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开发创新调研报告

时间:2020-10-16 12:14:34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沿海开发创新调研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沿海开发创新调研报告

 

一、创新发展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模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特别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市把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推动力,把学习实践活动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相结合,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从本地实际出发,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及东方桥头堡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3年到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332.75亿元增加到750.1亿元,年均增长14.3%,近三年更是高达15%。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翻了两番,其中地方财政总收入从34.13亿元增加到180.6亿元,年均增长39.5%。实际利用外资从2.1亿美元增加到9.4亿美元,年均增长34.3%。今年1-9月份,全市GDP增长13.4%,一般预算收入达65.69亿元,相当于2008年全年的水平,同比增长27.8%,增幅居全省前列。

 

产业结构调整进展迅速。加快形成以生态高效农业为基础、以新兴产业为引领、以高端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从2003年到2008年,全市三次产业比例由24.339.136.6调整到16.447.336.3。高效生态外向型农业发展迅速,高效农业面积达14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2.8%2008年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居全省第一。近三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60%以上,2008年超过200亿元,今年上半年增速高达80.4%。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成为主导产业,今年前三季度,其产值已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5.3%。新兴临港工业基地蓬勃兴起,船舶修造、装备制造、石化钢铁等产业已初具规模。现代服务业发展向高端攀升,国际商务中心、保税物流园区、空港开放、科技创意园、旅游景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地位逐步显现。

 

东方桥头堡地位开始发挥作用。2008年,港货物吞吐量在连续三年新上四个千万吨级台阶的基础上,首次突破1亿吨,集装箱突破300万标箱,跻身中国十强、全球百强集装箱港行列。近三年新增吞吐能力4500万吨,相当于1933年开港至200572年的总和。与中西部地区互动并进,中西部地区货物已占港口吞吐量的60%以上,与东北亚国家之间的沟通联系更加紧密,区域性国际枢纽大港的龙头地位进一步提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港口吞吐量不降反升,今年1-9月同比增长10.3%

 

海滨城市建设大规模展开。以“战略东进、拥抱大海”为取向,全面拉开海滨城市框架,由内而外形成港湾服务区、中央商务区、滨海居住区、高新产业区、外围产业区五个层次和多个组团。近四年投入城市建设资金260亿元,同步推进滨海拓展、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城市建成区面积从2003年的62.6平方公里扩展到9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山海港城浑然一体、自然和人文相互交融、历史文脉和现代气息相得益彰的国际性海滨城市特色。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2008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5255元和5454元,恩格尔系数已降至40.7%。今年1-9月,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2%13.9%。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2%,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为99.8%,社会治安综合环境名列全国第6位。全市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1.5%,良好的生态环境正逐步成为的第一品牌。

 

二、加快沿海开发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

 

(一)转变思维方式,凝心聚力谋发展。市从创新思维模式入手,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是从外因思维转向内因思维。由于经济发展长期落后,一个时期的干部群众一度普遍滋生自卑心理、封闭观念和畏难情绪,陷入对外部条件的过度依赖之中,与先发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针对这种现状,市委、市政府大力解放思想,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消除“等靠要”的消极情绪,打破唯条件论的思想束缚。以新一轮城市发展规划为契机,用国际性海滨城市的目标愿景,增强全市上下“科学发展在港城”的发展信心。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着力冲破传统发展模式的束缚,增强人“跨越发展建港城”的内生动力,焕发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创业激情。

 

二是从一域思维转向全局思维。过去,人谋划发展,程度不同地受到地域局限,往往“就论”,甚至对“能不能发展”心存疑虑。市委、市政府引导大家跳出看,着眼全局看。大家看到了过去看不到或看不清的发展优势:作为新欧亚大陆桥的东端起点,是世界经济东西交汇、东亚经济圈互动交融的战略节点。由于海阔湾平、终年不冻,陇海铁路直达港区、海河联运条件完备,空港口岸、苏北密度最大高速公路网、数百平方公里的低产盐田齐聚于此,加之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快开发开放的条件得天独厚。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了“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战略定位和沿海开发的龙头地位,省委、省政府提出“举全省之力发展”,的发展已远远超出一地一域范畴,需要承担带动区域共同发展的更大责任。

 

三是从策略思维转向战略思维。面对“山海港城产”相互争夺空间、发展“洼地”导致资源要素流失等现状,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打破“就事论事”的策略思维,围绕发展战略取向,大手笔决策,推动城市走国际化发展之路;围绕发展空间布局,大手笔创新,为港口、城市、产业发展拉开框架;围绕发展要素支撑,大手笔运作,为汇聚全球优质要素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正是运用战略思维,突破了过去越不过的槛阶,科学发展之路越走越清晰、越走越宽广。

 

(二)打破常规模式,高起点定位。市立足“跨越一个发展阶段”,以高起点规划为引领,努力走出一条后发先至的跨越发展新路。

 

一是在发展规划上追求高起点。的科学发展从科学规划做起,超前谋划战略思路。2005年,市委、市政府邀请20多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围绕欧亚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战略定位,研究形成“一心三极”国际海滨城市、“一体两翼”组合大港、“一纵一横”T形产业走廊等城市发展总体布局。在形成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就未来城市东部核心区域的总体规划面向全球招标,并从64家知名竞标机构中优选8家分别做规划方案,博采众长,形成具有国际水准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以此为指导,先后投入3亿元,邀请英国阿特金斯、美国易道及香港、深圳等国内外一流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港口发展总体规划和国际商务中心、保税港区等40多项控制性详规。他们籍规划展示形成城市发展合力。在城市中心地带,建成具有国际水准、国内一流的规划展示馆,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综合展示的美好明天,让投资客商增强信心,各级干部明确目标,人民群众看到希望,全社会加强监督。这一做法,有效地扩大了规划的影响力,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形成了推动发展的合力。

 

二是在产业选择上追求高层次。明确以沿海和沿东陇海线为轴线,构建一纵一横“T”型产业布局。纵向的沿海产业带,以市开发区为中心、沿海产业园为节点,打造新兴临港产业基地;横向的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以市开发区和各县区开发区为主阵地,打造以都市型、环保型工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走廊。初步形成以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为主的新兴产业集群,以钢铁、石化为主转自:http://www.Zhazhi.com的临港产业集群和以科教、文化为主的都市型产业集群。新医药产业,已培育3家上市公司,形成以恒瑞、康缘、豪森等为骨干的医药企业群,建成国内最大的创新药物研发生产基地、现代中药产品出口基地和新型药用包装研发生产基地。新材料产业,已建成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年产万吨规模的中复神鹰碳纤维生产企业和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汉高华威环氧模塑料生产企业。新能源产业,已引进中复连众等一批项目。引入中科院先进能源动力研究中心,将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技术运用到重化工产业,将清洁能源发电与钢铁、炼油项目建设有机结合,努力构筑煤化工、电力、钢铁、石化一体化发展的低碳产业循环链条,培育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无污染、生态环保的'新型临港大产业。积极实施灌河大开发,形成临港精细化工和民营造船业等发展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

 

三是在城市建设上追求高水准。坚持以人为本、以生态为先、以海滨为特色,精心打造一座具有国际水准的海滨城市。着力提升海滨城市品位。确定东部城区为建设国际性海滨城市的精华区域。严格按规划建设,注重每一个细节,建好每一幢建筑,使未来的连云新城具有高档的品位和恒久的魅力。着力凸显城市发展亮点。加强城市功能建设,大力改造国际商务中心、体育中心、花果山大道等重点工程地块,全力开发东河、凤凰、孔望山等新城片区,推进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加大旧城改造力度,提升城市整体层次,追求历史文化风貌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着力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构筑从河到山、从城到海的生态廊道,保持950平方公里的生态空间。维护自然风貌,传承地域文脉,借助山海风光,融合西游神话,将森林、湿地、湖泊、山脉自然镶嵌于城市之中,使真正成为绿色景观之城、生态环保之域。

 

(三)创新开发模式,打牢跨越基础。作为沿海开发的龙头,坚持以开放的视野、全球的眼光,选准开发突破口,打好基础促跨越。

 

一是加快推进沿海开发。为进一步确立和巩固欧亚大陆桥的龙头地位,采取了多项举措。开航兴港,深挖30万吨级航道打造国际深水大港。为提升港口引擎的能级,在国家部委和省里支持下投资78.9亿元,于今年9月正式启动30万吨级航道试挖工程。2014年建成后,将拥有200多个万吨级以上的码头,乘潮可直接进出满载30万吨级船舶。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开掘出一条6公里长的疏港隧道,隧道一头通往港口,一头连接临港产业基地。吹填了58平方公里浅滩兴建海滨CBD。为推进“一心三极”海滨城市建设,经科学论证,从2006年开始,吹填58平方公里浅滩,打造未来城市核心连云新城。改造290平方公里低产盐田建设临港产业园。为进一步突出组合大港、土地资源和产业发展的叠加优势,在低产盐田和浅海滩涂上规划出一个290平方公里的徐圩新区。随着船舶修造、装备制造、大型石化等大批项目加快进驻,新兴临港工业基地正展示出蓬勃生机与活力。

 

二是加快集聚优质要素。通过全方位开放、市场化运作,最大限度地吸引各种优质资本、技术要素。主要是,采用银团贷款、委托贷款、票据融资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争取金融信贷支持。搭建投融资平台,成立金海投资等5个市级投融资平台。在全国首次运用海域使用权抵押、A股股权质押等融资方式,成功发行10亿元地方债券。加强招商选资,2005年以来,全市累计实际到帐外资29亿美元,引进国内资金1222亿元。从科研机构汇聚智力,把自主创新作为主战略,吸引各种科技资源向汇聚。与中科院及清华、南大、东大等一大批著名高校开展合作,组织各种产学研对接活动。先后组建728家市级工程中心,培育19家国家级和省级工程中心。引导恒瑞医药、中复连众、鹰游等重点企业建立研发中心。与中石化、中建材、国电集团等大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苏南等发达地区合作建设工业园区,与中西部城市合作建设物流场站,力促区域优质要素的共享互动。与日本合作建设科技生态园项目,引领全市经济转型升级。

 

三是加快软硬环境建设。针对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的状况,大力推进铁路电气化改造、高速公路延伸、航班加密以及运河航道拓展等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着力解决事关城市安全、沿海开发的海堤达标等16个“卡脖子”问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跨越发展的后发优势。十分珍惜这一优势,严把项目引进环评关,切实防止污染企业向转移。近四年来全市共否决拟进入的重污染项目120多个,投资总额达100多亿元,其中包括一个投资达60亿元的化工项目。加大节能减排力度,2008年环保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4%。大规模推进生态建设,实施城市园林绿化等500多项工程。每年设立2000万元的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设立“创新创业人才奖”,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使高层次人才在受尊重、有地位、得利益。

 

三、未来发展前景

 

当前,市后发崛起已具备良好基础,但要实现科学发展、后发先至的宏伟目标,仍面临严峻挑战和诸多困难。在未来发展中,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进一步转化为推进沿海开发、创新发展模式的实践,加快缔造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主要经济枢纽,全面提升新欧亚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服务带动功能,努力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市近、中、远期的发展目标分别是:到2012年,力争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00亿元,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6亿吨。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0亿元,建成国内乃至国际临港产业基地。到2020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或高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平均水平,综合实力进入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中等行列。

 

为实现上述目标,未来将突出“五个更加注重”强化发展思路:

 

在发展目标上,更加注重把长远目标和立足当前结合起来。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科学发展,引导全市上下既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敢想敢干,又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务实苦干,打牢基础,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把宏伟蓝图尽快化为美好现实。

 

在发展路径上,更加注重处理好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产业,充分发挥资源环境的战略优势,全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动力上,更加注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把推进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发展主战略,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以高素质人才支撑创新发展,以创新型经济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在运作机制上,更加注重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配合。在政府引导推动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规模吸纳和集聚发展要素,把宝贵的发展机遇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努力推动跨越发展。

 

在工作方法上,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坚持“以工兴港、以港兴市、以城带乡”,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实现港口、城市、产业以及新农村建设统筹推进、协调发展。

 

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给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480多万干部群众,再经过10年左右的艰苦奋斗,一定能够把建设成为沿海开发的一颗璀璨明珠,展示出欧亚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更加壮丽的雄姿,演绎出科学发展、后发先至的生动实践。

【沿海开发创新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创新发展调研报告12-06

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3篇08-28

村创新社会管理调研报告07-24

开发区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08-24

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报告-调研报告02-27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11-02

陶瓷调研报告03-04

有机调研报告02-16

高校调研报告01-27

地热调研报告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