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调研报告

时间:2023-02-15 06:25:19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人大调研报告

  区人大关于贫困地区破解“看病难”的实践与体会

人大调研报告

  近年来,xx区为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全区卫生系统在狠抓利民、便民、惠民上下功夫,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

  xx区现有医疗卫生单位 97 个,其中区级医疗卫生单位 8个、中心卫生院 10 个、乡镇卫生院 65 个(含地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8 个、有民营医院 6 个;有行政村卫生室 803 个。全区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人员 5649 人,其中公立医院卫生机构 2696人(含自收自支人员 67 人、临聘人员 634 人),民营医疗机构686 人,乡村医生 2258 人。有高级职称 65 人,中级职称 319 人,执业医师 1060 人,执业助理医师 1395 人,平均每千人口有医务人员 1.15 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核编 1996 个,实际在编 1606人。全区设开放病床 2357 张,平均每千人口有病床数 1.7 张。

  全区已形成了以区级医疗卫生单位为中心、中心卫生院、乡镇(含地名)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完善服务体系,让患者有地方看病

  走进xx区雪山中心卫生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依势而建的崭新的楼房,那错落有致、造形各异的花坛、亭榭,那温馨舒适洁净整齐的病房,见证了xx区实施灾后重建等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后的变化与发展。近 7 年来,xx区共积极争取和实施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近 300 余个,总资金达 3 亿元,改扩建房屋11.59 万㎡,及时将 900 余台件价值近 600 万元的“新五件”、10 余台救护车辆配备到农村卫生院,各医疗卫生单位自筹 5000余万元改造危房或添置更新医疗设备。同时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中,对被撤并乡镇做到了卫生机构不撤、人员不少、服务不弱,将撤并乡镇卫生院更名为地名卫生院,实现了每个乡镇、办事处、行政村都有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和村卫生站,有医有药、能防能治。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人、财、物全面实现了上划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全区已经形成以区级医疗卫生单位为中心,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地名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站为网底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解决了群众有地方看病的问题。

  (二)织牢卫生网底,让患者方便看病

  为切实解决群众方便看病的问题,xx区不断加大对村卫生室的投入,加强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强化乡村医生培训,提升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一是共投入村卫生室建设资金 3000 余万元,建标准化村卫生室 250 个,占村卫生室总数的近 30%。二是为全区所有行政村卫生室配备了电脑,为行政村卫生室和其它村卫生室安装空调 841 台,分批对所有村卫生室负责人、部分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人员共 900 余人进行了计算机知识培训,基本实现了信息上下对接、资源共享。三是区卫生局为全区所有村卫生室配置了检查桌、诊断桌椅、抢救包等基本医疗设施,并统一制作了药品目录、价格公示牌,让老百姓看病后可以自己算帐。四是全区实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覆盖面积达 100%,群众用药更方便安全。五是已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8 个,服务人口近 30 万,其中恩阳、东城办事处被授予“全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六是认真落实乡村医生劳务报酬,2012 年区财政在对每个村卫生室补助 6000 元的基础上,再按所辖人口每人每年 8 元的标准核拨均等化工作经费和按参合人数每人每年 6 元的标准补助一般诊疗费。七是积极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大并优先保障对重点镇、中心村、聚居点卫生的投入,不断满足“园区+社区”模式所承载的新型产业工人和居民的卫生需求。八是对全区所有村卫生室实行“统一机构设置、统一人员调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药品配送、统一业务管理”的“五统一”运行模式,加大基本公共卫生及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的督查与考核力度,逗硬落实考核奖惩,确保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方便及时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提升服务能力,让患者看得好病

  为满足患者需求,全区医疗卫生机构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项目,引进新的医疗技术,添置或更新医疗设施设备,加强中医、理疗等特色专科建设,加快中医药适宜技术扩广应用步伐,让患者看得好病。一是实行区级医疗单位帮扶农村卫生院、农村卫生院帮扶村卫生室的定点帮扶制,通过人才培训、业务指导、设备支持等多种途径,努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据不完全统计,7 年多来共帮扶农村卫生院大中型医疗设备500 余台件,帮扶村卫生室常用医疗设备 4000 余台件,派驻乡村指导医师 300 余人次,免费培训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人员近8000 余人次,全科医师、全科护士 200 余人次,开展送卫生下乡活动 180 余次,义诊患者近 12 万人次。二是各医疗卫生单位的临床人员通过自

  考、函授、进修、继续医学教育等方式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提高服务技能,各医疗卫生单位平均每年派驻上级医院进修的人数占医技人员总数的 15%,参加自考、函授和继续医学教育的平均占 20%以上。三是狠抓等级医院创建工作,目前全区已创建一级甲等卫生院 12 所、示范卫生院 30 所、二级乙等综合医院 1 所、二级甲等中医院 1 所。四是不断壮大队伍,合理补充卫生人才。2010 年、2012 年两次共为全区医疗卫生机构补充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250 人,通过“双选会”引进大专院校学生 60 人,实施执业医师项目为乡镇卫生院补充 10 人,2012年区编办为区级医疗卫生单位增加编制近 100 个。

  (四)认真实施项目,让患者看得起病

  1、有序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是农民参合率逐年提升,由 2006 年的 72.4%提高到 2012 年的 96.67%。二是不断调整完善报费补偿方案,让参合农民更多受益。自 2012 年起全面实行了门诊统筹,增加慢性病种达到 17 种,上调住院补偿封顶线为 10 万元;对 0-14 周岁的农村参合儿童患白血病、儿童先心病实行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补偿,在规定的省、市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针对本病的医药费用按总额的 70%报销,农村医疗救助由民政部门对符合条件的患儿按其医疗费用的 20%进行医疗救助;儿童白血病实行最高限价治疗,儿童先心病实行单病种付费,对患恶性肿瘤、白血病、尿毒症、重性精神病、肝硬化、艾滋病、器官移植、0-14 岁脑瘫患儿的参合住院农民试行提高保障水平试点,在省、市、区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针对本病的政策范围内费用总额报销不足 70%的按 70%报销。近 7 年来全区共补偿参合农民 6.7 亿元,切实缓解了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xx区新农合工作 2010 年、2012 年两次在央视新闻中播报,受到好评。

  2、扎实推进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等补助项目。一是自实施“降消”项目、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以来,xx区共对3.2 万名农村住院分娩孕产妇进行了补助,补助资金达 1600 余万元。二是配合残联对 600 例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减免手术费用治疗,补偿资金达 48 万元。三是为 3.5 万适龄妇女增补叶酸,免费筛查乳腺癌 0.8 万人、宫颈癌 7.1 万人。四是配合区总工会对7300 名困难职工及环卫工人进行了免费体检。五是积极开展“五进社区”、“六免费”服务活动,对 6 万名确诊的高血压和 1.8 万名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规范管理,共建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110.4 万人份。

  3、按时启动和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一是 8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有农村卫生院、803 个行政村卫生室先后按时启动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四川省增补药物,药品实行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据统计,自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大幅度增加,平均增长率达 31.5%,门诊均次费用下降 33.2%,住院均次费用下降 28%,药品费用支出占医药费用支出的比例由实施前的 48.5%降至 27.8%。二是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均提高“基药”5%的报销比例。三是深入开展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整治,严格实行大中型医疗设备论证审批制度和政府招标采购制度,各级医疗机构主动下调药品价格 300 余种。四是对“三无”病人、特困患者,采取职工捐助一点、单位减免一点的办法实行了及时的医疗救治,据不完全统计近 7 年来全区卫生系统职工共为患者捐款捐物价值 80 余万元,减免医药费用近 500 万元。

  (五)推行优质服务,让患者看病满意

  一是积极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大力加强医院内涵建设,认真落实 13 项核心管理制度,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减少医患纠纷。二是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廉政文化进医院活动,召开现场会议、警示教育会议和创先争优总结表彰大会,努力营造创建“人民满意医院”“人民满意科室”和争做“人民满意医务人员”的竞争与发展氛围。三是有力开展民主评议卫生行风活动,聘请民主评议员、行风监督员,发放行风测评表,设立投诉信箱,公布举报电话,彻底纠正大处方、滥检查、“红包”、回扣等行业不正之风,保护患者利益,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据统计全区卫生系统共设立举报电话 92 部、投诉信箱 92 个,每年至少聘请 8 名党代表、10 名人大代表、12 名政协委员、20 名群众代表为常年行风监督员和民主评议员,共印发《优质服务承诺书》、《卫生系统行风测评表》共 5 万余份。

  三、几点体会

  (一)加强教育、牢记服务宗旨是解决群众 “看病难”的前提。抓好职业道德、诚信服务和卫生法律法规教育,就能正确引导广大医务人员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宗旨意识,使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服务病人、维权病人成为自觉的行动,就能切实增强医务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法律意识,从而不断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二)加大投入、夯实卫生基础是解决群众 “看病难”的保障。首先,医疗卫生是社会公益事业,政府投入是主体,要解决群众“看病难”,就必须保障和加大政府对卫生的各项投入,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重点投入。第二,要切实解决贫困地区政府投入不足的矛盾,就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多元办医格局,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与民间资本办医,从而有效缓解政府投入有限而群众迫切需要的矛盾。第三,要切实改善广大患者的医疗条件,就必须积极争取和认真实施好卫生项目,加强监管,确保发挥最佳效益。第四,要彻底解决群众看得起病的问题,就必须建立更加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提高人口的覆盖率和补偿水平,对贫困人群、重大疾病患者实行全面救助。

  (三)规范行为、加强全行业监管是解决群众 “看病难”的关键。第一,坚持长期深入开展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整治,严格实行大中型医疗设备申请、论证、审批、招标采购制度,逗硬落实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就能有效遏制购销活动的不正之风;严格控制药品、医用耗材价格虚高和不合理增长,杜绝盲目采购、滥采乱购行为,就能防止卫生资源浪费,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第二,大力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强化管理,严禁私招乱聘,严把医疗机构设置、人员、技术准入关,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培训)力度,改进服务流程,简化就医环节,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就能不断满足广大患者的医疗卫生需求,保障医疗安全。第三,加强医院收费与财务管理,建立费用审查制度,实行院务公开,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医院活动,彻底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就能塑造窗口行业文明形象。第四,建立健全长效监督机制,推行综合卫生执法,严厉打击不法医疗行为,就能为广大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就医环境。

【人大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人大的调研报告范文07-13

人大外出考察调研报告07-20

人大调研报告格式07-27

人大执行改进的调研报告07-25

人大调研报告怎么写07-20

乡镇人大工作调研报告推荐08-04

人大财源建设调研报告推荐08-11

乡镇迎接县人大调研报告07-10

2017年乡镇人大工作调研报告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