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调研报告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养老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养老调研报告1
解决被征地农民老有所养问题是保障其基本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我们调研,在建立和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工作中,还有许多存在问题需认真加以解决。
一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村与村、户与户之间经济收入水平差异很大,现行“一刀切”的社会保障制度难以实行。
二是农村集体经济依然薄弱,集体补助部分不能到位。
三是失去土地后收入不稳定,被征地农民个人经济实力较弱。
四是被征地农民理解政策有偏差,参保意识不强。
五是被征地农民未及时就业,造成未参加企业养老保险。六是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相关配套政策急需进一步完善。
加快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的步伐,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使农民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在今后一段时期,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统筹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逐步建立适合被征地农民的“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模式,使被征地农民充分享受城镇化、工业化建设带来的成果。
二是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制定符合被征地农民养老特点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养老保险政策。
三是积极研究完善具体的`配套制度,解除被征地农民的顾虑和疑问,使被征地农民最关心的一系列问题都能从中体现并解决。
四是促进被征地农民及时就业。加快项目建设,推动和引导三产的快速、健康发展。完善劳动力市场,帮助文化程度较高的被征地农民及时就业。制定三年培训规划,为尽快转岗打下基础。
五是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加强征地工作的管理,时调整现行征地政策,提高土地补偿标准,充分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六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使广大被征地农民转变他们“子女养老”的传统观念,树立“保险养老”的新观念,不断提高他们参保的积极性。
养老调研报告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实现“老有所养”,成为当前及今后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当前,从石哈河地区放眼至全旗、全市乃至全国,养老服务仍旧存在许多明显的短板,人口老龄化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凸显。为此,石哈河镇人大主席团在镇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组织部分人大代表,通过深入村组入户走访、到互助院和养老院调研、组织代表小组研讨以及听取村“两委”意见基础上,以老年人多元的养老需求为导向,围绕解决石哈河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分析目前农村养老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建议,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石哈河地区养老现状
石哈河镇位于阴山北麓“高台梁”脊地,是典型的山旱区,镇域面积1806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24个自然村,户籍总人口24784人,常住人口7645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站到60%以上。全镇以农牧业为主,中青年大多外出,空巢老人多、留守老人多、高龄老人多、贫困老人多是基本现状。多数老人在村居家养老,子女不在身边,存在诸多不便和安全隐患。少部分五保和特困老人在旗养老院养老,还有一部分老人伴同子女在周边旗县生活。20xx以来,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以秀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整合项目资金,利用闲置校舍、旧乡镇政府等闲置资源,在交通便利、公共设施完善、人口相对集中的中心村建设幸福养老互助院2处,其中格日楚鲁幸福养老互助院由原石哈河镇小学教学楼改造而成,占地21亩平米,建设规模100户;白音厂汗幸福养老互助院在原楚鲁图乡政府大院旧址建设,占地面积23亩,建设规模52户。目前,幸福养老互助院已经住满,入住互助院的老人比较认可政府在集镇所在地集中自助养老的模式,很多生活在农村的老人也渴望能入住。
二、存在的问题
(一)大多数当地老人乡愁情结较重,不愿离开生养他们的故土。很多当地的老人,一辈子在石哈河农耕放牧,对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布满了依恋,即便现在子女有条件接他们到城市中享受更加完善的养老体制,他们也更情愿留在当地安享晚年。
(二)当地养老体系建设较为落后。石哈河地区贫困人口居多,医疗条件较为落后,除了互助院以外,其他养老机构建设几乎为零,当地农村人口的自我养老能力随着年龄增大和身体状况的弱化不断降低。
(三)家庭养老功能渐渐弱化。石哈河地区青壮年劳动力流出现象严重,留守在当地的多为空巢老人,生活缺少依靠。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帮扶责任人在很大程度上帮扶了当地的孤寡老人,甚至部分老人反映帮扶责任人比子女都管用,这也在侧面印证了当前很多农村青年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淡薄、不懂礼仪孝道、不尽赡养义务的客观事实。
(四)互助养老模式存在管理、服务不规范的问题。我镇农村幸福互助院的资金基本上来源于自治区、市项目资助金,因无社会资本介入,导致互助院管理服务责任主体不明确,无法实现市场化,只能依托地方政府政策引导,在日常运营、管理服务、医养结合等方面,存在许多漏洞和隐患。
三、对策建议
(一)制定地方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由各村委负责对本村常住老年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子女外出状况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细致摸底,并汇总造册,从而进一步明确我镇需建设养老院和互助院等养老机构的详细规模,并制定我镇养老机构建设中长期规划。
(二)持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政府部门要妥当做好新农保制度与被征地农夫社会保障、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嘉奖扶助政策、农村五保供给、社会优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政策制度的'配套衔接工作,以明确的政策导向推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三)推进养老机构落地生根。连续推进幸福互助院的规范化管理和建设,并结合山旱区立地实际,鼓舞、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通过建设规范化的养老机构、实现在微利基础上逐步探索建立养老产业的营利模式、鼓舞更多的返乡青年投入养老服务创业队伍等方式,进一步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化进程的同
时,让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得到满意。
(四)保障养老服务机构市场化运营。考虑到该镇常住老人普遍为空巢老人、留守老人、高龄老人、贫困老人的实际,建议上级部门配套相应的土地流转、宅基地抵押等相关政策作为享受相关服务的老人缴纳相关服务费用的补偿,并出台相应的税收优待等相关扶持政策,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资该镇养老服务产业。
养老调研报告3
前阶段,县政协城建和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在分管副主席的带领下,就“大力推进我县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现状与问题
据调查,截至xx年末,我县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指户籍人口数)已达14468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9.9%(全国14.3%、全省17.87%、全市19.71%)。我县人口老龄化现象呈现了六个明显的特征:一是高龄老年人口多,其中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计19862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13.72%;二是农村老龄化高于城镇,全县农村老年人口总数已达87562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60.52%;三是山区老龄化程度普遍较高,富盛、稽东、王坛、平水等山区乡镇的老龄化程度普遍在21%以上,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在人口迁移和流动等因素推动下,山区乡镇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还会进一步提高;四是“纯老年人家庭”现象突出,全县目前有纯老年人家庭的老年人口数23480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16.22%;五是老龄化程度呈逐年增高态势,xx-xx年我县老龄化比例分别为17.48%、18.03%、18.96%和19.90%;六是百岁老人逐年增加,到xx年末,全县百岁以上老年人为22人。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工作,大力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从土地保障、资金补助、人才培养、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目前已基本构建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新格局。全县现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床位1551张(其中民办养老机构床位数355张);民办养老机构6家,在谈民办养老机构项目5只,其中3只可在近期落地;建成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56家;18家镇街敬老院逐步升级为镇(街道)社会福利中心。然而,伴随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家庭人”逐渐成为“社会人”,养老问题的实质是养老需求和社会保障系统之间的矛盾。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大背景下,我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观念认识不够到位
目前,制约着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思想认识和观念差异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农村传统的养老观念尚未改变,大部分农村老人习惯独居或空巢生活,子女们也不愿意老人参加社会化养老;二是社会上对“孝”的理解存在一定误区,尤其是在农村,认为有子有女的老人进敬老院会被人认为是子女不孝顺;三是合力共建的`认识有待提高,一些部门和单位对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认识还不足;四是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的氛围还不浓,仍有些家庭的子女不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忽视甚至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仍时有发生。
(二)设施投入仍显滞后
虽然近几年我县在社会养老服务设施上有一定的投入,但与现实的老年人口数量和实际养老服务需求相比仍显滞后。一是养老机构床位总体不足,床位布局存在结构性矛盾,资源配置失衡,如一些农村养老服务机构规模小、环境差、功能不齐全,入住率不高,而设施条件和服务质量较好的养老服务机构则床位紧张,如县社会福利中心“一床难求”现象十分突出;二是民办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发展滞后,由于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出台时间不长,养老机构没有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而且投入养老机构建设风险大、回报低、供地难等因素,影响了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机构建设的积极性。
(三)服务队伍专业性差
目前,我县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主要为社区管理人员和社会“4050”人员,专业化水平普遍较低,绝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缺乏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籍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具备养老服务护理员的专业资质和执业资格,养老服务的延伸、服务质量的提高缺乏后劲。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我县的公办养老院和民办养老院,除县福利中心外,均没有专业的护理人才,养老服务偏重于日常生活照料,诸如医疗、康复等服务项目都不能有效实现。
(四)机制要素缺乏保障
一是土地资源制约,特别是发展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由于没有可用土地,社会投资者们空有资金和规划,项目着地难;二是城市社区老年活动用房资源制约,老城区内部分小区老旧,空间拥挤,连社区管理用房都不够用,更不要谈社区配套用房和老年活动用房,新建小区在规划时虽然有按3‰比例配备社区工作服务用房的要求,但存在入住率低的小区用房面积较大且地方偏僻,而入住率高、人口密集的小区用房面积小、分布散等问题,不能有效整合和利用;三是机构人员制约,存在着老龄工作人手紧张,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责任主体不够清晰等问题。
(五)志愿者队伍形成难
要做好养老服务工作,光靠政府部门和镇(街道)社区是不够的,还要借助于各种社会力量,尤其是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发动面不广,社会义工人数偏少,载体不多,参与度不高,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全社会合力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工作。
二、对策与建议
今年9月13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xx〕35号),这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指导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面对养老服务事业的新情况、新要求、新任务,如何使我县老年人服务这项“夕阳红事业”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朝阳性产业”,是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而有深远意义的课题。为此,建议如下:
(一)要进一步确立养老服务事业优先发展地位
一是要加大领导推进力度,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要增强老龄意识和解决老龄问题的忧患意识,正视我县老龄工作及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破解发展中的问题与矛盾,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组织领导机制效果得以体现,合力得以形成;二是要加大规划落实力度,将养老服务产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突破口和拉动消费的增长点,编制规划,落实规划,确保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三是要加大责任考核力度,将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纳入各镇街(开发区)社会事业发展考核体系,将机构建设、资金投入、新增养老床位、规范化水平等指标,列入政府每年为民办实事内容,明确责任,加强考核。
(二)要进一步创新与优化发展模式
一是要重基础,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加强“星光老年之家”建设,丰富其功能,同时增强敬老院的日间照料和短期托养功能,探索集就餐、休闲、娱乐、康复、精神慰籍等功能于一体的托养模式,使老人足不出户就近享受服务,像办幼儿园一样来办好“托老所”;二是要打品牌,优化机构养老结构,要以发展护理型养老机构为重点,鼓励养老机构增添护理型床位、改造院内医疗护理康复设施、设置标准化医务室,同时,镇级社会福利中心在优先保障“三无五保”、低保、失能老人入住的前提下,要加大向社会人员开放的力度;三是要强管理,拓展服务领域,结合我县“一键通”等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信息服务系统,提供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等服务,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三)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要加大资源供给政策扶持,对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事业,要在经费投入、规费减免、建设运行补贴、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特别是土地保障等方面予以扶持,将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社区建设和住房建设规划,并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二是要支持发展新型养老模式,积极研究对新型养老模式的政策支持措施,重点支持发展养医结合型、康复护理型、居家照料型养老服务机构;三是要坚持适度普惠型福利政策,增加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项目,扩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惠及人群,完善高龄、贫困、独居、失能老人等特殊困难家庭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四是要鼓励从事养老服务工作,要明确服务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标准,规范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加大一线中高级护理员补贴力度,提高养老服务人员待遇。
(四)要进一步健全投入增长机制
一是要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将养老服务项目纳入公共财政预算,逐年提高福彩和慈善资金对养老服务的投入;二是要积极探索鼓励社会投入机制,通过以奖代补、购买服务、贷款贴息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提高社会投入占比,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三是要发挥资金导向作用,明确财政资金投入导向,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日常运行补贴标准,鼓励兴建非营利普惠型养老机构,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要实用适用,避免铺张豪华,并充分发挥托底作用,重点为“三无”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免费或低廉的供养、护理服务;四是要建立养老服务激励机制,增加政府扶持的养老服务公益性岗位,设立护理员最低工资标准;五是要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加强政府、机构、老人和亲属之间的互动,畅通表达利益诉求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渠道,并强化公众监督。
(五)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要健全职能管理队伍,在县级建立“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的基础上,镇街(开发区)配备好专职人员,负责辖区内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规划、功能定位、业务培训和运行管理;二是要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利用职校技校等资源,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和相关课程,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同时加强对培训机构的指导和支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要培育老年人互助服务队伍,树立“积极老龄化”的理念,鼓励、发动和组织城乡低龄健康老人以多种方式参加“老友助老”活动;四是要扩大志愿者队伍,组建我县养老服务社会义工组织,开展安全服务、生活服务和精神慰藉服务,提供更多的让政协委员等社会热心人士参与做“养老义工”的平台,倡导敬老、爱老、养老、优老氛围。与此同时,要形成子女为关心老人的第一责任人,“人人都会老,人人要敬老”的社会共识,共同推动我县养老服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养老调研报告4
4月26日,上海车展迎来普通观众日,观展人次超过14万。
逛完世界上的单体展馆——上海“四叶草”展馆,上千辆汽车参展,记者的感受是:汽车产业就像当年的手机产业一样,正在经历从功能型向智能型的过渡阶段。展厅负责人一开口,三句话不离“大数据、云计算、车联网”。
阿里、小米、乐视进军“互联网+”汽车
汽车+互联网=“互联网+”汽车。
上海车展开幕第三天,阿里巴巴首度对外解读了有关汽车的战略布局,宣布联手整车、二手车等企业,上汽集团、宝马、捷豹路虎等40家企业成为首批战略合作伙伴。
据阿里汽车事业部规划,上汽集团将与阿里联合打造“互联网+”汽车,阿里负责设计新车的数娱乐系统、云计算、地图和数据分析系统,上汽集团将提供汽车开发专业技能。阿里旗下淘宝、天猫和聚划算将分别主打汽车后市场服务、整车市场和团购。此外,高德地图团队也将加入进来,围绕车联网及地图导航进行产品开发。
20日,奥迪天猫旗舰店正式上线,首发车型为奥迪tt。
同一天,乐视与阿斯顿·马丁共同启动研发项目,联手推进下一代互联网汽车技术,为中国和全球市场的阿斯顿·马丁客户带来车载互联网服务以及相关人机交互技术。
小米也于23日宣布,将与宝马合作,在苏州、重庆、杭州、上海等全国10个城市开启bmw全系体验日,届时受邀用户不仅可尽享bmw全系试驾,还能试玩小米智能家居产品。这是小米第一次跨界汽车领域,爆发力不容小觑。
从“带轮子的'沙发”,到“装有四个轮子的电脑”,再到“移动互联网的终端”,汽车的角色正在发生深刻质变。
一个新战场群雄逐鹿新能源
曾经牛气冲天的特斯拉放下身段,首次参加上海车展,宣布将在中国推出特斯拉家用电池;丰田氢燃料电池车mirai也首次在中国亮相;奔驰、宝马、奥迪、沃尔沃等车企,皆推出了油电混合或纯电动的新能源汽车。
国内车企不甘示弱。大部分国内品牌同步展出新能源车型。长安汽车在车展上首发cs75四驱版和全新中大型概念车两款全新车型。比亚迪参展阵容全是新能源车,除市场上热销的“秦”和e6,另有e5、t3两款新车首次亮相。“绿色环保是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大方向。”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平介绍,国内新能源汽车去年销量同比增3倍多,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东汽车战略目标之一。
上海车展上,东汽发布5款新能源车,吹响创新与升级的号角。
告别“低质低价”国产车亮出自信
吉利展台,帝豪概念车和博瑞礼宾限量版被观众团团围住;首次亮相的长安cc概念车博人眼球。
如果不是熟悉的车标,单看汽车外观和做工,已经很难将它们与一线合资品牌区分开来。
全球知名汽车质量调查机构君迪发布的新车质量调研显示,中国品牌与国际品牌差距降至历史新低,6家中国品牌已经超过主流汽车品牌平均品质,预计中国品牌品质有望在未来4年追平国际品牌。
数据显示,国产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已连续3个月上升,一季度国产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43%,比上年同期提升4.2%,其中在suv(城市越野车)和mpv(多用途商务车)细分市场,中国品牌市场份额分别达到56.4%和90.6%。
作为湖北本土车企,东风汽车公司也在自主品牌车上发力。“东风将通过与psa的全球战略联盟,加强双方在“共同研发中心”(dpct)等项目上的深度合作,提升自主品牌汽车研发能力和品质质量,深耕国内三四五线城市市场,开掘南美、非洲、中东等发展中国家新市场。”徐平表示。
养老调研报告5
一、基本情况
望湖社区隶属于望湖街道,成立于20xx年10月,是以省直机关住宅为主的纯居民类的新兴社区,辖区约1平方公里,含6个生活小区和2所中小学校,91幢楼房,现入住居民4893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429人。自20xx年9月11日开放“居家养老食堂”以来,现已办理食堂饭卡的有298人。
食堂为社区自办,位于社区二楼的活动中心。社区一次性投入8万元,为食堂配备了灶台、冰箱、消毒柜、不锈钢灶具、桌椅等设施,食堂操作间面积约15平方米,餐厅面积约45平方米,可容纳40来人同时就餐。社区聘用2名工作人员,每月工资1700元。食堂只供应中餐,有三种价格共选择,一荤一素一炒一汤8元,一荤两素两炒一汤10元,两荤一素两炒一汤12元。自开放以来,每天约有30-40人就餐,最多时有近70人就餐,中青年及学生居多。
二、主要做法和特点
通过走访座谈,调研组认为社区食堂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为民服务。社区兴办食堂,在合肥地区也不多见。望湖社区虽然承担着食品安全、舆论评判、群众认可度及资金补贴压力等风险,但仍立足为民服务,把办食堂视作便民利民的突破点、结合点,作为为民服务的叠加载体,积极筹办了社区食堂。
2、公益属性。社区把食堂定位为非盈利的公益性质,初衷是解决老年人吃饭不便问题,兼顾其他群众,落脚点是方便于民、让利于民,所以取名为“居家养老食堂”。食堂在经营中,虽然荤素炒汤齐全,价格低廉,场所免费,但由于我国老年人的传统生活习惯,不愿过多外出就餐,平常老年人光顾较少,大多为中青年及学生。食堂运行8个月来,由于饭菜售价便宜,多数月份为微亏经营(平均月亏约550元左右)。
3、管理精细。社区从设备的配制,到员工的聘用,都进行了精细的考量,不愿多闲置一项资源;从食材的订购,到就餐的人数,每天都有专人精确统计,不愿多浪费一分钱;从饭菜汤的调配,到食品安全、场所的使用都明确专人管理,并注意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及时加以整改。由于管理精细、价位低廉、环境整洁,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
4、盘活资源。望湖社区活动中心配套有阅览室、健身房、保健室、室和室外封闭的活动场,都是由健身骨干自我管理,全天候免费开放。这些场所可一场多用,能容纳百多人同时就餐。这既可让喜爱运动的人就餐后连续活动,也可让中午不便回家的'年轻人和学生饭后自我选择运动项目、休闲娱乐。使食堂与活动场馆互为补充,相互利用,做到了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
三、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调研组认为,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小区已不仅是个住所的概念,人们普遍希望所居住的社区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构建成一个包容和谐的“大家庭”。社区食堂的诞生,作为创新服务的载体,已赢得了居民的欢迎。如何将社区食堂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探索,保证食堂能长期正常运营,还需要作深入探讨。
第一,从政府层面来说:一是可把望湖社区食堂作为全区为民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的一种类型、一个品牌加以总结宣传,以坚定社区的信念和决心,扩大社会的影响面,把这颗明珠打造更鲜更亮。二是在经费上给予奖补。社区食堂功能定位为公益性质,一直在微亏经营,对无固定资产、缺少资金来源的望湖社区,应给予以奖代补(每年约上万元);对长期在食堂就餐或订餐的老弱病残人员可给予适当补贴。三是对有条件有积极性的社区,愿意办的,政府应予鼓励。
第二,从社区层面来说:一是适时调整服务对象。现阶段小区入住率不高(只占四分之一),食堂可面向社会开放。但随着省行政办公中心的启用、高铁站投入运营等,小区人口将会有大幅攀升,仅凭社区食堂现有的容量是很难满足需要的,食堂功能定位应回归到居家养老服务上,以解决小区老年人吃饭难问题,重点是保证高龄、独居、孤寡老人和病残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就餐问题。二是测算经营成本。如果食堂长期亏本经营,社区没有较好的财力支撑,将很难为继。在目前老年人就餐不多的情况下,食堂可考虑改变纯公益性服务,实行保本或微利经营,实现自负盈亏的良性运作。三是注重学习外地经验,尝试多种经营模式,增加服务内容(如开启早餐等),实行多元化运营。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据了解,小区还有不少居民不知社区办食堂,更不知食堂的定位,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区食堂的知晓率和社会影响面。五是要以“居家养老食堂”为项目由头,善于策划包装,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奖补。
第三,从食堂层面来说:一是要保证食品安全。要进一步规范管理,严把食材质量关、餐具消毒关和场所洁净关等,真正让社区食堂成为放心食堂。二是要提升服务质量。要注意了解不同人群的口味要求,不断调整荤素菜花样、粗细食搭配,做到营养均衡、数量满足、价格合理,真正把社区食堂办成居民满意食堂。三是要扩大服务范围。重点要了解掌握小区老年人群的结构、状况、需求。调理好膳食结构,逐步探索对有需求的高龄、孤寡、独居、病残人员提供订餐、送餐等服务,以精细化的就餐照料,不断提高社区食堂的满意度、知名度。
养老调研报告6
区作为xx市的中心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起步比较早,成效显著,不仅荣获全国唯一的居家养老示范区称号,也获得了第四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优胜奖。为了进一步追踪了解xx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及需求情况,区社会经济调查中心于20xx年8月开展了xx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问卷调查,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样本的分布和调查方法
根据xx区社区总数及分布情况,本次问卷调查共抽取了有代表性的9个社区,被抽中社区内的50岁及以上居民作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采用上门访问、当场填报的方式,实际有效调查300位老年居民。
1、调查样本均衡分布于9个典型社区
从辖区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社区规模及老年人分布状况,本次问卷调查遵循科学的抽样原则,主要选取了天一家园社区、马园社区、新高社区、平桥社区、芝红社区、秀水社区、徐家漕社区、汪弄社区、北郊社区等9个社区。为了确保调查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汪弄社区、天一家园社区和徐家漕社区分别调查40位老年人,其余6个社区分别调查30位老年人。
2、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集中在50-70岁
在300位老年人中,调查对象的年龄多数介于50-70岁,是未来社区居家养老的潜在需求者。具体来看,年龄在50-59岁的老年人占,60-69岁的老年人占,70-79岁的老年人占,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相对较少,仅占。从性别比例来看,男性被调查者所占比重为,女性被调查者占,以女性老年人居多。
3、调查对象未与子女同住现象比较普遍
在300位被调查的老年人中,98%的老年人拥有一个及以上的子女,其中一个子女的占,两个及以上子女的占,无子女的情况较少,仅为。但是调查显示,老年人由于多种原因未与子女同住现象比较普遍,如的调查对象表示未与子女同住,仅有的调查对象与子女同住。从调查对象的身体情况来看,健康状况良好,的调查对象生活能够自理,仅有的调查对象生活不能自理。
4、调查对象对养老费用的心理承受能力较高
调查显示,城区居民收入水平较高,人均月收入高于20xx元的老年人比重达到,在1000-20xx元之间的比重最高,达到,低于1000元的仅占,而且的人以退休工资或养老金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养老费用的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对较高,分别有、的调查对象认为可以接受每月20xx元以上和1000-20xx元的养老费用,仅有的调查对象只能承受每月不超过500元的养老费用。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情况
为了进一步掌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及覆盖程度,我们特别设置了关于知晓度及满意度的相关问题。调查显示,xx区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潜力巨大,但知晓度和满意度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1、六成以上调查对象偏好于家庭养老
调查显示,在目前的各类养老模式中,大多数调查对象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其中,的调查对象选择由子女负责的家庭养老,的调查对象选择社区居家养老,两类家庭养老的比重合计达到,超过六成。其次,机构养老模式比较受欢迎,分别有和的调查对象倾向于福利院或者老年公寓。相比之下,众多调查对象不愿意选择聘请保姆或投亲靠友的养老模式,选择这两类模式的调查对象分别仅为和。
2、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知晓度不高
虽然xx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较好,但这次调查显示知晓度仍然不高,仅有半数以上的调查对象了解社区居家养老这一养老模式,知晓度较低。具体来看,的调查对象表示很清楚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调查对象表示知道,的调查对象表示了解一点,三者合计比重达到,超过五成;仍然有的调查对象表示不了解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3、享受过社区居家养老的调查对象满意度较高
调查显示,享受过社区居家养老的调查对象对这一养老模式比较满意,仅有的调查对象选择不满意。具体分类来看,有的调查对象持很满意的态度,的调查对象表示比较满意,两者合计比重达到,超过四成。但是由于多重原因的影响,仍然有享受过社区居家养老的调查对象对这一养老印象不深、满意度不高,选择了一般的选项。
4、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形式缺乏多样性
调查显示,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综合性的服务。具体来看,选择所在社区仅提供一项服务的比重为,提供两项服务的为,提供三项及以上服务的仅为。从服务形式来看,主要集中在层次较低的服务上,分别有、、、的调查对象表示社区提供了健身保健、钟点工、休闲娱乐和日渐照料服务,仅有的调查对象认为社区提供了知识讲座服务。
5、老年活动中心成为社区精神文化服务的主要载体
目前,社区越来越重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精神文化生活服务成为社区老年服务的重要内容。调查显示,的调查对象表示所在社区以各种形式提供过这一服务。其中,的调查对象表示老年活动中心是所在社区提供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的主要平台,另外分别有、的调查对象选择了文艺活动、兴趣班、培训班等形式。
三、居民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意愿情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区老龄化趋势愈加明显,这也意味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日益增多。为了准确了解实际需求,我们对300位老年人进行了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意愿调查分析。
1、近四成调查对象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意愿程度一般。其中,的调查对象表示十分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而的调查对象不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此外,的调查对象表示未考虑是否采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主要原因是这部分调查对象的年龄普遍不高。
2、地理优势成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在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调查对象中,地理因素成为影响他们选择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老年人普遍希望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分别有、的调查对象认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就可以不离开熟悉环境以及作为家人照顾不到的地方的补充。另外,分别有和的调查对象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服务多元化和费用较低是他们选择这一养老模式的.重要因素。
3、服务内容不全成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短板
调查显示,不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重要原因是这一模式的服务内容不全,服务水平不高,形式不够多样性,无法满足不同调查对象的各类需求。在不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调查对象中,选择无法满足需求占,超过八成;选择所在社区无此服务的比重占,选择服务质量不好的占,选择经济负担不了的占。
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情况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深入了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际需求,有助于我们弥补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1、医疗保健、家政服务成为需求最大的项目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对于社区居家养老的预期较高,希望能够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项目。具体分类来看,选择医疗保健及家政服务的调查对象最多,均超过了四成,分别达到和;其次是要求提供方便营养的餐饮服务,所占比重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希望提供聊天、健身、娱乐等精神文化服务内容的调查对象越来越多,所占比重分别达到、和。
2、居家养老服务人员需要具备多面手特质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技能要求较为苛刻。其中,分别有和的调查对象认为服务人员应具备医疗保健指导及家政服务等各项技能。而且老年人需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物质层面,有的调查对象希望服务人员具备聊天解闷、心理辅导等心理护理的技能。此外,的调查对象希望服务人员能够帮助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理财。
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期待高质量的发展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认为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偏低,希望今后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朝着良好的方向不断前进。具体来看,的调查对象希望社区能够完善服务项目来满足调查对象的各类需求;其次、的调查对象希望能够健全服务设施、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分别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对社区居家养老提出了殷切希望。此外,的调查对象认为社区可以通过增加服务活动的频率来提高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水平。
综合上述分析来看,近年来xx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势头良好,养老服务的体系不断完善、内容不断增多、水平不断提高,这一模式深受老年人的欢迎。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xx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覆盖面、知晓度、满意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服务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服务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今后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服务内容、强化培育专业队伍、提高服务质量、健全养老保障机制,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
养老调研报告7
我县属偏远山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县,全县人口56.4万人,城镇人口8.5万人,农村人口占83%,全县60岁以上的老年人5.518万人,占全县人口9.9%。由此可见,我县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赡养矛盾也日益突出,农村社会养老已成为政府面前一个重大社会现实问题。
一、农村社会家庭养老现状
我县农村社会养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集中供养,县内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建有光荣院、老年公寓、福利院、敬老院、五保之家37所,供养老人1480人;二是分散供养,以传统家庭养老为主。20xx年4月,我们深入茨岩塘镇进行调研,通过调查,子女孝顺老人基本上能履行赡养义务的占60%;赡养问题上争争吵吵有分歧、有矛盾的或尽赡养义务有困难的占30%;不尽赡养老人义务的占8%;因赡养问题引起纠纷,告状诉讼的有2人。上述情况说明,政府组织办光荣院、福利院、敬老院、五保之家养老有限,满足不了社会老人需求;“养儿防老”已难适应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需要。
二、农村家庭养老存在问题的原因
我们通过调查了和解,造成农村家庭养老存在问题主要原因是:一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青年人结婚后与父母分居,另立门户已成为普遍现象,赡养老人意识逐渐淡薄;二是随着农村产业结构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不再是维系家庭的主要生产关系,一些青壮年常年在外打工,给身在农村的老年父母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三是随着人类寿命延长,独生子女通婚,造成一对夫妇上养四个老人,下养一个孩子的家庭单元结构(亦称4-2-1结构),使家庭经济上难以负担,生活照料、精神抚慰更难以顾及。
三、解决农村家庭养老存在问题的对策
解决农村家庭养老之忧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建议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农村社会家庭养老工作任务艰巨,我们必须认真加以对待和采取以下对策。一是要维护家庭养老功能,以法保障老人权益。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健康水平的提高,老龄社会的`迅速到来,家庭养老功能也在不断弱化。因此,要加快社会养老制度建设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家庭养老永远是社会养老一个不可低估和取代的补充。所以,社会保障网络未健全之前,仍应要维护家庭养老功能,要通过加强道德教育,五好文明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上建立起尊老敬长的良好习惯,对无理不尽赡养义务,老人的案件,要依法予以惩处,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二是要大力推进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走靠自身养老的路子。人们生老病死是谁也无法回避的现实,根据农村养老的现状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老来难”已经成为农村一个十分突出的现实问题,过去子女赡养父母是天经地义,今后自己养自己是必然趋势,趁自己年轻有劳动能力的时候,为自己投一份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争得了养老的自主权,在你丧失劳动能力时,养老保障可以提供另一经济补偿,当家庭保障功能失效时,养老保险可以向你提供生活必须的费用,帮助安度晚年。三是办好老人公寓,托老所和福利院、敬老院,解决好老年对象的老有所养问题,使城镇年老退休不愿和子女一起生活的有了去处,农村无依靠的老年人可通过福利院、敬老院提供服务,使他安度晚年。
养老调研报告8
笔者于1998~20xx年在日本大学及教育机构留学工作近9年,近距离感受了日本大学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及人才培养模式如何促进了高质量的就业率这一现象。本文试从这一视点出发,着力剖析日本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希望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借鉴与启迪。
一、课程设置有特色
笔者留学所在的日本一所普通的私立大学,每年的毕业生就业率在日本遥遥领先。笔者所在的国际交流系设有文化交流和国际旅游两个专业,设置这两个专业的目的是为了科学地分析和研究作为文化现象的异文化间的理解交流和旅游实务。该系非常重视外语教育,学生在本系学习的4年间要学习比其他科系多一倍的外语课程。本系实行全面的以口语为中心的外语教育,口语课程全部由外籍教师主讲。该系还开设以二年级学生为对象的海外研修课程。在这个为期4周的研修课程中,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国际文化交流能力能得到极大的提高。此外,本系还积极鼓励学生赴海外留学或旅行,还有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也有一些归国学生。本系学生和留学生、归国学生在同一课堂学习,也是本系的特征之一。不出校园即可进行异文化理解和国际交流实践活动是本系最大的魅力之一。该系课程设置以实践为主横跨多个学科,在此后则通过各种讲义和讨论课程,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时代感和宽广的国际视野。
二、课堂教学与期末考试有特色
日本大学非常重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培养,对于大学1~3年级的低年级学生,日本老师也按教材或讲义给学生授课和指导实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会贯通理解所学知识,通常会布置不少综合性的课外作业,让学生们探讨。他们可以争论,相互比较,相互启发,扩大视野,共同提高。在期末考评时,以学生提交的课程论文及实验报告等为主,辅以开卷考查等。老师不需要学生花大量时间死记硬背理论条文去应付闭卷考试,不希望学生成为“课堂复印机”。同学们也认为,靠“死记硬背”的闭卷考试,一来花时间太多,二来时间久了同样记不住。如果把“死记硬背”所花去的大量时间,灵活地应用于课程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扩大知识面,或者参加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陶冶情操,更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和道德素养。
三、毕业论文选题有特色
日本的本科教育中,最后一年都用于完成毕业论文,这是培训学生实践工作能力最集中的阶段。本科生的论文课题一般都是真实课题,老师将从国家、企业得到的课题分配给研究生,本科生再分担研究生任务中的子课题。日本大学生毕业论文的题目实行双向选择的方式。在三年级期末,全系按专业分组开会,同一专业的师生共同参加,每位教师上台宣讲自己近年的科研成果及将下达给学生的毕业论文课题。学生还可以走访该教师的研究室、参观实验室,综合调研情况后填报选择导师的志愿。日本大学生在前3年采取没有固定教室的流动式学习。到第4年则要进入相应的研究室做论文,每天必须到研究室“上班”,有学生干部负责考勤。学生查阅资料、撰写开题报告、设计实验方案、做实验、分析数据结果,以及撰写论文都要在研究室完成。教师通过研讨会(seminar)的方式指导学生。学生要提交近期研究进展、阶段性成果、存在问题等情况的书面材料。报告前将材料分发给全研究室的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然后进行xx分钟至20分钟的报告。此后,接受老师和同学对所讲内容的质疑,报告人必须认真回答。由于平时各个环节抓得紧,撰写论文不太困难。
四、实习环节有特色
日本大学教育的实习环节很注重实际效果,除了让学生接受校内的实习教育外,还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去校外的企业、科研院所或事业单位实习。校外实习不一定是全班的统一行动,而是把实习的实效性放在第一位,组织形式多样化。实习基地既有学校分派的,也有学生自己联系并得到学校认可的。有的基地只有一个学生实习,学生必须定期回校在本专业师生召开的汇报会上报告实习情况,并提交经实习基地指导教师签字认可的书面材料。实习报告中一定要有学生根据现场实况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内容描述。最后老师要根据实习报告分别对学生进行考核,最后给出实习成绩。另外,学生在实习的时候,不是只要完成眼前的工作任务即可,而是要通过更广阔的视野、更具有远见的眼光,去考察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去分析整个行业和经济领域的现状和走向。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巩固职业意识并逐步确立社会责任感。
五、资格证书的取得有特色
日本大学大三学生在制定就业计划的'同时,取得资格证书就成为比较明确的目标了。于是,学校就抓住时机开设“资格证书”讲座,通过一系列更为具体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相关事物、实际工作的内涵。“资格证书”讲座不是单纯的培训班,这些讲座对于学生恰当地理解将来的工作、对于学生将来更好地工作等,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可以说做到了一举两得,大学称此为“获得资格证书的支援工程”。该工程基本上包括商业服务类、语言类、通信技术类等三大领域的资格证书。为了更好地督促学生积极参加资格证书的相关学习,学校还设立了相关的奖励措施,对那些成绩突出的学生给以物质鼓励。
经过初步探索,笔者感受到当今日本的高等教育机构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都是“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理念进行特色办学。准确把握社会动态,敏锐地采取对策应对。作为一个高等教育机构不断协调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产学合作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寻找与社会的结合点,这正是民办大学赢得社会信赖的基础,也是脚踏实地前进,创建崭新的有特色的民办大学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安达智子.大学生的职业选择[J].日本劳动经济,20xx,xx:xx-xx.
[2]那须幸雄.日本大学中的职业生涯教育现状与动向.文教大学国际学部纪要[R],20xx年第xx卷1号:p22-30.
[3]陆素菊.日本大学生体验式就业的实践及其意义[J].教育发展研究,20xx,(xx):58-61.
养老调研报告9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的调查报告》 前言:社会实践的参加者:一帮大学同学。实践的主题:通过调查与分析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情况而让我们村里的子女以及干部懂得如何最优化最合理地处理这些问题,以让老年人快乐幸福地安享晚年。时间:20xx年1月27—1月31日。地点:我所居住的那个村子。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告如下。
一、 活动内容
(一) 活动目的: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农村养老状况,发现其中存在的优缺点,从而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建议。
(二) 活动准备:由于我所在的农村地区人口比较多,所以我和一帮同学首先选取一个有很多老年人居住的村子作为重点调查目标。我们须向村委会那里得知目前我们这个村子的所有老人的人数;其次,我们了解了总体上老人目前生活的状态;之后打听到村干部在致力于农村养老这个问题上所做的贡献。
(三) 活动形式:
1.选取重点目标实地走访;
2.询问村干部实际农村养老实际情况;
3.查阅相关资料。
(四) 活动过程:
1.从资料中了解相关情况。我们首先在实践活动的第一天上网先搜索到了一些关于我国农村养老的普遍状况和一些数据以及存在的问题。接着,我们便来到了我所在的村委会向他们了解农村养老情况,同时查阅了很多资料,了解到了农村里一些特殊老人目前的生活状况。
2.实地了解情况。接下来的几天,我和一帮同学就一个个地到农村里有老年人居住的家里,仔细询问他们当前的生活情况,儿女的赡养状况,村里的干部为此所做的努力以及他们目前对生活的态度。
3.记录数据。我们把一些数据记录下来,之后再总结讨论农村养老中存在的优缺点,最后我们汇总出关于这个问题的意见向当地的村委会提出。
二、调查资料
实践活动中的调查资料分为三部分。
(一)上网搜索到的资料。通过网络资源,我们了解到如今政府在农村养老这个问题上做出了一些惠民政策。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出,到20xx年已经在全国10%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再到20xx年开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开始逐步推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影响逐步扩大。它的主要内容是: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目前我国农村8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8000多万,占农业人口的10%以上,按照国际社会通行的标准,我国农村已成为老龄化社会。而村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家庭养老负担沉重,使得生活富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二)从村委会那里得来的资料。我们了解到了目前我们村里的老人大约有100多位,而且子女不在家的老人竟然占到了80%,“空巢”老人现象普遍存在。调查发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惠及面甚少,但是由于农村医疗合作社的建立,我们村里的只要是农村户口的人都会享有医疗保险的福利,可惜的是,资金上报比例还是很少。
(三)实地走访所取得的资料。我们走访了很多位老人,还专门为那些“空巢”老人干了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我们发现有些老人还在以种地维持生计,有些老人则靠子女的收入生活,而有些老人因为种种原因,只能靠村里的资助生活。同时他们的生活态度会有些消极,他们不愿意麻烦自己的子女,有的老人甚至不为了不让儿女担心,隐瞒了自己生大病的事实,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三、调查结果
(一)农村逐步呈现老龄化,农村养老问题不容小觑。由于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安于靠种地维持生活,所以他们选择了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农村。加之如今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改善,尤其是新型农村医疗合作社的建立后,很多老人的看病难得问题得以解决,因此农村老年人人口在不断上涨,农村老龄化的时代已经到来,随之而来的农村养老问题也接踵而来。
(二)政府、子女在农村养老问题中的表现
1.执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以养老保险为主,医疗保险为辅的制度,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村干部在资金保障方面做得还不到位。
2.实行农村社会救济。通过网上资料,我了解到很多经济发达省市如北京、浙江、广东等已经全面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当然我们省也不例外。我们村里的贫困老人都会获得村里的帮助,每个月也都会有几十元的保障。虽然这些钱远远不够他们的消费,但是至少表明了政府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后的路任重而道远。
3.虽然金钱可以给老年人生活保障,但他们的精神活动更应被关心。调查走访中发现一般子女都会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给父母钱财让他们安享晚年,但还是有一部分老年人依然坚持在田间忙碌,靠自己的能力赚钱。大多数的老年人生活简朴,开销甚少。闲暇时由于子女不能陪伴左右,只能和其它老人一起聊聊天,看看电视,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而且村里对这方面也不是很重视,基本上没有开展过什么集体活动。所以,不仅是村里的干部,还有他们的子女,不能简单地认为物质上的`满足就可以让老年人过的很好,其实不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他们最大的愿望还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经常回来看看他们。
四、经验体会
(一)我们在选择做调查实践活动时,需要将我们的视野扩大,从影响到我们身边的事情开始考虑,即取材有针对性,要有意义,同时需要从多个角度辩证的看待,从由表及里的思维着手,在这个主题上,我们不仅看到了农村老年人目前所缺的物质是什么,更体会到了他们精神领域所缺的那份情感。
(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说明我们在做一件事情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这次活动我和我的一帮同学们就做足了准备,我们不仅在网上找到了相关的资料,更是针对我们村的情况,找到了我们村里的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资料。
(三)我觉得任何一个政策的实施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都会存在种种问题,因此要加强从上级到下级的执行能力,真正把福利和好处带给农民。
五、理性思考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设存在一些主要问题。
1.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与合理,缺乏有力地监督保证。相关的《社会保障法》依然未制定出台,可见这项机制仍未被列为法律条例,所以给执行带来了困难,因此导致农民对社会保障的认识不足,对受益缺乏信任感。
2.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覆盖范围小,但这是民生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力度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范围。据了解,大多数老年人对养老保险的了解不足,只有少部分老年人参保,就算是这样,因为缴费农民可以自由选择,不少人选择每月最低档,这样缴费10年后的农民每月也只领到很少一部分的钱,所以对于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帮助不是很大,并未起到很大的作用。
3.农村养老资金运行低效,农民信心下降。如今的体制下,有谁能确保证国家财政拨下来的资金丝毫不偏差地到达农村老年人手中。我恐怕没有人能担保吧!因为我们深知在资金运行过程中,一些资金挪用贪污的现象偶尔会存在,这值得我们严肃审视与处理,政府人员必须要抱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一直秉持着公正廉洁的原则。
六、问题与建议
(一)通过立法途径的形式约束和强制执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农村社会养老必须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农村与城镇之间的差距应该通过社会多方的努力不断减小。
(二)在给农村老人带来保障机制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每个人都会变老,每一位老人都期待拥有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所以不仅政府要给老人们应有的关心,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子女要时刻记住常回家看看。
(三)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希望国家大力扶持并真正做到对人民负责。就以我们村为例,我们的干部们首先要大力向村民们宣传农村养老保险的益处,其次希望他们工作更具人性化,在分发养老金的同时可以主动到那些老年人的家里与他们聊聊天。平时可以想方设法得组织一些娱乐活动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以上便是我和我的同学们所做的成果,也希望那些干部们真正地明白我们的
用意,实事求是地一心一意地为人民着想。全社会全部行动起来,农村养老问题才会得以解决。
养老调研报告10
根据《四川省卫生厅关于开展乡村医生养老保险调研的通知》(川卫办发[20xx]164号)精神,为真实反映我区乡村医生现状,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我局成立调研领导小组,选派专人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顺庆区地处南充市中心城区,是南充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积555平方公里,人口63.5万人。辖20个乡镇,254个行政村,农村人口27.9万人。全区共20个乡镇(中心)卫生院,有在编在职职工187人;248个村卫生室,有乡村医生359人。乡村医生中小学学历4人,初中学历80人,高中学历21人,职高4人,中专学历165人;50岁以下49人,50岁以上310人;男性309人,女性50人。
二、村卫生站设置及标准化建设情况
顺庆区20个乡镇卫生院均是1993年南充市区划调整时,由原南充县(现高坪区)划归顺庆区管辖。当时各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基本上是以家庭式的方式分散经营,管理混乱,公共服务功能弱化,医疗服务能力薄弱,设施设备落后。20xx年国家要求乡镇卫生院上收上划,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加大了对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的管理,我区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高,但村卫生室的情况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全区大多数行政村虽然设置有村卫生室,却全部由乡村医生个人举办,所有村卫生室设施设备落后,房屋简陋破旧,面积不达标,且全部为乡村医生私房或租赁房屋,基本没有任何诊疗器具,不符合医疗规范。由于政府没有任何资金投入,标准化建设无法实施,其医疗条件已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医疗服务需求。
三、顺庆区乡村医生工作现状
乡村医生是农村卫生工作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队伍,他们客观上承担了公共卫生体系网底建设的职能职责,但他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现状堪忧,急待国家给予大力扶持,以保证这支队伍稳定。
(一)客观上承担了公共卫生的职责
我区各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承担着本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乡镇卫生院指导下,负责本行政村传染病防治、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及基本的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尽管这些工作做得还不够,还不能达到党委政府的要求,但他们客观上承担起了公共卫生体系网底建设的职责。
(二)为农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服务
我区乡村医生工作年限大部分都有20多年,他们基本上能独立开展常见病的诊治,农民群众对常见病、慢性病会首先选择到村卫生室就诊。由于乡村医生学历低、年龄大,医疗技术更新慢、水平低,农民群众遇到急性病会选择更上一级医院就诊;加之近几年新农合开展后,农民群众为方便医疗费用报销,到村卫生室就诊的病人大幅减少。
(三)乡村医生面临难以生存的困境
乡村医生收入实行自负盈亏,年收入由预防保健费(即计免工作劳务费)、医疗收入、药品收入组成,收入来源单一,大多数是边看病、边务农,以解决难以生存的窘境,收入不稳定,生活没有保障,严重影响了乡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到整个乡村医生队伍的稳定。
四、乡村医生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乡村医生收入低,无保障,面临生存压力
我区一批上世纪60、70年代的赤脚医生,他们的年龄大都在65岁以上,这部分人由于年老体弱,已不能行医和务农,由于没有任何待遇和经济来源,只有依靠儿女赡养,如果没有儿女的赡养,他们的生活非常困难,有的老人只能以每月几十、上百元的低保费维持生活。这部分人为我们的农村卫生工作,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老了却没有任何社会保障,生活艰辛。20xx年顺庆区低标准启动了农村户口人员养老保险,但所缴费用对于年龄大、收入低的乡村医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而且每个月的养老金太低,不能保障基本生活。20xx年通过我局与相关部门协调,解决了27名到退休年龄的乡村医生自费参加城市居民养老保险,其余乡村医生均未参加。而我区86%的乡村医生将在近10年内达到退休年龄,他们现在靠一边承担乡村医生职责,一边务农保生存,而这些乡村医生一旦步入老龄后,生存问题令人担忧。由于收入低,没有社会保障,对退休后能否得到稳定的维持生计的收入没有把握,已有部分年轻的.乡村医生另谋出路或到条件好的地方从业,乡村医生队伍存在流失现象。通过了解,区上原有的民办教师、兽医、村干部等政府已根据上级相关部门的刚性政策解决了相关待遇,其养老保险得到解决,并且还有保障性工资。因此,我们请求上级卫生部门协调人事、财政部门,通过上级政府对卫生人事工资性保障制定刚性政策,以使下级政府予以落实。
(二)医学知识更新及医疗水平提高所面临的困难
我区乡村医生大部分学历低,医疗水平不高,知识更新慢,参加培训机会少,培训方式单一,缺乏系统培训,乡村医生学习意愿淡薄。
五、几点建议
(一)建立乡村医生社会保障制度,使乡村医生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一是建立与城镇居民相一致的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及医疗保障制度,为乡村医生退休后的生活提供制度性保障。
二是对在职乡村医生给予工作补贴,使乡村医生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通过建立基本的乡村医生生活、养老保障制度,逐步加大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它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方面可以稳定医生队伍,减少乡村医生流失,提高农民群众医疗保障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改善乡村医生的工作、生活条件,减少乡村医生“边劳动边行医”的状况,使乡村医生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医疗卫生工作中,以促进和谐农村建设。
(二)努力提高现有乡村医生队伍素质目前,我区乡村医生队伍现状是年龄老化,学历偏低,医疗水平低,素质不高。要改变这种现状。
一要实施人才培训计划,增加政府的财政投入;
二要拓宽培训领域,让乡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长知识、见世面、学技术,全面丰富和提高乡村医生对农村多发病、常见病的诊疗水平和操作技能;
三要创新培训模式,根据乡村医生工作实际,注重培训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把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操作技能以及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作为主要内容,出台具体的培训方法。
养老调研报告11
养老保险是国家按照法律规定,在劳动者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并离开工作岗位之后,对他们提供维持基本生活资料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也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积极探讨建立完善适应中央银行特点的养老保障体系,对于促进金融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充分认识养老社会化是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必然趋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家庭结构的变化,我国几千年来所奉行的家庭养老传统格局将会逐渐被养老社会化的新格局所代替。养老社会化将是本世纪人口老龄化的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必然趋势。
据有关统计,1952年退离休人员2万人,退离休金及医疗福利支出9万元。1987年底,退离休人员2201万人,增长1100倍,退离休金及医疗福利支出375亿,增长41万倍。而到上世纪90年代末,全国退休职工达4000万人,退休费总额达520亿元,相当于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17% ,至本世纪20xx年将超过30% 。上世纪80年代,由7.75个劳动年龄人口供养一个老年人,到本世纪20xx年,将由1.92人供养一个老年人。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是此增彼减的对应关系,用于老年人支出费用大幅度上升,一方面使政府的财政负担加重,一方面减少积累资金的份额,影响了社会扩大再生产。同时,随着老年人数量增多,对商品、交通、住宅、文化娱乐、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等方面,都有特殊需求,并在城市规划、住宅建设、社区建设、服务设施上,都提出了新课题。
而事实上,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比预期的要快。上世纪末,我国实际上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这是我国人口结构的一次重大变化。要解决人口老龄化的核心问题,说到底是个养老问题,它涉及到每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和未来的生活条件,而且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清人口老龄化形势,增强人口老龄化意识,为建立完善养老社会化创造有利的条件。
但是,养老实行社会化,并不意味着将老龄人口由国家和社会全部集中养起来,这在我国任何时候都是不可能的.。因此,人民银行应依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要求,将养老统筹与老年福利设施纳入中央银行自身发展计划,逐步增加投入。各级人民银行要切实担负起社会化养老责任,按自己所能和社会需要,兴建和投入资金,为发展中央银行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做出积极的努力。
二、构建适应中央银行特点的养老保障体系。
1、建立完善经济保障体系。
今后,人民银行退休人员将主要依靠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提供生活所需的费用。因此,人民银行应结合新情况,创造新思路,进一步健全完善国家、集体、个人三结合的社会主义养老保险制度,要把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作为养老保险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增强养老保险基金支撑能力,不断扩大养老保险的筹资渠道。并通过发展多层次的养老保险统筹,使退休人员的养老补贴,能按着“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原则,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和增加,以切实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
一是逐步实现退休基金统筹规范化、制度化。对人民银行系统员工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完善多层次的养老退休金统筹制度。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要使退休基金统筹范围、形式、项目和标准,与经济水平相适应,与物价上涨或与在职职工工资增长挂钩。二是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严格监管“保命钱”。养老保障是社会的“稳定器”和“安全网”,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要进一步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管、发三个关键环节制定相应规程,健全工作程序,完善制约机制,保证人民银行养老保险基金的正常运转。尤其是对养老金的发放,坚持层层把关,分级负责,从制度上防范和控制养老保险基金风险,确保其安全完整。三是建立生活困难补助办法。对因各种原因导致退休人员确有生活困难者,要实行救助制度。为此,仍然要大力提倡子女供养照顾老人。即使国家经济发达了,老人靠子女照料供养依旧是基本形式。这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体现。
2、建立完善再服务体系。
人民银行老干部是中央银行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凡是有劳动能力的退休人员都属于劳动力资源,应加以开发利用,以切实解决“老有所为”的问题。
一是在政策、组织、措施上,各级人民银行要为开发利用老干部人力资源服务。首先制定政策,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保护合法收入。其次建立退休人员协会,把退休人员组织起来,兴办实体或咨询服务机构。再次建立“老年人才中心”为愿意工作的人和用人机构牵线搭桥。二是实施弹性退休政策,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调整在职年龄。多数人民银行退休人员身体健康,许多老干部都具有金融专业知识、丰富经验与工作技能,是中央银行事业尤其是基层央行发展的宝贵财富。所以,合理开发利用老年人劳动力资源,既让退休人员老有所为,又是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措施。三是利用人民银行内联网络优势,建立以人行地州市中心支行为主体的老年服务网络。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退休后都要经历从能够自理、半自理到不能自理,甚至完全丧失生活能力的过程。所以对退休人员生活确实需要照料服务的,各级行老干部工作部门应尽力组织提供服务,或提供定时、专项服务。
3、建立完善精神生活体系。
主要是根据老年人的爱好、兴趣的需要,各级人民银行要以本级机构为单位,建立老年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场所,以切实解决“老有所乐”的问题。
一是各级人行要建立完善多功能的老年人文化娱乐场所,或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或兴办老年人活动室,或完善老年人活动园地。二是老干部工作部门在组织开展文体娱乐、旅游等活动时,实行低费或免费服务。三是努力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老干部工作部门应经常组织退休人员听讲座,普及保健知识,因地制宜推广适应老年人特点的健身术活动,增强体质。
4、建立完善老年教育体系。
老年同志拥有充分的休闲时光,渴望多姿多彩的晚年生活,同时也希望再次回到集体之中,得到新的友谊。只有满足个人兴趣爱好,丰富生活,才能心旷神怡,健康长寿。因此,各级人行应充分利用老年活动场所办学习班、开讲座,并为愿意进入老年大学或老年学校的老年同志提供方便条件,使老年人重新获得学习机会,以切实解决“老有所学”的问题。
一是组织开展多种类型的老年人培训学习,例如知识型,即文学、历史、地理、时事政治、法律等;又如娱乐型,即书法、绘画、花卉、盆景、工艺、美术等;还如实用型,即长寿科普知识、老年病防治知识、美容、园艺、烹饪等。二是帮助老年同志坚定理想信念,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联系深化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不断地加强学习,以致更好地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引导老干部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澄清在构建和谐社会理念上的认识误区或模糊观点,从而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三是普及与老年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运用现代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伪科学,使老年同志保持健康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状态。正确对待生老病死,树立科学养生观,反对迷信愚昧的歪理邪说,把健康长寿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对策思考
1、加强养老保险基金制度建设。
为维护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与完整,人民银行要在深入宣传老年社会保障法制的基础上,更新观念,虚心学习,借鉴其它行业系统的好作法好措施,以建立完备配套的适应中央银行特点的养老保障制度体系,促使养老保障体系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各级职能部门的责、权、利,以统一领导和协调养老保险工作,按完整的养老保障体系,有组织、有领导的去实现。从而防止各利益主体之间过多的矛盾和纠纷,兴利除弊,保障全体人员的合法利益。
2、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统筹规划。
养老保险问题,说到底是在保障社会劳动者退休后享有基本生活水平的前提下,使全社会通过统筹方式筹集的养老保险金,在今后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均达到收支平衡的特殊性财务问题。为此,各级人行领导要高度重视,统筹规划,纳入日程,加强领导,带动全系统员工都来关心重视老年事业。并从现实出发,处理好不同经济区域的关系,严格落实国家有关养老保险统筹机制,不断扩大养老保险的筹资渠道。与此同时,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养老保险金营运效率,既确保老年人退休金按时足额支付,又避免现值养老金贬值。
3、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服务。
为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来势迅猛的形势,大力推进人民银行养老社会化既需要有一个高效能的老干部工作管理机构,还需要建立一支高质量、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的人员队伍,以至为中央银行养老保障体系提供相适应的组织保证。因此,对于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提升老年工作服务质量,各级人民银行必须高瞻远瞩站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在改革发展与稳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中央银行的养老保障体系才能体现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必然性。
养老调研报告12
为加快发展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我市老龄人口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与养老服务业相对滞后的矛盾,助推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程。根据市政协七届五十四次主席会议工作部署,5月12日至19日,由市政协副主席邓刚率领社法委部分政协委员到xx、xx、杭州学习考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xx年5月27日至31日,由邓刚带队,市政协社法委组织部分委员及市民政局相关人员共17人,对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和调研。视察组先后实地视察了解市社会福利院和水城县社会福利中心,老鹰山镇敬老院,红桥新区老年养护楼及养老地产在建项目,凤凰社区、水木清华、xx社区、白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8个机构和站点,听取了相关情况介绍,组织委员座谈讨论。调研组由5人组成,先后前往盘县柏果、鸡场坪、刘官敬老院,六枝特区落别、新窑敬老院,塔山社区幸福院和廻龙溪在建的老年公寓项目等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组分别听取了市民政局和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的工作情况介绍,结合视察、调研情况,组织委员对全市不同类型、不同服务内容、不同服务对象的养老机构和站点进行了认真的座谈讨论。现将视察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目前,全市共有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39.1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3.5%,我市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努力工作,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形成了城市以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为核心,民办养老机构为辐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辅助;农村以敬老院为支撑,幸福院为辅助的养老服务格局。养老服务正逐步朝着产业化、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方向发展。截至xx年底,全市养老机构122家(其中城市福利院4家,农村敬老院91家,民办养老机构13家,其他类别14家)。社区居家养老和日间照料中心60家,农村幸福院176家。共有各类养老床位数11595张,60岁以上每千名老年人平均拥有养老床位数30.5张。具体做法为:
1、强化政府主导,出台相关政策
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把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专题之一。xx年印发了《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六盘水市府发〔xx〕14号)。《实施意见》对发展养老服务机构从土地落实、资金补助、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并明确对民办养老机构建设给予一次性补贴3000元。民办养老机构可享受与公办养老机构相同的土地政策,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等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对机构提供的养护服务免征营业税,对非营利性机构自用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机构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二是认真研究,大胆创新,探索具有六盘水特色的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新路径,提出了打造“国际标准旅游休闲度假城市”的目标,统筹推进大健康发展战略,将医养结合、农旅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作为推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抓手,把“候鸟式养老、护理式养老、休假式养老、旅游式养老”不断融入到新型养老服务体制建设中,着力推进和努力打造“足不出户养老、上门服务养老”的养老服务发展模式。
2、积极开发养老项目,夯实养老服务基础
一是加强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目前全市共有公办养老机构95家,养老床位5607张。二是强化农村敬老院的改造提升。全市共有农村敬老院91所,率先在全省实现敬老院的全覆盖。三是着力抓好农村幸福院的建设。目前全市共建农村幸福院176所,xx年省老龄办在我市召开了全省农村幸福院建设现场观摩会。四是着力推进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建设。依托社区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日托、就餐、洗衣、保健、休闲、娱乐等各种服务,初步形成一种“老人舒心、子女放心”的社会氛围,今年省老龄办又在我市召开了全省居家养老服务现场观摩会。
3、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
xx社区依托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打造医养结合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逐步实现老年人前院看病、后院养老的目标。
(二)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视察调研,我们认为,我市养老服务从床位看,农村多、城市少;从性质上看,公办多,民办少;从规格上看,中低端多、高端少;从经营模式上看,单一养老多,医护结合、农旅养结合少。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广大老年人的需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养老服务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虽然由民政部门主管,但涉及部门多、层面多,养老服务工作没有形成有效合力,缺乏有力的统筹协调机构。如在民政内部具有养老服务职能的有老龄委办、社会救助局、社会福利科三个部门负责,职能分散,多头管理,机制不活。对政策落实和执行力度不够。如根据国家有关养老服务政策规定,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时,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要根据规划和建设指标要求,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在我市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2、养老机构建设不够规范。一是配套设施简陋。大部分养老机构内没有无障碍通道和辅助设施,许多农村敬老院房间内无独立的卫生间,大部分农村敬老院设施陈旧,环境较差。除了政府兜底部分,很难吸引社会老人入住。二是全市规模较大的敬老院缺乏必要的人员接送、物资采购等业务用车。
3、养老机构管理不够规范。一是专业化管护人员缺乏。如盘县柏果镇敬老院入住率已达70%,但管护人员只有11人,且现有管理、护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没有标准、规范的护理程序。二是管理人员在编不在岗现象突出。如六枝特区许多通过招考进入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大多被乡镇政府抽调到其他岗位。三是养老服务严重缺乏社会工作者和自愿者(全市持证社工43人,其中从事养老服务业的不足20人)。四是全市境内没有一家养老机构取得消防合格证审批手续,制约对养老服务业相关扶持政策的兑现。
4、养老服务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一是我市目前机构养老床位仅占老年群体的3.4%。按照省下达的任务,“十三五”末我市养老机构床位应达到20000张,目前仅有各类床位11595张,床位缺口近9000张。二是居家养老基础薄弱。社区老年活动平台建设不足,公益性养老用房相对紧张,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内容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广大老年人多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5、社会力量参与不充分。尽管我市加大床位补贴力度,在省补贴每张床位3000元的基础上,市、县两级再补贴3000元,由于养老产业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前来咨询的多,真正洽谈的少,追求政策支持的多,诚心投入的少,目前没有一家民办养老综合机构落地建设,全市民营养老床位仅占总床位的13%左右,远低于全国30%的平均数。
二、外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做法及经验
(一)组织保障有力,财政投入力度大。xx、xx、杭州等地的养老服务工作,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常委或副市长兼任,明确将发展养老服务工作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和干部个人考核指标体系。本级财政对新建民办养老机构每张床位补贴5000元,运营补贴每床每年1200元。我市民办养老机构床位建设补贴为市县按2:8补助3000元,运营补贴为每床每年市县按2:8补助200元。
(二)运行机制统一,部门配合紧密。明确由一家单位(民政局或老龄委)牵头总负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其他成员单位在牵头单位的组织协调下开展工作,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例如:发改部门优先审查立项养老服务项目,财政部门及时、足额兑现养老服务各类补贴,住建部门严格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套相应面积的居家养老服务用房,人资社保部门全力组织所需的人才培训等。这样的运行机制促进职能统一、政令畅通、各尽其职、成效明显。
(三)着力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xx、xx、杭州等地积极与国内养老服务专家团队合作,在全国率先提出将养老床位从普通型向护理型床位转变。目前,上述地方护理型床位占总床位的50%以上,(我市提出在20xx年底前实现护理型床位占总床位的30%),护理型床位有效地为老人提供更为周到、专业、全面的照护。
(四)政策创制力度极大,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结合自身实际,出台养老政策文件,许多政策措施走在了全国全省的前面。如xx市率先提出“9064”养老服务体系概念,率先以地方法规形式出台《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率先建立养老服务业引导资金(首期财政注入5000万元),同时财政专门设立“养老服务事业经费”(按每个老人260元的标准列入年度预算)。通过政府引导并支持民办运营“虚拟养老院”。建设居家养老指导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为老人提供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社工、专业组织等为老人提供服务主体(xx市持有社工资格证的专业人员6000余人,仅一个社区内就有11名社工固定服务),基本实现“9064”目标(90%的老人居家养老、6%的老人依托社区养老、4%的老人进入机构养老),解决了老龄群体中占主导地位90%的老人的需求。
(五)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实力雄厚。为使养老服务有承接主体,由财政专门对养老专业人才进行补贴。例如:设立了养老服务人才入职补贴(对学习相关专业后从事养老服务管理或护理职位满一年的,根据学历不同给予2万至4万不等的补贴)、持证补贴(对持有养老护理执业资格证书且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根据等级每月由财政给予200元到800元不等的补贴)和社保补贴(对从事养老管理和护理的,其个人参加社会保险的部分由财政补贴),由于补贴充足,吸引、稳定大量专业人才从事养老服务行业。
三、对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领导,完善运行管理机制。一是建议市委、市政府成立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协调、监管养老服务建设,并将发展养老服务工作纳入县区、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和干部个人考核指标体系。相关部门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着眼大局,密切配合,各司其职,敢于担当。需要整改完善的,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督促整改到位后,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如消防合格证的.办理),避免因不作为或慢作为,对我市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造成制约。二是建立统一的部门运行管理机制,将有关养老服务的政策、资金、项目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服务监管,更好的发挥各类养老机构作用。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一是以城镇居家养老服务为重点,精准发力。新建居住小区要按照标准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已建成居住小区也要通过多种方式完善相关设施。二是大力推进智慧助老服务建设。结合我市“大数据、大健康”战略行动,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云”,构建养老服务综合性信息平台。三是将福彩公益金和其他财政用于养老服务的资金支持的方向和力度向城镇居家养老服务倾斜,统筹福彩公益金的使用。四是可建立养老服务基金,首期基金可从福利彩票公益金、财政资金、社会捐赠等方面注入,并建立稳定的补充机制和运营管理机制,解决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资金短缺问题。五是要高度重视养老服务的标准化建设。结合六盘水实际,制定出台养老服务的规范化标准。
(三)进一步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养老人才入职补贴、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制度,激励更多的年轻人进入养老护理等专业学习,培养养老服务人才,稳定养老服务队伍,鼓励长期从事养老护理人员。二是加大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的宣传、引导、培育和登记管理,培养壮大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社会力量。
(四)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服务业。
一是着力推进公建民营模式,可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由民间力量管理经营。
二是加大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鼓励资助力度, 在财力允许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的标准。
三是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我市生态休闲度假养老,大力发展我市休闲度假养老服务业。四是民政、财政部门扩大政府补贴的覆盖面,让更多参与养老服务的社会力量都能享受到政府的补贴。
(五)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总体规划。根据我市老龄人口数量增长和养老需求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对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数量、布局、规模、档次、服务范围以及资金保障、用地安排等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同时,在各级社会公共设施规划建设中,做到公益性和市场运作相结合,整合和利用社区、企业、机关、学校的文化、娱乐设施及场地等现有资源,有计划地发展老年活动场所,为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提供服务。
养老调研报告13
为全面准确掌握我县各类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基本情况,有效推进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县由劳动保障局牵头,组织工商、税务、经济商务、供销、粮食等部门,按照条条管理、块块分割,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全县所有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各类用人单位参保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加快全县经济发展的同时,理清工作思路,健全工作制度,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不断加大职工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力度,基本形成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位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据统计,目前,我县共有各类用人单位 367 户,涉及职工 26472 人(在职 19686 人,退休 6711 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 283 户,涉及职工 15957 人(在职 11654 人,退休 4303 人),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 84 户,涉及职工 10515 人(在职 8032 人,退休 2408 人)。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 15957 人,欠缴保费 468 万元;参加失业保险 7327 人,欠缴保费 506.8 万元;参加医疗保险 15957 人;参加工伤保险 946 人。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参加养老保险 6690 人,欠缴保费 437.56 万元;参加失业保险 2323 人,欠缴保费 47.71 万元;参加医疗保险 3476 人,欠缴保费 264.45 万元;参加工伤保险 3257 人,欠缴保费 18.27 万元;参加生育保险 2301 人,欠缴保费 15.25 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1、部分用人单位对社会保险认识不足,个别企业未参加社会保险。一是个别用人单位对社会保险在稳定员工队伍、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因而缺乏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二是员工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的`意识,由此减弱了他们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这一点在我县的外来企业中较为突出。
2、欠缴社会保险费的现象仍然存在。我县的企业一般都是生产经营规模小、生产科技含量低、产品档次不高企业,产品成本高、利润低,有些初始运行的企业都在负债经营。为维持企业的生产经营,部分企业存在欠缴社会保险费的现象。
3、存在选择性参加社会保险的现象。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因失业、工伤风险较低,参加养老、医疗保险积极性较高,而不愿参加失业、工伤保险。我县大多数企业员工是本地农民,就近务工,半工半农较多,因此多以土地为保障,所以参保缴费意识淡莫,只求多挣点钱,从而存在尽量少参保甚至不参保现象。
4、瞒报、少报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的现象依然存在。少数企业为尽可能降低企业成本,保证利润的最大化,想方设法瞒报、少报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
5、企业人员流动性大导致参保管理困难。目前,我县相当部分企业的员工大多属于临时用工,存在今天干,明天走的现象,人员极不稳定。社保经办部门很难准确掌握企业职工人数,多数老板都会以此为借口不参加社会保险。另外,由于各地社会保险制度不衔接,在政策上也有一定差异,许多外来务工人员考虑到在务工当地参保几年,一旦回乡又是一件麻烦事,因此务工人员不愿参保。
6、企业改制进程缓慢导致部分人员参保困难。 由于我县企业改革的进程较慢,而且原来单位欠费时间较长,企业长期处于关闭、停产阶段,间断缴费情况存在,而这些单位的人员又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到私企去打工,他们与原单位未解除劳动关系,而又与新单位形成了实际劳动关系,在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时非常棘手。
7、社会保险政策的盲点导致部分人员参保较困难。 在实行社会保险前已退休或即将退休的原三社企业(铁器社、缝纫社、补鞋社)人员,未能参加社会保险,在企业关闭破产后,失去了退休费来源。现在年老体弱多病,无任何经济来源,生活相当艰难。去年,省政府虽出台了川办发 185 号文件,解决原国有、集体企业超龄未参保人员老有所养问题,一次性参保缴费额近 4 万元,因这部分人员无力支付所交的巨额保险费,多次上访要求解决养老保险问题。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
第一,领导重视、部门协调。目前,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保缴费较困难,反应出制度、体制、管理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对扩面工作的组织领导;其次,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社保经办机构要加强征缴,搞好宣传服务,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组织引导,工商、税务部门应搞好监督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对参保缴费的执法检查、监督等工作都要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第二,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维权意识。用人单位员工特别是民营企业员工对社会保险在维护自身权益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是目前阻碍社会保险缴费进展的现实问题。因此必须充分发动新闻媒体、社区组织、厂矿企业、社保主管部门和其他宣传机构,加强社会保险政策宣传;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要在社区、村开设社会保险咨询站点,开展咨询服务;同时要抓好正、反典型的宣传,提高全民的社会保险意识,牢固树立参保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观念。
养老调研报告14
县福利厂建于1982年,隶属县民政局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主要承揽救灾物资加工业务。从建厂开始到90年代初,生产项目稳定发展,职工一度增加到57人,人均工资达300多元。然而从1995年开始,随着外围竞争加强,福利厂日趋衰败,目前处于名存实亡的境地,职工生活困难,久拖未决的养老保险成为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一个焦点问题。
一、养老金上缴情况
目前,县福利厂共有职工21人,其中残疾人15人;固定工人10人、合同制工人11人;60岁以上5人、50—60岁2人、40—50岁13人、35—40岁1人;按照工作年限划分,48年工龄1人、39年工龄1人、29年工龄2人、27年工龄1人、26年工龄2人、25年工龄2人、22年工龄8人、21年工龄2人、20年工龄1人、17年工龄1人。依据当时养老保险政策规定,上交养老保险金的仅指合同制工人。福利厂现有11人合同制工人养老保险金只交到1993年度,存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专门账户,从1994年开始至今未交。而10名固定制工人,从国家实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以来,他们养老保险金从来未交。据核定,目前全厂21名职工已拖欠养老保险金达125万元。拖欠养老金的主要原因:一是福利厂资金匮乏无力支付;二是职工生活困难无钱缴费;三是因福利厂属于自收自支企业管理性事业单位,所有相关企业改制政策将其拒之门外。目前到达退休年龄的职工有7人,其中男职工5人,最高年龄龙正兴,退伍军人,今年69岁;女职工2人,最高年龄李发仙,残疾人,现年57岁。
二、外地做法
福利企业是残疾人聚集的企业,其性质大多是自收自支企业管理性事业单位,具有弱势性、特殊性和政策实施的空缺性,也是当前社会不稳定因素隐患之一。为此,县民政局专门前往州内县市进行了调查,综合情况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福利企业特殊情况作特殊处理,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吉首、龙山在低保、临时困难救助给予重点照顾外,县财政每年分别给福利厂预算6万、8万元经费,以求社会稳定。去年龙山县财政一次性买单,支付了42万元尾欠,退休工人足额领到了退休金。吉首福利厂1998年前欠交养老金75万元,20xx年市政府领导同意作欠帐处理,之后每年门面租金20余万作为上交养老金,保证退休工人养老金分文未少,达到了政府、社会和残疾人家庭“三个满意”。北京顺义区,对福利厂职工养老金采取减半收取的办法,维护了弱势群体的.根本利益。
三、几点建议
县福利厂现有职工21人,且大多是病老残疾,生活相当困难,他们曾多次上访要求合法权益,是全县“保民生、促稳定”的重点之一,解决县福利厂养老保险问题是当务之急。为此,向县人民政府作如下建议:一是针对当前残疾职工失业后,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养老保险费难解决的问题,借鉴外地经验和作法,建议县政府对福利厂养老保险金作减半优惠政策处理,对余下的养老金尾欠由县财政买单;二是从20xx年度开始,县财政每年给予县福利厂一定的预算经费,采取财政帮助一点、民政资助一点、职工负担一点,帮助余下职工解决好养老金缴纳问题,确保残疾职工退休后按月领取养老金,有效化解遗留问题。
养老调研报告15
一、农村养老现状
养老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涉及到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家庭和社区的负担以及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农村养老问题面临着多种挑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农村养老现状之一:养老金低
农民辛苦了一辈子,种地交公粮,也为国家贡献了一份力量,到老了就应该有适当的养老金。但是很多农村的老人根本不知道有养老金,他们年轻时社保还没有现在这么完善,很多人没有缴纳社保,等到老了才开始缴纳,而且很多人即便是缴纳社保,也是选择最低一档缴纳,等到退休年龄就只能领最低一档的退休金。
我国的养老金制度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各地的基础养老金加上个人账户养老金加起来,才是最后到手的养老金,一般交满15年就可以领。而农民缴纳的金额很低,个人账户里的钱非常少,主要靠政府的基础养老金,这部分是政府补贴,和各地财力有关,因此除了一些大城市以外,很多农村的养老金都比较低。
(二)农村养老现状之二:舍不得交新农合
新农合一年要缴纳350元,对于农村人来说也算是一个不小的负担。特别是家里人口数量多的家庭,每年光缴纳新农合,就要不少钱。比如一个一个五口之家,两老人两青年加一个孩子,五个人每年缴纳新农合需要1750元,这对于农村家庭来说,算是一笔较大的支出了。新农合交一年保一年,如果当年没生病住院的话,就等于白交了,所以很多农民朋友就觉得自己是交了一笔“冤枉钱”,不愿意继续缴纳。新农合的缺点是不能累积,但“断缴”是不对的,因为交了新农合之后,生病住院可以报销一大笔钱,报销比例还很高,这是国家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提高农民的待遇,给出的福利政策,不要舍不得交,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真到了生病的时候,就能体会到新农合的好处了。
(三)农村养老现状之三:60岁还出去打工
农民在农村种植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作物,农闲之余,还会到城市打工挣钱。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种地成本太高了,种子、农药、化肥、人工,样样支出都高,单靠种地只能够糊口,根本就不能赚到什么钱,所以只有到城市里去打工,才能挣到钱来养活自己。年龄超过60岁的农民工,在城里找工作很困难,因为很多职业都限制60岁以下,比如保安、清洁工等,农民工最多的建筑行业,也在清退超龄民工。以后这些年龄大的老人,想在城里打工更加不容易了。对于这些60岁的农民来说,如果身体还不错,还能在城里继续打工挣钱,至少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可是如果身体不好,干不了体力活的话,那就只能回家种地了。现在社会年轻人压力大,房贷、车贷、子女的教育等等,每一项都开支巨大,所以现在养老靠子女也不太现实,还是得依靠自己以及完善的养老制度。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农村老年人仍然认为“养儿防老”,希望子女能够在身边照顾自己,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年轻人的就业压力,很多子女无法回家照顾父母,导致老年人的生活和照顾问题越来越突出。许多农村老年人无法得到子女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
(二)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许多农村老年人缺乏足够的.养老保障,农村的养老保障体系相对不健全,缺乏完善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无法享受到城市老年人享有的养老金、医疗保险等福利待遇。同时,由于农村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老年人的医疗保障也存在较大问题,许多老年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经济支持和医疗保障,导致他们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三)社区养老服务不足。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缓慢,缺乏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和人员。老年人难以得到合适的养老服务和照料,社区的养老资源也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四)老年人精神孤独。农村老年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逐渐边缘化,常常感到孤独和失落。他们缺乏社交活动和娱乐方式,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
三、解决对策
一是推进乡村治理与村规民约有机融合。明确提出赡养老人,并设立奖惩机制,将其纳入年终各类评先选优、分红奖励、享受相关政策的重要参考,其中对70岁以上老年人每年发放一次慰问品和慰问金。
二是建立幸福敬老院,托起幸福“夕阳红”。全面推进敬老院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监管体系建设,提升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统一标识、统一膳食、统一着装、统一住宿、统一卫生。加强照料护理费、基本生活费经费保障,定期发放零花钱。积极动员社会力量,鼓励机关事业单位、爱心企业、乡贤能人士参与志愿服务,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敬老爱老活动。
三是镇、村两级联动治理,全面保障空巢留守老人养老安全。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每年开展一次免费公共卫生体检,健全完善慢性病、大病等台账,定期随访,动态化管理,让老年人群看病就医有托底。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实施政策兜底、救助资金托底。走村入户,关心关爱老年人生活生产情况、身体状况,排查电路老化、用火、用气、电信诈骗等安全隐患,全面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养老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04-10
农民养老保险调研报告03-20
养老服务业调研报告11-18
养老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10-26
老干部文化养老工作调研报告03-25
新型农村养老制度调研报告12-14
养老保险工作调研报告11-10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06-11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5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