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长相思教学设计经典【12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相思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相思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内容
《长相思》是纳兰性德作为康熙帝御前侍卫随驾出行时写下的一首词。作者用质朴的语言描绘出将士长途跋涉的情景,抒发了思乡之情。词的大意是:将士们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条条河,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已深,营地里上千顶帐篷都亮着灯。风刮了一更又更,雪下了一更又ー更,诗人被风雪交加的声音吵醒,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是那么温暖、宁静、祥和,哪有这样的寒风朔雪之声。词的上阕记述长途跋涉,远离故乡的情状。
二、整体设计思路
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字正腔圆、深情地朗读,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作者天涯行役时的相思之苦与情感之深。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在反复诵读、比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愁思与景物交融、契合的写法。
五、教学策略
教法: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和注释,通过质疑答疑的方式,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法: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直切主题
师:思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学过哪些这类的诗句?(生自由答)
师:这里有两种题材的古诗,请你们来分类。(希沃课堂活动趣味分类)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词,就是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板书:长相思)
【设计意图:从题目入手,通过理解题目的意思来引入对词的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习《长相思》
(1)出示《长相思》,与前两首诗比较,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希沃古诗词功能)
联系曾经学过的《清平乐·村居》,了解《长相思》也是一首词,“长相思”是词牌名,词分为上阕和下阕,词的句子有长有短。
(2)学生交流有关纳兰性德的资料,教师介绍创作这首词的背景。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已学的《清平乐·村居》,让学生勾起以往学过的关于词的知识,做到前后联系;教师为学生补充相关写作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内容,也为接下来想象行军途中的困难做铺垫。)
(3)他们的行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交流)
请你们再来读读这首词,边读边想象,他们可能遇到怎样的困难?
①学习上阕。(希沃图片功能)
学生交流,想象路途的遥远、单调、孤单。
终于到了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了,面对着“夜深千帐灯”,他会想到什么样的景象呢?
诗人“心”在何处?想象“夜深千帐灯”的景象,表达感受。(借助插图)
教师引读。
感情地朗读上阕。
②学习下阕。
(播放塞外风雪声的.音频)你想象到了怎样的情景?(希沃音频功能)
作者离家千里之外,只能在梦里和家人团聚了。但是,他如愿了吗?(出示“碎”,感受到了一颗怎样的心?)
小结:醒着离家千里之外,想梦中与家人团聚又被风雪之声吵醒。这样的情景之下,我们的作者愈发思念家乡了。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对比故园和当下的情形,通过想象出的一幅幅画面,让学生体会词人的一颗思乡的心。)
(三)交流纳兰性德的资料
(出示课件)清代诗人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州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幼好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正三品。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纳兰性德去世后,被埋葬在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
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四)拓展交流
1.问纳兰性德:既然你这么想家,你为什么不回家呢?谁来替纳兰性德回答。
2.学生回答,老师点评。(板书:心系祖国)
3.交流纳兰性德的《菩萨蛮》。
菩萨蛮
纳兰性德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
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设计意图:以词讲词,以情悟情,会让学生拥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
身在征途
长相思 心眷故园
心系祖国
长相思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93页《长相思》。
【教材分析】
单元人文主题“四时景物皆成趣”,语文能力点“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根据三首诗词特点,单元能力点主要体现在前两首,第三首固有体现,但艺术融合性强,一般小学生辨析困难。且结合课后习题,第三首宜侧重“由景悟情”。
【教学目标】
1.读词,读流畅、读通顺、读懂。
2.体验、提炼读词基本方法,尝试拓展运用。
【教学重点】
把握重点字词,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理解“夜深千帐灯”、“故园无此声”这两句诗词。
【教法学法】
朗读法 讲授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未读其词,先识其人。
1.上课之前,老师想带领大家认识一个人,观察图片中人物衣着,判断其身份。
2.他就是清代大学士纳兰明珠的儿子,“国初第一词手”纳兰性德。
3.时隔数百年的今天我们来欣赏他的词作《长相思》。(板书课题)它和我们学过的《清平乐 村居》一样是一首词,因此《长相思》就是它的词牌名,也分为上阙和下阙。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和回顾旧知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正音识词。
1.读准字音。
自由读长相思,注意读懂字音,读通诗句,注意可以多读几遍。
生自由朗读诗句。(计时1分钟)
2.抽读。
3.师评价:字正腔圆。同学们,看,本课有一个多音字,在词中念——更一声,念第一声表示时间,一更为两小时,你熟悉的成语有带更,表示与时间有关的吗?
预设:三更半夜五更明
【设计意图】初读,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这是学习诗词最基本的一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品味和审美情趣。
三、借助注释,疏通词意。
1.默读体会。
今天学的长相思写于300多年前,是纳兰性德跟随皇帝在新军途中写下的。默读全词,借助注释,和小组交流意思。生默读,借助注释理解文意。(3分钟)
2.全班交流。指名谈自己的理解。
3.品读诗词,默读上阙思考:作者身向何方?(榆关)你从一程一程中体会到了什么?(将士们离家十分遥远,路途艰辛。)
4.补充资料,借助想象,理解艰难。
路程究竟有多艰难,多遥远呢?跨越300多公里,现在开车都需要四个小时左右,当时行军往返需80多个日日夜夜。战士们又饿,又渴,但是他们依然克服了重重困难,请你读出这份艰难。生读。
5.白天将士们跋山涉水,夜晚安营扎寨又是怎样的画面呢?我们来看书上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夜深千帐灯)目之所及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营帐,从中可以体现出行军的队伍庞大。
6.借助上阙的学法,学习下阙。
面对“夜深千帐灯”,让我们轻轻走进纳兰的营帐,体会他的情感,请大家默读词的下阙。谁来做纳兰的知己?纳兰在干什么?(想念自己的家乡)板书:故园
7.同学们,让我们走进纳兰的内心的深处,故园无此声。纳兰的故园在哪里啊?北京就没有风雪吗?(有)那他为什么说故园无此声呢,故园有什么?(有家人会安慰他,有亲人的陪伴,是那么温暖、祥和,风雪再大也不觉得寒冷。)是啊,风雪肆虐的征途和温暖的故园形成对比,这一寒一暖也难怪作者感叹,夜深千帐灯,此时被乡心聒碎的,仅仅是纳兰的心吗?可能是其他将士的心。
8.师:同学们,下阙从千帐灯写到了一丈灯,从风声让词人乡梦不成,就这样一步一步体会到了纳兰和将士们这长长的相思。虽然他们身向榆关,但是却心系故园。谁能读出这份绵长的思念。指名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词之言长”的特点,引领学生想象上阕“行之难”、下阕“思之切”的生动、真切、细腻、鲜活的画面,感受词人身在异乡、梦回故园的意境。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故园”情境与前面的“行军”场景形成强烈反差,给学生心灵以强有力的震撼,使他们更深地体会到词人那种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
四、总结升华。
1.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选取常见的山,水,风,雪,这些自然之景。用朴实的景物表达了自己最伟大的情感。让我们再次读一读《长相思》把纳兰留在心间。生读整首词。
2.吟唱。同学们,其实词是可以唱出来的,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唱一唱,在歌声中再次体会这浓浓的思念吧!
【设计意图】课虽近结束,学习还要走远。抓住“词原本就是用来唱的”这一特点,播放歌曲渲染氛围,让学生随着吟唱更好地融入情境,再次感受长相思,进而培养词趣,加深记忆,积淀文化底蕴。
长相思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背诵诗词。
2. 能借助注释,说出《长相思》的意思。
3.体会词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4. 根据补充资料,体会词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词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2. 根据补充资料,体会词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看图猜诗词
师:中央电视台有一栏节目叫诗词大会,看过的请举手。其间有一个环节特别精彩——看图猜诗词,想不想玩一玩,让我们一起来猜图。
师:出示《望庐山瀑布》的图片,生背古诗。
师:生活中经常把掌声送给别人的也能得到别人的掌声。
师:出示《绝句》的相关图片,生背古诗。
师:同学们不仅熟悉,而且背得有滋有味。接下来要增加难度了,睁大眼睛,这是什么?出示《清平乐村居》的相关图片,这是四年级学的一首词,大家一起背。
一、初读感知,正音识词
1、揭示新课,自读诗词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1课《古诗词三首》中的《长相思》,打开课本到93页,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多读几次。(生自读诗词)
2、指生读
师:读得非常流利,特别是文中标注出来的这四个读音,很准,再请一名同学来读,我们认真听。
3、朗读正音,感知词韵。
师:“更”是一个多音字,古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你熟悉的哪些成语或者古诗当中含“更”这个字?表示的也是跟时间有关的吗?
生:半夜三更。
师:那在这里,“风一更,雪一更”说明什么呢?
生:风越来越大,雪也越来越大。
师:“更”是后鼻音。在这首词当中,后鼻音的字还有哪些?
生:程、灯、成、声。
师:词中的这些字押了同样的韵,读起来有一种韵律美。(齐读)
二、走进作者,掌控背景
师:这首词的作者是——
生:纳兰性德。
师:对他有了解吗?
生:从小出身有钱人家。
师:他的父亲是大学士纳兰明珠,老师也搜集整理了关于他的资料,自己读一读,了解一下。
师:我们今天学的这首《长相思》呀,写于三百多年前,是纳兰性德跟随康熙在冬巡祭祖行军途中写下的,接下来就让我们用心地品读感受。
三、借助注释,理解词义
师:大家看,课后习题有这样的要求。(出示: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同桌交流。)
师:请一名同学读一下。(生读要求)
师:首先请大家默读全词,借助注释,理解它的意思,再与同桌交流交流,明白吗?好,默读开始。
师:请同学来说一说你所理解的《长相思》的意思。(生说词意)
师:掌声,特别好,他不仅能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还能加入自己的理解。还有谁理解?说一说,请你。(生介绍自己理解的词的意思。)
师:太了不起了,她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同学们,我们来进一步品读,试着体会思想感情。《长相思》和《清平乐》一样。你看,它也分为——
生:上阙和下阙
四、合作共学,品析上阕
画面一:感悟行程艰辛
师:我们先来学习上上阙。听清老师的要求,默读这部分文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明白吗?开始。
师:默读上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呢?
生:很多将士排着队伍向山海关那边走,一路上非常辛苦,有山也有水。
师:她看到的是白天将士们行军的画面图。你告诉大家,你具体是从哪儿看出跋山涉水画面的呢?
生:“山一程,水一程”。
师:你的感受是?
生:他们非常辛苦。
师:路程怎么样?
生:非常遥远,那你能聚焦到具体的词语上吗?
生:“一程”“一程”。
师:“一程”又“一程”,作者一连用了两个“一程”写出了山高水长,还有谁看到的也是白天行军的画面?来说一说。
生:我看到将士们跋山涉水,很辛苦地向前走,他们非常饥饿,路程漫长遥远。
师:从哪儿读出漫长遥远?他们向哪儿前进?
生:山海关。
师:“山海关”就是词中的“榆关”。
(板:榆关)
师:路程到底有多远多艰难呢?来,我们一起看一看那段行军路线。
师:1682年,康熙皇帝从北京出发,前往盛京祭告先祖,最终到达吉林省,纳兰性德作为御前卫士,陪同康熙一行七万人,队伍绵延二十里,他们跨越了三个省,往返共八十多个日日夜夜。同学们,这多么的人,这么远的路,这么长的时间,该多艰难哪,你仿佛看到什么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战士们在去的时候又饿又渴。
师:来,读出你的感受。
生读。
师:多不容易呀!来,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还看到了路上有重重困难,但是将士们还是去努力克服。
师:有哪些困难呢?比如?
生:很渴很饿。
师:天气可能?
生:暴风雪。
师:但是他们?
生:他们依然克服了重重困难。
师:请你读出这种坚持。(生读。)
师:长路漫漫,目的地还在遥远的榆关,我们一起读。
画面二:聚焦“夜深千帐灯”
师:白天将士们跋山涉水,夜晚安营扎寨,又是怎样的画面呢?我们来看书上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1:有好多个帐篷,里面点起了灯。
生2:暴风雪特别大。
师:这样的画面,那就用五个字来概括-----
生:夜深千帐灯。
师:七万人的营帐呀!目之所及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营帐,你能把这种壮观的感觉读出来吗?
生读。
师:一起来读!
师(配乐):此时夜已深,我们轻轻走进将士们的营帐,你看到千帐灯下,他们在做些什么呢?
生:给家里人写信。
师:此时家书抵万金哪!你看到他们还在做什么?
生:在桌旁对着地图商量明天的行程。
师:噢,商量行军计划。
生:在路上不小心受过伤,现在可能在包扎伤口。
师:多不容易呀!这么多的画面就在这短短五个字中蕴含着,也难怪作者感叹,读!
生读:夜深千帐灯。
五、交流碰撞,品析下阕
师:同学们,词的上阙从将士们跋山涉水,身向榆关,到夜深人静的“夜深千帐灯”,白天的动与夜晚的静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初步体会到了将士们丰富的情感,接下来让我们轻轻走进纳兰性德的营帐,试着体会他的情感。请大家默读词的下阙。
师:谁来做纳兰性德的知己,你体会到他怎样的情感?
生:非常思念家乡。
师: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聒”。
师: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生:他晚上睡不着,被惊醒了。
师:从哪个词读出的.?
生:“乡心”“故园”。(板书:故园)
生:风雪很大。
师:纳兰性德什么样的心情?
生1:思念家乡
生2:很孤独,只有“风一更,雪一更”。
生3:心事重重,听到外面风雪的声音。
师:从哪儿听出来声音很嘈杂?
生:“聒碎”。
师:同学们,我们看“聒”这个字,左边是“耳”,右边是“舌”,汉字有意也有情。看,嘴巴发出的嘈杂声音,感觉像弓箭一样刺入了耳朵,让人多不舒服。“聒碎乡心”的仅仅是风雪声吗?
生1:思乡之情。
生2:好似听见家人在呼唤他。
生3:千军万马交战。
师:此次行程,虽然没有千军万马交战的情形,但是康熙皇帝也的确察看了战略的布署。同学们看,让我们走进纳兰性德的内心深处。
师:纳兰性德的故园在哪儿?
生:北京。
师:难道北京就没有风雪声吗?那他为什么说故园无此声呢?
生:北京有亲人安慰。
师:有亲人的陪伴,风雪再大也不觉得寒冷。
生:身处外地,内心寒冷,在家亲人陪伴,内心温暖。
六、迁移顿悟,披文入情
师:此时,故园的人,故园的景,故园的情都浮现在了纳兰性德的眼前,是那么的美,他会想到些什么呢?
师:(配乐)此时,纳兰性德想到在故园哪些美丽的场景呢?
生1:和亲朋好友喝酒作诗的画面。
师:好不惬意呀!
生2:过年和家人团圆其乐融融。
师:好祥和的画面!
生3:春天和家人一起赏花的画面。
师:一眼望去,都是美丽的鲜花,到处是醉人的芬芳。
生4:纳兰性德与家人一起聊天。
师:风雪肆虐的征途寒意阵阵,温馨的故国充满温暖,这一寒一暖交织在一起,也难怪作者感叹——
生:夜深千帐灯。
七、回环诵读,体味诗情
师:此时被乡心聒碎的仅仅是纳兰性德的心吗?还有谁的心?
生:其他将士。
师:词的下阙从“千帐灯”,聚焦到了“一帐灯”,从帐外的风雪之声写到了帐内的乡梦不成,这样我们一步一步体会到了纳兰性德和将士们的长长的相思,谁能读出这绵长的相思?生读。
师:谁再来试一试?(生读下阕)
师:纳兰性德与将士们明明心系故园,为什么还要身向榆关呢?(板:心身)
生:皇帝的命令不可违抗。
师:你觉得他们很忠君。
生:有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师:她悟出了将士们的爱国之心。
八、总结升华,拓展延学
师:出示词(配乐)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首词中,作者选取山、水、风、雪这些常见的自然之景,用朴实的景物表达了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著名文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这样评价——
生齐读: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师:多高的评价呀!来,让我们再次诵读这首《长相思》,将它记在心底,把纳兰性德留在心间。
生读。
师:“夜深千帐灯”再轻一些就更好了,再来试一次。(古筝配乐生朗读)。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相思》,知道了纳兰性德和将士们虽然身向榆关,但是却心系故园。在整首词中,在行军途中,纳兰性德将自己的一腔思乡之情寄托在了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营帐灯火之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他那份绵长的思念。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词是可以唱出来的,《长相思》也不例外。来,看看这个视频。
师:你们看,经典真的是能永久流传的。纳兰性德虽然一生短暂,但是却给我们留下了300多首词(出示),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搜集纳兰性德的作品,读一读,也可以试着吟唱。
课后作业:
1.拓展阅读:搜集纳兰性德的作品,读一读,也可以试着吟唱。
2.比较阅读——阅读南唐词人李煜的《长相思 一重山》,比较两首词的异同之处。
长相思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一)导入
师: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二)读准《长相思》
结合诵读穿插讨论:
“更”为什么要读平声?
什么人听得到打更的声音?更声对这些人意味着什么?
“风一更,雪一更”是不是“先刮了一更的风,再下了一更的雪”的意思?
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些什么印象和感觉?
(三)读懂《长相思》
师:带着这些印象和感觉,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
读后讨论:作者的'“身”在哪里?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指名多位学生回答)
师:这里站着好多位同学。作者的身在哪儿?这些站着的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
(板书:身在征途)
师:作者的“心”又在哪里?(板书:心系故园)你们是从哪儿读懂的?
师:同学们,作者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把它们连起来,(在这两句上画一个圆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四)小结
师:身在征途,心系故园。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怀着这份感情,大家齐读《长相思》。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一)想象上阕的情境
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词的上阕,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你看到了翻山越岭的画面。
你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
你看到了眺望家乡的画面。
你看到了风雪交加的画面。
你看到了刀光剑影的画面。
(二)自由朗读词的下阕
师: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画面、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播放音乐、画面)
师: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畅谈着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茶,唠家常那还可能是(学生在音乐声中写话)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好一幅恬静安闲的村居图。
故乡就是老母手中那一针针纳入寒衣的线啊!
故乡就是妻子那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啊!
一个多么宁静、多么美好的团圆之夜啊!
故园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其乐融融的生活。
(三)对比引读
师:但是,这一切现在有吗?没有。
故园啊,我的故园,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去郊外踏青、放飞风筝。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学生朗读词)
师:故园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园,当明月东升的时候,我们一起围坐在庭院里,数着一颗一颗闪闪的星星。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学生朗读词)
师:故园啊,我美丽温馨的故园,当朋友相聚的时候,我们一起畅饮,一起高歌,那时多么快乐啊!可在这里,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有的只是──(指名学生朗读词)
(四)小结
师:面对此情此境,纳兰情不自禁地在自己的词中大大地写下了这个让人心碎的“碎”字。同学们,什么碎了?
(学生自由发言)
师:《长相思》读到这里,你们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
(全班学生齐读《长相思》)
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一)质疑问难
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你为什么要远离家乡去从军呢?
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呢?
你离开家乡已经有多长时间了?
你在行军途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二)互文印证
师:这次出行,纳兰性德写下了好几首诗词。在一首《菩萨蛮》的词中,他留有这样的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还有谁也想这样问一问诗人?
在回答中穿插情境诵读:
长亭外,杨柳依依,哀怨的妻子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圣旨铁定、君命难违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古道边,芳草萋萋,伤感的朋友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报效朝廷、建功立业是男子汉的理想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月光下,秋风瑟瑟,孤独的纳兰性德深情地问自己──(齐读此句)
(三)回归课文
师: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再读《长相思》,用心体会。
(四)小结
师:就这样,纳兰性德将自己对故园的无限思念和依恋写进了这首感人肺腑的《长相思》中。
师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读:长相思。
师引: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读:长相思。
师引: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
生读:长相思。
【设计思路】
一、语文课程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本课教学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维目标要整合,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语文课程具有情感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本课教学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咀嚼品味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互文参读中升情。
三、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本课教学努力做到引领价值、传承文化。古诗词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其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本课教学引领学生融入这种文化,从而洗涤心灵,铺垫精神底子。
长相思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正确认读“榆、畔、聒”3个生字,“更”1个多音字,能够流利地读通句子,读出词的节奏。
2.通过借助注释、插图等方法,能正确理解并完整说出词句的意思。
3.借助不同的媒介,有感情地朗读词,能想象并说出词句描绘的景象,体会词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感受纳兰性德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借助注释、插图等方法,能正确理解并完整说出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借助不同的媒介,有感情地朗读词,能想象并说出词句描绘的景象,体会词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感受纳兰性德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同学们,第七单元带领我们我们一起感自然之趣,品动静之美。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山雨过后的山居秋景,体会了闲适与欢悦之情;相处于夜半难眠的客船夜景,共情了诗人的愁怨之思。今天我们将一起欣赏边塞雪景,体验家国情怀。准备好上课了吗?
一、解诗题,忆方法
1.诗词引入
师:从古至今,思念,是诗人、词人永恒的话题。
你们看,在李白的笔下,思念,是一轮皎洁的明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王安石的笔下,思念,是一缕春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笔下,思念又是什么呢?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这首——长相思。同学们,齐读课题。
师:从课题来看,这是一种怎样的相思?(指着长问)
师:这相思是长相思,思念是绵长的,你能读出来吗?一起读。
2.回顾方法
师:学习之前,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吧!
(明体裁,知作者,晓背景;读准音,读节奏,读词韵;明词意,想画面,悟诗情。)
那我们就借助这些方法去学习今天的这首词。
二、明体裁,知作者,晓背景
1.回顾体裁
师:《长相思》是一首词,这种体裁,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了,说说你对词的了解。
教师引导:观察《长相思》和前两首诗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预设:《长相思》是一首词, “长相思”是词牌名,词分上阕和下阕两个部分,词的句子有长有短。
师:长相思是一个词牌名,它经常用来表达离别之情,相思之苦。这首词比较特殊,长相思既是它的词牌名,又是它的题目。
2.了解作者和背景
师:首先让我们走进作者纳兰性德,课前已经让同学们查阅了资料,说说你对他的了解吧!
总结:是啊,纳兰性德博学多才,他的词写景逼真传神,写情真挚浓烈。他的才学深受康熙皇帝赏识,授一等侍卫衔,多次随驾出巡。这首词就是写在他随帝王出关祭祖的途中。
三、读准音,有节奏,知词韵
学习任务一:字正腔圆读美词
1.读准音
师:读词和读文章一样,我们要先把字音读准确。让我们走进第一个学习任务:字正腔圆读美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长相思》,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多读几遍,开始吧。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一读?请你来试试(找2个学生读)
师:读得非常流利,特别是文中标注出的四个读音都读准确了。再请一位同学来读。
2.学习、感受“更"
师:读得很准确,字正腔圆。同学们,看,本课有个多音字,在词中它念?(一声)
师:他还读什么?请你组个词。这里读第一声,代表什么意思呢?念一声是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两小时。
师:你还知道哪些含有“更”字的成语或诗句?(深更半夜、三更半夜、更改、子午更;更这个字在诗句中也出现过,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我们把更字带进诗句再读一读,“风一更,雪一更”。
3.感受押韵,读出节奏韵味
师:词在古代是用来配乐吟唱的,所以词句本身就有很强的韵律感。这要求我们在读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本身特有的节奏和韵味,哪位同学能读一读,试一试?
预设1:读得好,读出了节奏韵味。师生合作朗读
预设2:读出了节奏,但是速度太快。读词的时候要缓缓的读,还要注意声断气连,师范读“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引导读这一句读得慢一些。(有进步)“风一更,雪一更”中间不要换气。
师:无韵不成诗,词也讲究押韵,再轻声读一读,读着读着你一定会有发现。这首词押eng韵,读起来音律和谐,这就是中国诗词的独特魅力,下面我们来合作朗读,你们来读蓝色部分,老师读红色部分。
师:读中要有思,思中明真意。下面我们一起来到第二个学习任务:知事议词明词意。
四、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
学习任务二:知事议词明词意
1.自主学习,理解诗意
师: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学过的理解古诗词的方法有哪些?(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看插图,查资料,抓关键词,询问他人……)大家的方法可真不少。
下面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运用这些方法来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师:怎么样,可以交流了吗?
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大意。
师:经过你们的自主学习,不仅理解了词意,还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
学习任务三:情景交融抒真情
2.品读上阕,想象画面,感受路途遥远
师:文字有温度,诗词知冷暖,那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让我们一起完成第三个学习任务:情景交融抒真情。我们先来看上阕。请同学们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并思考:词人的“身”在哪里呢?
预设:身在前往山海关的路上/在山上、在船上/还在帐篷里
师:无论是崇山峻岭还是山川河流,无论是在山海关还是在去往山海关的路上,这都说明纳兰,身在征途。【板书:身在征途】
师:你想象到了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山(崇山峻岭、悬崖峭壁、陡峭、巍峨);水(波涛滚滚、巨浪滔天、冰冷刺骨、汹涌湍急)我感受到了他们跋山涉水、路途艰险,非常辛苦,路程非常遥远。
师:文中的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路途的遥远?(一程)
师:一程又一程,作者用了两个一程写出了山高水长。一座座的山,一道道的水,千山万水,万水千山,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哪里前进呢?(榆关/山海关)
师:古代交通不便,这一路到底有多遥远、多艰辛呢?让我们重走纳兰的行军路线:1682年,康熙帝从北京出发,这里是北京,在清朝,这里也是我们的首都,皇帝所在的地方,他们前往盛京祭告先祖,到达盛京以后,又继续向东北方向走,最终到达吉林省。纳兰作为御前卫士,陪同康熙一行七万人,队伍绵延20里,他们跨越了三个省,往返共80多个日日夜夜。同学们,这么多的人,这么远的路,这么长的时间,该多艰难,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画面?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在行军的路上还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呢?
预设:将士们跋山涉水、路程艰辛、饥饿难耐、天气恶劣,但是克服困难继续前。(找两个学生说,分别带着感受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师:这是我们想象到的困难。和他同行的大臣高士奇在他的书中也记录了那种艰辛。你们看,这是当时真实的情况,一起读——
晓雾弥蒙,咫尺不辨,行乱山中。——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
师:早晨大雾弥漫,眼前的东西都看不清楚,这样的天气,行走在乱山之间,行走在悬崖峭壁之上,多么的危险,多么的艰难。带着你的理解,请你再来读(指生。)
师:我觉得还不够遥远,不够艰险。请你再来。(指生。)
师:长路漫漫,路程艰险,但是他们仍然在坚持,我们一起读。(生齐读)
师:白天,将士们跋山涉水,夜晚安营扎寨,又是怎样的画面呢?我们来看这幅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师:这样的画面,纳兰就用五个字概括——夜深千帐灯。
师:同学们,七万人的营帐呀,看图,这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营帐,你能读出这种壮观的感觉吗?谁来?指名读(1-2个)我们一起来读。
师:此时,夜已深,我们轻轻走进将士们的营帐,你看到千帐灯下,他们可能在做些什么呢?
师:我想,也许他们奔波了一天,劳累不已,想着尽快休息,可就在入睡前脱下毛衣的瞬间,又想到了自己离家前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的场面,不禁潸然泪下。
战士们还可能在干什么?谁来说?
生:他们应该在看家书,因为他们很思念家乡
生:他们可能在看着自己妻子编制的手绢,孩子送给他们的礼物,睹物思人。
师:这么多的画面,就在这五个字中蕴含着。
生读(夜深千帐灯)
师:同学们,白天将士们跋山涉水,读(身向榆关那畔行)
师:夜晚,安营扎寨,读(夜深千帐灯)
师学法小结:白天的动与夜晚的静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在上阕的学习中,我们通过抓山、水和千帐灯这几个关键词,发挥自己的想象,初步体会到了将士们丰富的情感。
3.品读下阙,抓住关键字词,感受思乡之情
那下阙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接下来我们依然借助这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下阕。
师:读了词的下阙,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将士们很思念家乡。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作者正在思念家乡呢?从哪句话?或者哪个词?
生按照“我通过抓住 (乡心、故园、碎、聒等)这个字/词,想象到了 的画面,体会到了词人_____的思想感情。”有序交流。
师:为什么梦不成啊?请你用词里的话来说一说。
预设:“风一更,雪一更”。这风雪声让纳兰性德感觉怎么样?
生:很嘈杂,严重影响休息。
师:从哪里看出来很嘈杂?
生:聒。
更字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风雪交加、下了一夜又一夜,风雪很大)请读出你的感受。
这一路不仅跋山涉水,耳畔更响起了风雪交加的声音【播放bgm】
师创设情境读:
一更天了,狂风咆哮着、怒吼着,一阵比一阵猛烈,女生1读。
三更天了,雪花飞舞着,摇曳着,似鹅毛般越下越大,男生1读。
五更天了,风雪交加着,呻吟着,肆意蹂躏着,一起读。
纳兰性德就是行走在这样的风风雪雪中,一更一更又一更,相信你们又有了不一样的体会,再来读。【去掉bgm】
师:夜深人静时,正是这风声、雪声,扰乱了将士们的心神,使得他们无法进入梦乡。纳兰性德的身在征途,他的心又在哪里呢?(故园)
你们是从哪里看出作者心系故园的呢?(故园无此声)北京真的没有风雪声吗?(有)那他为什么说“故园无此声呢”?
引导:诗人在家里听到风雪交加的声音和在塞外征途中听到有什么不同?
(家里是温暖舒适、宁静祥和的。家乡有亲人、朋友相伴。不会觉得孤单冷清。但是在这塞外听到的却只有嘈杂的风雪声)你体会到了什么?(诗人这个时候会格外思念家乡。)是啊,因为他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心系故园【板书:心系故园】
师:风雪交加夜,难以入眠时。在这个夜里,纳兰性德连一个回家的梦都做不成。请你想一想,这嘈杂的风雪声扰乱的是作者怎样的梦呢?
师师范:他梦到,那是一个春天的午后,他悠闲地坐在庭院里,看着自己的孩子在荡秋千。微风吹过,满院的花草飘来阵阵清香。
他梦到,那是一个夏天的傍晚……谁来说?(他和妻子在院子里的树下乘凉、喝茶玩乐)(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他梦到,那是一个秋天的早晨……(银杏叶缓缓飘落下来,他和朋友们在院子里一起闲话家常、欣赏美景、吟诗作乐。)(多么惬意的生活啊)
他梦到……
师:故园的生活其乐融融,所以纳兰性德沉浸其中,不忍梦醒。梦境正是作者真实生活的体现啊,他分明记得,傍晚,他的故乡是这样的【课件】
野色湖光两不分,碧云万顷变黄云。
分明一幅江村画,着个闲亭挂夕曛。
——纳兰性德《渌水亭》
他分明记得,雨后,他的故乡是这样的【课件】
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纳兰性德《南乡子》
他分明记得,晴天,他的故乡是这样的---------
记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纳兰性德《河传·春浅》
师:故乡熟悉的一切,都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一闪现。可是,风一更,雪一更,让纳兰性德连一个回家的梦都做不成。睁开眼,这里没有亲人的絮絮关怀,没有故乡的鸟语花香,这里只有,女生读。
这里没有春花秋月,没有和儿女依偎在一起的那份温暖,这里只有,男生读。
这里没有郊外的踏青和牧童的短笛,没有院子里被风吹动的秋千,这里只有,我们一起读。
师:故园无此声。面对此情此景,纳兰性德情不自禁在词中写下了这个触动人心的“碎”字,同学们是什么碎了?(生答)将士们的思乡梦碎,思乡心碎。
师:长相思,相思长,常常思念,思念长长,故园有多美好,关外就有多恶劣。纳兰的身体虽然早就已经远离故乡,可是他的心还留在了那里。谁能想象作者身、心分离的画面,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呢?请你读。此刻,你就是纳兰性德,谁还想再读一读。老师已经被你的朗读深深吸引了。
师:读到现在,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纳兰性德虽身在征途,却心系故园,虽心系故园,却又坚定地行走在征途上,保家卫国。
师:同学们,诗词语义隐晦,常常会有多元的解读。纳兰性德一行去榆关祭祖,包括我们在内的大多数便认为“故园”就是指的北京;而清朝是满族统治的天下,榆关正是他们入关前的老家,所以也有些学者认为故园不是指北京,而正是指祖先曾经待过的地方,他们的老家。对此你又是怎样理解的呢?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下去查阅资料。
五、感词风,归主题
师:同学们,在这首词里,作者选取风、雪、山、水等景物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著名文学家王国维先生曾这样评价道,一起读
生: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唯一人而已。
师:这是多高的评价呀。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果我们也能有一颗诗意的心,那么在我们的眼里,四时景物皆成趣,一景一物皆有情。纳兰性德将自己对故园的无限思念和对国家的无限热爱写进了这首感人肺腑的《长相思》中,或许多年以后,你们身处异乡时,你会怀念起故乡的山山水水、故乡的一草一木,故乡的亲人朋友,你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这样的思乡词,就让我们再次诵读长相思,把纳兰的相思留在心间。(生齐读)
师: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都是(长乡思),一景一物皆有情,字字化作《长相思》。同学们,纳兰虽然一生短暂,却为我们留下了300多首诗词。
出示课后作业:
1.基础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长相思》;
2.发展作业——可以搜集纳兰性德的其他作品,读一读,也可以试着吟唱;
3.拓展作业——搜集有关思乡的诗词,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诗句,感受思念之情。
【板书设计】
21.长相思
身在征途
心系故园
长相思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想象,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
3,情感与价值:感受作者对故园的思念,体会词人绵长的“乡心”。
教学过程:
一、趣谈作者,引入新课。
1、作者背景: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天才少年,他出身名门,是大学士明珠的长子;他从小聪明,读书过目即能成诵,22岁中进士。他被授予三等侍卫,武官正三品,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但他淡泊名利,爱好读书,擅长写词。他的词全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他就是拥有满洲词人第一之誉的——纳兰性德。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他的一首著名的词——《长相思》,一起去感受他的真性情。
2、写作背景:这首词纳兰性德作为康熙帝御前侍卫随驾出行祭告祖陵,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纳兰性德对京师中家的思念而写下的。
二、初读词作,理解词意。
1、读词,初悟感情基调。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词,把词读通顺,读出节奏。
2)指名读,(请一位同学为来我们朗读,谁愿意)划节奏。(出示词)
3)全班齐读,师指导。
2、理解词意
1)师: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理解词意,并思考全词的情感聚焦在哪个字上?
2)理解重点词。
3)理解词意。(2生回答)
三、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一)体现行军之艰险
1、师:通过前面的阅读,你们读出全词的情感聚焦在哪个字上呢?(思)
2、师:那么这是一种怎样的思念呢?是平淡的?还是浓烈的?
3、师:首先我们来看词人经历的是一场怎样的征途?
生: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师:“山一程,水一程”,“一程”二字叠用,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路程的艰难与遥远。)词人要去的山海关,到底有多远?(出示地图)即使是现在,在高速公路上开车行驶,也要三个多小时,而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你们能想象将士们是如何艰难行进的吗?
4、师:经过日间长途跋涉,请你用一个字来概括他们此时的状态。(累)
师:是什么累?(身累)因为——身向榆关那畔行。
身累本该安寝,可是将士们安寝了吗?(生:没有)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聒碎乡心梦不成。将士们被风雪,吵得不能入眠。
师:是的,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夜深千帐灯。经过日间的长途跋涉,将士们本应该搭起帐篷准备就寝,然而夜深了,帐篷内却还亮着灯,说明将士们没有睡觉。
师:“千帐灯”点明的是什么?(军帐之多,队伍之庞大。这景象是壮观的。)(同学们可以看课文中的插图去感受这队伍的壮观。)
5、引读:将士们身体艰险地向榆关行进,身多累呀!让我们去带着这种感情去朗读上片。(配乐)
(二)理解“夜不能寐”的原因。
师:那么,“千帐灯”下的词人为何夜不能寐呢?
生: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词人思念着家乡,所以睡不着。词人被风雪声吵着,所以睡不着。
师:(想象)“风一更,雪一更”,到底是什么样的风雪声“聒碎了词人的乡心”?请闭上眼睛,跟随音乐和老师的朗读去想象那灯下万颗无眠的'乡心是怎样的一种情状。(放风雪声,配乐读)
汇报: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用”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我体会到了纳兰性德”说话。
示例:我仿佛看到了军帐外狂风怒号,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我体会到了纳兰性德对这寒苦天气的厌倦。
我仿佛看到了将士们被吵得无法入眠,辗转反侧,我体会到了纳兰性德被思乡之情折磨得很痛苦。
我仿佛看到了纳兰性德走出了帐篷,向着家乡的方向眺望,我体会到了纳兰性德对家乡的思念。
师:这就是将士们的乡心,他们虽身在——(榆关),而心——在故园,身在——(高山),而心——(系故园),身在——(大河),而心——系故园,(板书:身在征途心系故园)
四、体会作者“身心分离”的痛苦。
1、师:所以,他们的身在征途,身好——累,而心系故园,心好——苦,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痛苦?
生:身心分离的痛苦,矛盾,煎熬。
师:让我们怀着这身种心分离的痛苦再读《长相思》。(生配乐读)
师:作者渴望回到故园,可还不能回,那就在梦中回吧,而现在连梦也做不成了。这时,作者的心都——(碎)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句千古伤心词——聒碎乡心梦不成。
2、想象“故园无此声”的温馨。
师:梦做不成了,那只好想象“故园无此声”。
师:我们来做一个假设,如果那一夜词人睡着了,在梦境中,故园有什么呢?
(小组讨论)
汇报:生1:故园有母亲做的热饭菜。(温暖的叮嘱)
生2:故园有妻子温柔的情话。(浅笑低语,含情脉脉的眼神。)
生3:故园有儿子可爱的笑声。
生4:故园有与朋友的把酒吟诗。
引读:故园,有母亲温暖的叮嘱,可是这里没有,有的只是——。
故园,有妻子含情脉脉的眼神,可是这里没有,有的只是——
故园,有三五知己把酒吟诗,可是这里没有,有的只是——
3、讨论:作者心心念念“故园无此声”,故园真的无此声吗?
师:故园绝无此声是不可能的。而是京城中的风雪没有塞外的连绵不绝,令人聒噪不安。而且家中有亲人,有爱人相伴,偶有风雪也能酣然入梦,所以,“人在家中千般好,游子在外最相思”。
五、拓展作业。
1、师:“故园”,那有纳兰性德最柔软的思念。有他最爱的妻子卢氏。所以,他在很多词作中,这样描写他的故园。《河传》斜倚画屏思往事,皆不是,空作相思字。记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
《虞美人》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wò),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
2、师:而“故园”与“乡心”也不仅仅是纳兰性德的故园与乡心。让我们来看看其他诗人的“故园”与“乡心”。
故园:李商隐:共剪西窗烛
孟郊:慈母手中线。
辛弃疾: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乡心: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李白: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板书设计:
长相思
身在征途
累
心系故园
苦
长相思教学设计 篇7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诗、词、文言文都已经学习过,在学习古诗词上能够自主借助注释、课文插图、课外资料书等方法学习古诗词。并且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作为老师,在教学时要有导有放、放扶兼施。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主题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词。《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词。作者用质朴的语言描写出将士长途跋涉的情景,抒发了思乡之情。
设计思想
《长相思》是一首流传千古的词。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说道:“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纳兰性德创作的《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中思乡寄情的佳作,表达了词人羁旅怀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会认“榆、畔、聒”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会写“榆、畔”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背诵诗词。
3.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4.借助注释,体会词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方法与策略
学生通过结合注释、看插图、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首词的意思,从而体会词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以诗导词,激发兴趣
1.师生配合,古诗复习导入
同学们,在王维的眼里,乡愁是“(师)独在异乡为异客,(生)每逢佳节倍思亲”;在李白的眼里,乡愁是“(师)举头望明月,(生)低头思故乡”;在王安石的眼里,乡愁是“(师)春风又绿江南岸,(生)明月何时照我还”。那么,在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一起去感受感受吧。
【设计意图】:课堂以关于乡愁的古诗复习导入,采用师生配合的方式,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更好地进入课堂、渲染气氛做好铺垫。
2.词人介绍
通过课前预习、搜集资料,同学们对词人纳兰性德有哪些了解呢?(生汇报、补充,师总结、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学生通过预习,了解了词人的相关资料,为学习本词奠定基础,为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感情奠定基调。
3.复习旧知,了解新知
同学们,我们在四年级下册学习的.《清平乐.村居》大家还记得吗?我们一起结合《清平乐.村居》来复习一下词的相关知识吧。
词:词在结构上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阕(片)以上的。我知道,词中句子长短不一,所以又把它称为长短句。词牌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和曲调。词题表示一首词所写的内容。
题目“长相思”是一个词牌名,又名“吴山青”“山渐青”“相思令”等。内容多写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作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这首《长相思》,它又被称为《长相思·山一程》。
(2)赏词析词感词
1.师范读,注意听准字音,把握节奏。(讲解多音字“更”)
2.学生初读,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同学们,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呢?(生汇报,板书出示)
结合注释,看插图,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组词法……
【设计意图】:古诗词学习方法的回顾,为学生理解本首词做了铺垫。
3.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古诗词学习方法,理解本词大意。
(1)说出自己选择的学习方法,翻译本首词的意思。
(2)在初步理解词意的基础上,尝试带着感情朗诵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学生逐步掌握古诗词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发挥学生主动性。教师尝试放手课堂,鼓励学生自己理解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述出来。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带着感情朗诵诗词,初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在此过程中,教师相机补充解析重点词句,指导朗诵。
(1)“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师出示从北京到山海关的地图,让学生直观感受两者之间的距离,从而想象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一程”,反复手法的运用,一座又一座的山,一条又一条的河,把将士们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的情景和艰辛更加凸显。
“榆” 木字旁,和树木有关,书写时注意“人”下面的短横不能丢。
“畔” 本义是“田界”,引申为“边、旁”,书写时注意“半”中间不要多加一横。
“榆、畔”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书写时注意字体结构。
【设计意图】:图片的展示,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有益于学生的理解,并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生字的重点部分提醒,让学生扎实掌握字词。
(2)“夜深千帐灯”
师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大雪漫天飞舞,军旗随风飘动,无数的帐篷透出昏黄的灯光),引导学生想象将士们夜晚宿营时的壮观场面。通过“千帐灯”,体会军长之多,队伍之庞大,从而突出军队的气势。讲解本首词的写作背景: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乱平定,翌年,康熙至盛京(沈阳)告祭祖陵。纳兰性德随性,出关时冰雪未消,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词人来说,荒寂的关外让他产生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设计意图】:写作背景的介绍,更便于学生理解当时军队阵势的浩大,也为下阕作者产生思乡之情,抒发思乡之情做了铺垫。
上阙在读的时候要缓慢而深情,读出“山一程,水一程”和“夜深千帐灯”的感觉来。
(3)“风一更,雪一更”
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怎样的风、怎样的雪,从而感受天气的恶劣和“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意味。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发挥想象,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更好地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4)“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讲解形声字“聒”,形从耳,本义:吵扰,声音高响或嘈杂)
师引导学生思考:故园真的无声吗?在词人的梦境中,故园有什么?
师小结:故园不是无声的。只是在词人的心中非常祥和、温暖,因此词人才说故园无声。
师:在词人的梦境中,故园应该是什么样?或者说故园有什么?
生:有……有……有……
师:同学们,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故园那美好的画面全都碎了,纳兰性德连做梦都做不成啊!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这是怎样一种身心分离的痛苦啊!
师:在这里,没有温暖的房间,只有(生: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师:在这里,没有可爱的家人,只有(生: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师:在这里,没有可口的饭菜,只有(生: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师:谁还想再读?假如你就是纳兰性德,正在饱受思乡之苦的纳兰性德。
(指名读)
评:低沉而悲伤,读出词人思乡的柔情
师:纳兰性德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他正在忍受身心分离的痛苦啊。同学们,身向榆关心在故园的只有纳兰性德一个人吗?
生:不是的,还有千千万万的将士们,还有千千万万的游子们。
师:好,那就让我们也一起“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带着浓浓的思乡之情,一起配着音乐来朗诵这首感人的《长相思》吧。(师生齐读整首词)
师:那哪一句是整首词的主旨句呢?
生:“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同学们,风雪之声将梦境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同样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还有很多很多,例如唐代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有兴趣的同学写去可以查找一下。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诵《长相思》,并背诵。
2.搜集表达乡愁的诗词或歌曲,读一读或唱一唱。
长相思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游戏激趣,回顾积累
1.诗词填字游戏(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喜欢游戏吗,我们来做个文字游戏,要求快速抢答
师:积累得真多,接得真快.这些诗句,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切题导入,出示题目
导入:中秋的圆月,含情的杨柳,展翅的鸿雁,幽夜的孤灯,聊不完诗人词人的悠情离愁,诉不尽文人墨客的怀乡惆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词,叫做《长相思》。
板书课题
3.解题,质疑。
(1)“相思”什么意思?(思念)
(2)“长相思”就是什么意思?(读题)
(3)这首词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陪同康熙皇帝出征山海关,祭祀长白山的途中写的。
(4)看到这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相思谁?为什么相思?怎样相思?为什么长相思?)(你们提的问题都很有探究价值,我们一起走进词中探索吧)
二、初读《长相思》
1.教师示范读,学生听准字音,听清节奏。
2.同桌互读,对学帮助,纠正字音。
3.指名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后学生评价。
4.齐读。
三、再读,理解诗意,读出诗的韵味。
过渡:同学们可真会读书,要是了解了词的内容,老师相信大家会读得更投入,更有韵味。(回顾质疑的问题)
1.运用之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结合课后题自主学习。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3.小组上台汇报
三、读懂《长相思》
1.师:作者为什么会思念故乡和亲人呢?
生:作者远离家乡。
师: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从哪里知道?(指名多位学生回答)
师小结:他身在山海关、高山上、岸边、船上、帐篷里。他经过了崇山峻岭,经过了悬崖绝壁,经过了荒山野岭,经过了险滩急流,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板书:身在征途)
课堂风采
2.作者的“心”又在哪里?(板书:心想故园)你们是从哪儿读懂的?
师:同学们,作者身在征途,心却在想故园。这是一种什么感受?
师:身在征途,心想故园。我们可以想象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怀着这份感情,大家齐读《长相思》。放背景音乐。
3.想象词的意境。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作者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画面,仿佛看到了他抬头仰望孤独沉思的画面。看,在这风雪交加的的夜晚,他来到帐篷外,他在看什么?想什么呢?(指导看图)
4.想象作者故园的情景。
师导: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
师:让我们展开想象:作者在故园白天可能朋友做什么?晚上可能和家人做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出示)
(学生写片段。)
师:好,孩子们,请停下你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回到作者的家乡,走到纳兰性德的故园去看看,在他的家乡有着怎样画面和情景。谁来?
师:故园的生活真是其乐融融啊,但是,但是,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全都没有了,这样的情景全破碎了。
师: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再读《长相思》)
师: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的月光下和妻子相偎在一起的那份温暖,有的只是一起读——长相思(指名读《长相思》)
师:在这里,没有郊外的踏青,没有牧童的短笛,没有和女儿在一起的天伦之乐,有的只是一起读——长相思(指名读《长相思》)
五、拓展。
师:同学们,《长相思》读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那一颗破碎的心,读到现在为止,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纳兰性德:既然你这么想家,你为什么不回家呢?谁来替纳兰性德回答。
师:好!同学们,你们道出纳兰性德的心声。(板书:心系祖国)这个问题纳兰性德也曾问自己,就在这次征途上,纳兰性德还写了一首词,题目叫《菩萨蛮》其中有这两句就是纳兰性德问自己的,谁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我们再想一想,除了纳兰性德在问自己以为,还有谁也想这样问一问诗人?(他的妻子、好友、女儿...)
我们想象一下:
——长亭外,杨柳依依,哀怨的妻子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圣旨铁定、君命难违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古道边,芳草萋萋,伤感的朋友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报效朝廷、建功立业是男子汉的理想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月光下,秋风瑟瑟,孤独的纳兰性德深情地问自己——(齐读此句)
六、小结
师: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纳兰性德真的是轻离别吗?真的是不在乎离别吗?(生答)正如同学们所说,他不是轻离别,他也思念自己的亲人啊,但“我”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我”重任在肩,责任如山,“我”是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啊!
师:就这样,纳兰性德借景抒情,他把自己对故园的无限思念和依恋写进了这首感人肺腑的《长相思》中。
师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读:长相思。
师引: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读:长相思。
师引: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
生读:长相思
长相思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词人纳兰性德;通过读品析来体味作者浓郁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诵读、移情想象、研读共赏、阅读拓展、填词创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无奈之情;学习古代优秀的诗词作品,传承文化,洗涤心灵,铺垫精神底子。
教学重点
了解词人纳兰性德;体味作者浓郁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品味、讨论赏析的方式来体味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
一、问世间情为何物
1.播放“纳兰经典词作”微视频。
问题:纳兰容若的词给你的最大印象是什么?
明确:情真意切。
2.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人世间,最让人魂牵梦绕的是情,最让人肝肠寸断的是情,最让人生死相许的还是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长相思》,去体味一份浓郁的深情。
二、吟咏词韵初触情
1、一读明节奏。
长相思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再读明感情。
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孤寂情怀。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三、逐行逐字品深情
1.这首词主要是通过意象的叠加与跳跃来抒发情感,请以此作为“赏点”,结合具体的词句来赏析。
示例:“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一程”、“一更”的叠用,从感官上强化了征戍途中因空间转移,时间流逝而带给纳兰的焦灼之感;纳兰跋山涉水,风雪兼程,历经艰辛,却是离家越来越远,心中对家乡的牵念之情越来越强烈,所以,“山、水、风、雪”等意象的叠加与跳跃凸显了纳兰心中的思乡之苦。
“夜深千帐灯” 、“故园无此声”:“夜深千帐灯”描绘的是边疆营地灯火通明的景象,虽是壮丽之景,但千帐灯下照着的是无眠的万颗乡心;且营帐外又是风大雪狂的极寒天气,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纳兰厌于扈从的无奈之情。而最后一句“故园无此声”,更是将羁旅在外的怨恨写到了极致。
2.小组讨论问题:你读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从哪里读出来的?
示例:我读到了作者一颗期盼的心,可以从“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的诗句感受到。
我读到了作者一颗思念故乡期盼归家的心,可以从“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的诗句感受到。
我读到了作者一颗伤感不舍的心,可以从“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的诗句感受到。
我读到了作者一颗孤独痛苦的`心,可以从“聒碎乡心梦不成”“身向榆那畔行”的诗句感受到。
我读到了作者一颗破碎煎熬的心,可以从“身向榆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的诗句感受到。
3.那么在这首词中,纳兰是否还抒发了一种自豪、爱国之情或者慷慨激昂的报国之志呢?请结合“夜深千帐灯”与“故园无此声”两句分析。
“夜深千帐灯”一句描绘的是边疆营地灯火通明的景象,虽是壮丽之景,但千帐灯下照着的是无眠的万颗乡心;且营帐外又是风大雪狂的极寒天气,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纳兰厌于扈从的无奈之情。而最后一句“故园无此声”,更是将纳兰羁旅在外的怨恨写到了极致。
四、知人论世明真情
1.纳兰性德-——高门富贵皇帝宠臣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纳兰性德二十二岁成为进士,康熙爱其才,又因纳兰出身显赫,故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三等侍卫,不久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
2.纳兰性德——玉树临风文武双全
纳兰性德年少聪颖,读书过目不忘。长大后品德过人,至情至性,英俊潇洒,玉树临风,文武双全,结识了无数名流。
3.纳兰性德——文采超群清词第一
纳兰容若文采超群,擅长写词。他的词全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时人誉“清代第一词人”。后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4.纳兰容若——至情至性佳公子
出身注定荣华富贵,渴望建功立业。纳兰容若在内心深处厌恶官场的庸俗虚伪,他曾在《野鹤吟》中写到:“仆亦本狂士,富贵鸿毛轻。”而韩菼在《进士一等侍卫纳兰君神道碑》也评论过他:“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处世不变淡泊名利,心往自然。
5.爱情悲剧
与表妹的爱情——青梅竹马的恋人:自幼寄居在纳兰家的表妹冰清玉洁,才智过人。纳兰容若和她相知相爱,私订终身,但他们的爱情却遭到了家族的激烈反对。几番转折,表妹入宫为妃,她为保全自己的清白,在宫中吞金自尽。容若悲痛欲绝,遂大病不起。
与沈宛的爱情——人生若只如初见:沈宛,“天海风涛之人”,才华横溢的江南艺伎,与容若恰为知己,容若不顾满汉两族身份迎娶沈宛,可最终任因身份差异而分离。
与妻子卢氏的爱情——一生一代一双人:卢氏为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她“生而婉娈,性本端庄”与容若珠联璧合,羡煞旁人,却在三年的短暂相守后因难产去世。纳兰的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成为《饮水词》中拔地而起的高峰,他人再难超越。
蝶恋花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6.小结纳兰性德为何生愁。
纳兰性德,清初第一词人,生于温柔富贵,却满篇哀愁凄艳;身处花柳繁华,心却游离于喧闹之外;真正的八旗子弟,却喜结交落拓文人;行走于仕途,一生却为情所累;风华正茂之时,却匆匆离世……
一位几乎拥有世间一切的惆怅才子,一段三百年来倾倒无数后人的传奇。
长相思,词牌名,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名,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又名相思令、双红豆等。历史上著名的《长相思》词令作者有李煜、白居易、晏几道、纳兰性德、欧阳修等,几乎都是用来抒发愁情的。
五、相思成灾辨衷情
1.下面两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长相思宋·晏几道
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提示:词人运用设问的方式表现了一位相思女子的相思恋情的深切急迫难耐,以及其无望而又无法宣泄情感的心绪变化。
长相思唐·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提示:这首词句句写思妇“秋怨”,“秋怨”二字却深藏不露。该词对思妇的外貌、形象、神态、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侧重于表现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现其胸中之情,用笔极其空灵。
六、妙笔生花传常情
1.根据自己的经历、感情,展开想象,以《长相思》为词牌名填写一首词。
写作引导:“诗言志”,写诗是为抒情,要先明确所抒发的情感;选取意象,排列组合,生发情感;考虑音韵,即押韵,上下阙可押不同韵,但单阙每句尾韵同。
2.学生深情吟诵自己的《长相思》。
3.教师例作。
长相思
桂花旖,菊花旖,人间九月草凄凄,一抔黄土寄。云似伊,月似伊,山高水长已隔世,惟愿梦相依。
(怀念刚过世的岳父)
4.结语: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做----长相思!
长相思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的:
1.学会“榆畔帐”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1.感知词的大意,懂得诗句的意思。
2.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师:同学们,在李白的眼中,乡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洁月光,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两岸的徐徐春风。那么,在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词,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师简介,长相思既是这首词的题目,也是词牌名。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呢?长相思分为上阙和下阙两个部分,内容多为思念家乡或者思念亲人。
4.简介纳兰性德。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①(指名读)谁来读一读?
榆关那畔,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
②齐读
2.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再读,解决诗歌节奏。
下面,我们全班一起,把这首词有节奏地读一读,
三、学习诗句
(一)默读
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联系书上的插图和注解,想想这首词主要在讲什么。
(二)学习上阙
请一个同学读词的上阙。
1.谁来说说,作者身向何方?(板书:身)
在榆关(简单介绍山海关)
2.那山海关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吗?
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那畔)
是的,……(简介背景)。
3.山 一程,水一程,
是啊,山一程,水一程,你从“一程一程”体会到了什么?
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万水千山,跋山涉水,山高水长,……)
在这万水千山的长途跋涉中,他们可能遇到什么困难?(路陡,山高,水深……)
4.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上阙的意思?
5.指导朗读。
指名读,读出行军的艰难来。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了将士们“山一程”的 爬山之难,谁还能通过朗读体现“水一程“的'涉水之难呢?
齐读。是啊,行军多难啊!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和纳兰性德一起艰难行军的将士们,来,把上阙读一读。
(二)学习下阙
是啊,夜深了,劳顿了一天的将士们本该在营帐里好好休息,为什么他们营帐里的灯还亮着呢?
请同学们轻声读词的下阕,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
1.为什么灯还亮着?
2.是什么声音勾起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呢?
3.这样的声音在将士们听来好听吗?哪个词告诉你声音嘈杂不好听?(聒)
你是怎么体会的?(出示风雪画面)
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故园无此声
好一个故园无此声!那故园指哪里?故园会有什么?
想想故园会有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它写下来。
(故园有什么样的什么,有……的……,还有……)
5.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下阙的意思?
6.谁来读一读下阙
是啊,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故园那美好的画面全都碎了,故园那美好的情景全都碎了,纳兰性德连梦都做不成了啊!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这是怎样一种身心分离的痛苦啊!
指名与师合作读。
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小河,这里只有(生:风一更,雪一更……)
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大槐树,这里只有……
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慈祥的父母的呼唤,这里只有……
谁还想再读?假设你就是纳兰性德,正在忍受思乡之苦的纳兰性德。
齐读。
四、配乐读,悟感情
纳兰性德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他在忍受着身心分离的痛苦啊,同学们,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的仅仅是纳兰性德一个人吗?
全班一起读。(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正在风雪之夜苦苦思念家乡的将士们,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
1.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把整首词连起来读一读。
2.范读(配乐):
3.男生女生读,齐读
4.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齐读)长相思
师: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齐读)长相思
师:爱故园,思亲人,字字化作——
生:(齐读)长相思
五、拓展
搜集表达思念家乡的诗词或歌曲,读一读或唱一唱。
板书设计:
长相思
身向榆关(难)
心在故园(苦)
长相思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深情地朗读,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体验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
3.感悟作者天涯行役时的相思之苦与情感之深。
重点
能字正腔圆、深情地朗读,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难点
1.体验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
2.感悟作者天涯行役时的相思之苦与情感之深。
教学资源
课件、学习单。
课前铺垫
了解纳兰性德个人资料和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直切主题。
师:思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
二、读准《长相思》
1.自由读
引学单1:
自由朗读,至少读3遍。要求:读准字音,特别留心多音字和生字;读通顺、读流利之后,争取读出节奏。
2.指名读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词,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评价:读得字正腔圆,很好。)
师:特别是这首词当中有一个多音字,读什么?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好的,这个孩子,你请。
3.师生配合读
师:真好,我们一起来,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来读这首词。(师生配合读)
4.节奏朗读
师:真不错,读诗读词,我们不仅要把它读正确,读得字字落实,而且还要读出它特有的节奏来。
好,谁再来读一读?读出节奏来,争取读得有板有眼。(指名读)
5.师范读
师:老师来读一读,听听我有没有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感。
6.齐读
师:我们一起来。(师读题目和作者,生齐读)
三、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体会作者情感
1.说说感受
师:这首词带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用一个词或几个词来形容你内心最真切的感受。
师:还有不一样的感觉吗?
(评价:他不仅体会到了思念之情,还体会到了艰辛之苦。)
师:让我们看着大屏幕,把这种思念的、艰辛的'感觉通过你的声音传递出来。准备!长相思,清,纳兰性德。(生接着齐读)
师生配合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我读一句,你们读后一句。我们一起配合朗读来感受这一份思念之情、艰辛之苦。(师生配合读)
想象画面,体会“身”、“心”(默读、批注)
师:现在,请大家静静地默读《长相思》,把那些带给你这种感觉的地方标上记号,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在旁边做一些批注。开始。
引学单2:
默读《长相思》,圈画出让你感觉到思念、牵挂、艰辛的词句,还可以在旁边做一些批注。
①体会“身”
师:现在我提两个问题来考考大家。第一个问题,你们说,作者的身(身体的身,身躯的身),他的身在什么地方?
一句话,纳兰身在征途。
师:孩子们,一个身在征途的词人,有多少艰辛,有多少困苦。(教师展示北京到山海关的地图)请看,从北京到山海关,虽然只有三百多公里,但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将士们需要多少个日夜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啊!
②体会“心”
师:现在,我提第二个问题,我们知道此时此刻纳兰身在征途,那么他的心呢?心在哪儿?
4.想象画面,诉诸笔端
师:现在,请大家拿起笔,放飞你想象的翅膀,来写一写。
引学单3:
放飞想象的翅膀,写一写:
在纳兰的家乡,我们又将看到怎样的画面呢?
师:我们知道在纳兰的家乡,那里将会有让纳兰魂牵梦绕的画面,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那将是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孩子,你请!
师:然而,我们都知道这样的画面只在纳兰的心中,这样一个温暖的、祥和的、宁静的.梦却也做不成了。用词中的话说就是:聒碎乡心梦不成。
四、拓展《长相思》
师:这首词,读到现在,我想你的心中一定会冒出一些问题,想问一问这位身在征途的纳兰,来,把你的问题提出来吧,谁来问一问。
纳兰在问自己啊,谁来问一问?(指名读)谁再来问一问?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纳兰性德《菩萨蛮》
下课
【设计意图:朗读有助于真切地感受课文,有助于因声明义,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因此要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读出语感,读出独特体验。】
生:一种思念家乡的感觉。
生:千辛万苦的感觉。
生:家乡跟他现在的地方很不一样。
学生默读、批注
【设计意图:小练笔让学生想象故园家暖人欢的情景,两者相比,突出边塞的凄冷,作者的无奈。设计这个小练笔能让学生梳理思路,提高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以词讲词,以情悟情,会让学生拥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板书设计
长相思
身在征途
碎
心系故园
长相思教学设计 篇12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围绕“自然之趣”这一主题编排,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不同时间地点的景物,兼有动静结合的变化之美。《长相思》是此单元第一篇课文的第三首,这是一首词,侧重写长途羁旅风光。诗人通过质朴的语言描绘出将士们长途跋涉的情景,抒发思乡之情。整首词没有一处明写思乡,但字字句句渗透着对故园的思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读出诗词的节奏和韵味,并让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词内容。难点是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
五年级的学生能借助注释初步理解《长相思》的内容,但是要理解景语即情语,并且了解景物描写对抒发情感的作用,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先扶后放。努力让“诗”凭着自己的言语存在说话,让学生接受诗之语言的暗示,直接贴在诗的面颊上,用画面去注解文字,用情感去揣摩诗意,而不是通过逐字逐句的生硬解释来拼凑成诗词所描绘的内容、所表达的情感。这是本次教学《长相思》的初心和归宿。
二、教学目标
1.读准3个生字和多音字“更”。
2.有感情地朗读《长相思》,借助注释理解诗词内容。
3.感受景物描写对抒发诗人情感的'作用,通过想象体会作者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长相思》,这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一首词。
长相思是词牌名。一起读词牌名。
(二)初读《长相思》,感知内容
1.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请你仔细读上三遍,注意读准词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读通句子并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2.初读反馈
(1)读准字音:谁来读这首词?(指名一生读)同学在读的时候,你们仔细听,他有没有读准字音,尤其是生字和多音字。
读后强调“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中“更”和“聒”的读音,努力读得字正腔圆。
齐读这一句。
(2)读出节奏: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指名一生读)他在读的时候,你们要注意,他哪些地方作了停顿?
你们听到了吗?这位同学在读“身向榆关那畔行”的时候,哪里停顿了?
他在读“夜深千帐灯”的时候,哪里又停顿了呢?(指名一生回答)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适时划分节奏)
带着这样的节奏,请该生读。这就是有板有眼。
我们一起读这一句。
(3)那我们就这样来读读整一首词,也要读得字正腔圆,读得有板有眼。
3.借助注释,了解内容
过渡:纳兰性德在《长相思》里,讲了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借助旁边的注释,去读读词句,想一想写了些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预设1)走过了很多山,涉过了很多河,刮风下雪,思念家乡……
(预设2)他们走过那么多山,涉过那么多河,这是要去哪儿呢?
(他们这是在去往山海关的行军途中。适时板书——身向榆关)
学习小结并介绍背景:同学们真厉害,你们借助注释了解了这首词的大意。你们知道吗?这首词写的是康熙二十一年的二月,纳兰性德随从康熙皇帝从京城出发,去往榆关也就是山海关去祭拜祖先。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纳兰性德有感而发,之后就写下了这首词,表达了他对故园的思念。
那么他的思念是通过什么来表现出来的呢?
我们知道这个单元着重关注景物对抒发作者情感的作用。
那么,我们来看纳兰性德的这首词,他写到了哪些景?
(三)研读《长相思》,读景悟情
1.抓景物
请同学们读一读找一找,把词中写到的景圈出来。
学生圈一圈。集体交流。
(预设)学生圈出了山、水、风、雪、灯。
你们找到的,都是纳兰性德眼里的景啊!谁能找到不一样的景?(意在找到词人心中的景——故园。)在纳兰性德词里,有他眼里心里的景,那么他借助这些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引出上阙。
2.引导提炼,感悟景语
(1)研读“山一程,水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词人只用了六个字,但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预设1)我仿佛看到将士们跋山涉水的画面——教师写下“跋山涉水”
从这样的画面里,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呢?
(预设2)感觉到路途遥远——纳兰性德借一程又一程的山水,是要写出路途遥远。请你读,读出遥远之感。
(预设3)感受到跋涉的艰辛——纳兰性德借一程又一程的山水,是要告诉我们行军的艰难。请你读,读出行军艰辛。
我们从一程又一程的山水里体会到了这么多,有队伍跋山涉水的画面,有路途遥远和行军艰辛的感受。(在希沃课件上书写关键词“跋山涉水”“遥远艰辛”)
(2)研读“夜深千帐灯”
你读到“夜深千帐灯”的时候,又仿佛看到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呢?
(预设1)我仿佛看到将士们一个个睡不着觉——适时提取关键词:辗转反侧
(预设2)我仿佛听到他们的呻吟和叹息声,真是太辛苦了——适时提取关键词:行军艰辛
夜色那么晚,行军那么辛苦,他们为什么还不睡呢?
从“夜深千帐灯”短短五个字里,我们了解到:不止纳兰性德在思念故园,这千万营帐里的将士们都在思念家乡。
原来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思乡情。齐读上阙。
小结上阙学法:刚才我们通过读读诗词中的景,想象一下自己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用关键词写在旁边;纳兰性德写这个景是想表达怎样的情感,也用几个关键词写在旁边。
3.学法迁移,体会情语
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下阙。请你读读下阙两处景,把你仿佛看到的听到的,用几个关键词写在旁边;通过景,你体会到的情感,也用几个关键词写在旁边。
学生读、悟、写。
集体分享交流。
交流“风一更雪一更”,引导提取关键词——风雪交加、行军艰苦。
交流“故园”,引导提取关键词——温暖美好、思念、相思。(适时板书:心向故园)
原来,风一更雪一更,更更都是思乡情哪,齐读下阙。
(四)深化风雪声,升华思乡情
1.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的心里,故园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故园到底有没有风雪声呢?
那为什么纳兰性德要说故园无此声?
思维碰撞,畅所欲言。
(引导理解:和亲人好友在一起的时候,温暖充盈着内心,足可以把这些疾风朔雪之声淹没。)
行军在千里之外,对故园的种种美好的回忆只能寄托在一个——梦里。可是想美美地梦一场,能实现吗?(找词中的答案来回答——“聒碎乡心梦不成”)
2.梦碎风雪夜!
纳兰性德会做一个怎样甜美而破碎的梦呢?请你用几句话写一写。
学生写梦(背景音乐《枉凝眉》结束,学生写作也结束)
交流(预设梦境):
(在一个阳春三月里,他牵着孩子的手,去郊外放纸鸢,那纸鸢飞得真高啊!孩子拍着手跳着脚……在那个大雪纷飞的下午,朋友们聚在一起,煮着酒谈论着诗词……)
这么美的梦啊,怎么不做下去了?是被什么打断的?哪个字那么鲜明得道出了纳兰性德梦不成哪?
是的,一个字“碎”(板书),写出了纳兰性德在塞外连做个美美的梦都做不成哪!你能体会纳兰性德此时此刻的心情吗?(无奈、惆怅、哀怨……)
这使得纳兰性德更加思念故园,思念亲人。
从这首词里,我们可以看到纳兰性德虽然身向榆关,而梦萦魂牵的却是故园。
(五)朗读全词,整体感受《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
风一更雪一更,更更都是——长相思。
让我们一起读《长相思》!
六、拓展阅读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这首诗表达的怎样的情感?
长相思
人无声。月无声。挥手离乡步慢行。痴心泪水盈。
盼卿卿,念卿卿,欲写相思书未成。夜深愁到明。
【长相思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03-20
相思的诗句10-25
相思的说说12-02
形容相思的句子11-13
爱情相思语录11-13
相思的唯美句子02-15
爱情的相思句子10-21
相思的唯美句子10-21
描写相思的句子09-30
长相思句子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