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流动儿童教育管理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

时间:2022-12-10 08:13:08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留守流动儿童教育管理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

  为落实全国、省、市关于加强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有关要求,切实履行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进一步做好关爱留守流动等特殊群体儿童工作,市妇联、市教育局、市关工委联合对全市0—18岁留守流动儿童教育管理情况进行了新一轮专题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关于留守流动儿童教育管理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

  一、留守流动儿童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据统计,我市现有留守儿童45544名,其中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30376人,占留守儿童的66.7%;义务教育阶段就学儿童35556人,入学率100%。全市有流动儿童24496名, 17210名适龄儿童全部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有以下几种类型:1.父母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单独抚养孩子,占31%;2.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由祖辈隔代抚养孩子,占64.1%;3.父母双方外出打工,被托付给亲戚照管的孩子,占3.5%;4.还有小部分孩子采用代理家长等民间托养的形式,占1.4%。

  由于父爱母爱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位、沟通交流的缺少、有效监护的缺乏,留守儿童在情感、心理、生活、学习乃至人格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父母关爱无法真正到位。由于长期与父母分开,父母虽然有关爱心、关爱情,却无法真正落实到留守儿童身上。有的留守儿童因为长期和老人住在一起,产生了“隔代亲”的现象,导致父母和孩子感情不深,彼此产生隔阂。

  (二)教育问题日趋明显。留守儿童多是隔代监护,祖辈与小辈之间年龄相差较大,思想观念和文化背景不一样,加上祖辈受过的教育不多,甚至有文盲的,因此,物质关爱多,精神关注少,对孩子的学业、心理、思想行为上缺少必要和正确的指导。

  (三)行为习惯差,心理素质不够健全。留守儿童因长期与父母分离,在行为习惯养成、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有的自控能力差、好冲动、甚至有暴力倾向;有的则情绪冷漠、畏惧、抑郁、自卑,甚至胆小怕事。

  二、我市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针对留守流动儿童普遍存在的教育缺乏、亲情缺失、安全缺保等问题,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统一思想,明确责任,着力构建和完善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的工作机制。

  2007年3月,我市成立了“关爱留守子女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认真开展关爱未成年留守子女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从思想道德、学习生活、身心健康、亲情沟通、人身安全、权利义务等方面关爱留守儿童,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关爱和留守儿童自我教育“四位一体”的关爱格局。2012年底,市政府建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任召集人的留守流动儿童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动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王学锋副市长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召集成员单位召开联席会议,提出工作要求和部署。围绕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我市在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兴化市开展了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县级试点,兴化市将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在重点推动解决事关留守流动儿童生存发展相关问题的同时,也因地制宜创造了特色和亮点。

  (二)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完善留守流动儿童受教育的保障机制。

  2007年以来,市关工委等部门积极争取省专项资金1100多万元,支持我市留守儿童较集中的兴化市建设寄宿制学校,兴化市政府同时投入近500万元用于完善图书、教学仪器、艺术和体育设施,积极改善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寄宿制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公办寄宿学校不能满足留守儿童寄宿要求的情况下,民办学校成了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的有效补充。兴化乐吾实验学校2500名学生中80%以上是留守儿童;兴化振兴双语学校611名寄宿生中有留守儿童382人,占寄宿生的62.5%。近年来,我市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学校布局调整,把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省教育厅推动的“四项配套”工程结合起来,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共建有寄宿制学校83所,寄宿的中小学留守儿童近2万名。寄宿制学校的建立,方便了留守儿童的安全和教育管理,解决了部分留守儿童家长的后顾之忧,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比较到位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部门联动,齐抓共管,优化留守流动儿童生存发展环境。

  一是建立关爱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把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对学校、校长及班主任的考核,形成了定期调查、定期家访、捆绑式考核、相互交流研讨制度和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导师制”。同时深入推进教育公平,坚持普惠教育,明确流动儿童在入学安排、编班教育、收费政策等各个方面均享受本地学生同等待遇,且其转学不受学期限制。目前,全市17210名适龄流动儿童全部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同时推进代理家长工作,创建校园关爱文化,努力构建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常态化工作机制。

  二是落实帮扶措施。市教育局、市妇联、市关工委多次在全市开展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专题调研,先后为全市约6万多名留守流动儿童全部建立起“爱心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各级妇联与教育局、关工委等密切合作,努力提高代理监护人的教育水平,开设“留守儿童家长学校”、“祖父母课堂”等,努力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有关部门通过组织“教师妈妈”、“五老”志愿者、“社会妈妈”、大学生村官、社会热心人士等结对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组织开展以留守流动儿童为主的“快乐之夏”夏令营、“冬日暖阳,我们一起过大年”、“儿童安全守护行动”等,给留守流动儿童送去了关爱,送去了温情,已成为我市文明关爱的品牌工作。同时通过开展“美德少年”评选、“感恩社会,善小我为”等主题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留守儿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性作用,帮助广大留守流动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关爱和留守儿童自我教育“四位一体”的关爱格局。

  三加强校外阵地建设。市文明办、教育局、关工委、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密切配合,在全市村、社区开展了校外教育辅导站、乡村少年宫、农家书屋、青少年活动中心、“集善之家”、 “儿童快乐家园”、 “妇女儿童之家”建设,组织留守流动儿童开展读书、读报、讲故事、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科技创作、歌舞、参观走访和各种社团等活动,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成为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温馨的港湾,成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阵地。

  四是加大扶贫助学力度,建立完善政府、社会、学校等多元帮扶体系,实现政府助学金向留守流动儿童倾斜。各级妇联、教育、关工委、团委等部门围绕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主题,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多种形式,汇聚社会爱心,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开展“希望工程”、 “春蕾计划”、“万人助学”、“圆梦工程”、“一助一结对”等助学活动,资助对象覆盖了农村贫困学生、外来务工子女、城市低保家庭等各类困难儿童。

  五是优化社会文化环境。有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发挥社会力量,加强对图书、报刊、网吧、互联网、音像制品、广播影视、手机短信等文化传播市场的督查,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互联网、手机媒体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有害信息的整治力度,大力净化荧屏声频;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加强社会监督,严禁未成年人进入“三室两厅”,努力为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市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有关部门一直重视、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儿童的成长,并取得明显成效。但是随着关爱工作的广泛开展,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凸显出来,需要着力加以解决。

  (一)关爱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去年底,我市在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并在兴化市开展了试点工作。但是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各市(区)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工作还存在不平衡性。

  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同时,要把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总体规划,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和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布局,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体系;要加大组织协调和指导督查的力度,检查督促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加强协调,从规划统筹、政策引导、财政投入、教育公平、人口登记、卫生保健、经费补助、安全保障等方面综合保障到位,构建多元化、立体式综合服务网络,努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家庭配合”的关爱工作新格局

  (二)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有待加大投入。由于学校布局调整,乡镇合并、村校合并等,农村学生上学的路途加长,从姜堰区俞垛镇调查的看,有的学生乘校车要1小时以上,而目前寄宿制学校还不能完全接纳所有留守儿童寄宿,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不得已走读,有的乘坐公交车上放学,有的由祖辈接送,交通安全得不到保证,少数租住在学校周围群众家里,在校外代伙,饮食卫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次,公办寄宿制学校的宿舍和食堂条件简陋,在办学条件和关爱工作较好的兴化市中堡镇中心校调查发现,每间宿舍都有10多名儿童寄宿,而且宿舍内没有卫生间,宿舍区没有浴室,其他公办学校的情况更差些,给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安全带来了不便;再次,寄宿制学校普遍存在生活老师配备不足、工资太低的问题。

  建议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省财政资金,同时市及市(区)财政要配套投资,加强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达到基本满足留守儿童寄宿的要求;在已建成的寄宿制学校要改善基本的硬件生活设施,如厕所、浴室、食堂等;要进一步加强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时间的管理,积极推广中堡镇中心校的关爱经验,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寄宿制学校试行“双班主任制”,积极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情感关怀和教育管理工作,确保其安全健康成长。

  (三)财政助学政策有待进一步加大力度、完善落实。调查中发现,由于物价上涨、教育成本加大、教育资源不均以及家庭特殊原因等,许多儿童在学习、生活等方面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另外,由于学校布局布局调整,农村学生乘校车上学每年需要800—1200元,对低保和特困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调查中还发现,民办学校就读的儿童中,有不少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或者是父母一方死亡、离异,另一方外出打工的;有因病、因残、车祸或家中因突发事件无人照顾的等等,这部分家庭收入微薄,但苦于无人照顾孩子,不得已将孩子送到民办学校寄宿。兴化振兴双语学校办学14年来,资助贫困生2672人次,累计减免学杂费185.63万元;兴化乐吾实验学校2500名学生中,特困的留守、单亲儿童占5-6%,学校每年对贫困生的减免资助达几十万元。目前政府部门每年下达的对覆盖面10%的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经费指标不涵盖民办学校在内。

  建议进一步完善落实财政助学政策,加大财政助学力度,重视民办学校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在下达助学资金时要兼顾公办和民办学校的贫困留守流动儿童,让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共享党的阳光雨露;要加强对校车的管理,做到合理收费,对特困家庭的儿童采取减免或由有关部门补贴给车主的措施,可推广泰兴对学生乘坐公交车免费的做法;各有关部门要广泛开展对留守流动儿童的关爱行动,通过捐助资金、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让留守流动儿童更多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同时教育引导留守流动儿童正确对待社会的关心关爱,将感激之情化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励志进取的决心。要通过开展丰富有益的特色关爱活动,让所有远离父母和家乡的孩子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四是校外活动阵地有待进一步整合。目前,文明办、教育、关工委、妇联、团委等部门都加强了校外活动阵地的建设,为丰富留守流动儿童节假日及课余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同样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是条件简陋,有的是重复建设,有的是缺少专业的和业余的管理人员,还存在着城乡、地区之间的工作不平衡。

  建议由有关部门牵头,进一步整合校外活动阵地,合作共建,健全功能,综合利用,资源共享,实现校外辅导阵地的转型升级;同时加强校外活动场所辅导队伍的建设,动员发动更多的热心人士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让包括留守流动儿童在内的所有儿童离校后有去处、去了留得住、家长能放心。

  五是社会文化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在农村乡镇的学校周围,仍有一些网吧、游戏室接纳未成年人,其中不少是留守儿童。

  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加强联系与合作,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社会文化环境综合整治执法队伍和义务监督员队伍的作用,延伸整治范围,坚决清除黑网吧、非法设立的电子游戏室,落实中小学校园周边200米内不得有网吧、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在网吧终端安装封堵不健康内容的过滤软件三项规定,还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所有未成年人一个干净、健康的文化环境。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关系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和民族发展的大事,关爱留守流动儿童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全社会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搭建关爱平台,形成工作合力,把关爱工作作为维护儿童权益、弘扬文明新风、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作为提高留守流动儿童生存发展能力、积极回报社会的重要途径,用爱点起一盏盏希望的心灯,为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照亮前行的旅程,让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们都能在社会大家庭温暖的怀抱中共享人间温情,健康快乐地成长。

【留守流动儿童教育管理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留守儿童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2-29

农村留守妇女创业就业情况调研报告06-30

乡镇流动儿童调研报告06-23

对留守老人调研报告01-03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情况自查报告范文10-24

留守儿童教育调查报告10-28

关于加强留守儿童问题管理的调研报告07-08

安全生产专题调研报告09-02

体育体育专题调研报告08-10

安全生产专题调研报告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