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千阳读后感1000字(通用10篇)
《灿烂千阳》以两个女人的一生作为主线,讲述了在动乱中阿富汗人民的生活,更让我清晰地看到了生活在那里的女人的不能自主的悲惨命运。下面是灿烂千阳读后感1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灿烂千阳读后感1000字 篇1
阿富汗是一个会被人们淡忘的国家,关于的新闻基本都跟战争有关,属于他们的似乎永远都是不平和。但看到《灿烂千阳》这部小说还是蛮震撼的。是书中的时间的让我震撼,将近2000年,离我们这么近,但却像不属于我们80后时代的中国,甚至可以导致于中国的清朝时代。
第一次看卡勒德。胡塞尼的小说,是经某人推荐的《追风筝的人》,看后还是挺震撼的,两个小男孩之间的纯真友谊,以及阿米尔为自己的那次懦弱一辈子的良心不安,以及一直追逐自我内心救赎。《追风筝的人》高潮和转折点应该是哈桑被侮辱那次,总体而言,整体小说还是趋于平淡细腻的发展的。
《灿烂千阳》给我的冲击远比《追风筝的人》强多了,它描写的完全是一部完全是一部悲剧,两个女人的悲剧,不是三个人,不,或许是那时整个阿富汗妇女的悲剧。有时想想我们总抱怨现代的社会不好,但我们庆幸我们所在的时代,这个中国,它是和平的。至少大多数的我们不用担心温饱问题,不用担心随时而至的炮火取走我们的生命。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通过途径捍卫我们正当的权益。
小说一开头,就渲染一个女人的悲剧,娜娜,但比起她的女儿玛丽亚姆和莱拉,她还是幸运的吧!至少她有自由,那个时代,让一个女人争取权利,不现实,尤其是一个本就地位低下的女人。玛丽亚姆14岁被逼嫁人,一生无子女,她自认为这是她害死娜娜该有的报应。整部小说,我认为最悲剧就是玛丽亚姆,莱拉受过教育,至少她的思想一直是自由的,但玛丽亚姆从来都是逆来顺受。是不是一个女人太善良就是意味着被伤害,所以我觉得一个女孩子还是泼辣点好,太温柔迁顺,到最后自己都麻木了,女人首先要学会的就是爱自己。
莱拉这个角色是我比较喜欢 的,她敢爱敢恨,在那么一个环境,她应该算是个勇敢的女人了。看到最后,知道塔里克并没有死,一切不过是个悲剧,她浪费那么多的青春。不过小说对于她的结局还是完满的。也让我们看到了阿富汗的希望。
这部小说以女性的视角展开的,女权问题我觉得是每一个国家一个时期的必然问题,在中国对于女权现状可是说欣慰,但不是完美。我不敢想象上个世纪阿富汗还处于那么一个封闭的情况,总觉得他们战火不断,但思想其他应该跟我们处于同一水平线,果然是自己视野狭窄了。
在我心里,一个完美的女人,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立的经济能力,有一个尊重自己,尊重自己梦想的爱人,一个完整的家庭。有强大的包容性,但原则问题从不退缩。为这个目标好好努力。
灿烂千阳读后感1000字 篇2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光明似乎不舍昼夜地在我们身边流淌,或幸福地包裹着我们,或欢欣地在我们身旁腾跃,或就在你的掌心凝眸注视着你。许多人视若无睹,因为光明仿佛如此地廉价和唾手可得。然而,对于在过去30年的岁月里经霜沥雨的阿富汗妇女而言,光明是奢侈的,它永远在“屋顶之上”,在“墙壁之后”,近在咫尺地于睡梦中,远在天边地于现实里。这样令人心痛的生活,日复一日地摧残着她们的心灵,她们怀疑、愤怒、委屈、恐惧、自卑,她们逆来顺受、心存希望、孤注一掷
胡赛尼在《灿烂千阳》里展示了阿富汗30年历史的揪心记录,一部关于家庭、友谊、信念和因爱得救的极其动人的故事,与其说是一个国家的悲剧史,不如说是一个国家女性的心灵发展史。
她们是焦虑的,幸福只是短暂地停留在她们的童年和“局部的”少年里,她们花季未到便要离亲迫嫁,承载着本不应属于她们的陌生生活,漫长的悲凄却似乎刚刚开始。主人公之一玛丽雅姆是个“哈拉米”(私生子),对生父的极度崇拜和热爱导致了母亲的自缢,从此,在她生父一家的导演下,被迫嫁给鞋匠拉希德,但生活从此陷入可怕的家庭暴力。后来,另一个时代的人,可以称玛丽雅姆叫母亲的女孩莱拉在战乱中失去了父母和恋人后,亦被迫嫁给拉希德,陈旧而鄙陋的家族制度疯狂地压榨着她们,她们的血泪,她们的理想,她们对新生活的憧憬,她们对爱情的渴望。弗洛伊德说过,“长久的沉积不可避免地致使绝望”。在无数恶劣情态的交织混杂之下,无法想象,她们是多么焦虑!她们在内心里已然成为了一个沉沦的疯子。
她们是顺从的,不顺从就意味着痛苦和黑暗的加剧,意味着不久将可能陈尸街头。于是玛丽雅姆无疑成了最具典型意义的男权牺牲品——“这么多年来,玛丽雅姆已经学会了横下一条心,忍受他的轻蔑和责骂,他的嘲弄和斥责。”而莱拉很快地步人后尘,是不是所有的阿富汗妇女都是清一色的多米诺骨牌?不顺从又能如何?内心的无助和无出路感使她们很可能最后只剩下生存的本能,或者“先活下来,再去寻找未来”?这样的命题推动着我们在不安中继续着胡赛尼给我们带来的“残酷的阅读”。
令人振奋的是,她们又是觉悟的。首先两位女性从角色的战争走向了和解,一开始,她们之间竟也充满着硝烟,但后来,由于同仇敌忾,她们终于不可思议地实现了团结,最强悍的觉悟在于后来——最为柔弱的玛丽雅姆的“终极爆发”——她动手杀死了家庭暴君拉希德。在那一刻令人震撼的寂静之后,多年的老墙终于坍塌,而绝地而起的烟尘之后,灿烂阳光正一米一米地透露出来
关于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关于阿富汗妇女所怀抱的希望、爱情、梦想与所有的失落,作者卡勒德·胡赛尼以极具感染力的语言、精巧恰切的隐喻、精湛的叙事能力、游刃有余的情节构筑技巧,向我们深刻而沉重地迂缓呈示,无处不在的诗意愈加使每一个热爱和平、渴望民主、呼唤和谐的人感到痛彻心骨的世纪之痛
主人公玛丽雅姆本来是个纯真可爱的女孩,带着梦想,义无反顾地追求着父母的爱,然而从她的十五岁生日开始,这一天,她的童年一去不复返。作为一个私生女,从小就受尽人们的鄙视和辱骂,随着母亲的自杀,本来定期探访的.父亲也因为旧家族制度而虚伪地逃避。为了面子,狠心的父亲将她嫁给了咯布尔四十多岁的鞋匠拉希德。谁料玛丽雅姆七次怀孕却七次流产,渴望养育儿子的丈夫使她长期生活在家庭的暴力之下,加上战乱动荡的时代,使得她永远走不出生活的阴影。
十八年过去了,战乱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愈加激烈。少女莱拉也走进这个家庭,作为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少女莱拉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她聪明有才华,有梦想,渴望爱情,然而,她青梅竹马的朋友塔里克举家搬迁,两个哥哥在战争中死去,而一枚火箭弹,送她父母上了天堂。在逃难的无奈之下,她只得也嫁给了此时已年近六十的拉希德。
于是,玛丽雅姆与莱拉,这两名阿富汗女子,带着属于不同时代的悲惨遭遇,忍受着家庭暴力的重压,生活在了同一个屋檐下。刚开始,两位妻子相互敌视,渐渐的,两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越来越亲密无间。她们的友情在拉希德的虐待,国家的无情战火中留存,缔结了情谊,相濡以沫。然而,最终拉希德发现,莱拉的女儿竟是塔里克的孩子。而莱拉也发觉,当年告诉她塔里克死讯的人,竟然是由拉希德唆使并雇佣的。于是,他们争吵、打斗,残忍的拉希德竟欲掐死莱拉,危急时刻,玛丽雅姆做出了令人敬佩的、却毁灭了她一生的举动——杀死拉希德,在失去生命之时找到爱的归宿。
故事里每个人的前景都如此暗淡,每个布满灰尘的“布卡”下面都有一个受伤的灵魂,在心碎之后,还得忍受一次又一次的悲伤,那个时代,无数的阿富汗女性都在经历苦楚,然而尽管生命充满苦痛与辛酸,但每一段的悲痛中都能让人见到希望的微光,人们依旧怀着向往去抗争,哪怕希望那么渺小,想必这也是这本书名字的本意。
同时作者胡赛尼对伊斯兰的宗教习惯也用了很多笔墨,特别是反复出现的优美的诗句,通过小说让我们看见很多伊斯兰信徒的友爱和善良,使我们能够更好更正确地认识伊斯兰世界的古老文化。
灿烂千阳读后感1000字 篇3
用两天的时间,看完了《灿烂千阳》。依旧如读《追风筝的人》一样,开始是一种对异域截然不同命运的窥探,最后却是无比的震撼和慨叹。不过,两者应该还是有区别的。我个人认为《追》是一个故事,《灿》则是一个社会。故事可以很精彩,很动人;社会只能是真实,真实得残忍。
“灿烂千阳”这个名字,很不错。来自于四百年前的一位叫做的诗人的诗句:“喀布尔每条街道都令人目不转睛,埃及来的商旅穿行过座座市场。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月亮,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一千个灿烂的太阳,本是诗人最慷慨的盛誉,可它怎能敌得过时间的变迁,敌得过人的欲望呢?战争,爆炸,袭击冲突,政权更迭,难民营,对妇女的压迫制度,饥饿,颠沛流离。书中的种种,让谁都相信,“纵然有一千个灿烂的太阳也不足以再用它金煜的光芒去照亮它阴影憧憧的洞穴,用它稠浓的温暖去掂量它罪恶砭骨的凄凉。”是的,美好的历史,在现实面前,只能是遥不可及的神话,这点,我坚信。
两个主人公,都是极其不幸的,但相较而言,我更同情玛丽雅姆。莱拉有过幸福少年时代,尤其是与父亲和情人塔里克的相处,更是留下了永远的甜美回忆。莱拉也有依靠,或是等待,无论是她和塔里克的私生女,还是她和拉希德的儿子,都是她生活的依靠,抑或希冀。莱拉更有幸运的结局,和自己相爱的人相守,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以完成父亲的遗志。这一切,玛丽雅姆都没有。作为私生女,玛丽雅姆从一出生,就失去了一切,没有幸福,没有未来。如果她能遵循母亲那番“幸福不可得”的教诲,也许悲惨会来得晚一些。可是她幻想了,幻想着家庭,幻想着幸福。结果呢,母亲自杀,父亲匆匆把她嫁人,或者说是丢弃于人更为恰当!当然,如果能生个孩子,哪怕是女孩,命运还是会有转机,可是偏偏又是习惯性流产。至此,悲惨命运彻底沉入了地狱深渊,永无天日。
莱拉的遭遇,让我冷冷的悲叹,可玛丽雅姆的一生,却让我静静地生疼,无论是她和父亲的关系,还是她最后做出的选择。说实话,对于他父亲扎里勒,我很难理解。一边,将女儿弃养在泥屋里,绝情而残忍;一边,又是每周四准时探望,小礼物,讲故事,钓鱼,那么温馨,那么美好。一边绝决地将女儿弃之于人,一边又在生命的最后,跑到女儿家门口,苦苦地等待。扎里勒最后的那封信,让我差点掉眼泪,也让我突然明白了,扎里勒之前,其实是始终怀有赎罪的心的,可是赎罪求的是心安,它不能等同于共同生活,更何况,那将对现有的身份、地位、家庭带来怎样的冲击。
玛丽雅姆最后勇敢的选择,冲垮了我所有的坚持。为了挽救莱拉,她会用铁锨结束了拉希德的生命;为了成全莱拉和塔里克的幸福生活,她会去法院自首;而走向生命的最后,面对砍头,书中如是写道:“当她即将离开世界的时候,她是一个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的女人。她以朋友、同伴、监护人的身份离开这个世界。以母亲的身份。她终究成了别人眼中的重要人物。”这到底该是怎样的一种蜕变呢?
灿烂千阳读后感1000字 篇4
如果说看中国的文学作品能让我更加的了解历史,了解我们的中国,那么《灿烂千阳》则把我带进了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中,有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一面,这一面,尽管很阴暗,很残酷,但能让我的世界观更加的健全,而不是狭隘的。
故事的主人公玛利雅姆是一个阿富汗的女子,在阿富汗中,女人的地位有点像中国古代的女性的地位,男人是一家之主,掌控了全家的权力。更加令我感到惊讶的就是阿富汗的女人不能单独的外出,得有丈夫的陪同才能出远门,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不可思议,但这就是她们的生活状态。在饱受家庭暴力中,她们没有人可以投诉,她们唯一能做的只是选择默默的忍受,她们的痛,我不能真正的体会到,但是,我能感受到她们的痛苦。她们为了自己的家庭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时间,换来的只是丈夫时不时的打骂。作者展示给我的是人性的光辉,人们心底埋葬的关于希望的种子,无论在怎样艰难的处境,这粒种子永远不会死去,终有一天,希望会萌生出嫩绿的芽,救赎每一个虔诚的人。两位阿富出身汗完全不同但又普普通通的女性各自带着不属于同时代的悲惨回忆,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摧残,心底潜藏着的悲苦与忍耐相互交织,让她们曾经水火不容,又让她们缔结情谊,如母女般相濡以沫。在不可宽恕的年代,有着无法抹去的记忆,最终,自由与幸福抵达了穿越了战乱的莱拉,用玛利亚姆的生命。这是20世界70年代到21世纪初的阿富汗,这使我十分震惊,我意外于此般生活竟然在这么近的年代发生,这并不是过去,或者这还是未痊愈的伤疤。
曾经的中国妇女们曾经也经受过这种痛苦,但是在我们国家的不断进步中,她们的地位得到了提高,现在可以说已经撑起半边天了,的确,人人生来平等,没有谁比谁更加高贵,男女都一样。众所周知,阿富汗是全世界比较乱的国家,战争不断,民不聊生,所有的这些不公的社会制度,都是因为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何来发展?何来改革?人民只有的是仇恨,不满与痛苦。表面上是中亚国家领导人的问题,属于内部问题,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所有的一切都与我们这些所谓的发达国家分不开。像美国等发达国家,看一个国家,不是想着如何帮它一把,而是想着如何从中捞到好处,真的只是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吗?其实,我们不仅仅可以这样的,我们也可以互利共赢。
当世界某个地方的人民出于水深火热之中时,我们活在如此美好的环境之中,我们不应该整天还在埋怨这个世界的不公,我们命运的艰苦,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易,我们看到的永远只是他们面前的光环,他们背后的汗水与泪水我们不得而知,所以,人人都需要给这个世界一点点的爱,我们的世界将会更加的美好!
灿烂千阳读后感1000字 篇5
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阿富汗战争时期两个阿富汗妇女的悲惨故事,故事的主人翁玛丽雅姆和莱拉,玛丽雅姆以一个哈拉米(私生女)的身份来到这个世界,父亲扎里勒是当地一位有钱的商人,由于玛丽雅姆私生女的身份,担忧影响自己的名誉,所以一直拒绝让玛丽雅姆回到家里一起生活,玛丽雅姆和母亲(娜娜)只能生活在很远偏僻之地。娜娜害怕玛丽雅姆和扎里勒在一起会受到伤害,所以阻止玛丽雅姆去找扎里勒,可是信任扎里勒,不顾娜娜的反对去找扎里勒而遭到拒绝见面,娜娜绝望自杀。玛丽雅姆失去了唯一默默深爱她的母亲,变得孤苦伶仃,寄居在扎里勒家里。然而不幸的,15岁的玛丽雅姆却被继母和扎里勒私自嫁给了40岁的鞋匠扎西德。扎西德是个十分重男轻女的人,性情十分的暴躁,玛丽雅姆的一次次流产,让扎西德性情变得更加可怕,从此玛丽雅姆在扎西德的压迫和毒打之下过着悲惨的生活。
莱拉,一个出生在家庭环境还不错的家庭,父亲是个教书匠,受父亲的影响,莱拉热爱读书,活泼开朗。塔里克是莱拉青梅竹马的恋人,相互倾心。然而不幸的事,由于战争,塔里克不得不和家里人迁徙到另一座城市。塔里克走后不久,失去两位哥哥后,炸弹又一次夺走了莱拉所有的亲人,这样她不知所措,悲痛万分。莱拉在废墟之中被鞋匠拉希德救出,住院期间,身边另一个受重伤的病人告诉莱拉说塔里克在迁徙过程中不幸被炸弹炸死遇难,莱拉悲痛欲绝。然而这一切都是拉希德编造的谎言,目的就是想让莱拉对塔里克死心,自己追求来啦。正在此时,莱拉确发现自己已经怀了塔里克的孩子,为了能够生出塔里克唯一的血脉,万般无奈,莱拉只好同意嫁给拉西德。不久,莱拉和塔里克的女儿阿兹莎出生,一心期盼儿子的拉西德甚怒,对莱拉的态度愈加恶劣。在拉西德,玛丽雅姆,莱拉三人的生活中,玛丽雅姆和莱拉之间从敌对变成了母女般的感情。在数十年后,莱拉偶然遇见了未死去的塔里克,惊讶不已,两人因彼此错过而惋惜后悔。然后这件事情让拉西德知道后,拉西德重怒要将莱拉杀死,玛丽雅姆为了保护莱拉,用铁锹在背后将拉西德杀死,玛丽雅姆为了莱拉和塔里克,以及阿兹莎能够安定生活,独自承担了所有的责任,被处以极刑。经历太多不幸后,莱拉终于和塔里克在一起。
这样的故事,在阿富汗比比皆是,妇女受到各种压制和剥削。不准许女性单独出门,女性必须每天裹着粗卡,不准许露脸,必须服从丈夫的命令,男人至上的观念深深扎在人们的心中。可怕的战争和男尊女卑的病态社会观念,让这个国家饱受摧残,让这个国家的妇女成为最底层没有尊严的动物,灿烂千阳,让美丽的阳光冲破黑暗,照耀阿富汗这片贫瘠的土地,开出希望的花朵!
灿烂千阳读后感1000字 篇6
年末利用碎片时间,终于把这本读了两个月的书认真读完了,总觉得别人送的书,不认真读完,辜负了人家的一片心意。胡塞尼对语言的表现能力有着非凡的鉴别力和控制力,总是能以极准确的描述来反映现实,即使时隔很久,我依稀记得作者通过阁楼的脚步声来突出人物心理出神入化般的细腻描写。
《灿烂千阳》被称为“女性版《追风筝的人》”,胡塞尼再次以阿富汗战乱为背景,时空跨越三十年,用细腻感人的笔触描绘了阿富汗旧制度与时代下苦苦挣扎的妇女,她们所怀抱的希望、爱情、梦想与所有的失落。
私生女玛丽雅姆在父亲的宅院门口苦苦守候,回到家却看到因绝望而上吊自杀的母亲。那天是她十五岁的生日,而童年嘎然而止。玛丽雅姆随后由父亲安排远嫁喀布尔四十多岁的鞋匠拉希德,几经流产,终因无法生子而长期生活在家暴阴影之下。十八年后,少女莱拉的父母死于战火,青梅竹马的恋人也在战乱中失踪,举目无亲的莱拉别无选择,被迫嫁给拉希德。两名阿富汗女性各自带着属于不同时代的悲惨回忆,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重压,心底潜藏着的悲苦与忍耐相互交织,让她们曾经水火不容,又让她们缔结情谊,如母女般相濡以沫。
胡塞尼的作品一如既往的心思缜密,出奇制胜,我们终其一生不过就是想好好活着,像个人样活着,即使是最卑微的女性她也有熠熠生辉的人性光芒。她一直忍耐,忍耐所有的辱骂和鞭打。因为她的母亲曾和她说:“女人这一辈子,就是要学会一件事,那就是忍耐。”可是这一次,玛丽雅为保护那个曾经视为敌人的莱拉,用铁锹杀死了拉西德,玛丽雅姆选择了自首,来保全莱拉和孩子,玛丽雅姆死了,但这一次,她死的毫无畏惧。我觉得那一刻她是解脱的,是对命运的解脱,是对心灵的解脱,血腥的情节,让人读来却是很平静,很满足。她用自己的悲剧结束开启了莱拉的希望人生,玛丽雅姆始终活在莱拉自己心中,在那儿,她发出一千个太阳般灿烂的光芒。
故事到最后,莱拉前往玛丽娅姆儿时的泥屋,去打听曾经玛丽娅姆生活过的痕迹,她得知玛丽娅姆的父亲,曾经千里迢迢,开车前去寻找玛丽娅姆,只为了寻求她的原谅。他的父亲给玛丽娅姆留下了一笔钱,一封悔过信,还有一盘那年,他们没有一起看的电影录像。塔里克和莱拉决定回到最初他们相遇的地方,喀布尔,重新开始他们的人生,和孩子们一起,去帮助这个城市,重建他们的家园。
从一碗水里看见山河日月,从一阵风里听见万物回响。向着天地的尽头前行,穿过静默纷飞的皑皑大雪,带着一身属于春日野穹的灿烂千阳,所以我能在黑暗里瞧见你的光亮,所以我能在迷雾里追寻你的踪影。这大概是一本书能带给一个人的力量,感谢自己生活的这样好。
灿烂千阳读后感1000字 篇7
《灿烂千阳》以两个女人的一生作为主线,讲述了在动乱中阿富汗人民的生活,更让我清晰地看到了生活在那里的女人的不能自主的悲惨命运。莱拉是幸运的,从小在开明的父亲呵护下无忧无虑地成长,随着房子被击中父母离去,她被希拉德救出,却又被希拉德设下的圈套误以为塔里克已经死去。她想逃跑,但意外发现自己有了塔里克的孩子,为了这个孩子她违心地嫁给了希拉德。但是经历了种种磨难她最终得到了她想要的幸福生活,那就是与塔里克还有孩子们在一起。
玛丽雅姆作为一个“哈拉米”从出生便注定了一生的不幸,从那么期盼父亲的到来到去找父亲结果被远嫁到遥远的地方,离开了家,母亲因为她的出走而自杀,希拉德是个残暴专横的人,常常毒打她,也打莱拉。曾经与母亲娜娜在房顶看月亮,在树下看落叶,在河边钓鱼的日子只能是美丽的回忆,快乐只属于过去。最终,她选择自己一人承受杀人的惩罚不肯与莱拉共同离去。命运让莱拉与玛丽雅姆相识,并同在一屋檐下受着希拉德的非人折磨,从最初的敌视到后来的亲密如母女一般,莱拉在玛丽雅姆的帮助下脱离了苦海,而玛丽雅姆却被执行了死刑。但是玛丽雅姆在最后是平静淡然的离去,她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得到了莱拉与莱拉孩子真心的爱,她用自己的最后力气帮助了她们,她觉得自己这么做是值得的。而当莱拉回到玛丽雅姆生活的小村庄,见到了玛丽雅姆生前喜爱的毛拉之孙,并打开了玛的父亲留给她的东西与信,莱拉哭了,玛丽雅姆的父亲扎里勒的忏悔与道歉来得太晚了,一切都成为了迟到的爱。
《灿烂千阳》引领着我用眼、用心去领略这个国家的风景、人物、事件,没有机会也不大可能走到更多地方的我,使得书发挥了它巨大的作用,使我这个井底之蛙能够读到并感受到那些未曾感受和经历过的体验。也许我还是不能更深刻的领会书中的内涵,还是无法想象那里的人们的生活状况,对一切仍只是停留在表面,只是肤浅的认知,但是,这已然为我打开了一扇窗,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与更纷繁复杂的命运。
初看《灿烂千阳》的名字,我错以为应该是轻松快乐的故事,当翻开书,一页页一字字地认真读过之后,便发现我真是大错特错了,虽然作者为这两个故事设置了还算不错的结局,但其中间的波折、痛苦、欺骗、暴力、水深火热却更让我记忆深刻。不知道灿烂的千阳是否能够最终照耀在他们身上,不知道风筝是否最终能够快乐地飘扬,只有祝福、只有祈盼。当经历了如此创伤的人们重新看见灿烂的太阳与舞动的风筝,那将是一幅更加美好与幸福的景象吧。
灿烂千阳读后感1000字 篇8
读这本书,是因为一个律师的推荐。同时这本书也是《追风筝的人》的作者胡塞尼的作品。
这本书描写的故事发生在阿富汗。
一、女主人公玛丽雅姆
女主人公玛丽雅姆是一个私生女,被当地人所忌讳和厌恶。他的父亲扎里勒很富有,有三个太太,10个孩子(不连她)。他的母亲因为她的出走寻父,而选择了自杀。而他的父亲为了名声,拒绝了与她相见。最后为了不与她同处一个城市,在她15岁的时候,将他嫁给了一个大她20多岁的鞋匠。
她的丈夫拉希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人,脾气暴躁,喜欢发号施令,并且经常无理由家暴,重男轻女,认为女人天生就应该服从男人,不喜欢女孩,并把玛利亚姆当成奴仆一样在驱使。
玛利亚姆认为自己作为一个私生子,是一个羞耻的人,害死了母亲,被父亲抛弃,走到哪里都将会被人唾弃和指责。她结婚之后7次流产,一次次遭受着丈夫的暴力,忍气吞声,过着没有尊严的日子。
二、女主人公莱拉
莱拉的父亲是个知识分子,接受过好的教育,却因为战争,父母双亡。在被拉希德的欺骗下,他误以为她的情人塔里克死亡。为了在战争的环境下,保护自己肚子里的塔里克的孩子,忍辱负重嫁给了当时已经将近60岁的拉希德。在生下塔里克的孩子(女)阿拉兹之后,她为拉希德生下了一个儿子。尽管她也经常遭受拉希德的家庭暴力,但是她会反抗,并且经常敢于和他争吵。
三、歧视妇女的制度
在第一次策划逃跑付诸于行动时,因为国家规定女人外出必须有男人跟随,他们的行踪被暴露,没有成功逃跑。不得不感叹于阿富汗歧视妇女的制度,女人像是男人的附属品,不能独立外出,设置各种关卡。
四、不可能的友谊。
玛利雅姆和莱拉身为拉希德妻子,看似他们之间不可能存在友谊,但是因为他们共同处于拉希德的控制下,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两个人之间有了深厚的友谊,相互做家务和吐露心声。在拉希德几乎要掐死莱拉的时候,一直以来懦弱、胆小的玛丽雅姆杀死了拉希德,让一切苦难从此结束。但是也因为此,玛丽雅姆一人承担了拉希德死亡的责任,最后被处死,成全了莱拉的幸福。
塔里克最后回来了,真相也浮出水面,拉希德当年为了让莱拉死心,编造了塔里克死亡的消息。塔里克没有忘记莱拉。他带着莱拉和两个孩子离开了……
五、印象最深刻
"如果一个国家的女人没有接受教育,那这个民族将无法进步。"可见受过教育的女人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当一个女人处于暴力环境下的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反抗和自强。男女平等才会有幸福的未来。
灿烂千阳读后感1000字 篇9
故事,从主人公玛丽雅姆的十五岁生日开始。
这一天,她的童年一去不复返了。作为一个私生女,她从小就受尽人们的鄙视和辱骂。随着母亲的自杀,本来定期探访的父亲也仿佛陌路。为了面子,狠心的父亲将她嫁给了咯布尔中年鞋匠拉希德为妻。谁料上天不公,玛丽雅姆七次怀孕却七次流产。动荡年代下又加了家庭暴力,使得她永远走不出生活的阴影。
十八年过去了,战乱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愈加激烈。少女莱拉的幸福家庭已被摧毁。她青梅竹马的连任塔里克举家搬迁,两个哥哥在战争中死去,而一枚火箭弹,送她父母上了天堂。无奈之下,她只得也嫁给了此时已年近六十的拉希德。
于是,玛丽雅姆与莱拉,这两名阿富汗女子,带着属于不同时代的悲惨会议,忍受着家庭暴力的重压,生活在了同一个屋檐下。曾经,为了一个并无良心的丈夫,她们水火不溶;却在经历无数磨难之后,缔结了情谊,相濡以沫。
然而,最终拉希得发现,莱拉的女儿竟是塔里克的孩子。而莱拉亦发觉,当年告诉她塔里克死讯的人,竟然是由拉希德唆使并雇佣的。于是,他们争吵、打斗。残忍拉希德竟欲掐死莱拉。危急时刻,玛丽雅姆做出了令人敬佩的、却毁灭了她一生的举动——杀死拉希德。
整本书的语调凄哀,色彩阴暗,当名字却叫做“灿烂千阳”。以前我不明白为什么,但现在我明白了。这是怎样的一副巨大的绝望与微弱的希望共存的、坚强、悲剧的生命画卷啊!
同样是人,与生活在战乱中的阿富汗人相比,我们是多么幸福。想要什么,几乎就有什么。如此多吃多占,我们平日里却从未想到要为那些不幸的人们做些什么。在社会底层,阴暗的角落里,有成千上万的人们在苦苦挣扎。也许只是为了一滴水,也许只是为了一粒米,但那却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希望啊!
虽然上天不公平,虽然它无数次地摧毁他们的希望,但坚强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反抗。面对动荡的社会,残忍的塔班,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拯救自己,拯救他人。很多人,像玛丽雅姆一样,有着并不幸福的生活开端,和无比悲惨的结局。但请永远记得,她们曾经为之付出,努力。她们没错,错的是这个世界,是我们!
想起莱拉父母一生的愿望:住在海边听海浪的声音,观日出日落,仅此而已。想起玛丽雅姆的愿望:再回到童年的泥屋,再闻一次那绿草的芳香,再回池塘边钓一次鱼。这么简单的愿望,却从来都没有机会去实现。我不忍,也无法想象,当火箭弹爆炸在身边的一侧,莱拉父母在想什么;当塔班举起枪,要杀死玛丽雅姆的时候,她在想什么?
能想什么呢?希望?是永远的绝望吧!
灿烂千阳读后感1000字 篇10
当中国正朝着小康社会大步迈进之时,在欧美国家全力发展资本主义之际,作为国际社会大家庭一员的阿富汗却遭受着数十年不变的苦难。《灿烂千阳》便是以被战争、饥饿、专制、压迫充盈的阿富汗为背景向我们诉说了一个关于家庭、友谊、信念和因爱得救的故事。
每个孩子都是牵着上帝的手来到人间的,玛丽雅姆也是如此,她天真可爱,对世界充满好奇。然而,上天似乎和她开了个玩笑,她不是捧在父母手心的孩子,而是一个私生子。在她尚未懂事时,第一个叫她“小哈拉米”,厌弃她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她的亲生母亲——娜娜。尽管娜娜与玛丽雅姆相依为命的生活着,尽管玛丽雅姆在我们眼中是无辜可怜的,但娜娜却将一切过错归结于玛丽雅姆身上。我既为玛丽雅姆的处境感到揪心,又为娜娜的愚昧感到悲哀。
作为父亲的扎里勒每个星期四来看玛丽雅姆一次,这一天便成了玛丽雅姆最幸福、最兴奋的一天。玛丽雅姆对父亲的敬爱溢于言表,而她的父亲出于天性自然也对玛丽雅姆有感情,但一旦玛丽雅姆真的进入他的家庭,人性便战胜了天性。在娜娜死后,扎里勒把她当做麻烦,任凭自己的妻子和儿女把十五岁的玛丽雅姆远嫁给年近五十的鞋匠阿希德。不论玛丽雅姆如何哀求,都无法改变这个已定的事实。
仿佛故事到这儿,应该要结束了,但事实是玛丽雅姆的生活才刚刚开始。玛丽雅姆在短短几天内从年少懵懂的女孩成了别人的妻子,虽有惶恐不安,但她全心全意的为自己的丈夫,为这个新家付出。从权利上来说,她是受害者,不幸可怜的;但若从女性角度来说,她是坚韧的,能被理解的。可是,生活仍在继续,玛丽雅姆多次流产,再也无法有孩子了,而阿希德从此厌恶她。玛丽雅姆日夜操劳,只盼他舒心,但阿希德却是个男权主义者,不但鄙视她没有文化,不让她出门,而且常常一时不顺就对玛丽雅姆拳脚相向。“善良温顺”的玛丽雅姆不知反抗的忍受着,天天带着伤继续着家务。看到这里,我就真的只能用那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表达我的心情了。
在玛丽雅姆的小家之外,还有一片广大的天空——他们的国家。与玛丽雅姆不同,身处同地的女孩莱拉接受着和男孩一样的教育,跟着父母兄长关心国事战况。尽管莱拉比玛丽雅姆幸运,她从小有亲人、受教育,还有青梅竹马的塔里克陪伴,但战争剥夺了她的幸运——亲人相继死去,塔里克失踪。接着她为了自己与塔里克未出生的孩子,嫁给了已年过六十的阿希德。
玛丽雅姆与莱拉由敌视到友好,真实的反映了悲惨女性的联合。在她们的共同反抗下,杀死了阿希德,玛丽雅姆为了莱拉和塔里克,也为了那两个被玛丽雅姆视如己出的孩子,独自一人承担了罪名。最终她的心愿得以实现,在战火渐渐平息之时,莱拉他们过上了平静幸福的日子。
【灿烂千阳读后感1000字】相关文章:
《灿烂千阳》读后感11-07
灿烂千阳的读后感范文11-22
灿烂千阳英文读后感10-15
灿烂千阳经典句子11-13
灿烂千阳1000字读后感11-17
《灿烂千阳》读后感1000字02-24
灿烂千阳读后感2000字12-17
灿烂千阳经典语句英语03-28
《灿烂千阳》读后感800字以上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