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时间:2024-06-26 06:08:39 应届毕业生网 我要投稿

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15篇(经典)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15篇(经典)

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1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儿童差异性与教育的统一要求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见一些学习上表现出困难、有各种各样行为问题的学生。究竟应怎样做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满足那些面临学业失败学生的需求,是我们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指导思想,应高度重视语文学困生学习问题。

  (2)从语文教学现状看,普遍存在忽视语文学困生学习的现象。在某些教师眼中语文学困生是一群不可教的低智群体,往往对他们视而不见,任其自由发展,结果造成优生一天天好起来,语文学困生一天天“烂”下去的不良现象,造成一个班级语文水平两极分化问题。

  (3)“语文学困生”研究现状及本校实际的需要。

  “学困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教育教学措施得力,他们是可以转化并不断进步的。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目前,全国上下关注留守儿童教育,我们把目光集中在农村,其实城镇中也存在着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很容易被忽视。我校是属于县城小学,1650名学生中有300多名流动人口子女,由于特殊的环境,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学困生。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当代教育者必须更加关心“学困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成长,我们有义务关注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呵护学困生心灵,使学困生能愉快地学习课程,学好课程,并由学困生转化为合格生甚至优秀生。如果忽视“学困生”的教育与研究,学困生势必越来越多,学困生的大量存在,成为制约学校教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研究其开发转化的途径,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我们针对在实施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相结合,提出“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申请,旨在新课程背景下研究解决学困生问题的途径,寻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育质量提升的途径;对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都有积极意义。

  2、概念的界定

  语文学困生:我们结合各方面的定义,把语文学科的学困生定义为:

  第一,语文学困生儿童的智力是正常的,即其智商在正常范围之内,但在语文学习中有一定困难;

  第二,语文学困生在某些特殊能力或学习技能(如解决问题、听、说、语言、注意、记忆、写作等等)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第三,上述困难的存在并不是由于生理或身体上的原发性缺陷(如盲、聋、哑、身体残疾或视力问题等)所造成的;

  第四,这些儿童要达到一般学习水平(合格水平)或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水平需要额外的'督促和辅导,有的甚至需要特殊的教育与帮助。

  策略:指根据转化学困生工作中,研究采取一系列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比较系统的方式方法,有效地转变家长、教师的育人观,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课堂教学有利于学困生的发展。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全教会精神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等。新世纪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也就是说教育要面向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学生。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的教学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其他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论,着眼学生发展等,都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哲学观点:“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积极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收益。这一点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新观念是相统一的。

  3、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

  4、心理学观点: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这种要求可以来自个体的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语文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三、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形成对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学习的新认识。本课题研究坚持以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学习理论为依据,以扎实的`教学实践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探讨语文学习中学困生的类型与成因,寻求科学有效的教育转化学困生策略,形成比较系统的学困生工作经验,从而促进我校的素质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促进教育公平。

  四、研究对象及内容

  研究对象:

  明光市工人子弟小学参与课题研究的班级(涉及高、中、低三个学段)中的学困生

  研究内容:

  1、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成因研究。

  2、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学习策略研究。(教学观念的转变、师生关系的建构、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等方面)

  3、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案例分析。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课题组成员统一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学习理论,为从事课题研究提供正确可靠的理论依据;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有关语文学困生研究的已有成果、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为课题研究的经验借鉴。

  (2)个案研究法。在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对象,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生建立个案登记表,首先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后对其施加影响并跟踪观察,从观察记录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较科学的事实结论。

  (3)调查比较法。切实调查学生在实验的初始状态及实验各阶段的情况和变化趋势,认真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看学生的变化是朝着实验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还是事与愿违,并及时调控。

  (4)经验总结法。根据专题研究计划,对各阶段或全过程研究进行分析概括,揭示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最终形成比较科学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语文学困生工作经验与理论。

  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酝酿准备阶段

  1、学习了解有关学困生的理论知识,收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制定课题组管理制度。

  2、搜集研究资料,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等,讨论制定课题实验方案,进行课题立项申报工作。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

  1、建立博客:建立课题组博客,将博客作为一种学习与研修的平台,鼓励教师运用经验总结法将自己有关课题研究的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论文、经验总结等文章(图片)上传到博客中,形成教育资源的共享。让课题组博客成为课题组成员的家,成为课题组成员深刻反思、真实记录、推动成长、相互促进的平台。

  2、确定个案:采用调查比较法,在调查研究、前测的基础上,在语文学科选择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学困生,建立个体档案,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困生,进行调查、跟踪,从个性到共性揭示一般规律。

  3、研究成因及对策:及时记录实验情况(特别是学困生个案跟踪情况)、结果、感想、体会,分析处理,注意追踪分析,探求共性特征,分析各类学生学习障碍的形成原因。有目的有计划的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实验,以摸索、形成、积累克服学习障碍的有益经验。

  4、运用经验总结法,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经验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总结出带普遍性、具有可行性,既有时代特点,又有较强操作性的做法。撰写一批有指导意义、辐射性较强的经验论文,进行实验工作阶段小结。

  5、通过实践进一步检查、研究反馈,去粗取精,抽取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和研究成果,请专家论证、提升、完善研究成果。完成《研究报告》,展示我校教师参与学困生研究的各项科研成果。

  第三阶段:完善成果阶段

  1、参与研究教师的论文集。

  2、课题研究报告。

  3、学困生研究个案集。

  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负责人:xxx

  负责查阅资料,论证立项,活动的组织、协调、实施,搜集、积累、保存、整理资料,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经验,做好结题工作。

  课题组成员:xxx

  各成员主要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制定个人研究计划,积极参与课题活动,按时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及时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定期汇报。

  八、经费保障

  由于该项研究与学校的日常教学密不可分,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学常规工作的一部分,学校在研究经费上将无条件支持,在办公经费中合理开支,不会因为经费的原因影响研究的进度与效果。

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2

  一、课题的提出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新课标倡导课堂教学不但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而且要学生学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与体验。因此,我们期望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倡导一种学生积极、主动、热情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包括课前准备、课堂交流、课后拓展。

  2、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通过上阶段试行课堂发展性语言评价的实验,已形成了自主、合作、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因此,在这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拓展,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学。

  3、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要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我校学生知识面窄,见识少,因此制定五个“W”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课题研究内容

  课程目标决定课题研究内容。我校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办校水平、师资力量、学生实际能力,确立了学校总课题《新课程理念下乡村小学五个“W”教学模式研究》,这五个“W”指的意思如表所示:

  Know-what

  (学什么)

  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

  理解所学的知识

  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Know-why

  (为什么要学)

  从个人生活实际感受知识的重要性

  提出所学知识有关含义与什么相关的推测

  已有知识经验的推测引起争议

  Know-how

  (怎样学)

  从各种信息中筛选有用信息

  从知识的意义出发寻求运用知识、经验与新知的关系

  对怎样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评价与选择

  Know-who

  (与谁交流)

  信息的交流(信息-筛选-获取),生生合作、师生交流

  Know-where

  (何处搜集,用在何处)

  搜集信息的途径与方法(实践调查、电话、网络),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的交流。

  整个学习内容具体可以这样操作:课前师生共同制定目标--师生分别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课堂师生交流--课堂生生讨论--课后布置生活化的家庭作业。围绕学校课题研究目标,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分别申报和实施子课题(见下表)。学校总课题的研究成果应建立在各学科子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学科课题负责人

  学校课题新课程理念下乡村小学五个“W”教学模式研究朱世文

  数学科整合农村教学资源,使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实践研究黎素清

  语文科勤积累促写作谭炳森

  英语科小学英语双自主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李桂源

  科学科农村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教学策略的研究吴小勇

  三、课题研究目的

  运用此模式,进行课前准备,课中体现,课后拓展。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解决此模式相关的五个“W”,使课堂教学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知识源于生活,当然更要用于生活。因此,该模式的确立就是为了使教师与学生建立爱教乐学、和谐民主、互动发展的师生关系,并且创设一种多参与、多搜集、多交流、多探讨的乐学课堂情境。

  四、课题重点解决的问题

  1、这个教学模式改变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形成教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该模式做到了不受定势的影响,不受传统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和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将教师的教让位于学生的学与师生的互教互学,如何学,学到何种程度不以教师意志而定,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这个教学模式建立,改变部分教师“教教材”的现状,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完美结合,使学生准备于课外,得法于课内,受益于终身。

  3、课题方案中提出的问题就是解决执行新课程中教学目标把握的两种偏差:

  (1)只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过程。

  (2)只重视课堂形式,而忽视对知识的传授。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原则

  以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实施全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并以文献研究法收集资料,补充完善。

  1、全体发展的原则。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把学生看作学习活动的主人,让他们经历知识的探求过程,创造自我发展、互相交流、评价的机会,着眼于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能力培养的原则。本课题研究以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在活泼有序的学习活动中自主质疑、乐于评价、勇于创新,实现“让知识走进生活,让能力在实践中提高”的目标。

  3、师生互动和谐的原则。教学双方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要善于进行角色的转变,要以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出现在课堂上。

  4、个性原则。针对学生认知规律、年龄特点、语感基础、地区特性、学习环境的现实,适当调整课题的宽度和纵深度,以便更本质地进行课题研究。以实验班及其人员为典型例子,分阶段,有重点地设计和实施课题研究内容,收集具体材料,包括课堂实施方法、步骤,整理分析个案,积极探索不断改进不足,形成自己理论。

  六、研究阶段步骤

  课题研究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20xx年10月至20xx年3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xx年10月至20xx年2月为宣传发动阶段。在理论学习、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形成共识、明确研究目的和方向,成立课题研究工作小组,确定课题内容,制订课题研究计划,请专家进行可行性审定,并向上级科研部门申报课题立项。

  2、实施研究阶段:20xx年3月至20xx年9月为实施阶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组织校本培训活动,提高教师课题研究意识和有关理论。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五个“W”教学模式学习体系方案,学习计划,促进全员参与。开设试点班,选择实验教师,以“五个W”教学新模式为主题组织校本教研活动,在校内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质量的提高。每周课题组成员进行交流、汇报,对每一阶段的实施情况进行及时的总结,并以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为主要手段,进行过程心得体会及小结。以此构建五个“W”教学模式体系,促进学生敢于交流,乐于自学,善于学习五个“W”教学新模式的形成。

  3、总结阶段:20xx年9月至20xx年3月为总结推广阶段。这阶段主要是整理各学科子课题研究成果和各类活动记录情况,召开结题会议,分层结题,完成总课题研究报告,整理优秀研究成果,并推广应用。

  七、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学校把课题研究作为“科研促教研,科研兴校”学校特色办校的发展目标。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学校的全体行政人员均为课题小组成员,学校的总课题由主抓教育教学工作的副校长负责落实。分管学科教学的行政领导分别担任学科子课题负责人,做到领导重视、全局规划、统一指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人力资源配置合理。我们选择的课题小组成员,从年龄上看,青壮年与青年的结合;从教科研业务水平上看,是经验型与探索、创造型的结合。

  3、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将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个人教研成果与教师的年度考核评先评优晋升职称等结合起来,从研究的成果及成果的影响力设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经费保障。学校从学校的经费拨出一定的科研经费,专门保障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的开展。

  八、预期成果和完成时间

  预期成果:撰写有关课题的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教学案例与反思、优秀教学设计等,各个学科并形成具有本科特点的五个“W”教学模式。

  预期完成时间:20xx年3月。

  九、最终成果及其应用

  形成自主、合作、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能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能自主地搜集知识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的教学氛围;培养一批年青的教学骨干教师,特别是提高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将试点班教师的优秀课例制成VCD,进行交流,推广优秀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小课题研究已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推动小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实践能力,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 、研究目标

  1. 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小课题研究的各项活动。

  2. 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文献查阅和数据分析。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使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小课题研究的各项任务。

  4.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围绕某一具体的小课题展开,内容涵盖课题的选题、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数据收集与处理、实验结果与分析等方面。课题的选择应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能够体现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现状,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有关课题的数据和信息,为课题的分析提供依据。

  3. 实验研究法:设计并实施与课题相关的实验,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来验证课题的假设和结论。

  四、研究步骤

  1. 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和时间表。

  2. 进行文献查阅和资料收集,了解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现状。

  3. 设计并实施与课题相关的实验或调查,收集数据和信息。

  4. 对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5. 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五、实施保障

  1. 教师指导: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解答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资源支持:提供必要的图书资料、实验设备和场地等,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

  3. 时间安排:合理安排学生的研究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题的研究。

  4. 团队协作:鼓励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和沟通,共同完成课题的研究任务。

  六、预期成果

  通过本小课题研究的实施,预期将取得以下成果:

  1. 完成一份具有较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或论文,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和创新思维。

  2. 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4

  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小课题研究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推进小课题研究的开展,提高研究质量,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小课题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小课题研究,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某一领域的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目标

  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4. 促进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的能力。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内容:确定具体的小课题研究方向,如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确保研究内容具有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

  2.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综述、实地调查、实验研究等多种方法,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尝试新的研究方法。

  四、实施步骤

  1. 选题阶段:学生根据兴趣和专长选择研究方向,教师提供指导和建议;

  2. 准备阶段: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制定研究计划,明确研究目标和方法;

  3. 实施阶段:学生按照研究计划开展研究,记录研究过程和数据,遇到问题及时寻求帮助;

  4. 总结阶段:学生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

  五、预期成果

  1. 学生完成一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小课题研究报告;

  2. 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提升综合素质。

  六、保障措施

  1. 教师提供全程指导和支持,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

  2. 学校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和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

  3. 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

  七、评估与反馈

  1. 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2. 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和反馈,促进共同进步;

  3. 在研究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估,形成评估报告,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相信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5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课题研究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地推进小课题研究的开展,确保研究过程规范、有序,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小课题研究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课题研究,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实际问题,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内容: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兴趣,选择具有探究性和实践性的小课题进行研究。

  2.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实验研究等多种方法,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研究步骤与时间安排**

  1. 选题阶段:学生根据兴趣和专业方向选择课题,教师提供指导和建议。

  2. 研究准备阶段: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制定研究计划,明确研究方法和步骤。

  3. 研究实施阶段:学生按照研究计划进行实验、调查等活动,记录数据和信息。

  4. 成果整理阶段:学生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5. 成果展示与交流阶段:学生展示研究成果,进行交流与讨论,分享经验和体会。

  时间安排: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各个阶段的时间,确保研究过程顺利进行。

  五、预期成果与评估**

  1. 预期成果:学生完成小课题研究任务,形成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实践性的研究成果。

  2. 评估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标准包括研究过程、成果质量、创新性和实践性等方面。

  六、保障措施**

  1. 教师指导:教师将全程参与小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2. 资源保障:学校将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资源,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

  3. 安全保障:在研究过程中,学生需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和实验操作规范,确保研究过程的安全。

  通过本小课题研究的实施,学生将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本方案也将为今后的小课题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未来,我们将继续完善和优化研究方案,推动小课题研究的深入发展。

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6

  在当前学术探索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某一领域内的具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系统、有序地推进本课题的研究工作,确保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课题背景与意义

  本课题针对某一具体领域内的某一问题展开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和探讨,为解决该领域内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该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能够丰富该领域内的学术理论,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目标

  1、深入剖析课题所涉及的核心问题,明确问题的本质和根源。

  2、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总结相关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和现状。

  3、构建相关理论框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4、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为相关领域内的实践提供指导。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本课题将围绕核心问题展开研究,涉及相关概念界定、理论基础探讨、问题现状描述、成因分析、解决方案探讨等方面。

  2、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实证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确保研究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四、研究步骤与时间安排

  1、前期准备阶段(第1-2周):进行文献收集、整理和分析,明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和时间安排。

  2、理论研究阶段(第3-6周):深入剖析核心问题,构建相关理论框架,总结相关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和现状。

  3、实证分析阶段(第7-10周):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理论框架的有效性。

  4、成果总结阶段(第11-12周):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形成研究成果。

  五、预期成果

  本课题的研究预期将形成以下成果:

  1、一份详细的研究报告,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研究成果等方面的内容。

  2、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为相关领域内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3、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为相关领域内的实践提供指导。

  六、保障措施

  为确保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将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1、加强研究团队的建设,确保研究人员的专业性和研究能力。

  2、建立完善的研究资料库和数据库,为研究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

  3、定期进行研究进展汇报和讨论,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4、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道德准则,确保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7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素和重要内容。而良好的计算能力更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以及必要的运算技能。“必要”一词清晰地体现了计算教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一方面从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来看,与计算相关的内容占有很大的比重。例如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要通过计算去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从我校的实际出发: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外地学生占三分之二左右,客观反思我校的数学教学,尤其是计算教学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口算能力比较薄弱、计算基础不够扎实、计算法则混淆不清、计算能力参差不齐。而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的不断加深,学生计算越发暴露出问题。这有悖于素质教育的精神,而且势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失去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动力和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带来了不利因素。为了改变现状,更好地贯彻课标精神,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迅速有效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实现知识、技能向能力的转化,我校提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计算:包括口算、笔算和估算。

  计算教学:是指教师以教材为依托,通过有效地运用策略及方法、帮助学生剖析算理、引导建构算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计算练习,最终形成自我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的活动和过程。

  策略:根据学习目标对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加以综合思考、精心策划和有效调控的技能。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与方法。

  三、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学习过程要增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使其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完善对事物的理解。

  2、现代教学论

  现代教学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

  3、陶行知教育理论

  课堂教学应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只有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的参与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应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四、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1、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任务在于设法发展和巩固儿童对克服困难,特别是智力性质的困难的乐观主义信念,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在集体中创造一种能够进行创造性思维竞赛的环境。”因而创设一种学生熟悉的、喜欢的环境或氛围来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2、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造”。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的。让学生参与探索计算原理和方法过程就是一种“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在计算教学中,必须注意算理的剖析,引导学生循”理”入法(即依据算理,理解算法),以”理”驭法(即依据算理,掌握算法)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并促进运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

  3、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张晓霞对计算教学进行了长达多年的研究。他认为: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能力,历来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目的。教学中既要重视笔算教学,也要重视口算教学。口算和笔算各有特点,互有区别,但它们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笔算加减法计算的熟练程度是受口算的熟练程度制约的,而笔算又能促进口算能力的提高。一道多位数加多位数的笔算加法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基本口算组成的。所以口算能力强笔算的速度就快,正确率就高。研究表明,基本口算与笔算有着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可达到0.723以上)。反之,掌握了笔算的计算法则并能灵活运用,也有助于口算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中,应以口算为基础,以笔算为重点,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提高。

  五、研究目标:

  1、探索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方法、技巧以及学生计算训练的方式方法。

  2、激发学生在计算上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促使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六、研究原则:

  1、导向性原则: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探索一种比较有效的计算教学方法,研究者应以集体目标为导向,不断端正思想,提高研究者的信心和水平,同时要发挥导向的多种功能。

  2、参与性原则: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在充分调动研究者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始终参与研究活动,使其成为改革研究的主角。

  3、平等性原则:研究者应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在学习上取得成功,都有潜质有待开发,都是值得尊重和关怀的,能负起责任的,这些都应该平等地对待。

  4、坚持多元性体现开放,建立科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不仅评价计算教学的一般特征,而且要为不同条件的课堂教学留有可变通的余地,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

  七、研究内容与操作:

  (一)研究内容:

  1.对我校数学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计算状况进行调查,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如何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法。

  2.计算教学的策略研究:

  (1)培养良好数感的有效策略。

  (2)提高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3)增强实际应用的有效策略。

  (4)培养较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

  (5)培养学生稳定的心理和良好习惯的有效策略。

  3.加强学生计算训练方式方法的研究。探索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创设计算情境,拓宽计算平台,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笔算、估算能力,并达到一定的速度。

  (二)具体的操作措施

  1、对数学课堂计算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确立各个年级的计算教学的训练重点。

  2、创设计算情景,激发计算情趣。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帮助学生克服枯燥、被动的心态。

  (2)树立“数学生活化”的观念。

  (3)增强计算的趣味,培养计算兴趣。

  3、运用策略,培养计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4、拓宽训练平台,丰富训练形式。

  八、 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分析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和经验总结法。

  九、研究对象和步骤:

  (一)研究对象

  城西小学全体学生

  (二)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20xx年5月——20xx年10月底建立课题组,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收集有关文献资料、报刊杂志作为课题实施的参考资料,确立课题的研究框架构想。

  第二阶段:

  20xx年11月——20xx年3月课题实施阶段,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中备课、上课、并探索在计算课中实施“计算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在实施阶段边开发,边教研,边总结即时整理研究数据和资料。组内成员经常交流研究情况及时调查方案。

  第三阶段:

  20xx年4月-——20xx年9月课题总结阶段,认真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情况。

  十、研究预期成果和成果形式:

  1、请有关科研单位对课题进行评估。

  2、教师探索教学模式的论文、实验总结、优秀教案、课堂教学研讨会。

  3、总结研究情况,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科研论文。

  十一、课题组成员:

  1、组长:

  2、副组长:

  3、组员:

  4、顾问:

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8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切实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将我校教育科研向更深层次推进,引导全校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把科研与教研、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我校教学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战略转变。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从教育教学中的小事情,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实实在在,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立为“小课题”,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并通过小课题研究工作,探索总结教研、科研、培训互相促进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小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

  2.从机制上保证教研活动课题化,形成教研组科研氛围,提高教研成效,促进教研组建设。

  3.通过小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总体思路

  教师可以个人单独申报也可以多人共同申报进行小课题研究。形成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研训一体的校本研训机制,引导教师立足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实际,观察发现教育教学现象中存在的问题,在常规教研活动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解决问题,提炼形成教学策略,指导自己和同伴的教学行为。

  四、实施流程

  1.选题。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认真分析筛选,确定研究课题。选择的研究课题,应该具备“针对性强、切口小、研究周期短”的特点,一般应是所任学科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一个案例等。小课题研究周期不要太长,原则上是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

  2.申报立项。参加“小课题研究”的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向教育教学科研领导小组提交《第四小学小课题研究申报表》,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等。教育教学科研领导小组组织力量对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公布立项的小课题。不合格的,须重新选题、申报,直至完成立项。

  3.实施研究。课题负责人组织成员按照课题方案,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工作,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建立小课题研究档案袋。将常规教研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在教学、听课、评课过程中开展实践研究,从而解决问题。

  4.结题。每个季度结束,都要开展小课题研究成果总结鉴定汇报会,教育教学科研领导小组对研究状况进行评估。

  课题成果一般应是一份总结报告和相关附件材料(附件包括支持研究课题的论文、案例、案例分析等以及研究的过程性材料)。结题程序为:

  (1)课题组及时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2)将研究报告、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交教育教学科研领导小组;

  (3)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听取研究者的报告,对课题进行评审,向研究者宣布评审意见。

  5.成果鉴定与推介。结题后,教育教学科研领导小组将对开展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评奖。对优秀的研究成果推荐到县上,滚动升级为县级课题。

  五、课题管理

  1.营造良好的小课题研究氛围。学校要积极倡导和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并提供理论上和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具体指导。要进一步强化“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实、快”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方针,促使广大教师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引导课题组选择一些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克服传统课题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现象。

  2.加强组织领导。学习成立教育教学科研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小课题研究的指导和评审等工作。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小课题研究建立电子档案。制定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评定、表彰奖励等制度,确保小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开展。

  3.培训小课题研究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介绍与小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等,指导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激发教师研究小课题的兴趣和研究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出一些思想前瞻、能力突出、成果丰硕的研究型教师。

  4.深化小课题研究。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小课题研究的主渠道,积极开展以上课、说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深入探究各学科教学的基本策略;研究组成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对策和措施;课题组内部也可以开展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教师研教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9

  一、课题名称

  小学语文“自主、合作、学习型课堂教学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在学生与教师形成的学习共同体中,建立起自主建构、自我探索、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督的学习策略,通过“生生互助”“师生互助”的学习形式,实现共同发展的高效、快乐的课堂。

  在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基础上,我们学校将以语文学科的研究为带动,以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为前提,落实新课程提出的目标,促进学生自主健康的发展,调整教学关系,构建学生自主互助学习型的课堂。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学校已经取得了许多成绩,为了进一步深化这一课题的研究,推广研究的结果,延伸课题的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三、确定实验年级和人员

  4-6年级全部参与研究,1-3年级逐步渗透

  本着有一定研究基础、责任心强、有创造力等原则,在各年级、各学科重点确定研究人员:xxx、xxx、xxx等

  四、研究的目标

  1、研究个体教学特色,形成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

  2、建构有效教学策略,形成教学建议和常规;

  3、建立课堂评价标准,引导和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4、构建先进课堂文化,促进师生和谐健康发展;

  本项研究在我们学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氛围。多数教师能够正确把握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理论基础。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下面的近期目标:

  1、让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探索活动的最大热情;

  2、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奠定合作学习的基础,形成学生互助学习的习惯和氛围;

  3、部分教师形成自己个性的自主互助教学模式,并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有一定的研究方向。

  五、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语文学科课型推广与研究

  1、推广单元授课教学模式。“单元授课模式”的研究分为三个层次:

  (1)“课型研究”,以一个单元为教学单位,自主确定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型,一般用3-4课时完成一个单元的授课任务;

  (2)“学案研究”,课堂学习形式的研究,就是确定学生采用什么方法,如何掌握知识,并落实教学效率的研究;

  (3)“反思研究”,对于一节课的反思,由过去对教师的语言和行为作重点反思,改为对学生参与程度、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的研究。

  2、立体式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多数教师能够接受在课堂上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做到“以读促教”。以前因为缺少读书资料,“主题学习丛书”“语文拓展阅读”等材料已经解决了研究的困难。

  本学期,我们规定语文教师根据年级的不同,每篇课文至少拓展1-3篇阅读材料,具体研究的内容可以借鉴“单元授课模式”的三个层次。

  3、当堂矫正反馈。学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纠正和反馈,教师应该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纠正学习行为。

  4、小组划分。为形成有效的合作小组,在编排小组的时候,一般本着优生、学困生互相搭配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也可采取两人合作的有效做法。

  教师在充分利用合作小组的同时,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学生形成比较和谐的合作习惯,以便于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自主、互助学习。

  六、研究的步骤

  1、20xx年9月份—12月份为探索实施阶段。

  每位教师在学习、讨论、探究的基础上,明确研究的'内容,把握研究的方向,探索自己自主、互助、高效、学习型课堂教学的特点,并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学校实验领导小组推门听课检查实验落实情况。

  2、从20xx年1月份—6月份开始,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学科特色使用阶段。

  每位教师都能自如地根据本学科的特色进行授课,并且取得很好的效益,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3、20xx年9月—12月份,加强集体备课活动,集思广益。

  在自主互助学习型的课堂教学中,进一步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精神,属于学生的自由空间加大,本阶段就针对在课堂操作中生发的影响教学效率的问题进行进行集体研究,探索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本阶段中,学校将组织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并且将从中选出部分优秀教师通过研讨会、交流会等形式交流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及时释疑答惑,推进课堂教学学科特色模式的顺利行。

  4、20xx年1月—5月份,研究展示阶段。

  学期结束前,教师们根据自己的实践研究,要拿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个性教案,形成自己个性的教学模式。可以组织侧重学案设计的评选活动。

  5、20xx年6月,研究推广阶段。

  在总结本学期的研究结果后,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下学期的大范围推广研究方案。

  七、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本学期领导听课的重点放在学生的综合素养上,充分了解教师是否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是否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是否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探究;

  是否给学生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是否给学生一个悬念,让他自己去质疑;

  是否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是否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是否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

  是否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发展。

  通过听课调查了解教师的具体研究情况。

  通过对学生的咨询了解调查教师的实际研究情况。

  2、问卷法。教导处将进行学生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实际的研究情况,及时发现研究中的问题。

  3、交流法。通过教研组以及学校组织的集体研究交流,考察教师研究的具体程度。

  4、测评法。充分利用一些活动,采用一些简便、易于操作的现场测评方式,对课堂教学效率进行实际的考评。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小学语文“自主、合作、学习型课堂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最终要通过真实的课堂,展示研究的结果。

  我们将保存学校组织的各种围绕课堂开展的具体活动材料,如:教学案例;课堂实录等。

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10

  在当前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小课题的研究对于深化理论认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推进本课题的研究工作,确保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相关领域或行业)的不断发展,我们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本课题旨在(此处省略“旨在”二字,可改为“期望通过”)深入探索(具体课题内容),为解决(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本研究的'成果将有助于(相关领域或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并对(相关学科或领域)的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二、研究目标

  1. 明确(课题内容)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2. 揭示(课题内容)与(相关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动机制。

  3. 提出针对(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证检验。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内容:

  对(课题内容)进行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

  深入调查(相关领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探究(课题内容)对(相关领域)的影响机制和效应。

  设计并实施针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2.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实证研究法: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定量与定性分析法:结合统计分析和内容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

  四、研究计划与时间安排

  1.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进行文献综述和理论梳理,明确研究问题和目标。

  2. 第二阶段(调查阶段):开展实地调查,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3. 第三阶段(研究阶段):深入探究课题内容,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证检验。

  4.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并提出建议。

  时间安排:根据研究内容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各阶段的时间节点,确保研究工作的有序进行。

  五、预期成果与贡献

  1. 形成一份系统、全面的研究报告,对(课题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阐述。

  2. 提出针对(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为(相关领域或行业)的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3. 拓宽(相关学科或领域)的研究视野,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六、保障措施

  1. 研究团队:组建由专业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确保研究工作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2. 经费保障:合理安排研究经费,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外部支持:积极寻求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的支持和合作,共同推进研究工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深入探索(课题内容),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同时,我们也期待未来能够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推动相关学科和领域的发展。

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11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切实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将我校教育科研向更深层次推进,引导全校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把科研与教研、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我校教学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战略转变。特制定如下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从教育教学中的小事情,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实实在在,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立为“小课题”,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并通过小课题研究工作,探索总结教研、科研、培训互相促进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小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

  2.从机制上保证教研活动课题化,形成教研组科研氛围,提高教研成效,促进教研组建设。

  3.通过小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总体思路

  教师可以个人单独申报也可以多人共同申报进行小课题研究。形成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研训一体的校本研训机制,引导教师立足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实际,观察发现教育教学现象中存在的问题,在常规教研活动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解决问题,提炼形成教学策略,指导自己和同伴的教学行为。

  四、实施流程

  1.选题。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认真分析筛选,确定研究课题。选择的研究课题,应该具备“针对性强、切口小、研究周期短”的特点,一般应是所任学科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一个案例等。小课题研究周期不要太长,原则上是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

  2.申报立项。参加“小课题研究”的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向教育教学科研领导小组提交《第四小学小课题研究申报表》,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等。教育教学科研领导小组组织力量对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公布立项的小课题。不合格的,须重新选题、申报,直至完成立项。

  3.实施研究。课题负责人组织成员按照课题方案,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工作,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建立小课题研究档案袋。将常规教研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在教学、听课、评课过程中开展实践研究,从而解决问题。

  4.结题。每个季度结束,都要开展小课题研究成果总结鉴定汇报会,教育教学科研领导小组对研究状况进行评估。

  课题成果一般应是一份总结报告和相关附件材料(附件包括支持研究课题的论文、案例、案例分析等以及研究的过程性材料)。结题程序为:

  (1)课题组及时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2)将研究报告、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交教育教学科研领导小组;

  (3)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听取研究者的报告,对课题进行评审,向研究者宣布评审意见。

  5.成果鉴定与推介。结题后,教育教学科研领导小组将对开展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评奖。对优秀的研究成果推荐到县上,滚动升级为县级课题。

  五、课题管理

  1.营造良好的小课题研究氛围。学校要积极倡导和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并提供理论上和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具体指导。要进一步强化“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实、快”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方针,促使广大教师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引导课题组选择一些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克服传统课题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现象。

  2.加强组织领导。学习成立教育教学科研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小课题研究的指导和评审等工作。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小课题研究建立电子档案。制定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评定、表彰奖励等制度,确保小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开展。

  3.培训小课题研究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介绍与小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等,指导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激发教师研究小课题的兴趣和研究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出一些思想前瞻、能力突出、成果丰硕的研究型教师。

  4.深化小课题研究。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小课题研究的主渠道,积极开展以上课、说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深入探究各学科教学的基本策略;研究组成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对策和措施;课题组内部也可以开展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教师研教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12

  一、课题研究背景: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是历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也是学生的难题。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仍然存在着重视教、轻视学;重视成文的模式套路,轻视写作动机的激发;重视思想认识的高度,轻视情感意愿的表达等弊端。以至于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我们认为要突破现状,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写作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写作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解除学生的畏作心理,让学生养成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善于思考、大胆创新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自己的情感驱动下,用自己认为恰当的语言,大胆的用“我”的自由之笔,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显“我”的自在之趣,诉“我”的自悟之诚。作文自由化的目的是激发孩子的写作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学生能写出真、善、美的习作,使学生敢于、勤于、善于,乐于说真言、写实话、吐真情。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意识、兴趣、能力、习惯以及对生活和习作负责任的态度。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科学的教育理论

  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已经有了快乐教育的思想萌芽,他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心理学家表明: 学习本来是一个伴随终生的自娱的过程,生命就是在这种自娱的过程中打开所有的器官,不断吸取利于生命成长的养料。

  (2)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知识与能力的形成,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因素。小学生的作文兴趣来源于“有材料可写”,一旦有了材料,他们就会跃跃欲试,表达兴趣浓厚。在这种情绪下,作文课堂教学就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3)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生习作目标有这样的表述—一“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1—2年级)”;“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3—4年级)”;“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5—6年级)”。我们从“有兴趣”、“乐于”、“自信心”、“愿意”、“分享快乐”等词中,看到了新课标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应该说,达到了这些要求,也就达到了作文教学最理想的境界。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教师方面:

  (1)更新作文教学观念

  1. 正确把握小学生作文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称小学生的作文为“习作”。习作,重在一个“习”字,它强调小学生的作文就如同绘画的写生一样,是一种练习。而截然有别于“创作”,要求不宜过高。柴向阳老师关于作文新概念的一段话:“小学生可以写不好作文,但决不能怕作文?在小学阶段,教师如能通过教学,让学生爱上写作,就己经是很大的成功。”教学中,我们就不能光盯着结果,只管“我要的是葫芦”,而应该想方设法激发起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所要做的应是“尽可能地减少束缚,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多的表达的自由,多引导,多激励,少限制,少指责。”

  2.正确理解小学生作文的心理

  “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朱自强:小学语文文学教育)教师不要以指导的名义,让学生成为‘被装在套子里的人’。我们应该熟谙学生的'作文心理,才有助于减轻这种差异造成的错位现象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压力。

  3.树立整合的大作文观

  对学生来说作文能力的习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文教学是循序完整而统一的,从小学低年级的写话到小学高年级的习作,到中学的写作,是一个整体,对学生个体来说则是渐进的过程。

  (2)重新定位作文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教师再不是置身于作文之外者,也不仅仅是写几篇范文的指导者,而应和学生一道体验生活,一道写作文,成为学生的合作者。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看法,跟学生商量应该怎么写更好。通过有针对性的点拨,使学生明确自己修改的方向,清晰自己究竟怎么说别人才能听得更明白。这样做,学生心情是开朗的,也是愉快的。

  (二)学生方面:

  1、心理上

  (1)培养写作的动机: 拉西曼说:“不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企图教授学生的教师,等于在打冷的铁。” 要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就要引导学生认识作文不光是考试获好的成绩的需要,而且也是日常学习,生活的需要,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只有认识到写好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的作文行为才会是自觉的、自主的,才能克服盲目性,写作的心理动力才能被激发起来,才能产生高度的作文热情,自觉地去发展自己作文的智力因素,自觉地观察生活,观察社会,辩证地思考,主动练笔。

  (2)、开放写作的心理

  儿童具有谬斯天性,他们会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表达,在写作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和体会儿童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儿童化的语言,真正解放儿童的手脚,让他们写真话,写出自己的话。

  儿童具有兴趣选择心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体验,常常是在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心理驱动下进行的,而且他们观察的视角也是一种“孩子”的视角。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写下来,就是对儿童写作兴趣的保留和延续。

  (3)、榜样引领,名家故事启迪

  每个人都有“见贤思齐”的心理,因此名人效应是有很大的鼓动性的。对于小学生,他们对于名人名家更是有一种崇拜的心理,会以他们为追求的目标和行为的榜样。因此给学生介绍一些作家或诗人的事迹,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的兴趣。

  2、写作形式上:

  (1)开放阅读作文

  “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读者所得的感受也难免不尽相同。阅读的立体情感反应因读者而不同”,是并不鲜见的现象。清代词人谭献也说:“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这种阅读活动中情感反应的千差万别,为学生的阅读作文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使阅读作文的实现有了可能。可以说阅读作文为学生开辟了一块众说纷纭之地,更好地让他们倾吐自由之声。开放阅读作文,就是立足于学生个性的理解,采用续写、评论、补白等方式,给学生一个内容的凭借,为学生提供一个台阶。

  (2)记录型作文

  讨论记实、观察记录、访谈记录、调查报告等等,都同属于记录型作文。作文内容是外显的,是有形的,学生只要稍加整理,就能成文。不用苦思冥想,也不用局限于课堂,以它灵活、记实的特点受到学生的喜欢。另外把自己取得的材料公诸大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与别人交流的冲动,写起来也不费力气。这种作文,分散了学生用在习作上的注意力,又把材料掌握的难度进行了分解,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不仅有情有趣,也轻松愉快。

  (3)想象习作

  a、接龙作文,不是平常意义上的接龙。而是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情境,给学生一个想像的开头,让他们从这个起点上开始习作。

  b、多词串短文,给学生提供几个词语,要求学生灵活运用词汇,编写故事。

  c、看图写作文,给学生提供单图或多图,要求看图理解,自圆其说。

  这些形式的作文,在内容上可以提供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可能有的人物或一个特定的悬念,至于事物本身靠学生的想像来填补。如此想象的空间最大,局限最少,最大限度地引起了学生们的表达兴趣,想像欲望,他们很乐意接着写下去,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4)话题作文

  a、提供有争议的话题

  这类话题,可以是对课文的不用理解,可以是生活中遇到的两难的情况,如此没有现成答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让他们有话可说,写出个性。

  b、提供有趣味的题目

  好的题目等于作文成功了一半。虽然学生作文不同程度地要受到题目的束缚,但一个有趣的题目,却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跃跃欲试的表达愿望。

  3、手段上:

  (1)、采取多媒体辅助写作。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直观、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的事物,特别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利用录音、录像、投影等现代媒体,以活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动听的音乐旋律等参与作文教学,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作文兴趣。对于中年级,我们可以采用声像引路—例文分析—指导观察—试写评改的步骤进行教学,对于高年级,我们可以采用例文引路──总结写法──观察构思──试写评改的步骤进行教学。

  (2)、社会生活实践

  结合学校和学生处于农村的实际,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农村的山青水秀,感受天然的植物园、动物园,认识事物,寻找写作素材。引导观察事物之时,为使学生摆脱被动状态,变“老师要我观察”为“我要观察”,以形成观察的能力。许多同学对作文感到头疼,但是一提起这些玩意儿,却十分起劲,教师要加以指导,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4、评价上

  (1)、评价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愿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因此,评改的方式应是开放的,多样的。

  a、邀人听读,征求修改意见 。习作完成后,老师可适当安排时间由学生邀请自己信任的同学来听读、征求修改意见,还可拿回家中大声朗读给家长听,让家长出谋划策,提出看法。

  b、相互换读,协商修改。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结合,相互换读文章,相互借鉴、相互吸取、相互营养,发现问题相互研究,相互评改,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共享以语言文字砌就而成的五彩斑斓、绚丽多彩的精神世界。

  c、个别交谈,当面修改。教师当面辅导学生修改作文,听取他的修改意见,作适当点拨。同时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作文的重视。然后在学生第一次作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学习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进行第二次作文。

  (2)、评语评分

  评语以激励表扬为主,注意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评分时可采用一位名师的做法,学生修改一次加一次分,好作文可得100分甚至超过100分,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3)、展示激情

  a、对写得好的作文,我让学生自己用录音机录下来,然后在班上“发表”;

  b、把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或好片段在“学习园地”里“发表”;

  c、鼓励学生在校报上发表习作,最好的作文推荐给报社,让学生拥有广大的“读者群”,在成功中体会到写作的喜悦和自豪。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作文兴趣培养”理论与经验的学习研究,对“多种途径”的内涵和外延更加明确的认识,常上教育教学网站,参与教育教学论坛的讨论,主动向有关专家请教,加强理论学习,使本组教师得到理论的提高。

  2、比较法

  学生与学生之间比较、学生前后作文比较、学生作品跟名篇比较

  3、数据分析法

  为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对调查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析,为总体把握学生的写作善提供扎实的科学基础。

  4、行动研究法

  将研究制定的实施方案贯掣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学工作中开展行动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管理措施

  1、请学校领导担任本课题研究的负责人,研究过程中及时向学校汇报情况,及时得到指导,并经常与平行班比较,与平行老师切磋。

  2、课题组人员必须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方法,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工作,努力完成研究任务,积累各种资料,及时分析总结。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研究发现新问题并加以解决。

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13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小课题研究已成为推动学术创新、培养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确保小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有效整合资源,提高研究效率,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本小课题的研究背景是基于当前社会某一具体现象或问题,通过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解决方案或理论创新。研究的意义在于不仅能够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还能够为社会进步提供有力支持。

  二、研究目标

  1. 深入理解研究对象的本质和特征,揭示其内在规律和机制。

  2. 分析研究对象与相关领域的关系,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和理论。

  3.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验证理论假设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4. 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和措施,为实践提供指导。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内容:

  明确研究对象和范围,界定相关概念和理论框架。

  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分析研究现状和不足。

  深入探讨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和机制,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理论假设,分析研究结果。

  2.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调查研究法:设计问卷、访谈等调查工具,收集实证数据。

  统计分析法:运用统计软件对实证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案例研究法:选择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为研究提供实证支持。

  四、研究进度安排

  1. 第一阶段(X个月):进行文献研究和理论梳理,明确研究问题和目标。

  2. 第二阶段(X个月):设计研究方案,开展调查研究,收集实证数据。

  3. 第三阶段(X个月):对实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初稿。

  4. 第四阶段(X个月):修改完善研究报告,进行成果总结和展示。

  五、预期成果

  1. 完成一篇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和理论。

  2. 发表至少一篇学术论文,扩大研究成果的影响力。

  3. 为相关领域提供实践指导和政策建议,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六、保障措施

  1. 加强与指导教师的沟通和交流,确保研究方向和方法的正确性。

  2. 合理安排研究时间和进度,确保研究任务按时完成。

  3. 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提高研究效率和质量。

  4. 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讨论,拓宽研究视野和思路。

  本实施方案为小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保障。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确保研究目标的实现。同时,我们也期待通过本小课题的研究,能够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和趋势,不断拓展研究范围和深度,为学术创新和实践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14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口语交际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但老师们往往轻视这一环节。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由于受民族方言影响,不能在交际情景中用普通话准确的表达。民族地区学生由于视野的局限,在交际情景中无话可说,缺乏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兴趣。

  因此,我希望利用课标要求和“教学排序”等理论,研究出适用性,操作性强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二、课题界定

  “民族地区”,主要指少数民族聚居区。“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是指在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的序列计划。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技巧及对数学活动的调节,控制过程。

  本课题以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部分学校三四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调查为基础,针对其现状展开研究。

  三、课题支持性理论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

  2、孟轲指出:“盈科而后进。”

  3、美国查尔斯M拉格鲁斯的“教学排序”论。

  四、研究内容

  1、调查民族地区小学中段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展开分析,指导研究。

  2、在教学活动中探究科学的序列计划与交流技巧。研究对教学活动的调节,控制。

  五、研究过程

  1、调查阶段(20xx年6--8月)。调查恩施州部分学校三四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现状,完成课题方案的设计,向恩施州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课题,请求立项。

  2、思辨阶段(20xx年9月)。深入学习孟轲及拉格鲁斯的教育理论,与实际联系,展开分析,指导研究。

  3、实施阶段(20xx年xx月--20xx年5月),在理论指导下展开学习实践,实施研究。并请专家指导,以手记等形式展开中期研究成果。

  4、总结阶段(20xx年6月至8月),总结,反思,撰写结题报告,上交研究成果。

  六、预期成果

  1、调查报告一份

  2、研究随笔,案例,教学反思,小论文若干篇

  3、结题报告一份

  4、反思随笔若干篇。

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15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小课题研究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索知识的重要手段。为了有效实施小课题研究,确保研究过程规范、科学,并达到预期的研究成果,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研究目标

  1. 深入探索某一学科领域的特定问题,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3. 形成一系列具有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围绕某一具体的小课题展开,内容涵盖该课题的理论基础、实践应用、案例分析和策略建议等方面。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调查、课堂观察、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全面深入地了解该课题的现状、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三、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调查研究法:设计问卷或访谈提纲,对目标群体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

  3. 观察研究法:进入课堂或实践场所进行观察,记录并分析实际情况。

  4. 案例研究法:选择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或教训。

  四、研究步骤

  1. 选题与立项:确定研究课题,明确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

  2. 文献收集与整理:广泛收集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形成文献综述。

  3. 实地调查与观察:设计调查工具,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进入课堂或实践场所进行观察,记录实际情况。

  4. 数据分析与案例研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运用统计方法提取有效信息;选择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5. 成果总结与报告撰写: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准备研究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五、预期成果

  1. 形成一份详尽的研究报告或论文,全面呈现研究成果和结论。

  2. 提炼出具有推广价值的教育教学策略或模式,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3.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研究小组,明确分工和职责;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和时间表。

  2. 提供经费支持:确保研究所需经费的落实和使用;合理安排研究经费的开支和报销。

  3. 加强培训指导:邀请专家进行培训和指导;组织研究小组成员参加相关研讨会和学术活动。

  4. 强化过程管理:建立研究进度汇报制度;定期检查研究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本小课题研究的实施,我们期望能够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我们也期待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深化对课题的理解和探索,为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小课题研究培训心得08-25

小课题培训研究心得02-21

小课题研究培训心得范文01-29

中学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2-10

小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09-30

中专的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格式11-22

数学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04-15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10-07

小课题培训研究心得9篇02-21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