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20-10-14 10:22:30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合作社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合作社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合作社是与市场经济相生相伴发展的,在我国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织形式。合作社文化在我国的形成、发展已具深刻的内涵和外延。供销合作社作为我国最大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合作社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长期的改革发展实践中积淀了丰富的合作社文化。

 

    近几年来,我市供销社着眼于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搞活城乡商品流通、服务渔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加强合作社文化建设进行许多有益的探索。组织员工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学习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新时期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运用和挖掘供销社系统先进人物的事迹,激励广大员工学先进、比先进、争先进,立足本职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在系统内形成优良风尚;积极拓展创建文明行业的广度和深度,着力抓好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不断完善经营、服务各项管理制度,制订各岗位职业道德具体规范,严格自律,尽力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多方位的优质服务,不断提高文明服务整体水平;探索党建工作新格局,以党建带动工、青、妇、老干部等工作,有效地推进学习型组织创建、和谐企业建设和干部职工队伍建设等开展。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渔农村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形势下,供销合作社要充分发挥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进一步创新体制,加快构建新的为渔农服务体系,不断增强社有经济实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必须着力建设先进合作社文化,激发广大员工的发展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提高管理的执行力;树立供销社新形象,打造新品牌,推进新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以有形和无形的力量将供销社事业推向兴旺。

 

一、着力培育和弘扬有供销社特色的合作社精神

 

    精神形态的合作社文化,作为合作社员工群体心理的主导意识,是合作社经营与服务宗旨、价值准则、管理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合作社文化的最高层面。合作社最早诞生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时期。合作制从本质来讲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它是劳动者为改善生产或生活条件、谋取和维护自身利益,在自愿互利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济组织;另一方面,它又是以劳动联合为基础的经济关系,生产资料、资金等要素通过合作占有,为联合劳动提供物质前提。有专家指出:只要农业是家庭经营的,农民的合作组织就是最好的组织制度。合作社由于起到了连接政府与劳动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调节经济利益、缓解市场经济弊端的功能,而受到广大劳动群众的欢迎和各国政府的重视。培育和弘扬合作社精神,要大力倡导“自愿、互利、民主、平等”的合作社原则。合作社原则培养人们的互助互利精神和民主管理意识,倡导联合与合作,是供销社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所在。

 

    培育和弘扬合作社精神,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尽职尽责的创业精神。供销合作社的历史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凝聚着老一辈供销社人以社为家、勤俭创业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形势下,要充分挖掘供销社人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内涵,学习先进人物开拓创新干事业的优良品质,在广大员工中倡导新时期的“扁担精神”、“背篓精神”和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敬业精神。

 

    培育和弘扬合作社精神,要积极践行“诚实、公平、情义、服务”的职业道德。长期以来,供销社承担着农村商品流通主渠道职能,在为农民群众服务中形成了视消费者为亲人的诚信服务职业道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供销社的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在新的形势下要发扬光大。要坚持把“亲农惠农”作为一个文化价值鲜明地提出来,加强对员工的宗旨观念教育,坚持文明经商、依法经营、以诚取信、以信取利。针对消费者不同需要,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延伸服务内容,尽心尽力提供热情、细致、周到的优质服务。通过推广使用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打造经营与服务品牌等塑造社会形象。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管理创新

 

    制度与文化从狭义上来说属于两个不同的管理层次和管理方法,但当有形的制度中渗透着文化,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得以表现时,就给管理制度赋予了文化内涵,形成了制度文化。供销社的制度建设应突出价值观念、素质要求、态度作风等要素,强调人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把精神要求与具体规定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既能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作用。

 

    民主管理机制的建立是合作社发展的内在保证。要在法律、法规的规定下,制定和完善供销合作社及其领办的渔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公正合理、平等设置合作社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防止损害入社社员利益的事件发生。合作社运行中的重大事项都要通过社员大会表决,使社员真正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合作社还要建立和逐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广泛采用合作契约、订单农业、合作加服务等形式把参与各方通过利益联结真正联合起来,共同参与经济活动。同时,作为合作经济组织,要积极健全自我服务、自我约束和风险防范机制,特别要强化财会管理,确保依法规范运作。总之,要在坚持合作制原则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创新合作社管理。

 

    社有企业是供销社的经济支柱,是供销社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在社有企业全面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造的情况下,要着重在完善企业法人治理机制上下功夫。严格按照《公司法》和企业《章程》规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的运作行为,规范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机制。要发动员工广泛参与,渗透合作社原则,制订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的规章制度,不断调整经营机制,用利益与价值观激励员工,使员工充分发挥自主意识和主动性,焕发出拓展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的潜能。

 

三、坚持不懈,积极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

 

    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以科技创新为主要推进力的时代。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推进了经营与管理的发展,无论是经营管理理念,还是经营管理结构、模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对合作社和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拥有知识,而是利用,只有利用知识才能变成力量,特别是团体利用,才能体现知识的力量和价值,甚至产生增值。供销合作社在市场经济逐步发展、面临新环境、新任务和新挑战的形势下,导入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理念,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以学习促创新、促发展,已是建设先进合作社文化必须抓好的重要内容。

 

    创建学习型组织,领导者要带头学,带动员工学。领导者主要负责思考和决策,这就对领导者的知识结构、文化素养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领导者要率先垂范,联系实际,自觉学习;持之以恒,带头学习。同时,要认真抓好员工的学习。根据“木桶定律”,需要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不能出现“短板”现象。领导者不仅要自己学好,而且要当教练,领着员工学,把自己的创新思想传授给员工,变成员工的共同追求。要进一步深化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和经营管理等知识的教育培训,鼓励和引导员工把自觉学习和参加各项培训作为履行岗位职责、激发自我奋发向上的第一需要,在员工中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科技、学法律、学经营管理活动。大力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增强创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

 

    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物质保障基础。建立员工多层次学习、岗位技能培训、学习考核奖励和合理化建议评优制度,将学习、培训与职务聘用、职称评聘、工资奖金挂钩,形成培训(学习)——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的激励机制。每年要投入相应的资金,作为长期人力资本投入,对员工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各类岗位技能培训,以及科技、文化等知识的学习,在经费上予以充分保障。

 

四、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增强合作社组织的凝聚力

 

    合作社原则充分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设先进合作社文化,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增强凝聚力,让广大员工在工作中各自快乐地释放潜能。团队精神是凝聚力的最佳体现。要以合作社精神,引导员工自觉把自己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为实现团队的利益目标尽心尽力,踏实工作。培养员工具有既能继承优良传统,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思想观念和道德素养,以观念引导行为,在经营、管理、服务活动中构筑信任,倡导沟通和协作,求得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的统一,产生相互合作的培增效应。

 

    坚持人性化管理,尊重人、理解人、体贴人、关心人。要树立领导者自身良好形象,增强与员工的亲和力,使员工深切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要关心员工的疾苦,做好帮困扶贫送温暖。在股东权益体现、劳动用工、社会保险、劳动条件、接受教育等方面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员工的合法权益。事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要着力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善于发现、引进人才,培养、使用人才,提高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用共同的理念、追求和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在经营服务发展中充分施展才华。

 

    切实加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工青妇等组织各司其职,创新思路,开辟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要针对改革、经营中涉及员工利益而出现的不同思想实际,及时解难释疑、化解矛盾。深入开展社务公开、企务公开,落实各项民主管理措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举办有供销社特色的表彰、节庆礼仪,激发员工的文化意识和对合作社的归属感。

【合作社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县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_调研报告07-23

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工作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07-23

社区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07-22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13篇08-11

公路养护行业文化建设调研报告3篇01-19

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报告-调研报告02-27

陶瓷调研报告03-04

有机调研报告02-16

高校调研报告01-27

地热调研报告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