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调研报告范例(15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村级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村级调研报告1
农村财务问题涉及千万农民的经济利益,它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群、干群关系,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千方百计地采取措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制度,为搞好农村财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要看到,目前农村财务问题还比较多,如财务管理混乱、财务不公开、村级债务累累等等,农民群众还不满意。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维
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近几年我县查办反映农村基层组织有关案件所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后,认为当前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支出手续不完善。
以来,虽然我县有部分乡镇推行“村财乡(镇)管”制度,但在实施过程中,部分村委会会计以及乡镇农经站工作人员不能很好地坚持原则,对票据审核把关不严。主要表现为:
一是存在不少“三无”原始凭证。即无正规发票或无明确费用开支用途、无经手人签字、无负责人批示(或无财务监督小组审核),会计将其擅自入账。
二是付款对象不清晰。有些费用如误工工资、退耕补助、力资费支出时,领款人没有写清详细地址,还有用按指印的方式代替单据上签字盖章,一旦出现问题,给调查核实带来很多困难。
三是白条入账普遍。大多数村级开支没有正式发票,多以白条入账,而且以便条、三联式收款收据代发票入账在村委会会计账上也是极普遍的现象。
(二)支出费用无标准。
不少村委会基本上没有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有村民民主理财小组的也是形同虚设,支出多少、如何支出基本上都由村支书或主任说了算,缺乏对村主要领导的有效监督。主要表现为:
一是专项支出漏洞较大。有的村对专项投资的工程项目既无计划又无预决算,也不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或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完全由村个别领导决定,花多少算多少;且把大量不合理开支列入工程项目费用,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当前有不少村民反映并经查实,“村村通”建设过程中,费用支出较为混乱,不少村干部借机支付不合理开支,这样造成村委会旧债未清、新债又添的不和谐现象。
二是非生产性开支比例大。虽然有关部门多次强调,要杜绝村级招待费,但是,绝大多数的村级管理经费多用于招待费用支出,普遍形成一种检查吃、开会吃、出差吃、有事无事几个干部聚会也吃的不良风气,而且电话费、手机费、请客送礼费等开支无标准,造成极大的浪费。例如我们在查办某村支部书记的案件中发现,该村—会计账上的招待费为36.64万元,最高年份为5.24万元,最低也有1.13万元。另外该村1999—还在账外账中开支招待费4.29万元。一个并不富裕的村,平均每年的招待费为3.41万元,支出数额惊人,说明村级经济管理中胡支乱花挥霍浪费现象相当严重。
(三)收入入账无监督。
村级基本没有建立定期盘点制度,对应收款也未制定有效措施加以催收,从而给白条子抵库、贪污、挪用公款提供温床,主要表现为:
一是收入入账不及时。部分村会计做不到日清月结,常存在挪用专款、坐收坐支、白条子抵库等违纪行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行政村随意截留收入作为小金库。有一村委会私设小金库达13.4万元之多,并为应付上级检查,设置两套报表、两本账;有的行政村还存在白条子抵库现象。一村会计所收村民村提留老欠在他离岗时才用白条子抵其工资交会计账做账。
二是大多数村委会对上级下拨的各种实物都不会入账,更不会定期对财产物资进行清查盘点。长期以来,缺乏对财产物资的有效管理和监督。
三是有的村级应收账款存在有增无减、有借无还的趋势。经调查发现,村级应收账款主要是村集体给农户代垫的农业税、民工建勤、水费等上级部门要求各村代收的有关费用。由于村委会为少数“钉子”户垫付了一些费用,这极大地影响其他群众缴费的积极性,使以后的收费越来越困难,从而出现村垫付金额越来越多,村级应收账款越滚越大的恶性循环,致使不少村干部任职多年,不仅一分钱工资拿不到,反而从家里拿出不少钱来垫付各种税费任务,最终出现村委会违规扣取村民粮补资金及退耕补助来抵扣村民老欠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会计队伍不稳定。
近年来,由于换届等原因,我县部分村委会会计出纳变更频率较快,会计队伍极不稳定,村会计离岗不办移交手续的问题在各村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村会计离岗不办移交,导致农村经济管理隐藏着不堪设想的后果:一是影响会计核算连续运作;二是造成资金断流,资产管理混乱;三是账面数字反映债务不实;四是孕育贪污行为;五是经济责任不明。
另外据调查发现,由于原会计未办移交,新会计只好重新设账记载,使得未办移交的资产得不到承上启下的应用和管理,造成了村集体资产严重流失浪费和沉淀;同时,由于移交问题得不到解决,[]也引起群众猜疑、不满,导致干群关系紧张。例如某村由于原村会计离岗多年未移交会计账且一直外出打工,导致该村的会计账形同虚设,镇农经站也因此一直未对该村的财务进行统管,引发群众为村支部书记违纪问题多次上访。
(五)财会人员素质较差。
当前农村青壮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所以现有的农村财会人员年龄基本在40周岁以上,小学文化也占
有相当大的比例,加上没有接受正规的会计培训或培训时间少,不少村会计根本不会按制度要求设置会计账,有的甚至因不懂业务,干脆不设账,不记账,把五花八门的票据用报纸封包,成为“包包账”。因此,无法做到准确及时地进行会计核算,无法尽到一个会计审核、监督、管理的职能,更无法有力地与贪污、挪用公款、重复报销等行为作斗争。另外,还存在主任(支书)兼职会计现象,从而失去了主任与会计互相监督的`作用,严重违反了财务制度。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一是部分村干部综合素质不强,特别是财经纪律、法制观念淡薄;二是财经制度不健全,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较低;三是村财务公开不透明,公开时效性不强,群众不知所以然;四是缺乏必要的监督检查。乡镇有关部门对村级财务的监督不到位,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形同虚设,检查也只是走过场,不能保证村级财务的公正、公开、透明。
针对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笔者认为,除改革传统的村级财务管理外,还要采取标本兼治、以防为主的对策。
(一)加快“村账乡(镇)管”的步伐,搞好村级财务的民主管理。加快“村账乡(镇)管”的步伐,在坚持集体资产所有权、集体资金使用权、村级财务审批权、村级民主理财、监督的途径和形式不变的前提下,各村财务实行“统一制度、集中审核、集中记账”。同时,乡镇一级应抓好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的民主理财小组和财务监督小组,真正发挥民主管理职能,增加财务管理的透明程度。
(二)尽快推行民主评议和村干部述职述廉制度。为了使村级财务尽快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村级要在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财务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年度民主评议和村干部述职述廉制度,村干部对一年来的工作、事务活动向村民代表进行总结汇报,村民代表根据村干部的述职述廉报告进行民主评议,乡(镇)政府再根据民主评议结果发放村干部工资与奖金。同时,乡镇农经站和纪检部门要重点建立农户家访制度,通过家访详细了解各村在财务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及时处理。
(三)加快会计用人制度改革,提高财务人员队伍素质。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水平。因此,一是要积极推行会计聘任制度。由乡镇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择优录取,将年轻、文化高、业务素质好的人员充实到农村会计岗位上,从根本上改变现行农村财务人员素质低的现状。村级会计人员如需调换必须经乡镇农经部门同意,而且会计账的移交也必须由镇农经部门会同村主要负责人一起监交,并以书面形式写好移交报告。二是乡镇农经部门应当主动承担培训农村会计的职责。不仅每年要组织好村级财会人员的培训,特别是新会计的上岗培训,没有培训不得上岗,而且要利用会计例会和每年的年终审核等活动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的学习,不断提高会计队伍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使广大农村会计学法、懂法、守法。
(四)加强法制宣传和审核监督,确保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组织村两委班子认真学习新会计法等法律法规,使其明白要对村内部的会计行为承担主要责任,从而使村领导与会计人员的工作目标保持一致,缓解以往存在的矛盾,以利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同时,各乡镇农经站要加大审计力度,确保每年在农村财务普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专项审计和干部离任审计,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乡镇农经站还要加强与有关单位的横向联系,使执纪执法部门成为村级财务工作管理的强劲后盾。
村级调研报告2
为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积极构建全面覆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我们通过基层实地考察、征求意见等形式就村级文化设施器材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和调研。
xx县位于陕西东南部,全县总面积3554平方公里,辖22个镇、318个村(社区),总人口45万人,是革命老区县,全国文明村镇建设示范县,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把村级文化设施器材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进一步加强村级文化活动器材的管理和使用,使其真正在构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和谐新农村中发挥作用,极大的丰富和活跃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配送情况。自20xx年以来,我县紧紧抓住国家和省上重视、扶持基层文化建设的机遇,加大申报和争取力度,几年来,省文化厅共为我县191个村(社区)、28个移民集中安置点(小区)配送了锣鼓、乐器、服装等文化活动器材。从20xx年以来,为全县19个乡镇基层服务点、10个社区基层服务点配送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建设318个农家书屋、10个数字化农家书屋、22个公共电子阅览室,并已完全对外开放,为城乡群众参加和分享公共文化服务、丰富精神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我县广大群众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管理情况。为确保公共文化器材不损坏,不流失,有人维护,有人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基本需求,我们要求各镇、各村(社区)责任到人,加强管理。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村级文化器材管理情况良好。首先,配发给各村(社区)的文化器材,镇文化站都逐村逐件的清点、登记,村(社区)也能按件登记造册,统一管理,确保了文化器材按计划配送到位,不漏件,不重复。其次,文化站、村委会、自乐班等都能安排专门的器材存放点,保持器材摆放有序、卫生、安全,并安排专人对器材进行管理,定期检查器材是否完好无损,确保开展活动时能正常使用。再次,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坚持“谁接收谁管理,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提取、使用器材实行登记制,谁提取谁签字,并严禁文化器材私自借给他人使用和租用。镇文化站安排专人每季度对各村、自乐班、文化大院的文化器材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使用情况。在调研中得知,我县绝大多数村级文化活动器材能得到合理使用,如配备给自乐班、文化大院的器材都能常期使用,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活动;配送给社区、移民安置点(小区)的器材也能够常期使用,尤其是音响、灯光、乐器类,大部分用于广场舞、民间乐队等各类大众文化活动中;也有部分行政村对文化活动器材不能合理使用,一年中只有在大型节庆活动中使用几次,使用率低,没有使文化活动器材真正发挥作用。
近年来我县文化活动器材的配送使用和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过调研发现,仍存在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具体体现在:
(一)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经费不足。部分乡镇在文化工作方面的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文化经费投入不足;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器材等管理人员没有工资报酬,加之开展活动没有专项经费,严重制约了文化活动开展,导致文化设施器材使用率不高。
(二)器材管理不力,导致设备闲置。有部分村条件较差,交通不便,没有办公用房,造成器材设备无固定存放地点。另有部分村(社区)对文化设备、器材的管理不够细致,有的设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没有得到及时维修;有的存在设备闲置,有的村节庆纪念日没有正常开展活动,导致部分设备没有发挥作用。
(三)配送不够合理,作用发挥有限。虽然省市已分批次配送了文化活动器材及设备,但仍无法满足我县所有文化站及文化活动室的需求,而且配送的部分农村文化活动器材不适合农村实际,适用性不强,比如大鼓不好使用,扬琴不会使用等,致使文化器材闲置,不同程度造成了资源浪费。
(四)专业人才匮乏,制约活动开展。近年来,虽然我县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但是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并不健全,特别是缺乏文化专业人才,导致很多器材不会使用,甚至有的拿着器材不知道干啥用。还有部分文化站长和文化专干对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还是外行,许多文化专干知识老化,专业素质不适应岗位需要,阻碍和制约了群众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导致村级文化活动器材不能起到丰富活跃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大经费投入。各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文化工作方面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做好基层文化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引导和鼓励全民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同时加大文化经费投入,确保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日常化,自乐班、文化大院等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文化活动,使村级文化设施器材得到充分利用。
(二)制定管理制度,强化责任落实。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文化设施器材管理使用制度,文化站、村委会、自乐班、文化大院要安排好专门的文化器材存放点,落实专人管理,确定热爱公益事业、文化程度较高、责任心强、热心为公益文化事业服务的人员具体担任管理人员,管理人员要按照相关规定对设备进行管理、维护和使用,对设施器材造册登记,履行正常的借用、归还手续,严禁文化器材私自借给他人使用和租用。同时做好防火、防盗、防潮等工作,定期检查器材是否完好无损,凡造成损坏或丢失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以此保证各项器材设备在开展活动时得到正常使用。
(三)合理配备器材,保证发挥作用。建议省市以后在村级文化活动器材配送上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尽可能选配一些农村经济实用的文化器材,基于现在跳广场舞的人越来越多,建议给各村配备便携式音箱、电子琴、架子鼓以及适宜农村的锣鼓响器等,以便各村组织开展活动时派上用场、发挥作用。
(四)加强人才培训,提升能力水平。制定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配备好基层文化阵地的文艺专业人才和文化管理人才,稳定工作队伍。同时要大力发掘社会人才,培养文化骨干,建立一支扎根基层、融于群众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切实解决农村文化人才青黄不接、奇缺匮乏等问题。对文化干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加大培训力度,保证文化干部具备基本的
综合素质和业务工作技能,使其能够适应新时期文化工作的需要。
村级调研报告3
为全面深入了解xx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近日,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xx镇xx村、xx镇xx村、xx镇xx村、xx镇xx村等乡镇实地调研,对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主要发展模式
1.资源开发模式。开发利用村组集体土地、林地、“四荒”地、塘库等资源,通过自营、对外承包或入股等方式,发展种植养殖业、观光农业、休闲旅游等产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2.资产营运模式。利用集体现有办公用房、闲置村小、集体果园、经济林园等可利用资产,采取招商引资、租赁经营等模式,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3.合作投资模式。主要通过把财政资金、帮扶资金等,发展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村集体从中获得入股分红、固定收益。利用省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等,采取自营、联营、租赁等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4.土地经营模式。对开展土地整理的村集体新增收益按农户、村集体、业主x:x:x分成,对整村整片流转土地的村集体,航测新增土地面积流转收益按村集体、农户x:x分成,向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流入方收取基础设施使用费和土地流转管理费服务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带动人。一是干部职责模糊。部分村干部对自身肩负的职能职责认识不全,村干部分工中谁负责发展村集体经济无明确安排,导致缺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牵头人和负责人。二是干部能力不强。目前,留居农村担任村干部的人员存在年龄偏大、学历较低、思想保守等问题,缺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三是干部动力不足。一些村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意愿不强,存在消极懈怠心理和畏难情绪,认为发展村集体经济不但自己要承担风险,在收益分配上也没有优势。
2.缺乏规范运行的集体经济组织。一是集体经济组织不够健全。大多数行政村尚未规范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经济组织,由村“两委”代为负责发展集体经济,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二是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大多数村集体经济存在产权结构、治理机制、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不明等问题。三是缺乏专业化运营管理团队。大多数行政村缺少懂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回引各类乡村精英人士较困难。
3.缺乏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一是收入来源渠道单一。全区大部分村的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资源性资产承包收入、集体闲置资产租赁收入、土地流转管理服务费收入等,合资合营、引资联营的经济实体极少。二是可利用的资源资产有限。目前村域界限可供村集体直接支配利用的资源资产仅为少量的“四荒”地和闲置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办公用房等。同时受交通、区域等因素影响,部分村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差,无业主承接,集体资产、资源未能发挥作用。三是长效政策扶持不足。发展村集体经济缺少长效发展配套政策支持,特别是在资金、用地、信贷、税收等方面缺少专项政策,不能形成助推集体经济发展的合力。
4.缺乏协同运转的制度机制。一是缺乏风险防控机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的项目大多为农业项目,尚未建立起农业险种齐全、风险分担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二是缺乏激励保障机制。村“两委”干部、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人员与集体经济经营收入之间没有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村干部和经营管理人员干事热情难以调动。三是缺乏收益分配机制。绝大多数村集体经济组织未建立兼顾各方的收益分配机制,导致在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经营过程中,出现股权占比不明晰、收益分配简单、集体资产流失等现象。
三、对策与建议
1.充实集体经济组织带动人。一是明确基层干部职能职责。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未规范建立前,由村“两委”代为履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职能职责,并加大对不作为干部的问责力度,推动村“两委”干部积极盘活利用有限的资源资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二是加快确定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统筹区、乡、村三级人才资源,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通过合法程序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提高管理运行效率。三是有效发挥乡村能人带动作用。运用“物质+精神”双重手段,促进新乡贤、优秀农民工等各类乡村精英人员回归家乡,构建乡村能人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合作机制。
2.全覆盖建立规范运行的集体经济组织。一是规范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村级建制调整契机,同步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经济组织,并按照“旧账分开、新账统一”原则,规范管理集体资金、资产、债权债务。二是平稳过渡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有序做好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农村集体资产核实和财务合并工作,坚持集体资产权属不变,经济利益关系不变,农民享受的政策不变,充分尊重和维护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三是加快完善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管理制度。持续巩固清产核资、成员界定和股份量化成果,理顺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产权关系,完善集体资产“三会”制度,实现集体“三资”监管制度化,防范集体资产流失。
3.拓展集体经济多元增收渠道。一是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深度挖掘生态、水文、历史等资源,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康养农业、生态旅游等多种产业,通过产业业态的多元化发展,形成多种集体经营性收入来源。二是加快探索社会化共营合作模式。将集体的资源占有优势、组织协调优势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市场适应优势相衔接,鼓励村集体将财政支持资金投入所形成的资产、村集体自有资源资产等,通过租赁转包、作价入股等方式,引入新型经营主体联合经营,通过固定分红加收益分红等复合收益模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三是加快探索协同化抱团发展模式。鼓励多个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共同出资的方式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联合社,拓展集体经济发展空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飙升。
构建集体经济组织协同运转体系。一是完善集体经济风险防控机制。建立集“农业保险、风险分担、监督有效”于一体的集体经济组织经营风险防控体系,协调保险机构开发覆盖各类农业经营项目的保险产品,建立健全农业产业项目风险分担机制,有效防范集体经济经营管理风险。二是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将村“两委”干部、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人员薪酬待遇与集体经济经营收入相挂钩,通过“保底底薪+绩效奖励”的薪酬结构、股权激励等方式,激发基层干部、乡村能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动力。三是优化收益分配机制。探索建立兼顾各方的收益分配机制,因地制宜制定兼顾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新型经营主体、经营管理人员、特殊群体的收益分配机制,用好各类财政惠农政策和扶贫政策,支持集体经济组织以股份形式入股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明确股份占比和收益分配模式,保障村集体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村级调研报告4
5月中旬,根据市委领导的指示,市农办会同市农林局、财政局、国土局等部门,在去年年底调查10个乡镇街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另外10乡镇街道和37个不同区域、不同集体经济实力和不同发展模式的行政村,采取听、问、看、查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逐个进行实地摸底调研,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从调查情况来看,广大干部群众能积极探索发展路子,推陈出新,确保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一、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
村级集体经济是村级组织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村级组织有效发挥职能作用的前提和保障。从调查情况看,近五年来,我市各行政村主要依靠本村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苦苦扮演着“一级政府”的角色。
1.村级集体经济是确保农村“有人干事”的重要保障。
从我国目前现行的行政体制来看,村委会属于村民自治组织,不是一级政府,不在政府地财政预算之内,无固定的运作经费来源。从调查情况来看,村干部和联防、保洁、管理等人员的工资报酬,主要都由村里自己解决支付。人员工资的及时足额到位,对确保村里工作人员思想稳定、提高工作积极性、维护农村社会安全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
2.村级集体经济是确保农村“有钱办事”的重要来源。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河道道路养护、绿化、合作医疗和各类创建等项目,虽然上级有部份的配套资金,但杯水车薪,还要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来开支,确保了村级组织的运作和农村社会的安全稳定。
3.村级集体经济是确保农村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税费改革后,农户农业生产支出越来越小,基本上不交任何费用,但进行
必要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生产,必须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来支配。我市平原各行政村每年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一般都要在10万元左右,从而保证了农业的稳定生产。
4.村级集体经济是确保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如**村、**村等集体经济强村,在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农民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明显高于市平均水平。实践证明,村级集体经济的强弱,与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
二、我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
(一)发展现状:从20xx年度农村经济收益分配年报资料看(共列入**个村社),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资产**万元,与20xx年的**万元相比,增长**%;所有者权益**万元,比20xx年的**万元相比,增长**%,扭转了村级集体经济积累下降的局面。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万元;当年收入(含土地征用补偿)按村组分,50万元以下的村社132个,占总村数的46.975%;50-100万元的村社数60个,占21.35%;100万元以上的村数89个,占31.67%;全市当年集体经济收入入不敷出的村有95个,占村总数的33.81%,比20xx年多1个,连续二年出现低收益的村增多、高效益村减少的`现象。
(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①村级经营收入9267万元,占总收入的43.22%;②发包及上交收入3791万元,占17.68%;③村投资收益445万元,占2.08%;④其他经济收入7937万元,占37.02%。另外,各级的补助收入7250万元,未计入总收入。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市集体经济总体上体现出北强南弱、近郊村优于远郊村、平原优于山区的特点。
(三)存在问题。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两极分化”。从统计数据来看,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比较突出。50万元以下的村社132个,占总村数的46.975%,50-100万元的村社数60个,占21.35%;100万元以上的村数89个,占31.67%。如,**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含土地征用费)达1588余万元,而**村、***等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仅几千元。
2.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难度加大,发展后劲不足。区域位置好的村,依靠工业园区,通过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办法,多渠道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而靠自然资源的有限开发的村,随着对生态自然要求的进一步控制,收入来源渠道正在逐步萎缩,增收后劲严重不足。
3.对上级政策补助的依赖性较为突出。20xx年各种财政配套补助**万元,村社均**万元,依靠上级财政的补助,使村级组织勉强度日。同时,也使少数农村干部群众产生了“等、要、靠”等惰性思想,艰苦奋斗、主动作为的优良传统和思想意识日渐淡化,甚至出现了大部分村所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与当年实际收入相差甚远的虚假情况。
4.钢性支出逐年攀升,部分村级组织不堪重负。农村环卫长效保洁、治安联防、农田设施、合作医疗、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各项创建活动等方面的钢性支出逐年攀升,村级组织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尤其是对集体经济本身薄弱的村级组织来说,实在难释重负。另外,部份农民群众集体意识不强,只要权利,不要义务,拖欠、拒交应交费用的现象滋生,无疑又给村级组织增添了不该有的负担。
5.集体资产流失现象比较严重。突出表现在,村级组织对农村公共设施的投入但得不到相关的物权回报。如,在农村饮用水、电网改造等方面的费用,都要由村级组织负担一部分,但工程完成后,物权和收益由水、电等相关部门所有,无形之中使村级资产化为乌有。
村级调研报告5
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是一个原始积累过程,是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基础和根本保障,属于所有者权益范畴,是由会计科目中“公积公益金、部分应付福利费、部分资本”等构成,金额应等于资产借方余额减去负债贷方的金额。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是我们农经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和总体目标。如何建立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是农经管理部门长期不懈探索的课题和政策焦点。正确运用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是广大村民行使民主权利和当家作主的根本体现。按照上级领导的安排,我们对全市的农村财富积累的现状、做法、效果以及各村集体财富积累发挥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调研,现将我们的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现状。
截止目前,全市共有村级集体积累13.2亿元,年可支配集体收入7亿元,每年可为老百姓分红0.8亿元,每年可为村民增加公益性支出536万元,每年可增加村级集体积累2亿元。经过我们课题组的调研整理发现,我市自五十年代至今,市委、市政府以及农经管理部门在建立村级财富积累机制方面始终没有放松,年年都有建树,先后出台了多个有关增加集体收入、壮大村级集体积累的文件,如1980年市委出台了二十条,禁止个别村分光积累、平调积累的行为;1987年市委出台了文件,提倡村民为本村提供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并将其纳入集体积累核算,率先在全省启动了村级劳动积累方法;1990年、1995年、20xx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文件,规定了村级集体财务、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增加村级积累办法等;今年,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的安排布暑,在全市成立了建立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领导小组,探索村级组织农业税取消后如何获得正常运转所需经费和增加村级积累问题。经过各方不懈努力,我市的村级财富积累措施概括起来存在五种模式:
一是以石梯子沟村为代表的集体统一经营收入增加集体财富积累,全市符合这种条件的村有30个,占总村数的6%,形成集体积累3.5亿元,占全市集体积累的27%。
二是以六股道村为代表的发包集体机动地、“四荒地”和集体机、泵、管、带、井等收入增加集体财富积累,符合这种条件的村有360个,占总村数的67%,实现集体积累4.5亿元,占全市集体积累的34%。
三是以山叶口村为代表的开发集体自然资源,依靠旅游观光产业收入增加村级财富积累,符合这种条件的村有40个,占总村数的7%,实现集体积累1.5亿元,占全市集体积累的11%。
四是以南关村为代表发包村建门市店铺,靠承租收入增加村级财富积累,符合这种条件的村有25个,占总村数的5%,实现集体积累1亿元,占全市集体积累的8%;五是以包官营村为代表发包集体资源开采权,靠出租村办企业集体资产增加财富积累,符合这种条件的村有79个,占总村数的15%,实现集体积累2.7亿元,占全市集体积累的20%。
二、做法。
建立村级财富积累机制,增加村级财富积累是一个长效机制并长期坚持的过程,不是三年五年就完成的工作,要有一个坚持持久、持之以恒的信念。各村的.发展也不一样,要因村制宜、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套一个模式,从目前情况看,我市增加村级财富积累的五种模式为:
以石梯子沟村为代表通过集体统一经营增加集体积累。村集体把所有的可控资产重新登记造册,实行集体所有、集中经营、目标考核、按劳分配、共同投资、按股分配、集体受益。经过公开选举或竞聘上岗,村民委员会把事业心强、有奉献精神的本村致富带头人安排到适当的岗位,带领大伙搞集体经营,共同致富、全村受益。石梯子沟村位于**市大崔庄镇东北部,属纯山区,全村289户,1102口人,山场面积4000亩,耕地面积670亩,党员42名,村民代表53名。几十年来,该村在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按照“集体统一经营不能变,承包责任制的政策不能变,为人民服务的目的不能变”的宗旨,大家一致认为“大河有水小河流,大河无水小河干”。为了搞好本村的企业和山场的经营管理,该村两委干部一班人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前提下,经过民主讨论、村民代表会表决,提出了“林场成立合作社,果园服务采摘节,企业成立董事会”的经营管理体制,不搞拍卖、不搞私有化,实行集体统一经营,集体统一管理,收益统一分配的集体经营管理模式。经过村民反复讨论、村干部反复实践,该村制订了本村的经济发展思路是“矿业带动,六业并举”。
为此该村两委干部对集体土地上的林木资产进行了清理、对集体企业进行了统一规划,对村民在集体山场栽植的树木进行了作价回收,并划入了集体统一经营管理。把原承包果园内个体栽植的树木协商作价后纳入林果合作社管理。通过村民代表会表决,采石厂使用的机械设备按股份制管理,实行一户一股,按股分红,在20xx年入股232户226万元的基础上,20xx年新增入股40户、28.8万元,累计入股272户、254.8万元,全体股东选举产生了股东代表会,股东代表会选举产生了董事会,购进勾机2台、d-80空压机2台。仅此一项,每年为股东分红100万元,每年可为集体增加财富积累100万元。另外,该村还对退耕还林果园600亩,围山转果园1000亩,集体林场2400亩实行了合作社管理模式,安排妇女劳动力就业40多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集体资产不断增加,实现村级财富逐步积累,现在集体固定资产663.9万元,村集体财富积累1000万元。
村级调研报告6
根据县政协统一安排部署,镇政协工委组织六人专门的调研小组,于本月26日、27日,利用两天时间对长铺社区和马塘村近一年来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调研,通过与村(社区)两委干部及部分群众座谈,广泛听取意见,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村级当前财务管理的基本状况。
从调研的情况看,我镇村级财政资金使用情况总体上较好,基本上达到了制度建立、执行规范、监督有效的要求,村级组织运转逐步规范。
(一)建立了村级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各村普遍较为重视村级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按照镇党委、政府出台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结合实际制定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办法,对资金的拨付、流程、使用、报账、监督等都作出明确规定,切实管好用好村级财政资金。通过各项管理制度的下发和完善,为村级资金的规范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村级财务工作规范化。
(二)全面实施了“村财村用镇代管”制度。我镇在并村后,率先在全县实行村财镇管的办法,镇专门设立联管办,工作人员在镇财政所内调配、镇根据实际进行适当的补充,业务上接受上级部门的指导,在坚持村级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按照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村设账等原则,将村级各类财政补助资金、专项资金纳入管理范围,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和村级资金管理办法进行支出管理,确保了村级运转补助资金的安全运行,实行“村财村用镇代管”制度,确保了村级资金专款专用和集中核算,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对村级财政资金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在做好村级资金日常管理的同时,还高度重视资金的使用监管工作。一是普遍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定期向村民公开村级财务收支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村级支出票据须经经手人签字、书记审核、主任审批和村民理财小组负责人共同签字审核后才能予以报账。二是建立并完善了村级财务年度审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等制度,对村级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加强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村级支出行为。
二、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从这次调研的情况看,我镇各村通过不断加强和完善、民主理财制度建设,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规范使用每笔资金,全面实行村务公开,村级财务的规范管理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村级运转经费保障水平仍显偏低,村级财政资金收不抵支,村级压力加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已成为村级组织收入的主要来源,但近年来,随着我镇大力开展民生工程建设以及着力提高社会事务的全面发展,村级财务支出逐年增加,主要体现在:村村通公路及组级公路的建设与修缮;水费难以收缴而村级又必须垫付;计划生育、社会综治成本较高;银行和社会借款利息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为村级财政带来极大的压力,从调研的两个村(社区)来看,村级资金收入总额平均为9万余元,总的支出为平均21万余元,村均缺口为12万余元,以上的缺口资金还不包括每年银行和社会借款所形成的利息(社区近5万元,马塘每年近15万余元),资金收入不能平衡按规定应支出的标准,据调研分析,有缺口的村大多数是本来经济基础就很差,发展的后劲也不是很足,而镇财政也十分拮据,自筹和调控能力差,如需镇村自筹解决,这一部分资金难到位,这在当前也是我镇其它村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是配套政策出台滞后,集体减负难。中央一再要求减轻村组和农民负担,现在农民的负担减下来了,但村组集体的负担却难减下来。农村中心工作比如换届选举、招商引引资等无经费来源,导致新增债务。在落实政策方面,一是离职村干部,上级有给予适当生活补助的政策,村级需支村部分生活补助险金。二是农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难。按照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原则,村集体没资金,实行一事一议人心不齐,很难开展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从某种方面讲会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民生产生活的一些实际问题难以得到解决。三是村级债权难以回收,债务难以化解。村级包袱越来越重,已影响到村级的正常运转。
三是财务制度执行不规范。从调查中查阅资料情况看,有些村虽建立了较完备的财务制度,却形同虚设,在实际操作中,执行极不规范。签字手续不齐全,出现库存条据过大,结算不及时,自报自批,自收自支,报销凭证等会计手续很不规范等财务问题。
四是账目设置不全,原始凭证等档案资料失真。当前村级会计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会计账簿、科目设置不规范。有的只设现金账而不设台账、财产账和往来账;有的总账、明细账、保管账、现金账及各种报表资料都由一人负责,自买自报。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目前绝大部分村财会人员未受过系统完整的专业知识培训,文化程度不高,干脆不设账、不记账。会计档案管理不规范,很多村办公条件差,没有专门的档案室,有的甚至放在会计家中,由会计自行保管,因保管不善难免有遗失,会计人员调整后,会计档案移交经常时出现困难,档案不全,资料丢失,这些都是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三、对抓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做好我镇村级财政管理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对村级的转移支付力度,确保村级正常运转。当前为保障基层政权组织的正常运转,对村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收支缺口应按县级以上转移支付的办法,给以全部补助。不给村级新增一点压力,以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二是加大对村级公共事业的扶持力度,减轻村级的压力。由于目前村级组织收入来源减少,导致村级公共事业的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影响了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村级组织对此是有心无力。因此上级政府应加大对村级公共事业的扶持力度,减轻村级组织的支出压力
三是积极化解村级债务。当前,村级主要负担是债务缠身,债台高筑,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村级有针对性地采取了“财务清理化债、化转债务降债、削减高息减债、清收债权还债、发展经济化债、落实减负政策清债”等办法和措施化解农村债务。但目前村级负债还是比较大,调研的两个村长铺社区目前是负债91万余元,马塘村负债188万余元,日常工作都是在负债中运转,债务化解在村级努力的同时还要通过各级政府协调,帮助村级债务化解。
四是进一步规范村集体财务核算。一方面村级增设会计岗位,可以实行村级会计由镇党委任命,切实提高会计队伍地位,保证队伍稳定性,确保财务连续性,加大监管力度,避免村干部干扰财务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实行“村财镇管”办法,即村账由镇代管,村只设出纳员,由镇联管办每月集中办公记账,村级各项收支必须通过镇联管办审核入账,定期向村公布当月帐情,从而从源头上控制非法开支。
五是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应建立健全农村审计专门组织,配备一定数量专职审计人员,对村级财务实行定期审计、专项重点审计和不定期抽样审计,做到“民主评议,逐月定审,季度复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是提高村级运转财政补助标准。鉴于村级组织运转仍较为困难,财政补助标准较低的实际,建议上级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继续增加村级运转财政补助标准,进一步缓解村级组织运转困难问题。
村级调研报告7
村干部身处农村基层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众,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中坚力量,是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排头兵”。如何探索建立村干部激励关怀机制,使他们以科学发展为引领,精力集中地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课题。带着这一问题,我们历时一个月的时间,深入全乡各行政村,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基本情况
我乡共有16个行政村,共有农村党员461名,村两委干部共174人,其中,党支部书记16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5人,专职村委会主任11人。08年底,村干部平均工资2143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工资3000元,非“一肩挑”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工资2100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工资待遇较低,经济收入少。村干部长期处在农村基层工作第一线,工作任务量大,事情繁杂,大事小情无所不管,但在工资待遇标准上普遍较低。我乡村干部年平均工资为2143元,按年平均工资2143元计算,村干部的月收入只有179元,这样的工资收入与工作量不对等,收入与当年我乡32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相比较相差1082元,与当年我乡3647元的外出务工人员平均收入相比较每月也相差1504元。同时,村干部的收入还要负担因公手机费、摩托车汽油费,这些支出使村干部的收入也大打折扣。
二是考核奖惩机制不健全,村干部工作热情不高。村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总体来看是好的,一些村干部能积极带领群众抓好经济和社会各项建设事业。但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一些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工作热情不高,导致村级各项建设事业搞不上去。究其原因,是因为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有效的工作激励制度和严格的年度工作考核机制,造成村干部工作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工作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地调动。
三是干事难度较大,工作劲头小。村干部官虽小,但管理一个村小到几百人,大到上千人的所有事务,工作多,任务重,事情杂,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全靠村干部去完成,尤其是在当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对村干部的依赖性更强。由于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面对基础设施落后和“口袋”没钱的局面,村干部是处在想干事确没钱干事的两难境地。村干部上任初的慷慨陈词不能兑现,群众的愿望不能实现,不仅挫伤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在广大群众中的威信。群众是“有吃有喝不求你,出了问题责问你,说错政策就顶你,有
了困难要找你,不顺心意就告你”,也使村干部在工作中放不开手脚。
四是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发展方式不科学。当前,有些村干部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整日应付了事,有的村干部也确实想为本村的群众办一些事情,但在此过程中只是一味地注重群众能够看得见的,如对于道路硬化、整村推进、人畜饮水等项目工作较为重视,但对基层组织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却很少过问,同时对本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有的甚至只注重追求一时的“政绩”,忽视了各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我们经过深入调研后认为,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上述问题,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以年度为单位对村干部的工作进行全面考核,解决好村干部干好干坏一个样,另一方面要建立对村干部的激励机制,理解他们的难处和苦衷,解决好其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村干部年度目标绩效考评机制
1、推行村干部年度目标绩效考评制。以“项目化、责任制、严考核、重奖惩”为标准,推行对村干部的年度目标责任绩效考核。确定完善的保障措施,把实施年度目标绩效考评作为提高村干部能力水平、加快农村发展的有力抓手,纳入到全乡基层组织建设体系。以绩效考核增强村干部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开拓奋进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促使村干部适应形势,转换角色,找准定位,在思想上更尊重农民,在感情上更贴近农民,自觉当好农民致富的领路人。
2、确定合理的绩效指标。坚持科学合理、简便易行,客观公正、权责统一,民主公开、群众公认,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每年年底对村干部工作进行科学考核。采取三项措施,确保村干部绩效考核指标能够科学规范、简便适用、切合实际。一是围绕发展制定各村的年度目标任务。按照实现全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目标,指导村“两委”班子立足实际,围绕经济发展、三个文明建设、增强“三力”作用等方面规划确定村“两委”班子及村干部年度工作目标,年度工作目标既要切实可行,又要体现一定的“台阶”效应,既要有经济指标,又要有基层组织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等社会指标,努力形成年度目标围绕发展定,干部围绕发展转的年度目标导向。二是结合实际确定年度工作目标。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户代表会审定全年年度工作目标,通过群众审议、“两委”集体决议的办法,确定因地制宜、切实可行、公平公正的年度
目标绩效指标,使群众及干部明白,每年村“两委”及村干部要干好哪些工作,实现哪些目标。三是细化标准签订目标考核责任书。根据各村的年度工作目标,从经济指标、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与社会事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点工作等五大指标入手,研究每项工作分值,明确评分办法,并写入年度目标考核责任书,乡上与村上签订责任书,让村干部早知晓、常对照,引导和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3、确定严格的操作程序。要建立标准化的考评流程。一是村干部自评。每年年度组织各村根据年度目标责任书确定的内容,认真做好全方位的自查自评,然后以书面形式将自评报告报乡党委。二是组织考核。乡上成立年度目标考核领导小组,要求计生、司法、畜牧、水务、社会经济服务中心等站所对村上报的数据进行核实,并向乡考核领导小组提供相关资料以便核查校对。乡党委及时组织相关站所组成考评组,采取看现场、查资料、走访群众、抽样调查、核实数据等形式对村两委班子及成员进行考核评价。三是群众测评。先后组织两个层次的测评,即组织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各站所负责人和村党员、老干部代表、县乡人大代表、户代表,分别召开会议,对村两委班子及其成员的满意度进行测评,最后把这两个层次的测评结果分别按分值比例综合汇总,量化计入年度目标考核结果。四是结果公示。考评组将认定后的村两委班子及其成员的年度目标考核结果报乡党委审定后,在乡政务公开栏和各村村务公开栏中公示,接受全村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党员和群众有权提出质疑。
4、做好年度考核目标的兑现落实。一是将年度考核目标兑现落实到村干部的工作报酬上。改革现行工资发放体制,将村干部工资结构统一调整为基础工资、绩效工资二部分,分别占工资总额的70%和30%,30%的绩效工资按考核结果放发,体现多劳多得,明确奖惩。二是对将年度考核目标兑现落实村干部“能上能下”上,完善罢免程序,对考察不称职或群众意见较大、满意率偏低的农村干部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诫勉谈话或按有关规定予以调整,真正使农村干部有压力、有动力,克服“不作为”或“乱作为”的现象。
村干部身处农村基层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众,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中坚力量,是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排头兵”。如何探索建立村干部激励关怀机制,使他们以科学发展为引领,精力集中地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课题。带着这一问题,我们历时一个月的时间,深入全乡各行政村,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基本情况
我乡共有16个行政村,共有农村党员461名,村两委干部共174人,其中,党支部书记16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5人,专职村委会主任11人。08年底,村干部平均工资2143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工资3000元,非“一肩挑”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工资2100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工资待遇较低,经济收入少。村干部长期处在农村基层工作第一线,工作任务量大,事情繁杂,大事小情无所不管,但在工资待遇标准上普遍较低。我乡村干部年平均工资为2143元,按年平均工资2143元计算,村干部的月收入只有179元,这样的工资收入与工作量不对等,收入与当年我乡32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相比较相差1082元,与当年我乡3647元的外出务工人员平均收入相比较每月也相差1504元。同时,村干部的收入还要负担因公手机费、摩托车汽油费,这些支出使村干部的收入也大打折扣。
二是考核奖惩机制不健全,村干部工作热情不高。村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总体来看是好的,一些村干部能积极带领群众抓好经济和社会各项建设事业。但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一些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工作热情不高,导致村级各项建设事业搞不上去。究其原因,是因为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有效的工作激励制度和严格的年度工作考核机制,造成村干部工作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工作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地调动。
三是干事难度较大,工作劲头小。村干部官虽小,但管理一个村小到几百人,大到上千人的所有事务,工作多,任务重,事情杂,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全靠村干部去完成,尤其是在当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对村干部的依赖性更强。由于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面对基础设施落后和“口袋”没钱的局面,村干部是处在想干事确没钱干事的两难境地。村干部上任初的慷慨陈词不能兑现,群众的愿望不能实现,不仅挫伤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在广大群众中的威信。群众是“有吃有喝不求你,出了问题责问你,说错政策就顶你,有
村级调研报告8
税费改革后,村级没有了原来的收费权利和项目,不但没有收入渠道,还不同程度背着沉重的债务包袱,给村级运转提出了新的课题。
乌敦套海镇合村并组后保留12个村委会,目前,每个村都有债务包袱,从10万元到70万元不等,村级债务总额在300万元以上。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种:
一是基础建设投资投资,造成资金沉淀。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许多地方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要求村组办企业,搞开发,建基地。由于脱离实际盲目投资和管理不善,导致企业亏损,开始欠下大笔债务。
二是超越经济实力,举债达标。“普九”达标、修路办电、计划生育等达标升级都需要村级集体出钱出物,而村级财力有限,只有举债完成任务。特别是“普九”验收的强大压力,迫使村级大量向社会借贷,使村级债务雪上加霜。
三是垫付税费,借贷完成上交任务。农民负担过重,拖欠税费逐年增加,税费提留征收过早过急,夏征比例过高,村干部为了完成镇下达的税费任务和保村组运转,直接高息借贷上交。这是近几年村级债务膨胀最主要原因。
四是高息借债还债,造成债务膨胀。几乎所有的村,用高息借债来还高息。村级债务中约60%以上是有息借贷,其中高息借贷年利率一般在20%左右,有的高达30%以上,息转本,利滚利,导致债务恶性膨胀。
五是村组收农民以物抵税费造成亏损。由于物品价格不确定和不稳定,有的农民以实物抵上交,造成账面价值高于实际价格,形成欠债。
六是在原来体制下造成的浪费。以前村级支出缺乏应有的监督制约机制,村级支出有很大的随意性,造成村级开支不能量入为出,透支现象严重,使村级债务连年追加。
而在现实条件下,村级债务的化解存在一定的难度。
一是债务总数额居高不下。几年来,村级债务基本是稳定在原有的水平,虽然偿还了部分债务,但被利息抵消了。
二是化债的'途径越来越少。随着形势的发展,以前的化债措施和办法效力降低了。如盘活资产偿债,很多地方集体资产资源能卖的卖、租的租,拍卖、租赁经营权一般都年限很长。税费改革后,机动地、林地的支配权等都要全民表决,靠盘活资产资源偿债的空间有限。
三是化债缺乏资金来源。首先,集体经济发展困难,偿还能力差。大多数村缺乏经济增长因素,有的入不敷出,还需靠借贷维持。当年收不抵支,入不敷出,没有收益,完全靠借贷维持运行,其次,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开支缺口增大。一般村可用资金只有2-4万元,所有收入保运转都困难,没钱化债。
四是债务硬,债权软。目前,村级债务能化解的基本上都化解了,剩下的多是“硬骨头”,越往后越难化解。村级债权80%左右是农户欠款,欠款农户有的已迁走,有的人已去世,有的缺乏偿还能力,相当部分债权可能成为呆死悬帐。
五是高息借贷多,利息沉重。村级债务的来源主要是银行、信用社、个人借款,这些债务都要支付利息,特别是民间借贷,大都是高利息。即使不增加新的借债,高额的利息也使债务总额不断增长。
目前,解决村级运转难的渠道相对狭窄,以下方法可以逐步尝试:
一要调整财政收支体制,加大对村级转移支付力度,做到财力下移,缺口上移。
二要加大农村公共产品建设力度,迅速改善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公共道路、水利设施、用电等方面的条件。
三要加强对农村的金融支持力度,每年给予一定额度,按照程序核减村级已倒闭企业拖欠金融单位的呆、死账。
四要改革农村土地利用和征用政策,使土地真正成为农民的财富来源,而不是负担的源头。
五要改革乡镇管理体制,使其转变职能,强化服务。
六要压缩村级人员职数,最大限度控制支出。
20xx年5月20日
村级调研报告9
几年来,______镇党委坚持以“五好党委”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强镇富民为目标,以服务群众为手段,始终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各镇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带领群众致富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基层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和提高。
按照区委的统一要求和部署,我镇党委在广大党员中开展了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广泛征求意见,通过积极的走访、座谈,我们也真切的体会到,目前,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虽然越来越好,但是从客观上看,农村干部的工作环境却日趋复杂,难度也越来越大。尽管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从某些程度上限制了村级班子建设和村政事务的发展,在这些问题中,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农村团组织建设等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体现在:
1、一些村干部漠视村后备干部、村团组织建设,认为其不重要,致使一些村团组织存在“懒、散、瘫”现象。
2、一些村尽管配备后备干部,但是由于工作机制的局限性不能使农村党组织发现更好的优秀青年人才。
3、村后备干部、村团组织建设的不平衡、不健全,致使一些村班子出现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等现象,一些村村干部整体年龄偏大,造成其工作开拓性不强,创新性不高、因循守旧,限制了村政事务的发展,遇到换届选举,给党委很难找到合适的后备干部人选,增加了这些村出现不稳定情况的因素。
4、一些优秀青年人才尽管有理想、有抱负,但由于村干部岗位经济收入偏低,不能保证其正常经济开支,失去了他们投身村政事务工作的积极性和吸引力。
为了进一步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提高各村团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拓宽村级后备干部选拔任用渠道,解决村级后备干部配备问题,切实加强村级班子建设,______镇党委专门出台了《______关于“公推直选”村级团支部书记及村级后备干部的意见》,全面组织实施了村团支部书记及村级后备干部“公推直选”工作。
一、具体做法:
1、明确指导思想和原则:努力拓宽识人用人的渠道,不断优化团干部队伍和村级后备干部结构,为______镇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培养优秀青年人材。根据《团章》和平谷区委关于选拔任用村级后备干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坚持“民主、公开、平等”的原则,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2、明确“公推直选”的程序。“公推直选”工作必须严格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各支部成立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公推直选”领导小组和资格审查小组,组成人员:书记、副书记、村主任(或村委)、村民代表、团员代表各1人,党员代表2人;
(2)对参与竞选的人员条件、具体时间安排进行公示(凡是35岁以下的党员,28岁以下的团员均可报名竞选);
(3)由本村团员青年、党员或村民联名(2人以上)推荐或本人自荐村团支部书记和村级后备干部人选;
(4)由镇党委和派出所、村支部联合对推荐、自荐的团支部书记和村级后备干部人选的资格进行审查并进行公示;
(5)由镇党委组织出题对村级团干部和后备干部人选进行笔试;
(6)对通过笔试的人选进行面试,组织竞选演说和现场答辩。由本村团员、党员、村民代表和两委班子成员进行投票,推选村级后备干部和村团支部书记候选人;
(7)组织本村全体团员采取直接投票的方式,从两名村团支部书记候选人中选举产生村团支部书记一名。(8)对当选的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公示,试用期为半年,试用期满,由镇党委考核,合格者作为村级后备干部。
3、明确了职责分工:此项工作经镇党委会研究通过,由镇党委组织部门负责制订政策,指导工作,规范程序,各支部具体组织各环节的工作落实,镇纪委全程参与监督此项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保障措施:
对当选的村团支部书记和村级后备干部,镇党委将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明确要求要让他们广泛参与村内事务,根据实际情况给他们安排兼职工作,进行压担锻炼,主要是做好以下六个环节的工作。
1、思想发动环节。充分利用广播、公开栏等宣传媒体大张旗鼓的宣传“公推直选”的重要性和意义,让广大团员青年知情、参与,让广大干部群众理解、支持,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岗前培训环节。镇党委将对新上岗的村团支部书记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进行岗前培训,使他们对共青团知识,工作任务及村内各项工作有一个充分了解和认识,为他们做好本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跟踪培训环节。为抓好新上岗村团支部书记和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各村支部都要安排支部副书记、支委与他们结对,并建立个人档案(镇党委备案),镇党委也将委派包村干部与他们定期联系,随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对村内事务的认识,以便有针对性的加强引导,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4、民主测评环节。每年年中和年末,镇党委都要组织党、团员、村民代表对新上任的村团支部书记和村级后备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及时反馈测评结果,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责成专人监督整改落实。
5、工作锻炼环节。对新上任的村团支部书记和村级后备干部要敢于大胆使用,给他们定目标,清责任,使他们尽快适应当前农村工作环境,提高解决村内事务的能力,给他们以时间和锻炼提高的机会。
6、工资待遇环节。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镇党委统一规定村团支部书记享受村党支部委员的工资待遇,村后备干部根据使用情况享受一定的经济补偿(这两项工资标准必须经村有关会议通过),规定村团支部书记列席村党支部会议和其它有关会议。
三、取得的初步工作成果。
为了保障这项工作真正取得实效,我镇党委采取了“试点先行,稳步实施”的办法,首先以鱼子山、东洼、北寺三个村为试点,实施村团支部书记和村级后备干部“公推直选”工作。共有28名团员青年报名参加了笔试,13人参加了面试,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答辩和民主表决,最终有6人进入了后备干部队伍,其中3人当选为村团支部书记。目前,村级后备干部、团支部书记“公推直选”工作已在______镇全面推开,为创新基层组织建设形式,拓宽干部选拔任用渠道探索出一条新路。“公推直选”工作已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体现在:
1、得到了村两委干部的支持。过去由于机制和思路的问题,村干部不重视发现培养优秀人才或很难发现优秀的青年人才,镇党委们出台措施,从制度上保障各支部提高对后备干部及团支部工作的认识,经过三个村的实践,各村两委班子非常支持这样的公开选拔竞争方式,拓宽了各村选拔任用人才的渠道,提高了村支部的威信。
2、得到了村民的认可。过去由于在选拔任用村后备干部中透明度、公开性不强,致使一些有能力、有威信的青年人才虽有好的愿望,却无用武之地和展示的舞台,这样的选拔方式,群众参与、群众把关,还权于民,真正体现了民主,受到了村民的认可。
3、得到了团员青年的欢迎。通过三个村的试点,我们确实体会到,农村团员青年对这项工作非常关注,热情很高,农村不是缺团员青年,而是不乏优秀的青年人才,这种选举的方式他们很欢迎,内心潜在的关心村内事务、组织的归属感得到了加强,28人参与报名竞争,这样的'关注、参与、欢迎程度也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4、壮大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通过公平竞争,一些原来没有后备干部的村有了后备干部,一些后备干部队伍不健全、素质不高的村后备干部队伍得到了调整和充实,通过有计划的培养、使用,使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有了质的飞跃,增强了后备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政绩意识。
5、健全完善了村级团组织,战斗力普遍得到增强。“公推直选”工作开展之前,我镇党委首先委托镇团委对各村团员团籍进行了清理,对青年进行了登记,对这些团员、青年的组织关系进行了重新注册和确认,使一些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的团员青年回到组织的怀抱。其次,通过公开竞选承诺,当选的村团支部书记增强了自己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创新服务意识,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
6、发现一批优秀青年人才。通过竞选村后备干部和村团支部书记,我们也发现了一批农村优秀的青年人才,尽管他们没有竞选成功,但他们的表现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镇党委对这些新发现的优秀青年人才建立了人才库,以便今后继续培养使用。
四、加强监督和管理,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新上任村团支部书记和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和监督,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镇党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新上任的村团支部书记和村级后备干部的监督管理。
1、建立谈话机制。我们要求村党支部每月与新上任的村团支部书记和后备干部谈话一次,镇党委每季度安排组织委员和镇团委书记与他们谈话一次,随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对内各项工作的认识,以便加强帮助指导,提高他们驾驭工作的能力。
2、建立测评机制。组织有关人员定期对他们进行民主测评,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
3、建立考核机制。我们将把对村团支部书记和后备干部的考核纳入“五好”支部争创工作中,对新上任的村团支部书记和村级后备干部每半年考核一次,由组织部门考察备案,对考核不称职或连续两次考核基本称职的,要按照有关组织程序进行处理,对表现优秀的要给予表扬和奖励。
五、“公推直选”工作得到的几点启发和思考
“公推直选”村团支部书记和后备干部是我镇党委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我镇党委对新时期下如何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团组织建设进行的有益尝试和探索。通过一段时期的工作实践,已经取得了初步的阶段性成果,这项工作的实施使我们深受教育和启发:
1、完善了选人用人机制,加快了农村民主化进程。“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能够使我们发现更多优秀青年人才,这样的选人用人机制,是农村民主化进程的具体体现,我镇的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得到了健全和完善。
2、强化了镇村两极干部的民主意识,提高了我们的执政意识和服务水平。“公推直选”工作让群众广泛参与,充分体现和发扬民主,从中我们镇、村两级干部深切的感受到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群众中蕴含的热情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激励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执政意识和服务水平,还权于民,造福于民。
3、解决了村级班子的后继乏人问题。“公推直选”这种模式使我们发现了大批优秀青年人才,各种机制保障我们能够进一步培养、使用、锻炼这些优秀青年人才,通过实践锻炼,能够使他们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最终走上村干部岗位,增强了干部选任的连续性,解决了村班子后继乏人、青黄不接问题。
4、提高了村班子的执政水平,巩固了农村两委班子的执政地位。通过这种选任模式,提高了村干部的威信,提高了村班子的执政水平,巩固了农村两委班子的执政地位,农村两委班子尤其是党组织的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公推直选”村团支部书记和后备干部是我镇党委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我镇党委对新时期下如何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团组织建设进行的有益尝试和探索。通过一段时期的工作实践,已经取得了初步的阶段性成果,这项工作的实施,完善了我镇选人用人机制,加快了农村民主化进程,解决了村级班子后继乏人问题,切实增强了村级团支部的战斗力,为今后广大团员青年为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条件。
村级调研报告10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各级政府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强,各级政府加大了涉农惠农资金的投入,村级经济组织的资金量也在不断增加。作为村级经济组织如何确保涉农资金的专款专用及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处理好这些问题主要取决于涉农项目实施主体村级集体组织的财务管理水平。因此就目前如何强化村级财务管理,纠正存在的问题,堵塞漏洞,怎样从源头遏制腐败现象进行一些探讨。
一、村级财务存在的薄弱环节与现状
1、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报支手续不规范
从基层各村组看,大多数村组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有的村根本就未制定财务管理制度。由于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加之财务公开不到位、不透明,财务公开流于形式。对一些不便或没公开的支出都在“其它支出”科目中列支,且数额较大,群众根本就不知详情。从报支手续上看是五花八门,有白条直接支付,有自制的现金付款条直接列支,连工程结算也不开税票。有的仅施工合同就列支工程款。
2、工程发包和惠农补偿资金不透明,监督管理不到位
农村集体工程项目发包透明度不高,缺乏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着有的工程项目无预算、超预算现象。目前农村兴修水利、建桥造路、村庄整治、河塘清理等村级基础建设工程不断增加,几万元、几十万元的工程和专项资金工程的实施有时不经过村委会集体讨论、研究和村民表决。工程不进行公开招标,不签订施工合同。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专门人员进行跟踪监督,工程结束不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工程质量验收就结清工程款。有的村支部书记开据领取专项资金一次就是十多万元,有会计他不用,逃避会计监督。有的村对应发放到群众手中的专项资金不及时,克扣、占用引发不稳定因素的产生。有的村对补偿中的公用面积部分不及时公布于众,且没有作为村级收入游离于帐外,或相关费用直接在里面列支形成“坐收坐支”现象。
3、帐务处理和档案归档不及时,村级资产处置不力
有的村几个月甚至半年才集中报帐,由于收支凭证结报不及时,处理帐务拖拉,导致跨年度核算,加之村帐目设置不规范,科目单一,收支往来明细帐不平,漏记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无法年终转帐,形成“剪不断,理还乱”的状况。会计档案管理滞后,没有制订档案管理制度,没有明确专人管理档案,造成会计档案不全,遗失,有的村会计把会计资料放在家里,任期结束自然帐就结束,要查帐目死无对证,为个别村干部中饱私囊留下了制度上的漏洞。目前各村都先后建起了农村服务中心,迁入新中心后对原来村部房屋和资产处置时不公开又不透明,不进行评估作价和公开招标,更谈不上公示、公开、公正的原则,处置手续不完备,有的资产转让费不入帐被长期占用。
4、会计业务水平不高,队伍不稳定
当前村级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普及部分人员因年龄偏大或因接受能力差已不适应形势需要,有的会计连电脑都不会开,更不要说简单的电子表格了。年轻的不把培养,老的又培养不了,村委会换届就是一任支书一任会计,导致会计队伍不稳定。
二、解决当前现状的举措
农村财务管理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同时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更是农村基层组织政治思想建设发展的`需要。全面出台农村级财务管理措施,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办法,建全村级财务管理,财务审计、民主理财制度已刻不容缓。
1、健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结合财经法规,应制订一套便于操作,切实可行的制度细则,如: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民主理财监督制度、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现金管理制度等来进行细化、强化,使财务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有效发挥监督作用。
2、健立健全村级财务定期监督制度
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机制,强化内部约束和外部监控制度。镇财政、农经、纪检及审计部门应组织思想过硬、业务精练、政策精通的人员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评比、考核、通报审计结果,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充分运用村“财务公开栏”这一载体,每月定期向村民公开当月各项财务收支、项目工程资金投入使用情况,监督集体资产处置情况,公示内容要全面同时要发挥民主理财小组作用,及时解答群众提出的疑惑,接受村民监督。
3、加强档案管理建立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
明确专人、专室管理村级各项财务档案、干部骋任及劳动报酬档案、工程项目立项、招标、实施、验收档案等,确保各类档案资料的完整。对离任村干部要实行离任审计制度,做到工作调动必审、任届期满必审,这样才能严肃财经纪律,规范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勤政建设,对村干部任职期内各项工作进行公证的评价,增加村干部任期内的工作透明度,提高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4、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责任追究制度
加大对违纪违规现象的处罚力度,做到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并举,严查虚报冒领、挤占倾吞集体资产等违法乱纪行为。对因工作失职、把关不严。导致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出现严重问题的,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村级调研报告11
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立足实际,采取多项有效措施,不断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为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xx年,xx市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26%,总支出2.67亿元,同比增长5.9%。有集体经济收益的村发展到487个,其中,收益在5-10万元的村发展到xx7个,在10-50万元的村发展到87个,过50万元的村发展到20个。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资源开发型。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鼓励市郊村、镇郊村以及公路沿线、流域沿线的村组,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发展二、三产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干河街道办事处xx村属城中村,近年来,他们在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着力发展现代商贸业、房产业的同时,大力兴办商业门栋,用于增加村级积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全村共拥有各类大小门栋400多个,年租金收入近600万元,不仅解决了村里适龄人员的养老保险,而且每年用于村民分红的资金就高达300多万元。xx街道办事处刘口村抓住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机遇,以“瞄准一个区域、建设一条街道、打造一带产业、完善一个中心、酝酿一个市场”为目标,在短短六年多的时间里,实现了由负债200多万元到集体经济“亿元村”的神奇蝶变。龙华山街道办事处河湾村充分发挥紧邻汉江的区位优势,先后兴建了货运码头、青沙站、搬运站和仓储设施,每年可创收近100万元。xx镇xx村从20xx年开始,拿出1700亩土地打造工业发展平台,开发xx工业小区,目前已有33家企业进场兴业,吸纳了全村90%以上的劳动力,同时,村里每年还可得到征地公益金34万元。
2.资产经营型。一是盘活土地资产。顺应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农业经营规模化的趋势,合理利用村级“自留地”,适度流转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土地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增加集体收入。20xx年,xx镇xx村与中粮米业xx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按650元每亩的价格集中流转土地1959亩(其中沟路渠近200亩),建设富硒水稻产业园,增加集体收入xx万元。xx镇xx村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按500元/亩的标准流转土地1000亩,随后以600元/亩的价格分别租赁给2家企业兴办苗圃基地,既解决了部分农民就业问题,又推进了规模经营,增加了集体收入。二是盘活闲置资产。通过盘活闲置场地、闲置固定资产和资金,开展资产运作,实现资产增值。xx镇xx村把经营不善、停产多年的砖瓦厂租赁给一回归创业老板,平均每年新增村集体收益5万元。xx镇xx村经村民代表讨论通过,对8个临街门栋进行维修和翻新,每年租金收入达4.8万元。三是发展“绿色银行”。充分利用沟渠河道以及道路两侧发展经济林,xx镇xx村从20xx年底开始,在村里4条总长6000多米的沟渠和道路两侧种植和补植了3万多株经济、绿化苗木,按目前市场价格匡算,可增加村集体积累150万元以上。
3.服务创收型。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提供生产、流通等环节的有偿服务,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xx镇先锋村大力发展黄鳝养殖,成立了养鳝协会,兴建了黄鳝交易市场和冷库,同时为养鳝户提供苗种、饲料供应及技术指导、贷款担保和市场营销等服务,全村3700多亩耕地基本上全部开发成鱼池,带动全镇网箱养鳝面积发展到6万亩、全市网箱养鳝面积发展到xx万亩。20xx年,先锋村村集体仅黄鳝交易市场提成就超过了200万元(分别收取农户和老板交易额的'4‰)。xx镇xx村成立了村级蔬菜专业合作社,20xx年,合作社与山东老板进行合作,按700元/亩的标准流转土地500亩,发展蔬菜大棚160个,集体盈利23.7万元,今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150亩。
4.管理提升型。加强集体“三资”监管力度,从清理经营性资产资源和承包合同入手,统一建立承包合同管理台账,对人情合同、口头合同以及期限明显过长、价格明显偏低的不规范合同统一合并整理,重新签订,对到期合同一律严格按程序实行公开招标竞标,增加集体经济。xx镇xx村从20xx年开始,累计清理各类不规范合同和到期合同15份,涉及面积489亩,原承包价每亩最低24元,最高xx0元,竞价承包后每亩最低价217元,最高价420元,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8万多元。该镇xx村集体所有的一块100多亩的低湖田,在20xx年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后,生产面积有所增加,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承包价格也由以前的每亩100多元,通过竞价提高到现在的每亩616元,增加集体收入近6万元。
近几年来,xx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在一些集体经济发展不足的村表现较为突出。
1.资源禀赋差。对于全市大多数村而言,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较少,集体经济主要是靠村级集体机动地发包来实现。在经过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政策和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两个工作阶段后,许多村集体机动地变得及其有限,有的村基本没有了机动地,发展村集体经济难度很大。xx村地处偏远,是xx镇唯一没有通公路的村,在经过农村税费改革后,村集体原有的400多亩机动田都分给了返乡要田的农户,目前村集体主要靠化缘来维持运转。
2.集体负担重。突出表现为村级债务重,还款付息压力大。截止20xx年底,xx市村级债务总额达4.51亿元,其中个人借款1.62亿元,按年利率9.72%计算,每年应付利息1570万元。同时,随着物价上涨,刚性支出逐年攀升,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入不敷出,不少村每年呈现收不抵支状况。
3.进取意识弱。从群众方面来看,村级集体经济产权不明确,名义上是归村内集体成员所有,但长期由村委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人人都有、人
人都没”的怪象,影响了广大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从村干部方面来看,由于待遇偏低,少数地方村干部不愿劳心劳力,或者存在畏难情绪。从对全市三个镇的10个村村干部工资调研情况看,这10个村村支书年工资收入最高15600元,最低的不到1万元,有的甚至是“打白条”,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普遍热情不高。
1.选好支部带头人。更新思想观念,打破地域界限,落实激励政策,试点推进,选好、用好村支部书记,培育一批政治素质较高、懂经营、善管理、有资金又乐于奉献的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增收致富。
2.打造增收载体。学习借鉴江浙成功经验,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因地制宜,成立村集体工贸公司、农业开发公司等新载体,或通过开展农产品生产、营销、加工服务,承接村内基础设施、公益性事业项目建设等方式,壮大集体经济。有条件的地方,要大胆以土地为资本进行市场化运作,变农村为社区,变农民为居民,进行入股分红。
3.化解村级债务。要积极探索化解村级债务的有效途径,分门别类整顿历史遗留的债权债务,推动负债村和经济薄弱村转化增收。建议上级政府对长期难以化解的“呆账”、“死账”,采取规范的手续予以注销。对过去因兴办公益事业和借款完成上缴任务而形成的个人借款,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4.健全发展机制。要建立帮扶机制,特别是对经济薄弱村,要通过部门联村,村企协作,以强带弱,以富帮穷等途径,为其创造发展条件。要健全管理机制,进一步严格和规范集体“三资”监管制度,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要建立考评机制,对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做出重大贡献的村干部给予一定的奖励。要让村民真正享受到集体经济带来的实惠,调动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热情。
村级调研报告12
摘要:任初麻乡初一村驻村两年以来,本人对村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了解和思考,村级发展、村民致富始终是我日思夜想的事情,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成为摆在我面前最现实的问题。根据我们村的实际,结合初一村级发展思路以及惠民、助民优惠政策,促进初一村村级发展迫在眉睫。
一、初一村现状
1、初一村地处**县东部山区,全村有204户,共1299人。总面积4913.2亩,其中耕地面积1350亩,林地面积1760亩,未利用土地面积235亩。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为主,由于地处山区,灌溉条件极差,耕地也主要以山地为主,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抗旱的棉花和地瓜;极少部分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块种植小麦与玉米,农民只能靠天吃饭。2、初一村村两委班子健全,全村党员33人,支部委员3人,村委委员3人。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做事积极认真,谋求发展的愿望强烈,村内村风淳朴,老百姓淳朴善良,热情好客,期盼发展的愿望心切。
二、存在的问题:
(一)因地处偏远山区,村民的总体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转变不均衡,观念参差不齐,大多群众安于现状,不求进取,懒惰思想比较严重;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低,生活闭塞,农业技术很难推广,大多数群众还是靠传统的种植方法,新的技术和思想一时之间他们还不能接受,导致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进程缓慢。
(二)家庭经营模式根深蒂固。本村人均耕地面积才一亩多,并且受自然条件因素制约,耕地全为无水浇条件地,土壤肥力水平较低,质地差。一家一户经营模式更是限制了本村农业快速发展。
(三)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目前,全村仅有一眼井,仅能满足全村日常人畜正常饮水,无法满足日常农作物灌溉。(四)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剩余劳动力较少。全村现有外出务工者350余人。由于土地收入有限,很多农户都选择外出务工,导致本村剩余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较多,劳动力严重不足。
(五)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利。这是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全村老百姓最盼望解决的问题。
三、发展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宣传,更新观念,以提高农民文化水平为总抓手,强化整体素质。
一是从党员干部入手,提高两委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引导党员干部学理论、学政策、学技能、学先进,争当政治上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党员;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农村党员干部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增强基层党支部带领农民发展致富的能力。二是利用农家书屋普及文化科技知识,提高农民学习积极性。科技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力和推动力。农民只有不断学习新技术,才能改变"靠天吃饭"的现实。农家书屋是农民学习科技的好平台。要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利用空闲时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营造浓厚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三是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普及教育从娃娃抓起。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奖励考上重点初中、高中及大学的学生。偏远山区的孩子只有走出去,才能见识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才能摆脱贫困封闭的环境。而教育是走出大山、走向外面的唯一途径。
二、利用各种资源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从改善农村环境上下功夫。一是重点改善灌溉条件,提高粮食产量。利用县、乡水利优惠政策,组织专门勘探队,对全村水利环境进行勘探,在合适的地方再打一眼井,专门用于农田灌溉。二是改善村容村貌,让农民有一个干净、健康的生存环境。充分利用好村级垃圾站的功能,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定期粉刷墙壁,保持墙壁整洁。三是改善我村交通条件。通过政府支持及利用全村在外"名人",积极募集修路资金,改善村内道路条件,方便村民出行。
三、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在提高农民收入上下功夫。根据村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剩余老年人、妇女、儿童在家的实际,充分调动农村剩余劳动力,改造荒山资源,扩大经济树木种植面积,提高农民收入。如何充分利用发挥山地这一基础优势,放大农业效益,是一大课题。一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合理确定发展优势树种及发展区域。二要发挥特色,实行重点区域优先发展。根据本村山区地形及种植历史,马铃薯、菜籽是两大主要种植物种,而且这两个物种相比较更适合本村山地,管理技术简单。三要培植种植大户,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种植大户可以带动村林果业快速发展,降低种植风险,提高农户收益。四要实行"公司种植户"种植模式。为了降低市场价格波动对种植户造成不可预计的风险,采取引进一些大公司、企业,通过与农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的方式,带动农户种植积极性,进一步发展我村牛羊育肥和拉面经济。
村级调研报告13
剖析驼巷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原因,其奥秘在于创新实施了"能人引领多元经营精细管理"的发展模式。
(一)能人引领,各方给力
一项事业的成功与否,带头人的作用不可小觑。驼巷村集体经济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果,离不开村支书、第一书记、帮扶队员等各类能人的引领带动。20xx年在最初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时,村支书马如俊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综合本村实际经过反复考量,最终决定成立"村级发展资金互助社"保本金赚利息;成立"农机综合服务中心"置资产赚服务费,为村集体掘回了"第一桶金"。事情往往会在干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并萌生新的想法。20xx年底,驼巷村又争取到国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资金200万元。马如俊有20多年
的养牛贩牛经验,他养的牛体型大,产肉多,且有稳定的购销渠道。他认为发展养牛业比较稳妥,和村两委一班人协商后决定搞育肥牛养殖发展村集体经济,目前集体养殖的肉牛膘肥体壮,即将陆续出栏。马如俊本人在20xx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该村目前的第一书记褚广继是原州区农牧局草原站下派干部,业务能力强,工作有思路、有想法,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上提出在因地制宜基础上,稳扎稳打,积小赚为大赚,走多元化发展道路。野兔繁育及小杂粮、青贮玉米种植都是他的建议。近期,他又和村支书考察养鹿的项目。
(二)因地制宜,多元经营
20xx年,驼巷村拿到320万元的第一笔扶持资金时,村两委班子起初对这一笔"巨款"怎么花还没有思路,该村的帮扶单位主动聘请专家帮助做了规划设计,计划利用全部扶持资金发展乡村旅游业。但村两委班子坐下来认真研究以后,认为本村既没有秀丽的山水,又没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等旅游资源,加之张易镇驼巷村地处高海拔山区,一年中的大半年都是寒凉气候,发展旅游业有瓶颈制约。于是,村两委班子硬是顶着压力否定了这个规划,而是选择了适宜当地实际的产业发展。随着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的.不断壮大,该村并没有把所有资金都押在一个"赌注"上,而是把资金分散开来使用,多元化经营,多条腿走路。既有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和农机服务中心带来的稳打稳收的"服务性"收入,又有养牛场、野兔场及种植业等效益较高的"产业性"收入。这种多元化的经营方式既适宜当地产业发展实际,又能对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起到分解补给作用,使刚刚起步的村集体经济长足稳定发展。
(三)精细管理,重在细节
驼巷村在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模式不只是达到了规范,而是极尽精细。一是对村集体账务进行精细管理。聘请固原君源会计事务所的一名专业会计对集体经济的所有往来账务进行规范管理,并严格执行层层签字制度。重大开支必须上合作社理事会、村两委会、村民代表大会研究通过。二是对经营活动进行精细管理。当初驼巷村农机服务中心成立时,大多数人并不看好,认为集体的资产未必能管好用好,更别说挣钱了。但在当时扶贫队员褚兴民的亲自主持下,对驼巷村的农机服务制定了严格的管理使用制度。农机每次使用必须由农户申请,村主任开派车单,农机中心理事长依据派车单派出农机具。驾驶人完成作业
5从服务对象收取服务费用,交予村会计进账。服务面积用GPS现场读取,农户也承认,排除了纠纷。农机每年春秋季各保养一次,理事长亲自监督农机保养的细节。农机从购入使用至今,没有出现任何质量问题且为村集体累计创收20余万元。三是对产业发展进行精细管理。办养殖育肥场后,为了精确计算投入产出比,村支书和第一书记请教畜牧专家,设计了育肥牛成长记录卡,对育肥牛从购进第一天就进行建档立卡,一牛一档,内容包括编号、品种、年龄、性别、体重、毛色、购进日期及成长发育记录、育肥记录、疫病记录、防疫记录等。从生长发育全过程直至屠宰,每月详细记录一次体重、体高、体长、胸围数据并对胸肋、背腰、四肢、毛皮每月打一次分,综合考评生长状态。出栏后,跟踪测出栏活重,净肉量,计算屠宰率。养殖好不好全部用数据综合考评,投入产出有了"明白账"。
村级调研报告14
如何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格局,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改变“空壳村”现状,成为加强基层政权、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这些年来,省州党委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我们也看到,受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当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有差距。有的认为国家公共财政将覆盖农村,不需要发展;有的认为村级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比重小,无碍大局,尤其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土地和山林承包到户,没有预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资源和空间,现在想发展也发展不起来;有的顾虑重重,村级组织三年一换,到时候怎么处理等等。
二是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人才队伍。以村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为主体的集体经济发展和管理者,缺知识、缺经验、缺抓手,如何培育、引进和打造一批人才成为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是缺少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和工作指导。大多数村缺乏总体规划,而且有关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数据也模糊不清,给政策制定带来相当大的难度,集体经济发展也还缺乏规范指导等问题。
四是集体资产管理混乱。农村集体资产形成时间长,构成复杂,绝大部分没有进行确权登记,产权不明,经营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容易造成资产流失等问题。
五是发展模式单一。大多数村一村一个发展项目,风险大且资源初级开发、产品粗加工和一般性的服务创收居多,经济效益低下,发展质量不高。这些问题给我们造成了很大困惑,集体经济到底要怎么做?
前段时间我们在XX、XX两县的.农村随机调研,基层的一些做法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和鼓舞。
一是理清思路做规划。集中时间抓调研,对集体资产进行确权登记,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调研市场导向,确保科学规划有力推动。
二是盘活现有人才。发挥村干部、本地经济大户优势,送出去学、到兄弟县市看,接回来思考论证,不搞竭泽而渔、不举新债、不搞一锤子买卖,坚持村级主体,突出市场主导,慎重选定发展项目,确保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资金项目整合力度大,村干部积极性高,干劲十足。XX县西山村发挥村干部大多是菜农的优势,在明年春节节令培植葡萄产业的时差内,在基地培育马铃薯,2吨薯种已到位,村干部和指导员准备打一个时间差,要把抓集体经济的信心和效益首先体现出来。
四是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抓手。XX县碧溪乡采取“专业合作社+支部+农户”等模式发展集体经济,探索制定《股份构成(村干部、经济大户、村民),股权配置(村集体30%),股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操作层面的配套文件,保证规范运作。
XX村干部组建金和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会员X名,投入资金XX万元,建成三七连片示范基地70亩,建成金银花示范基地50亩,带动农户种植XX亩。XX县普渡村整合项目资金XX万元,建成街厂X个,摊位XX个,预计集体经济年收入在XXX元左右。博南镇七屯村清理集体资产,利用特色资源大叶种茶园,规划论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和生态观光农业,延伸产业链,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五是发挥党建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把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党建目标考核,明确比例要求,对完不成任务的进行大幅扣分。有的乡镇对挂钩领导(XX元)、村干部(XX元)实行风险抵押,绩效考核,促使集体经济有人抓、有人管、发展好。
应该说从调研中看来,各级在抓领导责任、组织保障、资金扶持、资源整合、工作落实、激励考核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积累了有益的实践经验。在下一步工作中,各县应继续强化项目支撑、落实政策扶持、鼓励结对帮扶、支持存量盘活,着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村级调研报告15
市委组织部:
为全面摸清我乡村级收入现状,进一步研究增加村级经营性收入、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的对策措施,根据市里的统一要求,结合我乡的当前的工作实际,抽调乡组织室、经管站有关人员组成调研组,对我乡的个行政村开展了村级收入情况的调研。现将仪阳乡的调研情况统计分析汇报如下:
一、的村级收入的现状
共有49个行政村,常住人口4。06万人,耕地面积46699亩。其中村级收入在3万元以下的村有5个,占10。2%,3万元-5万元的村有26个,占53。1%,5万元-10万元的村有9个,占18。4%,10万元-50万元的村有9个,占18。4%,50万元-100万元的村有1个,占2%。
总体上来说,近几年我乡村级收入有了很大转变,主要呈以下三个特点:(1)村财政收入来源比较广,充分利用资源性(开发旅游、发展肥桃)、资产性(各种固定资产的承包、转让、租赁费用等)的优势增加村级收入。(2)村级收入比较稳定。村干部敢于创新,村级自身造血功能比较好。(村级的一些企业、协会初具规模)(3)村财管理使用具有计划性。除了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公益事业、落实干部待遇等非生产性的开支外,有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再生产投入,保持村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增加村级收入的经验做法
由于各村自然、经济基础不同,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各村因村制宜,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临近城区的村,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仪阳乡政府为鼓励村级发展招商引资,发展民营,对村级自主招商引资项目上制定了在乡级工商税收中返还20%的优惠政策。乡驻地村为民营经济发展搞好服务,引进了6个工业项目,建商业楼2.2万平方米,全村从事第三产业人数达1260人,集体每年纯收入200多万元。
(2)农产品有优势的村,在产业链上做文章。仪阳乡村依托丰富的桃花资源,大搞生态旅游,连续两年,仅门票一项集体增加收入20万元。他们还成立了肥桃协会,积极为桃农开展系列化微利服务,集体年可增收10万元。目前全乡有22个村普遍采取了“支部+协会”的管理模式,大力发展林果、有机菜、桑蚕,促进了集体群众双增收。
(3)有矿产资源的村,立足资源增加收入。全乡非煤矿山,每年向村级提供承包费80多万元,东西部山区一些山多、石多的村就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4)“三荒”资源多的村,围绕土地增加收入。去年以来,全乡发展用材林、经济林10000多亩,有效的'增加了村级收入。
不同类型的村通过不同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历次税费改革对集体收入的影响,确保了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三、发展村级经济、增加村级收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经过调查,我们认为,当前发展村级经济,增加村级收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性问题,资源相对单一,有的已承包给个人,部分剩余的利用率不高。
2、资金性问题,资金相对匮乏,对再生产的投入力度不够。
3、引进来、走出去的问题,有些村级企业只局限于本地区、没有做好本区域外的文章。
总之,我乡发展村级经济、增加村级收入存在的问题既有全市性的共性因素,也有我乡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从深层次剖析还有村级班子建(!)设的问题,是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客观原因——自然条件差,全乡共有144座山,49个村47个有山,而且全都是立地条件差、开发难度大的青石山。水源奇缺,80%的村只能解决生活用水。除石才外,没有任何资源可以开发。20多个村集中在东部山区,都是山村、小村。
2、主观原因——致富能力不强,部分村干部思想不解放、思路不活跃,经济意识不强,找不到致富门路,即使有好的致富门路,也不敢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级经济发展的路子。
3、历史原因——村级债务重,村以前欠帐比较多,换贷负担重,沉重的村级债务加重了村级组织和农民的负担,村级收入有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换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再生产的投入。
四、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增加村级收入的对策措施
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增加村级收入,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的物质基础,是“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我们要把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增加村级收入、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推动“三农”工作健康发展至于农村工作的首位,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发展壮大村级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通过扎实有效的抓发展,抓创新,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1、选准项目,政策扶持,营造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增加村级收入的良好环境。制定项目发展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强配套服务,进一步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发展村级经济有较大成绩的进行表彰奖励。
2、建议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专项资金,乡镇拿出配套资金,作为集体经济薄弱村创办实体,增加村级收入的启动资金;在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上,优先安排给村级经济薄弱村,改善生产条件,优化
起发展环境。
3、乡党委要积极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加强村两委班子的培训、学习、交流,活跃思路,特别是在选人上下大气力,通过换届,一大批“双带”型的致富能手进入班子,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要积极引导村级企业引进来、走出去,变资源优势为新兴产业优势,利用山野风光、历史文化沉淀,开发扩大乡村游、民俗游等等。
【村级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村级调研报告08-07
村级债务的调研报告05-23
村级调研报告范文(精选16篇)06-06
村级调研报告精华[15篇]08-14
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调研03-24
村级卫生所药品管理调研报告11-13
关于县村级财务管理调研报告04-02
寒假调研调研报告01-13
调研报告05-23
调研的报告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