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时间:2020-12-21 16:09:27 读后感1500字 我要投稿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你们有没有仔细地看过《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呢?看过之后你们收到什么样的启发呢?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范文吧,希望采纳。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1】

  看完每一本书都想去写个读后感,甚至还想动笔去写,但总是感觉很困难,只能摘出文章中的几句话或者一个简短的故事去做下简单的分析,对事物的认识也很浅薄,即使如此也要尽量的去写,只有厚积薄发才行,以后也尽量坚持做到不动笔不读书,一本书究竟读了还是看了,这是值得思考的,如果一本书读完有有思考有收获那么就是读了,但就我所看过的书中,这并不多。先说说这本书吧。

  原来看了龙应台的《野火集》,对龙部长的文字功底和思想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开始只是觉得这本书只是家书,没什么必要去看,那时候也看过半本《傅雷家书》,说实话,《傅雷家书》里边的内容我都不怎么记得了,不过还是很推荐看看这本龙部长的《亲爱的安德烈》,对家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前段时间看到一句话,说的大概意思好像是亲情到了一定份上,它就在那里,只需要用行动去表示即可,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但是事实是我们需要去表达,去用语言沟通。扯远了,还是回归正题

  龙部长在介绍她的十八岁时,有一段是这么讲的“同时,我看见自己的残缺。十八岁时不知道的高速公路、下水道、环境保护、政府责任、政治自由等等,都不难补课。但是生活的艺术,这其中包括品味和态度,是无法补课的。音乐、美术,在我身上仍旧是一种知识范围,而不是一种内在涵养。生活的美在我身上是个要时时提醒自己去保持的东西,就像一串不能遗忘的钥匙,一盆必须每天浇水的植物,但是生活的艺术,更应该是一种内在的文化气质吧?它更应该像呼吸,像不自觉的举手投足。我强烈地感觉自己对生活艺术的笨拙;渔村的贫乏,造成我美的贫乏”。

  这里边提到的可以补课的东西和不可以补课的,可以补课的都是外在的,内在的培养是由大的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结合出来的,外界的很多事物可以通过学习来知道或者了解,但很多内在东西例如对美的感觉与欣赏真的不是一下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的,就像里边说的,音乐,美术对她来讲是一种知识范围而并非一种内在涵养。客观的强调了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聊到家庭教育,其实家庭教育是一种积累和传承,和财富一样,只不过这种教育的给予远超过财富的传承。为什么很多人都是出自名门之后,因为他们从小所受的家庭教育极其优良,这不是一代人可以改变的,一代人的努力怎么都无法和别人三代人去比较吧。就像读书一样,或者讲读完大学还没别人挣钱多,不上大学照样生活的很好,而且可以呆在父母身边,但是从发展的观点来看,上大学接受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要是每一代人都那么想,不去上学,只是追求和父母在一起生活,那么这一家人的后代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混出来,没有前边的几代人的积累。

  德语中有个说法“如果你年轻却不激进,那么那就是个没心的人;如果你老了却不保守,那么你就是个没头脑的人”这句话没什么特别的只是感觉不错,希望能用来激励年轻人。

  “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不如让孩子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玩,可以说是天地间学问的根本”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2】

  看着微信圈朋友晒的全家福照片和各种家常菜,我心中无限感慨……阔别家乡已有十年,从记忆之初到为人父母,似乎一切都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没有轰轰烈烈的过往,亦没有跌宕起伏的岁月,而我就这样长大了。闲暇之余,我看了本《亲爱的安德烈》,作者龙应台借这本书和21岁的儿子安德烈共同找到一个透着天光的窗口。透过36封电子家书,两代人开始打开天窗说亮话,为读者弭平代沟、跨越文化阻隔、两代人沟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方法。

  《亲爱的安德烈》中写道:“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让我想起离家时的场景,站台上爸爸不舍的眼神。回头望望,父母脸上的沧桑一览无余,让我离家的脚步一次比一次艰难;儿时形影不离的弟弟如今也都有了自己的小尾巴,而我的记忆却定格在儿时嬉戏打闹的场景中越发的清晰;昔日同窗好友风风火火的经营和守候着自己的家庭和爱情,但梦里时常出现他们青葱岁月时代的身影和趣事,依然怀念曾经的友谊;求学路上车站守候的爷爷奶奶早已完成了使命,现在在天堂里笑容依旧灿烂,但他们偷偷塞在我手里的几十块钱依旧保存了它的温度,让我至今看见老人心里都暖暖的,明白了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心仪的他呼噜声起,却让我的爱更坚定了,两个人在一起久了,爱得多那个脾气会越来越小,被爱的那个会越来越霸道,总有一个人会改变自己,放下底线来纵容你,不是天生好脾气,只是怕失去你;睡觉都带着笑意的宝贝,似乎没让我一刻闲着,看着她,会觉得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而我累并幸福着。

  “成长”一词,说起来不痛不痒,可它的确充满了酸甜苦辣,越长大,越知道,做事不容易,每个人都有难处,也就越不再随随便便的发表评论或者瞧不起谁,这不是虚伪,而是懂得体谅,温柔地和这个世界相处。大人如此,孩子亦如此,可是作为一位新手妈妈,我更关注孩子的成长,每每想起女儿初入园的样子既心疼又感动不已,宝贝真的长大了!从整天围在你跟前到现在无时无刻不想逃离你的视线;从缠着你跟前撒娇到现在有理走天下;从以前你给她准备衣服到现在自己选择搭配衣服爱照镜子臭美;而我也陪同宝贝一起见证了她的任性、懵懂,和对一切新鲜事物的认知,她天真又不失任性,调皮又不失机灵,给我平凡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现如今,女儿即将升入大班,而我却在上与不上专长班之间纠结,我不想让女儿过早的失去童真,沦为读书工具,给童年留下遗憾,又希望女儿多才多艺,真才实学。但看了《亲爱的安德烈》中这段话,我释然了,“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回头望望,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至今,已有近10个年头,在站领导及每位师傅的关怀教导下,我刻苦努力,勤奋工作,从初来乍到,只懂理论缺少实践的毕业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水机运行工人。想起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与同事在零下30多度处理冰洪的场景;在炎炎烈日的夏天,与同事一起奋战前池处理草洪的情景;逢年过节,坚守在工作岗位,与同事一起包饺子,做大餐,分享美食的情景,都曾让我流下真情的泪水。年复一年的工作状态也曾令我迷茫过,但看到这段话“要想改变世界,你必须从改变自己开始,要想撬起世界,你必须把支点选在自己的心灵上”,我从《亲爱的安德烈》中找到了答案。“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给你意义;第二,给你时间。你的工作是你觉得有意义的,你的工作不绑架你使你成为工作的俘虏,容许你去充分体验生活,你就比较可能是快乐的。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换言之,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与其抱怨环境,埋怨同事,认为都是别人的过错,还不如从自身找原因,先从改变心态做起,让自己的心灵美起来,从务实的角度出发,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到工作岗位中去,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了,你才能潜移默化的去感染别人,周围的人和事都将变得美好起来,工作环境自然而然的'舒坦了,工作有热情了、工作效率提高了、自己的工作价值也体现了,劳动果实也会随之而来的,分享果实的过程自然是快乐而幸福的,也就在工作中体会到了成就感,它让我的生活变得有意义,为我孝敬父母养育子女提供了物质的保障,也就明白了人生不应光是追逐名利,更多是创造和奉献。

  生活也许就是这样,不是亲朋好友间的联系少了,不是我们的感情变了,而是我们的生活变了,毕竟过了爱做梦的年龄,肩负的责任重了,身边的牵挂多了,人生的价值观有差异了,人在旅途中,无时无刻不充满着惊喜与意外,平淡与沧桑,而我唯一能做的只有坚强和勇敢,理解与宽容去面对。一味索取,不懂付出,或一味任性,不知让步,到最后必然输得精光。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实现双赢,才是生存之道。工作如此,爱情如此,婚姻如此,友谊如此,班组团队也如此。世上的路有千万条,选择适合自己走的就好,生活要靠自己经营,工作要靠自己努力,伴侣是要用心呵护的,家庭是要彼此珍惜的,愿我们在风雨人生的旅途中把握好自己,且行且珍惜。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3】

  这本《亲爱的安德烈》是龙应台和她大儿子安德烈的书信合集。其实早就可以读完的,但是这段时间工作上的事情实在太多,我担心看完太久而不能写读后感会让我再提笔时感觉困难,索性就那么拖着,慢慢看。我之前只偶尔读过龙应台的一些杂文,印象中她是个文笔特别犀利、特别有批判意识的女作家。台湾有许多当代作家我都很喜欢,坦白说,在这之前龙应台并不在我喜欢的名单之列。或许是带着偏见,我总认为,一个女性如果太激烈,终究是不那么讨喜的。但读完这本书后,我的想法有所改观。尽管谈就具体问题时,她依然态度鲜明,然而,毕竟是写给儿子的信,同为母亲的我,能感受到她无处不在的母爱与温情。哪怕名望、权力与金钱始终环绕着她(她的儿子安德烈也这么认为呢。),她还是无比紧张儿子的私生活是否健康;在儿子和她提及自己的感情状况时她也会惊喜和紧张;她能注意到儿子特别多的细节并以他们为骄傲在众人面前却不得不对这种心思有所收敛;她对儿子有期待却担心自己的苦心可能被误解;她在意儿子对自己的评价也可能因儿子的言语而感到受伤;她想紧紧地抓住孩子的手尤其是感觉到自己一天老似一天,却又知道不能不放手…所有的这些,和任何一个普通母亲都无二致。所以,我并非对作家龙应台有了新的认识,而是了解了作家龙应台身为母亲的一面。

  如果认为这本书只涉及母子情深这些小情小调的话,的确是天大的误解,也将辜负安德烈的这份诚意。须知时时要应付和自己有几十年代沟的母亲抛来的老土亦或是沉重的话题,对一个当代青年来说不是简单的任务。他们的通信涉及的话题很广泛:亲子关系、人生哲学、艺术与宗教、时事政治以及一些社会议题等,简直是无所不包。这还能说明一点,一个母亲不单单可以听子女“生活的烦恼”,也完全可以和孩子进行全方位地交流。当然,这种高质量对话的前提是双方的知识都足够丰富、视野也足够开阔。

  作为一个外人,通过他们的书信,我从不认为他们母子之间的分歧有所减少,毕竟所处时代、成长经历、文化背景都相去甚远。然而,我也从不认为,他们的初衷是奔着减少分歧去的。龙应台自己说“…我们原来也可能在他十八岁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但是我们做了不同的尝试——我努力了,他也回报以同等的努力。我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他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我真的羡慕安德烈,他的母亲不但有所有普通母亲的骄傲与担忧,还有着太多普通母亲所没有的反思、包容和睿智。我此刻只祈祷,等到我亲爱的小月亮十八岁时,她愿意对我敞开心扉与我倾谈,而那时的我依然还有与她进行探讨的能力,让我们有机会认识彼此,使我不必去羡慕作为母亲的龙应台。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相关文章:

亲爱的安德烈阅读笔记07-29

《亲爱的安德烈》的读后感2000字10-09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范文1500字12-31

亲爱的安德烈的读后感范文2000字01-01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400字(通用20篇)06-26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600字(精选19篇)07-13

读蜡烛有感09-26

读《蜡烛》有感09-26

读《匆匆》有感09-24

《读匆匆》有感08-24