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时间:2024-06-13 21:07:47 应届毕业生网 我要投稿

生态环境调研报告9篇(集合)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态环境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态环境调研报告9篇(集合)

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篇1

  一、调研背景与目的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校园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其生态环境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个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当前校园生态环境的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校园环境提供有益参考。

  二、调研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等多种方式,对校园内的绿化、卫生、空气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查。调研对象包括在校学生、教职工以及校园管理部门等相关人员。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1.绿化状况

  校园内的绿化状况总体良好,绿树成荫,花草繁茂。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区域绿化不足,缺乏层次感;部分植物养护不当,存在枯萎、病虫害等现象。此外,学生对校园绿化的参与度不高,缺乏相关活动引导。

  2.卫生状况

  校园卫生状况整体良好,但仍有部分区域存在卫生死角。例如,教室、食堂、宿舍等场所的卫生问题较为突出,存在垃圾乱扔、地面脏乱等现象。同时,学生对卫生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3.空气质量

  校园空气质量整体良好,但受周边环境影响,部分时段存在雾霾等污染现象。此外,校园内部分区域存在扬尘问题,对空气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四、问题成因探讨

  1.管理机制不完善

  校园生态环境管理缺乏统一、有效的机制,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导致绿化、卫生等方面存在问题。同时,缺乏对环保行为的引导和激励,使得学生在环保方面的参与度不高。

  2.环保意识不强

  部分学生和教职工缺乏环保意识,对校园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够重视。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环保行为习惯,对卫生、绿化等问题视而不见。

  3.资源投入不足

  校园生态环境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由于资源有限,部分学校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绿化、卫生等方面存在短板。

  五、改进措施与建议

  1.完善管理机制

  建立校园生态环境管理长效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同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对环保行为进行引导和激励,提高学生和教职工的环保意识。

  2.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环保知识讲座、环保主题活动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和教职工的环保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3.增加资源投入

  加大对校园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优化绿化布局,提升绿化品质。同时,加强卫生设施建设,提高卫生管理水平。

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篇2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校园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深入了解校园生态环境现状,本报告针对我校进行了调研,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多种方式,获取了大量有关校园生态环境的数据和信息。

  一、调研方法与过程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访谈等多种方法。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针对全校师生发放,以了解他们对校园生态环境的看法和意见。其次,我们对校园内的绿化、垃圾处理、水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了相关情况。最后,我们还与部分师生进行了访谈,进一步了解他们对校园生态环境的看法和建议。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1. 绿化状况

  校园内的绿化状况总体良好,绿化覆盖率较高,植物种类丰富。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区域的绿化植被稀疏,缺乏层次感;部分植物养护不当,存在病虫害等问题。此外,校园内的绿地布局尚不够合理,部分区域的绿地被人为占用,导致绿化面积减少。

  2. 垃圾处理

  校园内的垃圾处理情况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部分师生缺乏环保意识,随意丢弃垃圾,导致校园内存在垃圾乱扔的现象。其次,垃圾分类制度执行不够严格,部分可回收垃圾被混入生活垃圾中,降低了资源回收利用率。此外,垃圾处理设施不够完善,部分区域的垃圾桶容量不足,导致垃圾溢出。

  3. 水资源利用

  在校园水资源利用方面,我们发现存在浪费现象。部分师生在用水时不够节约,如洗手、刷牙时长时间开启水龙头等。此外,校园内的节水设施不够完善,部分老旧建筑的水管存在漏水现象,导致水资源浪费。

  三、改进建议

  1. 加强绿化植被的养护和管理,提高绿化覆盖率,优化绿地布局,确保校园内的绿化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2. 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推广垃圾分类制度,加强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减少垃圾对校园环境的影响。

  3. 推广节水设施,加强用水管理,鼓励师生节约用水,减少水资源浪费。

  四、结论

  本次调研发现,我校在校园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改善校园生态环境,我们需要加强绿化植被的养护和管理,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推广垃圾分类和节水制度,加强相关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校园生态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为师生创造一个更加美丽、宜居的校园环境。

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篇3

  一、调研背景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对某县农村生态环境进行了深入调研。

  二、调研内容

  1. 农村土地利用情况:农村土地利用主要以耕地和林地为主,其中耕地占比较大,但存在着过度开垦、土地沙化等问题;

  2. 农村水资源状况:农村水资源主要依靠地下水和河流水源,但由于过度开采和水污染等问题,水资源供应面临压力;

  3. 农村空气质量:农村空气质量受到农业生产和燃煤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空气污染问题;

  4. 农村生物多样性:农村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人为破坏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部分植物和动物种群数量减少。

  三、调研发现

  1. 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问题,土地沙化、水污染、空气污染等现象较为突出;

  2. 农村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存在着乱排污、乱砍树木等行为;

  3. 农村生态环境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监管不力,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

  四、建议

  1.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2. 完善农村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

  3. 推行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源资源;

  4.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五、结论

  农村生态环境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研,引起社会的关注,共同努力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篇4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报告将通过对xx地区农村生态环境的调研,了解当前农村生态环境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调研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研以xx地区农村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等多种方法,对农村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调研内容涵盖农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生态修复等方面。

  二、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1. 农村垃圾处理

  调研发现,该地区农村垃圾处理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村庄垃圾收集设施不完善,垃圾分类意识不强,导致垃圾随意倾倒、堆积现象较为普遍。同时,垃圾处理设施处理能力有限,部分垃圾处理不当,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压力。

  2. 农村污水处理

  农村污水处理是该地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薄弱环节。调研发现,部分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缺乏,污水直接排放现象较为严重。同时,部分已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不佳,难以满足农村污水治理的需求。

  3. 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是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污染源。调研发现,该地区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使用量较大,部分农民缺乏科学施肥、用药意识,导致土壤和水体受到污染。此外,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废水等也未得到有效处理,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4. 生态修复

  近年来,该地区加强了农村生态修复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部分村庄开展了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工程,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然而,生态修复工作仍面临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1. 加强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针对农村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大投入,完善垃圾收集设施,推广垃圾分类制度,提高农民垃圾分类意识。同时,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处理能力,确保垃圾得到妥善处理。

  2. 提升农村污水处理水平

  针对农村污水处理薄弱环节,建议加大投入,建设和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同时,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减少污水排放。

  3. 推广科学施肥、用药技术

  针对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建议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推广科学施肥、用药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确保农产品安全。

  4. 加强生态修复工作

  针对生态修复工作面临的挑战,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加强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同时,加强生态修复工作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农民对生态修复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四、结论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该地区农村生态环境状况存在一些问题,但也在不断努力改善。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加强监管,推广先进技术,共同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篇5

  一、调研目的

  为了解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调研内容

  1.农村土地利用情况:调查农村地区的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土地利用情况,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和保护措施。

  2.农村水资源情况:调查农村地区的水资源供应情况、水质状况和水资源利用方式,探讨农村水资源管理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3.农村生物多样性情况:调查农村地区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状况和保护措施。

  4.农村环境污染情况:调查农村地区的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情况和环境质量,分析污染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5.农村生态保护措施:调查农村地区的生态保护政策和实施情况,提出加强生态保护的建议。

  三、调研结果

  1.农村地区存在土地过度开发和荒漠化问题,需要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推动农村生态农业发展。

  2.农村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突出,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高农村水资源利用效率。

  3.农村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需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促进生态平衡。

  4.农村环境污染严重,主要污染源包括农药、化肥、工业废水等,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污染排放。

  5.农村生态保护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生态保护意识和法制建设,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议

  1.加强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推动农村生态农业发展。

  2.加强农村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加强农村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促进生态平衡。

  4.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污染排放。

  5.加强农村生态保护政策和法制建设,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篇6

  一、调研目的

  为了了解学校的生态环境状况,保护和改善校园生态环境,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我们对学校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内容

  1. 校园绿化情况:校园内绿化面积、种植的树木种类和数量等。

  2. 校园垃圾处理情况:垃圾分类情况、垃圾处理设施等。

  3. 校园水质情况:校园内水体的清洁程度、是否存在污染等。

  4. 校园空气质量:校园内空气的清洁程度、是否存在污染等。

  5. 师生环保意识:师生对环保的'重视程度、是否存在环保行为等。

  三、调研结果

  1. 校园绿化情况:学校内绿化面积较大,种植了各种树木,如榕树、柳树等,绿化效果良好。

  2. 校园垃圾处理情况:学校实行垃圾分类制度,设置了垃圾桶和回收箱,师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垃圾处理设施完善。

  3. 校园水质情况:校园内水体清洁,没有发现明显的污染迹象。

  4. 校园空气质量:校园内空气清新,没有明显的污染源。

  5. 师生环保意识:师生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较高,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如植树、垃圾分类等。

  四、建议

  1. 加强校园绿化工作,增加各类植物种植,提高绿化覆盖率。

  2. 继续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加强师生环保意识教育,提高垃圾分类参与率。

  3. 定期检测校园水质和空气质量,及时处理污染问题。

  4. 组织更多的环保活动,提高师生对环保的认识和参与度。

  五、结论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学校的生态环境状况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希望学校能够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共同建设美丽的校园环境。

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篇7

  农村生态环境是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以及全国生态环境的整体状况。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村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亟待解决。本报告将对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一、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1. 水污染问题严重

  农村地区的河流、湖泊等水体普遍受到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以及生活污水排放的影响,水质恶化严重。这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也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

  2. 土壤污染加剧

  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导致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质量下降。同时,畜禽养殖废弃物未得到合理处理,也对土壤造成了污染。

  3. 生态破坏问题突出

  乱砍滥伐、过度开垦等行为导致农村地区的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问题日益加剧。此外,农村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也受到威胁,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1. 环保意识薄弱

  农村地区居民的环保意识普遍较弱,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导致在日常生活中,乱扔垃圾、随意排放污水等行为时有发生,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

  2. 农业生产方式不合理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过于依赖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导致土壤污染、水污染等问题。同时,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不当,也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

  3. 环保基础设施滞后

  农村地区的`环保基础设施普遍滞后,缺乏有效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这导致农村地区的污染物无法得到有效处理,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三、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建议

  1. 提高环保意识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地区居民的环保意识。通过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开展环保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2. 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型

  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同时,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3. 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建设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同时,加强设施的运行和维护管理,确保其发挥实效。

  4. 强化政策支持和监管力度

  制定和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和法规,为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加强监管力度,对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本报告的调研分析,我们深刻认识到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工作,为农民群众创造一个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篇8

  一、调查目的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村生活垃圾呈批量化、毒害化的趋势,已凸显为新农村建设的软肋。为此借此次寒假我对我县部分农村对生活垃圾处理方式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对个村庄生活垃圾走访观察调研

  2、走访部分农户询问他们对日常生活垃圾处理方法及态度

  3、通过网络和书籍寻找解决农村生活垃圾的有效途径

  三、调查内容

  一、全县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村民对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的态度

  1、农村垃圾分布状况大多农民垃圾都是集中倒在村边的路两旁、围村河沟中、还有农田旁边农村垃圾一这几个地方最常见,另外在没人住的老院子和院子周围也会存在少量垃圾。

  2、垃圾分类易污染废旧物(废电池等无回收利用价值的电子零件)日用品废弃物(废玻璃、废金属、破旧衣物)、厨余物(剩菜、剩饭、剩汤、等)、农业生产附属垃圾(蔬菜枝叶、瓜果皮、各类腐坏蔬菜和水果等)、燃料废渣(煤渣、草木灰等)、建筑材料类(碎砖瓦、渣土等)、人畜粪便等。从以上分析可见,农村生活垃圾主要特点是:总量较多,季节性较强(夏、冬两季量大),污染性垃圾量相对较少,可回收利用较少,焚烧热值较低。

  3、村民对处理垃圾的态度。在走访了50多家村民以后我认为首先、他们会把家里的能够回收利用的垃圾收集起来放在储藏室内卖给回收废品的小商贩。第二、对于厨房垃圾也会挑出能够喂养家畜的剩余的才会扔掉。从以上分析可见,农村生活垃圾主要特点是:总量较多,季节性较强(夏、冬两季量大),污染性垃圾量相对较少,可回收利用较少,焚烧热值较低。第三、村民会先把垃圾推挤在家里的一块空闲处,一定量后会把垃圾扔到院子外。对于选择倒垃圾的位置一般会选择有垃圾的地方和对其他村民没有造成直接影响的地方,而他们对于保护环境方面没有太多的注意甚至从来没考虑过乱扔垃圾队生态环境造成的后果。

  四、存在主要问题

  1.垃圾处理层次低,处理方式落后。

  仅城区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而对于我们县的状况仅仅为初步实现以村为单位的简易填埋,大部分村街仍处于生活垃圾无序丢弃、露天堆放状态,严重影响了村容环境质量和周边生态环境。

  2.填埋点设置不规范。

  多数简易填埋点都是利用废弃坑塘,很少考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后果,如农村水质变差。

  3.垃圾收集、存储、运输设施不配套。

  现有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设备简易落后、损坏严重,无法满足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要求;并且我们村和周围的三个村根本没有这些设备。

  4.专业保洁队伍不健全。

  在我调查的20个村庄中只有两建立了保洁队伍其他村街尚未建立保洁队伍,且现有人员管理标准、作业标准不统一,难以保证环卫作业效果。

  5.资金保障机制还不健全,乡镇、村街垃圾处理资金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全区尚未形成一套分配合理、行之有效的农村垃圾处理资金分担机制。

  6.市容环卫意识亟待提高。受农村生活传统影响和基础设施条件制约,农村垃圾乱堆乱倒等生活陋习仍比较严重。

  五、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原因

  1、上级财政无投入而乡村财政无能力

  目前,农村环保投入严重滞后。在一些硬件设施的建设上面,基层政府提供环保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的能力薄弱,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处于空白状态。几乎没有乡镇配备专门的环保机构和队伍,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工作尚未覆盖广大农村地区。环境保护机构的缺乏使得农村环境出现无人管理的.局面,涉及环保的部门亦因为经费不足、人力缺乏而只能对环境污染持观望态度,只能“爱莫能助”。

  2、农村生活垃圾与现代化市场消费如影随形

  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农村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本不存在着农村之外的生活消费品垃圾的进入。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市场主导着农村生产、生活消费的各个方面。消费品主要是工业产品,而且一次性使用品在迅速增加,由于一次性使用的包装商品均是廉价物品,作为贫困群体最多的农村,消费群体最广,因而,现代化的市场消费给农村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

  3、农村环保治理责任缺失

  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十分重视,但对农民健康的保护,以及农村环境卫生的改善等,似乎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环境卫生了,身体就会更健康;身体健康了,就可以少花医药费。农村环境保护意识不足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是环境保护能力的欠缺,而这种欠缺又会加重农民保护意识的缺乏,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互动效应。农民对所生活地方的环境保护漠然处之,“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把自己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却把垃圾倒在家门之外就不再进行相关处理,弄得到处都是臭气冲天,不堪入目。

  4、农村环保治理措施缺位。

  由于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点常常在城市,农村是环境保护的真空地带,环境管理体系和管理措施严重缺乏,这是当前农村环境治理上的典型病症。显然,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的关键是环境治理措施的滞后:由于农村环保是环保工作的盲区,不仅表现在农村环保投入不足,基础建设缺乏,也使得相应的治理措施滞后,不能从根本上化解环境污染的根源问题。

  5、农民自身缺乏环保知识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素质。

  在调查过程中80%的村民是初中文化10%的村民是高中及中专学历其他的包括文盲小学生,在村里很少有学历很高的村民,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宣传环保知识和加强科教兴国战略放在首要位置。

  六、解决方法及建议

  1、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宣传环保知识。

  2、由于农村,村庄分布比较散,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在技术和资金上是不大现实的。建议生活污水处理以自然村为单位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建议以乡为单位,在没有找到有效的无害化处理办法以前,建议生活垃圾作无害化填埋处理。

  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问题解决的好坏将关系到我县“十百工程”和“生态县”建设的成败。要彻底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问题,需要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当地乡镇政府、当地村共同配合,在财力、技术、政策处理等多方面进行统筹安排,积极吸取各地先进经验进行大胆的探索,推广成功经验,淘汰失败的落后的经验和技术,才能解决好农村生

  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

  目前,主要有两种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可供选择,具体是:无害化卫生填埋和无害化焚烧发电。两种模式特点对比如下:

  (一)无害化卫生填埋处理模式。相对于无害化焚烧发电处理模式,卫生填埋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优点:一是适应用性广,广泛适用于各种经济状况和自然条件地区;二是对垃圾成分要求较低;三是垃圾处理量调整范围较大,承担负荷变化的能力较强;四是处理工艺和技术相对更加成熟、稳定、可靠;五是基础设施等一次性投资和日常运行费用较低;六是我区内已形成相对成熟的经营运作模式。

  缺点:环保“三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效果一般。

  (二)无害化焚烧发电处理模式。相对于无害化卫生填埋处理模式,焚烧发电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优点:一是环保性更强,“三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效果更好;二是资源回收利用性更高,通过焚烧垃圾产生电能,更加符合“资源化”要求。

  缺点:一是对垃圾供应量和垃圾成分要求较高,每日需持续供应大量高热值生活垃圾,才能确保实现正常发电,实施难度较大;二是一次性建设投资和日常运行经费较高;三是工艺技术流程相对复杂,对建设、运营人员要求较高;四是该模式使用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国内可供参考的成功经验较少,多数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营艰难。

  4、建立强有力的经费保障机制。

  一是积极协调市直有关部门,争取全区垃圾无害化处理一次性投入由市、区两级财政各承担50%;日常运行费用市里补贴40%,区、乡、村共承担60%。二是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发动群众投资、投劳。特别要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通过bot形式建设新的垃圾无害化填埋处理场。

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篇9

  调查地点:

  XX市XX小区

  调查时间:

  20xx年2月

  调查内容:

  小区生态环境变化及现状

  调查方式:

  实地调查结合多年的生活感受,查阅资料以及寻求相关部门帮助。

  调查目的:

  寒假来临,为了增加自己对家乡生态环境的了解和热爱,锻炼自己的实践调查能力,增强环境意识,进行此次调查活动。利用社区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的相关性,通过对社区生态环境的调查,探索城市生态系统的状况。

  报告正文:

  住宅和人居环境是人们生活起居的主要场所,也是城市和区域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的住宅、住区往往以耗费大量自然资源为代价,给社会造成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人与自然关系失调、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费用高等不可持续性特征。城市和社区是开放的生态环境系统,它的存在和运转都是以周围外在环境为依靠的,它不可能实现自身的物质和能量循环,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取能量,同时又不断地将废物排放到外界环境中去,因此城市和社区的生态环境对外部整体的生态环境有巨大的影响。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已从一般的居住的向更高层次转变。于是,许多以“生态”为理念的住宅和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应运而生。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态小区生态住宅?通过上网查资料发现关于生态住宅生态小区众说纷纭,有人总结说,基本上是围绕三个主题:

  一是减少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

  二是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三是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生态住宅生态小区要求具有:

  良好的区域景观和生态环境,各类土地得到合理的利用,因地制宜地确定植被的覆被率和乔、灌、草合理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环境、水环境达到清洁标准,噪声得到有效控制,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回收效率高;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物环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生态建筑得到广泛的应用。

  我所在的小区的生态环境在以上几个方面的具体情况如下所述:

  XX市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气候特征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集中。冬季长达4至5个月,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夏季为105~120天,一般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春、秋季最短,都不足两个月。冬季降水量在20~25毫米,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3.0~3.7%,整个冬季雨雪稀少,北风频吹,干燥寒冷。夏季炎热,季平均温度在26℃左右,极端最高温度超过40℃。夏季不仅炎热,且多降水,雨热同季。夏季降水量全市各县区平均都在400毫米以上,全年60%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7月份降水日数平均在15天左右,日降水量≥50毫米的暴雨日数集中在7、8两月,占全年暴雨日数的70%。小区属于XX市,自然气候于全市一致。X市地形复杂多样,南为泰山山地,北靠黄河,地势南高北低。小区位于南部,靠近山地,地下未可透水岩层,地下水经渗透向北流,与不透水层阻挡喷出地表,形成泉水。

  x小区是x市第一个纯居民社区,建成至今有二十多年,现有百多座居民楼,人口约一万两千。有主要的街巷12条,路面被覆盖面积两万多平方米,人行道为吸水性彩砖,居民楼之间以花坛相间隔,其他乔灌木有一千余株,垂直绿化面积2.7万平方米。街心花园休闲广场5处,道路两边设有石凳供行人休息。生态景观良好。

  小区内的植被以温带落叶乔木、常绿针叶树、常绿灌木以及草类为主,还有花园、花坛里和居民家中栽种的其他植物。街道两旁为法国梧桐、杨树和槐树,树龄约二十年。记忆中的这些树,春季万物复苏,生机昂然;夏季枝繁叶茂,树影斑驳;秋季多姿多彩,犹如童话;冬季萧条静默,也别有一番风韵。松树多见于花园和花坛中,四季常绿,花坛和花园由冬青的绿篱围起来,外围是绿漆护栏,花台内种植一些开花植物以美化环境。整体感觉区域景观和生态环境良好,各类土地得到合理的利用,因地制宜地确定植被的覆被率和乔、灌、草合理的组成与结构。野生动物的多少往往可以从侧面反映生态环境的优劣,鸟语花香成为人们理想住宅环境的必备特征。小区中的动物,野生动物主要是鸟类,常见的是麻雀和灰喜鹊,偶尔有猫头鹰出没;野猫数量也不少;家养动物多是宠物狗,养狗现象很普遍;昆虫如蝴蝶飞蛾蚂蚁等等。

  该市地形是三面环山,犹如盆地,大气流动受阻,不能及时将废气排出,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形成逆温现象,大气状况不佳。小区的大气情况也如此,春季扬尘天气时喷频繁。至于大气污染,小区内的主要污染源就是露天烧烤和燃煤炉具。调查发现的露天烧烤共有将近二十处。露天烧烤严重污染大气,这种由羊油滴在炭火上而产生的浓烟中,含有污染大气环境的细颗粒,对这种细颗粒目前还没有好的办法能够去除,它严重影响环境景观和空气能见度。烧烤产生的浓烟中还有致癌物质,对生活在烧烤摊周围的居民的健康有不利的影响。同时由于烧烤摊多在主要街道旁,行人较多,大量的烟雾对过路行人也是有害的。室内烧烤虽然有排烟管道,但排放集中排放量大,对于周围居民的危害更大。小区内的垃圾桶已经全部换成了分类垃圾桶。小区内设有一处垃圾中转站,生活垃圾有专人收取后,集中到该中转站然后运往垃圾处理场。据以往观察,该垃圾中转站可以做到日开日清,保证将固体废弃物及时输出向区生态系统,这对一个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时不可忽视的'条件。但在夏季,仍不可避免有异味,映像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

  小区内生活设施齐全,内有幼儿园、小学、初中等教育机构,社区诊所等医疗机构,还有商场市场,书店药店等等,为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马路市场除了带来了方便以外,不可避免的带来的环境问题。它使道路变得拥挤,而且每天消耗的塑料袋不计其数,每天收市之后,原本干净的道路变得一片狼藉。这无疑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和小区的美观。相关部门曾经多次整顿,但屡禁不止。

  建议和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使我对自己生活的社区的环境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总体来说,小区的环境建设还是不错的,绿化情况和生活设施还是令人满意的,但小区的环境卫生情况不佳,使整体收效与相应的付出不协调。建议如下:

  1、普及集中供暖,尽量减少居民因自己燃煤取暖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整顿烧烤摊,提倡无烟烧烤。

  2、提高居民环境意识,自觉维护环境。坚决杜绝乱贴乱画,随手乱丢垃圾的不道德行为。

  3、整治道路市场,还马路本来面目。可以在别处建市场,将马路市场迁入其中,统一管理。

  生态住宅和生态住区是人们所向往的生态关系良好的人居环境,它是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来定义的,是人类经过历史选择之后所追求的一种住宅和住区模式,希望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能早日将小区建设成大家心中的生态小区。

【生态环境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报告02-09

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原则问题调研报告04-06

寒假调研调研报告01-13

农村生态环境报告11-08

调研报告05-23

调研的报告02-27

出差报告调研报告06-01

实习报告(城市生态环境)02-01

调研报告范文09-05

产品的调研报告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