拥有一大批业务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教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曾经承担过省、市各级课程的研究。建校以来,我校即着眼于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选择了以高效备课为切入点。现在我校全体教师均能本着提高教学实效开展教学活动,有一批教师在有效备课,有效提问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其成果取得广大教师的认可,并在校际区及学校之间进行交流。我校从XX年年起就开展三轮备课的有关研究,第一轮是课前集体备课,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要预设课堂教学情况,选取典型引入情境,例题内容。第二轮是个人备课,教师个人根据自身上课风格、班级学生特点,再结合集体备课内容,反复琢磨本周内每一节课的内容及具体呈现方式。每三轮是上课、课后同伴评课,教师反思后再实践,再反思,并随时记录成文字材料,以形成了一套特色的三轮有效教学模式。通过本课的研究,我们期待我校教师会在备课、上课等多个环节提高有效性,并总结出有效的备课模式,使广大教师受益,尽快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在传统的教师教育中,往往过分强调外在影响,习惯于把所谓的先进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灌输给教师,以为教师一旦熟记了这些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教师的素质就会大大提高。实践证明,教师教育只重视外在影响,忽视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教师的素质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备课是教师的基本工作,它的内涵极为丰富,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书写教案等。教师的每一次认真备课都是知识的积累和专业务水平再提高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备课的质量。假如没有备课或者备不好课,课堂教学也就成了教师的随意行动,其效果与效率也就得不到根本的保证。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就同一教师来说,进行观摩教学时,教学效果一般都比平时好,原因并非观摩教学时,教学能力提高了,而在于教师备课比平时充分得多,进行了认真的筹划和精心的设计。可以说,任何一堂成功的课,无不凝结着教师备课的心血。

  教师的备课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把可能的教学能力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的过程。作为教师,都具备一定的专业文化水平,都或高或低地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但这只是教师教好课的可能条件。只具备这些可能条件甚至较好的条件,如果不去备课,就不能形成某一内容的'实际教学能力,也就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不能使可能的教学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备课过程是一种艰苦的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知识的发展、教育对象的变化、教学效益要求的提高,使作为一种艺术创造和再创造的备课是没有止境的,一种最佳教学方案的设计和选择,往往是难以完全使人满意的。因此,我们既要认识到备课的重要性,又要看到备课的艰苦性。

  基于上述原因,我校选择了“三轮备课模式的优化”子课题。

  本课题旨在通过三轮备课模式优化的研究,深化教师认真备课和合作交流的思想,掌握三轮备课技能和方法;通过集体、个人的备课及课前、课后的反思记录,促进教师课前教学设计最优化和课后教学行为提炼形成教学新行为,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通过课题研究,总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策略,使三轮备课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可行阶梯;通过课题研究,使三轮备课成为学校教学常规的最优化管理途径。通过课题研究,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与业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师群体由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本课题的研究将分为教学前集体备课、教学前个人备课、教学后个人备课三个版块。

  (1)教学前集体备课:

  集体智慧、过去经验、各种水平学生学情分析、教学设计, 课堂中应重视的内容、课后作业等。

  (2)教学前个人备课:

  个人教学特点、班级学生特点、增删集体备课中内容、写教案等。

  (3)教学后个人备课:

  上课过程中新的生成、面对课堂上突发的问题如何应对、上课效果如何、学生反馈情况、以后要注意的问题等。

  教学体会、自我诊断、同伴互对有关概念的界定,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上完后,对自己已经上过的课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将“有效备课”与“有效上课”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而使自己业务走向成熟。

  本研究拟采用两种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辅之以观察法、调查法等实验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实验前,对实验教师进行备课能力的调查摸底,指定培训方案,然后付诸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保持观察与分析,根据实施情况不断修正方案,每学期进行测评,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

  2、 个案研究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教师进行追踪调查,分析其实验前后的变化。

  3、文献法。应用文献研究法搜集相关的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的资料,并对其筛选、整理和归纳,揭示其优点及弊端,为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反思途径、方法。

  4、调查研究法。应用调查研究法,了解当前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改革的基本发展方向,了解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发展情况。

  5、经验总结法。应用经验总结法,提炼申请人十余年的课堂教学经验,使之得到迁移和创造性的利用。

  6、实验研究法。应用实验研究法检验各种课堂教学的实验教学效果。

  本课题的研究努力采用以下路径:

  1、加强理论学习。其目的是让教师们不但了解备课的理论,而且从内心接受三轮备课理论,从而变成教师的需求。

  2、加强课题管理和经营,课题组将收集教师撰写的示范案例、经验总结和教学心得,有计划跟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代表性教师进行座谈,并做好座谈记录。

  3、每学期编辑一本学校教师精品备课集。

  4、建立青年教师成长记录袋。

  5、以课改日记为课题实施的突破口

  课改日记没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教师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及感兴趣的内容予以记录,自由展示自己的撰写风格和特色。比较常见的课改日记形式有:点评式、提纲式、专项式、随笔式等。课改日记的内容可以包括:教学中的成功或不足、教学中的灵感闪光点、教学中学生的感受、教学中的改革创新等。

  6、为教师创设进行备课交流的平台

  课题组将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地组织教师进行关于三轮备课的交流对话。和同事进行交流对话,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而且来自交谈对象的反馈往往也会激起自己更深入的思考,激发自己更多的创意和思路。

  本课题实施步骤安排如下:

  (一)准备阶段:20xx年10月

  1、确定课题研究方向、主题,收集、整理相关理论资料。

  2、撰写开题报告(王立柱),制定课题实施方案(郭正根),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章蓓蓓)。

  3、组建课题组,确定主要组成人员。由江涛校长总体负责课题的运行和管理;章蓓蓓主任总体负责研究实施计划和相关研究报告的指导工作及实施工作;郭正根主任总体负责子课题研究的运作和管理,吴静、曾向荣、汪本芹、李长红、李兵撰写相关报告;其他主要成员负责子课题计划、总结的撰写与分头实施。

  4、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课题论证。

  5、建立子课题组

  (二)实施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1、20xx年10月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确立子课题,制定各子课题具体实施计划。印发课题方案和子课题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习。建立青年教师成长记录袋。

  2、12月,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教学调研,分析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出改进建议。

  同期举办校“教育论坛”,主题围绕青年教师三轮备课的研究展开,初步拟订的主题有“集体备课的重点所在”,“如何提高个人备课效果”,“如何记录课堂中的教师的灵感和新的生成”,“教师如何从作业及试卷中得到反馈信息”,“备课时如何备学生”,“教师如何驾驭课堂纪律”等。

  3、举行备课交流活动。各教研组,就各子课题进行座谈会,充分利用合作、交流形式,各自发表意见。

  4、20xx年5月,进行期中任课教师会议。在分析学生成绩基础上,分析教师如何通过备课的途径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整体成绩,会后要求教师结合自己备课情况,写一篇期中教学总结。

  6、20xx年6月上旬,收集,整理教师撰写的各种课例及学生评价,提出下阶段研究开展过程中需注意问题。

  7、20xx年6月中旬,邀请专家指导。

  8、20xx年11月下旬,调查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情况。

  9、20xx年4月上旬,各子课题组进行阶段性总结及分析。

  10、邀请专家进行总课题中期论证。

  11、20xx年4月,开展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名师课堂,开展讲座等。举行“专业研讨”座谈会,通过自修学习专业理论书籍,提高专业水平,教研组为单位展开。

  12、20xx年5月,举行“理论学习周”,使教师树立学者型教师的理念。通过学习使教师进一步明确自身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开展“课堂教学经验交流会”。

  13、再次具体调查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情况。

  14、20xx年6月开始,收集教师各种研训记录,备课心得,论文。各类获奖情况等,整理教师成长记录袋。

  (三)20xx.1—6月,总结各子课题研究工作,完成相关总结或报告的撰写。(各子课题副组长)

  (四)邀请专家来校指导,申请结题。

课题调研报告11

  为深入了解、分析和把握公司青年队伍及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现状、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进一步明确公司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人才标准、价值取向、用人导向、培养模式,努力完善有企业特色的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机制,中交三航局有限公司党委组织开展了以青年人才培养为核心的青年工作调研。

  一、公司青年人才队伍的现状和主要特点

  公司近年来青年员工(35岁及以下)规模总量增长较快,近三年(20xx~2011)共引进青年员工1689人,目前现有青年员工3441人,占公司在岗员工的;青年员工学历层次有较为明显的提升,研究生及以上、大专及本科、中专及技校学历者占公司在岗员工比例分别为、和。青年在公司管理和技术人员中的比例超过一半,达到,已经成为公司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的主力军,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研,发现受访者已形成了普遍的共识,即:青年人才是企业中最具创造性、可塑性的核心力量,正逐步实现从生力军向主力军的角色转变,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自身特点。

  (一)学习能力强,文化程度较高

  随着近年来公司扩大招生范围和招聘数量,青年人的学历也不断提升,文化程度相对较高。青年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明显改善,公司整体文化程度得到提升。

  (二)精神面貌好,建功愿望强烈

  对刚刚毕业几年进入公司的青年人来说,经过学校的专业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在踏入社会参加工作后,都满怀雄心壮志,希望能够得到企业的重视,拥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平台,相信通过自身努力会健康成长、快速成才;对已工作了一定年限、掌握企业关键技术的青年人才来说,工作上的经验积累和认真学习,使自身具备了一定的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渴望获得更加广阔的舞台以施展才华,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充分体现自我价值。同时,对于理论知识的深化和储备也有更高的要求。

  (三)发展潜力大,有较强的可塑性

  青年人参加工作时间相对不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对价值的选择和判断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青年人思想解放、精力充沛、感情丰富、工作热情高、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强、对新生事物较为敏感,可塑性强,通过正确的思想宣传、良好的企业文化熏陶和大量正面的典型事例加以引导和培养,对今后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利。

  (四)创新意识强、观念活跃超前

  公司的青年人普遍关注行业发展动态、经营形势等情况,关注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经济效益、市场开拓、收入分配等工作,关注社会上的热点、焦点问题,并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老员工的传帮带与青年人的思维开阔相结合,容易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二、公司在青年人才培养上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在公司党委和各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公司组织人事部门、青年工作相关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努力,在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坚持党管人才,形成良好氛围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各单位党组织健全,完善党管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对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宏观指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良好氛围。二公司自1998年形成青年人才培养十项制度(包括新生见习期管理制度、跟踪考核培训制度、岗位培训交流制度、青年岗位能手评选制度、优秀青年知识分子评选制度等),不断修订、完善,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已经形成了较为清晰的青年人才培养路径。

  三公司党委确立以基层项目部支部书记为青年人才培养“第一负责人”,每月支部书记例会上汇总各基层单位人才队伍培养实施情况;青工委、组织部门、人力资源部根据“共同发展”理念在青年发展的规划、思路、政策上下功夫,为青年人营造良好的成长成才氛围。江苏分公司用“一种氛围、二大基地、三个留人、四项机制、五支队伍、六件实事”24个字,概括了当前分公司在人才培养上采取的各项制度措施。

  (二)探索培养机制,搭建成长平台

  各单位从青年人才的招聘引进、教育培训、职业规划等多方面,分门别类地制定了各种人才培养机制,理顺各项流程,打通青年人才培养的'“脉络”,形成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都有相应适应其进一步成长和提升的培养机制。

  一是加强宏观指导,制定具有前瞻性的青年发展规划。如三公司在20xx年时就制定了《20xx~2012年青年人才培养规划》,明确了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目标与任务、政策与措施,形成青年人才培养五年计划。船舶公司制定《人才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向青年人展示了可预见的发展方向和成长空间,提出了船员持证比重达到60%、高级船员比重达到15%的硬性指标,明确了领导层、中级管理层、普通管理层、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建立了人才培养的7项工作和保障机制,促进分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从传统人为管理向现代制度管理进行转化。

  二是规范招聘录用,加强青年员工的入职管理。近年来结合企业发展需要,各单位扩大招聘数量和范围,拓展招聘渠道,人才质量进一步提高。在增加大土木类专业毕业生招聘数量的同时,不同程度地增大了市场开发、外语、法务、金融、政工等多类人才招聘力度。如厦门分公司一方面继续加强校园招聘,一方面坚持按企业所需择优录用的原则,从社会及外聘技术人员中招聘,从中铁等系统吸收了部分隧道技术人员,极大解决了合福铁路隧道项目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对部分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测量、试验、小语种翻译等,采用外聘方式,并适时与相关高校建立实习基地,有效缓解了人力资源紧张情况。

  三是加速融入企业,“导师带徒”工作开展扎实有效。“导师带徒”是公司青年人才培养长期坚持的重点工作,各单位认真组织新进大学生入职系统培训,从管理知识、技术知识、安全知识、企业文化等方面帮助他们进行全方位了解。多个基层单位的主要领导坚持“上好第一课”,帮助青年人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企业、准确定位自己角色,进而为发挥自身才能做好铺垫。如三公司的“员工初长成” 品牌活动将“导师带徒”进一步延伸,自20xx年起,要求新入职员工在工作满一年后,需通过相应的笔试闭卷 考试,提交一篇与自身工作有关的技术论文并参加现场答辩,相关部门综合季度考核及 考试、论文答辩成绩情况,评选出优秀新员工和优秀导师,并进行表彰。

  四是重视岗位培训,加强青年人职业技能的提升。每年都固定组织多项培训,主要有:新员工的入职教育培训;以青年员工岗位实务为主的培训,如五大员培训、铁路十一大员培训以及继续教育等,公司培训中心与各工程公司协调配合,部分课程送教上门,直接在工程第一线授课。此外,公司组织部门定期举办项目经理培训班、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大量年轻的施工一线青年骨干人才和管理型、政工类青年人才得到培养和锻炼。

  各单位也有计划、有组织、多层次、多渠道的培养、教育工作。三公司制定了《培训管理办法》,通过培训需求调研、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培训效果检验总结等,使培训工作更加有序化,实现培训教育全覆盖。在工程一线,普遍开展与生产技术相关的知识讲座,如合福铁路指挥部设立“工地夜校”,利用空余时间教授铁路工程相关技术规范、隧道施工要点、安全防范等,夜校不仅对本单位人员开放,更向协作队伍施工人员敞开,收到较好反响。

  五是坚持典型示范,打造优秀青年典型。二公司自20xx年首次推出“十佳”青年评选后,每2年评选一次,现场演讲、现场答辩,展示个人风采和工作感悟。通过企业报刊、宣传栏等渠道,将“十佳”青年典型事迹广泛宣传。此项评选活动在青年人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多个分(子)公司纷纷设立了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等的评比项目,有效激励了青年人自我提升的积极性。

课题调研报告12

  一、滇池基本概况

  (一) 名称由来

  滇池名称的由来可归纳为三种说法。一是从地理形态上看,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说:“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围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另一种说法是寻音考义,认为“滇颠也,言最高之顶。”也有的认为是彝族(甸)即大坝子。第三种说法,是从民族称谓来考查,《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记载:“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名称,楚将庄蹻进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

  (二)流域概况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位于昆明市西南,流域总面积2920km2,年径流量为5.7×10^8m3。滇池南北长40km,东西宽12.5km,2 湖面面积为298km2,平均水深4m,最大容积12km3,是典型的浅水湖泊。滇池包括“草海”和“外海”两部分,湖面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7%和97.3%。滇池流域覆盖了昆明市的五华、盘龙两城区和西山、官渡、呈贡、晋宁、嵩明五个区县的38个乡镇,是昆明市主要社会经济活动区和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资源。20xx年流域内国内生产总值约占昆明市的80%,人口316万(包括流动人口约50万),约占全市的54%。滇池流域的发展对于云南省和昆明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主要河流有盘龙江、金汁河、宝象河、海源河、马料河、落龙河、捞鱼河等,出水口为螳螂江。滇池水由海口注入普渡河.汇入金沙江.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2855公里,为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是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滇池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北有蛇山,南有鹤山。这些山连绵起伏,形成了昆明坝子的天然屏障。湖滨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沛,有利于灌溉和航行。平均气温为14.5-17.8度,降雨量为1070毫米。

  (三) 旅游资源

  五百里滇池的岸边,游览胜景甚多:海埂湖滨公园、西园别墅、龙门村、观音山、白鱼口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水面宽阔。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滇池尽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称。其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滇池水面宽阔,不但是旅游的好去处,还极有经济价值,航运、渔业、灌溉、供水等。

  3 滇池周围风景名胜众多,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等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等既相联成片又相对独立,互为依托,是游览、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1988年,滇池以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二、过去的滇池与现状

  50年代初期,滇池湖水清澈,水生动植物繁茂,湖水自然净化能力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鱼民及滇池附近的村民,常取滇池水作为饮用。其中水生物等植物丰茂,植物被占湖面的90%,分布水深可达4米,而海菜花群落是滇池主要特征之一,60年代以前,草海曾因海菜花繁茂而被称为“花湖”。为了对滇池的开发利用,昆明地区的先民早在远古时期就利用滇池的水产资源进行捕捞活动,用水车、天车等简易提水工具,提取滇池水灌溉农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建国后,在发展小型水利的'同时,积极开展抽水工程的建设,提供所需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在发展滇池鱼类捕捞事业的同时,滇池鱼类养殖事业逐渐兴起。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滇池流域内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急剧增加,大量的污染物源源不断流入滇池,导致滇池水严重富营养化,污染严重,20xx年草海水质为劣Ⅴ类,综合营养指数,属重度富营养状态,外海水质达到Ⅴ类地表水标准,综合营养指数,属中度富营养化。主要入湖河道29条,水质大多

  4 为劣V类。总体可概括为:水体表面漂浮大量垃圾;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葫芦、蓝藻等的蔓生;滇池海岸面积缩减。

  三、污染原因

  一是城市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 二是滇池流域和滇池沿岸农业化肥、农药渗入雨水和灌溉用水之后产生的污水; 三是工业生产污水; 四是工业生产废弃物。三种污水加上垃圾( 包括工业生产废弃物) 泄入滇池, 造成了滇池水质的富营养化、重金属化和毒化、臭化。

  (一) 自然因素

  滇池在自然成长过程中,已进入衰老期,湖盆缩小、变浅,湖泊的自净能力较低。滇池周边没有大江大河注入,属于半封闭性湖泊,加之年平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水质状况受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大。在理想状况下,滇池水平均每四年才能置换一次。

  滇池位于昆明城市的下游,盆地最低凹地带,除降雨补给水源外,其余补给水源均是城市生活污水经入湖河道注入滇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急剧增加,污染物产生量也随之加大,沿湖土地又过度开发,湖滨生态带基本消失,导致九十年代滇池严重富营养化,全湖水质劣ⅴ类,水体的使用功能受到严重限制。滇池流域又是贫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滇池本身是一个半封闭的宽浅型湖泊,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泊水体进行置换,加剧了滇池

  5 水体的恶化。

  (二) 人为因素

  每个市民不但是滇池治理的受益者,同时也是滇池污染的责任者。现在我市每人每天平均产生生活污水约150-200升,产生垃圾约1-2公斤,是滇池的主要污染物。生活污水中包含有粪便污水、洗涤污水和废弃食物,这些生活污水包括高锰酸盐、氨氮、总磷等含量,并经过入湖河道流入滇池。据统计仅以粪便计算,每人每天排出的粪便中含氮克、磷克,可以污染10吨水体。

  农村生活垃圾、农田废弃物乱丢乱放,有些甚至还直接摆放在河道边,被雨水冲刷后经河道流入滇池,加重了滇池的污染负荷。近年农村畜牧养殖业大量发展,农田化肥农药施用量不断增加,化肥、农药中含有的氮、磷、钾等元素经地表径流、河道沟渠流入滇池,滇池沿岸部分农田每亩化肥每年的平均施用量高达20xx公斤,流域内每年农药施用量已超过100吨。

课题调研报告13

  技高速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加速到来的今天,基础教育的内容必须来自于生动的当代生活,单纯的课本知识和课堂教学难于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走进社会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社会资源中,选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就是顺应了这一时代教育的要求而适时提出的。其研究目的是:研究收集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质社会资源;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利用社会资源的有效途径及方法;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利用社会资源后,对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方法以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影响。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了使课题得到有效地实施,我校从课程的设置、任课教师的安排、课题组主要成员、课题实施方案、阶段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都作了细致、深入的研讨与安排。从实验与研究阶段成果看,我们的课题研究是可行的、有益的,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是可推广实施的。下面将我校对本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相关工作及阶段研究内容和成果做扼要汇报,敬请教研室领导及相关活动课程专家、领导审阅。

  一、简介活动课程开设及立项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组织保障

  葛洲坝西陵中学附小,现有25个班级,1148名学生,教师总人数62人,活动课专职教师3人,活动课兼职教师16人。20xx年9月1日,葛洲坝城区进入新课程改革试验,小学三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西陵附小积极加入到课改的浪潮中,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全面落实《课程计划》。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独立的课程形态来加以设计和实施,学校给予高度重视,不仅严格按葛洲坝教委相关规定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安排专、兼职教师任教,而且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研组,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探索,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能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力图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亲历,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学习的时空突破课堂时空的局限,向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环境延伸。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创造精神。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校还努力去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定。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学校要求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到课程评价已形成系列,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受到葛洲坝教委及兄弟学校的高度肯定。

  省立项课题《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得到了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教研室的高度重视。我校刘立丹校长(省心理学会会员),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教研室主任丁朴(省教学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理事)共同担任此课题实验与研究的负责人。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领导及教研室主任丁朴曾多次到我校莅临指导,参与课题的实施与督导。课题组主要成员囊括了学校教学管理的各个层面,它由教务处主任,教科室主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研组长,综合实践活动课、信息技术课和劳动课教师等7人组成。3—6年级学生是本课题实验与研究对象,3—6年级班主任也是本课题的参与者与组织者。学校70%的学生及教师加入到此课题的实验与研究中。此项实验与研究工作是我校教科研工作的重中之中,为此学校拟定了实验方案,确定了实验步骤,保证实验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每月召开一次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会,实验学生与教师汇报实验进展,提出遇到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本课题除了在人员组织上得到保障以外,学校还投入了一定数量的科研经费,购置了一些在实验过程中所需的设备(如:电脑、数码摄象机等)、工具(剪刀、纸张等)、书籍等。对积极参加本课题研究及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所有这些,调动了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发挥了教师的聪明才智,使本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使每一阶段实验与研究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二、阶段实验与研究的内容及成果

  本课题实验与研究的主要步骤:

  (一)准备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成立课题组,拟定课题方案,进行课题方案论证。

  (二)启动阶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教育理论及相关文件,经验材料,学习新课程标准,进行学科综合现状调查,拟定具体实施方案。(三)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实施研究计划,展示研究成果。本阶段是课题研究的重要阶段。

  前两个阶段已顺利完成,目前,实验正处于第三个阶段。在第三阶段——实施阶段中,依据学生、学校、社区及地理环境,分别进行了三个内容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内容一“利用废旧材料美化校园环境”。

  我校地处葛洲坝西坝小岛上,学生家庭环境、经济状况不一,在学校、家庭中常有一些学习、生活废旧物,丢之可惜,留之又无用。如何使这些废旧材料再利用,让它们来美化我们的生活呢?为此,“利用废旧材料美化校园环境“这一子课题便应运而生。政教、少先队先后在全校开展了“巧手扮我家”、“环保小制作”、“争当环保小卫士”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动手、动脑,运用劳动技术、绘画等手段制作出了一幅幅精美的装饰品。在葛洲坝综合实践活动课成果展反应能力、审美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等,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2、内容二“寻找葛洲坝人的足迹”。

  这一课题来源于葛洲坝学生特殊的家庭环境。我校位于宜昌市葛洲坝,紧邻三峡工程,我校千余名学生都是“三峡世纪工程”建设者的后代。工程的设施、施工技术人员、当地的风土人情等都为本课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广泛的社会资源。20xx年10月15日,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科研课题组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寻找前辈的足迹,了解葛洲坝人为祖国水利事业发展所做的贡献。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到了葛洲坝人曾修建的大坝、大坝的所在地、大坝修建的`时间,坝长、坝高、大坝水利发电装机容量、年发电量、大坝所在地的风土人情、建大坝时的趣闻或感人事迹,与大坝有关的实物、图片等。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动用了身边可利用的调查手段:

  ⑴访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朋友,或让他们帮助查找资料;

  ⑵访问知情的相关人士;

  ⑶查阅书籍、报刊杂志;

  ⑷网上查询;

  ⑸让老师帮助查找等。在课题的实验与研究中,学生把收集到的信息有的制成表格,有的在日记中记载,有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写了调查报告。通过此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20xx年2月,在葛洲坝综合实践活动课成果展示中,六年级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寻找葛洲坝人的足迹”获报告类一等奖,学校被评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实验与研究先进单位。

  另外,在进行第二个内容“寻找葛洲坝人的足迹”的实验与研究时,第一个内容仍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进行。20xx年2月,葛洲坝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中,我校的手工制作有8人获一等奖,6人获二等奖,8位教师获优秀辅导奖。

  3、内容三“走进三峡,感受三峡文化”。

  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三峡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三峡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它不仅包含有数千年历史长河里沉淀下来的古老文化遗存,还包含有现今三峡建设者所创造的新文化。作为地处宜昌,三峡建设者的后代,他们对三峡有着浓厚的感情,他们更愿意亲近三峡、走进三峡、感受三峡地区的呼吸和脉动。随着第二个内容的深入,学生对三峡文化有了浓厚的兴趣和愿意探究的愿望。为此,第三个内容“走进三峡,感受三峡文化”便应运而生。围绕此内容,政教、少先队组织学生参观“三峡大坝”,游览“三峡风情园”,感受农家生活。学校语文教研组在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基础上,努力挖掘三峡区域的诗词文化资源,提出了“三峡诗词文化探究”的课程开发方案,此研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并在实践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审美素养。通过此内容地开展,有效利用了本地区域文化,将区域文化资源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机结合起来,发展了学生动手、动脑、收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实践体验和搜索、记忆中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三、下一步实验与研究工作打算

  1.进行阶段实验与研究工作总结,撰写阶段实验报告或实验论文。

  2.挖掘新的社会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例如:开展长江水污染调查;长江鱼类资源扫描;宜昌土特产概况调查等。

  3.反思本课题实验与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参加20xx年湖北省活动课程实验与研究优秀成果评比。

课题调研报告14

  一、农村经济发展

  1、经济发展现状

  XX村XXXX-XXXX年人均收入XXXX元。经过调查,全村共有耕地XXXX亩。全村没有一个工业项目,主要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零散有几户养殖,其中稍有规模的养殖户一户。其次就是依靠外出打工赚钱,目前村里青壮年主体外出务工,村中大多是留守妇女、老人和儿童。村民思想比较守旧,村里道路交通较差,村落布局零散,村集体没有收入。

  2、结构调整

  从我村的经济收入和来源看,经济发展渠道单一;从经济发展的格局看,小农分散型经济占比较大,与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有很大差距。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措施来进行改善:

  (一)、在积极发展农业产业经济的同时,积极引进多种经济增长渠道,打破单一性的发展格局。以我村的现有实际情况来看,发展养殖业是我村发展的一条极好出路,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环境将会给我村的服务业经济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村里的招商引资工作缺乏力度。建议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将有意向的项目尽快落实,带动本村经济发展和就业。

  (三)、在送科技进村入户的培训工作中,注重改进培训方法,采取理论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理论讲解与参观大户,由大户现身说法,深入农户进场指导等方法进行,应该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四)、尽量多的组织村民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文化活动场所和体育健身场所,促进乡风文明。加强普法教育活动力度。鼓励村民学法、懂法、用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村居。

  三、我的几点看法

  针对目前XX村的总体情况,我任务在以后一段时间从以下几方面去工作:

  (一)、适当调整村干部结构,注入新鲜活力

  我打算在近期镇中心工作筹资筹劳结束后召开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会义,采取群众公推公选的办法把一些群众认可的年富力强同志充实到村干部队伍中来,让他们来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二)、定期集中召开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会议,认真听取广大党员群众的建议和意见

  定期集中召开全村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会议,认真听取广大党员群众对本村建设发展的建议,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本村的'建设与发展。集思广益,不断提高党员群众参与本村建设发展的自觉性、积极性,切实转变广大群众原有落后的思想观念。

  (三)、以高效农业为主线,多方位促进农民增收

  目前,XXX老板在XXXX投资高效的农业蔬菜大棚紧邻郝圩,XX目前有不少群众在那务工,我打算经过半年时间,通过在高效农业大棚打工的郝圩农民为依托,组织当地群众依托现有的土地资源,集中搞大棚反季节蔬菜,切实增加当地群众收入。

  (四)、依托XX优势,大力倡导发展养殖

  由于XX紧邻XX堆,这地利搞鹅鸭养殖是天然优势,而且XX有多年的鹅鸭养殖传统,当地很多农户都有一定的鹅鸭养殖经验。在今后一段时间,可以用大户带动小户,逐步实现规模化鹅鸭养殖。

  这是我到村任职以来,通过与村干部的交流,对村民的走访,及自己日常工作时的所闻所见,所掌握的一些情况,完成的调研。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立足全村经济发展的全局,进一步深入群众当中,从广大村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和谐、进步、发展的新的郝圩村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我也在时刻憧憬着XX美好的明天。我坚信几年后一定有一个新的XX屹立在XX岸边。

  目前,在上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XX村干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三委正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本村实际情况的的发展道路。作为XX村的大学生村干部,今后,我将继续扎根农村,为村三委建言献策,争当“学习型、勤政型、创业型、满意型”大学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群众事务的服务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与XX村的干部群众一起,掀开美好明天的新篇章。

课题调研报告15

  “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实现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的总目标,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为精准把握武昌区文化、旅游面临的发展环境和发展形势,第一小组围绕我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及目标以及典型项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武昌区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一)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武昌区的文化旅游产业正逐步由传统的景点旅游转变为全域旅游。首先,各类资源和公共服务在文化旅游的带动下实现了有效再配置,武昌区正逐步建设成为既宜居又宜游的城区,如东湖绿道的建设,为市民提供了休憩、运动的场所,也成为武昌区的旅游吸引点之一。其次,景区内外进行统筹规划,如昙华林、户部巷、斗级营等历史文化街区的征收与改造,将街区多重城市功能进行有机统一。此外,武昌区也在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与会展业、艺术设计产业、信息产业等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产业联动,形成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二)城市特色街区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

  武昌拥有以户部巷昙华林、斗级营、都府堤、楚河汉街为代表的特色街区10余个。户部巷、昙华林、楚河汉街等特色街区初步实现了文化创意、艺术体验、艺术交流、娱乐购物、旅游休闲等多种城市功能的统一,营造以人文、民俗、创意、时尚为特色的古城历史风貌和文化创意展示区。

  (三)文化节庆与文化活动全面展开

  过去几年武昌区成功主办了长春观中国新年民俗庙会、户部巷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首义园美食节、辛亥首义文化经贸旅游节、东湖端午文化龙舟节、东湖梅花节、东湖灯会、东湖樱花节、武汉大学樱花节、东湖牡丹花会、东湖荷花节、中国(武昌)首义文化旅游节、牵手昙华林艺术节等大型文化娱乐节庆活动,效果明显,聚集了人气,提升了武昌区的旅游形象。

  (四)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旅游有机结合

  以湖北省博物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武汉革命博物馆为代表的武昌博馆群早已是武昌文化旅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各博物馆更以文创产品创意设计开发为切入点与武昌区文化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自20xx年5月24日省xxx召开全省相关文博单位文创产品开发工作推进会,并成立湖北省博物馆文创联盟以来,各博物馆便积极推进文创产品方案设计以及开发调研工作。

  从20xx年起,武昌区创新文化服务方式,推出《武昌区供给服务指南》以“菜单式”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提升公共文化活动供给质量,联合武昌区省级公共文化场馆、文化剧院、文艺团队开展多场文化活动,构建城市新型文化空间,以文化涵养城市文化旅游氛围,促进文化旅游消费。

  二、武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文游消市场供需失衡

  武汉作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业重镇和交通枢纽城市,拥有较好的旅游市规模、强劲的'经济发展环境和优良的交通区位优势。根据《20xx年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武汉市的旅游现实竞争力、城市潜在竞争力水平和旅游发展环境竞争力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四。而武汉20xx年国内旅游收入增长,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靠后,可见本土文化消费市场供需失衡。

  (二)文化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升

  存量文化资源缺乏深度挖掘。武昌的名人文化开发仍停留在游览有形的历史纪念物,而其与名人精神、艺术造诣的有机互动并未有更深层次的体现。革命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是武昌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又一大特点。武昌区红色旅资源类型多样,其中包括革命旧址纪念馆、革命人物故居、革命烈士陵园。武昌区革命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如何避免文化内涵的呈现形式落入单一、空洞和乏力的困境将是革命文化旅游资源未来面临的一大挑战。武昌区宗教文化资源如何提升吸引力形成文化养生游文化休闲游等更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形态将是这类文化资源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高端文化旅游产品缺失

  文化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对高端文化产品中的赛事游、会展游、商务游、创意游、修学游等产品的开发重视程度不够。武昌区作为湖北省行政中心、教育中心、文化中心,需培育和打造一批能承接相应等级的比赛、会议、节庆演出的旅游项目来完善和丰富武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结构,提升武昌文化旅游发展水平。

  三、武昌区未来文旅产业发展定位及目标

【课题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课题调研报告03-25

课题调研报告11-08

课题调研学生报告11-12

高中课题研究调研报告02-12

课题调研报告格式范文07-14

社会实践课题调研报告08-10

寒假调研调研报告01-13

课题开题报告06-20

课题开题报告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